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58200000044

第44章 威廉之死(1)

威廉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在他念小学时,他的生命中就出现了一个同年同月同日生且同名同姓的人。那个人一直如影随形,不断与他作对,害得威廉身败名裂。一天,威廉终于找到了和那个人决斗的机会,一剑刺死了这个仇敌,却发现……

我暂时称自己为威廉·威尔逊,不要好奇我的真实姓名,何必用我的真实名字玷污眼前的白纸,这名字已经让我的族人饱受侮辱、憎恶和轻视了。那些愤慨激昂的言语,难道还没把这声名狼藉的人所犯的错传到天涯海角?

啊,自甘堕落的浪子,难道你真的对人间心如死水,真的厌倦尘世的名誉、金钱,厌倦了鲜花,放弃了许愿?这些年来,我遇到了很多无法说明的事情,也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在最近的岁月里,我突然跌入谷底。如今,我决心将这一切和盘托出。

人们通常是一步步走向深渊,而我却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恶人。所有的德行,所有优雅的举止都在某一刻,被人从身上完整剥落,就像是脱去了衣服一样。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越过了邪恶的地方,坠入了比依拉加巴勒那类滔天罪行还要难以谅解的深渊。

究竟是为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犯下了滔天的罪恶?请让我说出来。在死神面前我反而变得坦然,死亡的阴影反而让我平静,在临死之前,我渴望得到世人的同情——我差点说成了怜悯。

变成现在这样的情形,并不是我一个人的错,我只希望他们能够相信,我是被那摸不着看不见的命运之力操控至此。希望他们看了我所讲述的事情后,能够在我的罪恶沙漠中,找到一块绿洲,看到我内心柔软的地方。我希望人们能认识到,在诱惑面前人无能为力。也许他们没有面临着和我面临的一样大的诱惑,所以还不曾堕落。难道这人世间真的一片和谐美好,难道只有我一个人生活在现实中?人世间这些荒诞离奇的幻想,怎让我不恐惧害怕?

我们这族人,一直以脾气暴躁、善于想象闻名,我完全继承了家族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特征越来越明显,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仅我身受其害,就连我的朋友也因此变得焦躁不安。所以我时常孤身一人沉溺在幻想之中,固执且情绪失控。我家的大人们并不是没费心帮我矫正,只是他们也同我一样优柔寡断,最后在我的坏脾气面前俯首称臣。从那时起,在家里,我的话就是圣旨,在别的孩子还需要父母牵着走路时,我已经开始自立,面对事情只遵循自己的判断。

关于学校,我总记得最早接触时,有一幢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流行的建筑。它的结构不规则,有巨大的窗户、长且阴暗的回廊,还有高耸入云的大烟囱。那个屋子应该位于伦敦一个雾气笼罩的村子,房前屋后有许多参天大树,周围所有的建筑都古老且破旧。

不过,这样的一个古老小镇的确是个能够安抚人心的避风港。在我的想象中,我正一个人漫步在林荫道上,不时嗅到灌木丛散发的芬芳,听到从远处传来的空灵的教堂钟声。那钟声每隔一小时就突然敲响,有些阴沉。钟声在渐渐暗淡的天色里静静回荡,被岁月侵蚀了轮廓的哥特建筑也藏在暮色中,安静地睡去。也许,让我仔细回忆一番,我会比做现在的任何事情都开心、快乐。准确地说,我现在是聚集万千悲情于一身。

这千真万确,请原谅我这样毫无章法地写着这些小事,我只是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些短暂的慰藉,让自己不那么悲苦。虽然这事情看起来只有芝麻大小,甚至有些可笑,不过于我而言,特殊的时间、地点十分重要。现在的我,甚至能够意识到,那时候命运就已经为我敲响了警钟,给过我忠告。在以后的岁月里,那种忠告一直伴我左右。

我说过那建筑有些古怪,房子前面的院子十分宽敞,院墙用砖头堆砌而成,十分坚固。墙头上还插满了碎玻璃,就像牢房似的。当时的我们就被圈在这样一个院子里,每周只有三次出去的机会。一次是在周六的下午,我们排着队由两位老师照看着,规规矩矩地在田野散步;另两次是在周日,去教堂做礼拜。

我们的校长是镇子上唯一一所教堂的牧师,我忘不了他在教堂里走路时庄严的样子。他总是一脸严肃地站在讲坛上,身上的牧师袍随风飞扬。他头上的假发,也铺满了粉。这难道就是不久前,那个手持教鞭,身着制服,看上去不近人情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的校长吗?

