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99100000008

第8章 走近歌德(7)

斐迪南·拉萨尔在《葛慈》出版八十多年后写的《弗兰茨·封·济金根》,被作者自称为“五幕历史悲剧”,所选择的时代背景和题材与《葛慈》也差不多。可是,我们把它与《葛慈》这部成功的历史悲剧略加对比,便发现《葛慈》的上述所有优点,都是《济金根》所没有的。它缺少历史剧应有的富于时代特色的背景,在主人公“性格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出的东西”,因此济金根仅仅只是“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只是被任意歪曲成了一个“革命者”,而不像葛慈似的,是个受着时代环境和阶级地位制约的、个性鲜明突出的历史人物。因此济金根的悲剧根源被错误地解释为了他的狡诈,而不像葛慈似的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在一系列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冲突中必然地走向了覆灭。即如语言运用吧,《济金根》独白多,对话冗长,且用的是生硬的韵文,跟语言自然有力而且个性化的《葛慈》绝难相提并论。

《葛慈》为什么被誉为一部杰作,受到了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在内的许多有识者的赞誉?拉萨尔的《济金根》为什么为人所不取,遭到了革命导师的严励批评?从本文对《葛慈》的粗浅分析评价以及将它与《济金根》进行的简单对比中,这些问题似也可以找到一些解答的线索吧。

论《维特》与“维特热”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近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学者和思想家。当今世人公认他为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西方精神文明最卓越的代表;恩格斯称他在自己的领域里“是真正的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是“最伟大的德国人”。他一生辛勤写作,在六十余年的漫长岁月中完成了大量各类题材和体裁的作品,代表作诗剧《浮士德》更被视为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欧三百年历史的总结”[31],人类的自强不息精神和光明灿烂前景的壮丽颂歌,“德国人世俗的圣经”[32],欧洲“现代诗歌的皇冠”[33]。可是,在1832年《浮士德》第二部问世前,也就是说当他还在世的时候,歌德之为歌德,歌德之享誉世界,却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他24岁时写成的一本薄薄的“小书”——《少年维特的烦恼》。

迄于18世纪70年代,德国文学尽管已出了温克尔曼、莱辛和克洛卜斯托克等有影响的理论家和作家,但与英、法、意、西等国相比尚处于落后地位,有人甚至视德国为“没有文学的野蛮国度”[34]。是歌德,具体地讲是《维特》,一举改变了这种可悲状态,使一股强劲的“维持热”席卷了整个欧洲;从此,歌德便作为“维特的作者”而受到世人的景仰,德国文学也提高到了与英法等国并驾齐驱的地位。

这《少年维特的烦恼》究竟是怎样一部作品?它何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威力?应该怎样解释“维特热”这一表现了它巨大影响的文学和社会现象?它在我国的介绍和研究情况如何,产生过怎样的影响……

为了探讨这几个在今天仍不无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将对《维特》这部世界名著作一个比较系统和概括的分析介绍。

一《维特》与歌德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任何文艺家的创作,都与他所接触的那部分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体讲,一位作家写什么书,怎样写,往往取决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歌德尤其如此。晚年,他回顾自己一生的创作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只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一个个片断”。《少年维特的烦恼》这部第一人称的书信体小说,则可算是这些“片断”中极为典型和至关重要的一个。它直接而全面地反映了歌德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而在歌德一生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他的青年时代(1770-1775)又有着十分突出的意义。要认识歌德,特别是青年歌德,不能不认真读《维特》,倾听他借青年主人公之口所作的“自白”;反之,要深刻理解《维特》,也必须对歌德的有关生活经历进行足够的了解。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作家,理解作品,而且还能使我们窥见《维特》这部杰作形成、产生和取得成功的秘密。

歌德出生在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城。18世纪中叶,在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下名存实亡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这是一座具有相当自治权的帝国自由市。城里手工业和商业已很发达,但仍保持着森严的等级制和其他种种中世纪的封建陋习,如规定平民必须穿不同于贵族的服装以防“僭越”,等等。诗人的祖父是一个从外地来的裁缝,后靠经营旅店起家。诗人的父亲卡斯帕尔·歌德年轻时上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曾到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国游历。可是,尽管学识渊博,广有家财,他作为一个普通市民仍受着城里占支配地位的贵族社会的蔑视,想以不领薪俸为条件在市政府谋取一官半职而不可得,一气之下便花钱从帝国皇帝卡尔七世处买了个有名无实的皇家顾问头衔。从此他被迫赋闲在家,借收藏书画和用意大利文写游记消磨时日,养成了孤僻、抑郁和固执的脾气。后来,他与家境清寒的市长的长女结了婚,婚后便更多地把精力花在对自己年轻的妻子以及子女的严格教育上。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诗人歌德,一方面享受着良好的教养,能过一种无冻馁之虞的悠闲生活;另一方面,也受家庭影响,产生了对腐败的贵族社会和封建等级制的不满。在《诗与真》第6卷中有一段话,很可说明他少年时代所受的这种影响:

