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99100000009

第9章 走近歌德(8)

而为刻画女主人公绿蒂,歌德更是“允许自己借助众多漂亮女性的外貌和性格,虽然她的主要特征都是从我最爱的那一个身上摄取来的”。[43]歌德“最爱的那一个”指夏绿蒂·布甫;但她在成为绿蒂后,温柔的蓝眼睛换成了玛克西米莲娜明亮的黑眼睛,性格中也渗进了后者不少活泼愉快的成份。至于阿尔伯特,他在小说前半部是那样清高善良、豁达大度,到后半部却变得碌碌终日、感情冷冰,原因是克斯特纳尔已在很大程度上为勃伦塔诺所取代,身上有了更多的市侩习气。

通过以上简单分析,我们看到歌德是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和选择素材,加工构思情节;如何在概括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特征,来塑造典型的人物的。在这两个方面,《维特》这部作品应该说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诚然,无论故事情节或是人物形象,歌德都作了艺术加工,并添进了一些纯属虚构、但却合情合理的成份;否则,《维特》也就不成其为小说,不成其为艺术品。可是,就其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言,《维特》也可以说是歌德本人早年一段重要生活的写照。

那么,《维特》与歌德的关系,是否仅仅表现在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方面呢?

远不止此。

首先,这本“小本”从头至尾,字里行间,无处不打着青年歌德思想感情的烙印,折射着他从时代和社会所受的各种影响。以渗透全书的反封建精神和感伤情调为例,前者显然与他市民阶级的家庭出身和参加狂飙突进运动的经历有关;后者则表现了阅读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和在达尔姆塔特城的交往对他的熏染。总之,《维特》全面地反映了歌德的世界观、宗教观、社会观、美学观等等,拿他自己的话来说,这部“小书”是他“用自己的心血哺育出来的。其中有大量出自我心胸中的东西,大量的思想情感……”[44]在这个意义上,《维特》不啻是一把开启青年歌德的精神世界的钥匙。

其次,穿插在书中的次要场面和人物,不少也间接直接地反映着歌德的经历或者见闻。这儿仅举一例。

维特在1771年7月1日致友人威廉的信中,详细叙述与绿蒂一道访问某乡村牧师家的情景,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田园诗般的宁静生活画面。与此同时,作者还借维特之口,谴责牧师女儿弗里德莉克(请注意这个名字)的男朋友施密特——一个以自己的乖僻和嫉妒折磨自己爱人的男子。这样的情节和人物,乍看起来似乎纯属虚构,其实,仍为歌德认识绿蒂前的两次恋爱经历的曲折反映:一次是他在斯特拉斯堡与布里翁牧师之女弗里德莉克的热恋,后来他抛弃了这个单纯的姑娘,使她抱恨终生;另一次更早,是他在莱比锡时与酒家女凯特馨·薛恩柯普夫的恋爱,他当时很任性,常常无端地猜忌非难他的情人,致使关系破裂。我们把小说的描写与歌德对这两次恋爱的回忆加以比较,便可看出,维特所访问的牧师之家的情景,大体上就是弗里德莉克·布里翁家的情况;维特对施密特的谴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歌德本身在对待他前两位爱人问题上的自责。[45]

这个小例子,也说明《维特》与青年歌德的关系多么密切,多么复杂,多么久远。1774年4月26日,他在完成《维特》后不久写给友人拉瓦拉尔的信中说,他与维特“同行了六年之久而不曾相互亲近。可眼下,我已将自己的种种情感灌注在他的故事中,使之成为一个奇妙的整体”。[46]

“六年之久”,几乎就是歌德的整个青年时代!而在《维特》问世后整整半个世纪的1824年,歌德因魏冈特出版社印行《维特》的50周年纪念版写成了《致维特》一诗。《致维特》系《爱欲三部曲》的第一首,表现了歌德晚年再经受一次新的维特式的苦恼后的沉痛心情,其中有两句更可算是他对自己与维特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的生动概括:

