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99100000047

第47章 《浮士德》面面观(13)

说“浮士德精神”影响了后来的整个资本主义的西方世界,渗透到了全部的西方现代文明之中,此话听来似乎有些夸大,似乎难以自全其说。但是,只要认真仔细地作一番考虑、分析,它又并非不可理解。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所谓影响,可以是正反两个方面的,可以是直接的和间接的;所谓渗透,则多半隐晦而曲折,必须细加清理和辨识。就这个问题,无疑可以写一部厚厚的专著。笔者没有这样的精力和功力,只能抛砖引玉,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或者说甚至只是感觉;深入的探讨、论证,就留给我们希望还会出现的新一代歌德研究者吧。

请看,一个半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成功后的西方资产阶级,他们并未“躺上软床”,而是仍然一个劲儿地创造财富,积累财富,没有一天停止,没有一刻餍足。他们并且不断改进创造财富的手段,革新技术,优化管理,进行科学实验和发明创造。他们进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但使地球的面貌日新月异,而且开始探索和开发宇宙,比起浮士德的上天入地、围海造田来,实在尤有过之。他们无止境地追求生活的享受,可谓竭尽舒适、豪华、奢靡之能事,浮士德博士的那些享受——不管是金钱、权力和美色的拥有,还是事业的成功——与他们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浮士德》中那些看似神奇的事物,例如魔女“巫厨”中能窥见裸体美女的“宝镜”和使人恢复青春的汤药之类,在他们老早已变成生活中的现实和掌中的玩物……

所有这些比《共产党宣言》例举的人间奇迹更加伟大的奇迹,当然有其产生的经济基础、物质技术条件和社会前提,但是,就上层建筑而言,上述以“浮士德精神”为代表的永远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不是仍然对其产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么?何况,经济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乃至制度前提,也同样是人的创造,同样是某种人生态度的产物。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浮士德精神”的影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有意无意地,它某些部分被夸大和绝对化了,某些部分被忽视了、阉割或者曲解了,[250]以致产生出消极和反面的影响。到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晚期,以我为中心,自视为超人,利己唯我,声色犬马,纵欲无度,贪得无厌,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殖民掠夺,无度地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这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和资产阶级的恶行,也同样隐隐约约地投影出被夸大、扭曲、和滥用了的“浮士德精神”来。

这种现象,不只可以用“真理跨前一步即成为谬误”进行解释,而且也反映出资产阶级世界观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和缺陷。浮士德不是自谓:“我的胸中,唉!藏着两个灵魂,一个要与另一个各奔西东”吗?“浮士德精神”也和世间的万事万物一样具有两面性;它在后世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某些消极影响,应该讲并不为怪。

对于西方近现代文明的特征和根源问题,解答很是不少。例如,德国近代大思想家和宗教社会学的创立者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一生研究西方近代文化和近代人的特性和产生的原因,研究西方资本主义的起源,他的答案曰根本原因系所谓“资本主义精神”。在他的名著《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他又把这“资本主义精神”本身的根源归之于基督教新教,特别是新教中的加尔文教派所奉行“前定论”教义(Pr?destination)。该教派的教徒坚信自己的尘世祸福尚在生前已被上帝决定了,他们作为被上帝挑中了注定享受其恩宠的所谓“选民”,在世上只能以努力进取,证实上帝的挑选正确,既以此荣耀上帝,同时也承受、体验上帝的恩宠。因此,资本家们的克勤克俭,兢兢业业地经商办工厂,聚敛财富、发展事业,都超越了功利的考虑,而仅仅出自于对永恒的天国之福的追求和希冀。

我们所讲的“浮士德精神”,显然与韦伯源于基督教新教教义的“资本主义精神”南辕北辙,大异其趣。请听在诗剧结尾年已百岁的浮士德面对灰衣女子“忧愁”的一番夫子自道:

我只匆匆奔走在这世上,

任何欢乐都抓紧尝一尝,

不满意的立刻将它抛弃,

抓不住的干脆将它释放。

我只顾追求,只顾实现,

然后又渴望将人生体验,

用巨大心力,先猛冲蛮干,

而今行事却明智、谨严。

对于尘世我已了如指掌,

对于彼岸我不再存希望;

只有傻瓜才会盯着云端,

以为有同类居住在上面!

强者应立住脚,放开眼,

世界对他不会默默无言。

他何须去永恒之境悠游!

