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1800000033

第33章 《朱子语类》比较句研究(10)

“X比Y”出现多种灵活运用的形式,有“X比Y,胜如D之R”;“X比Y,不似YR”;“X比Y,X类过于R”;“X比Y,如何比得”这几种形式:

24)有一日一番见得到,有一月一番见得到。比之一日,犹胜如一月之远。(《朱》卷三十一)

25)若以比王仲淹,则不似其细密。(《朱》卷一百三十六)

26)又问:“忿懥比恐惧、忧患、好乐三者,觉得忿懥又类过于怒者。”(《朱》卷十六)

27)太宗杀建成元吉,比周公诛管蔡,如何比得!(《朱》卷一百三十六)

(2)“X比之YR”式

1)如颜子已是煞周全了,只比之圣人,更有些未完。(《朱》卷九十三)

比较结果之前可以出现修饰词“较”:

2)缘他见处不彻,本无根本工夫,所以如此。但比之东坡,则较质而近理。(《朱》卷一百三十九)

其变体式有“X比之Y为R”;“Y比之X,X较R”;“X比之Y,R不似Y”;“X比之Y,(X)赶不上(Y)”这四种:

3)林少颖解“放勋”之“放”,作“推而放之四海”之“放”,比之程氏说为优。(《朱》卷七十八)

4)刘向文又较实,亦好,无些虚气象;比之仲舒,仲舒较滋润发挥。(《朱》卷一百三十九)

5)孟子比之孔门原宪,谨守必不似他。(《朱》卷九十三)

6)看程门诸公力量见识,比之康节横渠,皆赶不上。(《朱》卷一百一)

(二)、否定式。比较句式表示否定意义的方式有多种,可以用否定副词“不”和“非”,也可以用特殊语用句式,如:

(1)“X不比Y”式

1)亦缘当时列国世卿,每国须有三两族强大,根株盘互,势力相依倚,卒急动他不得;不比如今大臣,才被人论,便可逐去。(《朱》卷八十三)

2)《易》如此说亦通,如彼说亦通。大抵不比诗书,的确难看。(《朱》卷六十七)

李吉华指出:“关于‘不比’的差比功能,我们在清代的语料中尚未找到比较典型的用例。‘不比’差比句极有可能是现代的产物,其产生历程值得我们关注并作进一步研究。”

(2)“Y不比X”式

1)盖是他资质大段高,不比冉求公西华,那二子虽如此谦退,然却如何及得子路?(《朱》卷四十)

2)可将大学用数月工夫看去。此书前后相因,互相发明,读之可见,不比他书。(《朱》卷十四)

(3)“X比不得Y”式

1)这时节比不得那“利用禴”之事。(《朱》卷七十二)

2)颜子只据见在事业,未必及汤。使其成就,则汤又不得比颜子。前辈说禹与颜子虽是同道,禹比颜子又粗些。(《朱》卷九十三)

王赞考察了《聊斋俚曲》中此类情况:

3)乡党中人人来亲,逐日里贺客盈门,比不得坐监时无人问。(《聊斋俚曲·富贵神仙》)

(4)“以Y比之,X不及”式

今人喜苏子美字,以曼卿字比之,子美远不及矣!(《朱》卷一百四十)

(5)“X非Y比”式

1)韩退之却有些本领,非欧公比。原道,其言虽不精,然皆实,大纲是。(《朱》卷一百三十七)

与之相关的句式有“X非Y之比”、“XP非YP之比”、“X非Y可比”几种,例如:

2)圣贤之学,非老氏之比。(《朱》卷一百一十七)

3)蔡云:“无人理会得老子通透,大段鼓动得人,恐非佛教之比。”(《朱》卷一百二十五)

4)孔门之所谓文学,又非今日文章之比。(《朱》卷二十三)

5)孟子之时,徒众尤盛。当时诸侯重士,又非孔子之时之比。(《朱》卷八十四)

6)或云:“《集注》以太公伊尹之徒当之,恐非沮溺之徒可比也。”(《朱》卷四十四)

