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36700000003

第3章 自序

方志其曷昉乎,始肇于《周礼》,《周官》外史掌邦国四方之志。若《晋乘》,《楚帱杌》之类,是则诸侯之成书也。自秦兼并四海分郡邑,汉因秦制置州县。迹既远,地名又数改易,是以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计书先上太史,副在丞相。汉自张禹属朱贡条记风俗,始有方域记。东汉有《汝南先贤》《襄阳耆旧》《关东风俗》诸传,其初惟扬明耆献,渐而方物有传。然一事一篇,而未集成一书也。晋常璩撰《华阳国志》,其书犹存,观其体例,有似今之方志焉。然其为偏方割据,纪载一国之全史,不可视为方志之肇端耳。自刘宋迄隋唐,记山川郡邑之书有志、乘、记、谱、编、录、图经、事类等名,于是方志之名始立,而不过记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而已。及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兼及古迹,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又增人物、艺文。后来修郡县志皆仿其例,故自宋以后方志体例臻备。举凡舆图、疆域、山川、名胜、建置、职官、赋税、物产、乡里、风俗,人物、艺文、灾异,无不概载。其名称曰志,或曰记,实兼及图经、录、乘,至是方志渐符史体矣。元、明方志,大抵承宋志体列。元始置行中书省,明有布政司,掌管一省事宜,自明以来,乃有一省之通志。其时关镇军、乒备道诸武官,亦著书侈谈地理形势、疆场城塞、兵马刍粮之事,而有关镇军卫所之志。明、清职方制,设省、府、州、厅、县、卫、所,乡镇诸级,各有修志,其记载有区分,而体裁大抵相似,事无巨细,无不述焉。王士祯谓:“《汉中府志》载木牛流马法,《武功县志》载织锦璇玑图。”此史书之所无,有溢于史例之外矣。虽不免踵事增华,末大于本,若非妄谈,乃可以补史书之不足也。

盖论历代纂修方志得失,以缀周、秦、两汉、六朝以来之书,说地理者多矣。或释经典,或撰述方志,竞为新异。《隋书·经籍志》地理类载者,今其书渺不可求,亦无从窥其体例也。自宋迄元、明、清之方志存者尚多,犹可考其纂修因革之源流。宋自祥符中诏天下修图经,援以《太平寰宇记》为例,兼述人物、艺文,体例庞浩,周淙《临安志》,范成大《吴郡志》,为尤著者也。元修方志,以宋志为法,纪载增详。俞希鲁《至顺镇江志》,述及物产,徐硕《至元嘉禾志》,录以碑碣,袁桷《延祐四明志》,记及水利。均增益备,叙述简括,深有体要,可与宋人颉颃也。明修方志,初以宋志为树范;至正德间体裁始变,沿史法,工词章,褒贬善恶。康海《武功县志》七篇,一篇一文,首尾相贯。其文简事赅,训词尔雅,石邦教称,其义昭劝鉴,尤严而公。韩邦靖《朝邑县志》,则宏纲细目,包括略备,约其文辞,治其烦重。故文省而事不漏,且叙次点缀,若有余间,宽然无局促束缚之迹。论二公之书者,称为“乡国之史,莫良于此”。又谓:“《武功志》体例谨严,源出《汉书》;《朝邑志》笔墨疏宕,取法《史记》。”其后修方志者,莫不以《史》《汉》为圭臬,因而多奉康、韩为宗矣。清修方志,于乾嘉时最盛;如戴震、钱大昕、洪亮吉、孙星衍辈,以修志应繁,终年载笔。其所纂之志多征博引,致无一字不著来历,戴震甚谓:“志以考沿革,但悉心于地理,则志事已竞。”其时章学诚驳以修志,专事沿革,则偏而不全。由是修志家致生二说,互持论评。后人称戴震等为考据派,章学诚为撰著派。学诚修志,实承康、韩,以著述为旨,以史法为例。其尝言曰:“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须立三家之学。”三家之学者,章学诚所订《方志立三书议》也。余谓学诚修志,以史法为例胜。康、韩修志,以《史》《汉》之文胜。康、韩之书,辞约而事不漏,简核尔雅。学诚以史例为骨,体大空疏。其所拟《湖北通志》例,体裁庞浩,则文繁事复,终不免后世议其缺失也。岂其定例,剪裁之技虽工,而修辞炉炼之功不足哉欤?终不若考据家如钱大昕、洪亮吉辈,勒成诸志,开卷井然,事详词畅。其后李兆洛、俞樾辈继为有名,而学诚之学,则无后继者也。

