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9400000023

第23章 “死新闻”是报纸的大忌(3)

所以,尽管散文这一文体无论怎样分类、归纳,都难以概括得简要、全面、确切、精当。但散文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这一文体在不同时代创作的实际情况的。因而研究散文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散文的发展历史,对于我们创作现代散文,提高散文创作水平,服务和繁荣《苍生》文学是极有意义的。

我国当代散文的概念与分类

纵览建国以来关于散文概念及其分类的论述,细心的文学工作者往往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鲜明的特征。这就是理论上的“广义”和实际上的“狭义”,即: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建国以来,曾经有不少著作和文章,在理论上众口一词地主张广义的散文概念。这些著作和文章的论点认为,只要不是小说,不是戏剧、诗词,乃至不是枯燥的论文和报告,凡是用所谓的“散文体”写作,略带感情,稍具文学色彩的文字,均可以看做是散文。因此,散文的概念成了一个极其宽泛的范围,诸如通讯、特写、随笔、游记、书信、杂文、小品文等。这种概念类似于国外的小品文,只是将小说和论文排除在外;也接近于我国古代的“文章”,只是不包括一些“应用文学”。

然而,真正在实践中,这种论点却并未成立,人们并未按照这一“广义”的理解去划分散文。如建国后出版的《散文特写选》、20世纪60年代汇集出版的《笔谈散文》,如今出版的《散文》月刊,包括《人民文学》等众多文学刊物所开辟的散文专栏,其概念均非“广义”散文。基于此种现象,散文实质上形成了双重含义的概念。对于散文创作的作者而言,这也许无妨,但对散文研究与评论,便有着诸多麻烦,以至在使用散文概念时,不得不常常地事先说明,尤其在论证时,究竟是“广义”还是“狭义”,也往往存在着不便。长此下去,这种相互矛盾、概念混乱的状况,必将影响散文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时代推动着文学的发展,也改变着人们对散文概念的褊狭理解。从实际来观察,凡是有一定文学修养的人都会发现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散文与报告文学,不论是在表现对象,还是表现方式,都各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假如不再受古代散文概念一散文即散行体文字的制约的话,无论如何也找不出更充分的理由,将它们划为同一个文学体裁。因此,我以为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对散文概念的理解,不可过狭,也不宜过宽。就是说:判定它是不是散文,只须根据散文的特质,即“特种”的艺术,“尖锐”的艺术,“自由”的艺术等便可得出明确的结论。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具有自己的特质的,失去了这一特质,便成为别一种文学的体裁了。如小说、诗歌、戏剧各有不同,又如论文和报告虽然不属文学之范围,但同样也有自己的特质,怎么可以混为一体呢?

就当前国内散文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抒情散文、随笔、传记有相当发展,大有“三足鼎立”之势。至于品种样式,如日记、书信、三言两语的随想,则呈现出新的繁荣。下面简要地谈谈抒情散文。

在散文领域,抒情类散文历来被蔚为“大族”,处于整个散文的“主导”地位。为此,名家辈出,佳作浩繁,成就辉煌。抒情散文,顾名思义,旨在作者主观思想感情的抒发,或感物之情,或所感之物,写景、写人、写事,都在于抒发自己的主观感情。即便是议论道理,发挥思想,也是一种“理智”化、“规范”化、“条理”化的“情”。当然,抒情的方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情景交融者,如许地山的《落花生》、王统照的《血梯》、孙伏园的《红叶》、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直抒胸臆者,如冰心的《往事》、刘白羽的《同志》、方纪的《桂林山水》;谈天说地者,如周作人的《北京的茶食》、阿英的《城隍庙的书市》;记人叙事者,如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唐锼的《寻梦人》、黄宗英的《李冰在哪里》、曹靖华的《故乡行》等。

