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3100000004

第4章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爱学习的人。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郁闷了好几天。

从这天开始,我才知道,我肚子里的那点墨水,是半夜里摸帽子——还差得远着呢!

事情源于对我姓氏的理解。

那时觉得,要论起金姓的起源,我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是,每当有人提起这个话题,我都会十分自信地告诉人家:现在的金氏,是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

讲到这里,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我还要解释一下:

在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扫北时,他毅然起义,归顺了汉室,为中国北方的平定立下了大功,从而得到了汉武大帝的褒奖。

由于他曾铸铜人像以祭天,这个铜人像又称金人,遂被赐姓为“金”氏,称金日磾。

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在讲述这些历史渊源中,我的言语颇有几分自豪。毕竟先祖们为民族统一大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原文化的发展史上,也有我们族人光辉的一笔。

直到有一次,我的这个解释遭到了一位老者的质疑。

他说:“小伙子,你讲得不完全对。说话太绝对了,是要犯错误的。”

我顿时闹了一个大红脸。因为,当时周围还有不少人。这老头儿讲话是一点面子也不给。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既有计算机,又有网络。有什么问题上网一搜,就基本解决了。但我还是觉得很受刺激。

于是,就很认真地查阅了相关资料。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事情还真让那位老人家给说着了。

我错了。至少我的阐述是不全面的。

原来,金氏首先是出自少昊金天氏,其次才有匈奴休屠王的儿子金日磾之说。

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我们古代先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这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

看来,这老金家,还真有皇家血统呢!

另外,还有一些金氏族人是由刘姓改过来的。那是唐末五代时,吴越国的开国之王叫钱鏐,而这个钱鏐的“鏐”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统统改为金氏。

然而事实上,还远不仅如此。

金氏除了有上述三支外,还有其他六个来源:一是南北朝时羌族中有金姓。二是唐代新罗国有金姓。这个新罗国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他们的国王就姓金。三是明代永乐年间,成祖帝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和部下来降,由于有功而被赐姓为金。四是元代有个叫金覆祥的人,其先本为刘氏,后改为金氏。五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本姓张,后改姓金氏。六是清代爱新觉罗子孙中多有姓金的。

一个金姓氏族繁衍的过程,简直就是一部中华姓氏文化发展进步的历史。

我为自己知识的浅薄而汗颜。

学无止境,这句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学习 是立身之本

人在社会上要安身立命,必须要有一技之长。你就是蹬三轮,也要识字认路。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学习。

我认识一个老工人,他以前最反对自己的孩子读书了。他讲:“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能认识字,别在大街上走错男女厕所就可以了。”

可是,后来他的两个孩子都在家里待业。他急了,找到我问:“你们再招劳务工能不能不考试?”

我说:“僧多粥少,这么多孩子报名,需求的指标就那么些,不考试怎么录取呀?”

他说:“我孩子有的是力气,不怕吃苦。”

我见他一副很认真的样子,就笑了,继续说:“现在的工作现场已经没有多少力气活了,基本都是机械化、自动化。你孩子连汉语拼音都不会,能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悲哀的事例。

如今,没有知识,你就是扛大活也找不到地方。

然而,事实远比这些还可怕。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你就是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也时刻面临着竞争的压力。所以,先人早就告诫我们说:“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这里的固本、浚源,讲的就是学习。

世界上,只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里的学问。

因此,只有多学习,多读书,多增长知识,才能立身于职场,立足于社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摔跟头。

对此,我国古代的先贤们在《大学》的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地讲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有了丰富的知识,然后才能意念诚实;意念诚实才能使心志端正;心志端正才能使自身有修养;自身有修养才能把家庭管理好;把家庭管理好然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然后才能平定天下。

这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里,学习被视为安身立命之宝。

对于这个问题,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也有一番见解。他说:“我认为全世界最难做的一件事,就是自我提升。你有多大的气概,你就能做多大的事情,但没有人生下来就有宏大的气概。这里面就有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大家都知道,犹太民族是一个很不幸的民族,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家园。现在,虽然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却还是炮火连天,难得安宁。

可是,全世界没有一个民族敢轻视他们,因为他们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仅诺贝尔奖得主,犹太人所占的比例就远比其他民族高出许多。

