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8500000011

第11章 季羡林之修身之道(2)

2008年8月2日,温家宝总理来到病房,这是自2003年以来温家宝第五次看望季羡林先生,说起这一年的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时,温家宝说:“几千年来,我们国家都是灾难和文明进步伴随在一起的。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民族经历一场巨大灾难,一定会用文明来补偿。”季羡林马上说:“是恩格斯的话”,并补充:“国家领导人不好当。治乱世易,治盛世难,治理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更难。”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见一斑。

我国古代思想家大都注重修身养性。关于修身养性的道理,对华人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提倡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看来,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以修身为本,就能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所以《大学》提倡的“道”,就在于达到做人的完善境界。这种完善的境界,其实就是将个人的一己之身,与整个家庭,从而整个国家,从而整个天下,有机地统一起来,像爱护己身那样去爱护国家和天下。

所谓“平时拱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取其积极意义,就是要人们平时在进行心性修养时,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时每刻都要心系国家,心系人民。 王安石强调“学所以修身也,身修则无不治矣”。但修身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可以具体化的。顾宪成曾经为他主持过的东林书院题写过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古人的教诲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国家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国富己富,国强己强,国荣己荣。从这样一个前提出发,平时注意修身,将自己的爱国情思落实到一点一滴的具体行动上。

一日一心得:

爱国报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精神动力源泉,古今仁人志士,增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报国篇章,无论是“取义成人精忠报国”的坚定,还是“青山埋出骨,马革裹尸还”的悲壮,乃至周恩来“兼济天下,丹心报国”的理想,都是我们民族精神一脉传承的见证,我们当代大学生在盛世,“金戈戎马去”“马戈裹尸还”的壮志不适合我们,或许我们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兼即天下的高度但是平凡也能托起一颗爱国的丹心。

一寸光阴不可轻

季羡林语录: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我们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

这个世界你最拿什么没办法?是命运?不是,命运可以把握;是机遇?不是,机遇可以捕捉。哪是什么?是时间。

任你有天大的本领,你都不可能让时间倒流,也不可能让它停滞。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样的想法,它始终都在不紧不慢地走着,永远那么从容,那么恬淡。

于是有人说了,人生苦短,韶华难留;也有人说了,浪费时间就等于图财害命。总之,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一切,已经成为了世人的共识。珍惜了时间,你就珍惜了一切,学会了合理利用时间,你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时光的流逝确实无情,它能让一个英雄白发苍苍,也能让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容颜不再。岁月像一把冰冷的刻刀,它让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留有它的痕迹,每个人都成为它的雕塑作品。面对时光,我们每个人都显得那么渺小,难怪古人常说我们是沧海一粟。在看到眼前奔流不息的江水时,人难免会觉得人生苦短。时间每时每刻都在逝去,就像那从不歇息的流水,一去不复返,没有人能让它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可是,就是这样的流逝依然被人们忽视,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似乎还捕捉不到“逝者如斯夫”的感受。

有的同学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读书,不是说忙着写作业,就是干什么事情,我们是真的没有时间吗?看看季羡林老先生,他的读书时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利用好身边的边角废料,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季先生在他的大半生中,既教学又搞科研,有一阵子还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职务,社会活动肯定少不了,哪来得那么多时间著书立说,写下那么多文章?让人难以理解,这里固然有其“秘诀”。他在书中写道:“我既然没有完整的时间(写文章),就挖空心思利用时间的‘边角废料’。”在开会前、开会后,构思或动笔写文章。当然,在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甚至自行车上,特别是在步行的时候,我脑海里更是思考不停。积之既久,养成‘恶’习,只要一坐,拿出纸笔,一篇短文即可写成。”这是一种境界。时间对谁都一样,谁也不会一天多出一秒。想做点事,不争分夺秒是不行的。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学无止境,真理的探寻没有终结。在学术上,只有孜孜以求,永不满足,才能不断有新的收获,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季老一生珍惜光阴,他说一寸光阴不敢轻。如今他虽然是一位即将步入百岁的老人,但是他笔耕不辍,依然要和时间赛跑。季老常常觉得自己很年轻,还有那么多的事情可做,还有那么多的学问需要学习,因此只要得空他便看书、写作。季老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光芒,他在《时间》一文中,谈到自己看到钟表的秒针每滴答一下,他的心就要跟着跳一下,时光流逝得太快,快到许多事情让我们觉得来不及抓住,它已悄悄地溜走。

