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8500000030

第30章 季羡林之醒世妙语(2)

其实优柔寡断的人中有些人本领很强,人品很好,但是对于自己完全丧失信心,所以总是迟迟不能决断,因为优柔寡断的坏习惯,以至于一生蹉跎。一事无成。而那些勇敢的人,决断迅速敏捷,他们不惧怕指失败。因为,不管即使发生错误,也比那些不行动的人要好得多,至少他们证实了自己的勇气,敢于面对现实,他们积累了经验,有助于在下一次行动中取得胜利。懦弱不是谨慎的同义词,因为,谨慎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勇气。做任何事情都有种结果:成功;不成功;不做则基本上只有一种结果:不成功。

今年4月,被索马里海盗劫持为人质的美国船长菲利普斯,在艘货轮途经印度洋海域遭索马里海盗袭击时,挺身而出,以自己做海盗人质的代价换取船员及货轮获释。在被劫持后,菲利普斯船长曾试图跳海逃跑,但被海盗抓回,海盗们提出了200万美元的赎金要求。这个消息传出后,菲利普斯船长因为无惧海盗、舍身救人,成了美国媒体赞扬的英雄。菲利普斯的妻子说:“我相信自己的丈夫。他是很有智慧的人,我知道他会平安归来。”五天之后,被妻子言中,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的狙击手开枪击毙了劫持船长的三名海盗,英勇无畏的船长被安全救出,最终结束了人质事件。

人人都惧怕死忙,但船长菲利普斯面对海盗却挺身而出而出,以自己做为人质换得船员的安全,船长所表现出的无畏令人赞叹。这种无畏来自船长的强烈责任感,因为他知道他是船长,他有保护船只的责任和义务。

克服恐惧的力量从何而来?力量来源于人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也可以说来源于人的信仰和认知。信仰给于人以强烈的心理暗示,像一个支柱使人产生不惧怕任何事务的勇气。另外,当我们认识的事物越多,未知的东西越少,就会越有自信,会减少人的恐惧心理。当人不去依赖别人,尝试自己独立去面对和处理问题后,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让一个人他获得经历,足够多的经历可以让人变得理智,经历之后,他会发现原来过分恐惧是多么可笑。

一日一心得:

恐惧来自于人的内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恐惧心理,不同的是消除恐惧的方法。同样怀疑地毯下有条蛇,胆小的人会一直疑神疑鬼的想着这个恐惧的问题,不断折磨自己。而勇敢的人会想办法去证实到底有没有蛇,没有蛇自己就得到了解脱,有蛇再想办法对付。所以行动是克服恐惧的关键。

傻瓜:把别人当成了傻瓜

季羡林语录: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做“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自己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季羡林认为,把别人当成傻瓜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季羡林分析了一下,因为把别人当傻瓜的人,往往以为自己最聪明,他们争名于朝,争利于世,锱铢必较,斤两必争。如果用正面手段,表面上的手段达不到目的的话,则也会用些负面的手段,暗藏的手段,来蒙骗别人,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结果怎样呢?结果是:有的人真能暂时得逞,"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大大地辉煌了一阵,然后被人识破,由座上客一变而为阶下囚。有的人当时就能丢人现眼。《红楼梦》中有两句话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话真说得又生动,又真实。我绝不是说,世界上人人都是这样子,但是,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现代,这样的例子还算少吗? ”

季羡林总结说,这些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可悲的下场,就是因为他们把别人当成傻瓜,但是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的最后结局却说明了,他们才是真正的傻瓜。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傻子,人一出生下来智力都差不多,每个人都有生存和维护自己的本能,有与生俱来的趋利弊害的智慧。把别人当成傻子的人,其实很可能正在被人愚弄。

有一则寓言就告诉人们,千万别自以为聪明:

动物园里,大人指着笼子里的猴子对孩子说:“这种动物叫猴,是专门供咱们人类开心的。”“何以见得呢?”小孩问。“不信你瞧,”大人说着,从提包里摸出一颗花生,朝笼子里的大猴背后扔去,只见大猴急转身,用嘴接住,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来,剥开吃掉,显得很滑稽。小孩笑起来。大人也被大猴的举动逗得很开心,便来了兴趣,又将一颗花生扔进去,还扔向大猴身后的方向,大猴故伎重演。大人觉得有趣,便不断地扔,大猴便不断的这样接,直到一大包花生全部扔完,大人和孩子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路上小孩问大人:“你为什么将花生扔到大猴的背后?”大人得意的说:“后再翻来覆去地来回折腾才有意思啊。”小孩信服的说:“爸爸,你真行。”大人又说:“猴子这种动物自以为挺聪明,其实被咱们耍了,他还不知道呢,真可悲!”