用反问形式表示否定语义的句式“X如何比得Y”:

7)又问:“东晋如何书?”曰:“宋齐如何比得东晋!”(《朱》卷一百五)

8)高丽自是臣属之国,如何比得契丹!契丹自是敌国。(《朱》卷一百三十三)

(三)关于“比”是何时虚化为表引进比较对象的介词的讨论

贝罗贝认为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的“比”是动词,表“相比”或“比并”的意思,唐代时虚化为表比较的介词,宋元时期“比”字句成为汉语差比句的主要形式。

黄晓惠对“比”字差比句式的来源及历时演变进行过探讨,认为“‘比’字虚化为表比较的介词是在明清时期”。石毓智、李讷先生基本认同黄晓惠的观点。

太田辰夫和贝罗贝从句子本身的语义和结构出发,认为唐代文献中的“X比YR”这类句子在语义特征和句法结构上与现代的句子没什么差别,因而认为现代汉语的差比句在唐代即已出现。

石毓智、李讷则认为唐代“比”字句中“比”后的形容词常用“较”“犹”等程度词来修饰,明显不同于今天的差比句(比如“我比他很小”之类的句子在现代不能说),并由此认定那时的“比”字式尚不是专门表示比较的差比句。

张国光指出“XP比Y”比动句式至少产生在东汉初年,例如:

(1)孔子曰:“赐(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罪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餐,富比陶朱(范蠡)。(《论衡》卷二十六)

张赪这类句型于唐代产生。如:

(2)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李吉华对此作了总结:基本认同太田辰夫先生和贝罗贝先生的观点,即现代意义上的“比”字句在唐代就已产生。唐五代语料中的“比”字句基本只存在于诗歌类作品中,其他文献中绝少用例。“比”字句首先运用于唐五代的诗词歌赋等韵文语体中,之后才逐步扩大到散文语体。宋代,“比”字句已经开始出现于散文语体当中。但更多的用例还是见于韵文语体之中。

宋代用例如:

(3)芝田高隐去偕老。自别有、壶中永日,比人间好。(宋·晁补之《引驾行》)

(4)日长槐夏,凉生冰室,又是生辰来到。年年把酒对荷花,颜色比荷花更好。(宋·无名氏《鹊桥仙》)

元代用例如:

(5)(铁拐诗云)俺那里:洞门无锁钥,自有白云封。从他天地老,容颜只似童。比你好得多哩。(《全元曲·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6)(铁拐云)俺出家的藤冠衲袄,草履麻绦,长生不老,比你还受用哩。(《全元曲·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明代用例如:

(7)却如何来到这般去处?比单身房好生齐整!(《水浒传》第二十八回)

(8)谁知你比五娘脚还小。(《金瓶梅》第二十三回)

四、“比似”句

《汉语大词典》释“比似”为“与……相比;比起”。本书出现“X比似Y较R”和“X比似Y为R”两种句式。

比较结果可以是形容词和短语:

(1)五峰说得牵强,看来只是比似孔子较小。今看颜子比孔子,真个小。(《朱》卷二十四)

(2)然文定比似仲舒较浅,仲舒比似古人又浅。(《朱》卷一百一)

(3)凡言发于外,比似主于中者较大。(《朱》卷六)

(4)如今人记书,熟底非全不记,但未熟底比似这个较用着心力照管。(《朱》卷二十一)

(5)且如“笾豆之事,则有司存”,非谓都不用理会笾豆,但比似容貌、颜色、辞气为差缓耳。(《朱》卷十五)

该句式近代始见用例:

(6)翠眉淡淡匀宫柳,比似年时更清瘦。(宋·倪翼周《青玉案·四时》)

五、“较之”句

“X较之YR”式:

(1)杨氏壁立万仞,毫发不容,较之墨氏又难。(《朱》卷一百三十九)

(2)圣人固生知,终不成更不用理会。但圣人较之颜子又知得多。(《朱》卷二十八)

(3)到周时只千八百国,较之万国,五分已灭了四分已上,此时诸国已自大了。(《朱》卷八十四)

