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3400000051

第51章 附录二:论幽默逻辑(1)

一、在逻辑空白中的落空和落实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过一句在西方美学史上相当经典的话:“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着(对于这些东西自身,悟性是不会有任何愉快的)。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这一句话,在另外一些译本上被译成“笑产生于紧张的期待的落空而造成的感情爆发”。这下面还有一句:“正是这一对于悟性绝不愉快的转化却间接地在一瞬间极活跃地引起欢快之感。”康德的这个定义影响甚大,许多西方幽默理论家都是在康德的这个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笑的理论的。例如,一些理论家把笑定义为“荒谬的意义”(sense in nonsense):“我们一时认为有理性的东西,顷刻之间就成了废话”,立普斯这一关于笑的理论实际上是在康德理论的悖理导致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他补充了一点,失落以后还有某种意义,但是他最后还是没有脱出康德的窠臼,他非常强调最后的结果还是“毫无意义”的“乌有”。他说,在喜剧性的双关语中,“荒谬的单词先欺骗了我们,然后才告诉我们其真正的含义,正是这第二级启蒙,即最后一切都归结到一个在通常概念中毫无意义的词——这种到乌有的还原的过程,才产生了喜剧效果”。

康德对于笑的定义带着西方古典美学常有的心理哲学色彩,其核心是由于期待的落空(或者译为“虚无”)而突然造成的——意外的惊奇。康德指出的期待的落空是由于荒谬,也就是由于不合乎惯常的理性(或智性),如果合乎智性或者常理,期待就不会落空了,也就不会使人笑了。例如,俗语说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并不能使我们发笑。

康德的理论的核心,表面上可以概括为一个公式:悖理——落空。其实这还不完全。在这背后还有一个假定的原则,也就是西方人经常强调的游戏的原则。如果不是假定的游戏,那么不是错误就是欺骗。因此康德在括弧里说:“被欺骗的期待怎能享乐?”而纯粹的错误只能造成“自己比这个无知的人更聪明些”的感觉。康德的这个定义的深刻之处,就在于他准确地抓住了心理期待的紧张变为突然的落空这一现象。

这比之后来的柏格森的笑产生于“机械镶嵌”的理论涵盖要广泛得多。但是他留下的问题也不少。首先他实际上并没有分清几个基本范畴:第一,游戏性的笑与非游戏性的笑;第二,笑与非笑;第三,滑稽的笑与幽默的笑;第四,讽刺的笑与幽默的笑和滑稽的笑;第五,笑与语境。

这五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根本的区别或者联系,应该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在柏格森的笑论中,有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在演说,很起劲,可是忽然打了一个喷嚏;一个中学生走向黑板,突然停了下来,说是鞋子和裤带太紧;等等。这些都可能引起期待落空的笑。然而这里仅仅是可能,必须有一个条件,才能把可能转化为现实,那就是伤害不是很重,如果这个人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例如,跌跤导致骨折,演讲的人因有肺癌而咯血,中学生因为小石子而造成终生跛足,后果越是严重,越是难以笑得起来。因为幽默的笑必须是善意的,伤害太严重,就不可能是善意的了。一个最基本的区别就是游戏性与非游戏性。游戏性的,哪怕是再严重的,人头落地,天崩地裂,也不要紧,也笑得起来,因为游戏是假定的。如果不是游戏性的,同样是期待的落空,哪怕是稍稍严重的一点损害,不但不可能引起人的紧张情绪的放松,相反,倒是可能引起人的情绪的更加紧张,不但笑不起来,在某些人那里,哭起来的可能倒是更大。

康德在行文上并不十分严格区分游戏性与非游戏性的笑,但在实际行文中,他论述的重点却是非游戏性的。例如,他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印度人在苏拉泰(印度地名)一个英国人的筵席上看见一个坛子打开时,啤酒化为泡沫喷出,等英国人问他有何可惊奇之时,他指着酒坛说:“我并不是惊讶那些泡沫怎样出来的,而是怎样进去的。”如果这个例子还不够清楚,下面的一个就比较清楚了:一位接受了富亲戚遗产的人,想替他的出丧大大庄严一下,而抱怨未能做到,他说:“我给送丧的人钱,要他们哭丧着脸,不料给钱越多,他们表现得越高兴。”这可能是因为他研究的只是笑而已,因而没有特别注意到假定性的游戏和现实生活中的意外之间的重大区别。

