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1800000012

第12章 王国维谈哲学:可爱不可信,可信不可爱(3)

首先,王国维运用西方哲学学说理论,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梳理,使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实现了初步接轨。西方哲学强调对立面的冲突与斗争,并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总结出了认识论和本体论等一系列哲学学说理论。王国维说:“在统一的世界图景中,西方人注意发现内在的差别和对立,并对物质和精神两个领域分别作深入地探讨,充分展现了世界的多层次和矛盾性。”中国哲学虽富有辩证思维,但不强调对立面,对其更缺乏必要的分析,它只是围绕着一些事物的性质分析诠释。针对这种情况,王国维运用西方哲学学说理论,开始了对中国哲学的梳理。他曾撰写《周秦诸子之名学》一文,用西方哲学理论对中国哲学观点进行了叙述和评论,还运用西方哲学中本体论划分的一元论、二元论,将“中国哲学中的人性论划分为一元论的人性论、二元论的人性论、多元论的人性论、超一元论的人性论等不同人性学说”。这种分法虽然不见得科学,但王国维运用比较先进的西方哲学学说理论,对中国哲学重新做整理的做法,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其次,中国哲学学科的基本范式和研究范式是由王国维初步创立的。王国维对康德和叔本华的哲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后,了解了西方哲学的学科范式,并使之成为创立中国哲学学科的范式基础。虽然他并没有写过系统的书籍,但其译文介绍的一些文稿起到了极大的启发作用。

再次,王国维呼吁以现代学科理论来研究和配置中国哲学。在他看来,“我国无纯粹之哲学,其最完备者,唯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耳。”“诸子之书,亦哲学,亦文学,今舍其哲学,而徒研究其文学,欲其完全解释,安可得也!”他呼吁以抽象思维来构筑中国哲学理论,使其建立自己的学理和范畴。

其三,翻译介绍西方学习著作。

王国维是我国较早介绍西方学者著作的学者,他系统地翻译了大量的专门哲学著作,这些译文对当时新旧文化的交替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除了翻译哲学著作外,他还写了很多哲学文章,将西方哲学理论贯串其中。他认为,欲通中国哲学,须借助于西方哲学。

王国维从事哲学研究虽然只有十年,但他却对中国哲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王国维怎样诠释传统哲学?

王国维对康德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有着比较深入地研究,他还运用他们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重新诠释。

其一,对传统人性论的解读。

哲学离不开对人类善恶问题的关注,对这一问题各家都立说表达自己的观点。王国维也针对这一问题,以西方哲学思想为依据,撰写了《论性》一文,将自己的观点阐释了一番。

程朱理学认为:“性即理也。何以不谓之理而谓之性?盖理是泛言天地间人物公共之理,性是在我之理。只是这理受于天而为我所有,故谓之性。性字从生从心,是人生来具有是理于心,方名之曰性。其大目只是仁义礼智四者而已。”程朱一派认为,“性”是“理”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仁义礼智”等具体的伦理规范是其所体现的内容,是人与生俱来的。其所表达的意思是,人性自然是纯粹善的,“天所命于人以是理,本只善而无恶。故人所受以为性,亦本善而无恶”。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由于秉性的差异,有为善、有为恶的,所以也有以“气禀”来对人性善恶解说的。“盖人之所以又万殊不齐,只缘气禀不同……便有参差不齐。所以人随所值,便有许多般样。”但后人并没能从“气禀”的差异来理解人性,所以“荀子便以性为恶,扬子更以性为善恶混,韩文公又以性为三品……直至二程得濂溪先生《太极图》发端,方始说得分明极致,更无去处”。程朱理学认为,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是由二程的“气禀”理论的阐说而来。王国维在对康德哲学进行系统地研究后,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人性”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王国维对康德的知识论点进行了转述:“今吾人可得而知者,一先天的知识,一后天的知识也。”康德认为,知识的范畴,如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不是来自于感觉经验,而先验是存在于人的理性之中的,也就是王国维说的“先天的知识”。而其只是知识的范畴或形式,当它与客观的感性知识相结合时,才可以形成有确实内容的知识,即王国维说的“后天的知识”。“先天的知识”是知识的形式,而其内容为感觉经验,只有二者相结合时真正的知识才能产生。所以,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办法经验的事物,就没办法得到其确定的知识。当人类没有能力去把握它时,却要不顾理性地去把握,必然很难获得结果。所以说,人类的理论理性应该与具体的内容相结合。

