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8900000008

第8章

示正習斷破文涉餘義例(一。二。三。五。七。十五。二十九。四十。四十三。二十二)

論曰。昔人但知執說以難文。而不知即文以為說。夫執說以難文。則文無不壅。即文以為說。則理無不通何也。如通教明留習潤生之說。或曰。扶習者而約位有從因果之別。或因斷果留。或因留果斷。使執一說為難。則文有所不通。故各隨其義焉。然在通必言留習者。蓋此教不詮真如變造。至果則無中道。應本凡所。受生必由業惑。業惑若盡。終歸灰斷。此其教旨也。故單習不能潤生。要由誓願扶之而後生。獨誓亦不能牽生。必順教旨資習而後生。則又曰扶習焉。所以因斷果留者。本非一文。然因既已斷。而果何所留。以是知其不然也。而曰從空入假觀進。斷色心無知者。此約斷位分齊言也。其實利生必也。固留勿斷故。至果位還扶此習。而起化也。如妙樂文示果位。而有近從七地。留習潤生之言。即其義也。若因留果斷。則又約因果增勝而說。雖然此皆教道之論。實道則不然也。又如支佛侵習議者。莫不以謂正前習後。而支佛不唯斷正。亦侵習氣。信如其言。則別行玄記。預侵之說非耶。(云云)今謂。是亦執說。以害文也。應先覈舊說。未為至論。而後隨文。通變其說。何者祇如舊言侵習。約何分齊。抑盡不盡否。盡則何異菩薩。不盡則何云支佛。理在習外。是知文本一往以示淺深。所以隨文通變者。據玄正約侵習。以明支佛淺處。而記復對極果彼岸言之。則已不同常途。由是記中。順文消釋。特取因中伏斷而說伏。謂伏其正使。使重者不起斷。謂輕者先去。則微念不生。此所以為預侵爾。而不曰正使者。由不制果。且復俱斷故。以二習言之。如曰支佛修行。不立分果。蓋先示其意也。然則先習。而後正可乎。曰今以伏斷言之。還不失其次。亦猶三藏菩薩。先伏見思。後斷塵沙是也。或者必曰。至果還更斷習否。此人因中。微念尚已不生。況後習耶。抑今明侵習。無定分齊。亦何須致疑。以是言之。習氣之說。信不一途也。又如玄明不動三昧。有業及見思。同入俗諦。所破之說。妙樂示六心退。有恐是爾前見思俱斷之文。是皆日本嘗所致難。而四明已有成說。(云云)苟不以其常途為妨。而即文以為說。茲復何論哉。至於一家所明圓斷次不次之義。(圓斷直說已明)與夫諸文。違異之論。皆得以觸類通之。則文無難者。苟循習一定之論。而固執之。吾將奈何。

