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3200000025

第25章 咏志与咏物诗(1)

橘子洲头沉思录——《沁园春·长沙①》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②北去,

橘子洲③头。

看万山红遍④,

层林⑤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⑥争流。

鹰击⑦长空,

鱼翔浅底⑧,

万类霜天⑨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题解

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显示了中国工人的伟大力量,而各地农民运动也风起云涌地开展着,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引起了反动派的仇恨和极大恐慌,为了维护其统治,他们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镇压。毛泽东这时正在韶山一带建立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面对韶山地区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湖南军阀赵恒惕在9月末下令逮捕毛泽东,于是毛泽东离开韶山,秘密来到长沙,准备在1926年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离开长沙前夕,他重游了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他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

①长沙:湖南省省会,位于湘江东岸,风景秀丽。毛泽东青年时期,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

②湘江:又名湘水,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流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③橘子洲:又名水陆洲,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西面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④万山红遍:指岳麓山的枫树正盛。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⑤层林:指一层层的枫林。

⑥舸:大船。

⑦击:搏击。

⑧浅底:并非说水浅,而是指清澈可见底的水下。《水经注·湘水》引《湘中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

⑨霜天:指秋天。

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广阔的宇宙。西汉司马相如《大人赋》:“上寥廓而无天。”

百侣:形容朋友多。

峥嵘:本指山的高峻奇特,这里指不平凡、不寻常。

挥斥方遒:挥斥,奔放。《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遒,强劲。全句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万户侯:食邑万户以上的侯,后泛指高官显爵的人,这里指当时掌权的人。

击水:作者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赏析

古代描写秋天的诗词,大多以悲秋为主,而毛泽东这首秋景词一扫古人悲秋衰颓萧瑟之气,以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壮阔高远的深秋境界,引领我们感受其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可以说,这首词就是一首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

词的上阕从写景入手,开头三句描绘了一个卓然独立的词人站在橘子洲头的形象,以“寒秋”“橘子洲”点明季节和地点。接着词人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以一个“看”字统领以下七句,向远望去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则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抬起头来看到“鹰击长空”,俯下身去可以看到“鱼翔浅底”,短短的几句话,词人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色彩缤纷而又富有活力的秋景图。“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词人在橘子洲头独立眺望的总印象,也是其对眼前生机勃勃的秋景的赞叹。毛泽东之所以大力讴歌、赞美秋天,并不是他对秋天情有独钟,而是他以一个革命家的眼光,采用象征的手法,用这壮观雄伟的秋景象征当时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

上阕描写完壮丽的秋景后,词人笔锋陡转,由眼前之景推及茫茫宇宙并化景为情。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应由“谁主沉浮”?上阕以设问句作结,不仅表现出一个革命者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开启了下阙的内容。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下阙的总述,写出了词人故地重游引起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往昔不平常的斗争生活的回忆,照应上阕的伏笔,十分自然。然后词人用一个“恰”字领起,这也是对昔日战友和战斗生活的追忆。前四句着重描写同学们当年朝气蓬勃、才华横溢、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后三句则描写出他们对于混乱不堪的旧中国进行的学生式的批判,也就是他们在“峥嵘岁月”中的政治活动。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同学们写出了一篇篇抨击黑暗制度,宣传革命真理的战斗篇章,他们有豪迈的气概,视军阀﹑官僚如粪土。作者在这里既是追忆往事,又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句作进一步的回答。这些有着“粪土当年万户侯”豪迈气概的革命者才是中国脊梁,他们代表着革命的新生力量,事实也证明他们最终战胜了一切腐朽势力而主宰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全词的最后三句依然是回忆“峥嵘岁月”的内容,当年,词人曾和蔡和森、张昆弟数十名同学和战友,在盛夏水涨高的湘江中游泳,坚持不懈,直到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如今词人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向同学和战友亲切发问。全词以问句作结,就像是和友人谈心,读起来亲切动人,同时也和上阕的结尾遥相呼应。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全词上阕主要写景,但景中有情,那幅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与词人昂扬激越的情调和乐观精神融为一体;下阕主要写情,但情中有景,那批壮志凌云﹑气盖山河的青年恰似搏击长空的雄鹰。这一切都是紧紧围绕“谁主沉浮”这根主线,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加以表现的。全篇格调雄浑,气势磅礴,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足以显示词人博大的胸怀和豪放的气概。

把酒酹滔滔——《菩萨蛮·黄鹤楼①》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②,

沉沉一线④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⑤。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⑥,

心潮⑦逐浪高!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题解

1926年5月,国共合作开始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同时,全国的工农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猛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在统一战线内部一直隐伏的危机日益严重,国民党右派势力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压制打击革命力量。而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一味走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不但对右翼势力的阴谋活动妥协投降,而且主张放弃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收缴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武装,使得反动派的叛变阴谋逐步得逞,大革命面临失败的严重危机。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登临黄鹤楼,望着滔滔长江,写下了这首词。

