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5200000028

第28章 清凉伴我(1)

笔墨相伴说读书

年轻时读书,虽不能算作系统,但其范围也够得上庞杂,可收获并不显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懒于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先行者的这一经验之谈,虽早有所知,但由于迟迟未能切实地付诸实践,对其独到深刻之处,也就理解得不是那么透彻了。学者朱光潜讲过自己的一个习惯:学到点什么,就马上拿来“贩卖”。所谓“贩卖”,系指每有心得即著而为文。这是非常好的读书方式和思维训练。这说明读和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道理。作家曹聚仁则说:他…生经过了许多名师,其学问博通的,文章都不怎么高明,文章高明的学问又未必博通。他认为以作文为主,以读书为辅,把—切书都当作文的资料来看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一来,书,也读了,文,也作过了,实在是一个两全的好办法。

于是,我明白了读书是为了创造这一堪称真理的道理。肖上世纪70年代末起,每读书读文,凡有收获,便动笔记下,如今回头望去,林林总总,长长短短,竞也积攒下不少篇什。作为一个以诗为主要写作对象的劳动者,我的读书笔记几乎一律是读后感一类的东西,内容当然包括思想的艺术的心得感想,很少有像专门从事学问硏究的学者如朱光潜先生那样,每有所得,便发而为文,即那种学术论文一类的著述。这人约是作家与学者读书,虽都动了笔墨,但结果却并不完全一样的原因。当然,作家读书,也常常有着因书的触发而提笔为文的…情况在,但写出的大多并非学术硏究文章,而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以下札记,便是从多年来随读随写的笔记中摘录下来的。有兴趣:,的读者,通过这些并非系统的文字,也许能窥见我的读书与写作生活的一鳞半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其品位的高下,那就另当别论了。

2006年2月9日

读书,也以质胜

读书如同创作,必须以阅读质量取代阅读的数量。数量是无意义的,那不过是把优秀作品原封不动地罗列在书架上罢了,就像平庸的作品把生活照相式的罗列在稿纸上一般。

1981年10月7日

登在一起的三首诗

有三首诗,同时登在《羊城晚报》1982年5月30日副刊“花地”上。首系广东诗人林顺治的《曲线》:另两首是两名德国诗人写的儿章诗,一首题为《大池塘结冰了》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歌德,另一首题为《在公园里》的作者是约林格纳茨一个陌生的名字。一一读过,记感如下:先说林诗。此诗思路开阔,想象颇奇诡,立意也不错。诗人将美的曲线和附着伤痕的曲线作对比,以“把正直给我把平坦给我又让无数平行的直线在我和同龄人脚下延伸”作结,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诗,写得较凝练、深刻。不足之处是,诗人所希望的“直线”,只能被看做—种天真的愿望。无论是昨夭,或者是今天,抑或是明天,生活都从未有过将来也不会以“平行的直线”在人们脚下延伸的。事物,永远是曲折的沿着螵旋形即曲线的轨迹向前发展的,这才是其发展的规律。巧的是,我也曾写过一首关于曲线的诗,结句为“生活又沿着曲线走来又又沿着曲线走向明天”(大意),便含有上述这—辩证思想在。

再说两首德国儿童诗。

歌德的《大池塘结冰了》是一首风格活泼明快的讽喻诗,意在讥讽一种爱说大话的人。

约格林纳茨的《在公园里》构思巧妙,颇富童心童趣。诗人写”:,:“我”午夜在公园里看到一只甜睡的小鹿;清晨,又从这儿经过时,:见小鹿“依然睡眠矇昽”,呆在老地方。于是“我悄悄地移动脚步”“轻轻推它掌”“噢,原来是座石头的雕像!”诗人通过孩子的眼光,写活了这只活泼可爱的小鹿雕像,结尾有戏剧效果。

1982年6月2日

读《三仲马》

读法#莫鲁阿著文学传记《三仲马》。作品记叙了仲马一家三代的生平。

老仲马是战功卓著的将军,闻名遐迩,超过拿破仑而被拿破仑所害。大仲马才华横溢而挥霍无度。小仲马作为私生子,不愿接受父亲的荫庇而自我奋斗,终以名著《茶花女》而获世界承认。整个传记文章生动,译笔流畅,形象地反映了19世纪法国文坛状况及复杂纷纭的政治社会生活。无论从文学资料价值考虑,还是从社会价值考虑,这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大仲马在二十多年中竟写出过四百部长篇小说,三十多部戏剧,这实在是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数字,堪称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大奇观!其所以会有如此惊人的成就,除具有过人的才华、超人的精力之外,他还有一个成功秘密,那就是他曾不断雇请过不少合作者替自己操刀,或撰写初稿再交他润泽,或提供题材由他自己的动笔,这实在算得上文学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传记指出,这种合作方式不唯大仲马采用过,就连大名鼎鼎的巴尔扎克也不时釆用这种办法。当然,他们的合作者大都是没有多少名望的人,但他们却具有一定的广博的阅历和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因而得以完成名家们所需要的大作的雏形。也有虽为名家,却将题材提供给另一名家的,如著名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她就曾向大仲马提供过长篇的素材。