季老在《阅世心语》书中,有一篇名为《老年十忌》,季老在文中给老年朋友提了十条建议,其实这些建议不仅对于老年人适用,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适用--因为那是人类的通病。在“十忌”中有一条是“无所事事”。季老认为人一旦到了老年,难免因为时间的充裕而又无事可做,常常觉得寂寞、无聊。我们都知道季老的一生很勤奋,他在90多岁的年纪依然笔耕不辍,只要身体允许,每天还是坚持看书、写作,经常在清晨4点多钟就坐在他的书桌前。季老戏称自己观看了北京几十年的清晨。

季老和孔子一样讨厌那些过着安逸生活,不愿意劳动的人,其实,时间宽裕的人们,完全可以选择阅读、旅行、书法、下棋、绘画等方式来“打发”时间,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丰富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生活情趣,何乐而不为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历史就是在时光中建造的,我们每个人的历史也同样如此,时间能建造一切,亦能摧毁一切。当我们伸手去挽回的时候,一切都遥不可及。

所以我们只有珍惜,专心对待可以利用的时间。可是我们能用的时间又有多少呢?著名的《兴趣》杂志对人一生时间的支配情况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是这样的:站着,30年;睡觉,23年;坐着,17年;走着,16年;跑着,1年零75天;吃饭,7年;看电视,6年;闲聊,5年零258天l开车,5年;生气,4年;做饭,3年零195天;穿衣,1年零166天l排队,1年零135天;过节,1年零75天;喝酒,2年l如厕,195天l刷牙,92天l哭,50天l说“你好”,8天,看时间,3天。它为我们大致列出了一个生命的账单。

时间是一个老实人,永远只说老实话,对任何人都如此,不为谁停留,也不为谁改变。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时光的脚步才能有如此的气魄。白驹过隙,人的一生很快就要在时光的奔流中结束,新的生命又开始诞生,生生不息,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命运。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下列方法值得一试:

做好协调,工作分流。

转换心情。在处理重要而耗时的事务中感到厌倦时,改而处理其他杂务,既可节省时间,又能转换心情。

不浪费零碎时间(利用零碎时间处理杂务,延后用餐时间以免拥挤等)。

采取比较简单的生活方式,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矛盾。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对外应酬,必须应酬时设法节省应酬时间。

充分运用上下班的搭车时间(如车上想问题等)。

一日一心得:

什么能给我最高回报?人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能给自己最高回报的事情上,即所谓“扬己所长”。什么能给我们最大的满足感?在能给自己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中,优先安排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快乐的事情。把重要事情摆在第一位,谨防一切时间窃贼。

礼貌问题不是个人小事

季羡林语录: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余秋雨称,有一年他和季羡林吃饭,到了快要吃饭的时候,季羡林说:“我要换个衣服。”季先生的秘书就告诉他,不要换了,余秋雨是学生辈的,不用这么礼貌的。但是,季羡林还是换了,这让余秋雨觉得,非常的了不起。

香港《公正报》上有句话季先生特别推崇: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追求美,会使人精神美好、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礼仪形象就是从审美的角度来感染人、吸引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影响到他的思维方式、行为态度和行为方式,达到人格的完美。这是礼仪的魅力之所在。

当你在品味食物,别人也在品味你!当你与人打交道时,从你入门起,你的举止就开始反映你的形象了,对你出身、修养、品位、性格、爱好等等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都在别人的仔细品味之中。

我国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走进饭店要了酒菜,吃罢摸摸口袋发现忘了带钱,便对店老板说:“店家,今日忘了带钱,改日送来。”店老板连声:“不碍事,不碍事,”并恭敬地把他送出了门。

这个过程被一个无赖给看到了,他也进饭店要了酒菜,吃完后摸了一下口袋,对店老板说:“店家,今日忘了带钱,改日送来。”

谁知店老板脸色一变,揪住他,非剥他衣服不可。

无赖不服,说:“为什么刚才那人可以赊账,我就不行?”