犹太人的这种智力优势来源于他们的学习。

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虽然,在长期动荡不安的民族灾难中,他们曾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分散于世界各地,但他们却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学习文化。

有一位作家写道:“犹太人家庭在学问方面应受到高度评价。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这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他们全国有450万人,就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

有人曾问:犹太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对此,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以理。”

学习,使犹太人把教育看得高于一切。

在犹太人传统中,孩子第一次进学校时,总会有这样的一个仪式:要将用蜂蜜写在干净石板上的希伯来字母舔干净。显然,他们希望通过这种神圣的方法,使孩子们知道学习是甜蜜而充满诱惑的。他们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财富可以被带走,唯有知识和智慧永不流失。

犹太人是聪明的。所以,他们才有了许多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卓越人才。

其实,学习的意义对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影响都是如此。学习促进知识,知识促进发展,这早已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才有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活跃局面,才有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社会变革,才有了科举考试选取天下人才,才有了唐代的“贞观之治”。

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正因为出身贫贱,少年时没有读书学习的机会,所以后来痛感知识的重要。他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

学习,已被朱元璋这样的杰出统治者纳入了治国纲要。其立身之本的使命,可见非同一般。

学习,开创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时代。

学习 使人拥有力量

美国波士顿学院安迪?博因顿教授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比尔?菲舍尔教授共同写了一本书叫《思想猎人》。在书中,他们评选了有史以来最善于倾听和学习他人思想的13位企业家和科学家。

他们是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相对论的发明者爱因斯坦、Intuit公司的创始人斯科特?库克,还有托马斯?爱迪生、史蒂夫?乔布斯、杰克?韦尔奇等等。不用细数他们的事迹,人们只要听到他们的名字,就会感受到一种力量。

他们或者为人类科学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或者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力量,在影响整个世界,影响世界上的几代人。

但他们的一切,都是从学习开始的。

有一个叫库尔特?巴纳德的人,是著名的零售顾问。他是这样谈论他在1967年第一次遇到山姆?沃尔顿时的情景的:“当他遇到你时,他会看着你——头歪向一边,额头略微皱起。他不断地榨取你的每一点想法,而且常常停下来记下点什么。他不断地将谈话向前推进,不知不觉中,两个半小时过去了。最后,他走了,而我完全被掏空了。我不知道我刚刚遇见的是谁,但我相信我们会听到更多关于他的事情。”

这就是沃尔顿,他的学习方法令人叫绝。难怪他的百年老店,现在还在这个领域里独占鳌头。

至于爱因斯坦就不必多说了,他在全世界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可他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呢?他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有极强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其实就是学习。

他进一步讲道:“人只有两种方式来度过你的一生。一种是觉得世上没有任何奇迹,另一种是觉得一切都是奇迹。”

爱因斯坦对学习的理解,就像他的相对论一样,更有独到之处。

事实上,每一个具有伟大力量的人,都会有自己非同一般的学习精神。

斯科特?库克是在听妻子抱怨账单支付和平衡支票簿的麻烦后,才发明了财务管理软件Quicken的。对此,作家迈克尔?S?霍普金斯是这样描述他的:“他在听着,似乎忘记了自己。他听人说话时从不眨眼。他是一个学习者。”

很多人都说杰克?韦尔奇在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CEO后,改变了美国的企业。因为,在此之前,人们通常将竞争对手视为直接的威胁而加以排斥。但韦尔奇出现后,他带来了合作精神,他把它叫做“整合性多元化”。

“某个人、某个地方,必定有一个更好的主意。”韦尔奇是这样表述他的学习观点的。他说:“从摩托罗拉公司发现一种质量管理方案,从惠普公司发现一种产品开发方法,从丰田公司发现一种资产管理系统,这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荣誉。”

毋庸置疑,是学习造就了他们,他们的力量来自学习。

那么,学习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使人从弱小变得强大,从凡人变成伟人呢?答案恐怕会有许多,但我认为基本的原因只有两个。

一个是学习可以让你比别人掌握更多的东西,使你始终能够走在其他人的前面。

学习力就是竞争力。

所以,只要学习,你每天都会进步。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你必然会脱颖而出,就是有人想挡,也挡不住。

