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1800000031

第31章 王国维谈教育:怎样培养“完全之人物”(2)

其四,体育。

王国维并没有单独阐述有关体育的观点,只是用一语带过,“加以身体的训练”,随后就将它与心育并列一起。其实,体育恰恰是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因为身体属人行走于世当中基础中的基础,属于人立身之基、立世之本。人类从事任何活动,其前提都少不了身体的支撑。包括王国维所提倡的智育、德育和美育的施教,都有赖好的身体。没有好的身体,往往很难有所成。

体育,包括体育一词本身,都是近代才有的,对于中国来说其属于舶来品。其被当作教学内容,可行的前提应是,人的体质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的。中国人的传统教育当中,完全侧重于“德”的方面,漠视“体”的方面,这几乎融入了国人的潜意识当中。王国维没有将体育与德育等放一起来作阐述,恐怕也是受这种心理影响。由此,可以感知他的矛盾心态。

一方面,王国维看到了国民体质的孱弱,以致被人冠以“东亚病夫”的侮辱称号。他的内心当中,出于一种爱国情怀,一定非常希望国民的体质普遍得以提高,以一种健康的体魄来应对各种挑战。另一方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传统无为思想又扎根心灵深处,从而因喜静而不喜动的偏好而拒绝体育锻炼。另外,长久以来,国人当中形成了一种以柔弱为美的病态审美情趣,这些都极易影响一个受过传统教育之人。

体育,应该受到重视。从小处来说,锻炼出好的体质,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坚强支撑;从大处来说,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有效保证。也许正因如此,理性才最终支配着王国维将体育列于其教育新思想当中。

但不管怎么说,王国维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并入其教育新思想当中,四育并举,不仅超越了那个时代的人,也超越了当今时代的许多人。

存于教育界的陋劣根性指的是什么?

1906年,王国维写成《教育小言十二册》,其中有针对学生的狭隘之举而对中国的教育现状陷入忧思的文章。在一篇文章中,他写道:“去岁之冬,我中国学界最多事之时代也。于东京,则有留学生多数之停课。于南京,则有苏学生与赣、皖学生之争额。于苏州则有苏、松、太学生与常、镇、淮、扬、徐海学生之争……南京之事所争者,犹省界也。苏州之事,则浸而及府、县界矣。曾谓我国最有望最可爱之学生,而量如是狭隘乎?”

在该文中,王国维所谈的事发生在1905年。其中的东京停课之事指的是,1905年8月13日,由黄兴、宋教仁等发起的欢迎孙中山大会在东京举行,受到留日学生的热烈欢迎。当时到会1300余人,还有许多留学生被警察拦于门外,未能入场,可谓盛况空前。孙中山在会上发表了革命演说,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当时群情激昂,气氛活跃。但是,这次会议引起了日本政府和清庭驻日使馆的注意。由此,日本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并准备颁布《清韩学生取缔规则》,对中国留学生的集会、结社、言论和通信等予以取缔或横加限制。消息被披露后,引起了广大留日学生的不满。于是,东京各高校留日学生八千六百余人以罢课来抗议。南京之事指的是,在南京的学生中,江苏籍的学生与江西、安徽籍的学生为哪省的名额多而争执。在苏州,又有苏州、松江、太仓的学生与来自常州、镇江、淮安、扬州、徐州的学生为各自的府界和县界而起争执。王国维为此感到痛心,并发出疑问,都说是中国最有希望最值得爱护的学生,为什么他们的气量和眼界如此狭隘呢?他认为,天下都是兄弟的思想,在今天尽管还行不通,但中国人的思想中,但凡读书人,都应该有(天下都是兄弟的思想)。可是,在中国,这些最有前途的读书人,所争论的竟是“各自为政”这样的事,这就不能不替中国教育的前景感到担忧。

而不仅在学生中,在教育界,王国维还发现,如果学校的管理者是湖南人,那么该学校所招的学生中湖南籍的就会占半数;如果是福建人、浙江人,那么所招的学生中,福建或浙江籍的学生就会占半数;学校的管理者凭同乡的情谊来对待学生,学生们以同乡的力量来对抗学校,十七省中不设同乡会的唯独江苏学生,而这江苏学生即使没成立同乡会也已成事实上的同乡会了。为此,他感叹道,在我们中国没有中国人,只有湖南人、浙江人、江苏人……而已。人们初次相见,必问来自哪省、哪府、哪县,这种“陋劣根性”,可谓源远流长,有千百年的历史了。

