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88600000008

第8章

虚劳统论

虚劳营卫不足

虚劳营卫不足者,脉极虚芤迟,短气里急,四肢酸疼,腹中痛,或悸或衄,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宜甘酸辛药调之。甘以缓急,酸以养阴,辛以养阳也。

小建中汤方白芍(六两) 甘草 桂枝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胶饴(一升) 虚甚者加黄 (一两半)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深师治虚劳腹满、食少泄泻者,无胶饴,有人参二两,半夏一升。

《必效方》治虚劳失精,加龙骨、白蔹各一两。

《古今录验》治虚劳里急,小腹急痛,气引胸胁,或心痛短气,以干姜代生姜,加当归经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位在上,肾处在下,脾居四脏之中,生育营卫,通行津液。

食甘以缓之,故以饴糖为君,甘草为臣。桂枝辛热,散也润也。营卫不足,润而散之;芍药酸寒,收也泄也,津液不足,收而行之,故以芍桂为佐。生姜辛热,大枣甘温,胃者卫之源,脾者营之本,卫不足,益之必以辛,营不足,补之必以甘,甘辛相合,脾胃健而营卫通,大建中汤方 治内虚,里结少气,手足厥冷,小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阴缩,或腹中寒痛,或唇口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冤,酸疼不能久立,多梦黄 当归 桂心 芍药(各二钱)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半夏 黑附子(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本方加白术、苁蓉、麦冬、川芎、熟地、茯苓,名十四味建中汤,皆补益营卫之剂也。

炙甘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炙甘草(四两)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冬(去心) 麻仁(各半升) 人参 阿胶(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斤)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朱雀汤 治劳伤心气,变生诸疾。

雄雀(一只,取肉炙) 赤小豆(一合) 人参 赤苓 紫石英 小麦 大枣肉(各一两) 紫菀 远志 丹参(各半两) 炙甘草(二钱半)上细锉拌匀,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煎六分,去滓,食远温服。(《奇效方》)。

肺劳

肺劳者,呼吸少气,咳嗽喘急,嗌干气极,则皮毛焦干,津枯力乏,腹胀喘鸣。由预事而忧,或风邪久住而成,宜分邪正冷热而治之。

紫菀汤 治气极,皮毛焦枯,四肢无力,喘急短气不足以息。

紫菀茸(洗) 干姜(炮) 黄 人参 五味子 钟乳粉 杏仁(麸炒,去皮)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无时。

葛可久保和汤 治风寒久嗽成劳,及肺燥成痿者,服之决效。

知母 贝母 天冬 麦冬 款冬(各三钱) 花粉 薏仁 杏仁(炒,去皮尖菀五味子 马兜铃 百合 桔梗(各一钱) 阿胶 生地黄 当归 紫苏薄荷(各五分) 生姜(三片)上水煎,入饴糖一匙服,三日三服,食后进。一方无地黄,有百部。若血盛,加薄黄,茜根、藕节、大蓟、茅花根;痰盛,加半夏、橘红、茯苓、枳实(炒)、栝蒌;喘甚,加桑白皮、陈皮、葶苈子、苏子;热盛,加山栀(炒黑)、黄连、黄芩、连翘;风热加防风、金沸草、甘菊花;寒甚,加桂枝、五味子;腊月加干姜。

心劳

心劳者;恍惚惊悸,少颜色。热则烦心、口干、溺涩;寒则内栗、梦多恐怖。由曲运神机而成。热则清之,寒则温之,养血安神则一也。

远志引子 治心劳虚寒,梦寐惊悸。

远志(去心) 茯神(去木) 肉桂 人参 枣仁(炒) 黄 当归(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服无时。

麦门冬汤 治心劳虚热,唇口赤,烦渴溺涩。

麦门冬(去心) 远志(甘草煮,去心) 人参 黄芩 生地黄 茯神 石膏(煎服法同前。

肾劳

肾劳之证,面黑足冷,耳聋,膝软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肾气丸主之。此为肾脏不足,内生寒冷。王太仆所谓肾虚则寒动于中也。

八味肾气丸方熟地黄(八两) 萸肉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建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附子(制) 肉桂(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滚汤下。本方加五味子、鹿茸,名十补丸。本方去附子,加五味子二两,名加减八味丸。

薯蓣丸 补丈夫一切病不能具述方。

薯蓣 枸杞子 续断 茯苓 牛膝 菟丝子 巴戟 杜仲(各一两) 苁蓉(二两) 五味子 山萸肉 蛇床子(各一两)上为散,酒调方寸匕,日三夜二,禁醋蒜。

治肾劳精败面黑方肉苁蓉(四两),水煮令烂,薄细切研,精羊肉分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食。(许学士《本事方》,唐郑相国云:予为南海节度使,时年七十有五,粤地卑湿,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乳石补益之药,一切不应。元和七年,有诃陵国舶主献此方,经七八日而觉应验,自尔常服,其功神验。十年二月,罢郡归京,录方传之。其方用破故纸十两,拣洗为末,用胡桃肉去皮二十两捣如泥,即入前药末,更以好炼蜜和匀如饴,盛瓷器中,且日以温酒化药一匙服之。不饮酒,温热水化下。弥久则延年益气,悦心明目,补益筋骨,但禁食芸苔、羊血。蕃人呼为补骨脂丸。

