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2900000021

第21章

樱花时节

赴日之前,我将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古都》读了一遍。故事很平淡,也很朦胧。但,我从小说中认识了日本京都。当我从福冈坐上新干线之后,很快便到了京都。我提议去平安神宫看八瓣櫻花。

四月,櫻花正放,整个京都像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雾。平安神宫未免有点造作,松树跟櫻花在一起,刚柔对比得太强烈了。我宁愿在春尽的时候,绕过那幽暗树丛小径,踩过几乎平贴池塘水面的石块,看浮在浓翠水上的菖蒲;或者,夏曰黄昏,坐在台阶上,无尽地遐想。平安神宫,并不值得叫人那么想念。

川端康成笔下的女主人从南禅寺那边绕无路,走出知恩院的后面,经过圆山公园里面,走着旧的小路,来到清水寺面前,正好春天的晚霞笼罩着那一带。——是的,这条旧小路,最好走,如果不怕远,还可再经那段“哲学之道”。路而称“哲学”,不必再描述,也可想象了。当然,趁着櫻花还未落,柳还最娇柔的日子,最好走。作家笔下的场景,有时会令你想得太多太多。

匆忙中我们回东京。在东京,是旅客最忙的日子,因为许多来客要把珍贵的时间,跑进那些大得叫人迷途的百货公司里去,拼命抢购。有人可以买得大包小包,面带喜色,哪来神奇力量令他们可以跑完八层大楼,又有这么多的东西可买,我有点不明白!但别人也一定不明白,我却跑往神保町。

谁都知道,神保町纯粹就是一条书店街,热闹而又肃静。有人告诉我这里的书屋什么书都有,什么书都能买得到。

神保町飘着小雨。这个时候在街上踱步最好,不太冷,不戴帽子,让雨花洒在头发上、眉毛上、脸上,有点柔柔冰凉的感觉。我带得满肩雨粒,在入门前,站在檐下,顿一顿足,拂一拂肩襟,抖落点点雨花。就是在一个这样天气的黄昏,我踏进一家旧书屋去。低矮屋檐下,镶在木门上的玻璃,大概蒙尘日久,显得朦胧,别妄想站在外边可以看到店里一些底蕴来,当你的鼻子凑得太近玻璃时,呼出的气便把本来稍能看见的影象,也弄模糊了。门是要向左边推开的,得留心那高高的木门植,小心被它绊倒。里面也是昏暗得像被烟熏过似的,窄窄的空间全堆满了书。书架上中国、曰本古书,看来很凌乱,但细看就知道还是很有秩序分了类地摆放着。有些大型丛书,都用绳子扎好,或用纸包好写上书名,毛笔字很刚劲,不像一般日本流行书法那样松散。壁上悬着个古老上链式的摆钟,全店就只有它发出滴答滴答响声,这叫人感到用点力移动一本书,或者自己的呼吸都会打扰了那静穆空气。

也许,要走店后端一点,才猛然发现古老火炉旁,两叠大的榻榻米上,摆着矮书和凌乱书堆。一个清癯老人,穿着颜色深沉的精布和服,正跪坐在桌前看书。他是书屋的老主人。他连头也不抬,仿佛在自己书斋用功,哪里像卖书的?这也好,互不干扰。你读你的,我看我的。随手翻检一下,都是买不得的书。在这样的风格的旧书屋我拿着的书,恐怕只有有学问、有钱的书痴才买得起,看看倒不妨事,站着翻了好久,接收着各种知识。上灯时分,老主人站起来亮了一盏昏黄的灯后,仍旧坐下来看书。我也该走了,推开门,外边的雨止了,只是气温比来时低。我回头看,那书店的一窗昏黄,已在遥远的后边。踩着满地的落櫻。我很惬意,而且踏实。

我想只要用内心情感和人格力量来玩味体验这一切就够了。海明威有句名言叫“人可以被毁灭,但决不能被打败”。我想我们这些既不能经商,更不会玩权术,而是以知识安身立命的人,应该用内心来欣赏世界一切文化精华。走到哪里,我们就看到哪里,不管知识以何种形态和方式来叩访我们永远渴望的心户……