动物园里,大猴指着笼子外面的人对小猴说:“这种动物叫人,是专门供咱们猴子开心的。”“何以见得呢?”小猴问。““不信你瞧。”这时正好有个大人往笼子里面扔花生,扔向大猴背后,大猴急转身,用嘴接住,再用爪子从嘴里取出来,剥开吃掉,显得很滑稽。终于,那个大人的一大包花生全部扔给猴子。他们走后,小猴问大猴:“你为什么用嘴去接扔进来的花生呢?”大猴得地说:“如果我用爪子去接,他们还会继续扔吗?”小猴信服的说:“妈妈,你真行。”大猴又说:“人这种动物自以为挺聪明,其实被咱们耍了,他还不知道呢,真可悲!”

看到这个寓言,可能有人会一笑了之,但我们仔细想来,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自以为玩弄了别人,其实自己也在被别人玩弄。因为他们只在意一时之快,从娱乐的角度,是人玩弄的候,但从实际物质利益的角度来看,是猴玩弄了人,人其实什么也没有得到。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会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不会认为别人就是傻瓜,别人的行为只是他在利益考虑后的一种取舍而已。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自以为比别人聪明,高人一等,经常耍点小聪明,使点小阴谋,或是显示自己的聪明,或是侵占别人的利益。对于这些人,其实身边的人都看得很清醒,有句话叫“心知肚明”,真正聪明的人并不会说破,但是这些耍小聪明的人从此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到时机成熟,这些耍心眼的人肯定会得到别人的报复。

真正聪明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们不会去愚弄别人,也能看淡别人对自己的愚弄,他们看重的是长远的利益和内心的安宁。《寒山拾得问对》中,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贱我,当如何处治乎?"拾得答曰:"暂且忍他、避他、由他、耐他、让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格言联璧》云:"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之能防,不如能化。"当别人愚弄自己时,最好的反击方式是让他继续沉浸在愚弄别人的"快乐"中,我不计较,我自逍遥。

有些人头脑得聪明,也有很多知识,却没有人生的智慧,无视别人的利益,破坏社会公平,挑战法律。做起事来总是无所顾忌,肆无忌惮,这种人最终陷入牢狱之灾,自我毁灭,即使暂时逃脱,也是流离颠簸,提心吊胆,失去美好的生活。如果他们不是过于自负,能够高估一下别人的聪明才智,也许会心怀畏忌,远离犯罪吧。

一日一心得:

别人当成傻瓜的人,自以为比别人强,会无视社会公德及法律的规范。放纵自己的私欲,会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甚至以一些不光明,不合法的手段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耍小聪明的人,没有人会喜欢,虽然可能一时有利可图,但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

隔膜:不懂“宜之”的标准

季羡林语录:韩文公说:“行而宜之之谓义。”可是“宜之”的标准是因个人而异的,因民族而异的。因立场不同而异的。不懂这个道理,就是“隔膜”

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的某些行为不理解,如果不及时沟通,慢慢地我们与这个人之间就会产生隔膜。隔膜如果很深,就会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甚至矛盾激化,关系恶化。同样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之间也是如此,现在国际上许多民族问题和区域战争,可以说是相互之间隔膜严重激化的结果。

隔膜是如何产生的呢?季羡林有很精彩的论述,他说每个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如果他人或其他民族,不理解这个标准,就会产生隔膜,而如果公然无视或违抗这个标准,就会引起对方的强烈不满。所以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民族间、国际间交流,都要先了解对方的习俗、禁忌,了解他人的习惯、信仰,并且尊重对方的这些行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隔膜,与对方合谐相处。

季羡林以他自己的感受为例。季羡林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适值"九·一八"事件发生,日军入寇东北。当时中国军队实行不抵抗主义,南京政府派大员赴日内瓦国联(相当于今天的联合国)控诉,要求国联伸张正义。季羡林也觉得应该向国联求援,而国联出于正义肯定也会出手相救的。但结果当然是落了空。当时季羡林就很不理解,为什么国联不伸出援助之手,而是坐视日军侵略我国。对此事季羡要颇恨恨不已了一阵子。

但是后来在德国留学的时候,遇到的一件事,却让季羡林不再迷惑于国联的不出手了。一天,季羡林看到两个男孩在打架,一个大的约十三四岁,一个小的只有约七八岁,个子相差一截,力量悬殊明显。当时季羡林期望,有一个人会像在中国一样,主持正义,说一句:“你这么大了,怎么能欺负小的呢!”但是没有。最后还是对门住的一位老太太从窗子里对准两个小孩泼出了一盆冷水,两个小孩各自哈哈大笑,战斗才告结束。

这件小事给了季羡林一个重要的教训:原来在西方国家,他们信奉的是,谁的拳头大,正义就在谁手里。这也让季羡林不再把救国的希望放在西方国家的援助上。季羡林说:“我从此脱离了隔膜党。”

