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1900000020

第20章 《尚书》:明仁君治民,明贤臣事君(4)

传说大禹治水时到了南方的“裸国”。那里气候十分炎热,人们不穿衣裳。夏部族首领大禹当时是天下共主舜帝的司空,全权负责指挥九州各部族协同治水。为了勘察裸国的水土风俗,大禹没有发号施令,而是入乡随俗,解掉了自己的衣冠。直到离开裸国边境时,才重新穿上衣裳。可见,当时的部族首领还不像后来的专制君王那样高高在上。

那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上古部落联盟进入国家形态的转折点就是大禹治水。成功平定洪水后,大禹被舜帝指定为禅让接班人。这本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对治水贡献最大的夏部族,经过多年打拼发展成了其他部族难以匹敌的超强部族。古老的禅让制建立于部族联盟基础上,而部族联盟又建立于各部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随着力量平衡格局被打破,古典社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专门负责管理社会的贵族阶层,具有杀伐专断之权的君王,已经逐渐形成。禅让制的土壤不复存在,大禹把帝位禅让给自己治水时的老助手伯益,但伯益被大禹的儿子夏启击败,从此开始了中国数千年的“家天下”时代。

《尚书》中的文献典故,恰好囊括了禅让制与世袭制的过渡期。禅让制时代萌发的古老的民本思想,与世袭制时代产生的君主专制思想,都被记录在《尚书》当中。

经过夏、商、周三代更迭,一度因君主世袭制而衰退的民本思想,借着天命观的外衣再度崛起。

夏、商两朝迷信天命而忽略民心,从而走向了灭亡。但长年累月的发展,已经让当时的社会完全丧失了恢复禅让制的主客观条件。因此,古代思想家一方面鼓吹以民为本,另一方面将民本思想的落脚点放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上。也就是说,以君为纲才是《尚书》最本质的内容,一切以民为本的言论与主张,都是在君主专制的框架下提出的。

显然,以民为本思想并非提倡给民众广泛参与政治的途径,而是要求专制君主担负起天下兴亡的责任,履行保民安民利民的义务。正因为如此,《尚书》的民本思想虽被历代思想家与治国能臣所推崇,但谁也不会因为信仰“以民为本”而否定整个君主世袭制度。当“以民为本”与“以君为纲”产生冲突时,明君贤臣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后者一方,而不会为了维护民众利益而反对君主专制。这就是古代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根本差异。

6.《古文尚书》是晋代经学家伪造的吗?

对于古人来说,经典上的每一句话都包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一般人读不懂,需要儒者来注释和解读。两汉的经学也由此诞生。按理说,经典往往是不能置疑的。但古代书写工具简陋,知识传播手段落后。在没有印刷术的汉代,人们是靠手抄的方式来获取文本。而书籍文章在传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错漏。官府为了确保法律文本的准确,会定期核对本单位收藏的抄件副本。而儒门经学家则是通过师承的方式来继承经典。由于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儒家六经差点儿佚失,《尚书》也在动乱中衍生出不同的版本。

据主流说法,《尚书》曾经过孔夫子重新编订,在春秋战国时流传极广。秦朝焚书坑儒时,《尚书》作为儒家六经之一被列为重点打击对象。担任秦博士的济南儒者伏生,因职务之便可以接触许多藏书。他将自己保存一部的《尚书》藏进了自家的墙壁。但不久后秦朝被推翻,天下大乱。伏生等到汉朝建立后,才回到家中取出藏书。

遗憾的是,因动乱劫祸,这部《尚书》佚失了几十篇,仅有29篇保持完整。于是伏生就以《尚书》29篇在齐鲁开馆办学。汉朝统治者整理先秦典籍时,派大臣晁错向90岁高龄的伏生学习《尚书》。从此,伏生传授给晁错的29篇《尚书》成为了官方版本。