例(1)(2)中比较结果分别为形容词和述补短语。

比较结果(R)之前出现修饰性成分“较、尤”:

(4)公晦曰:“庄子较之老子,较平帖些。”(《朱》卷一百二十五)

(5)本朝因仍旧制,反更率略,较之唐制,尤没理会。(《朱》卷九十)

(6)如箕子之囚,比干之死,便是在死地上了,较之尤难!(《朱》卷四十八)

例(1)出现了比较差值(D)“些”。

该句式近代始见,又如:

(7)土地人户,财物甲兵,较之往年,岂不绰绰乎?(《新唐书》卷一百六六)

(8)予观行密时所征产钱,较之李氏轻数倍。(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一)

六、“与”字句

“X与YRD”句式:

(1)子升问:“人言虏中历与中国历差一日,是否?”(《朱》卷二)

此比较句式由“与”连接比较前项(X)和比较后项(Y),本例的比较结果为动词“差”,比较差值(D)为数量结构“一日”。

“与”《汉语大字典》释“比,相比”。《墨子·经下》:“一法者之相与也尽类。”高亨校释:“泛一法所出者,期相比页,皆类似。”又示例如:

(2)甘心与陈阮,挥手谢松乔。(唐·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3)凭将双叶寄相思,与看钗头何似?(宋·陈师道《西江月·咏榴花》)

七、“对”字句

“X对Y不过”句式:

(1)天包乎地,天之气又行乎地之中,故横渠云:“地对天不过。”(《朱》卷一)

《汉语大词典》释“对”为“较量”义。示例如:

(2)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三局。(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八、用程度副词表差比

“程度副词要显示所修饰词程度上的不同,自然会有数量上的差别,正如吕叔湘先生(1982)对程度的论述‘其实程度的差别也就是数量的差别’,既然有数量上的差别就会有程度上的级差,而这种级差是通过程度副词本身所隐含的比较意义体现出来的,只是不同级别的程度副词隐含的比较意义轻重不同。”

“先秦程度副词分为自在程度副词(如至、极、太等)和倚比程度副词(如:最、更、弥、愈、愈益等),前者独立地表示不同的程度,不受别的条件约束,后者需通过比较来显示程度,主要用于有比较关系的条件句中。”(陈克炯1998)

“只有倚比程度副词可以适用于此式表示比较。根据倚比程度副词表示比较等级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表示差比,如‘更’‘转’等;一类表示极比,如‘最’等。表示差比的副词,意义上表示性质状态或动作行为在某方面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可译为‘更加’。”

结构上可修饰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表倚比程度副词总伴有比较的意思,但和严格意义上的比较句还有不同。比较意义有时通过前后语境得出,有时隐含在句子里。为了全面描述《朱子语类》的比较句式,也可将这些副词引导的句子看作比较句。例如:

(1)“可与立,未可与权”,权处是道理上面更有一重道理。(《朱》卷三十七)

尤更

(2)王辅嗣又言“纳甲飞伏”,尤更难理会。(《朱》卷六十七)

更是

(3)只是武侯也密。如桥梁道路,井灶圊溷,无不修缮,市无醉人,更是密。(《朱》卷六十七)

(4)当时楚甚强大,僭王已非一日。(《朱》卷八十三)

尤甚

(5)湖湘此等气象,乃其素习,无怪今日之尤甚也!”(《朱》卷一百一)

(6)阴变为阳,其势浸长,便较突兀,有头面,故谓之变。(《朱》卷七十七)

(7)尝见唐人画十八学士,裹幞头,公服极窄;画裴晋公诸人,则稍阔;及画晚唐王铎辈,则又阔。相承至今,又益阔也。(《朱》卷九十一)

(8)《乐记》文章颇粹,怕不是汉儒做,自与《史记》《荀子》是一套,怕只是荀子作。(《朱》卷八十四)

(9)《礼记》有王肃注,煞好。(《朱》卷八十七)

(10)宫以下则太浊,羽以上则太轻,皆不可为乐,惟五声者中声也。(《朱》卷九十二)