另一个是学习可以改变你的心智,使你逐渐高尚起来。于是,你就会聚集许多人脉,有更多的帮手,逐渐形成自己的团队。

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一个人,要想走向成功,没有贵人相助肯定是不行的。

同时,一个人的心智一旦获得启蒙,就会很快地不断激发出新的灵感和激情,从而形成良性的智力循环。

1703年的一个暮春时节,只有10岁的郑板桥随同私塾老师一起去郊游。他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正准备坐在石头上闲谈时,郑板桥突然发现水中有一个鼓鼓囊囊的东西,便随口喊道:“先生,你看那是什么?”

塾师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瞧,果然有一堆异物漂在水面。经师徒仔细辨认,是一具女尸。老师见此惨景,心中便产生了一种痛惜之情,不觉随口吟出一首诗来:“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塾师刚念完他的诗,郑板桥就急着问:“先生,您认识这个少女吗?”

塾师摇摇头说:“不认识!”

郑板桥又问:“那您怎么知道这位少女刚好16岁呢?”

看到老师又摇头,郑板桥又接着问下去:“先生既然没有亲眼看见这位姑娘是怎样落水身亡的,又怎么能断定她是‘风吹落小桥’呢?”

还没等塾师回答,他又是一阵连珠炮似地追问:“您能看见她的三魂七魄随波逐流吗?即使在浪里打转,您又怎么能看清呀?”

私塾先生尽管被郑板桥问得哑口无言,但他觉得板桥的话很有道理,也很有趣。因此,并没有生气,而是和颜悦色地反问郑板桥:“依你看,这诗应该怎么个吟法?”

郑板桥皱了皱眉头,然后心情沉重地吟咏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私塾先生听罢郑板桥的诗,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很有独到之处。”

可见,郑板桥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家,与他从小就善于学习,而且在学习中勇于革新、不盲从他人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人的力量,更多的是体现在与众不同上。

大家都知道岳飞是个民族英雄,在杭州西湖畔有他的庙,每天前去祭奠他的人络绎不绝。他有着精忠报国的意志和传奇。

可人们也许并不知道他是如何炼成的。这其中,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贫穷。母亲含辛茹苦,亲自教他读书。没有钱买纸笔,就用树枝作笔,沙地为纸,在地上练习写字。他寡言少语,但学习十分用功,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他崇拜诸葛孔明等济世名臣,曾写下“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圻”的诗句,表明了他将来要像诸葛武侯那样报效国家、拯救人民、建功立业的决心。

他曾游历泰山,写下“流水崇山怀作者,春兰幽竹契风人”,来寄托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名人志士的仰慕。在那个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年代,他深知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于是,他决心练好武艺,保家卫国。

在12岁那年,他投到了一位外号叫“搬不动”的老师门下。

可是,这位“搬不动”却并不教他武艺,而是每天让他手拿镐镢、肩挑扁担,在山上挖坑、担水、栽树。一干就是两个多月,山坡上已栽满了树。可“搬不动”还不说教习武艺的事。岳飞心想:我为报效国家前来求师学武,不能光栽树呀!

这时,“搬不动”看出了岳飞的心事。笑笑说:“功夫志中来,志在耐中磨。”

转眼间,又过了三个多月,树栽完了。他又开始帮师傅干杂活,师傅还是不提学武之事。于是,岳飞提出要回家去看望老母。

“搬不动”却说:“要学武艺,功在苦中练;要想卫国,须先舍小家。哪有学不到武艺,就中途退却的道理?”

岳飞一听师傅的话,很有道理,就再也不提回家的事情了。

不久,春节将至。“搬不动”把岳飞叫来说:“你来到我这里,共栽了三千六百棵树。从明天早上开始,你去把这些小树一棵棵挨个儿摇一摇。不准折断一枝,不准漏掉一棵,太阳出来前,就得摇完。”

从此,岳飞半夜就开始起床,打水扫地,伺候好师傅后,就去摇树。开始,累得是腰酸腿疼,太阳出来时,才刚刚摇完。可等到了第十天,情况就发生了逆转,离日出还有一个时辰的时候,他的树就全部摇完了,而且腰也不酸,气也不喘。

这时,“搬不动”来到了他的身边,抚着岳飞的头说:“鹏举呀,俗话说,功夫、功夫,全在工夫;没有工夫,哪有功夫!看来,你跟我一年,功夫学得差不多了,明天可以回你母亲那里去了。”

岳飞很奇怪,说:“师傅,你还没教我武艺呢!”