这样的合作充满了商业性质。我甚至想到了中国式的“雇工剥削”。

绝代散文家张宗子

读《读书》月刊四期。

黄裳《绝代散文家一一张宗子》颇可读。

张宗子,即明末散文家张岱是也。去年,我曾抄读过他的散文名作《湖心亭赏雪》。该文仅百余字,可谓短制,但却集写景、述事、状物、抒情于一炉,层次分明,跌宕有致,不愧古散文精品。现读黄文,始对这位三百年前的作家的生平身世,有了大致的了解。

张岱,原来出生于一个中等的官僚家庭,是一位一生浪迹歌坊剧社的纨绔子弟。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公子哥儿。他凭借自己对本阶级有闲生活的熟悉和独到的观察,写下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以及剧评等。他甚至还修改过不少剧本。张岱晚年还写过一本《石匮书》,是具有一代国史规模的大著作。此外,还有一部煌煌六大册的《史阙》。

由此看来,张岱绝不仅只是一位小品文作家,而同时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历史学家、市井诗人,绝代的散文作家。

哦,曾被我激赏过的《湖心亭赏雪》,原不过是这位才华横溢的明代作家精神家园中,一枝小小的出墙红杏而己!

1982年4月21日

都门小夜曲

读《人民文学》第8期张天民小说《都门小夜曲》。一个自小便失去家庭温暖的独居的青年工人,在每晚照例都得乘坐的末班车上,逐渐对一个女售票员产生好感,进而沉浸在单相思的痛苦之中。一次,在女售票员面临流氓侮辱的关头,他挺身而出,勇敢地保护了女售票员的人格。在她负伤住院期间,他鼓起勇气将一本情诗交给了她。她没有回响,并从此自这趟末班车上消失了身影。这让他很懊悔,感情也因此受到了挫伤,便从此改乘另一趟车回家。却不料发现那位女售票员也恰好在这班车上值勤,他看到她时,她跟她的男朋友正在一块儿说笑。他嫉妒而又羞愧。下车时,女售票员将他的写有情诗的本子交还给他,并说了几句很使他感到难堪的话。是,他悟到了:终点站,也是起点这一含有哲理意味的话。他的精神境界自此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升华。在邪恶面前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这无疑是可贵的;但是,仅仅出于爱情而这么做,却毕竞有些儿偏狹。献身精神,是彻底无私的。索取报偿的献身,是自私的。小说写得很富有生活气息。

人物心理刻画细腻,人物个性比较鲜明,意蕴含蓄丰厚。之所以不感到一般化,原因在于:

一是没有“大团圆”的结局;二是没有浅陋地道出一个主题,而是含不尽之意于形象的描写之中,让人思而得之;三是人物有个性,是“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

艺术,可以点铁成金

夜读陈建功《飘逝的花头巾》(《北京文学》1981年6期,《小说选刊》8期转载),耳目一新。

小说通过一个遭遇不幸、发奋苦读、终于考上大学的少女入学前后精神心理的重大变化,向读者提示了—个发人深省的主题:奋斗者、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着无数奋斗者,有的为了个人获得优裕的生活而奋斗,有的则为肴某种崇高的理想而奋斗。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但奋斗的内容却又是如此不同啊!奋斗者,不尽然都那么伟大。又读茹子鹃小说《着暖色的大地》。作品写了“十年浩劫”前后两代人不間的命运。女画家的丈夫(也是画家)在“劫难”中被迫致死,她的仅仅十岁的孩子也因此屡屡遭人歧视。为了改变孩子的处境,女画家改嫁给了一位工人。政治压力暂时减轻了,精神疮伤却加重了。他们彼此间是如此的不和谐。后来,女画家结识了一位“石派”,他们因为相同的遭遇,产牛了互相爱慕之情。这时,女画家的孩子已经考上了人学。而女画家却因孩子和舆论的反对,没来得及跟迟到的相识婚配,便卧床病逝了。

