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7800000059

第59章 批评家的胆量

对近些年来的文学批评和书评,人们有颇多不满意,这自然不是没有道理。有人曾发一声冷问:“评论究竟写给谁看?”问得好。在今天,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评论和评论怎样才能吸引读者,确乎变得日益尖锐了。有人径直指出批评的人情化、广告化、消费化趋向,对批评界的“精神无能”痛下针砭,也并非全然无的放矢。但另有些论者就未免出语刻薄了,如说现在的批评家保持着可耻的沉默,现在的评论是自产自销,只有小圈子中人互相唱和一番,或只有一个人感兴趣,那就是被评论的作家本人,旋即又说,连作家本人也未必买账——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我总觉得,在批评的实践和建设方面,有些人的热情并不高,但在嘲笑批评或奚落批评家方面,则一向很大方,也很机敏,永远无所顾忌,永远痛快淋漓,好像文学批评永远是一种可笑而尴尬的行当,好像骂骂评论是最安全不过也最时髦不过的事。更可怪者,是批评界中有些人,素有自轻自贱的毛病和解不开的“自卑情结”,同样的事,发生在作家身上,他就竖起大拇指,发生在批评家身上,他就要撇嘴了,他的主要工作是跟在作家的屁股后面打打圆场。据说全国的“评论奖”多少年都设立不起来(某些社团和刊物倒坚持了“评论奖”),原因是批评界有人不赞成,不晓得究竟害怕什么。当然,这些不正常心态的产生,良有以也,或与文学批评走过了一条特殊的曲折道路,以及某些时段不够光彩的历史有关,或与作家与批评家之间历来不弃不离,却又心存芥蒂有关,或与“文人相轻”的伟大传统有关。

但依我看,评论的情形并没有坏到如此地步,它始终艰难地成长着,发展着。它为推动文学的繁荣做出过巨大贡献,也为建设自身独立的审美系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现在,它又因时代生活的急遽变动面临着更重更难的新课题,所以,它固然需要理解时代,但它本身也亟须时代的理解。仅仅就评论言评论,或把它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和批评家个人的行为来看,那是不大可能扯清楚的;只有把它放到流转的大时代中去观察,既注意到批评本身的得失,也注意到批评的环境、条件、氛围的微妙变化,批评工作者的烦恼和需要解决的困难,庶几可能接近事情的本相。目前对文学批评的呼吁声又起,特别是关于开展健康的,说理的,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文艺批评的呼吁,颇能引起共鸣。我也要说,我们太需要健全的批评精神和刚正的批判品格了。可是,具体到批评实践,人家主要的不满,倒似乎是集中在对批评家的不敢批评上,也即批评家的胆量问题上。这个胆量问题抓得准不准,以及由此会引发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倒也耐人寻味。

其实,批评家与常人并无两样,有胆子大一点的,也有胆子小一点的,一律说批评家胆小,恐非事实。去年关于人文精神的人争论,就很是沸沸扬扬,卷在漩涡中心的几位,无论作家还是批评家,都不能视为胆小,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片面的深刻,泼辣的辩才,滔滔的语汇,决不揖让的姿势,至少说明,他们的心态是自由而无惧的,似不存在敢不敢批评的问题。当然,平心而论,辩论的双方之所以如此投入,如此激动,如此大胆,恐怕既与窗户纸已经捅破,火力点已经暴露,客套话已无必要,谁不正面答辩谁就有可能被动挨打之情势有关,还与所争论的问题十分“形而上”有关。倘若不是这样,而是有个具体对象摆在眼前,又是关于作家作品,关于孰高孰低的评价,那么可以说,批评家的不敢批评,胆子小,倒也是实情。

那么为什么批评家“不敢批评”,或者说渐渐地“不敢”了呢?为什么有些批评家在经过几个回合以后,多采取说优点笔酣墨饱,言缺点轻描淡写,尽量恪守多栽花、少挑刺的行动准则呢?在我看来,除了批评家的勇气问题和个人气质上的参差不齐,恐怕与不少批评家感到说真话有诸多难处大有关系,有时候局面严峻到:不是批评家敢不敢,而是对方接受不接受,允许不允许,承受得了承受不了。如果说,人是环境的产物这句话不能算错,那么,批评家是批评环境的产物,就也说得通。现在生活中的情况是,表扬尚不易,批评就更难,谁要是打算发起尖锐的(或根本不尖锐的)批评,那他就得做好迎接麻烦的充分准备。有的人在事不关己时,老是嫌批评不过瘾,可一旦批评落到自己头上,就如鲁迅所言,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也会马上跳起脚来。文学界的情况又何能例外?有的作家看到对自己作品的批评意见比较尖刻,又不给面子,就不由得愤愤然,不日在各种场合放出各种话来,曲折些的,从人缘说到绯闻,直率的,则指责该批评家搞极左,说是大批判的一套义来了,甚至要“单独练一练”呢。世上事想来好笑,要整谁总得有个借口,有个“帽子”,解放后很长时间要批谁就给戴“右”帽子,而现在呢,则改为给戴“左”帽子了——至于真伪倒可以不管。难怪某批评家在批评后人为苦恼,后悔不迭,连连发出“我犯得着吗”之叹。这些年来,因为批评而诉诸公堂的,给对方扣帽子的,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甚至饱以老拳的,并不鲜见。据说曾有过一二批评家,化了笔名,以酷评或苛评闻名,结果弄得某些编剧导演大光其火,也许因为还影响到票房价值,恨意就义平添了几分。有趣的是,不知怎么一来二去,这几位的苛评就慢慢难以为继了,再往后,倘若有谁提出请他们参加会议,主持者就一面声称对他们的道德文章实在是敬仰,一面表示这种不成样子的小会是不是就不一定惊动他们了云云。显然,主持者对这类不火好控制的角色也颇感棘手,采取了冷处理。氛围如此,能只说是批评家不敢批评吗?