今天,当我们拿它来研究幽默的笑时,就不能不更加感到其局限了。

事实上,问题的关键不完全在于期待的落空,而在于为什么期待会落空,这是其一;其二,大量的笑,并不仅仅产生于期待的落空,而且产生于逻辑落空之瞬间想象的填充。在这方面,西方笑和幽默理论家都感觉到了,他们往往能用感性语言加以表达。例如,费舍说:“机智必须发掘某种藏而不露的东西。”立普斯说:“(机智)用经不起严格的逻辑或普通的思想方式和表达方式检验自己。最好这样说,它并不说出自己要说的东西。”其实,他们所说的都是某种现象和感觉,作为学术的界定并不严密,因为绝大多数不讲出来的意思别人是无法了解的,只有把逻辑推理的所有条件都准备好了,仅仅留下一个狭窄的逻辑断层,使之成为一个不言而喻的空白,让听者自己去推断出来,这就可能产生会心的笑了。这里的关键不在于不讲出来,而在于给足逻辑的提示,把听者逼到预先设定的、狭窄的逻辑小道上去,让对方和你在那逻辑的空白或者断层中无声地会合,即使是你对他的调侃、揶揄。因为是他自己在推演中领悟的,他的思绪也会在与你无声的会合之中感到愉快,笑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发出来的。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喜剧小品表现夫妻吵架,妻子说:“嫁给你这样的人还不如嫁给鬼。”丈夫回答说:“你放心,《婚姻法》上规定,近亲不得通婚。”观众立即哈哈大笑。因为,对正常的理性的回答的期待是落空了,而“近亲不得通婚”的因果逻辑中留下了一个空白:妻子是鬼的近亲,也就是妻子本身就有鬼血统的意思。这种笑,与其说是产生于期待的失落,不如说是产生于在逻辑空白或者断层中的会合和顿悟,准确地说应该是失落与顿悟的统一、落空与落实的统一。

许多期待的落空还产生于歪曲的因果。歪曲的因果自然是不成其为因果,对于习惯于正常因果的人们来说,会造成失落之感;但是如果光是歪而无理,只是一种荒谬,并不能引起笑。无理是一种失落,歪得有理,又不完全有理,造成一种顿悟,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刹那的荒谬和机智的张力,在心理上构成必要的冲击,造成不平衡之后,又突然给以启示。启示,就是提供逻辑的暗示,但并不给出结论,结论只留在逻辑空白中。当对方的想象和你在这空白中会合时,会心的微笑才能由此而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说,笑是心灵最短的距离,当你和对方在逻辑空白中会合时,你们的心理对抗,也会因为在逻辑空白中的会合而缩短,甚至消失。

我国相声艺人总结的一条经验,叫作“理儿不歪,笑不来”。这只说对了一半,道理歪了,还不一定引起笑,歪理还得在逻辑空白中有“理”,才能逗人发笑,俗语叫作歪打正着。这有点像我国古典诗话中说“无理而妙”(吴乔《围炉诗话》),不过属于不同范畴。诗的无理是抒情性的,以极端化为一般特点,一般也不存在逻辑空白。而幽默的歪理,用我的话来说,叫作歪理歪推。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有理与无理之间。

幽默逻辑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在表层概念上,也就是在字眼上,很有理的样子,可在内在的逻辑空白中,又明显地违反了理性逻辑的正常规律;二是在理性逻辑空白中,虽然不合“理”,但是在情感上又有心领神会的合情。1990年世界围棋大赛,最后聂卫平和台湾的林海峰进入了决赛。双方满怀信心,都要拿到冠军。台湾记者问聂卫平,前两次林海蜂虽然战胜了你,但是决赛还是输给了一个韩国人,只拿到亚军。林海峰拿过两次亚军了,这次下决心要拿冠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聂卫平说道:前两次输给了林海峰先生是存款,这次则不同,要取款了;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事不过三,林海蜂先生如果这次再拿一次亚军,(也就是,一共三次亚军)以后就一定能拿到冠军。在逻辑空白中的暗示就是,这次的冠军要由聂卫平来拿,台湾记者心领神会地笑了。

聂卫平所提出的自己必然会拿到冠军的理由,按正常的逻辑思维不合逻辑,以存款和取款、事不过三来类推林海峰此番只能得亚军,实际上没有道理。在通常的逻辑思维中,运用类比推理作为论证的主要根据,是一种错误(当然在诗歌中是另外一回事,在《诗经》中比兴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但是聂卫平所讲的理如果完全是胡说八道、彻头彻尾的歪理,台湾记者是不会笑的。它在表面文字上,在孤立的概念上,在逻辑表层上,又似乎合乎逻辑(例如事不过三,拿三次亚军以后,就不会只拿亚军了),但是却明显违背事不过三的原意(对消极的事情容忍的极限不能超过三次)。表面上的逻辑合理性和内在的逻辑不合理性相结合,就构成了一种牵强附会的因果逻辑的“错位”,形成了形式和内容、理性和情感之间的张力,在理性逻辑上,造成了不和谐感;可是从情感上来说却淡化了矛盾,构成了和谐之感。和谐与不和谐的交织,作用于双方的心理,形成一种既是意外,又能意会的双重复合之感,这才是笑产生的根本原因。正因为这样,才是幽默的。