王国维说“欲一旦扫除而廓清之,吾知其难也”,为此他呼吁:“是在有教育之责者有以渐而化之矣”。

王国维所忧心和批评的存于国人及学生中的“陋劣根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以裙带关系露面的地方保护主义下的产物。他的担忧,放在逐步全球化的今天,仍未过时,且具有现实意义。

裙带关系,已由最初的因自己的妻子或其他女性亲属的关系而获得官职,转变为泛指因亲缘、乡缘或友缘关系而获得政治、经济、工作、事业上的利益,包括领导人对效忠者、追随者给予特别的照顾、庇护、提拔和奖赏。裙带关系牺牲的是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破坏的是社会的公信力。当它扩散开来且不能得到有效抑制时,就会引发社会动乱,从而动摇政治稳定。从性质上来看,它危害的是社会。地方保护主义,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指的是,地方政权机构及其成员,违背国家的政策、法规,滥用或消极行使手中权力以维护或扩大该地方局部利益。往小了说就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漠视或不顾整体利益。地方保护主义牺牲的是整体利益,破坏的是整体赖以生存的土壤,带有全局性。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它带来的是整个国家的消亡,危害的是整个国家。因而,正如王国维所指出的那样,它是一种“陋劣根性”。因其“根柢远存于千百年以前”,也就可以说它是造成国人沦为“一盘散沙”的罪魁祸首。

作为深受西方思想影响且有投身事业之志之人,王国维的洞察力显然超出常人,故能够看出问题症结之所在,并且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通过教育让他们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能共赢。如此和衷共济,则外可抗敌之侮,内可共建美好家园。可是,当他把目光转到教育层面上时却发现,教育界本身恰恰又是地方保护主义的“践行者”。这就不能不让他感到痛心疾首了。为此,他不由地发出惊叹:“以中国之大,当事及学者之众,教育之事之亟,而无一人深究教育学理及教育行政者,是可异已。”他呼吁中国学者关心教育,因为教育是当下中国的急事,必须有人从教育原理和教育行政等方面进行研究,才有希望取得进步。他的这种呼吁,其中所包含的亟须研究的内容,不但在当时,在今天恐怕也少有人能窥出其真谛来。

1906年,王国维写该文章时,并没在教育界任职,而是随罗振玉进京,并暂住罗家。该年八月份,其父病故,他又赶回老家为父亲守丧。因而,此时对于教育界来说,他完全是名局外人。故而在文中才有这样的文字:“以余之不知教育,且不好之也,乃不得不作教育上之论文,及教育上的批评,其可悲为如何矣!”这就是他的忧生忧世情怀的充分说明。当时中国教育界的现状的确让人感到“可悲”。而能看到这些现状的“可悲”的竟然是名局外人,也就让人复加可悲了。

在文中,王国维还写道:“使教育上之事,余辈可以无言,即欲有言,而有人代为言之也,则岂独我中国教育之幸哉?亦余个人之私幸也!”他所说的是,教育方面的事,他们这些局外人可以不用发表评论。如果有话想要说出来,而已有人出面表达出来,那么,这不仅是中国教育上的幸事,也是他本人的幸事。这其中,进一步体现了他的忧生忧世的情怀,还体现了他的大局意识,属于知识分子经世济民、兼济天下的范畴。由此可推及的是,他所批评的存于国人中的“陋劣根性”,并不指的是否定国人建立在亲、乡、友、爱之上的诸种情谊。亲情、乡情、友情和爱情等,都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且最珍贵的情感。它们都属于人的品质范畴。在特定的条件下,它们能起到凝聚人心,克服困难、增强幸福的积极作用。当人远离祖国时,它就是一种爱国情怀;远离故土时,它就是浓浓的思乡情怀……由此可见,这些情怀所起的都是凝聚作用,而“陋劣根性”所起的都是破坏作用。至此,也就把人的品质和人的私欲区别开来。反过来看,王国维批评且要根除“陋劣根性”的主张,恰是他爱国情怀的一种体现。

另外需要提及的是,王国维在文中提到了“人类同胞”(即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并且他是支持这一思想的。由此,既可窥出他的思想受到了当时西方“大同思想”的影响,也可窥出他的思想境界超脱了那个时代。