如果说“性”是“理”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也就是在“理”上。而“理”是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因此王国维认为“断言之曰:性之为物,超于吾人之知识外也”。人性的问题既然是超越于人类理性所能了解的范围的,那么对于人性善恶的讨论就是缺乏以确定的知识为基础的独断论。

对此,他又强调:“于是欲论人性者,非驰于空想之域,势不得不从经验上推论之。从经验上理论,不得不盘旋于善恶二元论之胯下,然吾人之知识,必求说明的统一,于是性善性恶论接武而起。”

对于人性善恶问题的讨论,其实是超越于人类自身限度的问题,它产生不出确定的知识,因为这是人类在实际中无法经验的事物,而人类理性又有这样的一种倾向,要根据“从在经验的进程中不可避免要运用、同时又通过经验而充分说明了其运用的有效性的那些基本原理出发”,去对超出于我们理解范围的事物进行探索。康德认为,客体事物有现象和自在之物的区别,作为本体的“我”也可以分为表象自我和作为本质的本体自我,受自然的必然性和因果性的制约的是“现象自我”,而作为一种“物自体”而存在的是“本体自我”,它藏于事物的最深处,不受自然法则约束。王国维基于这点将“性”理解为“本体自我”,并将其划为“物自体”的一种形态,将人性善恶的问题置于不可言说的地位。如此,判断某人是善是恶,只能根据他的具体行为来看,并不能说这个人的“人性”是善还是恶。

王国维说:“康德曰:‘道德之于人心,无上之命令也。’”这里的“无上之命令”就是康德所说的“绝对命令”。在康德看来,“绝对命令”什么人都适用,它是在具体道德环境下人们应当遵守的原则。王国维认为,中国传统人性论当中讨论的“性”是属于本体自我的,其在人们可以感知的现实世界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因为理论只有与具体的感觉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确实的知识内容,而“性”是属于本体世界的,现实中找不到与其相对应的事物,故人的纯粹理性是不能把握它的。

王国维的《论性》其实并不是想继续探讨人性问题,而是借由康德的哲学思想,消解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虽然这一做法未必妥当,但为中国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二,对“理”的内涵的重新界定。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理”是很重要的核心概念,宋明时期的新儒思潮就是以“理学”名世。程朱一派的“理学”更被立为官学。王国维运用对中西方两方面的考察和对比,重新界定了“理”的概念。他认为:“理之广义的解释,即所谓理由是也。天下之事物,绝无无理由而存在者。其存在也,必有所以存在之故,此即物之充足理由也。”

王国维从广义的角度将“理”理解为理由,认为世上的所有事物都处于一种因果关系中,没有无理由存在的事物,康德和叔本华都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然之原因,也就是所有事物都受制于一种必然的因果律,这也是叔本华的充足理由律:万物皆有理由。

王国维还对“理”进行了狭义角度的理解,他说:“即所谓理性是也。夫吾人之知识,分为二种:一直观的知识;一概念的知识。直观的知识,自吾人之感性及悟性得之;而概念之知识,则理性之作用也。”这里的“理性”是指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非直观的思维活动。

对于“理性”王国维是这样概括的:“此人类特别之知力,通古今东西皆谓之理性,即指吾人自直观之观念中,造抽象之概念,及分合概念之作用。”也就是说,“理性”是人类可以将事物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概念,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理”,在王国维看来,就是古代哲人赋予其在伦理学上的价值,而在将其看做新的作用时,指的又是理性思维的这种能力。

由此可见,王国维对“理”的解释就是人的主观上的能力。他认为,古代哲学家因为不了解它的主观性质,所以对其作出了种种客观性的假定。由此,他说:“由是观之,则所谓理者,不过理性、理由二意,而二者皆主观上之物也。”

为什么说“命”是一空虚的概念?

