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1900000010

第10章 《孟子》:性本善,施仁政,民贵君轻(1)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是战国中期孟子、孟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记录。现存七篇十四卷,286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各项活动,涉及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学说和思想,在儒家的经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大体来说包括这些方面: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而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同时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在价值观方面,孟子强调舍身取义,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个人的一言一行。

孟子本人和孔子的经历差不多,都是通过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而且,在思想上,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仁、义、善的主张,力主政治上施行“仁政”。他是孔子之后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所以,后世将他尊称为继孔子大成至圣之后的亚圣,并把他们的思想主张合称为“孔孟之道”。

1.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其意思是说,民众最为宝贵,土神和谷神次要,君王为轻。这里面的涉及方分别是民众、国家(后人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和君王,所体现的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所追求的最高政治理想就是君王施仁政,行天道。

任何社会中,都是先有广大的民众,然后在这些民众的基础上建立国家,而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人出来管理这个国家。“君”只是其中的最高管理者。所以,这里的程序很清楚,国家由民众建立,君王从民众中来。

民众,是社会成分中的绝大多数,按社会分工来说,属社会财富的最直接的创造者。人在社会中,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财富的创造通常要靠齐心协作才能完成。这其中,牵涉到个人的能力、精力、体力等诸方面。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一方面让社会出现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让人的付出和需求变得复杂起来。这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就会由点到面地形成社会矛盾。当矛盾激化时,就会演变成动乱,进而成为灾难。

这些矛盾既有个体间的,也有群体间的;既有个体差异性质的,也有纠纷性质的。而人心是向往安定的,及时化解和消除矛盾就成为人心所向。这时,就需要有人出面来协调解决。如何解决?必须有依据。于是各种规定、制度就建了起来。规定和制度由人来制定,也得由人来执行。随着民众的范围和数量的扩大,就得由人来专门负责。这时,专门的部门就建立起来了。当部门多起来时,就出现了管理这些部门的部门。这时,就需要对这些部门进行统一部署和协调,于是就有了权责的范围,国家就诞生了。

按照上面的思路,国家,本就是一个协调社会关系和处理社会矛盾的组织。根据儒家天命在民心的思想,国家对内的职能应是执行民意,处理各种矛盾的手段是协调,对外职能应是修睦,处理外部纠纷的手段可以由对话到对抗,但其目的都应是保护内部民众。国家的内外职能都需要由人来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君王就出现了。

同样,根据儒家天命在人心的思想,君王也就只能是民众的推荐者,民意的执行者。所以,从法理上来讲,君王是民众中的一员,来自于民;从天理上来讲,君王只有修身到圣人的阶段,才能通达天命,在人间行天道。

民为贵,这是一种从社会构成的本质上得出的结论。天下本就是广大民众的天下,民众所生产出的粮食,制造出的器具,都是民众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的仁政思想就是要求君王行王道,并且把民生与王道紧密相连。民为贵,就是要让君王重视民生。“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把民生与土地、政事一样当作诸侯统治的首要任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他认为,生民之道,在于“制民之产”与“取民有制”,也就是一方面要让民众休养生息,另一方面要防止民赋过重,导致民力减退,出现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

社稷次之,即社稷的重要性在民众之下。社稷在古代指土地神和谷神,畜牧禽养,五谷物产,都是民众生活和国家得以维系的物质基础,当然十分重要。到了后来,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名词。国家除了直接满足生存的物质外,还有维护各阶层秩序的法律制度。但是,这些终究还是来自民众的意愿,也是为民众服务的,所以,社稷的地位自然要低于民众。也可以这样说,物质服从于人的需要,个人的需要服从于大众的需要。

君为轻,指的是君王的地位居于民和社稷之下。君王这一职位的由来,本是根据民众的需要而产生的,谁来做君王,也就该由民众来决定,如果民众不满意,就可以换人。这,也就是古人说的“载舟覆舟”的由来:“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也就是孟子民为贵思想的源起。孟子认为,君王如有大过,臣下可以谏言他改正;如果他听不进谏言,就可以剥夺他的权位;至于像桀、纣那样的暴君,民众可以直接起来诛灭他们。这种思想,与君权神授观念有点格格不入,也与“仁”的理念背道而驰。但是,从反面来看,恰恰又是最合理的用解释。君王有大过,是他们本身就没行天道,传天命的资格,他们不过是爬上圣人之位的冒充者。民众推翻他们,是缘于他们背离天道、不仁在先。

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对后世以及中国的历史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不但深入民心,连身居皇位的君王也认同。明朝的崇祯皇帝可以说是身体力行地演绎了一回什么叫民贵君轻。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军队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上吊之前在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崇祯皇帝贵为天子,却自杀身亡,而他的遗言中却希望“逆贼”不要伤害老百姓一人。这不就是现身说法地告诉人们君轻民贵。

