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1800000011

第11章 王国维谈哲学:可爱不可信,可信不可爱(2)

在谈到自由和因果关系时,他说:“故汗德以自由为因果之一种。但自由之因果,与自然之因果,其性质异耳。然既有原因以决定之矣,则虽欲谓之自由,不可得也。其所以谓之自由者,则以其原因在我,而不在外物,即在理性,而不在外界之势力,故此又大不然者也。”

由此可以看出,王国维对康德思想是有准确认识的,康德的主张可以说是宿命论的。

在介绍叔本华动机律的说法后,王国维说行为是“必然的而非自由的”,“一切行为,必有外界及内界之原因。此原因不存在于现在,必存于过去;不存于意识,必存于无意识。而此种原因,又必有其原因,而吾人对此等原因,但为其所决定,而不能加以选择。”他不同意自由意志说,而更赞同宿命论的观点。

悲观主义和宿命论是不离不弃的一对兄弟,从《原命》的结果看,王国维再一次陷入了悲观主义的论调中了。在他看来,善恶一直处于争斗中,而人永远没有办法解脱,人的祸福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这是定命。从他对“性”“命”“论”这几个中西哲学传统问题的考察结果来看,全都指向了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红楼梦〉评论》充分体现了王国维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他对宇宙人生的本质是这样界定的:“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他认为,人生不断产生欲望,不断想尽办法去满足欲望,此欲望被满足后,再产生新的欲望,去为之苦恼,如此周而往复,所以人生苦多乐少,需要寻求解脱之路。但王国维的悲剧是,他寻不到这样的路,他说:“解脱之事,终不可能。”对此,不能不说,他对人生的理论态度是悲观的。由于他拒绝解脱道路,他的悲观主义就成了完全没有出路的令人迷惘的主张了。找不到人生路向和主张,这才是他思想上最大的悲剧。

其实,王国维也曾试图摆脱悲观哲学的影响,摆脱士大夫灰暗没落的情绪,所以他从不同方向进行理论学术探讨,但终无法逃出来。而他的解脱方式,恰恰也不是他认为的“存于世,而不存于自杀”。

1927年,王国维还是在留下了一封遗书后,纵身投向了昆明湖,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王国维有着怎样的哲学与宗教观念?

何为人生是哲学试图解决的话题,而人生何往则是宗教想要解决的话题。如此,“人生”便成了哲学与宗教共同关注的话题。关注人生问题的王国维,希望从哲学上找到他所要的答案,而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与宗教也不期而遇。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哲学的憧憬,宗教只是他在哲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补充。

王国维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关注人生问题,这也与他的天性有一定的关系。他曾说:“体素羸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对于“人生之问题”如何?王国维并没有在此作出回答。但他在曾经翻译过的日本哲学家桑木严翼的《哲学概论》中说:“呜呼!悠悠之天壤,果有始终无始终乎?渺焉七尺之躯,生其中,死其中,其生也何自来?又何所为而生乎?其死也何所归?又何所赉而往乎?以吾之生活为与天地无关系,则炁倏忽之生存亦太无意义;以天地之变化全为顽冥不灵之运动,则其整然之秩序与规律又太不可思议。于是稍通理者,强于此间求联缘而说明之;即昧于理者,亦构成一种之信仰以代之。”

这段话可以当做王国维对于“人生之问题”的一个解释。他因为身体羸弱,所以无法“锐进而学”,但是这让他对生命产生了更多的关切,因为性格忧郁,也使得他对人生的关切更偏向于困苦与困境。

王国维曾几次提到过自己身体羸弱,性格忧郁,而他的忧郁除了与身体羸弱有关,与他的现实处境也有很大关系。他在《自序》中这样写道:“进无师友之助,退有生事之累”“家贫不能以资供游学,居恒泱泱”。正是这种种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忧郁的。

