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11600000042

第42章 文学已死,然后写下去

答《羊城晚报》黄咏梅您一直担任国刊《人民文学》的主编,最近才刚卸任,对于文学期刊的现状,您认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虽然现在人人都说文学如何边缘化,甚至抛出文学已死这样的话来,但是大大小小的文学期刊在全国还是有很多,您认为它们如何才能存活下去?不当《人民文学》主编,好处之一是不必再回答文学期刊是不是要完蛋的问题。十几年来,媒体的朋友一见到我就条件反射地问这个问题,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好像是海德格尔说过,归根到底,人都要死的。这是真理,但掌握了这个真理不妨碍大家谈恋爱、生孩子,过得活色生香,因为我们也都知道另一个真理,人总是要死的,所以更要好好活着。文学也是这样,你说文学已死或小说已死,这都不算本事,说完了文学已死,然后写下去,说完小说已死然后再写一部小说,这才是本事。

至于文学期刊,它死不死和文学死不死没什么必然联系。自人类有文学以来,大部分时间没有文学期刊,李白杜甫也没看过杂志。所以,谈这个问题不用那么宏大,只需要就事论事。

最近我看到巴菲特正在大肆收购美国的地方性报纸——顺便说一句,报纸也经常被宣告将死或已死——我觉得他的看法很有意思,他认为人们总是会关心左邻右舍的事情,地方性报纸提供的信息即使在网络时代也依然有独特的读者黏性。巴菲特的话也不是真理,对不对还要市场检验,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方法是对的,我们现在很容易被一些关于天下大势的高论忽悠,反而失去了现实感。就文学期刊来说,中国这么大,有这方面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先生女士有多少?一百万?极少数吧?很边缘吧?但你在这一百万中抓到几万就可以生存下去。杂志本来就是分众媒体,过去我们的问题是难以准确地抵达读者,现在,在新媒体条件下,我想我们其实面临着新的机会。现在,《人民文学》由评论家施战军接任主编,您认为他所面临的办刊难度在哪里?他除了酒量比我差一点之外,在任何一方面都比我优秀。《人民文学》六十二年了,经历十几任主编,每一任主编都会赋予它新的活力。20个世纪80年代,文学刊物有“四大名旦”——“《收获》老成持重,是老旦;《花城》活泼新鲜,是花旦;《十月》文武兼备,是刀马旦;《当代》正宗,是青衣”。三十年过去了,您认为其地位和特点是否有改变?在您心中,比较认可的刊物有哪些?我认可《人民文学》。当然,我也认真学习其他刊物,包括你提到的“名旦”们,它们都是我非常尊重的刊物。我现在每期一定会看的是《文艺风赏》、《天南》,还有《鲤》,如果《读库》算文学刊物的话,那么还有《读库》。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民刊”,都是民间办起的,如《天南》、《领悟》等等,您是否关注?您认为它们的前途怎样?它们的前途我不知道。但是,我确切地知道,文学期刊不能再老大帝国一样办下去。我对文学期刊的生存抱有信心,但这种信心是以变革为前提的。一本杂志,一定要和这个时代的生活、文化、人心和趣味保持活跃的对话关系,在这方面,《文艺风赏》、《天南》、《读库》这样的杂志都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它们没什么包袱,比我们更灵敏。原有的文学期刊,我身在其中干了快三十年,我太知道我们是怎么想问题的。关于文学应该是什么样的、关于刊物应该是什么样的,有太多根深蒂固的定见,狭窄而傲慢;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的变化又慌张无措,两方面加起来,就怨天尤人。我看不出有什么好抱怨的,这个时代给文学期刊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问题是我们是不是准备好了去抓住它。毕飞宇在一次访谈中说到,中国的文学经济原地不动,文学在中国不值钱,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如果你说的是稿费,那么的确是这样,前两年我就说过,千字六七十块到一百,这个标准十多年不变,而十多年来,大白菜的价格都涨了多少倍了。但事情可能也没那么简单,我有一次见一群英国记者,他们问到国内官方和民间的各种文学奖的奖金,每当我报出一个数字,下面就发出一阵低沉的惊呼,不是惊异于低,而是惊异于高。而且这两年一些重要刊物的稿费也有了成倍的提高。您是著名的评论家,每年大量地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纯文学,有人认为如今的文学已经存在一个大的变局,网络文学、类型文学已经占了文学的大半江山,纯文学已经成为“遗老”,您怎么看“纯文学”及其地位?看待文学或文化时我们可能需要一点历史的眼光。这个所谓大的变局也未必真那么大。如果你从读者的数量来看,从市场来看,那么自从四五百年前世界上开始有了文学消费市场到现在,你所说的那个所谓“纯文学”,它占据优势其实是很个别、很短暂的现象。20世纪30年代张恨水的读者也比鲁迅的读者多,明代那么多书坊,印的书绝大部分是通俗小说而不是李白杜甫;在西方,以市场而论,我们熟悉的那些著名作家也不是主流,主流一直是各种各样的类型文学。

