登陆注册
19399200000010

第10章 师恩深处最难忘(一)

“往事平泉梦一场,师恩深处最难忘……”毛泽东有过许多老师,他尊师爱师,不忘师恩。

毛泽东从小聪颖过人,寄居外婆家,在舅父开的蒙馆“旁听”,却能背得出一些课文,还能写字,深得八舅文玉钦的欢心。1902年,九岁的毛泽东回到韶山,最先就读于南岸私塾,启蒙老师邹春培,课读《三字经》、《论语》、《孟子》等。1904年,毛泽东转入关公桥私塾读书,塾师毛润生。1905年又转至桥头湾私塾,塾师周少希。在这一时期,他一方面继续攻读四书五经,一方面开始致力于书法。初学欧阳询,后改学钱南园,成年以后兼采各家书法之长,尤得力于怀素的狂草,终于笔走龙蛇,自成一家。1906年秋,毛泽东转井湾里私塾,拜堂兄毛宇居为师,攻读《春秋左传》。1906年,毛泽东因与父亲发生冲突,辍学两年多,在家务农。1909年,他克服父亲的阻挠,到乌龟井和东茅塘两处读私塾,先后拜毛简臣、毛麓钟为师,读了《史记》、《纲鉴》和《日知录》等书籍。总结起来,毛泽东在韶山读了七处私塾,先后上了六年学,所读的主要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在停学在家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一边劳动,一边坚持自学,阅读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维新书籍,大大开阔了眼界。

1909年,从外地回来了一个维新派教师李漱清,他常给韶山人讲述各地见闻,特别是有关维新运动的故事。他主张废庙宇兴学堂,并劝说人们不要求神拜佛。毛泽东很钦佩他的博学和胆识,常去清溪李家屋场找他求教,两人渐渐形成一种介乎师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1910年秋,毛泽东前往湘乡县立东山小学堂读书,从此走出山冲,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半年后,他又来到长沙,先入湘乡驻省中学,后入省立第一中学、第四师范、第一师范读书。在这里,他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开辟了更广阔的视野。他与许许多多的老师结下了深厚的交情和友谊。老师先后有李元甫、谭咏春、贺岚岗、符定一、杨昌济、黎锦熙、方维夏、徐特立、王季范,还有张干、袁吉六、罗元鲲等人。这些老师中,有许多人对毛泽东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对他早年的思想有过较大的影响,如杨昌济、黎锦熙、袁吉六等。多年后,毛泽东还一直深深地怀念他们,惦记他们。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北京接见老校长张干和其他几位老师时,曾向子女们介绍说:“你们平时讲,你们的老师怎么好,怎么好。这是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也很好!”

一、春风南岸留晖远

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1919年,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逝世时,他曾撰此挽联,哀悼自己的母亲。联中提到的“南岸”,就是少年毛泽东启蒙的私塾。南岸位于韶山冲上屋场毛泽东故居西侧,是一幢古朴典雅的旧式瓦屋,门前栽着两棵雪松,坪下有一口池塘,可谓风景宜人。这里既是毛泽东的蒙馆,又是他家的邻居。他的启蒙老师邹春培先生一家就住在这里。少年毛泽东曾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游泳,还常和小伙伴们在这里放牛、玩耍。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曾回忆道:“我八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13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他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十岁的时候曾经逃学。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个山谷里。乱跑了三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了。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八里路……”

这里谈到的那个“态度粗暴严厉”的国文教员,就是毛泽东的启蒙老师邹春培。

1902年春,刚满九岁的毛泽东,从湘乡大坪唐家圫外婆家回到韶山,与父母、弟弟一起过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刚过,父亲便把他送到离家不到两百米的南岸私塾,拜塾师邹春培先生为师,接受启蒙教育。

私塾设在邹家公祠的小阁楼上。邹先生五十多岁,身着长衫,表情严肃,他把毛泽东引到东墙下放神龛的地方,说:“这是孔夫子的神位,从今天起,你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对神龛作揖。以后,你就会文思发达,连中三元。”

小小年纪的毛泽东对神龛并不陌生,因为这和表哥文运昌、文南松他们学堂的神龛一模一样,大红纸上都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子之位”。于是,毛泽东对着神龛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礼。

邹春培先生高兴地捋着长须,对站在一旁的毛顺生说:“令郎天资聪颖,有朝一日,定会名登高科,光宗耀祖。”毛顺生忙说:“种田人家的子弟,不稀罕功名利禄,只要算得几笔数,记得几笔账,写得几句来往信札,应酬应酬,就要得了。”

就这样,毛泽东正式拜了邹先生为师。邹先生开始教毛泽东读《三字经》,接着点读《论语》、《孟子》。封建社会里的教书先生,大都是满脑子师道尊严的思想,邹春培和当时许多塾师一样,也教学生背诵些晦涩难懂的古书。背诵时,他正襟危坐,神态庄重。学生背着他站立,气氛相当紧张,初入学的儿童无不望而生畏,已熟读的课文往往吓得背不出来。轮到毛泽东第一次背书时,他不按规矩肃立,依然端坐在自己的课桌上。邹先生责问他为什么不站起来,毛泽东回答:“先生,你是坐着的,我也要坐着背!”