“搬不动”摇摇头说:“武艺我不教,我只是教你一点武艺之外的功夫,有了这点根基,你学什么都不难了。”

于是,岳飞辞别了“搬不动”。回到家后,又跟周同师傅学习箭法。后来,果然练就一身绝技。1022年,岳飞应募出征。母亲在他背上,用衣针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10年后,岳飞已经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元帅了。他在《满江红》里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抒发了他不慕功名,不图利禄,以身报国,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

岳飞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把力量写进了历史。

学习 使人心中充满阳光

学习一旦成为习惯,心中就会充满阳光。

习惯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所以有人说,拥有一个好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学习就是这样,一旦你把它化为自己须臾不可离开的行动,化为不需要刻意去做作的行动,你就会突然感觉到: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烦你,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你的世界原来无限宽阔,你的心胸竟然充满阳光。

人人都喜欢这样的心态,每天快快乐乐,悠哉喜哉。可是,如此阳光的心态来自哪里呢?

来自自信。

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会有快乐。然而,一个人的自信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建立起来的。这其中,有天分,更有后天的塑造。

自信来源于学习。

因为,学习会使你强大,强大则是自信的基础。自信和自大仅有一步之遥,但本质却是大相径庭。

自信,让人喜欢;自大,令人讨厌。前者是对自己实力的信任;后者是对自己虚荣的张扬。所以,有实力才能有自信。这个实力,就源于学习。

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的穷人不是一无所有的人,而是毫无学习能力的人。一个人拥有什么学历,占据多高的职位,领取多少薪水,都是无关紧要的。紧要的是他有没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

对所有的人来说,有没有实力的奥秘,就在于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学会更多有用的知识,并使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学习会使人智慧,智慧则是自信的保障。

一个人的自信,仅有实力做基础是不够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里,信息爆炸,变革不断,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这时候,仅有信心是难以为继的。还必须见招拆招,因势利导。

这就需要智慧。

智慧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孔子认为:人的最大智慧应该是识人。这话说得没错。但我还认为,人的最大智慧是用人。当然,这里的用人是广义上的。不树人为敌是用人,不激化矛盾也是用人,能够化“敌”为友更是用人。

而要做到这些,就得学习。最起码要向这些人学习,通过学习,你才能了解人家,人家也才会了解你。你的用人,才能有着落。

学习会使你找准生活的方向,这个方向则是自信的源泉。学习的最大作用是使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开阔了眼界。这其中有一个了不起的意义,那就是在新的视野里,你能找准自己的定位。

在现实生活中,你如果把自己看高了,肯定会招来骂声。但如果把自己看低了,同样也会让人瞧不起。所以,定位不是小事。而要定准这个位,就必须对周边的环境有个精准的分析和判断。

这个分析判断的过程,还是学习。

可见,学习是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责任。

通过学习你知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于是,你就会看到自己的短板,就要想办法去提高。

这种提升,就会使你始终保持一个清晰的前进方向。所有的干扰、犹豫和彷徨,都会在这种提升中悄然退缩,望而却步。

一个阳光的心态,由此产生。在这样的心态下,你就会披荆斩棘,所向无

敌。

记得,在清华大学经营管理学院学习的时候,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在操场的一角看到一个人在那里活动。开始是奔跑跳跃,后来就是大声地读外语。

这是一个什么人呢?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精力!

由于那时天还没有太亮,我只能根据轮廓判断,这应该不是一个年轻人。我为他的毅力和勤奋而感动。

直到有一天,我们碰到了一起,我的心立刻被他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脸上的老年斑清晰可见。

“您老住在这儿吗?”我用手指指我们住的宿舍,试探地问道。

“不是,我住在后院!”没想到老人回答的声音比我高八度。

“您每天起得真早呀!”