脾劳

脾劳之证,食不化,心腹痞满,呕吐吞酸,面色痿黄。甚者心腹常痛,大便泄利,手足逆冷,骨节酸疼,日渐消瘦,由脾胃久积风冷之气所致,亦名冷劳。木香猪肚丸主之。

木香猪肚丸方木香 附子 郁李仁 干姜 陈皮 麦冬(各一两) 肉豆蔻(一两) 熟艾鳖甲 柴胡 神曲(各二两) 浓朴(姜水炒,三两) 钟乳粉 桂心(各五钱)共末,用雄猪肚一具,去脂膜切细,入好米醋三升,煮烂研细入末捣和丸梧子大,空心《千金》治虚补劳方羊肚(一具,切) 白术(一升)上二味,以水二斗,煮取六升,每服二升,日三。

又方猪肚(一具) 人参(五两) 蜀椒 干姜(各二两半) 葱白(七两) 白粱米(半升)上六味, 咀,诸药令相得,和米内肚中,缝合勿令泄气,取四斗半水,缓水煮烂,空腹食之,大佳,兼下少饭。

《济生》白术汤 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善噫。

人参 白术 草果 肉豆蔻(面裹煨熟) 浓朴 陈皮 木香 麦芽(各一两)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五片,枣一枚,煎服无时。

风劳

风劳之证,肌骨蒸热,寒热往来,痰嗽盗汗,黄瘦毛焦,口臭,或成疳利,由风邪淹滞经络,瘀郁而然。其病多着于肝,亦名肝劳。

《宝鉴》秦艽鳖甲散鳖甲(一两,醋炙) 柴胡 地骨皮 秦艽 知母 当归(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一盏,入乌梅一枚,青蒿五叶,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临卧空心,大便硬者服之。大便溏者,半气半血,服逍遥散。《元珠》云:体虚之人,最易感于邪气,当先和解,微汗微利之,从其性而治之,次则调之。医者不知邪气加于身而未除,便行补剂,邪气得补,遂入经络,往往至死,不可不知也。

柴胡饮子(太无)人参 黄芩 炙草 大黄 芍药 柴胡 当归(各半两)每服四钱,水姜煎温服。

麦煎散 治少男室女,骨蒸黄瘦,盗汗肌热,口臭,妇人血风攻疰四肢。(方见《良方》团鱼丸 治骨蒸劳嗽累效。

贝母 前胡 知母 杏仁(各一两) 柴胡(半两)用团鱼二个,同煮熟,取肉连汁食之。将药焙干为末,再以团鱼骨甲,煮汁一盏,和药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煎黄 六一汤空心送下。病既安,仍服黄 六一汤方调理。

《广济》疗骨蒸肺热,每至日晚,即恶寒壮热,颊色微赤,不能下食,日渐羸瘦方生地黄(三两,切) 葱白(一把) 香豉(二两) 炙甘草(五钱) 童子 小便(二上五味,以地黄等,于小便中浸一宿,平晨煎两沸、绞去滓,澄取一升二合,分温二服,相去如人行七八里,服一剂,瘥止。

《直指》全鳖丸 此与《良方》团鱼丸治同。

知母 贝母 杏仁(浸去皮,各三两) 柴胡(二两) 川芎(一两) 当归 明阿上粗截,入浓瓷器中,用中等活鳖一个,生宰去头,以鳖肉并血并药,用醇酒五升,同浸一药酒汁调米粉为糊,丸桐子大,每七十丸,米饮下。

伤寒余热未尽,或失于调摄,致咳嗽寒热,吐血衄血,缠绵日久,状如劳瘵。此皆元气邪气留着,例用养气生血药,兼小柴胡、青蒿、鳖甲,或前胡、犀角、石膏等,随证加减,无有不愈者。切不可纯用补剂,亦不可误认虚损劳怯,轻用杜仲、熟地、山萸等温补之药也

热劳

热劳者,因虚生热,因热而转虚也。其证心神烦躁,面赤唇焦,身热气短,或口舌生疮是也。《明医杂着》云:人之一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况节欲者少,过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火旺则阴愈消,而劳瘵咳嗽,咯血吐血等证见矣。故宜常补其阴,使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而水升火降,斯无病矣。

补阴丸方黄柏(去皮,酒炒褐色) 知母(去皮毛,酒炒) 龟板(酥炙透,各三两) 杞子 锁阳(酥炙干) 白芍(酒炒) 天冬(去心,各二两) 熟地(酒蒸,五两) 五味(一两) 干姜(炒紫色,三钱,冬用五钱)上为末,入炼蜜及猪脊髓三条,和匀杵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寒月可用温酒下。丹溪原方,有陈皮、牛膝、当归、虎骨、无杞子、天冬、五味、干姜,用酒煮羊琼玉膏 治虚劳干咳。