据《史记·儒林列传》与《汉书·艺文志》载:汉景帝与汉武帝时期,民间又出现了几批不同于官方版本的《尚书》残本。例如,汉武帝时,鲁共王为了扩建自己的宫殿,拆掉了圣人孔子的一所故居。人们在这座故居的墙壁中意外发现了《尚书》《左传》《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这个《尚书》就是所谓的“孔壁古文本”。由于新出现的《尚书》都是由先秦古文字所写,故而被称为《古文尚书》。伏生收藏的《尚书》29篇是秦小篆写就,后来的官本《尚书》才用得上汉隶书,故而被称为《今文尚书》。

鲁共王将这些出土古籍还给了孔子的后裔。正好孔门出了一位叫孔安国的儒者,曾经跟着伏生学习《尚书》。他将两种《尚书》做了对比研究,发现《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了16篇。而在相同的29篇中,两版《尚书》的文字上也存在出入。孔安国精通古文字,便将古文《尚书》改写为隶书,称之为“隶古定”。于是,《古文尚书》便在朝野中传播开来。

由于今文《尚书》传播多年,西汉朝廷还专门设了《尚书》博士。那些研究《今文尚书》多年的博士,自然不愿意让新出现的《古文尚书》动摇自己的学术地位与利禄之途。由于《今文尚书》之学位居垄断地位,《古文尚书》之学在西汉时代一直没能得到官方认可,仅在民间流传。两派学者因此产生了矛盾,演变成两汉时期的今、古文经学之争。

到了东汉末年,越来越多的儒家学者对两个版本的《尚书》进行综合研究。其中,儒者郑玄先做了兖州刺史第五元先(注:第五为复姓,元先为名)的学生,后又跟随古文经学家马融学习古文经典,成为了经学界罕见的集大成者。

郑玄在马融的古文经学基础上,兼采了今文经学的思想,为《古文尚书》作注解。此举讲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融于一炉,为长达两百余年的今、古文学派之争画下了句号。从此以后,郑玄所著的《尚书注》,逐渐成为了《尚书》的权威注本。进入魏晋时期后,朝廷将郑玄改良过的古文经学立于国学,设博士。这意味着《古文尚书》已经取代《今文尚书》,成为新的儒家学术权威。

然而,在古代学术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伪《古文尚书》案”。

第一次“伪《古文尚书》案”,发生在西汉成帝时期。据《汉书·儒林传》称,当时汉成帝下诏向天下寻求精通《古文尚书》的读书人。张霸便趁机伪造了一部《百两尚书》,进献给朝廷。《百两尚书》的102篇,其实是用《左传》和《书序》分别做开头结尾,然后再将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29篇拆分为数十篇而成。汉成帝得书后,下令将其与朝廷收藏的《尚书》对校,很快发现这部《百两尚书》是伪造之作。而张霸险些被以“大不敬罪”被处死,其所献之书也遭废黜。

第二次“伪《古文尚书》案”,发生在东晋元帝之时。

“永嘉之乱”导致西晋灭亡,历史进入了东晋时期。晋朝从汉魏前朝继承的文物典籍大多毁于刀兵,包括《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连曹魏刻立的“三体石经”(用三种文字书写的《今文尚书》石碑)也遭到毁坏。西晋皇族司马氏逃到江南建立东晋后,着手整理幸存的典籍。

豫章内史(太守)梅赜向晋元帝献出一部《古文尚书》,声称此书为孔安国作《传》的善本。故而,后世将其称为梅本《古文尚书》或孔传《古文尚书》。据梅赜的说法,该书起初是由晋初经学家郑冲保管,后传授给扶风人苏愉,苏愉又传给天水人梁柳,梁柳传给城阳人臧曹,最后由臧曹传到自己手中。

这部《古文尚书》很快得到了东晋朝廷的认可,被立于学官,成为新的权威版本。由于此时中国处于大分裂时期,《尚书》经学也划分为南北两大阵营。南方学术界以孔传《古文尚书》为本,北方学术界则已郑注《古文尚书》为宗,两派的影响力平分南北。这个局面从东晋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末年。