凡能认识,便可把握拥有。

他该如此踏上人生旅途,

任鬼魅出没而我行我素,

于行进中寻找痛苦、幸福,

他呀,没有一瞬感到满足![251]

在这段概括地描绘和总结他一生行事和思想、对“浮士德精神”加了一个很好注脚的自白中,老博士明确地宣示的是一种无神论的、现实而积极的人生观。他认为“只有傻瓜才会盯着云端”,“强者”应立足现世,无须寄希望于彼岸,去所谓的“永恒之境”寻求幸福。

我国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在他著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里,把人类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概括为了三个类型:一,西方的,遇到问题都正视它,努力解决它,积极进取,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二,中国的,遇到问题不求解决,得过且过,自满知足;三,印度的,根本无视问题的存在,消极出世,唯望来生之福。

对梁漱溟大师的东西文化分类和分析定性,早有学者提出异议,它是否完全准确,是否能涵盖人类丰富多采的文化类型,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252]我这儿引述他,就像上面提到韦伯有关“资本主义精神”和西方文化的理论一样,只是想提供一个从侧面来观察“浮士德精神”及其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参照。同时我也想说,梁漱溟先生的上述分类和分析,似乎还更加地切合以“浮士德精神”为代表的西方处世哲学和人生观的实际。

“浮士德精神”尽管植根滋生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化历史中,发育成长在其兴盛发达的近代和现代,但是它所代表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非一直为西方的资产阶级所专有,而是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例如东方的日本,在实行“明治维新”之后不久,歌德的《浮士德》已经由著名作家森鸥外译成了日文,“浮士德精神”便也在日本西化即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

上世纪中叶,大清朝闭关锁国的藩篱外国列强的船坚炮利击碎了,开始了“西学东渐”。继而以“中学为用,西学为体”为纲领的洋务运动,以革新政体为目标的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都遭到了失败,中国的有识之士这才感到在精神领域革故鼎新的必要和重要。德国大汉学家魏礼贤一针见血地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主事者们把西方的先进科技错误地当成了“一个随随便便的没有灵魂的东西”(ein beliebiges seeleloses Gebilde);这所谓“灵魂”,指的显然就是西方的精神,就是西方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253]总结改良和革命失败的教训,陈独秀、胡适等五四运动,提出“文学革命”和“文学改良”的主张,大声疾呼“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并且将《浮士德》的作者桂特(歌德)列为了中国文化人应当努力学习的榜样。此后不久,歌德的《浮士德》便开始引起重视,对此田汉、宗白华、郭沫若的通信汇编《三叶集》(1920)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又过了两年,张闻天在他由《东方杂志》连载的长篇论文《哥德的浮士德》中,更详细地对这部杰作的方方面面作了分析,高度地评价它宣扬的“活动主义”即有为哲学,并于结尾时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感叹:“唉!保守的,苟安的中国人呵!”

也就是说,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我们知识分子中的先知先觉者已开始学习“浮士德精神”,企图利用它所代表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来革新我们失于“保守、苟安”的精神文化传统,推进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事实上,从此,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浮士德精神”也确实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人身上,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例如1932年尽管已经是国难当头,为纪念歌德逝世一百周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仍举行隆重纪念活动。在沙面的广州俱乐部,连演了两个晚上的《浮士德》片断;在观看演出的六百多人中有不少的军官和士兵,而在纪念会的请柬上,印着的正是引自《浮士德》中的著名诗句:“只有每天去争取自由与生活权力的人,才配享受自由与生活”。显然,主办者希望用这句体现着“浮士德精神”的名言,激励自己同胞去为争取和捍卫民族自由和生存权力而战斗的勇气。[254]

这儿我还要提到一篇十年前刊载在《文学评论》上的一篇长文,以作为“浮士德精神”在我国影响深远的例子。此文题目就叫《刘再复现象批判——兼论中国文化思潮中的浮士德精神》,文中毫不含糊地把从五四时期的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到当代的刘再复在内的一大批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称之为具有浮士德的精神和性格的理想主义者。[255]

综全文所述,在《浮士德》中,歌德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堪与同时代的大哲学家媲美的思想,在继承西欧优秀的文化哲学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塑立起了光照千秋的“浮士德精神”。这实在难能可贵,然而同样并不偶然,而是他出身市民之家,自幼受到很好的教养和文化熏陶,享有八十三岁的高龄,饱尝人生悲欢苦乐,历经时代风云变幻,目睹科技日新月异,以及他既有天才的头脑又勤于实践、敏于思考的结果。歌德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代表,在他用毕生心血创作的《浮士德》中,为自己理想的人和人生,提供了一个富于启发性的样板。