总之,文字散文的所谓“记叙文”、“描写文”、“絮语文”等,是皆可归入抒情散文一类的,这样,作者便可随所记、所叙、所写、所议缘情而发,倾情而抒。如臧克家的《炉火》,文章从作者的触觉、视觉、听觉的几个侧面,将这平常的炉火作了传神的描绘。其中“风雪故人事”,“炉火伴夜读”等片断写得颇富诗意,颇显个性,充分显示了作家的艺术素养和文字功力,读后耐人寻味。留给读者的是热的温暖、光的活力、震撼心灵的声响。又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紧扣“雨”字,展示了雨中的山岚;烟裹云绕,更显崔巍;雨中的飞泉声喧如吼,更有气势。在一片灰蒙蒙、雾茫茫、湿漉漉的氛围中,作者饱尝了雨趣的“独得之乐”,读后给人以浓浓的美感。

在日常的抒情散文中,常见的手法还有冥想体,即想象体。作者抓住刹那间的感受,片刻思想情绪的浮动,唤起旧经验的重新组合,展开联想,加以发挥;多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有时也借用象征手法,在这条想象的线索上,串连起若干人事生活的片断,但目的还在抒情。如孙犁的《黄鹂》,作者久萦于心的夙志,从一只小小的黄鹂触景生情,引发而出,一篇对人生、对艺术充满哲理的妙文便跃然纸上。于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江南三月迷人的湖光山色,茂林修竹,桑田苇泊,便随黄鹂所展示的美貌融人一种情、一种景,从而达到景物相融、和谐一体、妙不可言的境地。由此自然地引申出“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这一哲学命题,读来层层深人,引人入胜。

当然,抒情散文的描写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描写体、絮语体、记叙文体等。不过,散文的记叙体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特点在于作者抓住一两个零碎的、晶莹的生活片断,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怀。记叙文中,既孕育着真挚情感,又掺之以动人的描写。这些,有心的作者只要留心,并勇于实践,就不仅可以避免概念上的混乱,同时可以掌握其写作规律。

写给本报全国特约记者、通讯员及散文爱好者1993年5月

创新——报业的生命

的确,在一个信息、资本高度发达的社会,最耀眼的成功往往来自于观念更新的瞬间。

——1993年报纸改刊时

报纸改革

背景:2001年9月,报社第八轮改革全面推开。随着改革方案的逐步实施,报社对机构、人员和版面作出了必要的调整,在报社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上产生了冲击。为确保报社第八轮改革方针和方案的贯彻落实,使全社干部职工在思想上真正达到统一,从而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好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保证改革总体目标的实现,社长兼总编辑席小平在9月17日的中层干部会上,从全局的高度就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再次进行了论述,并针对各部门工作的现状和突出问题进行了点评,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具体要求,从而为报纸的深入改革提供了正确的引导。同时,这又是一次具体的业务培训,切中肯綮地指出了各部门应如何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水平。

我们为什么要改革?

报社第八轮改革推开以来,由于机构、版面和人员的调整,有些同志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错误想法,感觉工作遇到了困难,背上了思想包袱,极个别同志出现了牢騷和自由主义现象。改革就是为了报社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如果有的同志从个人私利的角度出发对待改革,那就错了。

我们为什么要改革?目的就是要改变我们目前被动的现状。我们对各部门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分析。新闻部目前的情况是编稿千字50元,审稿千字8元,而在专刊副刊上写稿千字才12元,这样就形成了对新闻部的保护性劳资政策,这种政策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这种政策也造成了新闻部的记者不出去写稿,编辑不好好编稿和做题,合格的、优秀的人才长期培养不出来的状况。理论部的情况是长期形不成对整张报纸的理论支撑;理论版办不出应有的特色,致使读者对我们的理论版提出严肃的批评;部门非但培养不出人才,而且还不断地牺牲人才。副刊部的情况是走马灯似地不断换人,始终留不住人才;副刊和专刊办不出自己的特色。科技部的情况是专刊的特色不够鲜明,6块版都做不出深度来,编辑记者的水平还有待大大提高。总编室的情况是长期疲于奔命,一方面苦于没有好稿子上版,一方面不合格的稿件又大量积压,版面呈现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通联部的情况是通联队伍长期处于散乱状态,队伍建设、培训和管理长期不能到位,约不来好稿件,使得全系统通联队伍对我们报纸的良好支持和良性互动不能实现,有限的资源被忽视和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报社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不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是绝对不行的。