店家说:“人家吃菜,筷子在桌子上找齐,喝酒一盅盅地喝,斯斯文文,吃罢掏出手绢揩嘴,是个有德行的人,岂能赖我几个钱。你呢?筷子往胸前找齐,狼吞虎咽,吃上瘾来,脚踏上条凳,端起酒壶直往嘴里灌,吃罢用袖子揩嘴,分明是个居无定室、食无定餐的无赖之徒,我岂能饶你!”

一席话说得无赖哑口无言,只得留下外衣,狼狈而去。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哑然失笑。笑过之后,你从故事中是不是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动作姿势是一个人思想感情的文化修养的外在体现。一个品德端庄、富有涵养的人,其姿势必然优雅。一个趣味低级、缺乏修养的人,是做不出高雅的姿势来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留意自己的形象,讲究动作与姿势。因为我们的动作姿势,是别人了解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可以通过别人的动作、姿势来衡量、了解和理解别人。

礼仪是个体气质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礼仪的高低往往反映出一个人教养、素质的高低。维系人们正常交往的纽带首先就是礼仪气质。在人际交往中,其外在的形态、容貌、着装、举止等始终是一种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传给了对方,这些信息无疑会或好或坏地影响交际活动的全过程。

这是一个真实的但似乎又是老生常谈的故事。

《文汇拗》曾经刊登过一篇报道,题目是《一口痰“吐掉”一项合作》。某医疗器械厂与美国客商达成了引进“大输液管”生产线的协议,第二天就要签字了。可是,当该厂厂长陪同外商参观车间的时候,向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去擦。这一幕让外商彻夜难眠,他让翻译给那位厂长送去一封信:“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要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皮管。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一项已基本谈成的项目,就这样“吹”了。

个人是交往活动和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主体,其自我礼仪面貌,即仪容、仪表、仪态和得体的语言、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建立成功的公共关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必须把个人的礼仪面貌当作一种职业要求加以重视,从一点一滴做起。

一日一心得:

礼仪是个体气质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礼仪的高低往往反映出一个人教养、素质的高低。维系人们正常交往的纽带首先就是礼仪气质。在人际交往中,其外在的形态、容貌、着装、举止等始终是一种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传给了对方,这些信息无疑会或好或坏地影响交际活动的全过程。

人贵有自知之明

季羡林语录: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

季老在一篇文章中写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1995年的时候已经84岁高龄的季老,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创作高峰期,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不知老之将至。“一天清晨,我照例四点半起床,到东边那一单元书房去写作。一转瞬间,肚子里向我发出信号:该填一填它了。一看表,已经六点多了。于是我放下了笔,准备回西房吃早点。可是不知是谁把门从外面锁上了,里面开不开。我大为吃惊,回头看到封了顶的阳台上有一扇玻璃窗可以打开。我于是不假思索,立即开窗跳出,从窗口到地面约有一米八高。我一堕地就跌了一个大马趴,脚后跟有点痛。旁边就是洋灰台阶的角,如果脑袋碰上,后果不堪设想,我后怕起来了……我这样的不服老,是昏聩糊涂的不服老,是绝对要不得的。”

从上面的这一段形象的描述中,我们仿佛已经能看到这个可敬又可爱的老人。但是像季老这样冒险去做事确实不是我们应效仿的,这样无异于螳臂当车。也许我们平时会把某个目标定得很高,不过真正实行起来还是要量力而行,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或其他原因勉强自己,这样做的结果,多半是让自己后悔不迭。在明知自己可能做不到的情况下还固执地前行,不是执著而是愚蠢。就像天才与傻瓜只有一线之隔一样,执著与愚蠢往往也只有一线之差。做事情时遇到困难该坚持的时候,你放弃了,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另一种是方向错了,明明早就该“弃暗投明”,你还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是固执的愚蠢,不是执著的坚定。

