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90800000040

第40章

论礼记始撰于叔孙通

周礼出于出岩屋壁,五家之儒莫见,其授受不明,故为众儒所排,仪礼传自高堂生,有五传弟子,其授受最明,故得立于学官,礼记删定,由于二戴,其前授受,亦莫能详,魏张揖以为叔孙通撰辑,揖去汉不远,其说当有所受,陈寿祺曰,汉书艺文志礼家记百三十一篇,班固本注,七十子后学者所记,景十三王传曰,河间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又曰,鲁恭王壤孔子宅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经典释文序录引郑君六艺论云,后得孔氏壁中河间献王古文礼五十六篇,记百三十一篇,周礼六篇,又引刘向别录云,古文记二百四篇,寿祺案孔壁所得书,鲁恭王传仅言数十篇,知非全书,艺文志依七略著录记百三十一篇,盖河间献王所得者,故六艺论兼举之,百三十一篇之记,合明堂阴阳三十三篇,王史氏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凡二百十五篇,并见艺文志,而别录言二百四篇,未知所除何篇,疑乐记二十三篇,其十一篇已具百三十一篇记中除之,故为二百四篇,孔子三朝记亦重出,不除者,篇名不同故也,大戴礼记所载七篇,为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小辨用兵少间,不著孔子三朝记之名。隋志言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向因第而叙之,又得明堂阴阳记,孔子三朝记,王氏史氏记,乐记五种,合二百十四篇,减少一篇,与别录艺文志不符,失之,然百三十一篇之记,第之者刘向,得之者献王,而辑之者盖叔孙通也,魏张揖上广雅表曰,周公著尔雅一篇,爰暨帝刘,鲁人叔孙通撰置礼记,文不违古,通撰辑礼记,此其显证,稚让之言,必有所据,尔雅为通所采,当在大戴礼中,武进臧庸曰,白虎通三网六纪篇,引礼亲属记,见尔雅释亲,孟子帝馆甥于贰室,赵岐注引礼记,亦释亲文,风俗通声音引礼乐记,乃释乐文,公羊宣十二年注,引礼乃释水文,则礼记中有尔雅之文矣。通本秦博士,亲见古籍,尝作法仪十二篇及汉礼器制度,而礼记乃先秦旧书,圣人及七十子微言大义,赖通以不坠,功亚河间,汉志礼家阙其书,且没其名,何也,锡瑞案礼记为叔孙通所撰,说始见于张揖,揖以前无此说,近始发明于陈寿祺,寿祺以前,亦无此说,寿祺引臧庸说以证礼记中有尔雅,尤为精确,郑以孔氏壁中河间献王两事并举者,孔壁所得书无周礼,许氏说文序曰,壁中书者,鲁恭王壤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不云有周礼,献五得周官,见汉书本传,郑君不析言之,故并举之。