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我在2001年年初的时候就提出要对报纸进行改革。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没有一个部门提出全面改革的方案。因此,我在8月中旬的社委会上提出改革的完整方案。社委会党委联席会议一致通过报社第八轮全方位改革方案。

这次改革的意义在于,它是对资源的重新组合,对职责的重新划分,对人员的重新调配,对劳资政策的重新调整。

我们的报纸要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走向良性循环,要更好地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对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新整合,进一步解放和调动新闻生产力;通过改革,更好地实现这张报纸的指导性和新闻性,在主旋律和“大人口”之间找准立足点,拓展报纸的生存空间;通过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报业管理和经营机制,从而确保《中国人口报》社在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

新闻部的改革

新闻部过去长期拿不出选题,做不出新闻。通过这次改革,我们把新闻要闻策划作为新闻部的主要功能和职责。对此,新闻部的同志不应发牢騷。新闻部必须要“务正业”,即抓好新闻和要闻,一方面是主旋律的新闻,它体现对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指导,一方面是“大人口”和社会新闻。无论哪种新闻,首先必须搞好策划。没有策划,何来选题?没有策划,如何去采访?因此,新闻部主任的第一任务是去策划,第二是配合我们既定的办报思想,去抓针对全国特约记者和通讯员的策划,使两者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会培养出人才,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最近,我们看到新闻部的主任和编辑、记者都着急了,这是好现象。新闻部的走向就是采访与策划,这条路是完全正确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没有好新闻、做不出好版面的问题。

今年下半年在主旋律新闻方面,我们要打响“婚育新风迸万家”活动表彰、“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报道等四大战役,新闻部作为报社主打部门,要提早进行认真周密的策划,要多思考,抓思想,抓精神,抓新闻,搞好上述会议的报道。

总编室的改革

总编室是报纸的合成部门,改革以后,总编室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其主要职责就是做版。随着新闻策划功能的强化和通联队伍状况的改善,版面无米之炊的局面将会有较大的改观,这为报纸总体质量的提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对总编室的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编室对稿件的编辑加工要更加精细,不仅要杜绝“硬伤”,而且还要多出“精品”。对版面的设计要更加精美。

改革也赋予了总编室更大的权力,比如对一些不合格的版面(如,不是精品的“精品新闻”版)和稿件,总编室有权拒发。同时,总编室要承担更重的责任。在这种责权利相一致的条件下,总编室必须做出好版面,严把报纸质量关。在把关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制度,对发现的错误要及时主动提醒领导。否则,做不好版,把不住关,那就是水平问题,就要承担责任。

理论部的改革

最近收到的读者来信,主要批评的是我们报纸的理论专刊。随着计生工作的“两个转变”,我们报纸的主要任务,一是导向,二是服务。理论是对工作的指导,是导向。因此,报纸要形成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要加强理论探讨的力度和深度,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料,从而使读者在科学的理论中受到教益。同时,要把理论版办出质量来,使之成为人口理论的前沿和主阵地。

最近,有关理论的话题比较多。比如,《条例》实施后的一些问题,试点城市综合改革,“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表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区工作会议,2001年10月份即将出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报纸有理论支撑,应该有评论和相关的主题专版。理论部的选题中必须有这些内容,每月要报选题,要有策划。同时,这些策划选题的推出,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紧密地配合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形势和节奏。

同类推荐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编写的《荷塘月色(精装插图本时代经典)(精)》分为感悟生活、故人旧事、行走的踪迹、思索人生四辑内容,其中,第一辑中的佳作,无一不体现朱自清先生为文的特色;第二辑的七篇作品之中,《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其简洁朴实的文字,忧郁萦绕的氛围,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的父子情深。
  •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本书为陈祖芬的中国故事系列丛书,共十六本,在这十六本书里,有作者的生命脉络,这是读者朋友们能触摸得到的。本书收录了“女孩”、“世界是由不安分的人创造的”、“让我糊涂一回”、“生活向你提供信息”等20余篇文章。
  • 我的文学地图