地铁的发现

在一个地震、火山和海啸频发的岛国上,日本人凭着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奇迹般地建成了四通八达、立体交叉的地下交通网络,向世界证实了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的巨大创造力。

在日本的那些日子,我几乎天天都坐地铁。我置身于那些普普通通的日本人中,亲眼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表情,我的思绪常常纷飞,想得很远很远。我以为地铁在日本已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日本社会的一个缩影。

一提起日本地铁,人们立刻想起的,是便利和舒适、豪华的新干线列车,俨然就是代表。在称羡人家交通先进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日本的地铁其实是很拥挤的,少有人了解,日本人是怎样对待这种拥挤的。

只要看一看日本的高速公路家常便饭似的塞车,节假曰新干线列车的严重超员,东京各大车站终日混杂熙攘的景象,就不难明白这一点,就拥挤的程度而言,有时东京并不亚于北京。在日本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狭小国度里,交通供求矛盾的彻底解决恐怕仅仅是个梦。

然而,尽管日本交通拥挤,却是有秩序的、有条不紊地运行的。

地铁站台上的日本人,静静地等候着列车的到来,除了站台工作人员紧张地指挥着人们上车以外,根本听不到乘客的说话声。列车一到,上面的人刚下完,下面的人鱼贯而人,按照指定的方向走进车内,各就各位。有时车内已经填得结结实实,可是还有人没上去,这时工作人员通常是一手夹着信号旗,侧过肩膀把乘客使劲往车内顶;车内掀起一次波涌,乘客会连锁反应似地晃动一下,通常要使出吃奶的劲顶上好几回,才能把乘客勉强挤进车门。最后,车门紧张不安地来回抽动几下,终于关上。

这是一种不掺任何水分的拥挤,比起那种咋咋呼呼、你争我抢的拥挤,要实在得多。

这是一种理性支配下的自我克制,它基于“我要坐车,人家也要坐,要走大家一起走”这样一种观念。这比起那种“我上来了,快走吧”的心理,显然要文明。

我在东京坐地铁时,还发现一个现象,车内越挤越安静。东京地铁的拥挤,有时超过了人身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叫出声来未必不是一种缓解的办法,然而我从未听到过这种叫声。这种忍耐力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为此深感困惑。

正是这种超常的坚忍,保证了日本地铁的高度正常运行。

在日本人的性格中,忍耐和服从根深蒂固。早上挤地铁不过是紧张一天的象征性开始,之后的8小时,他们在另外一个同样拥挤的空间里生存,兢競业业,恪尽职守,甚至忍辱负重,夹着尾巴。日本人欣赏这种个人牺牲的精神,并以此为美德,所谓的团体主义,就是建立在这基础上的。这种自觉的忍耐和克制,无疑是日本社会高效率运转的前提之一。我甚至认为,日本民族100多年前在世界上的崛起,战后日本经济再度奇迹般地起飞,都同这种精神有极大关系。

记得从成田机场出来,第一次登上东京的地铁,我便为眼前的景象所动.日本人果然名不虚传,那么好学,那么辛苦。车厢里的人,要么在看书,要么在打瞌睡。望着那一张张疲惫不堪、打着盹的脸,我不由感叹起日本社会竞争的残酷激烈。见到许多人手不释卷,日本人如此好学,难怪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会出现川端康成和汤介秀树这样荣获诺贝尔奖的杰出人才。我把这同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实行的中小学义务教育制,如今已经消灭了文盲,大学升学率居世界前列联系在一起。

随着坐地铁次数的增多,我发现,事情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么简单,地铁里打瞌睡的日本人不少,可很少误站的。快到站时,已经睡了的日本人颇有准备地站起身,整整西服、领带,从容不迫地下车。我也很少见到过打呼噜、流诞水之类有伤大雅的现象。他们并没有真正睡去,充其量只是我们说的“假寐”而已。