这自是一出悲剧故事。但并非十分新鲜。

可作者文笔的细腻、深刻,却让一个并不怎么新鲜的故事,变得凄楚动人。

艺术,高超的艺术,有时也足可点铁成金的。

1981年8月17日

浏览《大地》

收《人民口报》文艺部所编文艺增刊《大地》(1981年第4期),浏览于酷暑之中,虽大汗淋漓,亦未稍动。

本期载有宋庆龄与萧伯纳谈话录一篇,颇可玩味。这是一位世界级著名女政治家跟一位世界著名作家的谈话,既涉及政治,也涉及文艺,更多的则是有关政治的话题。

作为一代政治家,宋庆龄将因光投射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闺土上,并由此波及全球;而萧呢?则以作家眼光,关注着中国这块正在遭受苦难的异国土地。

这不禁使我想到,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他所考虑的,绝不仅仅只是艺术。离开了时代、政治,人民的命运,任何所谓的艺术,也只能是纸扎的白花而已。

1981年8月4日

以法国为基地的象征主义

夜读《诗探索》之张英伦《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概观》,对源于欧洲,现被国内某些诗人视为“时髦”的象征主义诗歌的渊源、理论、演变、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等有了轮廓的理解。

象征主义诗歌源于19世纪欧洲,以法国为其基地。这是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流派迥异的一种诗流派。它的艺术特点,要而言之有三:①朦胧性;②交感性;③音乐性。具体到每个时期、每个诗人,其侧重点又不完全相同。它主张意象,而排斥实感;它追求朦胧、暗示、象征,而鄙视直露、浅显,它大多抒写自我,而远离现实和社会;它追求交感,类似于中国古典诗中的托物言志;它追求音乐旋律,主张将语言变成可视的音乐。

我的想法是,象征派的艺术手法可适当吸收,用以矫正诗人直露,但要摒弃其糟粕,如晦涩、脱离社会、脱离现实以及“自我扩张”等。

1981年8月9日

请君入瓮

夜,榻上读莎士比亚之《请君入瓮》诗剧至凌晨三时。剧本主题深刻、情节生动,几个主要人物给人印象深刻。浓郁的诗和哲理的氛围笼罩全剧。译笔颇见功力。不足者有二:一是主人公伊莎白拉性格前后不统一,后半部,特别是结尾处,使人有黯淡之感;二是译文后半部失之过俗,缺少那种典雅、精警、深刻的论辩色彩。以下台词,极其精彩。“我们切不可把法律当作稻草人,树立在田地里去吓唬寻食的飞鸟;它一动不动,鸟群习以为常,反而成了它们的柄身之地。”

——剧中人麦哲伦

“有人因罪恶而发迹,有人因善良而灾祸降临,侖人冷酷残忍,却逍遥法外,也有人偶一失足,永世不得翻身。

——剧中人埃斯卡鲁斯

“即使在俄罗斯最长的夜里,他的话也一夜说不完。”

——剧中人麦哲伦

“人言可畏呀!同一个舌头,却可说两种话,忽而谴责辱骂,忽而赞美表彰,法律也不能不顺从地供它驱使,是非曲直也只好乖乖地上钩,凭它左右!”

——剧中人伊莎白拉

“世上一切贵人的装饰,无论是国王的王冠,大臣的宝剑,将军的权杖还是法官的长袍,和慈悲相比,比不上它一半的高贵,威仪。”

“拥有巨人的力量,当然使人心满意足,但是利用巨人的力量,却是暴政。”

——剧中人伊莎白拉

读莱阿短篇二题

读《世界文学》,载意大利莱阿短篇小说二则:《老太太在庞培下车》《笔记本》。

作者系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1944年起阔步文坛至今三十佘年。他创作的大量小说,大都描写那不勒斯的下层社会生活。

同类推荐
  • 生活就是一个小品:梁实秋快乐的艺术

    生活就是一个小品:梁实秋快乐的艺术

    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在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 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梁先生文中的透露出的“闲”,绝非恣意的欢谑,而是宁静悠远的心境;它不是宝贵者的特权,而是每个热爱生活、关于思考的人都应该有的心灵的自由与舒展:它非遥不可及,而就存在于平平淡淡的生活里。
  • 陆歆·爱

    陆歆·爱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十字歌、歌以咏志、十年苦待、风花雪月、知足、无题、感悟人生(新)、咏春、太湖行、济沧海、励志、笑傲商海、颂、铁骨执狂、咏海等。内容源于生活,更源于一个用心生活的人的真实内心。字里行间,真切地流露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体悟,对情感的知悟,对世事的觉悟。但无论怎样还是源才陆歆一个简单而朴实的想法。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内容丰富,闪现着思想光芒的书系读者群相信也会非常庞大,学生、上班族,文学爱好者、一般读者都可以阅读和收藏。这些文章能使我们站在大师的肩上,感受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直接欣赏水平和阅读品味。
  • 抒情时代

