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1700000030

第30章 师友风采(9)

张光年的领导艺术

张光年,即《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他是一个热情澎湃的诗人,也是一个历经惊涛骇浪、雨雪风霜的革命老战士。他是一个学养丰厚的文艺评论家,又是一个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学建设的实干家。在他身上兼有诗人与战士、理论家与实干家的品格。

我第一次见到光年是在1953年春天。那时全国文协组织部分在京作家、批评家、文艺领导干部学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作为开好第二次文代大会的思想准备。尽管是50年前的事了,但至今我还清晰记得,讨论“关于目前文学创作上的问题”这一专题时,光年是中心发言人之一。他尖锐批评了剧本创作中存在的不敢正视生活、不敢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的“无冲突论”。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富有激情和锋芒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光年调来中国作协担任书记处书记、《文艺报》主编。那时我在创委会研究室工作,偶尔也给《文艺报》写点评论文章。每当编辑部找我谈稿子修改一类的事,大多是同该报文学评论组组长敏泽和副主编侯金镜打交道,还无缘当面聆听光年的教诲。十年浩劫之后,雨过天晴,中国作协恢复工作,光年挑起党组书记的重担。80年代初那几年,在以光年为班长的班子里,我做拾遗补缺的工作。这时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光年,不时倾听他侃侃而言或娓娓而谈,领略他质朴的风格、坚毅的品质。

8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了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要求把符合条件的中青年干部推上领导岗位。那时,中国作协的领导班子——党组的成员都是二三十年代的老同志、老作家,多半是来自延安、“三八式”的。当时担任作协党组书记的光年,年近古稀,作为即将退役的一个文艺老战士,把选拔接班人、搞好班子的新旧交替,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党组物色、选拔接班人中,我和唐达成、谢永旺有幸被选上了。当时我们的年龄在50上下,也不算太年轻了。但从作协党组来说,我们算是第一批进入班子的“年轻人”。我记得,在我走上党组这个岗位之前,光年曾约我谈过一次话。他情真意切地说:“新陈代谢是必然趋势,年轻的同志要更多地挑起担子。”“作协党组应成为文学战线的神经中枢,责任重大,现在远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要做好党组的工作,必须吃透两头,既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的方针政策,又要很好地倾听、反映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愿望、声音。既要高瞻远瞩,又要从实际出发。”“作为一个党组成员,眼睛不能光看到作协的小天地,要注视全国文学战线,意识到自己对文学事业的兴衰成败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光年同志这一席话,顿时使我加强了使命感、责任感,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将要挑起的那副担子的分量。“无论如何不能辜负党的期望”,是当时萦绕于怀的唯一心愿。

从1982年至1984年,光年在任那几年,他是班长,我是班子里的一员。我们经常在一起开会、学习、谈心,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我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深切地感受到他那诗人兼战士的气质和品格。他为改革开放的每一步进展、每一个成果和文学领域中出现的一切新事物、新景象而喜形于色,拍手称赞;又为社会前进、文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失败而忧心如焚,坐卧不安。从风雨中走过来的光年,对害人害己的“左祸”深恶痛绝,对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安定团结局面倍加珍惜。我细心地注意到,他考虑改进、加强作协工作的每一个方案、每一个举措,都是从维护大局、保护文艺创作的有生力量出发的。每当我在复杂的斗争中感到困惑的时候,光年总是提醒我:要顾全大局,把握中央的精神,了解人心的向背。这振聋发聩的声音一直萦绕于我的耳际。

我们几个中年人进领导班子后,光年就不断地往我们肩上压担子,放手让我们干。光年满怀深情和期望地对我们说:“谁让你们比我们年轻些!既然年轻些,锐敏些,就多辛劳些吧!”开头,让我从葛洛手中接过接力棒,挑起了创联部主任的担子。稍后又让我列席常务书记办公会,协助常务书记冯牧抓书记处日常工作的运转。筹备作协“四大”,让我担负组织设计等任务。大会召开前夜,光年又提议让我担任大会副秘书长,并向理事会汇报代表大会筹备经过,在大会上做关于修改《作协章程》的说明。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我出头露面的机会,让文学界更多朋友了解我、熟悉我。光年扶我上马,可说是煞费苦心了。