邹春培无可奈何,只得将事情告诉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毛顺生说:“他兴许是背不出来!”邹先生说:“哪里背不出来,他读几遍就能记住。”毛顺生将信将疑,晚上把儿子找来提问,果然毛泽东背诵如流,父亲心中暗暗欢喜。

南岸前那口池塘,不深不浅,每到夏天水清见底。毛泽东从小酷爱游泳,邹春培担心学生出来游泳溺水,责任担当不起——因为乡中常有小孩因下池塘游泳而溺水致死的。

一个赤日炎炎的夏天,南岸蒙馆的小阁楼上闷热如蒸笼,灼人的太阳光透过伸手可及的瓦缝,散发出令人难耐的热气。邹先生摇着芭蕉扇,对学生们吩咐道:“我中午外出有事,不在蒙馆,你们务必尽心温课,不得走动喧哗,等下我就回来。下午再点读新课——《论语·先进》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毛泽东是一位几乎被后来所有教过他的老师视为“特殊学生”的蒙童,他生性聪颖机灵,记忆力过人,常常用所学过的课文知识和已懂得的道理作为“武器”,来钻严厉古板的国文老师的空子。待邹先生走后,毛泽东草草地将课文预习了一遍,当读到新课中曾皙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及“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直想去池塘游泳了。

一会儿,十几个蒙童溜出了蒙馆,站在南岸下那杨柳依依的池塘边,望着清凉澄澈的塘水心里直发痒。毛泽东最先脱下长衫,一个猛子扎进池塘中。其他同学见状,也纷纷下到塘里嬉水助兴,早把老师的叮嘱抛到了九霄云外。

邹先生回到蒙馆,见小阁楼空无一人,学生们正嬉水弄波,玩得开心。他恼怒地来到池塘边,铁青着脸,狠狠地吼道:“孺子不可教也!”

回到蒙馆,学生们低头肃坐,听候发落。唯独毛泽东神态自若,一点也不躲避先生责备的目光。邹先生瞪着他,厉声责问道:“谁让你们下水的?毛润之,又是你带的头!”

毛泽东敢做敢当,反问道:“带头又怎么的?孔夫子没说过不能游泳!”

邹先生翻开将要点读的课文,蓦然间,孔夫子那句“吾与点也”映入眼帘,便尴尬地放下教鞭,不再追究,却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处罚方法:叫学生对对子。若对不上,再羞辱他。他将所有学生扫视了一遍,然后在黑板上写下“濯足”二字。他知道:背书难不倒毛泽东,凡讲过的课文,他均能背诵自如,那么,对对子却不知怎样?对不上,再看我扫尽他的颜面!

毛泽东略加思索,从容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修身”二字。

邹先生捋着灰白胡须,惊喜地望着这位天赋不凡的学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刚才那种轻蔑的目光消失殆尽。

毛泽东从小就具有反抗精神,他对邹先生体罚学生的做法很反感。有一次,邹先生无理责打了一个学生,毛泽东非常愤慨,便采取了逃学罢课和离家出走的方式来表示反抗。家里人把他找回来,他以为要挨父亲的打骂,谁知出乎他的意料,严厉的父亲没有责打他,而且能稍微体谅他了。父亲望子成龙心切,叫他去南岸私塾向邹先生道个歉,然后继续读书。毛泽东却不肯去,理由是:“我要找一个不打人的私塾上学。”

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毛泽东才答应继续上学。毛顺生带着儿子来到南岸,向邹春培赔不是,请先生继续收下儿子读书。邹先生勉强答应了。可是,他对毛泽东的话却耿耿于怀。他想试试毛泽东究竟有多大本事。

一天放学后,邹先生随意领着毛泽东来到一畦菜地,扯下一株牛皮菜,让毛泽东带回家去,并交代:“明天一早来上学,必须还我一株与牛皮菜能‘对仗’的菜。”毛泽东明白了先生的用意:他只不过是以此来讽刺和挖苦自己说大话,吹牛皮,华而不实。

“老师稍等一会儿。”毛泽东叫住邹先生,随即从路边扯出一株马齿苋,交给老师。

一向苛刻古板的邹先生,接过马齿苋,顿时由衷地赞叹道:“牛皮菜对马齿苋,牛马相对,对得好!好!”