生地黄(四斤) 茯苓(十二两) 人参(六两) 白蜜(一斤)上先将生地黄熬汁去滓,入蜜炼稠,再将参苓细末和入瓷罐封,水煮半日,白汤化服。

按:虚劳之人,气血多有郁聚之处,故虽形衰气少,而胁下迫塞,不得左右卧者,虚中有实获效,是岂徒参、地、苓、蜜之力哉。

大造丸 紫河车(一具,米泔水洗净,少加酒蒸极烂,以山药末捣和焙干) 败龟板(酥炙,一两)天冬 麦冬(各一两二钱) 熟地(二两半) 夏加五味(七钱)上除熟地另杵外,共为末,用酒煮米糊,同熟地捣膏丸桐子大,或蜜丸亦可,每服八九十丸,空心临卧盐汤下,冬月酒下。妇人去龟板,加当归二两。

大补天丸 治劳妇虚损劳伤,形体羸瘦,腰痛疼痛,遗精带浊。

紫河车(初胎者一具,米泔浸净,入小砂罐内,加水一碗,煮沸候冷取起放竹篮中,四围用纸糊蜜烘干为末) 知母(乳炒) 龟板(酥炙,各三两) 黄柏(蜜炙,三两) 熟地(五两,捣) 肉苁蓉 牛膝 麦冬 山药(炒) 虎胫骨(酥炙) 黄 (蜜炙) 茯神(各一两半)杜仲 何首乌 人参冬加干姜(半两炒焦。)上为细末,用猪脊髓三条蒸熟,加炼蜜和捣为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淡盐汤下治骨蒸便溏口渴方青蒿 乌梅 秦艽 甘草 小麦 水煎服。

草还丹 治阴虚骨蒸。

青蒿(一斗五升) 童便(三斗)文武火煎,约童便减至二斗,去青蒿,再煎至一升,入猪胆七个,再熬数沸,用甘草末,收和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又方鲜地骨皮(三钱) 红枣(七枚) 煎汤代茶,日一剂。治骨蒸神效。若治童劳,加燕窝(黄 鳖甲煎 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忪,日晡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浊,咳唾稠粘,时有脓血。

黄 知母 桑白皮 炙甘草 赤芍药 紫菀(各五钱半) 地骨皮胡(各六钱六分) 肉桂 人参 苦桔梗(各三钱三分) 鳖甲(酥炙) 天冬(各一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一名人参黄 散。

干血劳

干血,血瘀而干也。瘀则生热,内伤肝肺,发热咳嗽,日以益甚,不已则成劳。《金匮》所谓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者是也。

大黄 虫丸大黄(二两五钱)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虻虫(升) 虫(半升) 蛴螬(百枚)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上为末,蜜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王念西云:虚劳发热,未有不由瘀血者,而瘀血未有不由内伤者。人之起居饮食,一有,便能成伤。瘀积之血,牢不可拔,新生之血,不得周灌,与日俱积,其人尚有生理乎。仲景施活人手眼,以润剂濡干血,以蠕动啖血之物行死血,死血既去,病根以铲,而后可以从事于滋补矣。陈大夫百劳丸可与此互用。

喻嘉言曰:此世俗所称干血劳之良治,血结在内,手足脉必相失,宜服此方。然必兼大补剂琼玉膏之类服之。按:相失者,不相得也。血结脉不通使然。

陈大夫百劳丸 治一切劳瘵积滞,疾不经药坏者宜服。

锦纹大黄(去皮及黑心,四钱) 乳香 没药 当归(各一钱) 人参(二钱) 桃仁(去皮尖,另研如泥) 虻虫 水蛭(各十四枚,炒)上为极细末,炼蜜丸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劳水下,取恶物为度,服白按:都作一服,服当作剂。剂,量也。量病之轻重而制其大小也。云取恶物为度,则非一服令尽可知。

传尸劳

张鸡峰云:传尸劳者,缘尸疰,及挟邪精鬼气而成者也。大概寒热淋露,沉沉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积年累月,渐就委顿,即死之后,又复传易他人者是也。兹须以通神《百一选方》 治传尸劳。

天灵盖(三钱,酥炙黄为末,秤) 鳖甲(极大者,醋炙黄为末,称一两,九肋者更妙)桃仁(二钱五分,去皮尖,研) 青蛇脑(小豆许,酥炙色转为度,无蛇脑亦得) 虎粪内骨安两以上,为末,绢筛筛过) 槟榔(二钱半,别为细末) 麝香(一钱,别研) 青蒿(取寸细锉,六两) 豉(三百粒) 枫叶(二十一片) 葱根(二十一个,拍破) 童便(半升)桃、柳、李、桑东引枝(各七茎,长七寸,如着头大,细锉)上先将青蒿、桃、李、桑枝、枫叶、葱、豉以官升量水三升,煎至半升,去滓,入安息天灵盖、虎粪内骨、鳖甲、桃仁、童便同煎取汁,去滓有四五合,将槟榔、麝香同研匀,调作一服,早晨温服,以被覆出汗。恐汗内有细虫,以帛拭之,即焚此帛。相次须泻必有虫下,如未死,以大火焚之,并弃长流水内,所用药,切不可令病患知之,日后亦然,十来日后,气体撤消,再进一服。