从王朝更替的性质上来看,中国历朝历代出现的农民起义,似乎都是在为孟子的民本思想做宣传、为他的民本思想的正确性做注脚。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的整体意思是,民最为宝贵,土神和谷神次要,君主为轻。因此,得到广大民众的承认者就可以成为天子,得到天子承认的就可以成为诸侯,得到诸侯承认的就可以成为大夫。诸侯危害社稷国家,就另外改立。用作祭祀的牲畜已经长成,用作祭祀的粮食已经洁净,就按时祭祀,但仍发生旱灾水灾,那么就另外改换土神和谷神。根据这整体的意思,有人就认为,孟子的这些话,并不是针对整个国家来说的,而是针对当时的诸侯国来说的。如果这样来理解的的话,也就表明孟子的国家观念中,并未脱离君权神授的观念,他的民本思想还是建立在皇权永固层面上的。正因如此,才有了“君子者,道法之总要也”和“天子之位也,是为治统”的观点。统览孟子的学说,说孟子的思想并未脱离皇权正统,应该是较为公允的。

但不管怎么说,历史是在前进的。民本思想合乎人类发展的进程,合乎天下大多数人的要求。把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与民本思想牵连上,无疑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夫仁政者,必自经界始”的说法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其中的“经界”,指的是土地或疆域的分界。该节讲述的是,滕国的国君滕文公向孟子询问有关国家治理的问题。其中,有滕文公派毕战来询问有关井田制的问题。“夫仁政者,必自经界始”就出自孟子对毕战的回答。孟子回答的大意如下。

滕文公将要实行爱民的政策(仁政),特意选派你来,你一定要努力!所谓爱民政策(仁政),必须从分清田土的经纬之界着手。经纬之界不正,井田就不会平均,作租税的俸禄就不会公平。所以,残暴的国君和贪官污吏必然是不重视田土的经纬之界。田土的经纬之界一旦划分正确,怎样分配田土和俸禄就可以坐下来议定了。

孟子认为,对滕国来说,虽然土地狭小,但一样要有官员,一样要有在田地里耕种的农民。没有官员,就没有办法管理农民;没有农民,也就没有办法养活做官员的君子。所以他希望滕国在田地上实行九分抽一的助法(助法,即通过互助的方式来耕种公田,以作为税赋,是相对于以固定不变的方式来说的如贡法等),在都城中实行十分抽一的税法让人们自行交纳。国卿以下的官员必须要有供祭祀用的田土,这些人用作祭祀用的田土为五十亩。家中其余家族成员每人给田土二十五亩,死葬和搬迁都不离开本乡范围。乡里的田都要同样实行井田制,人们出入劳作时相互伴随,抵御盗寇时互相帮助,有疾病事故时互相照顾,这样百姓就友爱和睦了。方圆一里为一个井田,一个井田为九百亩,中间一块田土为公田,八家各以一百亩为私田,但要共同料理好公田。把公田的事办完了,然后才能做私事,这就是区别农民的办法。这只是一个大概情况,至于怎样更健全和完善,主要就靠国君和具体经办的官员了。

孟子针对井田制的讲解十分细致,就如同是在分解“经济责任制”上的内容,而实质上是在明确利益分配。怎样分配呢?首先要做到划清田土的界限,这样做就可以在分配田土时做到产权明晰,从而避免产生纠纷,官员们也就能因职责明确而享受到相应的待遇了。

孟子在回答滕文公有关治国问题之后,陈述了自己的上述见解。孟子的思想是承自孔子的“仁”,进而把“仁”和“义”作为自己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在国家治理方面,他把“仁”上升为治理国家的道德基础,要求国君实行仁政。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四处推介自己的学说,于是就有了向滕文公介绍仁治的内容。

在向滕文公介绍治理国家的问题时,孟子重点讲述了他的仁治思想。他指出没有固定产业的人就没有固定生活的信心。如果没有固定生活的信心,就会放荡任性,胡作非为,无恶不作。等到陷入罪网,然后对他们施以刑罚,这等于是设下网罗陷害民众。所以贤明的君主必须谦恭俭朴,礼贤下士。国家在向百姓征税时,必须有制度。从历史上来看,助法比贡法好,只有实行助法才会有公田,周朝也是实行助法的。另外,还要开办庠、序、学、校以教育人民。所谓庠,意思是培养;所谓校,意思是教导;所谓序,意思是有秩序地陈述。夏朝时叫校,殷商朝时叫序,周朝时叫庠。这个“学”是三代共同都有的,都是教育人民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为上层所懂得,小民百姓则能亲和于下层。如果有贤明的君王兴起,必然会来学取这个法,因为这是为王者所效法的。你努力实行这些,也可以使你的国家焕然一新。