我还发现,地铁里的日本人手里拿着的,大都是卡通漫画和消遣性之类的杂志。在中国,卡通向来是孩子们的读物,可在日本男女老少都很着迷。地铁中,上班族们抱着一本砖头般厚的卡通漫画本,沉浸在阅读的快意中。地铁一圈跑下来,车厢里总要遗留下许多花花绿绿的漫画杂志。

在中国,地铁和公共汽车这类公众场所,常常既是助人为乐、敬老爱幼的地方,又是滋事生非、争吵磨擦之处。这是一幅自相矛盾的图画。

在日本,情形恰好相反。东京的地铁,纵然人再挤,也难以热闹起来。乘客们既彬彬有礼,又冷冷淡淡。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让座位,也不争座位。

一次我坐山手线去池袋,途经高田马场站时,上来一位妇女。她身背着一个孩子,左手提着一个皮包,右手拎着一个购物袋。当时我紧靠车门坐着,就主动站了起来。那妇女淡淡地向我道声谢走到座位前,却迟迟不坐下,而大声呼叫。这时车门口又上来了一位汉子,两手空空,胳膊下夹着一本漫画杂志。丈夫的轻松和妻子的辛苦,在我眼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汉子大模大样地走到座位前,当仁不让地放下屁股,端起漫画看了起来,妻子站在旁边,毫无怨色地哄着孩子。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丈夫,也竟有这样的妻子。事后回想才开窍,那不是一个典型的日本人家庭生活小场景吗?

地铁包容着另一种东方文化。

1993.10

东瀛联想

作为一名中国作家在日本,时常自我警醒和激愤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因为它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引起我们的联想。日光的“东照宫”,京都的“二条城”,大阪府的“大阪城”,明明白白是依据唐朝建筑的样本照做的。金碧辉煌、雕刻精细的长廊和殿门,就直白叫做“唐门”。宫里屏风上的画,跟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看到的唐人画,没有多大差别。古木参天的幽林,传来阵阵古琴,沿声细觅,拐了几个弯,只见又另有树木,琴音还是来自无觅之处,这般境况,分明是古意益然。踏进在古代本来为皇宫贵族织绵织绢的“西阵织物馆”,令人想起的又是与曹雪芹有关的清代“江宁织造厂”。看了德川时代三大名桥之一的岩国锦带桥,不会怀疑是“清明上河图”里那道桥和江南水乡的那些拱桥。

尽管不断地提醒自己,为什么跑过海来看自己的文化?但这种联想总是挥之不去,而且愈来愈强烈,往往一闪就占住了脑海,我完全失去控制它的能力。试看看吧:踏上不用上一口钉,只靠木榫嵌成的淸水寺眺望台,远不说北京宏伟无比的天坛,就是与我们广西容县的真武阁的建筑同出一辙。看见摆在寺门的一双铁屐,和两把许多人使劲也提不动的铁禅杖,我又仿佛看见《水浒传》里鲁智深的影子。在绿油油一片的“后乐园”里,我会诵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进入阴森肃穆的“三十三间堂”,面对一千尊观音和面目浄狞的十八位罗汉,我15年前在山西大同大学毕业实习时看到的“云冈石窟”就一个模样。跨进满是奇怪形状钟乳石、丰富地下水,冷得我发抖的“秋芳洞”,在别人的赞叹之声中,我觉得桂林的“七星岩”要比它好看百倍。

那么,似乎到了京都就一定要到雨中岚山,就很好奇。不觉进入山中,到了大悲阁。

大悲,在深山藏起哀伤,鸟居倒塌,钟楼残损,只有一个曾到过中国的老僧。他懂得中国话,他说:“哦!中国,我去过。”然后一笑,破了古刹的凄凉。和尚、寺院,虽然不在奈良,也兀自叫人想起鉴真大师。八十年代初,我还荣幸当选为首都大学生的代表到机场迎接从日本回国的鉴真大师像。