荒谬,甚至可笑,这是多么自相矛盾的一个人。

在堡垒一般的围墙角,有一扇笨拙的大门。门上满是大头的铁螺丝,就连顶端也高耸着铁钉尖尖的锋芒。乍看过去,会以为是巨大的铁皮怪兽,让人不由得后退几步。

除了我之前提过的定期出入时间外,那铁门总是紧闭着。伴着铁链吱呀的声响,打开的门带给孩子们一个庞大的世界,让人深思。门的这一头,则是一片安逸的小天地。形状不规则却很宽敞的院子里的地面有许多地方都凹进去了,最大的三四个凹壁围成了操场,那只是个铺了上好沙粒的平坦地面。没有树,没有椅子,没有什么能用来坐的东西,这些我都记得真切。

屋子前面还有一个小花坛,里面种着黄杨还有其他小灌木;屋子后面高大的树木和灌木更多。不过对我们而言,小花坛就像圣地一样,除非是第一次进校、离校,或者父母朋友来找,再就是我们高兴地回家过节时会经过,其他时候,它就在那里,让我们瞻仰。

这幢宅子,对我而言是多么的古香古色,长长的曲折蜿蜒的回廊,多到数不清的房间,整幢建筑像是迷宫一样离奇。身在其中,你摸不清自己究竟在哪一层。

在我们眼里,这幢宅子似乎就是个可以无限延伸的空间,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在这里我居住了5年,一直和其他一二十名学生住在同一间小寝室里,不过我们一直都没弄清楚,这间寝室究竟在屋子的哪个角落。用来当我们教室的屋子更大。它吊起的屋顶并不是很高,整间屋子狭长,显得很是压抑;房间的窗子是哥特式的,天花板则是橡木的。

就在教室的不远处,有一个大概八九英尺见方的小屋子,那是我们校长兼当地牧师勃兰斯比博士的密室。那屋子建得十分结实,屋门也很厚重,不过就算天借给我们胆子,主人不在时,我们也不会好奇去开那扇门。

听说,那是属于校长“授课时间”的屋子。在另外两个角落,还有两间样式相仿的屋子,是教师办公室,一个属于“古典文学”教室,另一个是“英语兼数学”老师的,不过这两间房子都没有校长那间让人肃然起敬。

我还记得,当时我们的教室里,横七竖八地散摆着数不清的桌椅。桌椅都是黑漆漆的,看起来年代久远且十分破旧。桌子上乱糟糟地堆着翻开的书,桌面刻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字母和图案——早在很多年前,它们就已经这样了。教室的一头,放着一个盛满水的水桶,另一头则是一个巨大的钟。

在这里度过的5年,是指从10岁到15岁那5年。孩童时代,人们有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对外面的事情不感兴趣。那时有很多值得玩乐的,也用不着自己自娱自乐。

学校的生活看似枯燥单调,却因为有着一群同样天真可爱的玩伴而热闹非凡,就连成年后的那些灯红酒绿也比不上这时候的热闹。但是,我必须承认,当时我已经开始长大,有很多地方不同以往,甚至打破了常规。总的来讲,成年后人们很少能够清楚地记得童年时候的影子,就算硬生生回忆起来,也是模糊不清的,像蒙着一层纱布,能够回忆起来的多半是儿时的喜悦和愁苦。不过对于我而言,每当我回忆童年,就像是又看一遍电影一样,画面清晰,发生过的事情就像是非洲古国迦太基奖章的刻迹一样清晰、分明且长久。