我被选中留下,你被选中离去,

你先我而去了,却也损失无几……

综全节所述,《维特》这部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真。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场面以及种种细节,大多是从与作者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得来,经过提炼加工而写成功的;主人公维特的思想情感,基本上就是青年歌德自身的思想情感。这高度的真实性,赋予了《维特》以强烈的感染力,构成了它产生巨大影响的前提。

二《维特》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意义

上一节论证了,《少年维特的烦恼》直接而全面地反映了歌德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是一部以高度真实性为特点的作品。可是能不能因此说,维特就是青年歌德,维特仅仅是青年歌德(或者再加耶鲁撒冷)呢?能不能因此认为,《维特》这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或者说主要价值,仅限于它是研究歌德这位伟大作家的重要依据呢?

显然不能。过去那种把维特与歌德等同起来,把《维特》当作一部“自传体的爱情小说”,当作“一个意志薄弱者的悲剧”的看法,都不正确。因为,小说主人公尽管有青年歌德和耶鲁撒冷这两个真实的原型,但经过作者天才的笔加工、改造、提高以后,维特已成为一个富于典型性的艺术形象;维特式的追求和烦恼,已不再只是歌德、耶鲁撒冷或者其他某一个人的追求和烦恼;维特不幸的恋爱与社会遭遇,已具有了时代的普遍意义。小说围绕着维特与绿蒂的爱情这条情节主线,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广泛画面,对德国当时的阶级与阶级,同一阶级中不同类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广泛地涉及到了政治、宗教、法律、道德以及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问题。

1775年,《维特》问世不久,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成员J·M·R·棱茨即指出:“《维特》的功绩在于,它使我们认识了那些我们人人心中都暗暗感到,但却无以名之的热望和感情。”[47]德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弗朗茨·梅林也说,《维特》“揭开了沉睡在那个时代深深激动着的心灵里的一切秘密”[48]。近代丹麦大批评家勃兰兑斯讲得更清楚,他说《维特》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表现的不仅是一个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49]所有这些论断,都已强调出《维特》所富有的时代精神;本文则准备进一步探讨一下这种时代精神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如何具体地在作品中得到了表现。

《维特》出版于1774年,其时欧洲正面临着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古老的封建制度业已衰朽,资产阶级的时代即将来临。经过启蒙运动,他们的阶级意识进一步觉醒,其中青年一代更是思潮翻腾,感情激荡,对仍然限制和压迫着他们的封建制度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现状。可是,在仍牢牢掌握着强大国家机器的封建势力面前,他们一时尚难直接提出政治制度和权力方面的要求,只好以“个性解放”、“感情自由”、“恢复自然的社会状态”、“建立平等的人与人关系”等口号,来表达对于一个符合他们的政治理想和经济要求的新社会的憧憬。这些口号乃是时代的呼唤。它在法国唤出了1789年大革命的杲杲丽日;在德国也引起了一股持续十余年的思想解放的狂飙。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虽远远落后于时代,在意识形态领域却紧紧跟上了前进的步伐。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便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的思想,特别推崇卢梭关于“返归自然”的理论;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则构成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哲学基础。歌德作为这一运动的发起者和中坚,受卢梭和斯宾诺莎的影响都非常深。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思潮中产生的《维特》,它表现的时代精神即是新兴资产阶级变革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理想,即是“个性解放”、“感情自由”、“返归自然”等等。就德国范围内来说,它则鲜明地、集中地体现着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

《维特》作为一部小说,当然是通过人物的性格、形象和故事情节,来生动而具体地表达思想内容的。下面,我们就结合着分析主人公维特的形象,来谈谈它如何体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以及有哪些思想意义。