    我的文学地图

    黑马,作家、翻译家、D.H.劳伦斯研究学者。他亲身走遍几乎所有与劳伦斯相关的地方,寻找这些地方与作品的关系。他更以这种方式游走于世界各地,感受这个世界的真质,用心灵的脚步丈量出一幅属于他的文学地图。
  • 变形词(在场主义散文丛书)

    变形词(在场主义散文丛书)

    《变形词》是作者近年来的散文优秀作品的结集。作者以准确而有力的语言,记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往日的一个生活片段,或者不经意的一瞬,今天读来都显得弥足珍贵,因为逝去了,就永远失去了。
  • 大搜捕

    大搜捕

    本书内容包括:苍山出奇兵;大漠追凶记;扫荡假烟“王国”;押钞车血案;梦断金山等。
热门推荐
  • 新岳

    新岳

    一颗神奇的舍利把他送回宋朝,成为岳飞的儿子。他和执掌大金半壁江山的完颜雍,亦敌亦友;他义助西夏仁宗,挽帝国分裂的狂澜于即倒;风波亭前,他该如何面对?
  • 我和恶魔有个契约

    我和恶魔有个契约

    卑微少年身患绝症,为了活下去,不惜与恶魔签订了契约!也正是因为这份“恶魔的契约”改变了他的一生!李暮语:我是恶魔,谁敢欺我?
  • 仙梦浮生记

    仙梦浮生记

    北宋年间,灵界动荡,正道领袖之子云天长与妖族公主玉玲霜相恋生子之事外泄,世人哗然;万般无奈,云天长将女儿云芸送往凡间,请求师叔公孙玄照看,岂料遭人反叛,云芸失踪。废材张希凡苦苦背诵《三字经》两年而无法记住,某天外出放牧之时,意外捡到了一个瓷枕。从此,他那平静了十来年的小小人生,突地变得跌宕起伏起来。
  • 六十种曲双珠记

    六十种曲双珠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偷来个女猎人

    偷来个女猎人

    我是司徒飛,一个被师傅偷来的孩子。却不小心成为了一个女猎人。师傅没酒喝了,我去打猎换取银钱;师傅没药敷了,我去打猎换取银钱;师傅每次都嫌弃我下手太慢,所以他每天都会刻意留出2个时辰让我练习。练习过关之后,他就会让我一个人呆着。直到有一天,一群身着铠甲之人找到我……
  • 冥王的金牌宠妃

    冥王的金牌宠妃

    当腹黑、狡诈的现代赏金猎人,重生在胆小、怯懦的花痴嫡女身上,她誓将伪装进行到底。萌呆小茉莉,冷傲雪莲花,惹火红玫瑰……各种角色信手练来。佛曰:辱我者,砍之!他们人面兽心,她自然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只是,某只妖孽,你为何一边陪我演戏,一边伪装成忠犬,掐断我的朵朵桃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校园修仙霸主

    校园修仙霸主

    大难不死的金仙杨天痕,用千年的文化,藐视李白!打爆柔道高手,踩扁校霸……得到通灵宝玉后,再次踏上了修仙的道路!玉帝算个鸟?一掌就轰倒!如来又何妨?打到喊亲娘!皇帝叼个毛?打到你要逃!……称霸人,神,鬼,佛,妖,魔……
  • 总裁的糊涂小妻子

    总裁的糊涂小妻子

    他爱她六年,她却辗转在他人身旁。一朝失忆,她撞他满怀。为了奶奶医药费,她嫁给他。他帅气,温柔,多金,她慢慢陷入他的情网…家有婆婆刁难,外有小三要斗,半路还杀出个珠宝大亨的前男友…没关系,且看她如何扮猪吃老虎,却不想在恢复记忆后,她发现了惊天秘密。
  • 包装时代

    包装时代

    戏外常常比戏里更加曲折离奇,所谓的想象力在现实面前也会有苍白无力的时候。生活高于文学,真正的“突破”并非来自文字,而是源于这个时代。于是,阿社从时代中汲取养分,画下了关于这个时代的写照。大师论、富二代、互联网创业等关键词,被作者一一写到文字里,写到记忆里,让这本书焕发着“生命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