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0400000042

第42章 辛亥年的枪声(1)

许多历史著作记载了辛亥年三月份广州的那一阵密集的枪声。那时的广州是搁在中国南部的一座发烫的活火山,革命家和志士仁人穿梭往来,气氛紧张诡异。旧历三月二十九日下午五时许,总督衙门附近砰砰地响成一片,流弹嘘嘘地四处乱飞。枪声并没有持续多久,但是,大清王朝的历史已经被打出了许多窟窿。

一个敢于惊扰大清王朝的书生当场中弹就擒。林觉民,字意洞,二十四岁,福建闽侯人。如今人们只能见到一张大约一个世纪之前的相片:林觉民眉拙眼重,表情执拗,中山装的领口系得紧紧的。他被一副镣铐锁住,当啷当啷地押进总督衙门的时候,这件中山装肯定已经多处撕裂,缠在手臂上作为记号的白毛巾也不知去向。腰上的枪伤剧痛锥心,林觉民还是心犹不甘地环目四顾。终于跨入了戒备森严的大门,然而,他是一个阶下囚而不是占领者。

时过境迁,不少人都可能表现出了不凡的历史洞见。哪怕仅仅提供三五十年的距离,历史的脉络就会蜿蜒浮现。反之,身陷历史的漩涡,种种重大的局势判断有些像轮盘赌。一种理论,几场骚乱,若干激动人心的口号,还有报纸、杂志和传单,这一切足够说明一个朝代即将土崩瓦解吗?然而,林觉民坚信不疑。他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生命押在这个结论之上——林觉民决定用一副柔弱的肩膀拱翻一个王朝的江山。

不成功,便成仁,他完全明白代价是什么。起义前三天的夜晚,林觉民与同盟会的两个会员投宿香港的滨江楼。夜黑如墨,江畔虫吟时断时续。待到同屋的两个人酣然入眠之后,林觉民独自在灯下给嗣父和妻子写诀别书。《秉父书》曰:“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唯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搁笔仰天长叹。白发人送黑发人,心碎的是白发人;可是,自古忠孝难以两全,饱读圣贤书的嗣父分辨得出孰轻孰重。林觉民的《与妻书》写在一方手帕上:“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这句话落在手帕上的时候,林觉民一定心酸难抑。孤灯摇曳,一声哽咽,两颊有泪如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与妻书》一千三百来字,一气呵成,娟秀的小楷一笔不苟。两封信,通宵达旦,呕出了一腔的热血,内心一下子平静下来。生前身后的事俱已交割清楚,二十四岁的生命一夜之间完全成熟。

《秉父书》和《与妻书》是人生的断后文字。必须承认,相对于如此决绝的姿态,总督衙门的战役显得过于短促,甚至有些潦草。林觉民与同盟会员攻入督署,不料那儿已经人去楼空。他们打翻煤油灯点起了一把火,然后纷纷转身扑向军械局。大队人马刚刚涌到东辕门,一队清军横斜里截过来。激烈的巷战立即开始,子弹噗噗地打进土墙,碎屑四溅。突然,一发尖啸的子弹如同一只蝗虫飞过,啪地钉入林觉民的腰部。林觉民当即仆倒在地,随后又扶墙挣扎起来,举枪还击。枪战持续了一阵,林觉民终于力竭不支,慢慢瘫在墙根。清军一拥而上,人头攒动之中有人飞报:抓到了一个穿中山装的美少年。

审讯常常是大规模骚乱的结局。要么统治者审问叛逆者,要么叛逆者审问统治者。现在,主持审讯的仍然是两广总督张鸣岐。林觉民和同盟会的人马抵达的时候,张鸣岐已经越墙而去。一种说法是,张鸣岐手脚利索,望风而逃,他抛下的老父张少堂和妻妾三人瑟缩于内室的一隅,哀声苦求饶命;另一种说法是,张鸣岐事先得到了细作的密报,督署仅是一幢空房子,四面伏兵重重,同盟会中了圈套。不管怎么说,骚乱并没有改变既定的格局。