獭肝散獭肝一具,阴干杵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未愈再服。《肘后》云:此方甚效。

《宝鉴》紫河车丸 治传尸劳,服三月必平复,其余劳症,须数服神效。

紫河车(一具,用米泔水浸一宿,洗净,焙干) 鳖甲(酥炙) 桔梗(去芦) 胡黄连 芍药 大黄 败鼓皮心(醋炙) 贝母(去心) 龙胆草 黄药子 知母(各二钱半) 芒硝 犀角钱)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食前温酒服,二十丸,如膈热,食后服,重病

发热统论

有表而热者,谓之表热。无表而热者,谓之里热。故苦以治五脏,五脏属阴而居于内,辛者以治六腑,六腑属阳而居于外,故曰内者下之,外者发之。

饮食劳倦,为内伤元气。元气伤,则真阳下陷,内生虚热。故东垣发补中益气之论,用人参、黄 等甘温之药,大补其气而提其下陷,此用气药以补气之不足者也。劳心好色,内伤真阴,用四物加黄柏、知母,补其阴而火自降,此用血药以补血之不足者也。益气、补阴,皆内伤症也。一则因阳气之下陷而升提之,一则因阴火之上升而滋降之,一升一降,迥然不同矣平日发热,热在行阳之分,肺气主之,故用白虎汤以泻气中之火。日晡潮热,热在行阴之分骨皮散治脉弦,故举之,使春气得以上升也。

治热之法有五:一曰和,二曰取,三曰从,四曰折,五曰夺。假令小热之病,当以凉药和之。和之不已,次用取,为热势稍大,当以寒药取之。取之不已,次用从,为热势既甚,当以温药从之。谓药气温也,味随所为。或以寒因热用,味通所用;或寒以温用,或以汗发之。

不已,又用折,为病势极甚,当以逆制之。制之不已,当以下夺之。下夺之不已,又用属,为求其属以衰之。缘热深陷在骨髓,无法可出,针药所不能及,故求属以衰之。求属之法,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道也。如或又不已,当广求其法而治之。譬如孙子之用兵,在山谷,则塞渊泉;在水陆,则把渡口;在平川广野,当清野千里。塞渊泉者,刺俞穴。把渡口者,夺病发时前。清野千里,如肌羸瘦弱,当广服大药以养正。

劳倦发热

劳倦发热者,积劳成倦,阳气下陷,则虚热内生也。其症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阳气和,自然汗出也。

补中益气汤黄 (蜜炙,钱半) 人参 炙甘草(一钱) 白术(土炒) 陈皮 当归(各五分)加姜三片,枣三枚,水煎。本方加芍药、五味,名调中益气汤。

火郁发热

火郁者,阳气为外寒所遏,不得宣行,郁而成火,或因胃中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令人心烦,手足心热,骨髓中热如火燎,此为郁热。经云:火郁则发之。

东垣火郁汤升麻 葛根 白芍药 柴胡根(各一两) 防风 炙草(各五钱)上 咀,每服三四钱,水二大盏,入连须葱白三寸,煎去滓稍热服。

血虚发热

血虚发热,亦从劳倦得之。东垣云:饥困劳役之后,肌热烦躁,困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大而虚,按之无力。经云:脉虚则血虚,血虚则发热,症象白虎,惟脉不长实为辨也。误服白虎,旬日必变。

当归补血汤黄 (一两) 当归(二钱) 生地黄(五钱) 生草(一钱)上一服,水煎,温服食前。

阳浮发热

阳气虚浮,其端有二。或脾胃气虚,阳浮于外,其症上见呕恶,下为溏泄,其脉大而不实,其症烦渴引饮,面赤舌刺唇黑,足心如烙,或冷如冰,其脉洪大无伦,按之微弱,宜八味肾气丸之属,导火下行也。

理中汤八味肾气丸(方见虚劳门。)王肯堂云:相火寄于命门。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因嗜欲竭之,火无所附,故相求,火必降下矣。且火从肾出者,是水中之火也。火可以水折,而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故巴蜀有火井焉,得水则炽,得火则熄,则桂附者,固治浮游相火正剂欤。

痰积发热

积痰发热者,其脉弦滑,其证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活人书》所谓中脘有痰,令人憎寒发热,状类伤寒,但头不痛,项不强为异。

瘀血作热

瘀血发热者,其脉涩,其人但漱水而不欲咽,两脚必厥冷,少腹必结急,是不可以寒治,不可以辛散,但通其血,则发热自止。

当归承气汤当归 大黄(各四钱) 芒硝 甘草(各二钱)上 咀,入姜煎。一方无芒硝,有芍药,名清凉饮子。

骨蒸热

骨蒸热者,热伏于内,而气蒸于外也。其症肌热盗汗,黄瘦口臭,久而不愈,此骨髓伏热,营卫不通之所致也,少男室女,多有此证。

麦煎散(方见虚劳门。)柴胡梅连散 治骨蒸劳热,久而不愈,三服除根,其效如神。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胡黄连 当归 芍药(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三钱,童便一盏,乌梅一个,猪胆五匙,猪脊髓一条,韭根半钱,水一盅,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原方有前胡,无人参、黄芩、甘草、当归、芍药,余盖从柴胡饮子增入,以备补虚泻热之用。去前胡者,不欲重散也。