当安禄山还做河东节度使、平卢节度使的时候,那鉴真,已经在滔滔的巨浪中,带着弟子,横渡东洋六次出国。苦得眼睛要瞎了,执住大弟子普照的手,哭着说:“为传戒律,发愿过海,遂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我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没法了解“传戒律”有多么重要,会令他不辞艰苦,也要到这个小国来。不知大师教会了日本一些什么。

回到水之湄,自然该想到渡月挢。月初升的晚上,自对岚坊向着桥头走去,迎面是棵千年老松照水迎客,就当下明白,沿着桥,不是到达彼岸,而是直抵月殿。那个筑桥人,要在桂川住了多少时候?才发现桥必须由岚坊畔筑起,如此便可直指新升的月,使桥不枉负渡月之名。这种诗的才华,我以为是吉备真备由盛唐带回去的。

过了桥,沿水边走,树下,稍歇一下。抬头看,一块石碑临水而立。“日中不再战”,不必追问,碑上五个字在什么时候刻成;应该问:五个字,要用几多史册才载得住?要几许血泪才写得完?我也只能永远是普通人,不懂得太多那些遥远、深奥的故事。也千万不要对我说,我怕听了要愤怒,怕听了要联想。谁要战争?我们绝对不能要战争。一衣带水,同一种文化的根源,为什么要争斗?是不是一种文化熏陶的人总爱斗争?但多少人在争斗里死去?说不清。

石碑竖在川畔,冷冷的不说一句话……

我想起了电视上一句广告词:“人类失去了联想,世界将不复存在。”但,此刻我实在不愿联想。

1993.10.

呆望广岛

一阵暴雨过后,凄风中,我们来到广岛“和平纪念广场”。

可以说,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走进广场的那个日子,都该是凄伤的日子。广场的草绿油油,碎石子白得耀眼,早盖尽了五十多年前在这里的血肉与灰尘相混的恐怖色彩。慰灵塔旁有人在擦着眼泪。

站在广场尽头河畔,呆望着对岸那座原子弹爆炸后唯一剩下来的建筑物残骸,我禁不住思考:这个残破圆顶,只有儿堵疮痍满身危墙的空架子,半个世纪以来带给日本人的究竟是忏悔当年不该发动侵略战争,还是警示不要再有战争,还是记恨别人对自己国家的残忍行为呢?

同类推荐
  • 柳宗宣诗选

    柳宗宣诗选

    考察一首诗,它的来由或发生学,似乎与诗人历经的情境有关。一首诗的切入点可能来自于诗人面对存在的最初震颠,或者说诗的写作,即用词语再现那个最初的震颠。可能要把成百上千的事综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一首诗。如果可以,我愿意把这本诗集取名为“自传的写法”。中国新诗自“五四”发轫,至今已近百年历史。湖北长江出版社一直致力于中国新诗的整理出版工作。本套“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推出了21世纪以来已较为成熟的中国新诗人。本丛书每位诗人单独成册,力求系统地收录诗人迄今为止的主要作品。书前附有诗人生活照片二帧,书后附有“诗人简历”,以说明诗人生活与写作之基本情状。本书为其系列之一的“柳宗宣诗选”。
  • 墨染时光梦笔寒

    墨染时光梦笔寒

    本丛书为经典阅读类图书,将20世纪初至今大约百年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美文作家的代表作选编成书100册(第一辑25册)。该丛书由桂晓风组织编写,拟请王蒙作序,陈忠实、莫言等知名作家及国内多家畅销期刊主编推荐,每册约10万字,包含美文赏读、作家档案等内容。该书除有文化积累和历史传承价值,还兼具陶冶青少年读者性情、培养其品格、抚慰其心灵的特点,以其经典性、权威性、实用性可望成为经久不衰的“中国美文经典阅读范本”。
  • 葡萄心情