邹先生的态度终于变得温和起来,改变了往日的粗暴作风,不再责罚学生了。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风趣地说,这是他“罢课”取得的胜利,也是他“最早的反叛”。

毛泽东非常喜爱读书,他熟读《诗经》、《论语》等书,但不喜欢它们——那些连老师也讲解不清的经书,他虽然能按照邹先生的严格要求随口背诵,却实在引不起兴趣。为了满足求知的渴望,他便找来《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之类的古典小说偷偷阅读。邹先生对他无可奈何,因为毛泽东天性聪慧,记忆力惊人,不管先生教的经书课文如何难、如何多,他都能应付裕如。

毛泽东过人的资质和天赋,以及强烈的求知欲,使邹春培先生越来越觉得他非同凡响,将来必有作为;同时,邹先生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知识满足不了毛泽东的求知欲,他愈感力不从心。一天晚上,邹先生来到上屋场,见了毛顺生,说:“顺生大阿公,你屋里润之怕是文曲星下凡,我这里塘小了,鱼大了,容他不下。”又说,“我去测试过他,他过目成诵;我问他课文,他对答如流。”

毛顺生以为又是儿子“淘气”惹怒了先生,连忙赔不是,并表示要教育一下儿子。邹春培忙说:“不是,你们误解我了,我确实教不了他,还是找找别的好老师吧!”毛顺生夫妇无言以对。

邹春培教了毛泽东两年书,对这个学生十分器重。每每碰到熟人,他便既欣喜又不安地说:“润之将来能成大器,小小年纪,学问已为我辈所莫及矣!”不久,邹先生果然辞教离塾,远赴湘乡,另谋他业。

1904年秋,毛泽东离开他的启蒙私塾南岸,来到关公桥私塾拜毛润生为师。以后又分别拜周少希、毛咏生、毛宇居、毛简臣、毛麓钟等为师。直到1906年他13岁时辍学在家,共读了六年私塾,大都是读的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使他初步接受了孔孟思想。正如毛泽东后来在一篇关于哲学问题的文章中追忆道:“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四书、五经,读了六年,背得,可是不懂。那时候很相信孔夫子,还写过文章。”在六年的私塾里,尤其是南岸私塾近两年的时间里,毛泽东打下了扎实的古文基础,能背诵出许多名篇名句,以至历久不忘,在后来的著述中总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而又恰到好处。

二、韶山冲里一纯儒

1949年11月28日,毛泽东写信给堂兄兼少年时的老师毛宇居:

禹居家兄:

惠禾并诗敬悉,极为感谢。此间情形,泽连当可面达。顺问阖族各前辈同辈后辈人们的安好,贵宅各兄弟子侄的健康。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信中表达了毛泽东对毛宇居及韶山东茅塘毛氏震房亲人的深切问候。

毛宇居(1881—1964),是毛泽东的堂兄兼塾师。派名毛泽启,字先申,号宇居,亦作蕊珠、禹珠、禹居,别号守一子。生于清光绪七年辛已六月三十日。毛宇居世居韶山冲东茅塘,后迁蔡家塘。他于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7年“马日事变”后脱党,后一直在韶山一带教书。解放后,担任过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省文史馆馆员。他曾十多次收到毛泽东的亲笔信,并三次进京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两人始终保持着兄弟与师生之间的深挚情谊。

毛宇居与毛泽东家世的渊源关系,可追溯到韶山毛氏的第十五代祖——他们的太高祖父毛际耀。

据《毛氏族谱》卷五载:“运选子二。长际耀,宇光前,行一,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二月二十九酉时生,道光二十九年已酉三月十七戌时殁……”“配庞氏,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十二月初七午时生,道光二十二年壬寅五月初九戌时殁。”这个毛际耀就是毛宇居和毛泽东的太高祖父,庞氏即是他们的太高祖母。

毛际耀生有四个儿子。长子祥焕,字其有,行一,即毛泽东的高祖父;次子祥麟,字玉书,行二;三子祥彦,字玉英,行三;四子祥玙,字玉成,号仙浦,行四,即毛宇居的高祖父。清乾隆、道光年间,祥焕在世;清嘉庆、光绪年间,祥玙亦在世。这时候,他们仍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用韶山乡下话说,叫“共一个炉锅吃饭”。

毛祥焕生独子毛祖人,即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祥玙生二子;长子祖基,字兰芳,号春谷。祖基生独子恩黼,字少遂,号鼎臣,即毛宇居的祖父。

毛恩黼生五子,长子贻谋,字福生,即毛宇居的父亲。毛福生系前清国子监,生于清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八日(1863年12月8日),卒于民国二十二年三月十二日(1933年4月6日)。毛福生与毛顺生曾同住东茅塘,关系密切。毛顺生的妻子文七妹过门时,毛福生曾帮助操办婚事,喊礼读文,颇为得体。后来,毛顺生的祖父毛四端在南岸购置了上屋场一栋房子,毛顺生一家即迁居上屋场;两家虽然相隔数里,但仍然互相照顾,往来不断。1919年10月,毛泽东的母亲文氏去世时,毛泽东回家料理丧事,把父亲毛顺生接到长沙休养,同时把伯父毛福生接去小住,并合影留念。

毛宇居兄弟三人,他居长,大弟毛智珠(泽先),小弟毛碧珠(泽田),均与毛泽东有过较为密切的交往。

毛宇居出生于书香世家。曾祖父毛兰芳酷爱诗书,收藏过不少古籍,其中有袁枚的《随园诗话》、陈寿的《三国志》及四书、五经等。毛兰芳生前曾精心栽培长曾孙毛宇居。他去世时,毛宇居已十一岁,正读私塾。在父亲毛福生的支持下,毛宇居读完了《四书》、《五经》、《十三经注疏》、《古文辞类纂》、《唐诗三百首》等,打下了较好的古文基础。