食积酒毒发热

食积者,当暮发热,恶闻食臭,时时嗳腐,其脉滑或实,《活人》所谓伤食令人头痛脉数发热,但左手人迎脉平和,身不疼是也。酒毒者,脉数溺赤,经云:酒气与谷气相搏,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是也。

加味越鞠丸苍术 神曲 香附 黑山栀 抚芎 针砂 山楂上为末,糊丸。

酒煮黄连丸黄连八两,用酒二升,入瓦罐内,重汤煮烂,取出晒干为末,滴水丸桐子大,每五十丸【分治脏腑上下血气诸热】钱氏泻青丸 治肝热。

当归(焙) 龙胆草 川芎 山栀 羌活 防风 大黄上为末,蜜丸鸡头子大,每服一丸。一方弹子大,竹叶汤化下一丸。

龙荟丸 治肝脏积热。

当归(焙) 龙胆草 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 麝香(五分,别研)上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每二十丸,生姜汤下。

《外台》麦门冬饮 疗心劳不止,口赤干燥,心闷,肉毛焦色。

生麦冬(一升,去心) 陈粟米(一升) 鸡子白(二七枚) 淡竹叶(三升,切)上先以水一斗,煮粟米、竹叶取九升。去滓澄清,接取七升,冷下鸡子白,搅五百转,去上沫,下麦门冬,煮取三升,分三服。

《济生》黄芩汤 治心热,口疮烦渴,小便不利。

生地 木通 甘草 黄连 黄芩 麦冬 栀仁 泽泻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服无时。

泻黄散 治脾热口臭,咽干目黄。

藿香叶(七钱) 山栀(一两) 石膏(半两) 防风(四两) 甘草(二两)上锉同蜜酒拌,微炒香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清汁饮。

《外台》疗脾热方石膏(一斤,碎,绵裹) 生地汁(一升) 淡竹叶(切,五升) 赤蜜(一升)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取七升,去滓,内石膏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地黄汁两沸,下蜜煎取三升,细细服。

泻白散 治肺热。

桑白皮(炒黄) 地骨皮(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水一盏,入粳米百粒煎,食后服。易老加黄连。海藏云:加山栀东垣滋肾丸 治肾热。

黄柏(三两) 知母(二两) 桂(一钱半)上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七八十丸至百丸,食前百沸汤下。

《外台》三黄汤 治肾热,大小便秘塞,耳鸣色黑。

大黄(切,别渍水,一斗) 黄芩 芒硝(各三两) 栀子(十四枚) 甘草(炙,一两)上以水四升,先煮三物取一升五合,去滓,下大黄更煎两沸,下芒硝,分三服。

《外台》栀子煎 治胆实热,精神不守。

栀子(二十一枚) 甘竹茹(一两,炒) 香豉(六合) 大青 橘皮(各一两) 赤蜜(三合)水六升,煎取一升七合,去滓,下蜜,更上微火,煎两沸,分再服。

导赤散 治小肠实热,小便赤涩而渴。

生地黄 木通 甘草(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丹溪云:导赤散,泻白汤 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挟脐痛,食不化,口生疮,喘不能久立。

淡竹叶 黄芩 栀子仁 柏皮(炙,各半两) 茯苓 芒硝(各一两) 生地黄(三两) 橘皮(半两)上锉,每四钱,入姜、枣煎,空心服。

《千金》竹叶汤 治胃热。

竹叶 小麦(各一升) 知母 石膏(各三两) 黄芩 茯苓 麦冬(各二两)人参(一两) 生姜(五两) 栝蒌根 半夏 甘草(各一两,生)上 咀,以水一斗,煮竹叶、小麦,取八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小分《千金》地黄煎生地黄汁(四升三合) 茯神 知母 葳蕤(各四两) 栝蒌根(五两) 竹沥(三合)生姜汁 白蜜 生麦冬汁 生地骨皮汁(各一升) 石膏(八两)上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诸药取三升,去滓,下竹沥、生地黄、麦冬汁,微火熬四五沸,下蜜、姜汁,微火煎取六升。初服四合,日三夜一,加至六合,夏月作散服之。

东垣云:发热而不能食,自汗短气者,虚也。以甘寒之剂泻热补气。能食而热,口舌干燥,大便难者,以辛苦大寒之剂下之,泻热补水,当细分之,不可概论。

凉膈散 治上焦积热烦躁,面赤头昏,咽痛喉痹,口疮颊肿,便溺秘赤,谵妄,新薄荷 连翘 黄芩 栀子 甘草(各一两半) 大黄 芒硝(各半两)上末,每服二三钱,竹叶七片,蜜三匙,煎食后服。与四物各半服,能益血泄热,名双和散。《本事》加赤芍、干葛,治诸热病累效。

《玉机》云:轻者宜桔梗汤,本方去硝、黄,加桔梗舟楫之品,浮而上之,去膈中无形之热,且不犯下二焦也。

八正散 治下焦积热,二便秘涩,口渴咽干,舌疮血淋。

大黄 瞿麦 木通 滑石 蓄 车前子 山栀 甘草(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灯芯,水煎服。