做人应当有自知之明,这一点季老的教训与忠告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尤为重要。我们都不是天才,更不是能力挽狂澜的伟大人物,我们绝大多数都只是普通的人,许多事超过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当然不能做不自量力的傻瓜。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尴尬其实算不上什么特别难堪的事情,就算是大人物也一样会有自、己解决不了的事。量力而行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与周围环境的了解,是为了用最少的力量取得最大的成绩。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试想一下,如果田忌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还是固执地去赛马而不改变策略,那么恐怕也就没有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了。这就是有自知之明,有知人之智。

同类推荐
  •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一段爱情的重生是要等待一个人的死亡,同时也可能让死亡毁掉一切。以青春换明天的爱情,从来凄怆。爱是难分彼此——彼此的优点和缺点。我以为这是我的优点,你却说是缺点。你的缺点太多,我却喜欢你,这是我的优点。爱就是难分彼此。理想,在实现以前,有很多名字,它们是:幻想、妄想、白日梦,和不可能。可是,就是它,使得一个只能爬行的看鸭子的小男孩,变成了受众人崇敬的学者与勇者。
  • 三余堂散记

    三余堂散记

    推荐一商震本性是诗人,诗人的性情、才气、胆识,诗人的思绪绵延、情思丰沛,甚至诗人的醉意、童心与悲伤,都可在《三余堂散记》读到。推荐二出没典籍,触摸现实,是笔记体随笔最常挥洒的空间。《三余堂散记》亦然,上起《左传》《史记》,下抵诗酒酬唱,一则一则记下,读者可随时随处随意翻阅,偶得一二,乐不可支。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
  • 王维孟浩然诗选评

    王维孟浩然诗选评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爱好,在唐宋时期是国家的鼎盛时期,也是诗词歌颂的繁盛时期。
  • 时差党

    时差党

    本书根据这次活动整理其中的信件联系到当事人做采访,讲诉了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经历和种种有趣见闻。留学生并非和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样,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过着优越的生活,在留学期间出去游玩、交友,其实真实的生活远非看起来那样轻松美好。诚然他们可以见识到异国风情,开阔眼界认识更多有趣的人,收获一段特殊的经历,但是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存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了真实的爱与恨,悲与喜。
  • 普希金诗选

    普希金诗选

    多年的流放生涯,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底层,也有更多的机会游览祖国河山,抒发自己的郁闷的心绪。但同时他也绘制了一幅幅祖国山川的瑰丽的风景画:广大的乡村,浩瀚的草原,茂密的森林,静静的顿河,雄奇的高加索群山,自由喧腾的大海,南方迷人的夜晚,北方漫天的风雪……在它的作品里,这样的画面随处可见。无怪当时就有人说,读了普希盘的诗,俄罗斯人的压抑的感情仿佛才得到了解放,俄罗斯人仿佛从普希金的诗中才以识了自己伟大的祖国,认识了祖国的美。这至少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
热门推荐
  • 达夫游记

    达夫游记

    郁达夫的一生,始终在路上。为了生计,他的屐痕遍及北京、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所到之处,他尽情领略,把“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唬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刘海粟语)。 本书精选郁达夫的游记、风景散文二十九篇。这些作品,写山水名胜、描景色风物,既有丰富的地理、历史、自然知识,又注入个人的遭遇和情怀;语言不事雕琢,章法不受限制,才华横溢,不拘一格,风流倜傥,涉笔成趣。读达夫游记,他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和散文中的风景描写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
  • 转生纪元