康德所说的悖理之所以失落,就是因为它违背了通常的理性思维逻辑。理性逻辑是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心理定势,一切的思维都沿着这条轨道自动进行。一旦脱离了这条逻辑轨道,思维就有一种突然出轨的感觉——这就是康德所说的失落,但是光有这样的失落并不一定能笑,即使是在某种场合中笑了,最多不过是滑稽的笑,还不能构成幽默的笑。聂卫平越出了什么常规呢?主要是概念的同一性规律。他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聂卫平把事不过三容忍的有限性概念,临时偷换成达到三次的决赛的失败意味着第四次冠军的稳稳获得;又把自由的存款和取款与不能自由决定的棋赛胜负类比起来,就把此番对方失败的推测,变成了自己胜利的预言。这不是必然的,作这样的推断是不合逻辑的,但是由于是留在逻辑空白中,对方自然地被引诱到其间与其意向会合,很有利于情感的沟通,从而无声的意会淡化了矛盾和对抗。这里的笑,就不是滑稽的笑,而充满了智慧修养,消解了对抗的排他性,使尊重对手高雅的感情占了上风。这样的笑就升华为幽默了。

康德的有关笑的说法,不能把高层次的沟通情感的幽默的笑和低层次的滑稽的笑分别开来,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日本人把英语的幽默(humour)译成“有情滑稽”是有一点道理的。正因为有情,所以对抗的性质和程度都发生了变化,不和谐也转化为和谐。聂卫平和林海峰之间本可能有针锋相对的冲突的,但是聂卫平用他的幽默感淡化了胜败互相排斥、不能共享的竞争性,强化了友好情感的心领神会。如果没有留在逻辑空白中的情感的无声共享,便没有幽默的会心的微笑可言了。

二、幽默、讽刺和滑稽互相消长的反比定律

有时候,出于形势的需要,人们并不一定要钝化、弱化进攻的锋芒,而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是又不想让情绪形成直接对抗,这时就得在逻辑空白中留下比之幽默更带进攻性的意味,其特点是强烈的智性对抗多于情感的意会,在逻辑空白中把机智的暗示和进攻性结合起来,这就是讽刺。立普斯把这称之为“挑衅性幽默”或者“讽刺性幽默”。

从主观立场上看,这种幽默意味着主体和对象的对立。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日本的鹤佑见辅说:“幽默和冷嘲(cynic)只隔一张纸。”冷嘲的笑,没有沟通的温暖,由于其进攻性甚强,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点冷峻的意味。这在鲁迅的杂文和钱钟书的散文中屡见不鲜,尤其在他们使用反语的时候。鲁迅在《论辩的灵魂》中这样说:“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说中国人生疮了。你既然也生疮,你就和甲一样,而你只说甲生疮,则竟无自知之明,你的话还有什么价值?倘你没有生疮,是说诳也。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也是卖国贼。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这段话用的完全是荒谬逻辑,可以说根本不通。从形式上看,只有很软弱的外部逻辑上的擦边性的粘连,根本不能构成推理。但是从内容上看,则明显是反语,是对某些不讲逻辑(充足理由律)的论敌的讽刺。这也可能引起读者会心的笑,但是在作者那里,这种笑带着更多的进攻性。它和幽默的笑在逻辑空白中带着温暖的情致、会心的沟通是很不相同的。这种笑有时不但冷,而且可能很毒。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句尼采的咒语

    每天一句尼采的咒语

    本书精选尼采经典话语,这些“咒语”体现了尼采的深邃思想或精彩见解,反映了尼采的风格和个性,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人生与心灵的诸多问题。翻开《每天1句尼采的咒语》,每一句尼采“咒语”都能让你有所顿悟。
  •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曾国藩冰鉴(第八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百孝经

    百孝经

    本书主要说明了当今社会的孝养理念,提倡蕴于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道德”,弘扬平民化的、生活化的、常态化的孝文化,让孝心孝行落实到无数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落实在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等细微的日常关怀中。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热门推荐
  • 潘宫的预言7:暗黑神的黄金手杖

    潘宫的预言7:暗黑神的黄金手杖

    为了应对波塞冬的邪恶入侵,X基地举行了盛大的联合军演。在演习中,斗鱼操控的战机遭遇不明袭击,坠落至人迹罕至的两界山。行进在黑森林里,几乎每走一步都会遇到九死一生的危险。深夜,一群鲁猴进化成凶狠异常的食人兽,朝大家龇牙咧嘴袭来。斗鱼和他的小伙伴们被迫躲进阴森的地下坑道。漆黑寂静的坑道内,悄然隐现无数闪着青光的冷兵器。难道是地底亡灵们全都复活了?面对脚下的万丈深渊,伙伴们不由打起寒颤。是该顺从自己的意志无畏向前,还是就此退缩打道回府?寻找灵戒以来最为艰苦的一场战役,让我们给予冒险小分队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吧!
  • 剑临