通膈丸(《本事》) 治上焦虚热,肺脘咽膈有气如烟抢上。

人参 川黄连 茯苓(各三两) 朱砂(一分) 真片脑(少许)上为细末,研匀炼蜜丸如梧子大,熟水下三五丸,日二三服。

四顺清凉饮子 治血分热。

大黄(蒸) 甘草(炙) 当归 芍药(各等分)上 咀,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薄荷十叶,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洁古云:凉风至而草木实,清凉饮子,乃秋风撤热之剂也。

海藏桔梗汤 治气分热。

桔梗 连翘 山栀 薄荷 黄芩(酒炒) 甘草(各等分)上为粗末,竹叶白水煎,温服。汗之,热服。

恶寒

恶寒有阳虚阳郁之异,阳虚者宜补而温之,阳郁者宜开发上焦,以升阳明之气。丹溪所谓久病恶寒,当用解郁是也。

桂枝加人参附子汤 治阳虚腠理不固,恶寒自汗,其脉浮虚。

桂枝 白芍(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附子(炮,半个) 人参(一两半)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阳郁治案:进士周,年近四十,得恶寒证,服附子数百帖而病益甚,脉弦而缓。遂以江茶入生姜汁、香油些少调饮之,吐痰一升许,减大半。又与通圣散去麻黄、硝、黄,加当归、地黄百帖而安。

一女子恶寒,用苦参、赤小豆各一钱为末,齑水调饮之,吐痰甚多,继用南星、川芎、苍术、黄芩,酒打面为丸服愈。《元珠》云:上焦不通,则阳气抑遏,而皮肤分肉,无以温之,故寒栗。东垣升阳益胃汤用升发之剂,开发上焦,以升阳明之气,出于表而温之也。丹溪吐出湿痰,亦开发上焦,使阳气随吐伸发出外而温之也。故寒栗皆愈。二者乃阳郁表寒之要。

大建中汤 疗中虚怯寒。

黄 当归 桂心 白芍(各二钱) 人参(一钱) 甘草(一钱) 半夏 黑附(炮去皮,各二钱半)上八味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罗谦甫治佥院董诚彦,夏月劳役过甚,烦渴不上,极饮潼乳,又伤冷物,遂自利,肠鸣腹痛,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口鼻气亦冷,六脉如珠丝,时发昏愦。众大医议以葱熨脐下,又以四逆汤五两,生姜二十片,连须葱白九茎,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凉服。至夜半,气温身热思粥饮,至天明而愈。许鲁斋先生闻知叹曰:病有轻重,方有大小,治有缓急,佥院之病,非大方从权急治,不能愈也。

昔有一妇人恶寒特甚,盛暑亦必服皮衣数件,昼夜常坐卧床褥,饮食如常,亦一无所苦,更名医数四,终莫能治。补泻寒热温凉备尝之矣。一医以玉屏风散大剂煎水,以大锅令患者熏蒸半日许,汗出得愈。(鹤年识)

疟疾统论

少阳胆为风木之府,疟家寒热之邪,必归少阳,是以疟脉多弦。少阳居半表半里之间,其气从阳则热,从阴则寒也。疟者金火交诊,故其病寒热并作也。

气分受邪,发于六阳时;血分受邪,发于六阴时。浅者每日一发,深者间日一发,极深者三日发也。浅者属阳,阳性易动,故日行之气,触着便发。深者属阴,阴性常静,故日行之气,屡触而始发也。

疟发时,虽大热大渴,必以淡生姜汤适寒温饮之。若恣饮冷水瓜果,脾胃转伤,邪气不达,绵延难愈。

凡疟疾多热,久而不解者,其人必本阴虚,法当益阴除热,非当归、鳖甲、制首乌、牛膝之属,不能除也。多寒而久不解者,其人必本阳虚,法当甘温散邪,非干姜、附子、桂枝、人参之属,不能已也。

疟邪在阳者,其证多汗,感而即发,邪不能留。其留藏不去者,惟阴邪耳,阴邪不能作汗,虽以汗药发之亦不得,惟甘润和阴,如当归、牛膝之属,多服久服,自能出汗而解也。

伤寒往来寒热,劳瘵寒热如疟,伤食劳役,香港脚疝气,肿毒初起,俱有寒热。阴虚证,每日午后发热恶寒,至晚亦得微汗而解。脉弦而数,但不大弦为辨耳,俱不可误认为疟也。凡病寒热,有期者疟也,无期者诸病也。

凡疟病自阴而渐阳,自迟而渐早者,由重而轻也。自早而渐迟,自阳而渐阴者,由轻而重也。凡感邪极深,发愈晏而作愈迟者,必使渐早渐近,方是佳兆。故治此疾者,春夏为易,秋冬为难。

疟邪必从汗出,邪在阴者,必汗出至足乃佳,然非麻、葛辈可发,但开郁通经,其邪热即散,而为汗矣。其虚者,非参、 、归、地,则终不能得汗也。

古称风寒暑湿,皆能成疟,然必客于营卫之舍,然后成疟,不尔不成疟也。夫营之有舍,犹行人之有传舍也。营卫之气,日行一周,历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之界分,必其舍有邪,与日行之卫气相遇则病作;离则病休,故发作有时,与伤寒大异也。