东西方的文化存在很大的不同,世界各民族与民族之间也有很多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在国际交往中,当我们到达他人的地界上时,尽量做到入乡随俗,可以使人尽快融入到对方的氛围中。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对方的生活标准来要求自己,往往可以消除隔膜。如果不肯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会成为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成为一个在他人地界上不受欢迎的人。

在下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两种做法的不同:

很久以前,有两兄弟置办了许多货物,准备外出去做买卖。走着走着,他们到了一个国家,这里的的人都不穿衣服,因而被称作裸人国。

弟弟说:“这儿与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完全不同,要想在这儿做好买卖可实在不容易啊!不过俗话说得好,‘入乡随俗’。只要我们小心谨慎,按照他们的风俗习惯办事,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然而哥哥却不同意弟弟的看法,生气地说:“无论到什么地方,礼义不可不讲,德行不可不求。难道我们要光着身子与他们往来贸易吗?这可太伤风败俗了!”弟弟说:“古人说得好,树正影不斜。虽然我们外在的形体服饰有所变化,但只要行为正直,也是戒律所允许的。”哥哥说:“这样吧,你先去打探一下详情,然后派人告诉我。”

于是弟弟先进入了裸人国。十多天后,弟弟派人告诉哥哥说,一定得按当地风俗习惯,不穿衣服,赤身裸体,才能办成事。哥哥一听就火冒三丈,说:“赤身裸体,像畜生一样不知羞耻,这难道是君子应该做的吗?我绝不会这样做。”

在裸人国里,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都用麻油擦头,用白土在身上涂画各种图案,然后戴上各种装饰品,敲击着石头,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唱歌跳舞。弟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十分愉快。裸人国中无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弟弟,他们的关系非常融洽。国王因此买下了他带去的全部货物,而且付给他十倍的价钱。哥哥也坐着车子来做买卖。然而他满口仁义道德,指责裸人国的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引起国王及人民的愤怒,大家把他抓住狠狠揍了一顿,而且把他的全部财物都抢劫一空。若不是弟弟为他说情,恐怕连性命都难保。

在故事中,弟弟入乡随俗,尊重当地人的风俗,按照当地人的习惯,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他与当地人之间就能够友好相处,没有隔膜。而哥哥却因为无视对方的习俗,坚持自己的方式,不肯改变,而受到当地人非常不友好的对待。这可以算得上是不懂“宜之”的标准。

在与交往时,不要以自己为中心,毫无顾忌的按自己的习惯来行事,也不要把自己的道德标准强加在别人的身上,因为别人和你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同的自我,有不同的喜好、禁忌、价值观,如果无视这些,对方就会感到被冒犯。只有了解对方、尊重对方才能不产生隔膜,友好相处。

一日一心得: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是因为不理解而产生的,由于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和心思,而使自己的行为方式冒犯到别人。如果对方不够开朗的话,就会留下积怨,表现出不满或敌意,慢慢地双方的关系就会变得很紧张。其实很多时间隔膜的产生都是无意的,来自于误会,如果都能够多了解别人,学会体察别人的内心感受,又能足够开朗,对人满怀善意主动沟通,即使产生隔膜也能够化解。

东风压过西风

季羡林语录: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核心)复兴的世纪。现在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影响人类生存前途的弊端,比如人口爆炸、大自然被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臭氧层被破坏、粮食生产有限、淡水资源匮乏,等等,这只有中国文化能克服,这就是我的最后信念。

季羡林是一位东方语言家,在德国留学十余载,精通多国语言。这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在当今西方文化盛行,欧美西方经济占领先优势的大背景下,却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他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核心)复兴的世纪。”季羡林的话掷地有声,给发展中的中国注入了更多的自信。

提到中国古老的文明,也许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有很复杂的感受,既有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崇敬与自豪,又也对中国自鸦片战争后所遭受的屈辱的悲愤和心痛,还有对现在中国发展强大的期盼。曾经在我们的中华大地上孕育出了人类最古老的四大文明之一,古代中国曾一度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科技、文化,古代中国所创造的鼎盛的文明成就都为世界所景仰和赞叹。

中华文化是什么时候开始落没的呢?在14世纪左右,中国的封闭自锁,已经使中国失去了世界强国的实力,但中国大国的架子还在。季羡林分析,中国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是在鸦片战争后,战争的失败使西方戳破了中华帝国这一只纸老虎。从那以后,中国人在西洋人眼中的地位日降,最后几乎被看成野人。”西方文化遂代替东方文化成为世界的潮流。

同类推荐
  •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是麦家对自己的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他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亲人,挚友,好恶,困惑,恐惧,念想……一一如实道来,毫不躲闪。
  • 青春卷(文摘小说精品)