这里,我并不想把不敢批评的责任,一股脑儿全推给对方,推给客观,推给社会。事实上,勇于接受批评者大有人在,眼下闻过则喜者虽然相对地少了点,但也不是没有。那些创作上底气十足者就不怎么怕批评,锐意进取者就不怎么怕批评,只有落伍者、抱残守缺者、弱不禁风者、依靠外力勉强支撑者,才惧怕批评。但就批评的总体境况来说,我以为,文学批评健康风气的形成,不可能单靠批评本身来完成,它有赖于全社会批评风气的形成。设若社会风气浮华,注重虚名,惧怕批评,满足于形式主义和报喜不报忧,热衷于包装和哄炒,欺世盗名者优游自得,那怎么可能独独指望文学批评彻底地做到实事求是、铁面无私呢?打个比方说,对待跑官者,人人鄙视,但又不能绝迹,为什么?原来,你光是批评跑官者,而不去批评那些纵容、默许、赏识跑官者的人,是一点用也没有的,他照跑不误,倘若跑官者因跑官而个个倒了霉,你看还有人跑没有?文学批评风气的形成,道理也是一样的。然而,事情不能只从消极的一面去看,不能静待社会风气好彻底了,保险系数足够了,才去从事健康的批评;倘若是这样,还要批评家做什么?文学批评应该率先积极地、能动地作用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大家都强化了健康的批评意识,全社会的批评风气也才会逐渐树立起来。就这个意义来说,希望我们的批评家,不是胆量越来越小,而是胆量越来越大——当然是建立在追求真理基础上的胆量了。

同类推荐
  • 百年沉浮

    百年沉浮

    本书介绍中国体育界百年沉浮的故事。向世人披露百年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马家军”勇夺冠军的坎坷艰辛路,乒乓球队从独霸世界到与“海上兵团”的对峙,女排“五连冠”的风雨历程和后来的英姿不在,“梦之队”教练的双双出走,足球俱乐部的内幕,与球迷的恩恩怨怨。
  • 河南先锋诗歌论

    河南先锋诗歌论

    《河南先锋诗歌论》通过梳理活跃在诗坛上的蓝蓝、森子、罗羽等18位河南先锋诗人的创作轨迹,作者引用了后抒情、叙事的熄灭、知性写作等概念,有效地打开了先锋诗人创作的秘密通道。作为诗人批评家,作者透过词与物之间的裂隙,探讨了主体与语言、诗歌民主性等前沿问题,深入剖析先锋诗歌的内涵与外延,显示了作者对先锋诗歌深沉的思考与关怀。
  •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收录有《父去子未归》、《凡人与圣贤的距离》、《英雄莫问出处》、《曹操与宗世林》、《亦真亦幻帝王家》,在众多的散文集里,这本书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仙配》《窦娥冤》到我们儿时熟悉的《田螺姑娘》《崂山道士》,其实都源自志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一般会被看成不入流的行为。然而上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魏文帝曹丕,下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代名臣纪晓岚,都曾忍不住寄情于志怪,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志怪小说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先人托物言志的工具,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透过魏晋时代的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令人倾慕的魏晋风流;在唐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国气象;而到了清朝,故事则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世俗。
  • 用破一生心

    用破一生心

    一提起智慧,一谈到哲学,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柏拉图与弟子们散步其中的古希腊阳光下的花园。可是,洛阳宫长生殿的镇殿金狮子,似乎却被很多人漠视。
热门推荐
  • 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人生的哲理

    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人生的哲理

    本书以外公和孩子为主线,把一个个蕴含哲理的小故事穿插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内容纵贯古今,横亘中外,穿透大千世界,寓于人生百态?故事背后精彩独到的感悟,让孩子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能够更直接地用智慧来温润自己成长的心灵,让他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时能从中汲取力量;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能从中获得慰藉。
  • 青梅配竹马腹黑拐呆萌