所谓“纯文学”,其实是“新文学”。20世纪初新文学运动之前,我们有的除了通常所说的古典文学之外,就是大量的类型文学:黑幕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公案小说等等。所以,谈新旧,真要一点历史眼光,新的未必那么新,旧的也未必那么旧,今日之“新贵”恰是昔日之“遗老”。问题在于,我们要想一想:鲁迅、胡适、陈独秀那些人为什么要搞一个新文学运动?那一代人所思所忧所向往的,难道真的已成明日黄花?还是我们现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了汴梁?

我从来不反对网络文学、类型文学,相反,我认为它们使我们有了一个正常的文学生态。类型文学之所以厉害,是因为它满足着人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欲望和梦想。好比人要吃和睡,这是基础和前提,从时间上占了生命的“大半江山”,你不能说吃和睡是不正当不高尚的,但你也不能有一天发现了真理,宣布吃和睡将取代人的其他一切需求。

我自己爱读侦探小说,我妈爱看《鬼吹灯》,鲁迅的妈妈不爱看鲁迅,爱看张恨水。我不觉得这和所谓“纯文学”的生死有什么关系,这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我们的世界规划成有了张恨水就不能有鲁迅,有了鲁迅就不能有张恨水,或者有了南派三叔就不能有莫言?

围绕纯文学的这些焦虑,就好比你天天替一个人担忧,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看看,你的邻居都开豪车啦!这可能确实是实情,但他是否一定也要以开豪车来衡量自己的生活?真正的问题是,纯文学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坚持自己的意义,是否足够强健,是否保持着足够的创造力。近年来,一些“敌情小说”很受欢迎,也很受刊物的热捧,战争、红色革命……这些与当下人生活相距遥远的作品,为什么会有读者?为什么会流行这样的写作?《甄嬛传》更遥远,但是大家都爱看。“满城争说蔡中郎”,蔡中郎离当时都好几百年了。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趣味,很正常。离我们最近的战争岁月和革命岁月必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传奇化过程。那么,多年来,农村题材的小说一直占据纯文学创作的主要份额,而且在一些主流奖项中,这一类的题材写作获奖居多。如今,连农村的人都往城市里挤了,谁还愿意读农村题材?有人认为这也是使得纯文学与读者之间产生隔膜的一个主要原因,您怎么看?这类题材中积累了太多的审美成规,作家、评论家对这些很有把握,写起来很有把握,评起来也很有把握,就是读起来大家觉得有问题。但实际上,以我的感觉,情况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占主要份额,越来越多的作家力图把握这个时代生活和经验的混杂状态和复杂性,不再简单地按工农商学兵来划分题材,那是刻舟求剑。但问题的另一面是,我们的文学话语系统、评价体系如果依然建立在过去的文学经验之上,那么你给他一个说不清是什么题材的东西他就没有话讲。在这方面,其实评论的问题可能比创作还要大一些。比如,现在有的评论家一谈文学的问题就说为什么小说里那么多都市白领,却没有农民工。农民工当然应该大写特写,农民工在现在的小说里一点也不少,很多,只是我们的评论家可能没兴趣看。而且,难道都市白领就不是劳动人民了?写了就不高级、不正确了?随着时代的变化,大量的新经验出现,这对作家是挑战,对评论家也是挑战。

同类推荐
  •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这是一本全面、立体地介绍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的散文。作者把他五十多年,特别是最近几年间目睹的可可西里的变化和藏羚羊的命运以及自己的感受用灵动的文字记录了下来,不乏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读性强。阅读此书等于亲历了一回可可西里。
  • 天堂从不曾撤守

    天堂从不曾撤守

    本书以书信形式为主,是一本感性、励志的佳作。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来自天堂的信”、“代间的省思”、“开创心灵财富”、“天堂的约定”,具体包括陈长文写给身心障碍儿子文文的信,写给毕业生的信,写给四川地震灾区小女孩的信,以及写给母亲的信等。作者将自己对人生、对人事的观察与体悟,自己的人文关怀向收信人娓娓到来,动人心弦。
  •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乡情(下)

    乡情(下)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本书包括了亲情之暖、友情之暖、爱情之暖、陌生人之暖四部分。全书收录《十四岁少年失忆事件》、《永远的粉丝》、《不寻常的生日礼物》、《神秘的刘教授》、《我欠父亲一颗真心》等36个故事。
热门推荐
  • 天龙主宰