大凡天性忧郁、身体羸弱之人都会比较关注人生,王国维也是如此。所以,他研究哲学,试图从哲学层面对其加以探讨,参透人生的本质,以缓解内心的焦虑之感。可惜,在通过对康德、叔本华哲学的研习之后,虽曾获得过短暂的慰藉,但还是无法寻求到真正的解决之道。“旋悟书氏之说,半出于其主观的性质,而无关于客观的知识”,所以他懒得再向哲学求索答案,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文学。

从哲学转向文学研究的王国维,依然在思考着人生究竟如何。他在多篇论文中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尤其在《<;红楼梦>;评论》中更有着充分地表达:“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欲之为性无厌,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状态,苦痛是也。既偿一欲,则此欲以终,然欲之被偿者,一而不偿者什佰。一欲既终,他欲随之,故究竟之慰藉终不可得也。即使吾人之欲悉偿,而更无所欲之对象,倦厌之情即起而乘之,于是吾人自己之生活若负之而不胜其重。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者……人生之所欲无以逾于生活,而生活之性质又不外乎苦痛,故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

因为人生有无穷的欲望,故,痛苦无止境,而因为一个欲望得以满足后,人会逐渐陷入倦厌中,周而往复,所以痛苦无尽头。对于叔本华的哲学观点,王国维是认同的。哲学试图通过在对人生本质还原的基础上,对人生给出合理的解释,并拿出相应的方法缓解人们对于人生的失望甚至绝望之感;宗教则以来世作为今世一切苦难得以解脱的寄存之处,用虚无的来世让人们将现世的苦痛忽略。哲学与宗教在对理解人生的宗旨上,存在今世和来世的区别,但它们都是立足于现实苦难的解脱上。王国维对人生的认识及解脱之说与佛教有相近之处。而叔本华的思想也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并认为超越于功利的纯粹的美术可以使人们的苦痛得以缓解,因为“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侪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这里“美术”的价值是在于超越人生,因此它就带有了一层宗教色彩。

王国维认为,解脱分两类:美术的与宗教的。美术的解脱是自然的、人类的,而超自然的、神明的解脱法是宗教的。美术之解脱是常人的解脱方式,当某一个生命体,因为没有办法满足生活的欲望而陷于苦痛,在一系列的苦痛反复循环以致陷于失望的境地后,“遂悟宇宙人生之真象,遽而求其息肩之所”。这是平常人的解脱方式。宗教的解脱方式与这个是有区别的,它往往与对人生本质的看法有关,而与个人的痛苦没有直接或必然的关系。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说:“唯非常之人由非常之知力而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始知生活于苦痛之不能相离,由是求绝其生活之欲而得解脱之道。然于解脱之徒中,彼之生活之欲犹时时起而与之相抗,而生种种之幻影,所谓恶魔者,不过此等幻影之人物化而已矣。”所以,以美术为之解脱方式,多为个人;而以宗教为解脱方式,则可以让众生达到解脱之目的。

其实,王国维推崇的叔本华、尼采等人,他们的哲学思想也从宗教中汲取了很多元素,但他们又是反宗教的。不论是叔本华还是尼采,都曾对基督教予以过严厉抨击。在他们的影响下,王国维对宗教的基本立场自不必多说。事实上,他也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还是有着一定的宗教情怀。“于人生观念的诉说中,脉动着一种几近宗教情感的元素”。

王国维说自己是一个“不信宗教者”,也无意成为一个宗教家,但他也估量了宗教对解脱人生之苦的作用。

王国维虽然不想成为宗教人士,但对于宗教他也持有期待。他曾说:“……苟有本其教主度世之本意,而能造国民之希望与慰藉者,则其贡献于国民之功绩,虽吾侪之不信宗教者,亦固宜尸祝而社稷之者也”。由此可见,在王国维的内心里对于宗教的本质并不是反对的,只是当时的宗教发展状况,让他对宗教作用产生了怀疑而已。

对于王国维而言,由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对生命的体悟,使得他迷恋上了追寻人生意义的哲学,继而又对宗教有所涉猎,使其哲学研究中着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王国维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贡献