大概从那时起,我就已经能像成年人一样感知发生过的事情。实际上,别人眼里模糊的事实没有什么好值得回忆的,无非就是清晨起来,夜晚入睡;拿着书本朗诵,记忆,背诵;规定好的假期散步;要不就是和同伴在操场上嬉戏玩耍,做游戏;调皮一点的喜欢捣蛋,恶作剧。

不过这一切正因为记不太清楚,而显得格外珍贵。看着往昔平常的事情,也觉得有趣动人,会产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对比产生的刺激,也在心里一次次地激荡,童年真是每个人的黄金年代。

记得那时候,由于我天性热诚、脾气专横,在同学中间渐渐有了名气,自然而然地成了同龄人,甚至比我大一些的人的号令者。只是有一个和我不相干的人与我同名同姓,完全无视我的存在。这样的事倒是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我的名字早就和普通的名字一样,可以被平民拥有,早就不是贵族专用了。这里,我所说的假名,威廉·威尔逊,其实和我的真名相差不多。

但是,在所有同学里,只有这样一个和我同名同姓的人,从来不听从我的号令,从来不屈服于我。无论是课堂还是操场打闹以及运动中,他总是跟我对着干,他敢拒绝我的指令。这样的人,在我号令的“同窗王国”中很难见到。可是他,不仅拒绝我,还敢于横加干涉我的决定,不时打破我的专制统治。这个威尔逊,让我头疼极了,虽然明面上,我表现出对他不屑一顾,可是私下里,我越来越害怕他,害怕这个轻易就能打败我的家伙。

我不得不承认,他是我唯一的对手。不过,说他能打败我也好,与我不相上下也好,都只有我一个人能意识到。我的那些同学,都看不出这一点,甚至从来没有怀疑过。说实话,虽然他一直和我较劲儿,放肆又持久,但是这种战斗一直很私密。他既没有和我作对的野心,也没有要战胜我,总的看来,我倒是占据了上风。不过我留意到,他跟我作对或许就是一时兴起而已。或许他是为了阻挡我的专横跋扈,也可以说帮助我克制自己,他每次在伤害我、侮辱我和反驳我时,语气眼神中还夹杂着一丝不忍和温柔。

这一点让我心里十分不舒服,我说不清自己究竟是自卑还是愤怒,或者说是被人看轻之后心生嫉妒。为了让自己感觉舒服些,我把他的举止归结为他的自负,归结为他希望以救世主自居。也许,正是因为我们举止之中带着一些亲密,加上我们同名同姓又同一天入校,高年级有传言称我们是兄弟。不过这一点从来没有高年级的人来证实。其实,威尔逊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一点,我必须重申。倘若我们真的是兄弟,那我们一定是双胞胎。因为在我离开这个叫做勃兰斯比的学校后,偶然得知,我们居然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都是在1813年1月19日那一天,这一切实在是太巧了。虽然威尔逊老是和我吵架,但我一点也不恨他,只是他老反驳我,令我感到烦躁。我们天天吵架,不过当着外人的面,赢的总是我。他一边让我赢,一边又让我意识到如果他不让我,他才是那个获胜的人。

由于我们两个过剩的自尊心,因此我们不过是“点头之交”,但我们又真的志同道合,拥有一样的兴趣爱好。或许,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我们一直没有产生友情的原因。如果让我对我们之前的感情进行描述,这真的是很难说清的一种感觉。对他,我仇视得有些任性,却生不起恨意。我对他又爱又怕,又十分好奇。

如果以道德家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反而是难舍难分的好朋友,即使这一点无关紧要。毫无疑问,我和他的关系十分反常,所以,我总是不遗余力地攻击他,无论明面上还是暗地里,总是对他半真半假地开玩笑,却从来没有清楚地表达敌对。我的玩笑,总能在最要命的地方给他一枪。