我们高度评价《浮士德》丰富、深邃的哲学内涵,特别地推崇体现在它主人公身上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浮士德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哲学思想完美无缺。应该看到,《浮士德》的哲学思想,它所表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仍然属于资产阶级精神文化的范畴,其中特别是它的政治哲学,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多方面的局限性。

例如,诗剧主人公尽管对腐败的封建朝廷并不满意,却仍然去适应它,为它效力,替它解决经济危机出谋划策,以举办化装游行满足它无聊的需求。在封建朝廷的生存受到“伪帝”的威胁时,他甚至效命疆场,打败“伪帝”,为的只是得到一块海边的封地。就在实现他的造福众生的理想时,他更多地还像个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开明封建主,充其量是位施恩于民的仁爱贤良的统治者罢了。一句话,他那大方向积极和进步的政治哲学,还有保守、妥协的一面,明显地带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改良主义性质,离时代所提出的革命要求之间尚存在相当的距离。

这儿我们当然不想跨越时代,奢求诗剧认同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张和理想;而仅仅是不满于它对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态度冷漠。《浮士德》的政治哲学,说穿了也就是歌德的政治哲学。在实际生活中,歌德就像诗剧主人公浮士德一样,也曾效力于封建宫廷,也是个政治上的改良主义者,也对革命(指法国大革命)在行动中和思想感情上都缺少理解和热情。在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如剧本《市民将军》、《激动的人们》以及某些篇《威尼斯警句》中,歌德对暴力革命和随之而引起的社会动乱的反感表现得更加明显。

歌德政治哲学的保守性,恐怕主要源于他自己的世界观,主要由于他在自然哲学方面是个进化论者。以进化的观点看待人类社会,只相信渐变和改良,他因而厌恶暴力、混乱和革命。其次,德国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和缺少革命性,也是造成歌德及其《浮士德》的政治哲学局限的原因。还有,歌德一生几乎都生活在小小的魏玛,已成为魏玛宫廷中的统治阶级的一员,所受的保守乃至反动的政治影响也不容低估。考虑到如此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对歌德和《浮士德》政治哲学的上述局限,也许就感到奇怪了。

然而,瑕不掩瑜,《浮士德》所蕴涵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它的整体精神取向,毫无疑问却是积极的,乐观的,进步的。在光芒四射的“浮士德精神”面前,包括上述政治哲学的局限在内的种种不足,可说微乎其微。

何只“自强不息”!

——“浮士德精神”别解与反思

“自强不息”这四个字,在中国差不多已成了“浮士德精神”的同义语。一百年来,中国的歌德学者乃至文学爱好者几乎都用它,或者与它意义相近的词语和说法,诸如永不满足啊,奋发向上啊,不断进取啊等等,来定义、诠释“浮士德精神”,尽管在不同时代和不同人的具体的解说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侧重和差异。

众所周知,“自强不息”一语出自堪称我国最古老典籍的《易经》。《周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有后来的《孔子家语·五仪解》也道:“笃行信义,自强不息”。也就是讲,“自强不息”一语不论是语源或是语义本身,都反映着儒家哲学精神,带有中国传统思想的醒目印记。

同类推荐
  • 小窗幽记(下)

    小窗幽记(下)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四书又称“四子书”、“四子”,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部儒家著作的总称。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为了方便阅读,本书采用了“原文”和“译文”对照的形式,为您架起一座顺畅阅读的桥梁。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热门推荐
  • 盛夏之吻:都是情书惹的祸

    盛夏之吻:都是情书惹的祸

    夏静茵常常告介自己不要做好事,一做好事就会出坏事。只是一时好心帮朋友递封情信罢了,却被误会成是她跟他告白的花痴小妹。他不旦止紧抱着她不放手,还硬要她对他负责任。这是那门子的笑话啊?
  • 洛丹伦

    洛丹伦

    一片交织着魔法与斗气的大陆;一群背负着理想与信念的少年;一个记载着辉煌与骄傲的帝国;一支崛起着死亡与灾难的种族。一个传说,一位人物;一位人物,一段历程;一段历程,一串故事;一串故事,一个传说……
  • 殷地安联邦共和国

    殷地安联邦共和国

    一个历史学专业,以殷商文化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因一场意外事故,灵魂附身到十八世纪末,北美一个印地安部落,一个即将死去的酋长的儿子身上,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改变印(殷)第(地)安人命运的故事。印第安成了殷地安太阳神成为美洲殷(印)地(第)安人唯一的神。美国再也成不了横跨两大洋的超极大国。美国成为在北美靠大西洋的唯一白人小国加拿大不再是英联邦。墨西哥变成了玛雅共和国。印加帝国不再是历史的名词。美洲是殷地安人的美洲。美洲建立了殷地安邦联。美洲开始叫殷地安洲。
  • 丑颜王妃:二嫁嗜血八王爷(全本)