80年代初,改革的热潮席卷中国大地。当时中国作协也面临体制、机构改革的任务。光年是一个矢志改革、锐意革新的实干家,他的思想跟随时代大潮、改革激流一同前进。1982年冬,在调整后的新党组召开的第一次扩大会上,他满怀激情地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要把推进改革、开创作协工作新局面的热火点燃起来。”他经过深思熟虑,勾画出一幅作协改革的蓝图。他强调:作协的改革,一定要记住作协的性质。它不是政府的一个部,也不是中宣部下属的一个局,要使它真正成为党领导的作家自愿结合的一个群众团体。作协一切改革都要紧紧围绕作协的主要任务(发展文学创作、组织文学队伍、关心会员生活福利)来进行。要乐于做作家的服务员。如果作协不给作家办事,脱离作家大众,作家不上门了,或上门受到冷遇,作协的负责人、工作人员又不上作家的门,时间长了,模糊了作协的性质,就有可能变成官气十足的衙门,作协也就名存实亡了。在光年看来,能否调动作家、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是作协改革成败的关键。像工人、农民要有生产积极性一样,也要让作家有创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如陈毅所说的“放开笔来写”。正是为了解放文学生产力,作协就要有较大幅度的改革。

光年胸有成竹地提出,作协的改革,首先是领导班子的改革。他针对作协主席团成员大多年事已高,又分散在各地、各单位,很难开成符合法定人数的会这么一种实际状况,主张将主席团百分之八十的权力下放到书记处,使书记处成为有权威的、实质性的、担负作协日常业务、行政工作的机构。从作协“四大”后开始,书记处真正成为一个有职有权、运转自如的工作实体,这是与光年当年矢志改革、果断决策分不开的。

建立创作研究室、创办《小说选刊》、《文艺报》由刊改报、刊物主编实行聘任制、成立中华文学基金会、完善文学评奖制度,这些算不上“新思路、大手笔”,但影响也不小的改革举措,都是光年在任时起步的。改革是一场除旧布新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有矛盾、斗争,会遇到困难、挫折以至失败。对此光年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往往表现得很乐观、自信,迎着困难上。他非常注意倾听来自群众的声音,善于从中吸取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看准了的事,该拍板的就拍板,一锤定音,一抓到底。他还让年轻人站到改革前沿,让我们新进领导班子的几个中年人组成机关整改小组,给我们压担子、撑腰,支持我们去处理、解决那些老、大、难的问题。

我长期做文学组织工作,在我担任创联部主任的前夜,光年同我有过一次从容而深入的谈话。他明确地提出:创作研究室应当成为党组的主要助手,而创联部则应当成为书记处的主要助手,要在协助书记处抓文学创作、组织创作业务活动、发展和提高文学队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说,这个机构不能陷于琐屑事务之中,要赋以日益鲜明、丰富的业务色彩,承担起繁重的业务性的组织工作。要把创联部工作人员培养成熟悉文学业务、熟悉文学队伍的组织工作者。正是按照光年的这些构想,我很快草拟出一份《关于创作联络部的任务和职责范围的意见》,后来又加以修改补充,制定出《创作联络部工作条例》。我在创联部任上那八九年,一直是按照这个《条例》的精神来开展工作的,一心想使创联部在履行组织、联络、服务职能上有所作为。我深知由于自己的水平、能力,工作没有做好,与光年和广大会员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可万万没有想到,在80年代末我从创联部卸任之际,竟传来这样的指责:创联部凌驾于各部门之上,谁给创联部这么大的权力?今后不能按束沛德的模式搞创联部。锋芒所向,一清二楚,我只好一笑置之。