俗有伤寒变疟、疟变伤寒之说,愚谓伤寒变疟者,本是疟邪,因其气特甚,故一发而不止,迨汗出气衰,乃复返于舍而后日作,非伤寒能变疟也。疟变伤寒者,本是伤寒,因邪气先中少阳,故寒热如疟,其邪递引递出,遍满三阳之界,因而发热不止,设不解,则又转而之三阴,非疟邪能变伤寒也。是以始先似疟之证,热虽退,身表尚有余热,不似疟之热退即凉也。始先似伤寒者,汗常浃体而热不退,过一二日,忽振寒而发热,或热退一日而复作寒热,非如伤寒之汗出即热退而邪解也。学人智识既具,自当独断,岂可习焉不察,自同众人也。

久疟不退,邪气陷入阴分,亏损营血,有热无寒,口燥唇干,有似伤寒,人皆谓之变伤寒,不知其为传劳瘵也,脉将散大,或细数,而死期至矣。

风疟

风疟者,脉浮、多汗、恶风,多于春时得之。经云:以春病者,恶风是也。亦有发于秋者,经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是也。杨仁斋云:风疟是感风而得,恶风自汗,烦躁头疼。

风,阳气也,故先热后寒,可与解散风邪。

温疟

瘟疟者,先热而后寒,与风疟大略则同,其但热而不寒者,经所谓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夏阳气大发,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外台》云:病疟六七日,但见热者,温疟也。与夏伤暑而秋病疟者不同。又有先伤风而后伤寒者,亦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与此亦不同。

桂枝白虎汤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石膏(一斤,碎) 桂枝(三两) 粳米(六合)上锉,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即愈。

延年疗温疟,壮热不能食,知母鳖甲汤知母 鳖甲(炙) 骨皮(各三两) 常山(二两) 竹叶(一升) 石膏(四两)水煎,分三服。

湿疟

湿疟者,寒热身重,肢节烦疼,胀满,善呕,自汗。陈无择云:因汗出复浴,湿舍皮肤,及冒雨湿所致。当从太阴论治,除湿汤主之。寒多者必兼温,行阳气也。

除湿汤半夏 浓朴 苍术(米泔制,各二两) 白术(生) 藿香 橘红 白茯苓(各一两) 甘草(炙,七钱)上 咀,每服四钱,姜七片,枣一枚,水煎食前温服。本方去白术,加人参、草果、水姜、乌梅煎,即《和剂》人参养胃汤。脉无力,寒多,加姜、附;脉有力,热多,加芩、连、柴胡。朴、苍、藿、姜,发散也;半、果、茯、橘,劫痰也,人参惟虚人最宜。

瘅疟

瘅,单也,言独热而无寒也。经云: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此以阳脏而病阳证,与诸疟证亦不同,其治之之法有三:一者热气内蓄,而表有客寒,则当散以辛凉。一者客邪已解,而蕴热独盛,则当清以苦寒或甘寒。一者邪火虽盛,而气血已衰,真阴已耗急,急宜壮水固原也。

《备急》竹叶常山汤 治瘅疟及温疟。

常山(三两) 淡竹叶(一握) 小麦(一升)水五升,煮一宿,明旦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牡疟

疟多寒者,名曰牡疟,《金匮》云然也。然牡当作牝,传写之误耳。卫州书云:疟多寒者,痰多也,痰为水类,能遏绝其阳气于里,使不得外达,故寒多不热,虽热亦不甚也。用蜀漆散者,吐去其痰,阳气一伸,其疾自愈。夫牡属阳,牝属阴,寒多为阴,故宜曰牝。

牡蛎汤牡蛎 麻黄(各四两) 蜀漆(三两) 甘草(二两)上先取蜀漆三过去腥,水八斗煮蜀漆、麻黄等得六升,去沫内余药,煮取二升,吐勿复饮之。

痰疟

痰疟由夏月乘凉饮冷,及卧湿地、饥饱失时、脾胃不和、痰积中脘所致。其脉弦滑,其证胸痞呕吐,或时眩晕者是也。微则消之,甚而实者,蜀漆、常山之类,攻而去之。虚者四兽饮之属,补而逐之。

常山散常山一两锉碎,以好酒浸一宿,瓦器煮干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半盏,去滓停冷,五更服之,不吐不泻效。

四兽饮半夏 茯苓 人参 草果 陈皮 甘草(减半) 乌梅肉 白术(各等分)上 咀,同姜、枣等分,以盐少许淹服食顷,浓皮纸煨令香熟,焙干,每服半两,水煎,未发前并进三服。

食疟

食疟,一名胃疟。饮食无节,伤胃而成。其证腹痛,中满不能食,食则呕逆,嗳腐吞酸,其脉气口独盛。戴复庵法:平胃散加草果、砂仁,吞红丸子。(方见饮食门。)《先醒斋笔记》,梁溪王兴甫偶食牛肉,觉不快,后遂发疟,饮食渐减,至食不下咽,已而水饮亦不下,白汤过喉间,呕出作碧色。药不受,小便一滴如赤茶,大便秘。医皆束手。仲淳忽至,视之,令仰卧,以指按至心下偏右,大叫,因询得其由。用丸药一服,至喉辄不呕,水道渐通。次日下黑物数块如铁,其病如失。丸药用矾红和平胃散作末,枣肉丸,白汤下三钱。