对于市里的事,我父亲只能以私人的身份表示关切。他对市政方面这种那种失策的愤慨常常溢于言表。再说,我不是看见他经过那么多钻研、努力、游学和受了种种教养以后,到头来仍得过一种我怎么也不希望过的离群索居的孤寂生活么?这一切,形成了压在我心灵上的一个可怕重负……[35]

1765年,16岁的歌德被送往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他本人的兴趣却在文学和绘画方面。三年后因病辍学,于1770年4月转到斯特拉斯堡继续学习。斯特拉斯堡地处德法边境,不仅城郊自然环境优美,而且比德国其它地区更快、更多地受到法国启蒙运动的新思潮的熏染,是作家、学者以及不满现状的市民青年的荟萃之所。就在这里,歌德结识了当时已蜚声德国文坛的理论家赫尔德尔,在他的引导下读荷马、品达和“莪相”的诗歌,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和哥尔斯密的《威克菲牧师传》(1768)等小说,并协助赫尔德尔搜集整理民歌。特别重要的是,歌德在这儿接触到了卢梭的“回归自然”的理论和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哲学。他后来在《诗与真》中写道:“对于我起决定性作用,对于我全部思想方式发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就是斯宾诺莎。”[36]经赫尔德尔和歌德等人共同努力,在斯特拉斯堡掀起了德国自宗教改革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狂飙突进运动。

1771年8月,歌德获得博士学位。不久后回到故乡,在父亲督促下开了一间律师事务所。可是他很快地便把事务所丢给父亲经营,自己却常去附近一带的城乡漫游。1772年初经友人麦尔克介绍,他参加了达尔姆施塔特城的一个感伤主义者团体,经常与那些见花落泪、对月伤情的时髦男女一起,沉溺在对于友谊和爱情的幻想中,耽读克洛卜斯托克和“莪相”的哀歌以及斯泰恩的《感伤旅行》(1768)之类的小说。

1772年5月,歌德遵照父命到威茨拉尔的帝国高等法院实习。威茨拉尔是座空气陈腐得令人窒息的小城,帝国法院更以办事拖沓而恶名远播。歌德因此把实习的事抛到脑后,终日悠游于景色宜人的乡间,在那儿“研读荷马、品达等人的作品,干他的天赋、他的思想方式和他的心令他感兴趣的事情”[37]。6月9日,在一次乡村舞会上,他结识了天真美丽的少女夏绿蒂·布甫,对她产生了热烈的爱慕。但夏绿蒂已经订婚。尽管她的未婚夫克斯特纳和夏绿蒂一家对歌德都十分友善,他仍因失恋而感到痛苦,终于在9月11日不辞而别,回到法兰克福。

关于歌德在威茨拉尔的情况,克斯特纳曾在同年秋天给友人的信中作如下描述:

……他具有人们所称之为天才的禀赋,想像力之活跃异乎寻常。他的感情是热烈的。他的思想高贵。他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喜欢小孩子,很会和他们一起玩儿……他想起什么就做什么,不管旁人满意与否,合乎时尚与否,生活方式允许与否。一切勉强都是他所憎恶的……他很敬重卢梭,但不是卢梭的盲目崇拜者……他不进礼拜堂,也不去领圣体,很少作祷告。因为,他讲:‘我还没有虚伪到这样的程度。’……[38]

回到故乡以后,歌德久久未能克服心头的苦闷,以致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在《诗与真》第13卷中写道:“当时我在床边上总摆着一把精致而锋利的小刀,每晚熄灯前都要拿起它对着自己的胸口,想试一试能否把刀尖刺几公分进去。可我这尝试一直没能成功……于是,我决定活下去。”