王国维“不知为不知”的处学态度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这诸多行业中,王国维所选择的毫无疑问,当归于“学”行。在这行他混得怎么样,不用多说,单他获得的那些头衔,就足可以将他归于行家里手之列。按理说,作为一位在众人眼里实至名归的学者,他应该是知无不尽的。可是,事实常常是,在他熟知的领域,经常会遇到一些连他自己也不懂的地方。比方说,在《尚书》和《诗经》的研究上,他是颇有造诣的,鲜有人比。但是,每次在讲解时,他总是要就其中的四五处地方,向他的学生们声明,“这个我不懂”而掠过不讲。

中国人自古好面子,还有许多书本上见不到的约定俗成的认知。王国维的这种做法,在一般人的眼里,明显与其身份不符,无疑是大煞脸面、大失风范、大失水准之举。对此,我们该怎么看待呢?不妨从他的学术精神入手,再转向他的人格方面来做分析。

王国维的学术精神就是求真和求实,这也是他的学术素养。他的这种素养,既包含有西方实证论的精神,也包含有中国传统史学精神。他接受西学后,并没有合于俗流,从而做出要么否定中国传统而一味崇洋媚外,要么摆出卫道士的面孔将人家一概拒之门外之举。而是以理性的眼光,汲取人家的长处来为我所用。因而,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他的一生都在担当着致力于中西方文化互融的角色,并把“求真”“求实”的精神作为自己毕生付诸实践的学术观。他坚信,弘扬中国学术必须兼通世界学术。

他说:“异日发明光大我国之学术者,必在兼通世界学术之人,而不在一孔之陋儒。”

另外,在对中西文化进行认真思考后,王国维有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原则,即坚持学术独立和追求学术自由。他主张为学术而学术,不愿让学术研究沦为政论的工具或其他谋求世俗功利的工具。这些学术精神和学术原则一以贯之地坚守下来,逐渐就融入了他的心性,成为了人格品质中的一部分。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知之为知之。

知之为知之,出自《论语》。还有下一句——“不知为不知”。其义均十分浅显,即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一种认真的处学态度,也可推而广之成一种处世态度。与它们相对的就是文过饰非,不懂装懂。

知之为知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真要做起来却相当难。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戴着面具到处装模作样,处心积虑地伪装自己,以致市面上“砖家”满天飞。王国维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躬行着自己坚守的原则,从不伪装自己。例如,由于,他在考古方面成就卓著,在文物鉴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有一些人就请他去鉴定古董。可是他十分“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良知,从不去附和或迁就人家。能鉴定出的他就如实告诉人家,一旦看出是假的,他就会告诉人家“靠不住”,从不去察言观色讨好或成全人家。这种良知,正因为其稀缺,到哪里、到任何时代都显得弥足珍贵。

以今人的眼光来看,王国维所说的“不懂”,还应包含以下几种凸显人格魅力的情形。首先,出于自身责任感使然。老师,除了教书的本职外,还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对于自己确实不懂或一时还模棱两可的内容不懂装懂的话,那么在育人方面就是严重失职,在真相面前,其带给学生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有时甚至可以长达一生。因而,谨慎立言,方不负师范之谓。其次,出于学术素养使然,学术面前无权威,人人平等。谁都有发现真相、真理和真知的权利。由此,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鼓励他们产生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再次,出于以身作则,让学生抛却身份、地位之类的世俗功利的思想。中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的眼光都脱不去官本位的视角。王国维对中国人的这一观念深有体察。

王国维说:“吾国下等社会之嗜好,集中于‘利’之一字,上中社会之嗜好,亦集中于此。而以官为利之代表,故又集中于‘官’之一字。”可见,洞察之余,他对此又是深恶痛绝的。

其二,知无不言。

王国维因自己不知而如实告诉人家,这并不是他敷衍塞责人家,也不是什么所谓的韬光养晦,实是出于一种人性的诚实使然。这从其他方面就可看出来。

同类推荐
  • 玩味

    玩味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我们在一线:甘肃新闻工作者抗震救灾亲历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但在抗震救灾的艰辛过程中,我在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陇南、甘南地震灾区采访时所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感人情景,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研究

    高校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研究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目前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成绩,伴随而来的是政府、社会、学生、家长和高校自身对教育质量的高度关注。现代高等教育的两个核心问题是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入一所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优秀的高校,并不希望高校出现一方面强一方面弱的现象。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腹黑狂妃:仙尊大人别追我