毛宇居专心读书,热爱写作和书法,冲里人常请他代笔写信写诗写对联,称他为“韶山一支笔”,也有人称他为韶山冲的“纯儒”,即专做学问的人。的确,毛宇居是韶山冲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也是毛泽东所敬重的族人之一。

二十世纪初,欧风东渐,新学兴起,但风气闭塞的韶山冲感觉不到外面世界的变化。冲里文化比较落后,偶尔有一两所私塾,教的也只是《三字经》、《幼学》之类,帮助学生认几个字而已,辍学后即参加田间劳动。毛宇居有感于此,在井湾里开办了私塾,专门招收本族子弟入学。

辛亥革命后,毛宇居受具有维新思想的堂叔毛麓钟的影响,萌发了“出去闯闯世界”的想法。当时,家住韶山永义的有一个“大人物”,叫何海清,又名何镜寰,早年参加过孙中山的同盟会,后在云南蔡锷的部下当过云南警备司令和建国六军军长。于是,毛宇居与毛麓钟、毛国翘投奔了何海清。1915年,蔡锷在云南举旗起义,毛宇居等成了讨袁护法起义军的一员,并跟随何海清转战云南、四川等省。袁世凯垮台后,护国军解散,毛宇居解甲归田,携四川籍妻子谢素贞回到韶山,以教书为业。从此,他自称“韶麓散人”,息影林泉,享受田园之乐。

1926年大革命时期,毛宇居参加了农民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脱党。此后,一直以教书为生。

1941年,毛宇居与毛国翘、周自娱等人一起主持修纂《民国辛已四修韶山毛氏族谱》。该族谱上溯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下迄当时的泽、远、世诸辈,上下数百年,纵横数十里,统览百余户、数千人的生养死葬情况,共30卷,采录甚广,史实详备。除序言外,还有传记,诗赋多出自毛宇居之手,惩恶扬善,弘扬家风,文字质朴。尤其是对毛泽东一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在编写第二十派“震房竹溪宪卿派下系表”时,称赞毛泽东“闳中肆外,国尔忘家”,称赞毛泽民“琳玠齐名”,称赞毛泽覃是“红军不可多得的干部”。闳中肆外,即“闳其中而肆其外也”,指毛泽东写文章纵横捭阖,气势不凡。琳玠,即美玉,喻人有好的名声,指毛泽民的人品和才能,能与美玉媲美。在当时的环境下,毛宇居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是难能可贵的。有诗云:

午夜残灯几校雠,鲁鱼亥豕费勤搜。

成到幸喜生前见,微艺还期身后留。

忠孝贻徽光世胄,劝惩秉笔慕春秋。

他年五度辑家谱,愿把斯编再润修。

这是收入韶山《毛氏四修族谱》的毛宇居诗作,它表达了毛宇居的心迹,体现了毛宇居为纂修族谱所倾注的心血。

毛宇居在解放前基本上以教私塾为业,教书收入即是他的主要生活来源。但是,教书收入微薄,入不敷出,他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

1906年秋,刚从桥头湾私塾结业的毛泽东,来到了距韶山冲上屋场约五华里的井湾里,拜私塾老师“宇居大哥”为师。

据曾与毛泽东一同在毛宇居门下读书的同学郭梓材回忆说:“我们的私塾学堂,办在井湾里……教私塾的是我叔叔和毛蕊珠老师。学生除了泽东以外,我,我哥哥梓阁,堂兄耿侯,堂弟桂五(又叫桂五麻纱)等,都是姓郭的……泽东同志从小异常聪慧,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不喜欢读《三字经》,也不读四书。要他背书,他就和老师‘造蛋’。他喜欢看各种小说。那时,他虽是一个仅仅十多岁的小孩,但在我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公认的领导者了。他不但带领我们和老师造反,反对背书;平日游戏,他也组织我们排队打仗,由他当指挥,发号施令,叫我们冲锋。”

那时,毛泽东少年英俊,天资聪慧,很受毛宇居先生的赏识。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毛泽东设法寻找各种书籍,大量阅读那些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歪门邪道”的杂书,中国古典小说,如《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他在读这些书时极其用功,也像“正课”一样分别打上圈圈点点,写上批语,记录当时的体会。他的记忆力很强,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大都记得清清楚楚,平时给别人讲故事或写文章,都能灵活运用,活灵活现。

少年毛泽东的调皮、淘气是出了名的。来井湾里之前,他的父亲毛顺生就嘱咐毛宇居对儿子要严加管教。毛宇居虽然喜欢这位天资聪颖的学生,但也不得不从严要求。

他的门下共有9个学生,毛泽东是最“淘气”的一个。学生都畏惧老师,唯独毛泽东一点不怕,经常与老师“作对”。上课时,毛宇居条分缕析,讲解精辟,学生们抬头挺胸,手捧经书,认真听讲。毛泽东却偷偷地看起古典小说来。有时,他还在课桌下面用纸做菩萨,菩萨全是书中的“舶来品”,比如刘备、宋江、孙悟空……

一次,毛宇居讲完《增广贤文》,便稍事休息,让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背熟。此时,毛泽东又偷偷地打开了《三国演义》,细心地读着。正看得入神,宇居先生背着手踱了过来,毛泽东一眼瞧见,连忙收起《三国演义》,用课本遮住,并摇头晃脑地念起书来。但他的小动作还是被先生发现了。毛宇居走到他的课桌前,厉声喊道:“毛润之,你在干什么?”