1,述说了新兴资产阶级所怀抱的理想

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个出身市民家庭的青年。他思想敏锐,感情丰富,才识过人,是一代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资产阶级关于“个性解放”、“感情自由”、“平等、博爱”等理想,无不在他的言论行动和待人接物中得到表现,具体化为对于“自然”的无限信仰和崇奉。在小说开头,维特初到瓦尔海姆,我们就看到他热情地讴歌自然,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他视自然为神性之所在,以“自然的儿子、朋友和情人”自居,甚至渴望能成为“无所不在的上帝(即自然)的一面镜子”。他亲近处于自然状态的人——纯朴的村民和天真的儿童,自称“离我的心最近的是孩子们”。他重视自然真诚的感情流露,珍惜他的“心”即情感之所在胜于一切,说“我的心才是我唯一的骄傲”,因此也同情,不,简直是崇拜那个全心全意爱着自己女东家的青年长工。他主张艺术皈依自然,视“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和真实表现”为艺术的生命,认为“只有自然能造就大艺术家”。他仰慕来自民间的诗人荷马和“莪相”,向往荷马史诗和《圣经》中所描述的朴素自然的先民生活与平等和睦的人与人关系……是的,就连他对绿蒂的一见钟情,一往情深,在很大程度上也出自于对自然的崇仰。因为,绿蒂“那么聪敏却那么单纯,那么坚毅却那么善良,那么勤谨却那么娴静”,简直像块无瑕美玉似的保持了一个少女全部可爱的自然本性,难怪维特称她是“一位天使”,说他对他的感情不只是“喜欢”,更不是“想占有”,而是“全部知觉和全部感官都充满对她的倾慕。”这样一个少女,就是维特关于自然的理想在人身上的最完美的体现。还有他最后的自杀,也被他视为回归“自然父亲的怀抱”……

维特这种对自然的无限崇仰,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阐发了卢梭和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不仅表现着青年歌德本人的世界观、宗教观、社会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等,而且更重要的,是曲折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变革社会现实的要求。因为,拿“自然”的尺度来衡量,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法律道德、教育文化乃至生活习俗等等,没有哪一样是要得的,没有哪一样可以继续存在下去。歌德曾为其主将的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正是以这种对自然的崇仰作为它的思想体系的精髓。

在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几百年历史中,先进的思想家们发起了一次接一次的运动,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口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至于狂飙突进运动——这些运动似后浪推前浪,都不断冲击着封建制度的闸门。“人道主义”、’信仰自由”、“理性”、“自然”——这些口号也一脉相承,全为着解除封建制度加之于人精神和肉体上的各式各样的束缚。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虽然由于阶级基础薄弱而仅仅局限在思想文化的范围内,没有像法国的启蒙运动似的引起一场政治大革命;但它在倡导人性的解放方面却走得更远。它克服了德国启蒙运动崇尚干枯的理智、抑制个人情感等消极影响,把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理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狂飙突进的思想家们把人看成是自然最完美的创造,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要求让人的一切自然本性都得到发展。德国学者可尔夫称这种主张为“自然的人道主义”,认为“它是狂飙突进运动的纲领”。[50]

小说《维特》的主人公所向往的,实际上也是能使人的一切自然本性,包括感情、欲望、才能、智慧等等,都得到充分表现,充分满足,充分施展。所以,他热情奔放,独立不羁,不愿受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所以,他鄙视循规蹈矩、理智冷静、善于克制自己感情和欲望的市民;所以,他反对艺术的一切成法定则,痛恨“及早地筑起堤防来遏止天才的洪流激涨”的绅士;所以,他厌恶迂腐刻板的官吏和矫柔造作的贵族男女……

一句话,《维特》这部小说通过其主人公立身行事的准则和爱憎,把带有狂飙突进时代色彩的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即要求人的自然本性全都得到发展的所谓“自然的人道主义”,作了极为生动鲜明和深刻集中的表现。

2,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维特》表达的要求人的自然本性得到全面而充分地发展的理想,无疑是崇高而美好的,不仅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有着明显的作用,而且已超出资产阶级的局限。也正因此,它在当时的社会里,根本无法实现。《维特》通过其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清楚地揭示出了妨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实现的内外原因。

同类推荐
  •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思考、思想是什么关系?思维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书提出,思维是由人的品格与习惯决定的,人的深层底蕴决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由来与去向。如何实现思维创新?作者提出养成假设的习惯、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发散思维、不断地自我否定、培养和磨练直觉、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工具、时刻自问自答、思无定势等八个取径。书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思维创新的八个取径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具体解析,读来令人感觉别开生面、深刻细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 《道德经》品读