    青梅配竹马腹黑拐呆萌

    顾叶:桃子,你就是个“小偷”!桃子:那你说说我偷你什么东西了?顾叶:你就是个“小偷”,偷走了我的心。桃子:我是个“小偷”的话,那你就是诱拐的人!顾叶:我诱拐你什么了?桃子:你就是个诱拐的人,诱拐了我的心!顾叶:正好,你是偷我心的人,我是诱拐你心的人,我们是天生一对啊!桃子:……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 嫡女葶鸢:世子宠妻无度

    嫡女葶鸢:世子宠妻无度

    她,曾是身份高贵的郡国候府嫡长女,愿为弃子的他倾尽所有,让他名正言顺的威远侯;谁知,当他如愿时却轻信谣言,闺中好友联手设计,毁她清誉,一杯毒酒,一尺白绫生生将她缢死……前世的廖葶鸢,拼着最后一口气,对着眼前那对狗男女狠狠起誓:日月在上,鬼神在下,若有来世,我廖葶鸢愿化为厉鬼,也不放过你们;再次睁眼时,廖葶鸢已然重生回到了五年前,正是她与军奕?相识的的前一年;重生一世,且看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自己,为家族,灭了那些居心叵测,恶意害她之人,将其一个个按入地狱,永不超生;为自己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和璀璨的人生。
  • 边缘人语

    边缘人语

    江的边缘,海的边缘,是水的边缘。淡的边缘,咸的边缘,是生的边缘。边缘之人往往麻木。边缘之梦常常惊醒。边缘是一种景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边缘状态总是酝酿着变化的状态,也是可以激活人的思想、情感的最佳状态,于求生和毁灭之间,不是麻木终了便是灵智闪烁。人在边缘时草也在边缘鱼也是边缘,命运和机遇都在边缘。从边缘的自由到自由的边缘,人怀警惧,心无块垒,怀边缘之想反而海阔天空。边缘寂寞。边缘美丽。远离了神话之后,边缘的启示就刻在每一粒沙子上了,长在每一根芦苇上了,嵌进每一片鱼鳞中了驮在每一对翅膀上了——于创造及灾难之间,平及暴烈之间,幸福与痛苦之间。空灵与物化之间,生存与毁灭之间,我们无一你外地边缘着。
  • 金妻玉叶

    金妻玉叶

    大宅院里,人多,人挤,人人都有心机,也无一人至高无上。公婆是大客户关系生死存亡,叔伯是竞争对手向来虎视眈眈,丈夫是难靠近的顶级上司,正妻和妾们是同事要勾心斗角,继子继女们也懂了人事会打算盘,还有N多丫鬟婆子虽是下属却从不安分。从早上请安斗到晚上起夜,是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小时的班。拿什么斗?她是小妾,不受宠,遭人欺,不漂亮,也不会长袖善舞,明眸善睐。难道只能宅斗惨败,沦落青楼,或青灯古佛?NONONO!她还是有优势的——她娘家有钱!古代商人地位不高,让她这商人的女儿尝尽人间冷暖,为求自保,她搬出金山银山,狠狠砸钱,但是,花钱真能买到安稳吗?且看穿越女主金镶玉,如何用锦缎珠翠,换得柴米油盐。
  • 地球末日游戏场

    地球末日游戏场

    地球末日,全球数据化。主角带着遗憾重生10年之前,要以巨大的优势成为全球第一!
  • 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恋

    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恋

    "二十种工作初体验,二十段花样年华。二十篇给所有年轻人勇气的故事,二十位天涯、贴吧、豆瓣、知乎首页推荐的作家——一千万次的心动阅读。 “你心里有光,你什么都不怕,你还记得你最初的梦想吗?”“我只不过去了一个你们没去过的地方,干了点比较冷门的活而已。” 牧羊少年,留学打工学生,火车司机,妇外科医生,小学班主任,导演助理,文具店长,婚庆公司司仪,牙科医生,打击乐手,图书编辑,人力资源经理,咖啡师,化学工程师,程序员,快递员,电影放映员,民航飞行员,远洋巨轮驾驶员,边境辑毒侦查员,在书中一一闪亮登场,为你再现一个个妙趣横生、精彩绝伦的职场瞬间,那些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节点,那些灵魂饱满的惬意时光。”
  • 高端女性: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

    高端女性:当今世界最有权力的女人

    整个世界的变化,是全人类共同推动的结果。但在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横断面上,却只有少数人留下了印记。她们,是对世界发展各个领域具有深刻影响的高端人物。她们,是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制造人。她们,更是铁骨柔情、势临天下的女强人。站在高端,领略大家风范:走进高端.倾听时代强音:面对高端,探究世界变幻。
  • 炼狱洪荒

    炼狱洪荒

    相传,上古神话时代,一位通天大能以“通天塔”祭炼了十八层炼狱,分别关押着上古大凶,十八层炼狱自成一界,十八层炼狱也就形成了十八域........天地悠悠,虚空上九条天龙守护着一具青铜古棺。在古棺上一个青铜色的三足古鼎悬浮,蒙蒙清辉缠绕,似乎镇压着青铜古棺。青铜古棺里究竟有什么秘密?为何需要九条天龙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