方志之书,见载于史书艺文志者,始于《隋书·经籍志》,及《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新元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均列于地理类,未有别立方志一门。《清史稿·艺文志》地理类有都会郡县之属,载方志三百五十六种,大抵为官修之志也。而《千顷堂书目》所收方志,有一千六百多种,《古今图书集成》内录方志,约计一千四百数十种,可知方志卷帙之浩繁矣。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执事者于方志,厌其芜滥者多,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仅收四十七种,又杂志及存目一百数十种。考方志之载于公私书目,而独立一门者,始自《通志·艺文略》地理类,有郡邑之属,图经之属。《国史经籍志》地理类,有图经一门,《万卷堂艺文目》地理类有方州志一门,《澹生堂藏书谱》图书类有省会通志、郡邑志二门。迄清末缪荃孙编《学部方志目》,始有方志专目之书,瞿宣颖撰《方志考稿》,又有提要之作。自后数十年间,方志目录之书多矣。或为考索存轶,或为著录藏书,竞为新异。近人朱士嘉汇集全国今存方志,编为《中国地方志综录》,共有七八千种。

观今存方志,由于编纂者之学识参差不齐,往往高下悬殊;故其书有纯有拙。然大率芜滥者多,纯于史法者少;要不失为可备考之资料,即使有芜滥之偏,亦皆足以参考也。举凡方志中省府州县之建置沿革,职官典制,风俗物产,农业水利,人物艺文之类,由于各级方志纂辑之时,因地近知征而易核,故能迹真翔实。虽其有详有略,或核或谬;则撷信实,弃虚构,皆可以为当世建设所致用也。清初顾祖禹纂《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纂《天下郡国利病书》,大抵取材于府县方志,凡一国之疆域山川郡邑形势、典章制度、风俗物产、屯田赋役、战守成败、兵马刍粮之事,及河漕堤塘水利之兴废,皆究厥本源,汇于一书,可以详其利病之所在者也。由是后来学者,乃知方志中蕴有可备考之资料。其初则用之于考证经史,及国家经济利病之所在,如朱彝尊《日下旧闻》,钱大昕《辽史拾遗》,陆心源《宋史翼》,间亦取材于方志。陈垣专取材于《至顺镇江志》,作《元也里可温考》,张星烺援引闽、粤方志,成《斐律宾李马奔之真人考》,沙彦楷以宋、元、明方志所列秦、汉古舆图,考定《禹贡》三江源委,作《江湖五考》一书。由是世之学者,乃知方志中蕴有经史所未载之史料焉。方志中非惟蕴有丰富之史料,其于天文地理经济等资料,亦蕴藏丰富,尤为经史之书所无焉,则正待后来者之所启发耳。近来学者,为国家建设所需之资料,对方志颇注意,方志目录之编辑,不下数百种,方志资料之纂录,亦在兴起。至于考方志资料之真伪,述山川郡邑形势之扼要,物产矿藏之所在,以及历代方志体裁之因革,则未有作者。惟瞿氏《方志考》,仅成六篇,述及八省,只考修志源委,论纂辑工拙,且其所录多为习见之书。又观今公私藏家所编方志目录,仅著书名卷数撰人版本而已,且以书名不似方志之地志书,往往摈弃不录。以故余久有志于方志提要之作。提要则可以概述一书之内容,至于山川郡邑古今之沿革,一郡一邑物产之所著名者,以及历来方志体裁之因革,与夫修志者,手裁之优劣,皆可简括而说明之。然方志卷帙繁浩,势难尽录,固非一人一手之所能为。然观古人著书,贯彻终始而成一家之言,亦非众手之所能作也。且余才疏学浅,虽蓄有此志,自忖不免狂妄。惟以有志竟成之教为愿,不惜劬劳,不稽及时刻,公退之暇,每阅稀见之方志及著名志书,摘其书内核要,先于上海地区公私藏家,录得几百十种,著成提要。复又征求于外地,北至北京,南至天一,近在苏、宁、杭、嘉诸地,亲往访书,如此历二十余年。余于方志之学亦略有所知。著成提要约计一千一二百种,编为十五卷,首一卷,名曰《稀见地方志提要》。