“遵先生嘱咐,我在读书。”毛泽东若无其事地回答道。

“那你给我把书背出来!”毛宇居扬了扬手中的竹板,“你若背不出来,我这竹板可不认你的情!”

“先生别急。”毛泽东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流利地背诵道:“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好,好!”毛宇居悻悻地收起了竹板。他没料到这位爱看杂书的“淘气”学生竟能一口气把课文全背出来,不由得暗自佩服。但他仍不失老师的“威严”,厉声训斥道:“你以后还是用心读书为好!”

毛宇居见毛泽东喜欢看杂书,便故意多点些《左传》之类的经书给他读,让他背诵,但毛泽东记忆力、领悟力特强,均能应付裕如。

在井湾里私塾,毛宇居还教学生做作文。毛泽东做得快,经常交头卷。然后,他避开老师的注意力,去帮助其他同学做作文。

对于这段往事,毛泽东后来一直记忆犹新。他同埃德加·斯诺回忆说:“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许多故事,我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

毛泽东不满私塾古板、陈旧的教学方式。一次,毛宇居外出,临行前规定学生在屋里好好温书,不准出去。宇居先生刚一出门,毛泽东便悄悄收拾书包到屋后,接着爬上井湾里后面的那座山,一边背书一边摘毛栗子。山上的毛栗子又大又熟,他摘得很起劲,等到书背熟了,毛栗子也摘满了一书包。太阳落山时,毛泽东回到私塾,让同学们分享果实,同时也孝敬先生一份。毛宇居知道他又跑出去了,很生气,厉声责问道:

“谁叫你到处乱跑?”

“闷在屋里头昏脑涨,背书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毛泽东不以为然。

“放肆!”毛宇居脸涨得通红。

“那您听我背书好了。”

毛宇居知道背书是难不倒这个记忆力特强的学生的,便把毛泽东唤到私塾院子中央,指着天井说:“我要你给我赞井!”

这可是个难题!同学们都为毛泽东捏了一把汗。毛泽东却不慌不忙,围着天井转了两圈,便赞了起来: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同学们听了,纷纷围拢来拍着手说赞得好。

毛字居满脸尴尬,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确实存在弊端,他暗自佩服这位学生才思敏捷,只好放毛泽东走。

毛泽东在毛宇居门下读书的最大收获,就是读了《左传》。这位由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著的经书,是一部反映当时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活动,总结各国兴亡和战争胜败教训的编年史,尽管毛泽东当时对经书不感兴趣,但由于他能背诵如流,并能融会贯通,因此后来才受益匪浅,并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兴趣有增无减,到老不衰。通过对中国史书的广泛涉猎,毛泽东熟悉了古代不少战史战例,为他后来的战略思想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1907年夏,毛泽东离开了读了十个月书的井湾里私塾,停学在家务农,达两年之久。他闲时读一些杂书,偶尔也向宇居先生请教一些书本知识。然而,强烈的求知欲又驱使毛泽东冲破父亲的阻力,于1909年来到乌龟井毛简臣先生门下读书。

到了1910年,毛泽东读完了六年私塾,再次辍学在家务农。他想到湘乡外婆家那边的东山小学堂去读书,但父亲想把他送到湘潭一家米店去当学徒。正当父子争论不休时,毛宇居来到上屋场,找到堂叔毛顺生,谈起毛泽东读书之事,称赞他天资聪颖,记忆力强,不同凡俗,将来必定能成大器,并力劝毛顺生送儿子去湘乡读书。同时,毛泽东的另一位塾师毛麓钟、“激进派”老师李漱清和表兄王季范等,也一致劝说毛顺生送儿子入学深造。在毛宇居等人的劝说下,毛顺生终于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1911年以后,毛泽东离开韶山,一直在外求学和投身革命。毛宇居一直留居乡间,执教私塾。二人虽各奔东西,但仍有书信往来。

1919年10月5日,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不幸病逝,他回到韶山料理丧事,悲痛中于10月8日写了两副灵联和一篇《祭母文》,在母亲灵前焚化。幸得毛宇居事先把灵联和《祭母文》抄录下来,并保存达30年之久,直至解放后上交人民政府,使之成为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1978年12月,当地政府将毛泽东父母的合葬墓修缮一新,并将灵联和《祭母文》刊于墓地右侧,供人们瞻仰、凭吊。