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的国学大师,在史学、美学、文学乃至哲学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他很早就接触和研究的学科就是哲学,甚至可以说,他在哲学上的成就不亚于他对文学的贡献。其在哲学上的学术贡献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为哲学正名。

王国维在研究哲学的过程中,对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很倾心,这也使他的哲学深受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影响。而他在进入哲学领域后,做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哲学正名。

1901年,王国维开始了对哲学的接触。他说:“余之研究哲学,始于辛、壬年间,癸卯春,始读汗德之纯理批评,苦其不可解,读几半而辍。嗣读叔本华之书而大好之,之癸卯之夏以至甲辰之冬,皆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也。”彼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政权濒于倾塌前夜,大清腐朽统治集团对西方的一些文化思想极力抵制,甚至说哲学“有害且无用”,必须“弃绝哲学”,甚至连“哲学”的词汇都不能提及。在不得不提及的情况下,只能以“名学”而代之,而由大臣张之洞主持制定的大学章程中,还砍掉了哲学这一科。由于当权者对哲学的态度,“海内外人士颇有以哲学为诟病者”。针对国人这一错误的认识,王国维发表了《哲学辨惑》《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等文章,全力为哲学“正名”。

首先,王国维指出哲学是无害的学术(这里的“害”指的是对君主统治的危害)。王国维认为,今人对哲学的诟病乃至弃绝,源于他们误以为自由平等民权等思想来源于哲学,而实际上这些思想“非哲学之原理,乃法学政治学之原理也”。而哲学“犹中国所谓理学云尔,艾儒略《西学凡》有‘费禄琐非亚’之语,而未译其义。‘哲学’之语实自日本始。日本成自然科学曰‘理学’,故不译‘费禄琐非亚’日理学,而译曰哲学。我国人士骇于其名,而不察其实,遂以哲学为诟病”,此实为学术认识上的误解,因此“不研究哲学则已,苟研究哲学则必博稽众说而唯真理之是从”。既然哲学追求的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真理的学说,那么开展对它的研究和教育是对社会无害的,相反还大有益处,只是哲学的有用不是微观的用处。王国维说:“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哲学之所以有价值者,正以其超乎利用之范围故也。”当时的王国维,虽然从维护王权政治的角度来诠释哲学本身的内涵,而且在现在看来它有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在那时,他这样做,确实向统治者澄清了哲学这门学科。

其次,哲学本来就是中国固有的学科,而且对它的学习研究十分有必要。他说:“今姑舍诸子不论,独就六经与宋儒之说言之,夫六经与宋儒之说,非著于功令而当时所奉为正学者乎?周子‘太极’之说,张子‘正蒙’之论,邵子之《皇极经世》,皆深入哲学之问题,此岂独宋儒之说为然,六经亦有之。”

在王国维看来,如果弃绝哲学的话,那传统的六经宋儒之学也当在弃绝之列,这显然不符合社会的文化传统。哲学追求的是真、善、美,而对民众的教育目的也在于此,所以教育与哲学是密切相关的:“哲学者而非教育学者有之矣,未有教育学者而不同哲学者也。不通哲学而言教育,与不通物理化学而言工业,不通生理学、解剖学而言医学,何以异?”一个国家既然以教育为本,就离不开哲学,否则,其无法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再次,哲学不是空谈的学术。当时虽然有人不认为哲学有害,但将其归为“非叩虚课寂之谈,即鹜广志荒之论”。对此,王国维说:“此说不独我国为然,虽东西洋亦有之。”“夫彼所谓无益者,岂不以哲学之于人生日用之生活无关乎?夫但就人生日用之生活言,则岂徒哲学为无益,物理学、化学、博物学,凡所谓纯粹科学,皆与吾人日用之生活无丝毫关系。”但这些之于人们来说真的很重要。王国维说:“人于生活之欲外,有知识焉,有感情焉。感情之最高之满足,必求之文学,美术;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哲学之于人们的作用是,为人们解释“宇宙之变化,人事之错综”,如果人们“不得其解,则心不宁”。王国维是想人们明白,哲学是解决人们意识疑惑的,因此对人们的帮助很大。