(12)唐初年服袖甚窄,全是胡服;中年渐宽,末年又宽,但看人家画古贤可见。(《朱》卷九十一)

(13)所谓君子,这三句都是不可少底。若论文势,却似“临大节不可夺”一句为重。(《朱》卷三十五)

(14)今不理会正当处,才见圣人书中有此语,便要守定不移,骎骎必至于行孙矣。此等风俗,浙江甚盛,殊可虑!”(《朱》卷十五)

九、小结

我们根据比较词的不同,将《朱子语类》中的质比句分为“于/乎/夫”字句;“与”字句;“如/似/若”字句;“比”字句;“是”字句、“去”字句、“较之”句;“XRY”的其他形式;“XYR”句式这七种类型。

$极比句

马建忠先生认为:“极比者,言将所以比之象推至于其极。”也就是说,所谓“极比”,就是将多种事物(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状态、性质等拿来比较,而表明其中一种程度是最高的。

一、“最”字句

(1)“变化”二字,下章说得最分晓。(《朱》卷七十四)

根据贝罗贝,极比的标记“最”在先秦已经出现。“最”字句上古时期即有所运用,并且一直盛行不衰。上古用例:

(2)故农之用力最苦,不如商贾技巧之人。(周·商鞅《商君书》卷二十二)

(3)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

“最”字句自产生以来,句法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基本维持不变,唐五代文献中的用例可为一证。例如:

(4)因此树故,如上四兽,识得大小。鸟最居长,兔得第二,猕猴第三,白象最小。(《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七)

在原有句型的基础上,唐五代出现了“最是……”句,其后可跟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该式与“最为……”并存。例如:

(5)世间何物重,夫妻最是好。(唐·王梵志《世间何物重》)

(6)难忍傥能忍,能忍最为难。(唐·王梵志《难忍傥能忍》)

(7)生住死,本来无住处,西方佛国最为精。(《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

宋元明时期,“最”字句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清代,“最”后偶尔可接名词或小句。例如:

(8)惜春听了,点头道:“别的我做不来,若要写经,我最信心的。你搁下喝茶罢。”(《红楼梦》第八十八回)

(9)如今且说袭人自幼见宝玉……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荡弛纵,任性恣情,最不喜务正。(《红楼梦》第十九回)

从所见资料看,“最”字句在各个时期都运用广泛,其中广义极比句在数量上明显超出狭义极比句。在现代汉语中,“最”字句仍是最重要的极比句。

二、“尤”字句

(1)“诚无为,几善恶”,通书说此一段尤好。(《朱》卷五十九)

太田辰夫先生根据“尤”在古汉语中一律不用于表差比的“于”字句,而近古却用在带“比”的比较句的事实,分析“尤”也许是特别强调的差比。左凌姣发现《世说新语》中有两例用“尤”表示极比的句子:

(2)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3)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世说新语·自新第十五》)

“尤”还可以作为词素与其他词素结合构成词语“尤甚、尤其、尤要、尤加、尤为”:

(4)想得春夏间天转稍慢,故气候缓散昏昏然,而南方为尤甚。(《朱》卷二)

(5)曰:“此一段,尤其切要,学者所当深究。”(《朱》卷十八)

(6)曰:“致知者,须是知得尽,尤要亲切。”(《朱》卷十五)

(7)问:“黎兄疑张子谓‘慊于己者,不使萌于再’,云:‘夫子只说“知之未尝复行”,不是说其过再萌于心。’广疑张子之言尤加精密。至程子说‘更不萌作’,则兼说‘行’字矣。”(《朱》卷三十)

(8)问:“‘终身行之,其恕乎!’如何只说恕,不说忠?看得‘忠’字尤为紧要。”(《朱》卷四十五)

三、“于”字句

(1)盖诚信感通,莫大于言行。(《朱》卷七十五)

(2)莫亲于父子,却弃了父子;莫重于君臣,却绝了君臣。(《朱》卷一百二十六)

胡斌彬考证,上古已见有此类用法,例如:

(3)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荀子》卷十一)