    转生纪元

    空间壁垒开始晃动,魔物不时穿破空间,人类死伤惨重,但于此而来,极为少数的人类觉醒上一世记忆,与之而来的是无穷的力量,他们使用本源之力,与魔物决死相斗,世界称之为转生者。输油群(328615958)欢迎来输油
  • 将军娘子:双面王爷请接招

    将军娘子:双面王爷请接招

    司徒将军因受女婿夏梁和尚书许中魁的联手诬陷,被诛九族。将军之女司徒不殇,死后重生在许戈丫鬟身上,改名为许小莫。许小莫以男子身份进入军中只为帮助父亲平反,奈何却深陷入了情网和重重迷雾之中。事有隐情,许小莫能否看清迷雾替司徒一家平反?
  • 帝晨学院篮球社

    帝晨学院篮球社

    帝晨学院,名流荟萃,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名校优校。而将这所学院的名声推到世界顶峰的——是那个备受关注的篮球社,那支仅仅是中学年纪却轻松打入全国前四强并且完胜第二名成为第一名的篮球队。而那支巅峰球队中的五位王牌正选,更是后来带领全队冲向全世界,甚至站在了世界球坛的制高点。那五位王牌正选中最令人在意的却是最不引人瞩目的——君墨夜。传说,他有着像大海的颜色一样的蓝发蓝眸。生性淡漠,存在感十分薄弱,身体素质一入球社时几乎都在100以下(其他队员最低都是在1000以上!)不出声时没有人会注意到他。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这支球队的最关键人物。他俊美无俦,记忆力模仿力极强,是个全能型发展的强中手。自入社以来,几乎每一天身体素质都在增高,而且是以300、300的幅度增加。直到增长到近10000时才缓了下来。他没有弱点?不!他不会游泳!!
  • 迷情总裁之碰巧遇见你

    迷情总裁之碰巧遇见你

    是命运还是偶然--他初见肖珧时,她还是学校学生;肖珧知道这男人是个人物,却没想到他是明耀集团总裁冉翎宇。他设计这场游戏,只是为了“报复”;她误入此局,却是为了“报恩”。当肖珧第一次见到萧荷娜,就想撒手走人了。因为,她预感到这场游戏她玩不起……冉翎宇说过,选中她只是碰巧觉得合适;她始终想不明白,这场近乎荒唐的迷局最后,男人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古文观止下(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古文观止下(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编选评注的,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讫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故与《唐诗三百首》一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 武尊

    武尊

    古老的阵法延续至今,已经繁衍到了巅峰。阵基随处可见,阵图无处不在,阵纹深入地基,阵奴凶焰滔天。阵法融入兵器,融入丹药,融入识海。阵法,无处不在。繁衍至巅峰,才可拨开天日,直上云霄!借阵法,达巅峰。相信会给你一个全新的异界之旅。
  • 重生三国之温侯亲卫统领

    重生三国之温侯亲卫统领

    我的新书《三国之北蛟龙》下面有直通车,欢迎大家前去捧场,请多多支持,十三感激不尽!————————————————————书友群:127197647。欢迎大家的加入!
  • 诡码卷宗

    诡码卷宗

    有人说上天是公平的,每个人无非是生老病死,无一例外,有人说上天是不公平的,凡人或平庸至极或至高无上,或艰苦谋生或口含金玉.......总之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也许这就是世界吧。平凡的人生总会有不平凡的旅程,冥冥之中你的旅途早已注定,最后留下的只能是遥远的回忆,是否每每想起都会有不同的味道,就让那一个个惊险的瞬间来给你答案吧。在一次闲聊时,对一张古代神秘图纸产生兴趣,从而跟随一支神秘的探险队踏上寻找真相的旅途。开始的好奇和金钱的驱使,最后临近真相的边缘,那些尘封千万年的秘密意义何在。隐藏在地下深处,凡人又能否窥探。其梦一样的遭遇是如此的真实。
  • 青蛇杖天

    青蛇杖天

    为保国运,不惜逆天而行,以己身为容器,存国运最后之龙气于身,欲化身定国之柱,却被皇帝视为反叛灭门。幸免于难的少年,将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