1921年春,毛泽东回到韶山教育亲人参加革命。1925年2月至8月,毛泽东又一次回到韶山,以“养病”为名领导和开展农民运动。这其间,毛泽东多次到东茅塘拜访毛宇居,与他商量过国民革命,农民协会等问题。1925年5月,毛泽东在韶山发动毛福轩等人成立了雪耻会,6月,建立了中共韶山第一个党支部。毛宇居同情革命,对这些活动都表示支持。后来,他在毛福轩、毛新梅等人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毛泽东回到韶山考察农民运动。在毛震公祠,他受到韶山群众的热烈欢迎。毛宇居主持了欢迎会,并致祝词。他热情洋溢地赞道:“毛君泽东,年少英雄,到处奔走,为国为民,今日到此,大家欢迎。”说完,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毛泽东走上讲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热情称赞“农民运动好得很!”高呼“农民运动万岁!”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革命群众。接着,反动军阀许克祥于5月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湖南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在韶山,毛新梅、钟志申、庞叔侃等共产党员先后牺牲。毛福轩后来也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之下,毛宇居思想上产生了困惑和恐惧,被迫自首,从此脱离了党的组织。

1929年,湖南军阀、省长何键派遣枪兵来韶山抓人,抄了毛泽东家,没收了毛家部分财产,还叫嚷要挖掉毛泽东家的祖坟,以断其“龙脉”。1930年,为了寻找毛家祖坟,反动军阀派兵一个营,闯入韶山,挖了一座毛姓富农的祖坟走了。是韶山百姓设法保住了毛泽东家的祖坟。1986年,在修通滴水洞山下至虎歇坪的石径时,在“大石鼓”挖出了毛泽东祖父的墓碑,随后该坟墓被修复并供游人参观、凭吊。

在那些白色恐怖、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毛宇居靠教书为生。此后十年,他虽与党组织、与毛泽东失去了联系,但仍同情和支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从内心里惦记着毛泽东的安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1938年5月10日,毛宇居从韶山给在延安的毛泽东写信,反映家乡的一些情况,如毛泽覃的妻子周文楠、儿子毛楚雄,毛楚雄的舅舅周自娱,外婆周陈轩等居住韶山,东躲西藏,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亲戚谭季余(家住韶山铁陂)想到延安寻找工作。他还询问了侄子毛远耀在延安的情况。毛泽东在延安收到了毛宇居的信后,很是感激,很快给毛楚雄寄去了一笔钱作生活费,随即给毛宇居回了一信。信曰:

宇居兄左右:

五月十日信收读。谭季余以不来为上。楚雄等已寄微款,尔后可略接济一点,请督其刻苦节省。周先生留居韶山甚好,应看成一家人,不分彼此。此复。即颂

时绥!

弟毛泽东

五月二十七日

远耀等在此甚好。

毛宇居收到这封信后,视为珍宝,冒着生命危险,将信放入墙壁的夹缝中保存下来,直至解放后上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8月9日,湘潭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6军138师南下到达湖南,路过韶山时,派人寻找毛泽东的亲属,他们在上屋场访问了周阵轩老人,又到东茅塘访问了毛泽连等人,随即派人护送毛泽连、李轲上京,晋见毛泽东。临行前,毛宇居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并附上几首诗,请毛泽连转交。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毛泽连、李轲,并于11月28日给毛宇居写信致以亲切的问候。

解放初期,韶山的亲朋故旧,父老乡亲纷纷投书毛泽东,或要求上北京,或请求解决各种问题。对此,毛泽东有的自己直接处理,有的则通过他的堂兄兼塾师毛宇居协助解决。

1950年初,毛泽东听说他少年时的同学邹普勋生活困难,又给毛宇居写了一封信:

宇居兄:

迭接数函,极为感谢。乡间情形,尚望随时示知。邹普勋(亨二)如十分困难,病情又重时,如兄手中宽裕时,请酌为接济若干,容后由弟归还。另纸请交邹普勋为祷。即颂

健康

毛泽东

一九五〇年五月十五日

作为堂兄和塾师,毛宇居对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学生生活和成长过程非常熟悉和了解。50年代初期,他以满腔的热情搜集整理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竭尽全力地向前往韶山参观的中外友人介绍毛泽东青少年时的事迹和他的丰功伟绩。当时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长的李锐,曾来韶山收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事迹,毛宇居向他提供了许多难得的口头资料,为他后来撰写《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一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毛宇居还吟诗二首,表达对毛泽东的爱戴之情:“南峰茅庐主席家,风光犹是朴无华。往来过客人言藉,此地频开革命花。”“有询先世事如何,木石居兮击壤歌。积厚流光越时代,发扬光大起山河。”

经湖南省委统战部介绍,毛宇居被聘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后改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1年3月,毛宇居将他整理的《毛泽东青少年时的轶事》一文寄给毛泽东,请求发表。毛泽东对这类宣传历来都比较谨慎,不准宣扬自己。看了此文后,他毫不犹豫地将稿件退给了毛宇居,并回了一信:

宇居兄:

历次各信及最近长函均收,甚谢。诸承关怀,具见盛意。唯轶事有些内容不适合,似以不印为宜,原稿奉还。复颂。

兴居佳胜!