餘論下

論曰。習氣本乎正使。正使始於無明。然則無明孰為始乎。是必曰無明之始。始於法性。而法性無明。體元不二。故知其始。始實非始。若對萬法而言。則萬法始無明。非無明始於萬法也。故曰無明是迷真之始是也。然則無明。自有始乎。其無始乎。抑有其始。而不可得知耶。曰此無始義。論之尚矣。如唐(復禮)法師。嘗以偈問天下學者。自昔答者不一。(如宗鏡假名林間草庵諸錄備出云云)今不暇評之。姑直以二義。示其說曰。一以不可知故。故云無始。二以知本無故。故云無始。何謂也蓋無明乃不覺之初。以不覺故。情生智隔。天雲鏡塵。要有其始。但迷者不知此。即初義也。若究竟離念。最後際斷。亦不得知。後相如初。初相如後。其理不二。故雖有知。而實無始。究竟叵得。此即次義也。又亦不出事理之義。以理言之。本無始終。以事言之。有始有終。事即理故。雖有始終。而無始終。理即事故。約無始終。而言始終。抑亦可云。始終若極。與無始終更無異轍。此皆起信及淨名疏記文意。檢之可知也。(云云)余亦嘗以偈答云。廓然寂體虗。寂照非起起。起處未全彰。何礙不止止。此如睡初困。正夢安求始。(初義也)要有大覺人。達之亦何理。(次義也)不患爾不知。所患不能死。(云云)抑入以性計言之。無始為有始。以離性言之。有始為無始。雖即今舉心動念。亦曰無始可也。如曰若定計自它。能生諸法。法則有始是也。故復有偈曰。有念同無念。無初喚作初。要知空劫始。元不離今時。思之。或問。玄文障理。與心要之文。如何同異。曰不同也。玄文唯約圓論故。得通別俱障。畢竟空等。心要義通故。在圓則圓。在偏則偏。然於別見思外。而又言根本無明何耶。曰此約相應獨頭。言之異耳。然言通別見思。既盡之矣。何容復有所謂直爾障理惑耶。曰一往雖爾。不可敻異。但所從言不同。非謂體別也。例如報智一也。而論上冥下契。(云云)或問。塵沙諸文。或分三品。或言界內外。以二合三殊。不相當。亦可對會否。曰此亦隨教。盈縮不定。如通教。唯斷界內故。亦不分品別。既該於內外。且塵沙位長故。十住界內。既當下品。是則中上義。當界外明矣。圓教十信。例亦應爾。但位短不分耳。或問。塵沙若不潤生。何以文曰。若無塵沙。方便不生。又曰。無量塵沙。招無量果報。此何意耶。曰記主自斷之矣。文云塵沙實不潤界外生。牽報並由無。漏業為因。無漏業者。著空之心也。以著空故。不了諸法故。從所不了法。一往對土。亦得以塵沙當之。即此初文是也。次文亦為成三惑。各有招集果報之意。故以它機。塵沙之病即見思。是得有招報義。皆一往言爾。或問。妙宗有云。見思重數。如塵若沙。此於見思塵沙。的屬何惑。曰塵沙也。而言見思重數者。即彼見思。是菩薩假觀所知之病。凡有若干重數云爾。兼識藥等。知即為假觀。不知則為塵沙。故曰塵沙不是障。是障障塵沙。即其義也。或問。二乘塵沙。何處斷耶不斷豈能。將來教化眾生。曰亦有時處。如般若加被二人轉教領業。說者。聽者。是即義。當破塵沙也。如文云云。或問。圓十信位。所斷塵沙。合該內外。何云初發心時正習俱盡。此乃界內正習盡耳。曰若約三惑竪斷。此塵沙惑。合十信盡。今以塵沙。通至後地故。約真似相望。分內外耳。或問。四明所謂習氣。同別習盡。說理雖通。還亦有文證否。曰非無文據。如上明八九十信止斷界內習盡。而輔行云。習通界外。塵沙無明。豈非塵沙。亦通後位耶。又如大論云。十地菩薩。猶有習在。以於諸法有所不知故。豈非正指塵沙通十地乎。然則塵沙。十信已斷。何容至此有所不知。曰不知之言。非特學知而已。正言位未究極故理與事皆未究顯。方知向說。其義符焉。或問。結習未盡之文。本出淨名。而大論指云。於聲聞經說。為習氣何耶。又如順正理論及俱舍。明二種無知。本出小乘。而云塵沙即是習氣何耶。曰淨名之文。雖非小乘。然對二乘。覆相而說。是亦義當於聲聞經。非謂小教也。其二論之文。蓋約教意通論本非正。為二乘人說故。不妨云也。或問。淨名料揀。去花結習之文。如迦葉等。本是別結。何得指為通結之習。曰以實言之。此雖別惑。然於二乘。亦只謂是通習可也。或問。觀音玄記。釋三十四心。正習俱盡。有云一言於習。有見思習及塵沙習等。然此一文可疑者。三常途祇應言。是見思正習。今兼塵沙釋之。一可疑也。若據菩薩所斷。為化眾生。本先斷塵沙。今言二習。俱時而盡。二可疑也。凡言塵沙法門。與四真諦。本自不同。今合言之。三可疑也。今以次釋之曰。諸文常途。至果但言斷見思正習而已。正以塵沙先盡故也。而此文亦云。菩薩修學。塵沙法門。治其劣慧。豈非先斷乎。而曰。俱時而盡者。蓋以塵沙法。合真諦言之。彰二諦同時。究顯果位故云也。是亦小教當分。正習俱盡。究竟在佛之意。故知四明凡所釋義。必不徒爾。不然何時。異於它文。學者更試詳之。

觀法論第五

總篇上

論曰。明理莫先乎教法。會道莫近乎觀門。非教則理無以彰。舍觀則道何由契。故一家宗趣。寔以二者。為涉道之津。蓋教以詮顯為功。必由於言說。觀以契悟為本。乃在於忘言。然非言。無以顯忘言之至。非忘言。無以達言說之妙。故如說而證。則教亦忘言。從聞而修。則觀亦有說。今姑置教。而論觀焉。夫觀始於北齊。得之中論四句。觀法因祖千。龍猛傳之南嶽。南嶽授之天台。方是之時。其為觀法。至簡且要。師資授受之際。可謂嚴矣。得其旨而默契者亦多矣。惟其外適時宜附會經論。因裨以時教之說。而間有進修者。或不得其門。或有壅乎。觀藥病萬殊。妨障非一。則又廣以乘境之道。一觀一行。莫不有法。由是一宗教觀。從容悉備。而大明于時者。其來尚矣。然而四句三觀之宗。亦因以滋蔓汎濫。往往失根源者有之。非不知守是道。以嚴其傳。亦時有不得已焉耳。然猶遞相祖述宗承。有在元元本本。傳至乎四明極矣。自是分宗列派。異說橫生。偏見曲學。亂于其中。紛紛藉藉。莫可紀極。逮至于今。不勝其獘。是以觀法之道日衰。宗承之說益病。間有言焉。亦多不得其旨。是非失當。何敢造次取信於其間。此論之不可已矣。然觀有多門。行亦不一。於是乎。以一念三千。為觀法大體。三種觀法。為教行樞機。十乘四行之殊。事理教觀等別。殆不一端能盡。今略舉數例以示焉。庶幾乎簡易之道條理可觀也。