谁料差不多就在这时,另一个人却把他几经尝试而放弃掉的事完成了。消息传来,歌德大为震惊;因为,自杀者不仅是他早年在莱比锡上大学时就认识的一个叫耶鲁撒冷的青年,出事地点也正好在威茨拉尔,歌德在散步时还常常与他相遇;而且,自杀的主要原因也同为恋慕他人之妻遭到拒斥。这种种情况,不能不令歌德联想到自身的遭遇,对同病相怜的耶鲁撒冷的不幸感觉着切肤之痛。为了解除自己失恋的痛苦,歌德本已决心作一次“诗的忏悔”;耶鲁撒冷的不幸遭遇刚好为他提供了所缺少的素材。不过,这一决心最后形诸文字,却是整整一年半以后。1774年初,女作家索菲·德·拉罗歇的女儿玛克西米莲娜嫁给一个名叫勃伦塔诺的富商,移居到了法兰克福。前年,歌德从威茨拉尔返回故乡时,曾顺道访问她家,对她颇有好感。如今重逢,两人都甚为欣喜。歌德在当时写给友人的信中说:“玛克丝——玛克西米莲娜的爱称——仍是一位天使,生活纯朴高尚,使人人都乐于和她亲近;而我对她所怀有的感情,就是我目前生命中唯一的幸福……”[39]

可惜这“唯一的幸福”不久又变成了新的痛苦源泉。勃伦塔诺比玛克西米莲娜年纪大二十岁,已是有五个孩子的鳏夫,除去做生意赚钱以外别无所长,却性情急躁而好嫉妒,自然很快对两个年轻人的交往产生疑忌,以致与歌德激烈冲突。这新的不快,狠狠触动了歌德心灵中旧有的创伤,使他感到更加痛苦。为了彻底医治好自己的伤痛,歌德便终于愤而提笔,开始了《维特》的写作。

关于这部后来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小说的诞生情况,歌德在《诗与真》第13卷中写道:

没过多久,这件事(指与勃伦塔诺的冲突)便使我觉得忍无可忍,一切从类似的尴尬处境中总会产生的不快,似乎都两倍三倍地压迫着我,我必须痛下决心,才能使自己得到解脱。因苦恋朋友之妻而造成的耶鲁撒冷之死,从梦中把我撼醒,使我不仅对他和我过去的遭遇进行思索,还分析眼下刚碰到的这个令我激动不安的类似事件。如此一来,我正在写的作品便饱含着火热的情感,以致不能再分辨艺术的虚构与生活的真实。我把自己与外界完全隔绝开来,杜门谢客,集中心思,排除一切无关的杂念。另一方面,我又搜索枯肠,重温我最近那段还不曾写出来的生活,把所有有一点关系的材料统统集中起来使用。这样,在经过了那么久和那么多的暗中酝酿以后,我奋笔急书,四个星期内便完成了《维特》……[40]

年青的歌德可谓完全进入了创作的狂热和忘我境内,“就像个梦游者似的,在几乎是无意识的状态下写成了这本小册子”,以致当他最后拿起手稿来进行修改润饰时,“自己也感到十分惊异”。[41]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们就很容易明白,《维特》一书何以如此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它的主人公一个个何以如此血肉丰满,栩栩生动。亲身的经历感受,长久的酝酿准备,按捺不住的创作冲动,“火热的情感”,“集中心思”,“搜索枯肠”——等等这些,就是《维特》的产生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的确,仅仅读作品本身,已经“不能再分辩艺术的虚构与生活的真实”了;两者已有机地溶合在一起,成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的艺术的真实。只有在把《维特》这部作品与作者歌德的有关生活经历以及其它背景材料作仔细的对比和研究以后,人们才发现:就主要情节而言,小说的前半部(第一编)大致反映着歌德本人在威茨拉尔的经历和思想感情,维特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都与他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能诗会画,热爱自然,耽读荷马,亲近小儿,等等;后半部则主要写的是耶鲁撒冷的不幸遭遇,如在贵族聚会中遭轻侮,在公使馆工作受上司挑剔以及最后自杀身死,等等。而以人物性格论,维特身上既有青年歌德本人乐观、坚毅和热爱生活的特点,也有耶鲁撒冷抑郁、多愁和厌世轻生的倾向。1808年10月,在歌德家作客的法国演员塔尔马问到他与维特这个人物的关系,歌德便告诉客人:“对此问题我总是回答,这是两个人合成了一个形象,两个人中一个沉沦了,另一个却活了下来,以便写出前一个的故事……”[42]也就是说,歌德是把自己和耶鲁撒冷两者的遭遇和性格合在一起,写出了维特的故事,塑造了维特这个形象。

