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1900000030

第30章 白族古代墓碑与生命观探析(4)

一、夭亡早逝之人生悲剧感

古语言“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表达的便是对生命短暂易逝的感慨。总观白族古代碑刻夭亡者的墓碑可见,碑主孟孝琚、爨宝子、赵生忠、杨武均英年早逝。《孟孝琚碑》言孟孝琚“为问蜀郡何彦珍女,未娶,十月癸卯于茔西起坟”;《爨宝子碑》言爨宝子“春秋廿三,寝疾丧官”。《赵生忠墓碑》言赵生忠“丙子正月十八日生”,“不幸于大德九年丙午岁三月初一长逝”。《故儒生杨武圹志铭》言杨武“生于正统丁巳”,“景泰丙子正月二十四日未时病卒于家,世寿二旬,卜葬弘圭祖茔”。孟孝琚去世的年龄按碑文推测大概在20岁左右。碑文言其“为问蜀郡何彦珍女”。据《礼记·昏义》可知,贵族男子二十岁结发加冠后便可娶妻,由此可推知孟孝琚去世时为20岁上下。爨宝子去世时“春秋廿三”,为23岁。元代的赵生忠终年31岁。杨武则在24岁时去世。从他们的年龄看,去世的时间正是人生奋发有为的黄金时期,可谓英年早逝。对孟孝琚的早逝,碑言“嗟命何辜,独遭斯疾”,“痛哉仁人”之语,抒发生者对孟孝琚夭亡不幸的遗憾。加之,孟孝琚年幼“失母”,“十岁随官”,自幼丧母的人生经历更为其早逝增添不幸的色彩。《爨宝子碑》言“莫不嗟痛,人百其躬”;《赵生忠墓碑》中则感慨“呜呼!斯人也,不幸短命,今也则亡”,生者对亡者生命短暂的悲痛溢于言表。

其次,孟孝琚、爨宝子、赵生忠、杨武本为有才华之人,其夭亡的命运进一步激发生者强烈的悲剧感。

孟孝琚“受韩诗,兼通孝经二卷。博览,改名为琼,字孝琚”。孟孝琚的行状中书写了他的家世、求学、改名取字的情况,可知其个人修养深合儒家的道德礼仪规范。碑文专门提到了孟孝琚学习韩诗和精通《孝经》。对照时代背景,可知东汉时期,统治者热衷于儒家礼乐仪轨的建设,十分重视对《诗经》、《孝经》等儒家经典的学习。《后汉书·儒林传》载:“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毛,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可见光武帝本人对儒家经典十分地喜好,还专门设立五经博士讲授儒经。明帝对儒学更为推崇,亲自讲授儒家经典,掀起了儒学经典学习和讨论的热潮,并将《孝经》明确为贵族士子必须精通的课程,由此可见,孟孝琚所受的儒学教育与当时儒士别无二致,加之其“博览”,虽此处碑文残缺,但可推知其言孟孝琚涉猎广泛,应是颇有才学。行状中还言及孟孝琚改名为琼,取字孝琚一事。按《礼记·冠礼》:“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冠礼就是成人礼,所以,孟孝琚应在举行冠礼之后才改名取字,这也标志着他此后的人生进入担负责任,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有为时期。孟孝琚所改的名字中使用了“琼”、“琚”二字。琼与琚均为美玉,古代常以玉比拟君子温润的人格,温柔敦厚的人格素养正是儒家个人修养标举的境界,体现了孟孝琚人格对中和之美的追求。碑文赞誉孟孝琚“敦仁”,足见其做到了人如其名。杨武的人生经历与孟孝琚极为相似,碑言:“姿禀敏慧,甫及七岁,同兄从师于五峰书馆,习诗六艺之文,入孝出悌,进退揖让。”他亦是德操高尚之人,不但孝敬父母,待人友善,而且饱读诗书。可见二人均在学识修养方面为进入“有为”时期作好了准备。从《孟孝琚碑》言“为问蜀郡何彦珍女”来看,孟孝琚刚及谈婚论嫁之事,杨武则“未及婚聘”,均因早逝,大有可为的人生蓝图未及展开,生命乐章戛然而止。

爨宝子则稍有不同,他自幼德才兼备。碑言:“通旷清恪,发自天然。冰洁简静,道兼行苇。淳粹之德,戎晋归仁。”又言:“州主簿、治中、别驾、举秀才、本郡太守,宁抚氓庶,物物得所。”在步入仕途后,担任多种官职,很有作为,深得百姓拥戴。然而就在仕途蒸蒸日上之时,不幸亡故。赵生忠则是“为人温良敏惠,尊事三宝,孝敬父母,悌爱手足,通释习儒,睦睦和谦”。亦在正当年之时去世。他们的人生因为早逝产生了强烈的扭转,生命的美好为命运无情地毀灭,命运的悲剧感由此萌生。