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个同名同姓的同学,生来谦虚,待人温和,却也十分严谨认真,尤其是听到跟自己有关的笑话,他简直气极了。在他身上,我只找到了一个弱点,就是他无论什么时候都没办法提高音量。或许是我的这个对手患有的一种先天疾病,也可能是他的发音器官有些问题,他说起话来,总是慢声细语,如果不是像我这样结怨已深的对头,恐怕从不会针对这一点羞辱他,但我怎么会放过老天爷赐给我的机遇。威尔逊对我的报复也千奇百怪,他有一招百试不灵,让我头痛极了。谁知道他为什么那么聪明,能够一开始就找出我的弱点,用些雕虫小技,一而再再而三地惹恼我,对于这一点我怎么也想不通。

我这辈子最厌恶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和姓氏,如果这样普通的名字是独一无二的也好,可偏偏平民百姓也有许多人叫一样的。每次一听到,我就像是喝了毒药一样,哑口无言。偏偏,我报到的那天就知道,另一个威廉·威尔逊也来这里上学。那个让我愤恨的人,总是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由于重名,我们时常被别人搞混。所以,一旦发现这个家伙与我外貌和言行上有什么相似,我就无法遏制地火冒三丈。最初,我并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日相同这样骇人的事情,只是发现,无论是身高体形,还是面部轮廓,我们都出奇的相像。所以听到高年级的传言,我顿时恼羞成怒,要是有什么人敢在我耳边提起,哪怕是说我们只有一丁点儿相似,都会让我焦躁不安。

虽然我一再掩饰自己的情绪,但这的确是事实。他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现了我们之间的相似点,并借此说出我们是亲戚的言语,让此类流言风传。这一切绝对可以看做是他极聪明的表现。对于我的言行,他都模仿得极为形象,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走路的姿势,他都演绎十分完美。唯一不像的就是我的声音,他天生嗓子的缺陷,致使他即便模仿我说话,听起来也像是我说话的回音。这神形皆像的模仿,让我十分苦恼。

同类推荐
  • 后羿

    后羿

    在《后羿》一书中,著名作家叶兆言重述了这个神话,并赋予其全新的现代色彩;嫦娥忍辱负重抚养神的后代——羿,羿在嫦娥的帮助下完成了从神到人的转变,而嫦娥在羿成为皇帝后失宠,羿在濒临绝境时意识到只有嫦娥的爱才是他力量的源泉,进而放逐嫦娥,使其飞天以避开危险——由于嫦娥的爱,后羿从神成为了人;由于后羿的爱,嫦娥从人成为了神。在叶兆言令人目眩的精彩重述中,阴谋与爱情、奉献与贪婪、忠诚与背叛、欲望与尊严在小说中轮番上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神话世界、一段可歌可泣的惊世情缘。
  • 玉观音

    玉观音

    这是一部以表现中国女性善良宽容之美的抒情之作,奇巧与朴拙并存,阴柔与阳刚兼蓄,品质细致而又不伤大气。海岩在书中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女警察安心由于一次偶然的“外遇”,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在亲与仇,情与法之间痛苦地纠缠,她经历了死亡的残酷,也重新体味了爱情的甜蜜,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完满的女性,投入到极其艰苦、危险的缉毒工作中。
  •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富于幽默情趣的处女作。埃诺莉和玛丽安娜两姐妹生在一个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却毫无节制,因此面对爱情时,她们做出了不同的反映……小说以这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本书和作者的《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同样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对白叙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恋爱结婚的故事。
  • 世界最佳微型小说精华(第二卷)

    世界最佳微型小说精华(第二卷)

    本书精选国内外著名作家的经典微型小说几百篇,这些作品从不同层面描绘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个个思想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了不同国家的社会风貌、不同民族的思想倾向,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 双城记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经典世界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热门推荐
  • 一个小城的抗战真相

    一个小城的抗战真相

    可不可以这样认为,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终战诏书》,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实际上完全失败了?甚至在裕仁的《终战诏书》里看不到投降字眼,也只是提到了日本与美英两国的战争,根本没有理会对中国进行的侵略。
  • 魔君的倾城妖后