表示极比,比较后项为最高程度。

四、“至”字句

(1)冬间花难谢。如水仙,至脆弱,亦耐久;如梅花蜡梅,皆然。(《朱》卷四)

(2)神是心之至妙处,所以管摄动静。(《朱》卷九十五)

《汉语大字典》释此“至”为“极点;到极点”。《玉篇·至部》:“至,极也。”《易·坤》:“至哉坤元。”孔颖达疏:“至,谓至极也。”示例如:

(3)规矩,方员之至也。(《孟子》卷七)

《汉语大字典》又释“至”为“最好的”。

(4)免下愚之败,收中智之功,此计之至者也。(《后汉书》卷十八)

(5)幼清静,有至行。(唐·李延寿《南史》卷三十六)

五、“极”字句

(1)书有两体:有极分晓者,有极难晓者。(《朱》卷七十八)

(2)至善只是明德极尽处,至纤至悉,无所不尽。(《朱》卷七十六)

《汉语大字典》释“极”为“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最’‘很’狠。”五代许锴《说文解字系传》:“极,屋脊之栋也,今人谓高及甚为极,义出于此。”并示例如:

(3)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易·节》)

六、“为”字句

(1)要之,三家孟氏最弱,季叔为强。(《朱》卷四十二)

(2)人之性惟五常为大,五常之中仁尤为大,而人之所以为是仁者,又但当守‘敬’之一字。(《朱》卷一百二十一)

(3)然孔子多说仁、智,如“元亨利贞”,元便是仁,贞便是智。四端,仁智最大。无贞,则元无起处;无智,则如何是仁?《易》曰:“大明终始。”有终便有始。智之所以为大者,以其有知也。(《朱》卷六十)

《汉语大词典》释“为”为“在比较句中作谓语动词,含有‘最’‘更’的意思,后面形容词多为单音节。”示例如:

(4)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卷一)

(5)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为密。(唐·李商隐《李贺小传》)

(6)荒政之施,莫此为大。(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

七、“无比”句

(1)且如秦最是不善继周,酷虐无比。(《朱》卷二十四)

(2)鸠之为物,其性专静无比,可借以见夫人之德也。(《朱》卷八十一)

同类推荐
  • 奇遗之乡

    奇遗之乡

    本书内容包括:菜园文明、丝绸之路、洞窟秘境、西夏印迹、南华胜境、罕见的地震公园等。
  • 娘水浒

    娘水浒

    “御姐小萝莉啊,娘山的萌妹一路推哇,嘿嘿嘿嘿一路推……”“喂,坏蛋,你口齿不清地在哼什么呢。”李葵一口咬掉大烧饼,眨着眼睛好奇问道。“咳咳,其实我在构思娘山威武霸气的女汉子歌,为大家以后野战打气加油!”某无良家伙正琢磨着怎么把小萝莉给骗过去。一旁善解人意的舞菘拉过李葵,柔声劝道:“先生他在念厉害的咒语呢,上次我看见他念着大欢喜的咒语,将入云龙公孙杏撵上御春阁的大床上呢。”“先生,你怎么能这样子!”其他的星斗士愤怒的目光射向某无良男,异口同声道:“为了娘山的千秋大业,我们也要学咒语!”“……”少年啊,命运的菊花已经开始收紧,不来一发嘛?咳咳,其实这是一名时空秩序员闯入娘化水浒世界的故事。严格来说,这是一部人物设定严谨,剧情感人,三观正,节操满,萌妹子满地走的史诗巨作。
  • 非常梦

    非常梦

    本书作者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22个奇梦进行了解读,展现那一段段纵横捭阖、风云激荡的历史。包括“梦寐以求:武丁大王梦傅说”、“飞熊入梦:周文王梦姜太公”等。
  • 定江山

    定江山

    头脑缜密,做事万无一失的人如果穿越会怎样?答案是争夺霸业,权倾江山。如果这人是女子呢?不怕,可以变成男子嘛。且看她创造霸业
  • 天途记

    天途记

    大千世界,何处寻天。天之极,长途漫漫,权之巅,云雾盘盘。平凡的少年,一夜间竟成皇族,当他踏上这条寻天的路,就注定无法回头。天路人,红颜相伴,最难相惜。人已去兮,莫长叹。谁人道,高处不胜寒。
热门推荐
  • 超级校园小卧底