光年十分重视文学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的建设,他在会上和同我谈心时都曾谈到,作为党组成员,一定要有这样的觉悟,党组是党中央派来的,要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文艺路线、方针,保证实现中央对文学工作的领导。这样,才会得到中央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他又多次提醒我们: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要同文学界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不唯上,不唯书,尊重客观实际,不断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干扰。光年说,他是一个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习惯于遇事从政治上考虑的人。在他的点拨和影响下,经历了反“清污”、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些斗争,对如何吃透、把握中央的意图、精神,自己也多少有了一点长进。

领导班子的改革,加强班子的建设,不仅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还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文化素养。在这方面,光年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文学组织领导工作的前辈,以他的切身体会,对我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寄予殷切的期望。他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要求,归纳起来是“四多”,即多读作品,多动笔杆,多交文友,多下基层。

多读作品 90年代中期,光年在一次谈话中说起:中国的20世纪,比起俄国的19世纪来,社会的动荡、变革更加广泛、深刻。可我们至今还没出来大作品,除了外部原因外,作家的文化素养不如当年俄国作家,也是一个原因。他还谈到,一些文学新人是从生活中搏斗出来的,头一两篇作品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后来再写的作品,就显出思想贫乏、生活淡薄、艺术功底不足了。这说明他们作为一个作家,政治思想上的准备、理论、美学、知识、艺术修养上的准备都不足。作家要提高文化素养,做领导工作的也要熟悉业务、提高文化素养。他颇为感慨地说道:我们惨痛的教训是外行领导内行,空谈政治。历来搞粗暴、简单化,搞“左”的人,往往都是没有多少文化,没有读过多少书的。

经常调查研究文学创作、评论的现状,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本功。无论多么忙,担负文学领导工作的,都要挤出时间读作品。不看作品,就没有发言权。他要求领导班子的成员都要读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争议的作品,要读作协的刊物,读作协评奖的获奖作品。班子里做外事工作、行政工作的也要读作品,只有通过读作品弄清当前的文学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班子里的一班人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相互理解、配合和支持。

在多读作品上,光年是见缝插针、身体力行的。1983到1984年,为了起草作协“四大”的报告,他认真读了《绿化树》《烟壶》《沉重的翅膀》《故土》《人生》《洗礼》《黄河东流去》《棋王》《黑骏马》等一大批作品。从一线退下来之后,他仍然坚持读作品。每次我去看望他时,总会在沙发或茶几上见到他正打开阅读的新书。《白鹿原》《废都》《走向混沌》《地球的红飘带》《无梦谷》《集体回忆》《情爱画廊》《花季·雨季》等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他都一一读了,并且在日记上写下读后印象,还给一些作者写了信,谈作品的成败得失。有时,他会兴致勃勃地同我谈起读某部作品的感受,让我和他一起分享阅读的愉悦。

多动笔杆 作协“四大”之后,光年作为文艺战线上的一个老兵,光荣地退役了。在新旧班子交接前后,他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作家的笔是不能放下的,我们是运用笔来战斗的,而且是靠这支笔来帮助党联系千千万万群众和作家。要有一种奋进精神,做一个战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当我被日常事务所缠,埋怨没有心情坐下来写文章时,他很严肃地对我说:“长期不写文章不行。笔懒是思想懒惰的表现,不写要挨批评。”“无论工作多么忙,都要坚持读作品、写文章。否则,会员不会承认、接近你这个文化官员。我从领导岗位退下来,重新拿起笔,多少写点东西,才算是一个作协会员。”

同类推荐
  • 普希金诗选(经典世界名著)

    普希金诗选(经典世界名著)