就在生者对“孟孝琚们”的人生悲剧而情动于衷的同时,面对命运无常亦生发了无可奈何的慨叹,并将命运的不可知归因于天命,个人无力掌控生死,人心因此失落抑郁。

《孟孝琚碑》诔辞开头将其命运归结为与天道有关,碑言:“四时不和,害气蕃溢。”这里为孟孝琚命运不测渲染了悲剧气氛,同时将其人生与“四时”天道相联系,表现了与儒家天命观的认同。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谓天是一切的主宰,四季变化,万物生长,都是上天的安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则阐发为:“和者,天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将和谐视为上天调和阴阳,化生万物的根本原因。又言:“天之所起其气积,天之所废其气随。”把天命运行与气之终而复始的变化视为一体。既然四时之气不调和,万物无以生存,所以孟孝琚早逝夭亡乃天命所向。在《孟孝琚碑》诔文的最后,集中书写了孟孝琚的父亲失去爱子的心情。碑言:“颜路哭回孔尼鱼。”这里引用了颜路、孔子对颜渊、伯鱼早逝悲伤不已的故事。孟孝琚之父丧子的心情犹如颜路、孔子失去心爱的儿子一般,十分的沉痛无奈,痛苦之极,以天命难违来进行自我安慰。《爨宝子碑》叹宝子之逝乃是“自非金石,荣枯有常”。这在面对生命死亡的无奈之余,多了几分坦然。《赵生忠墓碑》中母亲王氏面对儿子的早逝,“想其仪,思其德,志其言,返报立幢刻尊胜佛母像,以祈超生”。表达出作为母亲无法左右儿子命运,只好寄希望于宗教信仰获得安慰的无奈。

二、生命感伤之“立德”不朽

在《故儒生杨武圹志铭》有这样一句话:“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此之谓欤!”即言人力无为于生命的短长,但可以通过修身来实现人生的价值,表达了人们面对生命夭亡悲剧时生发的人生领悟。

在夭亡者墓碑中,可以看到以“立德”修身实现不朽的具体诠释。

《孟孝琚碑》言:痛哉仁人,积德若滋。孔子大圣,抱道不施。尚困于世。渊,亦遇此菑。守善不报,自古有之。非独孝琚,遭逢百,覆。恨不伸志,翻扬隆洽。身灭名存,美称修饬。勉崇素意,流惠后昆。

这里以“积德若滋”赞美孟孝琚的德行。又言“孔子大圣,抱道不施”,借孔子的人生遭遇,明言圣人尚有抱负不能施展的困厄,何况于他人,对孟孝琚之逝充满劝慰之义。又言“守善不报,自古有之。非独孝琚,遭逢百。”再将孟孝琚的命运与儒家先贤联系。“昔者虞舜窘于井廩,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儒家前贤胸怀善念却抱道不施者不在少数。但却在历史上名垂千古,原因在于他们乃“有道仁人”。孟孝琚虽因命短而报复未施展,但其德操深谙孔孟之道,也一样会在历史上留名。

爨宝子、赵生忠、杨武亦是如此。《爨宝子碑》言爨宝子:“弱冠称仁,咏歌朝乡。在阴嘉和,处渊流芳。”又言:“声随风烈,耀与云扬。”赵生忠则“温良敏慧”,其德行给母亲和乡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武“入孝出悌,进退揖让”亦是令其兄和世人难忘。

孟孝琚、爨宝子、赵生忠、杨武的人生,以“立德”实现了生命的永生。这与先秦儒家关于“三不朽”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左传》言:“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注祊庙门,世之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这段对话中提出了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司马迁言:“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徳,其次立言,其次立功。伏惟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污累其名,固已贵矣。”此处亦将立德作为“三不朽”的首要。魏文帝言:“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坯之土,唯立徳扬名,可以不朽。”言人生短暂与天道永恒的巨大反差中,个体通过“立德”将天道彰显,以有限的生命突破无限的时空,从而实现人生的不朽。罗伦言:“生而必死,圣贤无异于众人也。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其惟圣贤乎!”亦看透了生命必有一死,肉体终究要衰亡的事实。但因为在道德、事功和学问上有所建树而超出众人,所以能够虽死犹生。徐干言:“其身殁矣,其道犹存,故谓之不朽。”又言:“夫形体固自朽弊消亡之物,寿与不寿,不过数十岁;德义立与不立,差数千岁,岂可同日言也哉?”亦表达了对“立德”不朽的认同。

由上可见,孟孝琚、爨宝子、赵生忠、杨武虽夭亡早逝,但他们给世人留下了道德情操、学识修养出类拔萃的印象。他们在短暂的生命中以儒家道德人格完善自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世人对孟孝琚等君子人格的赞美,体现了白族对以立德实现生命价值观的认同。