正如毛泽东当时所担心的一样,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右派代表蒋介石撕碎了“革命”的武装,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注释

①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黄鹤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1955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1985年6月重新扩建开放。传说古代仙人子安曾骑黄鹤经过此楼,因此得名。

②九派:派是水的支流。相传在长江中游一带有九条支流同长江汇合,所以称“九派”。鲍照《登黄鹤矶》诗:“九派引沧流。”

③中国:指中国的中部地区。

④一线:指当时的粤汉铁路和京汉铁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接通,改名京广铁路。

⑤龟蛇锁大江: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

⑥滔滔:《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

⑦心潮:潮水般激荡的思想情绪,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赏析

自古以来,描写黄鹤楼的诗篇数不胜数,但大多数是文人墨客的离情别绪之作,个人得失之慨。毛泽东的这首词却别开生面,雄视古今。词中作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在黄鹤楼旧址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大革命失败前夕危急形势的深切忧虑和苍凉心情,也表达了其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写登黄鹤楼所见,一开篇作者就用雄浑有力的对仗来描写自己放眼远眺所见的景色,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波涛滚滚由西向东一泻千里的长江,这两句从大处着笔,点明了黄鹤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并用长江来衬托黄鹤楼的高拔雄伟,表现出作者高瞻远瞩的伟大气魄。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写的是近景,隔江对峙的龟山和蛇山就好像一把张开的巨锁要把长江拦腰锁住。眼前的景色在作者眼中不再有那种朦胧的美感,而是变得十分沉重,不可预知,这也表现出作者沉重而复杂的心情,暗示着当时的革命形势是多么的严峻。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景,但是作者寓情于景,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了当时的中国即将有暴风雨来临,波涛汹涌的长江象征着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沉沉一线,贯穿南北,象征着革命的深远影响;烟雨苍茫,阴云密布,象征着当时即将突变的政治气候。龟山和蛇山对长江的封锁则象征着当时反革命势力妄图扼杀革命运动。上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政治远见和敏锐的洞察力,也表达了作者无力回天的苍凉、痛楚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词的下阙既含怀古之意,又抒慷慨激昂之情。开头两句作者活用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既点明了题目,又巧妙地记叙了自己的黄鹤楼之游,同时也隐去了自己因革命前途而产生的忧虑。

在词的结尾,作者描写自己的心情时,并不是直接描写,而是先借用传统祭奠仪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抽象的心理活动外露化,接着又用了一个不用喻词的比喻,借江浪来描写自己的心潮翻腾起伏,“心潮逐浪高”与上阕所形成的感情色彩相对照,表现了作者的革命激情和对革命高潮到来的期望。

另外,这首词的用词十分准确,例如“穿”字既表现贯通南北,又富有动感;“锁”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笔下景物跃然纸上;“逐”字也是如此,把作者当时激越、愤懑的思想感情用滚滚江水起伏翻涌这一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了。词中还采用叠字的艺术手法,“茫茫”、“沉沉”、“滔滔”,既逼真地表现了事物,又富有节奏感,读来富有韵味。

安得倚天抽宝剑——《念奴娇·昆仑①》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②,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③,

搅得周天④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⑤,

人或为鱼鳖⑥。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⑦倚天抽宝剑⑧,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⑨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作者原注

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题解

1935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与此同时,德国、意大利这两个法西斯国家也疯狂向外侵略。同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日。

9月间,毛泽东率领红军登临昆仑山的支脉岷山,远眺昆仑,联想到深重的民族灾难和世界危机,构思了这首词,并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将它写了出来。

注释

①昆仑:山名,其主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交界处,东段分三支伸展。其南支向东延伸后与岷山相接,因而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岷山,也可以看做是昆仑山的一个支脉。

②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这里形容昆仑山的高大和险峻。

③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形容多。这里是说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龙正在空中飞舞。

④周天:整个天空。

⑤江河横溢:长江和黄鹤都发源于昆仑山,夏天时昆仑山积雪消融,会导致水量大增,从而使江河泛滥。

⑥人或为鱼鳖:江河泛滥,人可能活葬身鱼腹。《左传·昭公元年》:“微(没有)禹,吾其鱼乎!”