    《道德经》品读

    本书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

    千百年来,孔子的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者,就是在今日,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现实价值。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金钱、物质及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心灵孤寂、人格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想到了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热门推荐
  • 隙光

    隙光

    唯一记得的就是要牢记不爱你的终究不是你的。
  • 混在社会的日子

    混在社会的日子

    一个家庭贫困的少年独自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在这里他有了兄弟,曾几何时的他不知道兄弟是什么。从一个搬运工人意外的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选择路又是否正确,意外卷入了不该属于他的江湖纷争。在这里他和他兄弟们缔造了一条辉煌的道路。一世兄弟,一世情。看着身边的兄弟一个个的受伤害,他又该怎么做?
  • 九殇劫之蝶恋殇

    九殇劫之蝶恋殇

    她心心念念爱着的人,竟为了别人而用死来欺骗她。她还为了他的一场骗局伤了最爱她的人……
  • 荒凉一梦

    荒凉一梦

    “哼,什么池牛,我看根本就是无耻之尤,干脆叫你蚩尤好了”
  • 魔门纵横

    魔门纵横

    道者无,佛者空,唯魔者纵情任我、念头执着。热爱武学的聂政在黄易小说的世界中,选择门派道路时,杀伐果断的他选择纵情任我的魔门,可魔门在黄易小说中是大部分都是反面、邪恶的代言,他又能否改变魔门在世人眼中的印象,使魔门能光明正大地行走在国家的各个体系呢?
  • 灭命

    灭命

    有法宝,有风月,有神州传说。说三皇,道五帝,连带着诸子春秋。美师妹,艳狐妖,俏女鬼,尽是雪月风花.落魄书生,仙界毒士,圣皇传人,演绎别样人生.已完本《洪荒接引》请放心收藏。群号:一四九一一四九八零
  • 邀宠夫君太呆萌

    邀宠夫君太呆萌

    “娘子我们来生小包子吧。”“你知道怎么生吗?”“不知道,但是皇祖母说了我不会,娘子你会啊,叫我全力配合娘子你就可以了。“女子无语,但是没有看到男子一闪而过的精光。就在女子无语发呆时,只见男子如狼似虎的扑向女子,说道:“既然娘子不知道怎么生,还是由为夫代劳吧。”事后女子无比的怨念,我竟然就这样被吃干抹净了,该死的君宸熙竟然骗我,你给我等着。小剧场:妈咪,父王太残暴了,我都听到了,父王他竟然打你,还打的啪啪响,你还一直喊着求饶,我带你私奔吧,给你找一个更好的爹地。某男人黑着脸一把将小豆丁扔出了房间,马上有暗卫接住抱着少主离开。某男人傲娇的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向女人撒娇娘子,宝宝欺负我,某女无语。
  • 风中站立:诗歌卷

    风中站立:诗歌卷

    本卷收入了当代众多著名诗人的名篇和代表作品200多篇,均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和喜爱的作品,有较高的欣赏和珍藏价值。
  •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集)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集)

    人人都需要德鲁克,无论你是老板、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老板能够从德鲁克深邃的眼睛里读懂什么是规划、目标、决策、人事、利润、创新等关乎企业生命的重大问题;管理者能够从德鲁克浩如瀚海的知识海洋里找到实现卓越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普通员工能够跟随德鲁克的教诲轻松应对人际关系、成效、自我成长、沟通、自我控制等关乎职场命运的多个困惑,从而实现职业上的高速成长。
  • 绯色宠婚:帝少的唯一妻

    绯色宠婚:帝少的唯一妻

    一年前,她是他放在心尖上的唯一,却因一场致命误会逃离婚礼,锦城首富成了饭后笑料。一年后,她屈从命运与他狭路相逢,他的深情强势来袭,步步紧逼。顾唯一她有苦难言却在深爱中沉沦。午夜梦回的纠缠,甜言蜜语的伤害,别墅里女人的哀嚎……终像一张网,将顾唯一紧紧缠绕。我的爱情恰逢阴谋,我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