当然,张鸣岐和林觉民共同明白,大堂上的吆喝、惊堂木、刑具以及声色俱厉的控告都已丧失了意义。身负镣铐的林觉民心怀必死之志。老父牵挂,娇妻倚门,二十四岁的人眼神清澈,步履轻盈,但是,林觉民还是坚定地往黄泉路上走去——那么多的福州乡亲已经在鬼门关那边等他了。半个月之前,林觉民潜回福州,召集一批福州的同盟会会员秘密赴粤。他们在台江码头分搭两艘夹板船抵马尾港,随后换乘轮船出闽江口,沿海岸线南下广州。总督衙门一役,殒命的福州乡亲多达二十余人。林觉民深为敬重的林文已经先走了一步。东辕门遭遇战,林文企图策反李准部下。手执号筒的林文挺身而出,带有福州腔的国语向对方高喊“共除异族,恢复汉疆”,应声而至的是一枚刻薄的子弹。子弹正中脑门,脑浆如注,立刻毙命。冯超骧,“水师兵团围数重,身被十余创,犹左弹右枪,力战而死”;刘元栋,“吼怒猛扑,所向摧破,敌惊为军神,望而却走,鏖战方酣适弹中额遽仆,血流满面,移时而绝。”还有方声洞,也是福州闽侯人,同盟会的福建部长,曾经习医数载,坚决不愿意留守日本东京同盟会:“义师起,军医必不可缺,则吾于此亦有微长,且吾愿为国捐躯久矣”,双底门枪战之中击毙清军哨官,随后孤身被围,“数枪环攻而死。”林尹民,陈更新,陈与燊,陈可钧,还有连江县籍的几个拳师,他们或者尸横疆场,或者被捕之后引颈就刃,林觉民又怎么可能独自苟活于天地之间?

想用囚犯的演说打动审讯者,这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林觉民的灼灼目光与慷慨陈词还是震撼了在座的清军水师提督李准。世界形势,清朝的朽败,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事业,林觉民血脉偾张,嗓门嘶哑,激烈的手势将身上的镣铐震得当啷啷地响。即使是一介武夫,李准也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林觉民身上逼人的英气。他挥手招来了衙役,解除镣铐,摆上座位,笔墨侍候。林觉民揉了揉僵硬的手腕,坦然地坐下,挥毫疾书,墨迹淋漓飞溅。刚刚写满一张纸,李准立即趋前取走,转身捧给张鸣岐阅读。大清王朝呼啦啦如大厦将倾,蝼蚁般的草民茫然如痴,革命者铤而走险,拳拳之心谁人能解?林觉民一时悲愤难遏,一把扯开了衣襟,挥拳将胸部擂得嘭嘭地响。一口痰涌了上来,林觉民大咳一声含在口中而不肯唾到地上。李准起身端来一个痰盂,亲自侍奉林觉民将痰吐出。

目睹这一切,张鸣岐俯身对旁边的一个幕僚小声说:“惜哉!此人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如雪,真奇男子也。”幕僚哈腰低语:“确是国家的精华。大帅是否要成全他?”张鸣岐立即板起脸正襟危坐:“这种人留给革命党,岂不是为虎添翼?杀!”

命运的枷锁并没有打开。

林觉民被押回狱中,从此滴水不肯入口。数日之后,一发受命于张鸣岐的子弹迫不及待地蹦出枪膛,准确地击中了他的心脏。刑场传来的消息说,就义之际,林觉民面不改色,俯仰自如。林觉民死后葬于广州的黄花岗荒丘,一共有七十二个起义的死难者埋在这里。风和日熙,黄花纷纷扬扬,漫山遍野;阴雨绵绵,那就是七十二个鬼魂相聚的时节。坟茔之间啾啾鬼鸣,议论的仍然是国事天下事。

五个多月之后,也就是辛亥年九月,公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千年帝制,民国成立。

即使是结识历史人物,也是需要缘分。

我长期居住在福州,几度搬家,每一处新居距离林觉民纪念馆都没有超过一公里。尽管如此,我对于这个人物从未产生兴趣。纪念馆是清代中叶的建筑,朱门,灰瓦,曲线山墙,三进院落。附近的高楼鳞次栉比,纪念馆还能在玻璃幕墙之间坚守多久?我对这一幢建筑物命运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它的主人。一个有趣的历史问题始终没有进入我的视野:一个仅仅活了二十四年的人有什么资格占有一个偌大的纪念馆?现在,历史已经被一大批骚人墨客调弄成下酒菜。他们或者钟情于帝王及其皇宫里的金枝玉叶,或者努力修补富商大贾的家谱。林觉民这种“拼命三郎”式的革命家显然太没有情趣。可是,在我四十八岁的时候,那个仅仅活了二十四年的人突然闪出了历史著作站到跟前。林觉民这个名字鬼魅般地撞开了我的意识大门,种种情节呼啸着在脑子里横冲直撞,令人神经亢奋,夜不能寐。