    魔君的倾城妖后

    他是人界尊贵的摄政王,谋划江山,指点凡世。而她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乡村野丫头。一朝穿越,她成了她。瞎子吗?没事,她是神医,分分钟治好。敢说她是瞎子?那我就帮你瞎一下!废材吗?没事,打通全身经脉,感悟世间所有元素,看谁还敢说她是废材。成神医、炼丹药、悟魔法、收神兽。万能的她,在人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造就了神话!但当他变成手持魔界圣杖的邪魅魔君,而她又是妖界尊贵的二公主,两人又有怎样的奇遇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女配病毒

    女配病毒

    某年某月某日,兰蓝打开电脑准备开个新坑。但是!电脑小说都遭病毒了,这个病毒叫做“女配”!竟然会把女主吞噬,然后改变小说,最后自己辛辛苦苦码的小说全部崩盘!那可是好多万字的小说呀!下个专杀“女配”的“作者修复系统”,然后……果然是要作者亲自动手修复吗?兰蓝决定要灭灭女配的威风,力挺女主!灭杀女配!小人不被炮灰,好人统统死光?!女配,尼玛够了!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相师

    女相师

    她的专业是看风水、渡亡魂,初来乍到,在这坑爹的行业里,没有名气,你就屁都不是~!如何能一战成名呢?她纠结了。傍上天下四美,有权有势、有财有色相、有房有票子......怎么才能追到这清清冷冷的第一美呢?她又纠结了。终于有一天,大名远扬,一美在侧,她是圆满了,老天嫉妒了。竟然敢拿天雷劈她?殃及她的一美!她就逆了天又如何!动她的朋友,扣押她的真灵?她就搅了地又怎样?敢逼她的一美轮回?她就堵了黄泉,舀干忘川,让地府天翻地覆,颠倒阴阳!肯谈条件了?行!就一条,让一美跟她回家!
  • 零敲碎打大清国

    零敲碎打大清国

    检阅过去的历史,常常能够让我们不自觉地审视现在和未来。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大约就是这个道理!在对《清史稿》等有关史料的阅读中,我感到,清朝是一个叫人着迷的时代。有人可能会说,清朝是部族政权,清朝充满了血腥斗争,清朝钳制人的思想……是的,这都没有错,清朝留在历史上的负面因素确实昭然在案。但仍然不能否认,每一个朝代都有她的缺憾和优美,都有她的低徊与潮涌。世界上有哪样东西是完美的呢?——清朝自然也不能例外。
  • 无良学生混三国

    无良学生混三国

    一个现代大学生,穿越到了三国,开创中华万古之千秋盛业。
  • 红楼之绝妙无双

    红楼之绝妙无双

    红楼梦中的妙玉,本是孤僻冷情的一个人。就因为她与那个世界格格不入,最后还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带着这份前生的悲伤,她被警幻仙姑送到了一个女尊的国度,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个孤僻冷情的人儿会遇到什么样的际遇,又会得到什么样的爱情?
  • 官场风云:左右班子

    官场风云:左右班子

    做研究出身的喻格言刚到省纪委熟悉工作,汉沙市政府各办公室里小道消息就传播开了。大家说,雀纪委来了新书记,是二十多年前从国立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后被保荐到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以后就在北京生了根,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谒见大学的老师。而市里前不久刚以涉嫌贪污受贿为由,对国立大学的两名领导进行了“双规”。市政府与国立大学在城建中的矛盾已经公开化,这个时候,省纪委来了一个国立大学出去的纪委副书记,汉沙市府的空气立刻紧张起来。
  • 有效德育:基于实践的探索

    有效德育:基于实践的探索

    第一编,“培养社会的脊梁”就是希望通过对实践的历史分析使人们明确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从而从根本上找到德育工作的关键抓手。这是解决中国德育问题的理论基点。第二编,“学校德育的管理策略”主要通过解剖学校德育工作,表达自己的思考脉络:德育的成功固然需要现代德育理念的指导和工作思维的创新,但真正使德育发挥其社会功能的,使道德概念转化为人的素质的,最终还是落实到科学的德育管理上。第三编“班主任专业成长及其管理”就是想通过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班主任,使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们能够更好地找到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途径,使所有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能够更有效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