乡友便此致候。

毛泽东

四月五日

但是,当毛宇居欲上京与毛泽东叙旧、陈述乡情时,毛泽东却满腔热忱地表示欢迎。1951年9月4日,毛泽东致信毛宇居、文梅清、张有成:

禹居、梅清、有成三兄:

接到梅清、有成二兄的信,想来京一游,我认为可行。如禹居兄有兴趣,亦可同来一游。来者以三兄为限,他人不要来。到京大约可住一个月至两个月,太久则不方便。如三兄同意这点,即可偕我这里的同志一道来京。此祝

健吉!

毛泽东

一九五一年九月四日

同年9月中旬,应毛泽东的邀请,毛宇居与毛泽东的表兄文梅清及少年时期的朋友张有成一同赴京,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2年7月11日,毛泽东给毛宇居写信,邀请李漱清、邹普勋赴京叙说乡情。信中说:“宇居兄:归去后来信均收到,甚慰……接张有成兄的信,乡里粮缺猪贱,不知现在好些否?闲便望将乡情赐告?”

同年8月21日,毛泽东写信给毛宇居,请他转告李漱清、邹普勋,如果来京,要打消“出远门难免有风险”的顾虑,并强调“其余要来京者,今年不便招待”。

9月,李漱清与邹普勋起程赴京,毛宇居又托李、邹二人捎去他给毛泽东的礼物,并附上一信。毛泽东收到后甚为感动,于10月2日回信说:“李、邹二位来京,收到你的信,并承佳贶,甚为感谢。”

1953年8月27日,毛泽东又一次写信给毛宇居:

宇居兄:

别后来信,久已收到,甚谢。

尊恙已愈,甚慰。尚祈注意珍摄。

乡间生产、贸易、公粮等项情形,暇时望告一二。

顺祝

康吉

毛泽东

一九五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1956年4月,毛宇居已是75岁高龄。这年春天,他的堂弟毛纯珠去北京看望毛泽东。行前,毛宇居修书一封,托毛纯珠转交毛泽东。毛纯珠抵京后,将此信转交毛泽东。毛泽东阅后,随即回信致谢,并祝他“兴居康吉”。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毛宇居得知毛泽东回来了,即从滴水洞下的蔡家塘赶到韶山招待所一号寓所去见毛泽东。此时,毛泽东正在房内同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谈话。毛泽东听说毛宇居先生来了,即起身相迎,二人相见,分外亲切。毛泽东连呼“宇居大哥,宇居大哥”,并拉着他的手坐下来,向他询问家乡的生产、生活情况。当晚,毛宇居留在韶山招待所休息。晚上,毛泽东又召集毛宇居等乡亲在松山寓所座谈,进一步了解家乡情况。

1959年6月,毛泽东在韶山与毛宇居握手交谈

1959年6月,毛泽东在家乡的田埂上与老师毛宇居相携而行(侯波摄)

第二天下午,毛宇居陪同毛泽东到韶山冲视察生产情况。在通往韶山水库的路上,毛泽东牵着手执扇子的毛宇居缓缓行走,一边观看田垅里水稻的生长情况,一边谈论种田之道,二人谈笑风生,十分亲切。来到韶山水库,毛宇居则站在岸上观看毛泽东高超的游泳技巧。毛泽东对他说:“宇居大哥,你也来游泳吧!”毛宇居说:“我老了,不能游了!”毛泽东风趣地说:“你游一游,起码多活20年啰!”

回到寓所,毛泽东又同毛宇居等老人共进晚餐。席间,毛泽东把毛宇居介绍给了省委书记周小舟,说:“这是我的宇居大哥!”并希望周小舟到韶山来,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当毛泽东举杯给毛宇居敬酒时,毛宇居连忙起身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回答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宾主之间,气氛融洽,留下了一段尊师敬老的佳话。

第三天,即6月27日,毛泽东又嘱咐韶山公社负责人把毛宇居的老伴谢素贞和女儿毛远初也接去松山寓所,与他一起叙旧。毛泽东见到谢素贞后,亲切地说:“大嫂子,你老了,我也老了啰!”过去,毛泽东常去东茅塘,常在毛宇居家吃饭,饭菜就是由谢素贞做的。那时,他时常称赞“大嫂子的饭菜做得好!”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他们都老了,真令人感慨万千!