论王制月令乐记非秦汉之书

陈寿祺曰,儒者每言王制汉博士作,月令吕不韦作,或又疑乐记出河间献王,皆非事实也,礼记王制正义引卢植云,汉孝文皇帝令博士诸生作此书,经典释文引同,考卢氏说出史记封禅书,封禅书曰,文帝召鲁人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草改历服色事,明年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作王制,谋议巡守封禅事,然令王制无一语及封禅,言巡守者,特一端耳,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刘向别录云,文帝所造书,有本制兵制服制篇,以今王制参检,绝不相合,郑君三礼目录云,名曰王制者,以其记先王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度。此则博士所作王制,或在艺文志礼家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中,非礼记之王制也,月令正义引郑目录云,月令者,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以礼家好事钞合之,后人因题之名曰礼记,言周公所作,寿祺案正义云,贾逵马融之徒,皆云月令周公所作,故王肃用焉,后汉书鲁恭传,恭议曰,月令周世所作,而所据皆夏之时也,蔡邕明堂月令论曰,周书七十一篇,而月令第五十三,秦相吕不韦著书,取月令为纪号,淮南王安亦取以为第四篇,改名曰时则,故偏见之徒,或云月令吕不韦作,或云淮南,皆非也,隋书牛宏传,今明堂月令者,蔡邕王肃云,周公所作,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魏郑公谏录月令起于上古,吕不韦止是修古月令,未必始起秦代也,此则礼记月令,非吕不韦著审矣,唐书大衍历议云,七十二侯,原于周公,时训,月令,虽颇有增益,然先后之次则同,僧一行亲见周书月令有七十二候,则与礼记月令无异,益信蔡邕之言不妄也,郑君以为礼家抄合,殆失之,又郑君谓三王官无太尉,秦官则有,以此断月令为吕氏书,案月令命太尉,吕览尉作封,然则礼记亦当作命大封,即易通卦验所谓夏至景风至,拜大将,封有功之义,见太平御览引,其作太尉者,淮南时则依法制改,而礼家从之,非其旧也,乐记者,艺文志云,河间献王,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以作乐记,其内史丞王定传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时为谒者,献二十四卷,记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而班志两载其书曰,乐记二十三篇,王禹记二十四篇,案汉书食货志,王莽下诏曰,乐语有五均,邓展注曰,乐记乐元语,河间献王所传道五均事,臣瓒曰,其文云,天子取诸侯之土以立五均,则市无二价而民常均,强者不得困弱,富者不得要贫,则公家有余恩及小民矣,白虎通礼乐篇,亦屡引乐无语,此即献王所传乐记二十四篇之一篇也,三礼目录于礼记乐记云,此于别录属乐记,谓属二十三篇之乐记也,礼记正义云,盖十一篇合为一篇,谓有乐本,有乐论,有乐施,有乐言,有乐礼,有乐情,有乐化,有乐象,有宾牟贾,有师乙,有魏文侯,刘向所校二十三篇,著于别录,今乐记断取十一篇,余有十二篇,其名犹在,案别录十一篇,余次奏乐第十二,乐器第十三,乐作第十四,章始第十五,乐穆第十六,说律第十七,季札第十八,乐道第十九,乐义第二十,昭本第二十一,昭颂第二十二,窦公第二十三是也,按别录礼记四十九篇,乐记第十九,则乐记十一篇入礼记,在刘向前矣,正义言如此,则今礼记中之乐记,非王禹乐记其审,史记正义云,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此言必本之别录七略,乐记出公孙尼子,而有窦公篇者,窦公本魏文侯乐人,年百八十岁,至汉文帝时犹存,此篇或载其在文侯时论乐事也,别录于二百四篇,称为古文记,汉书河间献王传,鲁恭王传,两称礼记,皆统以古文,鲁恭王传又特明之曰,皆古字也,河间献王传,且明言七十子徒所论,是恶得有秦汉作者之文,厕其间邪,后儒动訾礼记杂出汉儒,不考甚矣。