    腹黑狂妃:仙尊大人别追我

    【作者是逗比,写出的作品逗比化,不喜勿喷】我去,她身为穿越的美女一枚,竟然惹上了古代大BOSS,貌似…这位大BOSS很平易近人?!“噗嗤——”他忍不住勾唇一笑,展现出妖孽的气质。他…平易近人?!他怎么不知道?外界传闻,太子殿下实为神人也——人长得好看,有权有势还有钱。唯一的缺点就是爱上了一个残暴的少女!此少女一笑,说本姑娘残暴?好,她残暴给你看!分分钟灭掉了一座城池,外加收服了一群灵兽和神兽!穿越前,她是神秘莫测的月家少主;穿越后,她是逆转乾坤的神秘少女。某腹黑男望着她,道:“你的桃花太多了~”她挑挑眉:“嗯哼?多了正好,建立女尊王朝!”结果,某腹黑男残忍的把她的桃花一一掐断!
  • 天运轮回

    天运轮回

    是谁?在主导杀戮规则?是谁?在掌控这片天地?没有前世,唯有今生。一路披荆斩棘,昂首挺胸,破除一切阻碍。万丈红尘,仙、魔、妖、神,生在天地规则之下,唯有心中信念永存。够不够肆意妄为?够不够目空一切?够不够不可一世?我就是我,我就是沐天辰!
  • 网游之小白狐你去哪

    网游之小白狐你去哪

    自从呆萌单蠢的小白狐遇上了某高冷傲娇男之后,就变成了霸气侧漏的。。。还是小白狐!自从高冷傲娇的大灰狼遇上了某呆萌单蠢女,就变成了闷骚腹黑的。。。还是大灰狼!无奈之下,为了不让别人“偷窥”到自家傻狐狐的美色,把她骗跑了,大灰狼只好把白狐折吞入腹了。。。“哎呀,你别跟着我昂!”“嗷!这怎么行!万一你跑了呢?”“你抓着我的脚我怎么跑啊!放手昂!”全员默。。。
  • 封神天穹

    封神天穹

    止水是神秘组织里最有潜力的新人,然而在执行完一次皇宫盗宝任务后却被组织痛下杀手,虽侥幸逃脱,却修为丧失,只得化名为冰枫在世间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冰枫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颇为自傲的冰属性天赋,居然是弄错了,而他真正的天赋属性竟然是极罕见的封印之体!都说炼药师是世间最好的职业,却不知封印师更是潜力无限……
  • 幻神宇

    幻神宇

    少年展云,自星海而来,踏入诸天万界,与人争,与天斗,破灭万古,征战天宇!
  • 等待修仙

    等待修仙

    宇宙中有一个强大的种族——神族,各个星域都留有神族的痕迹,其中神族的某位强者在一次旅行中对一颗星球随手做了改动。这颗星球名为试验星球,上面有十个势力。主角所在的生命之城,诞生于六万年前,乃十个势力中最弱小的。但弱小的生命之城内,强弱之间还有巨大的实力差别,主角从新人开始,一步步成长,最终踏入仙的境界。
  • 诡舌神探

    诡舌神探

    舌,本能品尽天下美食,然而我的舌头在受伤之后,却能品出天下奇案!诡舌品血,能与死者感同身受,预知死者临死前三分钟所见所闻。诡舌接吻,能预知对方心事,能看破对方动向,虏获对方珍贵芳心。一路冒险,侦破各种诡异悬案,看似鬼神作乱,背后都隐藏着惊人的真相……舌……就是我的无敌宝贝。"
  • 倒爷很忙

    倒爷很忙

    自从捡到个“穿越神器”,徐强得过且过的悠闲懒散日子一去不复返。小人物也想干点大事了
  • 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

    林书豪!从哈佛到全明星

    如今看NBA,就是看林书豪,体会疯狂。林书豪最开始出名的时候,大家管他叫“一周耶稣”,或者叫“一周上帝”,凡是大家都这么叫了,约定俗成了影响深远了,都是有点道理的。这里面有说他神奇的意思,有说他有信仰的意思,也有参照某个大神是上帝派到人间的云云,或者穿着多少号球衣的上帝本人,说到头了,把上帝他老人家用上了,就表示最厉害了。
  • 一张可持续发展的脸

    一张可持续发展的脸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孙春平、刘国芳、谢志强、陈毓、周海亮、海飞、曾颖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最具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本书收录了周波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