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蜀蓬萊山中陽子衛琪註
道言:爾時
道者,真净明妙,虛徹靈通,天地未判,父母未生,卓然而獨存,天地萬化,萬事萬物,無不混然其問,萬殊一本者也。《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是也。在人為心,變化莫測,隨事隨應,静而為性,動而為情,情逐境移,移而不止,化而為欲,心性情欲四者,同出而異名也。人能静而守心,則本性自見,若逐情欲境界流而忘返,則汨於生死苦海,何由出離,故天人說經以道言者此也,玉宸道君演元始之妙音,故曰道言,守性為玉宸。
元始天王以大洞高上混洞太無元天寶玉皇之炁,註見上卷高上洞元句下,結一寶珠,
名曰黍米珠,又曰摩尼珠,註見中卷體寶圓珠映下,此第二節既知道之所在,即壁立萬仞,兩手放下,閉眼一跳,坐虛空中,上不頂天,下不履地,浩浩蕩蕩,渾無際涯,於混沌洪濛中自有所得,所得之妙,如病得藥,如夢初覺,如獲尺璧,如得寶珠,此乃玉皇之炁聚而成珠之時也,豈不樂哉!第三節既知樂處,逐處圓通,通身手眼,無有隔礙,纔到此地,不可執著以為自足,須是把他撇下。
命之曰蒼胡頡。
蒼者,青陽正色,胡者,大也,元炁光明正大,頡者,直上而勁,故下品十一章云:五炁理中頡,言元始以其至大至剛之炁,結成寶珠,而命稱之曰蒼胡頡。命者,天命之也,蓋天理流行,賦與萬物謂之命,人稟受以生謂之性。蒼胡頡者,性之德也,以其剛健中正純粹精神所發。
曰:吾以此寶珠,從道妙一,善貸生根。
寶珠非有象,乃人之性命也,《魯語》曰: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豈下格小僊之所可與聞焉,蓋元始自稱曰,我以此寶珠,從天一生水籍以為根,以立天地。善者,水善利萬物,故幾於道,或曰:從道妙善一貸生根,必誤,一者道之子,道炁一動而生水,故一為天地之根,萬善之長。《老子》曰:夫唯道,善貸且成。善貸者,假借之而已,天地萬物,無非假此以為生成之根。
孕玄分元,誕始傳真。
孕玄者,包含太玄也,分元者,開明太元也,誕始者,發生太始也,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寶君,父子相承,師資授受,故曰傳真。三炁,太玄之炁所生融炎演三炁,太元之炁所生旻景逐三炁,太始之炁所生混洞浩三炁,總謂之九炁,所謂三炁合德,九炁齊併。
化生諸天,
九炁各生萬炁,以生成四梵種民四天、無色界四天、色界一十八天、欲界六天,謂之三十二天。此下又生八梵九天,與日月星辰羅列空界,《度人經》五文開廓,普植神靈。《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炁交感,化生萬物,自此已往,人物芸芸,蕃衍盛大,唯人最靈至貴,位乎其中,當體道法天以神明之。
凝成萬炁。
此句當在化生諸天上,元始凝聚本身之炁,開演以成萬炁,方可化生諸天,《大有金書》:玉皇之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萬炁。
大哉至寶,惟我獨存。