    剑临

    一个修炼废物,意外得到了上古的九印剑符,从此,斩神佛,诛魔仙,步步夺造化,夺天命……天太高?那我就将苍天踏在脚下!剑仙无敌?那我就是无上的剑神!剑临天下,苍天无道,一剑斩之!
  • 梦亦有道

    梦亦有道

    凡是思想皆有所梦,凡是有梦借以苦思。。肆意的行为,无端的理由。给一切梦想垫上攀登的阶级,所以给你的梦想带上翅膀,俯瞰所有曾今走过的路!
  • 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人生的哲理

    榕树下的智慧课堂:听外公讲那些人生的哲理

    本书以外公和孩子为主线,把一个个蕴含哲理的小故事穿插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内容纵贯古今,横亘中外,穿透大千世界,寓于人生百态?故事背后精彩独到的感悟,让孩子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能够更直接地用智慧来温润自己成长的心灵,让他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时能从中汲取力量;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能从中获得慰藉。
  • 卫夷岛

    卫夷岛

    一座小岛,一个宝藏————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一个组织,一场阴谋————却又牵引出多少惊天秘密,催化着人性贪婪的本性;两个人,一段情————上演着多少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更让人荡气回肠;人生原本就是一场抉择,是走向沉静的一种选择,又是一场磨难,是一场灵魂的搏斗;在面对着无形的、强大的敌手面前;在很大程度上真正的敌人就是自己;从入岛的那一天开始就有太多的未知在等着他们,故事的主人公却不知还有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他去面对;而这一切的开始都将从一场冰封真正开始……
  • 良缘意暖

    良缘意暖

    顾暖第一次引起杨洋注意的,是顾暖百年难得一遇的“满头黑线”,这黑线注定了顾暖孤身一生的命运。杨洋善意的想要顾暖注孤生的坎坷命运走的平稳一点,可没想到却弥足深陷。这是一个无阴谋诡计、不小白的爱情暖文。
  • 魅众生

    魅众生

    佛说:前世的你乃混世魔王,手下冤魂无数,身上罪孽深重,将受十世轮回之苦,以赎前罪,以慰怨灵。她冷笑着,纵身红尘,堕入轮回,十世轮回,十世青楼,千年屈怨。佛说:轮回之劫已满,冤魂孽债已清,我佛慈悲,这一世,去寻你的幸福罢。她冷笑,狠狠的啐了一口,佛颜大变。我佛慈悲?十世轮回,千年屈辱,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极尽煎熬,这就是所谓的慈悲?寻找幸福?何为幸福?幸福何来?沉淀了千年悲怨的灵魂,谈何幸福?怨,足以毁天,恨,将要灭地。佛既不渡我,我便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做人做事就这么简单

    做人做事就这么简单

    人生一世,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做人固然没有一定的法则和标准,但它存在一定的通则,一定有它的技巧与规律。做人做事需要我们穷尽一生的时间来学。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或是人生任何的时刻,都需要不断地去校正自己的言行,让自己以善美的心姿融入到生活的舞台上,赢得社会、生活、他人的信赖。历史上的王侯将相、圣贤豪杰,凡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做人做事的高手。他们之所以在做人做事方面有成就,完全得益于他们知道了人生的奥妙,懂得做人做事之道。
  • 瞳战乾坤

    瞳战乾坤

    战瞳,并非与生俱来的血脉之力,不同的拥有者象征着不同的战力。放逐大陆上,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存在。懵懵懂懂的少年长在深山,一无所知,一无所有。要命的是,他还有颗善良天真的童心。为了一份信念,他要逆天改命。且看少年如何搅动风云,一步步攀登巅峰。
  • 小小太子妃

    小小太子妃

    穿越熟女变身萝莉落入宰相之家,辛辛苦苦养自己长大的人,怎么就那么可爱呢?懵懵懂懂的暧昧总算冲破那道隐形的屏障,他坦言,她并非他的亲生。可当他跟自己要一句承诺,为什么答应却真没难?不是应该女人跟男人要承诺吗?她还没出去游历过,她还不确定这是不是幸福……离家出走,半路听闻他要成亲了,气的她辗转而回。一朝落入情网,她决定,永远跟他在一起。××××推荐小孩新文:http://xnovel.hongxiu.com/a/125167/前妻诱惑:出轨宝贝(父债女还,他竟然无耻的要求,她这辈子不能在跟别的男人说一句话,不能再看别的男人一眼,不能再心里再有别人。他说,他用钱买她的身体,抵充她欠下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