    青春卷(文摘小说精品)

    这里展示了自我的成熟。没有人生来完美,成长便是对自我的完善。曾经的幼稚无知经过打磨,显露出智慧的犄角;曾经的放肆轻狂经过自制,成长为理智的行为。一路走来,没有那些脚印,那些曾经跌倒的坑坑洼洼,那些雀跃,就没有离梦想越来越近的方向。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1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1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最朴实的心灵鸡汤。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妈妈我找了你好久》《有一种爱是不能被猜疑的》《一张生命的车票》《知道我多么爱你》《世界上最纯洁的灵魂》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年1月1日出版发行的“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三辑十六种文集之一,收集了近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的优秀散文,并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言语与华照相得益彰,即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宋词写艳情而不轻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如行云流水、老松柔柳,临风伴月,情调闲雅,怀抱旷达,使人心驰神往,无限沉迷。这本《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的精华之作。本书编撰体例除原词和鉴赏外,特附词人名片、注释、插图及后人点评。“词人名片”做介绍,力求言简;“注释”疏通义,力求准确;“鉴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助于读者掌握原语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语境交相辉映,触发大家的灵感。另外,我们还搜集了较为经典的后人点评,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启发思考。
热门推荐
  • 我的初三日记

    我的初三日记

    当所有人背弃了自己,当所有的事超出自己的想象,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你会不会再度后悔?虽然不是所有人会对你好,但是总会有人对你好
  • 若为尘世仙

    若为尘世仙

    大道八百,小道三千,佛道妖魔,各有好坏。平凡学生夏凡意外穿越到玄幻世界,为了回到自己的世界拜教三清道,神仙并非都是好人,妖魔也不一定都是内心丑恶;看夏凡如何脚踏三界,面对尘世因果该如何抉择?爆笑修仙,荒诞除妖,没有正气,却有傲骨。
  • 写给天堂的你

    写给天堂的你

    当他离世,当她想念,写给天堂的你,我想你,你可安好?选文集,不是自己写的,看的时候摘抄的,忘记了出处,侵歉删。
  • 纨绔狂妃别嚣张

    纨绔狂妃别嚣张

    大婚之日,他命人当庭检查她,验明正身。婚后几日,他一边暗自宠溺,一边灭她满门。她以为他温柔缱绻,是情真爱切,却原来是血谋一场!一把火烧了王府,她发誓为父报仇,不死不休……
  • 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

    王黎冰所著的《追忆似水年华》为青春的华章·90后校园作家作品精选之一。《追忆似水年华》:对生活诚实以待,对现实勇敢坚守,对梦想执著追求,这是丰盈的青春合集。或关注本土风情、展现市井人物精神风貌;或追溯历史,对话文化大师;或缅怀先辈,渗透浓郁亲情……
  • 替身之约

    替身之约

    11岁林晓熙在一次睡梦之中偶识卡洛佩亚帝国女使林叶影,面对茉莉莎兰女王的层层考验和世界彼岸自己的替身,她能否力挽狂澜?
  • 学生阅读经典:丁玲散文

    学生阅读经典:丁玲散文

    本书收录了丁玲的《五月》、《河西途中》、《冀村之夜》、《马辉》、《风雨中忆萧红》、《十八个》、《我的自传》等多篇散文。
  • 都市逆天狂医

    都市逆天狂医

    一个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备受学姐青睐,却遭人嫉妒被分配到一个小医院急诊科,然而,却意外的获得来自平行空间的医学教程系统,从此,医飞冲天,平步青云。治绝症、破疑难,不断刷新现代医学认识。美女护士、医师围绕,冷酷总裁、火辣警花,高贵千金大小姐接踵而至。医者难自医,我的桃花病已经到了晚期,无药可医。
  • 宠物小精灵之长风雁

    宠物小精灵之长风雁

    这是一部不一样的口袋妖怪同人,这是一个超现实的神奇宝贝世界。这里没有穿越,没有乌托邦,却有着数不完的人间百态,道不尽的离合悲欢。
  • 作者代理系统

    作者代理系统

    最强的金手指是什么?变态体质?神人附体?显赫家世?还是喷死人不偿命的无敌口遁?不不不,都不是,是作者代理系统!有了作者代理系统,你就是这个世界的神!要追女孩子?爱情光环开启!要小弟?王霸光环开启!要暴扁对手,踩翻仇敌?无敌光环开启!如果你还不爽,OK,直接提笔修改剧情!汪大垂,一个三流写手,意外来到自己创作的小说世界,一无是处的他幸好手头还有作者代理系统……且看三流写手如何在自己的世界,运用作者代理系统,创造出一个不一样的结局!“我的小说我做主!”——汪大垂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