进入隋唐时期后,分裂数百年的中原大地重归一统,经学研究也开始进入大整合阶段。

隋朝经学家刘炫与刘焯,根据南朝所传的孔传《古文尚书》作《尚书述议》,使得此版《尚书》推行于全国。到了唐朝,唐太宗命令大学者颜师古重新考订五经,为朝廷编定一个标准的读本,史称“新定五经”。颜师古就是采用了刘炫编的孔传《古文尚书》作为定本。唐太宗又让孔颖达等学者撰集《五经正义》。孔颖达编纂《尚书正义》时,采用的仍是孔传《古文尚书》。到了唐文宗开成年间,经过不断完善的《尚书正义》被刻立于“开成石经”之上。此后,孔传《古文尚书》上升为标准的法定通行本流传后世。

但是,宋朝时有人质疑孔传《古文尚书》是晋代经学家伪造之书。南宋初年的学者吴棫最先对此提出质疑。

吴棫在其著作《书裨传》中对孔传《古文尚书》与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进行对比。他发现,两个版本相同的33篇内容古奥,不易解读。但是孔传《古文尚书》比伏生《今文尚书》多出来的25篇内容,反而是文从字顺,易于弄懂。于是,吴棫对这25篇孔传《古文尚书》的真实性深表质疑。

南宋理学家朱熹也认为这版《古文尚书》是伪作。他质疑的依据是——“孔壁所出《尚书》,如《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泰誓》《武成》《冏命》《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君牙》等篇,皆平易;伏生所传皆难读。如何伏生偏记得难底?至于易底全记不得?此不可晓。”

这段话的大意是: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言辞古奥难以读懂,而孔传《古文尚书》中的很多篇章反而言辞平易,不像是先秦古人所作。

因此,朱熹判断道:“《尚书》决非孔安国所注,盖文字软善不是西汉人文章。安国,汉武帝时,文章岂如此?但有大粗处,决不如此软善也。如《书序》做得甚弱,亦非西汉人文章也。”也就是说,《古文尚书》与《书序》都不是西汉经学家的作品,更像是后人伪作。

自从南宋学者开了疑古先河,后世越来越多的经学家也认为孔传《古文尚书》不是真正的汉代经学家作品。

例如,明代学者梅鷟曾经专门写下《尚书考异》与《尚书谱》。按照他的观点,孔传《古文尚书》并非汉代人之作,而是后世伪造者从先秦古书里采撷《尚书》旧文补缀而成。他对《古文尚书》的辨伪对学术界影响不小,只是在论证过程中多有武断之处。

清朝学者阎若璩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尚书古文疏证》,对孔传《古文尚书》作了系统地辨伪。他指出,该经文的内容与史例、古史、古代典章礼仪、古历法、古地理、训诂等多有不合。因此,孔传《古文尚书》与《孔传》并非汉人所作,而是魏晋学者的伪造之书。

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在清代学术界风靡一时,支持者甚多。但学者毛奇龄对此不以为然,写下《古文尚书冤词》来辩护孔传《古文尚书》是汉代古文经学真品。

阎、毛二人都是当时负有盛名的学者。他们恰恰也是清代“汉学”的开山祖师爷。所以,两人的学术争鸣轰动一时。双方在各自论著中广征博引,雄辩不绝。从总体上看,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更受当时学术界欢迎,是为主流观点。但毛奇龄在《古文尚书冤词》中的反驳,也屡屡击中了怀疑者的软肋。从乾隆嘉庆时期开始,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两派。一派认定《古文尚书》是伪作,另一派则支持毛奇龄的见解。

由于主编《四库全书》的纪晓岚及四库馆臣集体支持阎若璩之说,所以将孔传《古文尚书》断为伪作的观点,几乎是清代经学界的定论。反对声音虽弱,但也一直没断绝。这个格局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学术界。

同类推荐
  • 传世藏书:世说新语(上)

    传世藏书:世说新语(上)