同类推荐
  • 培根智慧录

    培根智慧录

    本书精心选编了培根关于人类与自然,人生与命运,宗教与信仰,真理与哲理,读书与学习,道德与情操,友谊与爱情,成功与成才等方面的智慧语录。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一部视角独特的阳明心学入门读物,继《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之后又一明史随笔佳作。本书选取王阳明一生中最重要的六个时刻:身陷诏狱、龙场悟道、赣南剿匪、智擒宁王、狙击皇帝、天泉证道,通过对当时复杂局势的深入解读,以及王阳明心路历程的细腻剖析,阐述了阳明心学的精髓和发展历程。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生命的终极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吗?心灵光子源于超越时空永恒隐序的“王国”,人类智能的起源与宇宙的文明是什么?生命的终极实体与基因伦理学的关系又是什么?科学的终极真理与真空的理论:蛋白质生命-非蛋白质生命“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的生命观-宇宙的智能生命;;寂光智能生命,人类与宇宙最新的对话。
热门推荐
  • 不死传说之谜

    不死传说之谜

    一出生,因为没有天赋被丢弃,可谁曾想,他却是以后所有人的救星。虽然她不是人类,可是他爱她:虽然她已经离去了,可他不能忘记她。既然上天给了我这样的天赋,又何必给我孤独的诅咒!
  • 风源珠

    风源珠

    这是一部关于“风”的作品,主角挣扎奋斗,携风源珠,走风的道路,走出风的精彩。
  • 荣耀之大地剑圣

    荣耀之大地剑圣

    一张流传多代的黑卡,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一封突如其来的信件,让他改名换姓,重进游戏。从现在起,一切都是为了荣耀。
  • 掌门金融战略

    掌门金融战略

    “剑宗的那群冰山美人说我们太嚣张,要来教训我们?花开,去调教调教他们!”“魅族的吸血女想强暴我们的弟子?花开叫你孩子空空,去打死她们!”“儒宗儒生说我们花开孙女看到女人就推倒,无耻下作!伯虎,你去告诉他们,老天说,阴阳要调和!”老祖,阴阳调和应该是找我这样的美男子,求推倒。她不推美男,只推女人。为甚么啊?男儿魂,女子身。…“呃,还有佛门那两位可人儿说玄阴门杀孽太多,想要来度化我们?”玄九眉头微微皱起,对着身后一众秘传弟子说道:“为师这就去度化她们。”一会儿,玄九心情糟糕的溜达回来,大声吼道:“花开,给我去度化她们。”花开从玄九背后走了出来,悻悻道:“掌门,我太老了,啃不动,就交给我的玄孙吧!”
  • 我的诡异女友

    我的诡异女友

    屌丝就没有真爱了么?突然有一天发现女友消失了,难道是被甩?可是问过朋友,都说没见过这个人,立刻,我的冷汗流了下来……到底是被飞甩,还是找个女鬼,或者陷入阴谋?或者我走入了楚门的世界?!真相只有一个!是真是幻,是福是祸,阴谋血案鬼事交织纠缠,这个夏天,诡异女友让您脊背发凉——
  • 死神天使恶魔的空间降临恋爱天使

    死神天使恶魔的空间降临恋爱天使

    。。。。。。。。。。。。。。。。。。。。。。。。。。。。。。。。。。。。。。。。。
  • 武元历

    武元历

    我本悠闲儿郎,家有三亩牛羊,奈何风吹雨打,兼有电闪雷鸣,唯有修武战四方,方能还我旧时光。
  • 盗墓盗出个俏相公

    盗墓盗出个俏相公

    别人盗墓,她也盗墓,别人盗出的是金银珠宝,她却盗出个生死不明的‘行尸’好死不死的,那个该死的‘行尸’,却叫自己什么?爱妃?还要一起睡棺材!还好没有被他吃光光,要不岂不是要生出一个‘小行尸’?可是,真正的麻烦还在后面,为什么自己的符咒对他没有效果?什么?他说他还是个人?机关算尽,九死一生,终于走出古墓,心情真的很好。除了身后跟着的‘粘豆包’。爱妃爱妃的喊个不停,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从古墓里走出来的‘行尸’吗?为了广大人民的安居乐业,为了让这个长得还算是祸国殃民的‘行尸’免遭被研究的厄运,自己就勉为其难,收留一下吧。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
  • 堇年一玥

    堇年一玥

    为什么她重新见到这个人,会是这个样子,从来都不会是这个样子啊!夏雨恩,对,夏雨恩就是夏天下雨的时候出生,母亲难产,最后母女性命都保住了,所以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