    天龙主宰

    纯真少年,卷入惊世阴谋;仙人武士,精灵魔兽,穿梭生死之间;痴情佳人,生死相随,能否一生守候;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前路生死难料;诛天灭神,帝印三界,少年能否踏天成神
  • 轻轻悄悄一微言

    轻轻悄悄一微言

    中国,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生活着一个个天真、浪漫、生活充实的孩子。他们可能一辈子平平凡凡,也可能活得轰轰烈烈,谁都不知道谁会有怎样的命运!!赵河公园,社旗县众所周知的公园。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场所,星期天放假,几个同学一起来这里玩,哪怕是什么都不买,聊一天他们也愿意,小孩子的话题总是很多,大人理解不了,小孩的快乐。晚上的赵河公园灯光灿烂,五彩纷呈。
  • 重生之世家宗主

    重生之世家宗主

    一本穿越类的历史涂鸦之作。北狄末年,朝政混乱,野心家与阴谋家纷纷崛起,身为几大世家的陆家将如何自保,且看一个世家子弟如何在阴谋中游刃有余,成就一代权臣……PS:本书将可能会出现11倾向,狗血情节,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如出现上述问题,纯属正常,还请各位包涵谅解。
  • 金陵秋

    金陵秋

    以作者同乡辛亥革命将领林述庆军中日记的真实经历为背景,以虚构人物女学生胡秋光为纬,记叙、描写了辛亥至民国元年间社会的鼎沸纷扰状况。
  • 星际言灵师

    星际言灵师

    一个神秘的耳钉。一场灵魂的穿越。一段星际的旅程。冥绯是否能找到魔法师的最终奥义?是否能颠覆从古至今的格局?获得无上传承的她,最终将会站在万物的顶点。且看女主魔法风云。
  • 邪零纱

    邪零纱

    做这么多,是为了报复它么?恐怕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即便我做到了不干预这一切但我忍不住去看她,还有她。曾经属于我的折磨现在我却只能做一个看客,兴许那些微乎其微的悲伤是我最后的一丝宽慰吧。不过这一切的最后,我还是要将你彻底终结,你不该存在,我也是。而你们的结局,会有所改变吧,兴许很好,兴许更糟。我能想到的,最后的遗憾可能就是,无法见证你们的命运。值得欣慰的就是,那之后命运也将不复存在了吧。
  • 重生之我本剑仙

    重生之我本剑仙

    凌天行本为龙族血脉,却未觉醒,最后在仙界与敌同归于尽,一丝残魂因系统保护着穿越到了华夏。但是,由于凌天行太过依赖系统,被逼入虚空碎片,最后系统破碎,凌天行就出现在了战法大陆上了。后来,他接受了凌风传承,才知道,自己仅是坐井观天。什么仙君、仙王的,战法大陆上随便一个皇境就可以随便横扫了。一个战法大陆,不知道比仙界大几千万倍,根本数不清边界,而且,简直就是仙人满地走,神人多如狗。最后,凌天行拿起了佩剑,大喝一句:“我虽本为剑仙,但我更是真龙天子,仙神算什么?我总有一天是仙中之仙,神中之神。因为——我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血脉之一——龙之血脉!”
  • 浴血重生废材五小姐

    浴血重生废材五小姐

    因为一块宝石,她的家族惨遭一夜灭门。同样因为这块宝石,她自爆与仇人同归于尽而魂穿异世。面对死亡,她不屑一顾。一朝穿越,却成为受世人嘲讽的废材五小姐。无情,无心,无肺。她,世界顶级杀手,岂能甘之无能?一手银针出神入化,她发誓,这一世定杀尽天下负她狗。冷眸,冷情,冷心。他,万物巅峰主宰,慧眼识珠,独将她拥入羽翼之下。他发誓,穷尽一生也要护她安好一世。
  • 网络青年心理分析

    网络青年心理分析

    通过对心身健康平衡与否的理解,引导青年朋友正确认识自我健康的要旨:通过对传统文化中重要人格特点的把握,告诉青年朋友个人心理活动与文化传承的家庭亲情、社会宗法以及人际信用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络青年心理分析》的核心在于提出并论证新的个性五要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创的心理咨询诊断方法,经过多年咨询实践比对和检验,证明其简明、实用。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 鬼王的特工狂妃

    鬼王的特工狂妃

    她,贵为丞相家的大小姐,却是爹不疼娘不爱的主,被迫替妹出嫁不止,新婚夜,还被一妖孽掐她脖子,某男玩味一笑:“敢鱼目混珠,你想怎么死?”她闻言,素手同样掐住了男子的脖子道:“和你一起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