如何施行仁政?孟子要求滕文公做到: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让老百姓拥有“恒产”。在老百姓都拥有“恒产”,物质上得到满足后,就要兴办学校,教育老百姓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所以,孟子要求滕国施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就是:以井田制养民;以学校教民。人民得到休养受到教育,社会秩序也就有了保障,国君的统治地位也就巩固了。如何做到这些呢?首先从田土划分着手。

按常理,将田土的界限划分明晰十分容易。从手法上来说,相当简单,无非丈量标记和分配。可是,从孟子极其重视的口气中能够感知到,它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而且似乎很难做到。那么,难在哪里呢?这可从孟子“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的话中窥出些时代背景。

中国从夏朝启的时候起,从理论上就将天下归为皇帝个人的私有财产,私有制就由此延续和生存下来,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社会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成为了诸侯的私有财产,土地私有一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经历了大的混乱。到了战国时期,天下就成了诸侯们和大夫们的天下。这个时候,人人都想拥有自己私有的恒产,以便能让自己个人的生活有保障。孟子在这个时候提出的“恒产论”,应该说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进步思想,对安定社会秩序具有很大作用。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只要拥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后,首先希望的就是社会安定,能让自己的私有财产得到保障。可是,如何让民众得到和拥有自己的私有财产呢?孟子就提出了实行井田制的建议。但是,当时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也就是说残暴的国君和贪官污吏不重视田土的经纬界限,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巧取豪夺实现土地兼并,从而多占有和获得私人的田产。这就是推行井田制的难处和阻力所在。

同类推荐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贾岛集

    贾岛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元稹集

    元稹集

    元稹在其《叙诗寄乐天书》中,将他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律讽、艳诗等十体。其所重者在古讽、乐讽。实际上其主要成就在乐府诗、艳体诗。故本集所选亦侧重艳体诗、乐府诗。对于元稹文,选了《乐府古题序》、《白氏长庆集序》。传奇则选了《莺莺传》。为解评、阅读方便起见,“新题乐府序”随诗编排,《莺莺传》作为“传奇”排在诗文后,“两序”作为“文”排在“传奇”之前。
  • 快士传

    快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热门推荐
  • 大千世界的宠儿

    大千世界的宠儿

    紫光灯下的象牙刻痕给了王喾太多的不解。拥有着最不专业团队的他选择为梦出发,即使他选择的坐骑是一匹名叫驴子的马,即使他的帮手里有喜欢做韭菜馅面包的厨师,还有温柔的光头“一道疤”,王喾也敢勇闯天涯。最初的世界是怎样的?就让王喾为你一一解答。
  • 九龙神火诀

    九龙神火诀

    叶凌,一个绝世深情男,面对用全部人生对深爱女友的他被踹了,是的,凌哥被抛弃了。出门被车撞大概就是说的他这种人,倒霉倒到家了。在异世人品爆发的他人生得意,情场更如意。看极品深情男如何在异世笑傲天下,尽领风骚。
  • The Choir Invisible

    The Choir Invisib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超级大明星

    重生之超级大明星

    陈华重生在一个与地球相似的平行空间,这里的文娱就跟原始世界一样等着陈华去开发。前世的神书,名垂千古的诗文,一首首经典的歌曲,一部部破纪录的电影,在这个世界上将经过陈华的手重现!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休息区

    休息区

    山村出来的少年,意外成为异类,翻开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想选择你想要的生活就能按着你的想法来,犹如背后被人推了一把,不得不往前前进两步。------如果你瞄到这本书,觉得还行,求支持。
  • 高校倾城:天使转校生

    高校倾城:天使转校生

    知道吗?世界上曾有天使一族,她们纯洁得像一张白纸,看着是什么都不知道,实际上她们比凡人知道得多。天使虽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善良,但创造她们的帝说过:“天使的爱,只能放在心上,不能外露出去,更不能贪恋凡尘俗世。”曾经有两个大天使,因为好奇人间,而偷偷下凡,她们在人间邂逅了自己命中注定的人,命运轮回,她们一次次分离,一次次遇见。大祸来临之际,两位大天使中的炽天使选择了保护另外一个天使,回到了天界,去了天使流放区。几年的辗转人世,使帝王怜悯,放走了那位天使,当两人再次见面时,身旁赫然多处了另外一个人,他们是否能力挽狂澜呢?
  • 我是东北齐大仙

    我是东北齐大仙

    那几年,东北被我祸害的不轻。那一年,我刚过了十八岁生日。那一天,我出马,坐香堂!
  • 花与花名

    花与花名

    黎明时的丢弃,花开是的相遇,花凋落时的分离,新的人物,新的场景····不知何时可以在与你相遇······
  • 倾我一生伴你永世无悔

    倾我一生伴你永世无悔

    为你倾我所有,只为你能笑着面对人生为你倾我所有,只为终生守护在你身边为你倾我所有,给你一切,哪怕我的生命,只为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