生当人杰,死亦鬼雄,我终于从福州的子弟身上也看到了这种掷地有声的性格。

福州是东海之滨的一个中型城市,两江穿城,三山鼎立,长髯飘拂的大榕树冠盖如云。这里气候温润,物产富庶,江边的码头人声如沸,鱼虾的腥味随风荡漾;市区小巷纵横,炊烟弥漫于起伏错落的瓦顶之上。历史记载证明,福州人的祖先多半来自北方的中原。魏晋时期开始,北方的中原烽火连天,一些富庶的名门望族扶老携幼仓皇南逃,其中一部分陆续落脚在这里。可以想象,这些逃跑者的后代性情温和,血液的沸点很高,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破门而出。据说福州许多女人的日子很惬意。她们戴着满头的卷发器到菜市场指指点点,身后自然有一个拎菜篮的男人跟上付账。另一种更为夸张的说法是,这些男人连涮马桶、倒夜壶也得亲自动手。总之,这些男人的骨头软,胸无大志,撑不起历史的顶梁柱。我在这个城市的一条巷子里长大,打架毁墙揭瓦片无所不为,但是,这种市井无赖的形象无助于证明福州男人的高大。现在,林觉民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这个城市的漫长历史。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福州也有这等顶天立地的好汉。我母亲也姓林,一样的闽侯人,我或许可以大胆地将林觉民视为母亲这个谱系的一个先辈。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相形之下,福州人似乎有些心虚。为什么他们享受不到这种美誉?肯定存在某种偏见。当年林觉民从福州召集了一批乡亲赴粤,他们多半刚烈豪爽,精通拳棒。这些人的种子仍然撒在福州的肥沃土地上。他们的后裔常常四处奔走,抡起一对拳头打遍天下不平事。不少人通过不正规的渠道踏入日本岛国,或者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他们隐居在东京和纽约的唐人街,只听得懂乡音而不谙日语和英语。某些时候,他们会突然出现在街头,挥拳将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或者美国佬打得鼻青眼肿。美国的警车冲入唐人街哇哇乱叫,回答他们的一概是福州话。据说,纽约的警察局贴出了一条广告:招募懂得福州方言的警察。当然,我不愿意人们将我的乡亲想象成一伙莽汉。我的另一些乡亲文采斐然。牺牲在东辕门的林文工诗文,音节悲壮,沉郁顿挫:“极目中原事,干戈久未安。豺狼当道路,刀俎尽衣冠。大地秦关险,秋风易水寒。《雪花歌》一曲,听罢泪漫漫。”如果不是用福州方言诵读,人们肯定会将作者想象成一个关西大汉。

我常常考虑,问题是不是就出在福州方言之上?语言学家可以证明,福州方言恰恰是来自中原的古汉语。那些南迁的名门望族带来了中原的口音,福州方言之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古汉语用法。这些口音捂在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渐渐与北方中原割断了联系而成为方言。然而,自从中原文化被视为正统之后,方言似乎就是蛮夷之地的鸟语。福州方言多降调,而且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入声,听起来叽里咕噜的一片。北京人说起话来抑扬顿挫,连骂娘的节奏都格外舒缓。他们的言辞之中可以加入那么多的“儿”化,福州人常常觉得自己的舌头笨得不行。即使是能言善辩的福州大佬,遇到一口标准的京腔就像剥了衣服似的自惭形秽。我的想象之中,高大的英雄总是屹立在远处,嘴里肯定不会冒出土气呛人的方言。福州出过另一个大人物林则徐。道光年间,林则徐用漏风的国语命令:给我烧了!于是,虎门的鸦片烧成了一片火海;林则徐又用漏风的国语下达命令:抬出大炮!炮台上的大炮昂起头来,军舰上的英军相顾失色。所以,林则徐林文忠公是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举世公认。尽管如此,福州还是有许多段子编派林则徐口音不准的小故事。这时的林则徐不是朝廷的钦差大臣,他只是福州人的乡亲,是我们祖上的一个可爱的老爷子。

林觉民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他二十岁的时候东渡日本留学。谙熟日语之外,他还懂得英语和德语。林觉民比鲁迅小六岁,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可以从容地出入国际性舞台。我的心目中,林觉民的形象将英雄与乡亲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辛亥年三月份广州的那一阵密集的枪声夹在厚厚的历史著作之中,听起来遥远而模糊。然而,时隔近一个世纪,这一阵枪声奇怪地惊动了我的庸常生活。我开始在历史著作之中前前后后地查找这一阵枪声的意义。

黄花岗烈士殉难一周年之后,孙中山先生在一篇祭文之中流露了不尽的悲怆之情:“寂寂黄花,离离宿草,出师未捷,埋恨千古。”时隔十年重提这一场起义,孙中山先生的如椽大笔体现了历史伟人的高瞻远瞩。他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言之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