“哦!已经习惯了。”

“您还在教课吗?”

“早就退休啦!不上课了。”

“那您每天还……”

“哈哈!不教书也得学习呀,要不就真成了废人了!”

老人爽朗地笑着,走了。那步伐迈得比我的还大,还有力。

事后,我向给我们讲课的一位老师说起这件事,他说,在清华,这样的老人有一大批,以学习为乐,以生活为乐。

果不其然。

不久,我们班接到邀请。学校有一个老教授篮球队,要和我们比赛一场篮球。对方参赛的条件是:不到七十岁的人,不要!

我们顿时吓懵了。这场球实际上还没打,我们就输了。

我们被这样一群老人的意志和力量所征服。

说实话,我曾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大的年纪,哪来这么好的体力和精气神呢?

直到我走进清华大学的校史展览馆才找到答案。原来早在建校之初,这里就有这样一条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来自《周易》里的两句话。当年,梁启超先生在给清华学子们作《论君子》的演讲时引用的。

其中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毫无疑问,这样的校训,就是所有一切的源泉。

所以,一条“要为祖国勤奋学习和工作五十年”的巨幅标语,在清华园里傲然挺立了一个多世纪。

在这里,没有退休的概念,没有年老的概念。有的,只是学习。

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人的活力,不仅仅来自青春,更多的来自阳光的心态。

这种阳光的心态,源于学习。

同类推荐
  • 思想的子弹

    思想的子弹

    这是一群活跃的、极具影响力的90后作者。“青 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这套书精选其中的20位集中推出,全面展现他们的文学才能。同 时,这套书还是90后读者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样本。 《思想的子弹》为其中一册,是90后代表作家张 文胜的作品集。 《思想的子弹》是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发出的最有利的呐喊。体现出青年一代作者中少有的 对世事、社会、人类的关注。
  • 一八六七年日记

    一八六七年日记

    这是第一次用俄语出版保存下来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日记的全文:第一本和第三本日记是U.M.波舍曼斯卡娅翻译的,她准确再现了速记原稿的内容。第二本采用的是保存于俄罗斯国立文学艺术档案馆里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以下简称安.格.陀)本人的翻译稿。
  • 午后的镜子

    午后的镜子

    杨森君,笔名杨迈,宁夏灵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致力诗歌创作二十余年。已出版诗集《梦是唯一的行李》、《上色的草图》、《砂之塔》(中英文对照本)、《午后的镜子》,随笔集《冥想者的塔梯》(与人合著)、《草芥之芒》。《午后的镜子》是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之一。收录了作者《十一月的山上》、《向下望去》、《观察一滴水》、《清水营湖》、《高空》、《黑山》、《桃花》、《再次来到镇北堡》、《五月十六日在磁窑堡西夏瓷窑遗》、《在东庄子草原上》、《登秦长城》、《荒芜之述》、《东塔寺院》、《中午之蔽》等。
  • 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系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自选杂文集。每一篇杂文均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直指社会及人性的“病症”。这些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呈现作者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 那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山场,随之而来的迅姑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枓,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冇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19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热门推荐
  • 淡墨流年笙歌落

    淡墨流年笙歌落

    不过几年光景,人去楼空,琅琊山上只剩下了她一人,彻夜不眠弹着琴,眼中只余淡漠。“墨水姐姐,世人亏欠我太多。你说的善,我全然不在意。我这样做只是为了你。”“墨水,魔乃大恶之物。”“墨水,仙更可怕啊。”“墨水,罗绮之死,我已不想多说,你好自为之。”这一世,桃花灼灼,一地血色,记忆可以封存,宿命不会更改,忘不了那个妖孽的疯狂,忘不了尘世的你们,忘不了加在我身上的诸多伤痕。师父,当一个人死后,不爱了,也不恨了,全身心都得到了解脱,如此,你满意了吗?————书友群:451185885。
  • 废柴侦探

    废柴侦探

    所有的犯罪者臣服在本大爷的脚下吧。腹黑的侦探,废柴的少年,中二的少女。热血的年轻人会编制出怎样的故事。一切尽在《废柴侦探》。ps:前两卷几乎可以跳过,真的写的好烂啊,可以从第三卷开始看,耐心等待。
  • 黄昏天下