1906年,王国维撰写了《原命》一文。他在《原命》的开头写道:“我国哲学上之议论,集于‘性’与‘理’二字,次之者‘命’也。”《原命》对中国古代的“命”说进行了分析与评判。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对“命”的讨论很多。那么,什么是“命”呢?在通常情况下,“命”具有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所指的是人的命运,也就是古人常说的“死生有命”的“命”;其二是具有哲学层面的“命”,也就是《中庸》中所说的“天命之谓性”。同样,在西方哲学史中,“命”也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言祸福寿夭之有命者,谓之定命论;其言善恶贤不肖之有命,而一切动作皆由前定者,谓之定业论。而定业论与意志自由论之争,尤为西洋哲学上重大之事实,延至今日,而尚未得最终之解决。”这里王国维所说的“定命论”和“定业论”,就是“宿命论”和“决定论”。宿命论者认为,人的祸福荣辱、生老病死都是前定的,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决定论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皆来自某一个因,不是人为地自由选择的结果。

在中国哲学史上,除了墨子不是定命论者,其余之人皆是。中国哲学说“命”,只有定命论与非定命论两种,并没有定业论和意志自由论之争。而其实,这两点是解决“命”说争论的关键所在。于是,王国维开始转向对西方哲学中的定业论和意志论的探讨,以便“吾国之性命论上,亦不无因之明晰”。王国维指出,关于定业论与意志论,西方学者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开始争论了。到康德时期,他是想将两种观点进行调和的。康德认为:“在现象之世界中,一切事物,必有其他事物为其原因,而此原因也有他原因,如此递衍,以至于无穷,无往而不发。故吾人之经验的品性中,在为因果律所决定,故必然而非自由也。”这样,定业论是对的。

同类推荐
  • 驱邪扶正

    驱邪扶正

    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成为贵州民间信仰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主旋律和贵州本土文化的显著特色。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构成贵州本土文化……
  •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 大山作证

    大山作证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自古至今中外教育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内容,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制度的优缺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本书以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为线索,从政府、媒介、受众三方视角,对自1872年《申报》创刊至今一百多年内,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内政府的新闻政策、大众传播媒介的自我定位、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和认知这三个层面进行的观察和梳理,探讨了不同时期响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热门推荐
  •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校长故事汇之历史上的今天,将以幽默诙谐的口吻,用演讲般的形式为您讲述一个个历史事件,一个个严肃而又生动的故事.......
  • 偏安排日事迹

    偏安排日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薪酬设计与员工激励全案

    薪酬设计与员工激励全案

    薪酬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够吸引、激励、留住人才,让员工发挥出最佳的潜能,卓有成效地提高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而使用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建立全面、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对于企业在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结合中国企业战略执行的现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薪酬设计的内涵、原则、内容、流程,穿插了大量的图示和表单,为薪酬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全新的思路、工具、模型、方案,突破薪酬设计的困境,设计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薪酬机制,最终达到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双赢的目标。
  • 重生之追美攻略

    重生之追美攻略

    为非作歹我不干,丧尽天良我不会;出尽风头不能少,腰缠万贯不可缺,但最重要的却是香玉满怀美人归!不管是御姐萝莉还是美少女,邻家熟女或者小清新,只要存在就能攻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平凡草根亦能把妹,重生后的应天必然会在校园中兴起一把烈火,更著《校花攻略》流芳百世!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小胡涂和他的小伙伴们

    小胡涂和他的小伙伴们

    这是一本关于姓胡说的大学笑园故事。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构思和创作这本书,以大学搞笑日常为蓝本,配以虚构和夸张的情节,并融入意识流、对话体、漫画风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这本书是手记上的,已断断续续地完成了七个NB(NoteBook),如今已经毕业好些年,说好的完本呢?我还欠我和我的那些小伙伴一本大学回忆录呢,现在是时候完成儿时的梦想了。——题记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逗逼、二逼、苦逼、装逼、牛逼、撕逼……各种“逼”的青葱岁月。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下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下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 律相感通传

    律相感通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魂武神座

    魂武神座

    大梦初醒,二十三世纪武学宗师穿越到神魔妖兽共存的世界之中。身怀《太上玄录》绝顶功法。更是得到六道其一神道传承,从此无往不利。且看他如何在这个玄幻世界修出个朗朗乾坤,问鼎巅峰!
  • 穿过漫长岁月的遗忘

    穿过漫长岁月的遗忘

    像做了个干净温柔的梦,我再能回忆的时候,已是好多好多年后,许多人都失去了联系,我们生命中太多的过客,悲伤,喜悦,有些人来了,有些人离去,我们都还来不及感伤,便被这时光拖着前行,轰隆隆,轰隆隆,像节列车呼啸着穿过了我们的生命,再能回首时,已光阴荏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