论王制为今文大宗即春秋素王之制

礼记非杂出汉儒,陈氏之辨晰矣,而王制为今文大宗,与周礼为古文大宗,两相对峙,朱子曰,周礼王制是制度之书,已以两书对举,一是周时旧法,一是孔子春秋所立新法,后人于周礼尊之太过,以为周公手定,于王制抑之太过,以为汉博士作,于是两汉今古文家法大乱,此在东汉已不甚晰,至近日而始明者也,郑君异义曰,王制是孔子之后,大贤所记先王之事,又答临硕曰,孟子在赧王之际,王制之作,复在共后,推郑君意,似以王制为孟子之徒所作,以开卷说班爵禄,略同孟子文也,王制非特合于孟子,亦多合于公羊,姑举数事明之,公羊桓十一年传,郑忽出奔卫,忽何以名,春秋伯子男一也,辞无所贬,解诂云,春秋改周之文,从殷之质,合伯子男为一,王制曰,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郑注云,此地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也,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合伯子男以为一,则殷爵三等者公侯伯也,正义曰,何休之意,合伯子男为一,皆称从子,郑意合伯子男为一,皆称伯也,郑何说虽稍异,而春秋三等,王制亦三等,其相合者一,公羊桓四年传,春公狩于郎,狩者何,田狩也,春曰苗,秋曰,冬曰狩,梁传则春曰田,夏曰苗,秋曰,冬曰狩,何休废疾引运斗枢曰,夏不田,梁在夏田,于义为短,郑释之云,孔子虽有圣德,不敢显然改先王之法,以教授于世,若其所欲改,其阴书于纬藏之,以传后王,梁四时田者,近孔子故也,公羊正当六国之亡,谶纬见读而传为三时田,据郑说则三时田,乃孔子春秋制,王制曰,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其相合者二,其他建国之制曰,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又曰,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立学之制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取民之制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注皆以殷制改之,正与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相合,特郑君未知即素王之制,故见其与周礼不合,而疑为夏殷礼,孔疏申郑,虽极详晰,亦未能释此疑,同异纷纭,莫衷一是,其王制第五篇题下疏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王制者,以其记先生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度,此于别录属制度,王制之作,盖在秦汉之际,知者案下文云,有正听之,郑云汉有正平,承秦所置,又有古者以周尺之言,今以周尺之语,则知是周亡之后也,秦昭王亡周,故郑答临硕云,孟子当赧王之际,王制之际,王制之作,复在其后,卢植云,汉孝文皇帝令博士诸生,作此王制之书,锡瑞案卢氏说近人已正,孔与郑说并引而不能辨,以正为秦汉官制,亦未必然,正长义同,尚书ぁ命序已有周太仆正,周礼有宫正,左氏传有随正乡正校正工正,又云师不陵正,注云,正军将命卿,安知古刑官无正,周尺之语,或出周秦之间耳,治经者当先看礼记注疏,礼记中先看王制法疏,注疏中纠缠周礼者,可姑置之,但以今文家说解经,则经义了然矣,王制一书,体大物博,非汉博士所能作,必出孔门无疑,近人俞樾说王制者,孔氏之遗书,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王者孰谓,谓素王也,孔子将作春秋,先王法,斟酌损益,具有规条,门弟子与闻绪论,私相纂辑而成此篇,后儒见其与周制不合而疑之,不知此固素王之法也,俞氏以王制为素王之制,发前人所未发,虽无汉儒明文可据,证以公羊梁二传,及尚书大传,春秋繁露,说苑,白虎通,诸书所说,制度多相符合,似是圣门学者原本圣人之说,定为一代之制,其制损益殷周,而不尽同殷周,故与春秋说颇相同,而于周礼反不相合,必知此为素王改制礼与春秋二经,始有可通之机,王制与周官二书,亦无纠纷之患,治经者能得此要诀,可事半功倍也,王制据郑君说,出在赧王之后,周官据何劭公说,亦出战国之时,是其出书先后略同,而为说不同,皆由圣门各据所闻,著为成书,以待后世之施行者,王制简便易行,不比周官繁重难举,学者诚能考定其法,仿用其意,以治今之天下,不必井田封建,已可以甄殷陶周矣,孔疏解制三公一命卷去,制谓王者制度,又云,此篇之作,皆是王者之制,则孔颖达已知王制名篇之义,特未知为素王之制,故仍说为夏殷。

同类推荐
  •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昌倚遇禅师语录

    法昌倚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法海遗珠

    法海遗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寿昌乘

    寿昌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秋诗话

    春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青霜结

    青霜结

    “一个战利品,还想守身如玉?!”他冷冷盯着床上的女人,无情地撕碎她火红的嫁衣,眼中流动着炙热的欲望,步步逼近……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枭雄,她是被逼和亲的公主,当她体无完肤时,却娇媚一笑,“游戏,才刚刚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美女大小姐