透过白族古代墓碑,可以看出古代白族对生命与死亡的认识客观而务实。不但认识到生死的必然性,而且将死亡作为生命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待,甚至借助预营寿藏,以先行到死亡中去的乐观心态面对死亡。面对个体生命“夭寿不贰”,儒家“三不朽”成为人们生命价值观的核心支撑。人们在现世生活中依托立德、立功、立言、立名的价值体系,并以积极的态度追求之,也使得白族生命观最终回落到现世生命意义的追寻中,实现乐生贵德这一生命价值追求的最大化。

同类推荐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七字经趣谈老北京

    中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三字经》里三个字为一句的语言,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这穷。”不仅归纳概括得非常精辟,而且比较符合科学知识。因此,笔者深受启发,思来想去,能不能像《三字经》那样,用几个字的文句,趣谈老北京呢?
  • 中国的风俗

    中国的风俗

    风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中国风俗是这个迷人世界的一朵奇范,它是中国文引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贵立产,它以其独具特色的风姿、风貌和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一个色彩斑润的世界。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作为一位文学教育家,周立波在文艺教育战线上是革命文学新人的良师,是从延安走向全国的大批青年革命文艺战士的辛勤培育者之一,是包括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内的延安鲁艺同学们永久怀念的授业之师,是学识渊博、深谙艺术真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教育家。正是在周立波同志的帮助与带动下,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文坛群星灿烂,佳作连连,出现了新中国文学流派——“茶子花派”享誉一时,至今绵延不绝。周立波由此被誉为当代湖南文学之父!
热门推荐
  • 24时逮捕:帝少的甜心宠

    24时逮捕:帝少的甜心宠

    一场意外,她误入暗黑古堡,完事后偷偷逃走,却被撒旦通缉。一张高清照片弄得全城轰动。被迫签下契约,沦入他的掌心地狱……“你记住了,你只能是我的。你想逃,我会拆掉你前面所有的路,让你无处可逃。你要那个男人,我就让他永不翻身。”“囧……那我要你可不可以?”且看黑帝公子怎么手段用尽,擒获元气乖萌的火星小天使。
  • 未婚妈咪

    未婚妈咪

    她未婚生子,被迫离开养父母家。他是她孩子的父亲,两人相见不相识。他是她名义上的哥哥,却对她念念不忘。本不该她承受的错误,她承受了,复杂的爱恨交织,将无辜的她卷入其中,心力交瘁,她该何去何从。孩子的真正身世,当年的另一个阴谋,她,无辜的受害者,至今仍是处女之身,可又有谁相信呢?
  • 淡若涟漪清如梦

    淡若涟漪清如梦

    前世君天晴,依至念。我爱你至情至深,却也恨你至情至深。你连亲手送我入地狱都不敢了,何时你是这般胆小了,居然连送我入地狱都要假借他人之手。“依至念,你不要在我坟头哭,不要念我想我,这样会脏了我的轮回路。”今生君玺玖,墨逝尘。我爱他至深至情,他爱我至深至情。今生续他前缘,来生再会,生生世世永不相离。两个人,一段情,终结果。
  • 我的超能力

    我的超能力

    意外获得超能力,一个屌丝从此逆袭。从失业到事业顺风顺水,爱情也随之而来。“喂,美女!不要胡思乱想啊,我可是可以看透你的心的!”沈寒坏坏一笑道!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3)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大食医

    大食医

    全书主要讲述:唐武德四年。尚药局奉御孟贞元被卷入皇权争斗之中,被同为尚药奉御的韦义仁陷害致死。孟家举家被诛,只留下孟贞元之妻柳桂芩和其腹中怀胎八个月的孩子被尚药局主药使令孟常所救。因缘际会柳氏与孟常结为夫妇,并诞下一子孟诜。孟诜自幼喜好医学,但一直被母亲强力阻止。身世之谜解开,孟诜发心立志学医。拜师学艺途中,先后经历儒医、佛医、道医、侠医、巫医等。为追求更高境界,弘扬医道,考入太医署,因医术高超,进入尚药局,几经倾轧与波折,最终成为尚药局最高长官奉御。因其在食疗方面做出的前所未为的贡献,被唐高宗封为“大食医”,赞其医之大者,为国为民,成为一代苍生大医。
  • 半开的天眼

    半开的天眼

    过些天更新,卡文了,我得调整下,还要搜集素材。。。。。。注:《没太监》以前的群号发错了,应该是(91476784)欢迎大家来聊天
  • 鬼王游记

    鬼王游记

    本书已经太监……请勿点开……
  •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以用故事讲原理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进行解说和阐述,完全剔除经济学中枯燥的数学和函数,通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和现象来讲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心情中,使你掌握与现实生活最为相关的经济学常识。
  • 红楼之黛玉皇后

    红楼之黛玉皇后

    前世,爱人亲人的背叛,让她万念俱灰!重生而来,却是另一个王朝的开始。不再相信的爱情、亲情的她,该如何在大观园内生存下去?一个不一样的大观园里上演了一场别样的红楼一梦,还有一个坚强、有个性的林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