同类推荐
  • 敦煌大梦

    敦煌大梦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为敦煌的保护、研究事业而殚精竭虑的故事,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凝聚在这些中国知识分子身上为民族文化事业勇于牺牲敢于承担的优秀品质。
  • 月光下的银匠

    月光下的银匠

    在故乡河谷,每当满月升起,人们就在说,听,银匠又在工作了。满月满满的升上天空,朦胧的光芒使河谷更加空旷,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而又遥远。这时,你就听吧,月光里,或是月亮上就传来了银匠锻打银子的声音……《月光下的银匠》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作者阿来的短篇小说13篇,包括《野人》、《槐花》、《群蜂飞舞》、《阿古顿巴》、《月光下的银匠》、《格拉长大》等。
  •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赵瑜散文

    赵瑜散文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赵瑜散文的首次集结。赵瑜向以纪实文学力作震荡文坛。其实,他的散文同样深厚、独特而有趣。面对时下散文的疲软与苍白,赵瑜的叙述有现代气象,有北国古风,因事而作,有感而发,是将泥土夯实之后烧制而成的一块块沉砖。我们能体味到作家心灵的率性和真诚。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猎杀龙骑士

    猎杀龙骑士

    十岁孤儿先亲见父母惨死于龙骑士之手,后又被捕奴队卖作奴隶在经历七年角斗场的生死厮杀,三年权贵间的尔虞我诈后,复仇的长剑悄然抽出,奈何造化弄人被穿越众夺体重生成功,从此一个无比卑劣的冥王诞生。“龙骑士,将成为我三叉戟的祭品!”“众神,将是我脚下的奴隶!”【书友群46736179】
  • 明星契约妻

    明星契约妻

    为了重病的哥哥,一纸契约她成了霸道总裁的契约妻,自由被禁锢,身体被禁锢,却禁锢不了她的才华以及奋斗向上的目标和决心,这些磨难都将成为她人生的财富,因为有一天她会依靠这些财富成为万人瞩目光耀夺目的超级大明星。
  • 十三福晋

    十三福晋

    稀里糊涂的做了李卫三年的妹妹,因为赌博而不得不从徐州逃窜到京城,故事也这么稀里糊涂的展开了。和胤禟完全的灵魂契合,却无法互相忍让,只能一直在互相的折磨中沉沦。和胤祥,说不上是爱情,却相依相惜。爱情就是这样,无论你是不是有意的伤害了别人,总会有另一个人来伤害你,如此循环往复。
  • 九重禁制

    九重禁制

    陈霆是一名生来就有异能在身的大学生,毕业前的一次旅游,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莫名地加入了星主的管理团队,在星主的指点下,开始修炼自身的异能,从一个宇宙流浪者,渐渐进入强者的视觉,悄然担当起弱小种族的捍卫者的使命,渐渐揭开了人类种种禁制之谜,悄然谱写了一场拯救星际、拯救人类,自强不息的史诗之路。
  • 因果落

    因果落

    问:天何必清高?答:天,如旷世,自视清高。
  • 三圣大传

    三圣大传

    一本着意于人物描写和剧情发展的玄幻类书籍。就不升级,气死你。
  • 我的鬼女友

    我的鬼女友

    我年少时误入过一个不该是活人进入的世界,竟然奇迹般地回来了,从此后,我的人生便充斥了太多无法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很多超出常识的东西围绕着我,算命的说我身上有它们感兴趣的东西,这一世我都别想太平,而且还包括我死后.....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我自相思

    我自相思

    她是草原汗国的嫡出公主,金尊玉贵,弓马娴熟。一场百年不遇的风雪灾害让她的国家岌岌可危,为解万民之忧,她入关和亲,嫁给大燕帝国的摄政王为正妃。摄政王权倾朝野,后院充盈,来历众多,心思各异,与异族身份最尊贵的公主联姻引来各方猜测,朝堂风云变幻,王府风波迭起。公主本想安静度日,却总有明枪暗箭,风霜雨雪。看着满院子背景不凡、居心叵测的莺莺燕燕,她撕下淑女面具,恢复剽悍本色,宣布后院铁律,“想侍寝,先赢我。”
  • 灵眼警探

    灵眼警探

    灵眼警探文轩,有着一双不为人知的阴阳眼,就是这一双阴阳眼,让他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听到许多别人听不到的东西。棘手的案件每天都在发生,亲情,爱情,友情……在利益面前卑微得接受着考验,在这一切的背后,谁又该为之买单,故事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真相。可是这一切真的是存在的吗?究竟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结局呢?让我拭目以待吧,是真是幻,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