虚疟

虚疟者,或体虚而病疟,或因疟则致虚,六脉微弱,神气倦怠,是以补养正气为主。经云:疟脉缓大虚,便用药,不宜用针。盖病疟而脉虚,气先馁矣,故不宜用针而宜用药。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者,勿刺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补中益气汤 小建中汤二方俱补虚散邪之剂。杨仁斋云:有中年人,脏腑久虚,大便常滑,忽得疟疾,呕吐异常,惟专用人参为能止呕,其他疟药并不可施,遂以二陈汤加人参、缩砂,倍用白豆蔻一二服,病患因自觉气脉顿平,于是寒热不作。盖白豆蔻能消能磨,流行三焦,营卫一转,寒热自平也。

(新定)人参乌梅散 治虚疟、久疟,少气不食。亦治劳疟,劳疟者,遇劳即发,经年不差者是。

人参(三钱) 乌梅(一枚) 黄 当归 茯苓 陈皮(各一钱) 鳖甲 制首乌白术(各二钱)上都作一服,加姜煎。

疟者,老疟也。三日一发,其气深固,卒不得出。有累年不愈者,亦曰三阴疟。大抵疟病在三阳者,宜汗宜和;在三阴者,宜温宜利,甚者非吐下不能拔其病根也。其胁下有块者,名曰疟母,以鳖甲丸主之。

《千金》常山丸常山(三两) 鳖甲(二两,炙) 知母(一两) 甘草(五钱)蜜丸梧子大,未发前酒服十丸,临发一服,正发又一服。

鳖甲丸鳖甲 香附(各二两) 三棱 蓬术(各一两) 常山(一两) 阿魏(二钱)上并用醋浸神曲糊丸,白汤下梧子大五十丸,积消及半即止。

仁斋云:疟之经久而不歇,其故何耶?有根在也。曰饮、曰水、曰败血是耳。疟家多蓄痰涎黄水,或停潴心下,则常山能吐之;或结癖胁间,则常山能破其癖而下之。其有纯热无寒,或蕴热内实之证,投以常山,大便点滴而下,似泄不泄,须用北大黄为佐,大泄数下,然后获愈也。又妇人产后,败血流经,亦能令人寒热如疟,至暮则发,发则身痛如被杖,宜通经活血之剂,鹿角屑和血止痛如神。

同类推荐
  • 诸法无行经

    诸法无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扬州十日记

    扬州十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返生香

    返生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龙来了

    龙来了

    求票~求票~求票~求票~求票~求票~求票~
  • 少年吉恩

    少年吉恩

    巨龙因何而生?世界因何而灭?古树下缘起缘灭,是不期而遇的偶然还是宿命注定的必然?纪元中巨龙登顶,是自然进化的选择还是别有用心的安排?践踏世界规则,挑战主宰意志,终结巨龙时代,成就不朽神道,只为她能安眠于永夜。作者按:这部短篇小说作为上古世纪系列前传,时间轴在上古世纪龙之纪元之前。更多精彩情节请关注《上古世纪龙之纪元》。
  • 死亡游戏之诡异日记

    死亡游戏之诡异日记

    诡异的日记忽然出现在小村庄,不断的有人命案发生,一切的矛头都指向那本诡异的日记,究竟那本日记是什么来头,又为何左右着人的生死?一切一切等待《诡异的日记》来为你揭开神秘面纱。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伽耶山顶经

    伽耶山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际穿越从2001开始

    星际穿越从2001开始

    本书基本设定是星际争霸+时空走私的结合体.知道秦灭六国为何留下一个几度被灭而又复国的卫国吗?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一代绝世美人杨贵妃香消玉陨在马嵬坡上,两年后,挖开的贵妃墓中却找不到贵妃的遗体,杨贵妃可能会在马嵬坡死而复生吗?一个500多万人口的国家拥有100万军队,秦人的国力怎样支撑?秦始皇的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阿房宫为何会人间蒸发?是否是项羽点燃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火,这座恢宏的殿宇在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呢?……一切的问题皆有答案。本书已与起点签约更新绝对有保障!
  • 冬末回忆

    冬末回忆

    激战奇轮的后续,本次为第三部,如果你们愿意看就看
  • 重生之娇妻专宠

    重生之娇妻专宠

    他抛弃结发妻子,让情人上位,最后被那贱人联合自己最信任的兄弟将自己害死!死后变成一缕幽魂,才看清谁才是自己该要珍惜的人!重生一次他发誓:“孟月茹,这一次我姜伟宁负天下,也不负你!”可是为什么,当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时,她却抛下他们的孩子从他生命中消失了!
  • 这是写给她的一本书

    这是写给她的一本书

    这是一部关于早恋的书,这是一部描写青春的书,这是一部作者都不知道类型的书,而我只是简单的想用文字来书写这个故事。——请君莫思归
  • 乾坤秘史

    乾坤秘史

    乾坤,是什么?这是中国对天地的理解但是,乾坤秘史?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让我们进入这个奇妙的世界,文笔不好,多多包涵。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