元始自稱,如《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至大二字,惟乾坤當之,獨存,獨有也。今《大洞經》又在乾坤二卦之上,故謂之无極,無極而太極,《易》曰:太極生兩儀。兩儀奠位,混沌氏立,頂天踏地,混沌日長一丈,天高一丈,地下一丈,即元始是也。
今為玉宸道君重出斯寶,
《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元始久蘊此寶,待其人而後傳,玉宸道君即靈寶天尊也,元始以此大道傳之與靈寶也。重出斯寶者,蓋元始於龍漢元年化生,當年出書者,出此書也,今為玉宸重出者,此經當在開皇以後一再敷演之耳,諸天諸地各有定位,孔子所謂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書》所謂五典有序。道經曰吾乃汝之根,亦此意也,亦猶乾坤坎離,始有四象,便有八卦,亘古布列,不知其幾劫塵後,至伏羲氏出,仰觀俯察而畫八卦,方且顯露,文王重爻,孔子繫辭,經三聖人手,始得廣大悉備,將以順性命之理,兼三才而兩之,此《大洞仙經》先天先地已有之矣,至是元始重出之,道有所待,豈可輕易,道君昇付太玄道父,亦經三聖授受,然後三界鬼神及諸人天,方知所生之自,蓋自乾知太始一元之炁也。
諸天帝王、天真大聖、瞻望寶光。其光分敷百千萬億,結成《大洞仙經》。
真仙翹首仰望景光,分輝散彩,光華文縷,有百千萬億,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之光,結成《大洞仙經》。又《玉經》云:蘊發光芒,又載十七帝光之類,皆自己身之中靈光,所以能結成文章也,又如五方真文玉章,皆係天光神炁凝結成文也。
王文凝而成雲,絢而成章。
王者寶之至也,言其寶文凝結成雲篆,絢綵成文章,雲漢昭回。
諸天帝王、天真大聖以清明識,以始通觀,以華舌通,齊聲宣詠大洞雲章。
諸天帝王,如三十二天帝,釋氏以天王稱,道以帝者稱,諸天各有天真大聖,既見空中雲文玉章,各以清净明了知見識認,以始通道眼觀睹,以玄明華舌通議,諸天帝王真仙萬口一辭,同聲唱和吟詠洞章。
音徹萬天,流響九地。
《玉經》云:流響雲營,又曰:六合至邇,三景非遼,同其音聲,響徹九天九地。前三品並不言地,惟一向說天道,至此方見有九地,蓋先陽而後陰也。九地者,九壘土皇也。一曰元德,二曰皇德,三曰帝德,四曰王德,五曰人德,六曰地德,七曰里德,八曰福德,九曰昌德,此九壘也。每壘一重土、一重水、一重風。各有四土皇,分掌四方之域,號三十六土皇,各有土父母宗正令卿、丞長將佐二千石等官僚曹局,各以萬眾分掌機務,上有五嶽名山,總制綱權,每壘動計萬里,而天真在諸天高高之上吟詠洞章,其音聲下達地水二司,如此周徧可謂大矣,蓋以元始一炁周流通天地之外,無遠弗屆。
天界地界、水界神鄉,一切神靈,不離本座,俱睹雲章絢目,仙梵歷耳。
天界,上元天官所統,地界,中元地官所轄,水界,下元水官所管,三元各有攸司,主管鬼神及人天罪福,每年正七十三會,考較實非細務,故下云:三元乘晨回,太一上元炁,因知首章係上元九府四司也,諸天大聖為能宣詠洞章,其餘三界鬼神不動其所,惟能得見雲章絢耀其目,喜聞仙梵一歷耳根,頓悟大乘,蓋諸天人民雖受快樂,終不悟道,今見洞章,心所渴仰。
皆悉百生障滅,萬劫塵消。