    黄昏天下

    空间无数位面,只有唯一主宰,国战将至,率华夏最强军人参与国战之中,强大的不死四族,神秘的地底深处竟然生活中无数年的种族,万千魔进入位面,一人,一剑,天下间谁人能挡?
  • 黄连性凉

    黄连性凉

    穿越女黄连,被一个大夫捡去给自己的徒弟练习扎针,师兄妹去考试时她也阴差阳错地进了太医院,从此过上了在刀尖上跳舞的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王戏情:独宠萌妃乖乖

    邪王戏情:独宠萌妃乖乖

    “看了我的真身还想逃。”某王站在水里笑的妖孽。“相信我,我真的一点都不想知道你就是那个东西。”某女在浴间抱头鼠窜,急着找路开逃。“负责吧,我的秘密只有你知道,或者你也可以有另一个选择。”危险眯眸。“什么选择?”某小女子回头满眼希翼。“让我吃了。”闲闲冷笑。某女吓住,“要不我还是选第一个吧?唉?等一下,你在干什么?”某王邪邪一笑,把人拖进池子里,“先洞房。”
  • 妖孽王爷宠妻记

    妖孽王爷宠妻记

    某女似笑非笑地看向面前低着头的男子,高声喊了一句:“夫君!有人要娶你家娘子!”在空中极速飞来的某妖孽男听到这句话,脚下瞬间打了个趔趄,霸气侧漏地回答:“灭了!”某极品女:“夫君,有人要抢亲!”某妖孽男:“宰了!”某极品:“夫君,有人要强上你家娘子!”某妖孽:“废了!”某个已经被无视了N久的小盆友表示很受伤。妖孽遇极品,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欢迎加入《妖孽王爷宠妻记》书讨论群,群号:445340955进群有惊喜,配角主角随你领,告诉你个小道消息:楠竹的名字还未定哦【奸笑】快来吧!
  • 剩下的梦想

    剩下的梦想

    几个同龄女孩生长在普通的家庭里可自从那天起他们的命运就被改变了
  • 重生魔神

    重生魔神

    现代的她遇到万年的魔神,还被误认为是爱人?奇怪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消失的异能学校,失踪的爸爸,死去的好友……这一切的背后埋藏着怎样的真相?后来居然有人说她是万年前的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只有回到过去,才能将一切的谜团解开。但是为什么她一回来,这边桃花就源源不断?那只小妖孽魔神就算了,这个娃娃脸小巫族是怎么回事?还有这个风流大帅哥是谁啊?噢天哪,为什么还要遇到一个疯掉的白衣大美人?天哪,这个古代真香艳……等到一切都成定局,小魔神长成大魔神,小巫族居然是族长,白衣美人恢复正常……她也将回到21世纪。一切的真相即将展开,幕后黑手出现在她面前,竟然会是.......
  • tfboys夏花之恋

    tfboys夏花之恋

    讲的是tfboys和三位女生校园纯爱的故事,三位有着非一般身份的女生,(她们自己不知道)不小心偶遇上tfboys,接着一些些颠肺流离的曲折的故事就此展开
  • 蒙与娜丽莎

    蒙与娜丽莎

    大学,娜娜是田蒙深爱的女子,但是娜娜跟田蒙分手。分手后的田蒙心痛不已,但是田蒙依然送上自己的祝福。接下来,田蒙与丽丽,莎莎走的很近。田蒙与好友柠檬经历过前室友的自杀,郊外的游玩,天池的旅游,其中田蒙与丽丽的感情悄然升温,爱情慢慢的就这样发生在他们的身边。后来丽丽在一个意外的情况下知道了自己的前男友与自己分手的原因是自己生病。此时的丽丽选择与田蒙分手,休学去照顾前男友,因为丽丽的前男友在自己的成长上付出了很多。此时田蒙又独自一人,独自一人看书,独自一人去图书馆。而后,娜娜也分手了,她发觉还是看书的田蒙好,想回到田蒙的身边,田蒙心里依然有着对娜娜的美好的回忆。但是莎莎向蒙表白,蒙会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