    抒情时代

    灯红酒缘、光怪陆离,这个时代是如此陌生,周洁茹将光代的生活刻画得纤毫毕现,将一些现象展现得如些直接,直接到令你吃惊。这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世界吗?当然是!这就是当今的这个抒情时代!
热门推荐
  • 魄力界

    魄力界

    杠杠的魄力世界有一个传奇的名字—詹世佑,他是魄力世界的传说!但因为魄力圣的反派压力,他转世了...
  • 绝无笙

    绝无笙

    1.“呜呜…大哥,您不做什么是做什么啊?要钱我没钱,要色我还没您旁边的这位美女有料,您究竟是为了啥啊?…”洛无笙无厘头的哀嚎着。“因为你是女人!”白衣男轻飘飘的一句话差点儿没再次噎死洛无笙。2.夜清绝的话语声刚落,洛无笙啪的一下拍石桌而起,“靠,夜清绝,你丫的是咸菜叶子吃多了,闲的没事来故意找茬想噎死我吗?”夜清绝抬起他那似笑非笑的脸,洛无笙瞬间觉得这张脸真的很欠扁。3.“那我求你亲我。”“…”“怎么不亲呢?”“你以为我是送子观音吗?你求我就得给吗?”,随后又很傲娇的哼了一下,嘴巴不经意的微微嘟起。“你当然不是送子观音,你是我孩子他娘。”
  • 邪眼

    邪眼

    一个自卑狂在被彻底奚落后,差点死去,然后获得异能,从此,个性和生活开始发生改变……
  • 情是砒霜,你我共尝

    情是砒霜,你我共尝

    李慕珩说愿意“养”林岚一辈子,却挽着另一个女人的手宣布婚期。失去孩子的她衣衫褴褛地躺在阴暗的地下室里,通过电视见证了全程。再后来,李慕珩对林岚说:“我们复合吧。”她笑着点头:“好。”无关爱情,而是对他和他身边某个人深入骨髓不得解脱的恨,她要亲手讨回那一条条血债。可是某一天,有个女人告诉她,她爱的那个李慕珩早就已经死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捡来的娘子

    捡来的娘子

    这是一个穷乡僻壤的穷秀才,一不小心捡回来一个贵妇回家当娘子,并附送一个儿子的有爱故事。凌云施礼:夫人,在下姓凌,名云,字卓凡……苏月抬了抬眼皮,优雅启唇:免礼,平身。凌云:……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接续第一部,四字一讲,共分17讲,介绍了《百家姓》第81-148个姓的来源、迁徙路线、名人典故等内容。原汁原味,更突出钱氏风格;注重口语化,便于轻松阅读;历史典故更具故事性,幽默风趣。本书内容比讲座更为丰富,补全了节目中因时间限制而剪掉的众多片段。随书独家赠送《百家讲坛》同名讲座精华选编光盘。
  • 毒医皇后要逆天

    毒医皇后要逆天

    她是男装女身,亦正亦邪的鬼面医师,只要她高兴:皇宫的宝贝,乞丐的饭碗,青楼的头牌,擂台的佳婿,她都要弄来玩玩。他是才貌兼备的女人杀手:朝堂上的太子,江湖里的剑客,或气宇轩昂或淡漠如斯,都让蓝国女人魂牵梦萦。“喂,玉器公子,就你那张钟馗脸,还少女杀手?!”“哼,一个娘的像太监的男人,也配得到春香楼头牌的初夜!?”一朝为了国家的安定,他成了她的主帅:“傻小子,天塌下来,还有我给你撑着;她成了他的小兵:只要我活着,你就别想死。。。。。。
  • 请珍惜时间和爱你的人

    请珍惜时间和爱你的人

    只能怪自己没有在她还在的时候好好珍惜她,如今想起来真的是自己错过了她,可惜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已经无法回到从前了.....
  • 死而生

    死而生

    一次意外,将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带到了另一个时空,变成一个古代诸侯国中的小农,他由死而生,凭着自己的机灵小狡猾,遇山过山,遇水踩水,遇人就骗,大话连天,却从没有人能揭穿他的谎言。在那个世界里,他亦步亦前。
  • 礼仪全书(第四册)

    礼仪全书(第四册)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礼仪全书》归纳、介绍了大量最新的交际技巧和礼仪规则,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了生活、工作、交际中经常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内容涉及社交场合的礼仪礼节、招待宾客的要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商业营销中的礼仪、与外国人交往的礼仪知识等等。在社会变化日益快速的今天,许多经久不变的社会习俗和礼仪,已经发生微妙的改变。本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反映了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