    我的美女大小姐

    男人一诺,重如千金!当超级兵王答应成为医圣传人,那么兵王的荣耀,将尽归医圣传人!守护着师父的美丽女儿,回归都市,所有一切,横扫而过,只要美人倾心,逍遥自在!
  • 一吻定情:天才对对碰

    一吻定情:天才对对碰

    第一次见面,还是冷面小正太的他对上了冷面小萝莉的她。从此鸡飞蛋打,冤家路窄,当他发现了自己爱上了那个智商超高情商负数的人,他该怎么办?而小正太小萝莉表面的伪装被对方撤掉以后,又将会是什么?
  • 惹火成婚:国民老公请关灯

    惹火成婚:国民老公请关灯

    慕语兮因一个钱包闯入厉南修的视线,从此掉入他的深渊,挣逃不开。她竭力反抗,终于在他身上吃足了苦头,服软认错。她低眉顺目,却盘算着如何扭转局面,全然反杀。她以为,从此以后她都要跟他斗智斗勇,以至到逃脱那天。却在某天,措不及防和他绑在了一条船上。?他揽着她的腰冷然宣布:“她是慕语兮,是我的未婚妻,跟在我身边,合情合理。谁有意见?”
  • 我是徐联我怕谁

    我是徐联我怕谁

    平凡的生活,用不平凡的意志去耕耘,希望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 青麟诀

    青麟诀

    墨色凝香玉笛愁,娇颜聚兰青竹尤。莫道残局无可破,三界之道属青麟。一本绝世修仙诀,一场阴谋祸三界,一柄长剑破虚空,一壶浊酒伴浮生。人、魃、仙三界,看主人公如何傲视众生,荡剑六合!
  • 江湖丹心

    江湖丹心

    五十年前,发生了一场离奇莫名的江湖人物失踪案五十年后,青城悄然崛起,有了每年的西域之行,这中间的秘密何在?青城六弟子杨茗深恋嫁给师兄的五师姐,他对师姐的爱又是如何转变的呢?一场事故使杨茗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为何离开了青城呢?塞外出现了一家酒店,里面每个人看上去都那么奇怪,这和杨茗又有什么关系呢?江湖中出现了一个神秘的组织,这个组织里个个武功高强,这和杨茗又有什么关系呢?
  • 沐兮帝:皇后的首席宝座

    沐兮帝:皇后的首席宝座

    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题记沐兮皇朝,新帝陌御清登基。御清和青梅竹马长大好朋友的曦妍,前朝被废左丞相府嫡小姐。二人相爱,却因左相被人陷害,废去官职,从此两地相隔,直至那日......御清的皇妹陌倾城,为了皇兄和曦妍的幸福,又因驸马战死沙场,心凉之时,杀死了阻碍最大的贤妃,然后自刎。助曦妍成功登上后位,为了她爱的人,她愿付出一切。曦妍的登后之路,又是怎样一番波折呢?倾城是否能从鬼门关再度醒来?云彻是否真的战死沙场?敬请期待!
  • 末世之灾厄求生

    末世之灾厄求生

    坠入地球的陨石碎片携带着诡异病毒,所有物种都在疯狂进化着,人类能否在黑暗中求生?
  • QQ书城月刊第9辑

    QQ书城月刊第9辑

    {卷┊首}彼时的天空,是高远而莹蓝的。彼时的月光,是银白而柔韧的。天地静默。等到万物都睡眠。我独自出游。赤裸着的双足系了铃铛,在幽静的河水里细腻地荡开,涟漪一圈一圈。我分开丛生密布的蒹葭,从这头走到那头。芦苇飞絮扑在脸颊,泥土腥甜粘上脚趾。想着想着,我流出两行泪水,落在暗暗流动的河水里。平生只有两行泪。一行流予天下苍生。而另一行,流予这些写给天下苍生的文字。◆完◆by:凤兮(QQ:73140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