其二,初步建构中国哲学的学科框架。

学术界对于中国哲学形成于何时,至今存在争议,但不能不说,在中国哲学的学科框架建构上,王国维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

同类推荐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本书记载了作者的心灵成长、记录了作者变革的梦想,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及一种大教育的情怀。全书内容包括:走向讲台——在执著与坚毅中为人师表、享受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的精神舞台、学生观——你的心我永远会懂等七章。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热门推荐
  • 遇见你们的青春

    遇见你们的青春

    我们在十几岁相遇,吵过,闹过,争执过,但就是没有离开过。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以后陪伴一生的人,一辈子的朋友。
  • 昨梦录

    昨梦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耳边有鬼

    耳边有鬼

    我是个无神论者,从不相信世上有鬼魂,可在我经历的一些案件中,却有很多与鬼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有了特异功能,就要好好利用了…….
  • 恶魔老公不外卖

    恶魔老公不外卖

    他想把她吃干抹净,可一对上她可怜巴巴的眼,作为新好老公的他,只好强忍欲火。可是她刚从他怀里逃走,就蹦着跳着对走过来的帅哥们招手,笑得大大咧咧,“帅哥们,我们去玩吧。”气得他双眼冒火地把她一把拎起来,走进房间。如此不乖萝莉,还是一纸婚书娶回家比较安全。
  • 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本书由德高望重的整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张涤生教授亲笔撰写。张院士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轻松、活泼、通俗、风趣的笔调,介绍了现代整形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叙述了多种常见畸形的原因和整形矫治的手术方法,展示了珍藏多年典型的整形病例图片。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作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现代整形与美容医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亦可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阅读参考。 相信,不论您以何种心态阅读这本书,透过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它都能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兽行仙

    兽行仙

    前有先人,后有来者。仙路周游,大道悠悠。本人不死,兽行不止。人多,路长,不得不疯狂!
  • 甜宠到99岁:跟我回家,小笨妻

    甜宠到99岁:跟我回家,小笨妻

    为什么别人酒后乱性都有总裁甩一脸支票让有多远滚多远,到她就连房费都要自己付啊?叶筱妙失恋数场后怒送一血,偏在这时遇见了心动的男神。Gay蜜竹马前来出谋划策,却分分钟爬上了她的床——说好的喜欢男人呢?!你的手在往哪放?!……………………………………………………………………“你对他那么好,他把你甩了,你怎么不伤心的?”“我想……大概是因为我有钱吧。”
  • 真陵

    真陵

    从握剑的那一天起,我便发誓要荡平这世间所有的罪恶。然历经千辛万苦,欲要马踏归来之时。老天却偏偏和我开了一个玩笑,不入轮回,便是宿命!
  • 篱跃农门

    篱跃农门

    穿越成农家女,愚孝的父亲,软弱的母亲,重男轻女的爷爷,事不关己的奶奶,一堆极品亲戚,看小篱怎么篱跃农门。新手简介无能......求推荐,求推荐,求推荐,求推荐......
  • 穿越之魔女驭夫记

    穿越之魔女驭夫记

    她是国际组织的头目,为了他的爱人,也为了她义父的心血,甘愿以命相抵,一朝跳海,醒来却穿越到异世魔女身上,她仰天一吼,为毛她穿越就是一个人人喊打的魔女呀?从此欺吾者,让你想死死不成,辱我者,让你百倍还之。他,异世顶端之人,神族圣子,却遭小人陷害,被她所救……“娘子,时候不早了,我们要早点休息了!”某女很是无奈的看了看这太阳当空照的天,嘴角不禁抽了抽,这个家伙,真是什么都用上了!扶额,想拐我,先吃老娘一鞭……某男牛肉满面,呜呜呜……自古神魔之恋天地不容,然而,且看魔女与神之子如何突破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