    丑颜王妃:二嫁嗜血八王爷(全本)

    她是北苍国人人避而远之的‘煞星’公主,太监不怕她,宫女能打她,连猫儿狗儿都能欺负她!不过是长的丑了些,脸上麻子多了些,可谁知道,丑容下遮掩的惊天秘密?本以为暗恋成真,谁想某一天,一封决绝书,一道圣谕。情郎取了白天鹅,她这丑小鸭奉旨和亲,远嫁东陵国……出嫁当日,她洗尽铅华,回眸倾城,艳惊天下!·花嫁摇摇,落定景王府。谁知门口不见大红灯笼,等待她的竟是两条丈长的送葬白布?喜堂变灵堂,夫君成了一块冷冰冰的‘牌位’!新嫁娘变寡妇,景王府内惊吓、疑云、神秘接踵而来!·成亲三月,她本是竟然怀了孩子……老太妃勃然大怒,一场家法生生折杀掉她腹中的生命。愤然离去,却惊闻景亲王并未死,那住在香雪园中的面具男人便是她的‘鬼丈夫’?!他暴虐,嗜血,阴冷,邪恶,越是靠近,越像毒药侵蚀着她,邪魅得教她难以抗拒。·一嫁,他是景亲王,是坐在轮椅上的神秘面具男人。她是貌比无盐的‘煞星’公主。二嫁,他是摄政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她是花容月貌的‘歌家’小姐。
  • 婆罗岸全传

    婆罗岸全传

    《婆罗岸全传》,未署撰人。前有叙,叙末署“ 嘉庆九年清和月谷旦,圆觉道人题”。全书共二十回,书叙白花蛇修炼成精,奸污妇女,遭雷神击。转生为犬,复转生为妓,以应果报。旨在劝惩警悟。
  • 位面管理局

    位面管理局

    被同事讥讽为废柴的二人组本想在管理局里继续浑浑噩噩度日拿钱,然而他们视为养老院的位面管理局突然爆炸。曾经无比辉煌的机构成为了过去,而众人眼中的废柴却要走上重建管理局的道路。李繁华:组长,这个月工资还没下来,管理局就炸了,我们找谁要啊?赵策:炸了就重新建一个。李繁华:你TM在逗我?
  • 古佛

    古佛

    生我之前我是谁,生我之后谁是我。古佛拈花方一笑,痴人说梦已三生。……从此以后,三藏去侯,永不冠姓!仙路苍茫,我自会争出一个通天大道,何用他人相扶!渭城侯府,苍穹夕阳。十三岁的少年话语铿锵,响彻天际。千年后,三界洪荒,无上古佛!…………澄观和尚的,逆天路……
  • 101次拒婚总裁的十九岁新娘

    101次拒婚总裁的十九岁新娘

    在他身边十年,她顺从又叛逆,她看着他身边来来去去无数的情人如过江之卿,心中又委屈又难受,只恨不得离得他远远的,可最终还是舍不得,只能用叛逆来表达,这一切,她不知道只是因为爱……而他是庞大帝国的总裁,给她的宠爱无与伦比,可对她的心思说不出道不明,又纠结与从小到大的感情,最后只能压抑自己,然而越压抑越要爆发……“我不要做你的女儿,让我做你的情人……”她委屈的抱着他大哭,他心疼又不忍,心中犹如火烧……对她的感情何去何从,是听之任之,还是划开一条父女的永远的沟渠……终于等她到了十八岁,她和他都明白他们之间,永远不可能再划开界限,除非生离死别。
  • 山村魅影

    山村魅影

    山野狐妖,泥人鬼魅,小脑铜锣,夹在山中的石棺,长着人眼龙角的巨蟒,两米高的古猿人,将自己脑袋吃掉的怪人……这是一段传说,更是一段传奇!我叫杨尘,我是山村道士,更是山村野妖!
  • 万元归一诀

    万元归一诀

    一个原本家境贫困,一无所有的学生天杰,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导致混沌本源真气入体,领悟万元归一诀,但正当他小有成就正打算一展抱负时却被一道神雷打入异界,且看他如何在异界一边寻找回家之路一边叱咤风云,追寻力量的极限!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