清炁為天,濁炁為地,冲和之炁為人,而人自曠古以來淪洄其間,不知其幾萬劫塵,或為天人,或為鬼神,或為世人,或分男女,或入異類,千生萬生,出彼沒此,升沉濳躍,不知幾何,不可以筭數譬喻,經云:百生萬劫。誠如是也。幸而今日得復神靈見聞妙理,敢不兢兢戰戰進修,以滅往者不知不悟之因,於是此心一悟,則前生今世一切過惡普皆消滅,鬼尚如是,人胡不然。釋云: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慧日者一心也。
三塗九幽,十方惡趣,
三塗註在中卷拔出五苦界下。九幽者,東方風雷,南方火翳,西方金剛,北方溟泠,中央普掠,東北鑊湯,東南銅柱,西南屠割,西北火車,總謂之九幽地獄。諸天諸地真仙鬼神,既以各分尊卑職分,定位不紊,則又有刑憲賞善罰惡之司糾正,真仙則有流金火鈴及雷神,謂之杖直繩法,鬼神則有天一北獄女青條律,地下考人之功過,則有三塗五苦九幽酆都諸大地獄,故十方三界羅列凶惡鬼趣,以治其事,考驗功過。
咸承光音,所及十纏九結六染七塵,於時頃間,一時解脫。
十纏者,十惡大罪,不孝父母,不忠君王,不敬三寶,殺生、偷盜、邪婬、貪嗔怒愚癡、綺語妄言、惡口兩舌等是也。九結者,負命、負財、負呵罵、負心、負人、負國、負鞭撻、負力、負恩義等類是也。六染者,即釋氏所謂眼耳鼻舌身意也,聲香味觸法是也。七塵者,喜怒哀樂愛惡欲是也。三界鬼神皆承仗大洞寶珠之光,檀熾鈞之樂音,所有風世纏結染塵,咸於此時,頃刻之間並得解脫,所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玆以人身言之,蒼胡頡者,即《度人經》之黍米也,人之一點靈光便是,化生諸天者,即人之五體百骸血榮炁衛也,諸天帝王齊聲宣詠者,即心念一動,一身之炁血運轉流通也,萬天九地者,即人上至頂下至踵也,天地水三界者,即人三田也,障滅塵消者,乃炁體和暢也,三塗九幽者,即腎部情慾也,咸承光音者,心個所極也,一時解脫者,諸塵漏盡也,中田之上諸天真仙,即清明神識上部人神也,中田之下地獄鬼神,即下部人神也,若修清明,則此神化為真仙,若染情慾,則尸穢皆化地獄,一善一惡,不出乎一身,為鬼為仙,在反掌間爾。
於是太玄道父前詣蕭臺,再拜稽首,求受寶珠所結《大洞仙經》玉文雲章。
於是太玄道父慇戀前進,請受大洞雲章,須知此文章乃自己真炁所化,能養浩然者。充塞天地,周流六虛,化生萬物,上通泥丸,下達湧泉,需蒸關節,煉成陽符玉文,及至成全,復化玄炁,歸于虛無自然矣。
庶以導化人天眾生,俱兔萬灾,咸消眾罪,不沉苦趣,俱等一乘。
忠恕為道不遠,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道父之心,欲推己以及天下,故令眾生皆與我一體,可謂用心普矣。導,一云道,非也。道父請曰:而今而後,庶可以導引開化塵世人天及諸眾生也,三界鬼神已得聞見,惟人天眾生尚未及此,故專為請受以化之,使之但得聞是經,免釋萬灾千障、諸業眾罪,自今已往,更不沉淪惡趣,皆得升入一乘果位,三界鬼神元有仙職者,俱升一等,亦如人間恩例,普覃一體,故幽明普利,人能掃除一切根塵,萬事萬物一無所染著,是名一身清净,一身清净則多身清净,多身清净則一世界清净,一世界清净則無量世界悉皆清净,豈有眾生灾罪之說。
弘是願言,慇懃啟請。
道父發弘大願元始前,勤勞前進啟問請受寶章,三寶貴重,正法難遭,當盡禮。
元始天王命元神大聖、玉宸道君具俯仰威儀,手付太玄道父蒼胡頡寶。