《稀见地方志提要》虽未尽收今存之志书,而每省之通都名郡邑,则绝少遗弃,尤于书名不似方志,诸家目录遗漏者、稀见者,《提要》著录之。历代方志体裁及各级地区之方志,《提要》皆无遗漏,例如侨立志书、编年体地志、纪事本末体地志、赋体地志、骈俪文地志等,今行诸家方志目录,不辨方志体裁,大抵摈弃不录,《提要》则每一志类、每一体裁,皆有著录,可以考见历代方志之变革焉,于《提要》之《例言》一一详述说明。至于宋、元、明有名之方志虽存者不多,前人已作提要考证者,而今毋须作补正者,《提要》不再尽数著录矣。《提要》于方志书中内容资料,只能撷其核要,以资阅者。至于资料之真伪,核实虚妄之辨别,则赖各业专家自行考证。然于方志中虽一图一表,《提要》作者视为可撷取者录之。例如,顺治《河内县志》卷前列《大禹覃怀底绩图》,乾隆《宜川县志》之《壶口古图》,嘉靖《徽州府志》列秦、汉鄣郡古图,表如《建康表》之例。又如历代疆理之制,清有分县,而不列职方之制,惟行于甘肃一省,穷僻之邑。而宝山分县《江东志稿》,初稿始于乾隆时,乃知毗连松、沪繁富之区,亦有分县,非惟限于甘肃一省焉。《宣统泰州志稿》详载商会农会之创设开始,清代有此制矣。至于物产之变迁,方志每载唐、宋、元、明、清时矿冶之业,而稀有金属之蕴藏,前人未知此学,方志记蕴地生物之状况,可以推测焉。如《长兴县志》记乌瞻山,乌过其地,必高飞俯首,昔有道士炼丹于此。又如光绪《苗栗县志》物产类附《潢案》一篇,记光绪丙子,募西士为工师,设机械开井炼油,而与西士争讼之事。成化《湖州府志》载,绢紬绫纱,惟郡城中织之,其外具无。考清代湖紬,机杼之家,偏于村野,而反郡城中则无织紬之家。此乃工业集中于城,或分散于乡之变迁也。成化《府志》又载“笔出归安县之善琏村,昔有冯应科、陆颖,皆善制笔,近时王古用所制亦妙”。而近二三百年来,则推郡城之王一品所著最佳,以此可考古今商品之变迁也。兹序言略举此数端,以见稀见方志,有不易征之资料存也。陈光贻记。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卿客

    卿客

    时空错乱,一个时空的缺失却给另一个时空掀起了一场波澜,上天斩断了一对情缘却又连起了另一对!是命运还是捉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士族到太子府莫非他此生注定是卿客?智计百出,他是装神弄鬼的假半仙还是成就一个时代的铁血名将?玩弄彩票,他是浪子还是奸商?一入江湖便是一场腥风血雨。三剿倭寇,打出的是我华夏民族的气势,决战突厥,彰显的是男儿本色!泛舟西湖,可有人还记得那明月之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美人如诗,好一场卿客人生。
  • 心上城心上沉

    心上城心上沉

    夏柠溪与夏城原本素不相识,直到夏柠溪的父亲与母亲离婚父亲带着年幼的夏柠溪搬家。。。五岁的夏柠溪便第一次遇到了大她一岁的夏城。属于他们的故事就此展开。。。十六岁,花季少女夏柠溪发现自己一直喜欢着夏城。原本打算告白谁知夏城却突然要出国留学。。。这一擦肩,便是九年。九年里夏柠溪遇到了寂然,遇到了翊笙,就是等不到夏城。九年后夏城又突然回国,改变了夏柠溪的命运。两人的故事又再度上演。夏柠溪和夏城究竟能否在一起?亦或是命运的恶作剧捉弄着夏柠溪?仍记得十六岁的夏柠溪说过“我的心上有一座城,心上城。夏城,你就是那座城啊。”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傲娇王妃

    傲娇王妃

    她是黎城城主的女儿,天之骄女,却时常梦见那繁花似锦的花海,却不知这花海给她带来的究竟是绝望还是希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你若安好,便是春天

    你若安好,便是春天

    叶以薰一心沉醉于对写作的追寻和探索中,她拒绝与自己格格不入的阳光男孩韩野,暗恋与她青梅竹马的桑戈天,但是桑戈天却与她的好友清月情投意合,在母亲的威逼下,叶以薰不断地相亲,却均以失败告终,期间她遇到了自己的写作导师喻昂,二人宫谱了一曲恋歌。
  • 墨少的闪婚秘爱

    墨少的闪婚秘爱

    一次偷拍,安子瑜成了墨子爵名义上的新婚妻子,实质上的替补情人。在众人眼中,墨子爵是有钱、有貌、万众瞩目的国民男神;可在安子瑜眼中,墨子爵三个字不过代表着腹黑、毒舌、性冷淡。本以为他们是两相生厌、从审美到三观都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谁知,那男人婚后竟假戏真做,甜言蜜语化了她的骨,霸道娇宠夺了她的心……刚认识墨子爵时,安子瑜觉得,自己上辈子一定拯救了银河系。可认识墨子爵久了,安子瑜才发现,自己只是被人卖了还帮数钱的悲剧女主角。糖是伪装,爱是毒药。对安子瑜,墨子爵给尽了糖,也掏空了爱,所以,才能面无表情的丢下一纸协议:“我们离婚吧!”
  • 天才冥王腹黑二小姐

    天才冥王腹黑二小姐

    一袭红衣拖地,如墨般的长发垂及腰间,随风而起。精致美艳的脸庞在红衣的衬托下,使得原本就白的皮肤显得更加白皙。薄唇微抿,看不出一点喜怒。熟悉她的人却知道,她是真的生气了!越生气,越冷静,这就是她。“我所爱的人,就算我沐羽用偷的,也要把全世界最好的给他;我不爱的,就算她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我,我也不会有半点感动!”——沐羽新书,望多多支持,非乐绝对会给大家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 至尊女王爷
  •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