別例中

右觀法類文。總六十有五。言三千大旨者九。言三種觀法者十。言十乘觀相者二。言四種三昧者七。言事理二觀者八。言起教觀通初心所修者一。言觀心觀佛者一。言勝別三觀兼餘觀相者三。言通相三觀者十七。明境觀不二附餘義者七。凡十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灵血

    灵血

    亘古时期,一段尘封万年的秘密,上古年间,一件流逝千年的往事。十大古神器为何全部销声匿迹,从九天之上到九幽之底,天下奇物一共二十五中灵光遍布哪里,会为何人能所得?大千世界,万族林立,群雄荟萃,万道争锋,最终这一切是上古时期留下来的迷,还是亘古时期布下的局,敬请期待!!本书修炼等级划分:灵师、灵斗师、灵困师、灵魄师、灵王、灵皇、灵狂、灵仙、灵圣、灵帝、灵神、灵天
  • 天下苏门

    天下苏门

    适逢乱世,男人们处心积虑机关算尽,求的是江山,谋的是权术,而女子们求的不过是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可她却不一样,她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一身的铜臭味却面相儒雅倾国倾城,家缝巨变双亲尽失,在权力与金钱的狭缝中求存,一路走来,步步为营机关算尽,杀伐决断拿捏生死,双手沾满血腥却无怨无悔。所幸的是老天垂帘,让她得一心人,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可这是触手可及的幸福,还是镜花水月的幻象?在这权力角逐的乱世中,“真心”二字到底有多重,可曾比得过万里江山?
  • 公子乃红妆:独傲天下

    公子乃红妆:独傲天下

    她穿越重生,以为是解脱,初到异世,却又骨肉分离。家宅内斗,又把她变为他!世人皆知擎家三公子,却未识公子乃红妆。当国仇家恨的秘密解开,她该全力倾覆,执掌血嗜天下,还是相忘于江湖,独傲天下?红颜风华绝代,执手相伴之人又在何方?
  • 洪荒之云中仙

    洪荒之云中仙

    先有鸿钧后有天,我生洪荒三万年,道祖讲道不展颜,自称爷是云中仙。
  • 青云仙侠传

    青云仙侠传

    白赤族灭5年后,苏雨菲,尔矢和祥嫂带着白天青云来到了青天国。此后为隐藏真实身份改名为青天云,在青天国生活了10年,为了找到身中剧毒的南霜的解毒方法也为了按照母亲的安排,青天云在苏雨菲关元杰的陪伴下前往了中土大唐。孤轩云在亡灵山脉入口处等待着三人的到来,后一同开始了漫漫征途。播州城误打误撞识破了史小柯女扮男装的身份,更让心中荡起一片涟漪。为解除水患,青天云前往仙水宫寻找镇水宝物,不小心弄丢了仙水宫宫主寒水炼制的仙水丸,为了保住自己和穆语诗的性命,匆忙间答应了寒水重新制作仙水丸还给她。制作仙水丸需要集齐十个湖泊的水,镇住了播州水患,青天云穆语诗和史小柯便开始了寻找湖水的征途。
  • 混居在都市

    混居在都市

    个平凡人家的孩子。出身农门,世代从事原始农耕。他,一个不甘心平庸的人。没有有任何关系,任何势力,只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他,一位平庸的王者,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着一个不败的神话。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是有情有义,为兄弟两肋插刀。为红颜放弃财富。他只是一位平庸的王者。
  • 术主

    术主

    东方,盛产术者。新书:星尘武装2012.3.16开始上传
  • 噬魔吞神

    噬魔吞神

    一个远古魔神陨落于一颗修仙空间,一个门派对一个蕴藏上古神力的青年的追杀,青年隐忍伺机报复,最终得知身世的秘密,为了寻找身世之谜,他遇神杀神遇魔斩魔,当中各种神兽、妖魔出没,唯有强者才是王道。修仙、修魔,无尽的报复阴谋,修仙人不一定都是好人,修魔人不一定都是嗜血成性的恶魔。
  • 猕佗罗汉

    猕佗罗汉

    江湖风雨,恨天为报深仇,踏迹江湖,本就腥风血雨的武林,有暴风雨将来之势,面对恩怨情仇,美人情深,如何决择?一番柔情之后的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