元神大聖,或云八聖,訛謬太甚,殊不知三寶尊重,況授受之際,以心印心,口傳心應,威禁至重,其孰能與之哉,以八聖而篷三寶之席,其不為火鈴之擲幾希矣。元神大聖玉宸道君當作一句念,蓋道君乃元始之元神也,如華嚴善財即釋迦之精神變化也,若以為八聖人在玉宸之上,則三寶何以為貴,道君老君在八聖之下,理叉無此。具俯仰威儀,元始本為道君重出,而道父請受之勤,於是元始就席命玉宸傳與道父,遂具俯視仰望之禮貌,威者可畏,儀者可象,言其進退俯仰之節威嚴如此,則玉宸親手將《大洞仙經》蒼胡頡寶付與太玄道父,由此觀之,三聖遞相授受灼然可見,何從別有八聖焉。以人言之,太玄者,即兩腎間一點真陽元命也,前詣蕭臺者,乃升中央黃庭也,求受寶珠者,真陽合於祖炁也,元始命玉宸者,乃意以歷劫不壞元神會於元官也,手付寶者,丹已成也。由此觀之,則修習是經,即是修煉金丹大藥,一體當反求諸其身,不可向外馳求以招譴。
元始告曰:此蒼胡頡寶與檀熾鈞音,若非太玄,何能求請,唯子慈深願重,可界寶章。
元始重告道父曰:此經聚則為蒼胡頡寶,散則為檀熾鈞音,深為貴重,若非道父,誰敢求請,惟道父慈愛眾生之心甚深,救度眾生之願頗重,故可以昇付寶章,三寶師資授受之間,尤且諄切至再,保護至重,況下格小仙豈容易聞,切見世人輕傳竊漏,或生謗訕,豈無冥責者在焉,此以內言,若非太玄者,一點真陽可以成丹,故曰可畀寶章。
元始天王曰:文昌大洞玉章第二十一,天一生水,一玄妙行。乙卯、丙辰、旅、巽。
九皇上真炁,
九皇,天上有九皇,地下亦有九皇,星中亦有九皇,真仙亦有九皇,如近世張平叔等皆九皇真人,因較劫運之謬,謫降人問,《度人經》:本命曰誦之,得九官真人。皆是玄元始上真之一炁化生,即上卷所謂九月所受之九炁是也。又喻人頭有九宮以應九天,身有九竅以應九地、九州。或以為九真炁,心中一真,胃脘二真,精血三真,肝中四真,脾中五真,肺中六真,腎中七真,膽中八真,泥丸九真,即生神九帝真炁,同出而異名,乃三十六宮之總會所在。
四司天仙王。
四司,即四天王也,常以八節日,命三界四帝煉化學仙之人,東華宮青童主之,朱陵宮上元君主之,西華宮王母主之,北上宮玉宸君主之。亦喻人四靈也,故四靈金木水火也,土無正形,寄旺四季,辰戌丑未是,戊己乃中央真土,謂之天地土皇。又曰四司者,司命司禄司非司危,乃天上四司,司命司禄司功司殺為地下四司,經曰:天仙土者,叉天上四司也,人之四司,眼司視,耳司聽,鼻司臭,舌司味,儒書謂之五官,視聽臭味皆欲得其正,不為邪炁所乘。
飛霞散天日,
天玄而地黃,散天日者,各現其正色也,蓋諸天各有日月星辰天真,飛霞散彩,光奪天日,喻人四炁朗清,照爍元陽。凝焕六合房。凝,結也,焕,明也,言天真飛霞散彩,凝結焕耀於天地之間,喻人大丹成就,光明烜赫於上田,謂之六合房,即腦宮是。
上真朝玉清,
諸天真仙亦當整肅威儀,以朝玉清上帝,喻人修行以中為主,凝集四靈之炁,上升泥九,謂之朝元,久之可政神仙。
乘景晨中暉。
景晨,日月之域也,於人乃兩眼是,此言乘日月之車輿也,言諸真上朝皆乘車輿,光暉煒爍。大丹之道,牛車鹿車羊車三車搬運,上通崑崙之頂,天真有景晨明霞之輿,後云駕景登絕霄,故知景乃車與左右之日月也,暉者,光彩焕爛,言丹自黃道上昇之候,經云溫溫鉛鼎,光透簾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