    普希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近代文学语言的创造者,他不仅在俄罗斯享有崇高的声望,而且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普希金诗选》收录了《我的肖像》、《我的墓志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暴风雨》、《小说家和诗人》、《黄金和宝剑》等120首抒情诗;《茨冈人》、《铜骑士》2首叙事诗;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这本《普希金诗选》是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系列之一。
  •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个女人温柔了岁月,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张晓风干净的文字淡淡的情绪,道出一个好女人的岁月沉淀后的世事人情:面对父母老去离世,才发现你从未真正解读他们的内心;爱情婚姻中,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可述,但生活中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感念不尽的柔情;身为人母后自己体会的种种,忆起母亲的不易和牺牲,世上有什么角色比母亲更孤单?一个平凡女人一生的故事在文学大家张晓风笔下潺潺流出,让人想起自己的汗水、困惑、孤独、幸福、收获,想起这喧闹而安静的一生。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很多人喜欢杜诗,杜诗有其独有的风格,本书将为你讲述吴小如对于杜诗的理解。
  • 警路留痕

    警路留痕

    本书的作者是派出所的所长,多年的警察工作让他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案件。本书即是作者从警经历的真实记录,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件的介绍,情节惊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触目惊心,也有作者的文学创作,如小品剧、漫画、诗歌等,以及作者对生活、工作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热门推荐
  • 情殇古梦

    情殇古梦

    情殇劫之轩祺恋曾经的她,只是一位暖心孝顺的师姐,有些内向,但却可爱,善解人意…后来的她,为爱追逐,为爱疯狂,甚至甘愿走上歧途…曾经的他,沉默寡言,内心冷清…后来的他,肩负重任,心里有爱不能守护,有苦不能诉说…一段爱,一场情,刻骨铭心,一世走得苦不堪言,但他们依然坚持爱着,天荒地老…家族的使命,魔界的狠毒,小人的别有用心……都是一场场生死劫,他们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彼此,不离不弃…
  • 武魂霸体

    武魂霸体

    这个武神大陆的世界上,所有有武魂之人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林枫,8岁开启武魂天才,却被家族认定与废材一样,被踢出家族,而他的武魂却是:霸体武魂!在踢出家族之后林枫向着逆天高手之路进发。
  • 魔法王国

    魔法王国

    在某一个时代,文明刚起源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两大种族,一个是人族,一个是魔族。人族崇尚光明,而魔族崇尚着黑暗。由于信仰不和,人族和魔族多次发生战争。与此同时,魔法的发明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千年以后,魔族崛起。一个少年,立志成为一名魔法师,奈何上天给他开了个很大的玩笑。且看一个无法使用魔法的少年如何成为魔法师,且看一个无法使用魔法的少年是如何突破层层阻碍最终成为强者,如何带领人类消灭魔族,走向巅峰“魔法,因我而存。魔法,因我而生。魔法,因我而在”…………
  • 灵玉传说

    灵玉传说

    一块幽蓝的美玉,从天而降,卷起一段腥风血雨。时代变迁,美玉流落凡间,成就了谁,毁灭了谁。本人是在校学生,每天更新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这是第一次写,玩各位读者不要介意。。。
  • 玄灵转经晚朝行道仪

    玄灵转经晚朝行道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亡者宅急送

    亡者宅急送

    给死人送东西还用烧得?这也太OUT了吧,现在当然用快递了啊!亡者宅急送,郑重承诺,只要接单,高效安全。我们的口号是:服务遍两界,诚信递万鬼。
  • 曾公遗录

    曾公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狂刀魔传

    狂刀魔传

    一柄刀改变人的一生,既然世间再容我不下,那我就杀的人世间胆寒!狂刀挥泪斩红尘,血流千里欲断魂!
  • 阴阳轮回咒

    阴阳轮回咒

    妻子女儿惨死,已故父亲留下的手机录音,一张来历不明的镀金桌子,带领我走进了一个阴森恐怖的大漩涡中……
  •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犹如大海中那粼粼的波光,在太阳的照耀下,不断发出动人的光芒。从有文字可考的绵延达一千五百年的古徐国开始——是淮安的前身——那饱含着仁义的民歌,那承前启后的辞赋,那人品坚贞的诗词,那三足鼎立如巅峰的小说,等等,让淮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块令人骄傲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