⑦安得:怎得,怎么能够。

⑧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这里的倚天是宝剑的修饰语,形容其长。

⑨遗:赠与。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作者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赏析

作为一个革命统帅,毛泽东一生翻越过许多高山峻岭,也创作了许多描写山的诗词,但是没有哪一首能像《念奴娇·昆仑》这样,有这么多神奇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更为重要的是,这首气势豪迈的词还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实现崇高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抱负。

同类推荐
  • 兵点沙场

    兵点沙场

    兵点的心中一直有两个理想,一是当兵一是写作。每个生命都需要燃烧,所以他立志从军;每个生命都需要表白,所以他热爱写作。他的军旅文章清新自然,质朴阳光,真情实感跃然纸上。他用他充满乡土气息的生花妙笔,写田间地头,写家长里短,写青山秀水 ,写乡里乡亲。
  • 蓟轩诗词

    蓟轩诗词

    前一个集子《画虎居诗词》迄1996年9月。这个集子包括自1996年10月到2003年5月这六年半我的诗词作品,略加删选,存约500首。这期间我移居北京蓟门桥附近,新居名“蓟轩”,就给此集取名《蓟轩诗词》。博学的中石兄告诉我,据《说文》,蓟是古帝尧之后之所居。原来搬进了古大圣人的老家。
  • 随风起舞

    随风起舞

    本丛书共收入《哲学深处的漫步》、《敲打岁月》、《生而自由》、《行走的声音》、《随风起舞》、《寂静中飞舞》、《狗吃羊》、《真水无香》、《我是第几者》、《走马看黄花》等共十本杂文随笔。
  • 暮鼓晨钟里的安宁岁月:那些渐行渐远的修行者

    暮鼓晨钟里的安宁岁月:那些渐行渐远的修行者

    繁华的世界,是一场宏大的视听盛宴,你在追逐,也在迷失。你不是佛子,却始终在佛家的因果得失中轮回。所以,于众生来说,佛不仅仅是宗教,而是人生。
  • 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代才女林徽因在文学上著述不多,本书精选其诗歌、小说、散文佳作,其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均已收入其中。其作品自有女性的温婉清丽,但并不为小格局所囿。她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娇弱女子,笔下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实有创作天赋。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女子,早已化为一代传奇。
热门推荐
  • 来生不再见

    来生不再见

    描写了一群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喜怒哀乐,一群留守在乡村里的老人、儿童、学生的日常生活,刻画了一群饮食男女的悲欢离合,讲述这个群体在社会的变革中演绎的悲喜故事。这些故事总是深深地刺痛我们的神经,不由握腕叹息,或掬一捧热泪,奠祭那波翻浪涌的世纪之交农村人的思想巨变……
  • 诗的见证

    诗的见证

    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 要婚不昏

    要婚不昏

    大龄剩女徐静贞很想一波婚姻求带走,但是不婚主义地下男友孙协安,坚决不从。直到在一场被设计的相亲上遇到他,这才知道,原来他不是不婚,只是不想和她婚。既然如此,老娘不伺候了。可为什么分手以后,前男友他又圆润地滚了回来?
  •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
  • 我家柳离绝不可能当主角

    我家柳离绝不可能当主角

    我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主角命,富贵?我4岁时被人用三个白金币买下。强大?我持刀之日起面前高山林立至今未断绝。还是说,作为柴纳唯一的‘英魄’的我必须是什么传奇的主角么?我从不觉得。路见不平一刀荡破,大部分时间都是个吃货。这就是我。老实说,在我的一生中,别人才是主角把。————柴纳斯第一唐刀、“胜战道”第一传承者、柴纳斯帝主的竹马与同门、六丞之一养子、大将军高徒、“建航”商会首席长老、禁军“空骑部”统帅柳离。言于其14岁。
  • 西三旗:赵大年短篇小说选

    西三旗:赵大年短篇小说选

    本书包括:《五百里路呀》、《怪圈儿》、《活鱼》、《西三旗》等21篇小说和一篇报告文学。
  • 烈血焚天

    烈血焚天

    一块玉佩,一个少年,一场入侵,一次守护。“我杨烈,愿为大陆血战到底,誓要让入侵之敌血染青天。”“我辈武者,战天伐地,有畏死不战者,退立一旁,待天寇奴役尔等万世千秋。”“其余诸位随我荡尽天寇!”“荡尽天寇!”“荡尽天寇!”“荡尽天寇!”
  • 土地老爷

    土地老爷

    【起点第一编辑组签约作品】做一方土地,造福一方生灵。无论他们是人,妖魔,修道者。PS:我写的书,从来都不过分YY。欢迎大家阅读本书,相信不会让你感到失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书又开始更新了。。。。这本书是我几年前的一个作品。最近读起来发现很有味道,所以决定继续写下去。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 天地宝典

    天地宝典

    神话仅仅是传说,妖魔鬼怪也只是虚构,在这一切都只存在幻想的现实世界中,却因为易麟的出现而改变。这个世界没有的,他将去创造,这个世界存在的,将因他而改变。一本书,一个人,浪迹都市,创六界、封神魔、造轮回,收徒立派,让传说、虚幻成为现实,在现实世界掀起一场只存在于梦幻中的盛世风云。
  • 帝龙魂

    帝龙魂

    平凡的人,总会发生不平凡的事!不平凡的人,总会经历平凡的事!一个人,注定了不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