    《传世藏书》是一套囊括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重要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流名著一千余种,门类从经书到小说,从科学到艺术及至闲适杂书,应有尽有。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库,每库又分若干部类,共计二亿五千万字、一百二十三册,总计一万四千印张,二十一万一千二百页, 定价:98000.00元。是继《四库全书》二百年来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花影集

    花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 先秦学术概论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之代表作,亦为我国论先秦学术之名著。全书既详叙各家学术之要旨,细探其发展之源流,亦深究诸派相互之错综关系,力辨其主要著作之真伪。尤为可贵之处在于,本书诸多探索性论述,均为后来之考古发现所确证。本书论证精当可靠,稳健之中又每有新见,是欲了解先秦学术者之必读且易读之书。
热门推荐
  •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作者以生动流利、饱含深情的笔触从迈克尔·杰克逊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中,用记事的方式书写了其童年生活、成名经历、辉煌与悲哀的人生、从黑人楷模到苍白怪人等无数经典片段,内容丰富而翔实,重现了其生前一个个生动的瞬间,让一代歌王波澜壮阔而又多姿多彩的一生在书中得到了几近完美的展现。
  • 轻舞飞扬

    轻舞飞扬

    《轻舞飞扬》是“文苑精品”系列之一,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轻舞飞扬》坚持与读者同行,力求成为读者最需要、最具阅读价值、最令人感动的文章集粹。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做到真正的深刻感动,恒久铭记!
  • 最强玄门特种兵

    最强玄门特种兵

    平凡无奇的杨青,在大三的关头受贱人所害,被学校开除。却因此觉醒了脑海里的兵皇记忆,瞬间成为一名强悍的玄门兵王。从而开启了一段热血的逆袭纨绔之路。并且和形形色色的女神们展开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羁绊。文艺范的清纯校花女神,任性但感性的豪门富家女,甚至是冷血的职业杀手……马不停蹄的接踵而至。
  • 老少爷们儿拿起枪

    老少爷们儿拿起枪

    面对凶狠残暴的侵略者,包括土匪和黑社会成员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意识到反抗是必须的。他们什么都没有,只能扯出红旗,拿起土枪。于是,一支由各色人等组成的草莽式武装,在与日寇的残酷斗争中应运而生,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从混沌的历史中走出来,使这个故事焕发出悲壮、复杂的传奇色彩。
  • 剩女奋斗之私募经理

    剩女奋斗之私募经理

    操盘大赛亚军顾俨成为飞腾投资的操盘经理,却因一次失误致使公司数千万资金爆了仓,于是北上京城从头做起...MBA剩女卫兰亭相亲相出两位军旅帅哥,于是开始了纠结的爱情奋斗...
  • 聪明女人会说话

    聪明女人会说话

    女人可以不漂亮,可以不性感,但你不可以「不会说话」。因为说话是唯一可以通过自我修炼达到幸福的秘密武器。一个会说话的女人,必定能够将自己的智慧、优雅、博学、能力通过自己的口才展示在众人面前,从而使自己受到周围人的喜爱。做一个会说话的女人,给自己一个优雅、自如、圆满的幸福人生。
  • 邪灵小保安

    邪灵小保安

    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作品简介
  • 时光微凉情可暖心

    时光微凉情可暖心

    最初的陪伴最后的放手最远的距离最近的心跳或许,时间让我们变得成熟,但那份感情确没有断,只是因为那所谓的“理智”,而选择了隐瞒,让彼此,一次次的被伤害。时光荏苒,那份曾经的美好,只能怀念,成为了这一生最美好的光景。
  • 皇太子的007女友

    皇太子的007女友

    一场谍中谍,引发一串谜一样的身份,孤女蔡小花真的是碌碌无为的平凡小青年?一段搞笑误会,惊鸿一瞥的绝色容颜,我蔡小花看上的男人,仅仅是一个锦衣卫那么简单?你所看见的,未必都是真实的!
  • 林夕侦探

    林夕侦探

    贵族公子哥和一个都市平凡者携手共进的侦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