    超级校园小卧底

    本年度最佳儿童校园奇趣小说。打造专属你的奇趣梦工场。哎呀,烦死了,数学老师的作业总也写不完!什么,教导主任又把今天的体育课取消了?呸呸,学校食堂的东西怎么会这么难吃?哼哼,我们才不是校长嘴里的笨瓜瓜呢!快把你校园里的烦恼告诉我这个超级大卧底吧!
  • The World Set Free

    The World Set Fre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死亡召唤

    网游之死亡召唤

    在这世间,人只两种。一人望天,万人俯首。号角争鸣,杀伐铮铮。火光下,蜿蜒百米的冰霜骨龙在天空结成一片黑云,亡灵法师傲然站立龙首之上,俯瞰这满目疮痍的世界,在这一刻,地面的生灵看起来都是如此的渺小。他悄悄打了个响指,十只冰霜骨龙齐声龙吟,向空中呼啸而去。
  • 梅华问答

    梅华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诡计迷踪

    诡计迷踪

    江宁、李威、宋婷婷共同经历了一起古怪的盗画案件,随着事情的发展,宋婷婷发现这件事情不仅涉及到法国的政治权力斗争,自己的父亲竟也是幕后真凶之一。随着案件的发展,一个庞大的盗贼集团浮出水面。
  • 微信来了

    微信来了

    微信的出现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一次极大变革。资深互联网从业人士,从理论层面对微信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对比同类产品,揭密你所不知道的微信成功法则,富于启发性。同时,本书重点对微信商业化,平台化,营销,发展的等多个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度剖析。其中,对微信的商业化的思考与总结极尤具前瞻性,同时也为读者提供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微信营销手段的分析。
  • 校园龙腾

    校园龙腾

    家徒四壁,双母双亡,还拖着一个破拖油瓶的苦逼青年唐迈力,神奇地考入省里的重点中学。本着与世无争,却突然受好友所托,护送一个神秘少女去一个神秘之地做一件很神秘的事。麻烦也接踵而至。班里女暴龙的咆哮、班外女校霸的欺凌,强势女朋友的责骂、麻辣女教师的算计……唐迈力被逼变身了。化身成色狼界之王,大闹校园。血染江山的一副画,怎敌你们眉间的一点朱砂?这是P话。得了天下,你们都得听我的。霸气外露,震晕一大堆花痴。
  • 浮生一世只倾城

    浮生一世只倾城

    一片羽毛,超脱生死,灵魂,实体,齐齐穿越!她和她们23世纪的校花,千金居然穿到了一个奇幻的修炼世界,科学神马的都是浮云,这让一群生活在科学世界里的她们肿么活!!!
  • 邪王强娶妃霸气训兽师

    邪王强娶妃霸气训兽师

    鬼面,这是你最后一次任务。去完成吧,然后我们一起离开组织。这是紫伊柔最后一个任务,之后她就可以和心爱的男人去过平淡的生活。当鬼面(紫伊柔组织的代号)完成了任务从办公楼逃出的那一刹那,一声枪响,她最心爱的男人搂着自己的妹妹出现在自己眼前。她,第一杀手鬼面被自己最爱的人背叛了。眼前一黑,鬼面昏了过去。当她在醒来的时候,眼前的所有东西都变了,一大堆不属于她的记忆涌了今天。穿越了吗。呵呵废物吗?。看现代杀手鬼面如何在一个废物身上发生奇迹。
  • 罗刹帝君

    罗刹帝君

    一个只知道完成任务的顶级特工,一个只存在杀人或者被杀的杀手至尊,这种人来到他眼中向往的都市,会掀起什么样的浪花,是金鳞化龙,还是爆笑收场。请大家支持作者的另一本书《妖孽老总俏老婆》,此书不在更新的内容另一本书哪里继续更新,希望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