中午,毛泽东同毛宇居老俩口共进午餐,并一起合影留念。

1964年9月29日,毛宇居在韶山蔡家塘逝世,享年83岁。

同类推荐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 谁许你一世倾城:林徽因传

    谁许你一世倾城:林徽因传

    生动而具体地重现了民国时代林徽因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四个阶段的成长与成熟。全面而细致的描写了林徽因的一生。书中所述均是认真考察历史典籍而成,绝非想当然的传记作品。而是根据现存的关于林徽因的史实资料与作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予以文学性的演绎。本书填补了市面上众多林徽因传记未能触及的前半生,让读者从头认识这个可爱而坚毅的女孩,感受到一个依然美丽而不再遥远的林徽因。
  • 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以前,明史学者吴晗先生写过一本《朱元璋传》,怎么说呢?虽然该书影响很大,但是内容着实单薄,以区区二十万字去介绍和评价这位伟大君王恢弘博大的一生,难免给人一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之憾。出于对朱元璋伟大人生的感动和对真实历史负责任的态度,笔者耗时近十年,悉心研究朱元璋,创作此书。从史料考证到布局谋篇再到分析点评,无不殚思竭虑,精益求精,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朱元璋及其生存的时代。
  • 列夫·托尔斯泰(世界十大文豪)

    列夫·托尔斯泰(世界十大文豪)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于1828年出生于俄罗斯图拉省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园。1844年,16岁的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次年转入法律系。在大学期间他成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信徒。19岁时辍学回庄园进行农事改革,力图改善农民的贫困生活。
  •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詹天佑与中国近代铁路》讲述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西方列强的肆意蹂躏下,中华民族,这个古老骄傲的民族被科技发达的西方蔑视,在西方的机械呜叫声中失去方向。而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乃至中国工程界的天空。
热门推荐
  • 古战

    古战

    一个特种兵,在执行任务时不慎失败,想跳河自尽。却穿越到了三国时代,在三国时代开始了他新的生活……拜师关羽,学得一身武艺,获得传承,可以呼风唤雨,可是却命犯桃花,欠下笔笔风流债,他就是帅到爆表,无人可及的诸葛凌云!
  • 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2岁育儿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怀孕、生育、营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学阐述,为新世纪的已婚夫妇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2岁育儿最佳方案》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一部培育人才的基础读物,也是一部比较精彩的生育经。科学实用的最佳育儿方案:合理的膳食营养,铁锌钙及维生素的补充方法,科学的保健及护理,益智的游戏及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及专家忠告。
  • 舟塔记

    舟塔记

    鸿蒙初现,混沌初开。经过数亿年的演化,涌现出无数界面。混沌大陆,人族林立,万物灵长自有独到之处,开辟了修仙长生不老之路,宗门派别无数。少年林雨辰踏一条血泊之路,从最初的猎户之家走向大罗山脉,一步一步,迎来了他跌岩起伏的人生······
  • exo之谢谢你们的爱

    exo之谢谢你们的爱

    她是一位高尚优雅的公主,出逃到韩国,遇见了十二位绅士的王子……
  • 失踪之谜(走进科学)

    失踪之谜(走进科学)

    茫茫宇宙,浩浩人海,真是无奇不有,怪事迭起,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和科技神奇奥妙无穷,神秘莫测,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捉摸不透。
  • 王俊凯之为什么离开

    王俊凯之为什么离开

    她为了他放弃了很多。但终究还是分离。十年后的他们再次相遇时。他们会怎么做。让自己与那个他(她)没有顾虑再次在一起。
  • 魔韵劫天

    魔韵劫天

    曾经他桀骜不驯、放荡不羁,然而他奋力担负起与仙界实力相差悬殊的魔界的复兴,他抛却生死为了天下苍生只身一人三进三出仙界天宫,他被困冥界一百多年却因祸得福修行大增。后来有的仙人评论他:他根本不是人,他天生就是魔尊之质!魔人评论他:他更不是魔,他早已经成神!而我认为,他只是一个人,一个男人,一个普通的男人,因为他见了美女也会神魂颠倒、想入非非!绚丽和诡异,陷阱与阴谋并存,且看一个凡间的小子如何与仙魔纠缠!
  • 凤夺天下,美男靠边站

    凤夺天下,美男靠边站

    一朝穿越,生逢乱世,男尊女卑,三妻四妾!她学医术,学武功,斗后宫,蓄势力,闯江湖,进朝堂,除异己,治瘟疫,得民心,登王位,灭敌国,平天下,谁敢说她卑?神马美男,都靠边站!别往我凤床上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醉黄粱

    醉黄粱

    一个绝不是高帅富的机油男,追求一个生活优渥,品味高雅的文青女。好吧,我承认自己有点胡言乱语,那就看看他们怎么折腾出个未来吧。建了个书友群,群号164404540,欢迎前来指点、指导、吐槽。
  • 星梦之国民队长

    星梦之国民队长

    K?就是那个自大狂妄,30多了还想赖在舞台上不走的家伙?要我说,音乐之子这组合就是毁在他这个队长手上了!听说队友都被他逼死了,这样的人,你们也喜欢?别以为以前红过现在出来也会红,他要是还能混到一线,我就去果奔!————摘自某女性ANTI在网络上对于K回归消息的留言……后来她果奔了,呃……还是在他的家里……再后来本应该就没有后来了,可后来她却得知除了自己,居然还有几个也在这篇帖子下点过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