    葡萄心情

    本书是朝左拉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完成的作品,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两部作品本应属非常“私有”的和个性化的东西,在创作之初,朝左拉本人并无意公之于众。
  • 阿莲:章衣萍作品精选

    阿莲:章衣萍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热门推荐
  • 帝宠:猫妃狠狠爱

    帝宠:猫妃狠狠爱

    她的母亲是九尾猫妖,妖力无边,她的父亲是元素创始者,唯一一个可以同时运用五种元素的男人。两人结合后,却被人发现她母亲是只九尾猫妖,传说九尾猫妖出现天下必将大乱,生灵涂炭……为平息谣言,为保护最心爱的男人和年仅七岁的她,九尾猫妖自刎在众人面前……父亲为了让女儿免遭世人鄙弃,将其封印在乌青山上:“一千年后,当记忆尘封,当你被世人彻底遗忘时······
  • 爱恋加温

    爱恋加温

    要珍惜身边人,不要把自己的错推到别人身上。
  • 淘古惊魂

    淘古惊魂

    人类从未停止追寻探索那些不可思议,恒古千年的神秘事件。为了揭开爷爷谎言的真面目,子孙穷极一生,为的是换来心灵的安定。如果世界上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你是否会感到恐惧,和仿徨不安;如果真实发生的事,全部都是一场幻影;金缕玉衣,血尸,青铜门内的秘密。。。。跪问远古,那些诡异神秘的传说是否是真的?他们为什么存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以爷爷善意的谎言为起点,又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呢?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真的会全身而退吗?还是身体活着,心灵已经死了?
  • 捡到暖男

    捡到暖男

    大叔爱Lorie,御姐爱正太,归根结底是成熟的男女经历过失去过,在成功之后对稚嫩自我的追忆缅怀和渴望得到,活着已经不易,那生命里总要给自己留一份纯真。“暖男?我?开什么玩笑!我是正太!”
  • 智养: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

    智养: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

    陈老师在书中向广大父母介绍了如何信任孩子的许多心灵感悟和实用的新方法,新技巧。其中包含:如何让孩子体会到你对他们的信任;如何正确地给孩子以爱;如何把握好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怎样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怎样像朋友一样平等地对待他们;怎样不让孩子觉得父母讨厌等丰富和切实的内容。
  • 重生之忘情剑

    重生之忘情剑

    武侠式网游重生过去修炼忘情天书一切都是为了忘记
  • 惊穹录

    惊穹录

    他是三百年前,天界浩劫的叛乱之首,她是为开辟人界立下功劳的第一女。轮回在同一世,一个暴戾,一个倔强,偏偏,她无可自拔的爱上了他。他的恶灵,一次次让她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自身被关押,家族遭血洗,亲人的背叛……走投无路之际,她瞥得前世,得知他不爱她,她却因他而死。心如死灰,她毅然选择离开。他遭三界追杀,当她准备牺牲一切去救他时,他忽然带着千军万马现身天界,笑意从容的叫她:“小懒儿,我来接你回家……“
  • 富翁的智慧全集

    富翁的智慧全集

    脑袋决定口袋。—个人要想创富,最重要的是要有“富翁的头脑”,像他们一样执著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凭借聪明才智,运筹帷幄,搏击商海,打造自己的财富帝国。富翁智慧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它充满创造幸福和未来的激情。富翁智慧体现了一种情感,一种对财富的恋情,在这种恋情里融入了对生存的责任感。富翁智慧是一门学问,一种对物质情结的无情探索,它揭开了人类追求财富的秘密。
  • 大明擎天柱

    大明擎天柱

    再世为人,刘焕已是堂堂大明朝的信王爷了。“怎么办,居然是信王,将来可就是亡国的崇祯啊!”可崇祯又如何,刘焕绝不要做那亡国冤魂!紫禁深宫,秦淮河畔,处处留香,美人依旧!乾坤惊变,翻手是云、覆手为雨!且看一个崭新的大明时代......
  • 梦乱世

    梦乱世

    云起,魂醒,身负天下大权,回首,乱世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