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1000000035

第35章 待时期:韬光养晦,深藏不露(1)

曾国藩深谙“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之道,他认为:收敛锋芒,韬光养晦,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功成名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要想高成,就必须脚踏实地,别妄想一步登天。一个有抱负的人,应该懂得时时刻刻不断完善自我,未雨绸缪,为将来做好充分准备。一旦时机成熟,成功便水到渠成。

——作者题注

一、低姿态处世是自我保护之道

所谓“低姿态”,就是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平和、谦逊、圆融及忍让等言行和情态。有时候,低姿态对于保护自我必不可少。

在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时,很多观赏者都会被一尊作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所吸引,并为跪射俑的姿态和寓意而感叹。这尊跪射俑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做持弓弩状。这种跪射的姿态在古时候称为坐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之一。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省力,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

这尊跪射俑是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的1000多尊陶俑中,保存得最完整和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兵马俑,仔细观察,衣纹、发丝依然清晰可见。而除了跪射俑外,其他俑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一条为人处世的道理:低姿态是保全自我的万世之规。在这方面,曾国藩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少年时代,血气方刚,一语不合,大打出手,这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曾国藩则不然,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年少的曾国藩就很注意修身养性,他时常以“圣者无名,大者无形。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训诫自己,让自己时时保持低调,即使具备鹰的凌厉、虎的勇猛,也不轻易外露,更不以自己的学识和家世欺人。

有一位同学性情偏躁,因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中射来的,不是让你遮着了吗?赶快挪开!”曾国藩果然照他的话移开了。曾国藩晚上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平常不念书,夜深还要聒噪吗?”曾国藩又只好低声默诵。

不久,曾国藩中了举人,传报到时,那人更大怒说:“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在一旁的同学听着不服气,就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曾某呢?”那人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

同学们都觉得那人无理取闹,替曾国藩抱不平,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息同学,安慰同室,无事一般,可见青年时代曾国藩的涵养和气度就非同一般了。

低调对待敌意,并不是胆小怕事、逃跑和不顾己方的原则和尊严,而是要避免把自己卷入更大的灾祸之中。只要对方的攻击对自己不会造成根本性的致命损害,就没有必要做过激反应;只要对方的攻击可以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就可以低调视之,不把它当作大不了的事情。很多时候,单方面的不对抗和放弃对抗,往往能让他们的攻击之矛找不到可攻之处,从而有效地瓦解对方的斗志。这可比针锋相对地回击更有效,真不失为自我保护的高超手段。

总之,低姿态是一种高明的处世哲学。藏万丈雄心于肺腑之间,纳恢宏气度于平和之表,遇到忤逆不怒形于色,遭受鄙弃不暴跳如雷,这是自我保护的大智慧,也是成功路上的必修课。

1.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人: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别人都不愿意听他讲话,为什么?因为他的表现狂妄,令人不舒服,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往往因为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着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希望能获得他人的敬佩与认可,却往往适得其反,反而失掉了在他人心中的威信。

有如此惹人讨厌的习惯而又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的人,很有必要琢磨一下吕坤在《呻吟语》中说的一句话:“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充分认识到心满气盛、卖弄才华是待人处世的大忌。吕坤认为,在交往中,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其实,这涉及一个心理层面的问题,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他的谈话对象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就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现实生活中,由于年轻气盛、爱出风头而处处碰壁的大有人在,但他们最终为了适应社会,还是不得不磨平棱角,锐气殆尽,甚至一事无成。好刀重在刃上,一个人的锋芒只有用在关键、必要的时候,人们才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只图一时之快,不懂保养,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只会加速宝刀的钝化。

少年时期的曾国藩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加上他读书舍得下笨功夫,又在父亲的训导下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自8岁跟父亲读《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不到两年光景,9岁时居然把五经读完了。父亲曾麟书继续指导他念《诗经》,同时开始教习他作八股文。次年,他的弟弟出生,祖父即景命题《兄弟怡怡》,叫他作一篇八股文,10岁的曾国藩居然写了出来。祖父高兴地赞赏说:“文中有悟性,必能以孝友承其家矣。”或许正是这种嘉许和鼓励,让曾国藩开始变得飘飘然,使他没少在玩伴面前炫耀自己的才华。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身边的玩伴越来越少。有一天晚上,他困惑地请教祖父问题的症结所在,祖父慈祥而颇有深意地告诉他:要想别人喜欢跟你在一起,你就千万别显得比别人高明。祖父的话经久地回荡在曾国藩的耳边。此后,在他人面前,他很少卖弄显摆,反而是虚心地向别人学习,渐渐地他赢得了很好的人缘,即使是为官之后,他仍旧保持这种本色,因此也颇受当时许多文人学士的推崇,他们甘心聚集在他的旗下。

曾国藩的故事给我们以启迪:你若是胸怀鸿鹄之志,你若是比别人多一些本事,不一定要张扬着让他人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使你在与人共事时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这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也是让旁人敬佩的一种内在气质。

2.低调化解别人的忌妒心理

忌妒是一种人性的弱点,只不过有的人会把忌妒表现出来,有的人则把忌妒深埋于心底。忌妒是无所不在的,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兄弟之间,都有忌妒存在。忌妒一旦处理失当,就会引起足以毁灭一个人的烈火,尤其是发生在朋友、同事间的忌妒,对工作与交往更会造成麻烦。

朋友、同事之间忌妒的产生有多种情况。例如:“他的条件不见得比我好,可却爬到我上面去了。”“他和我是同班同学,在校成绩又不比我好,现在竟然比我发达,比我有钱!”

在工作中,如果你升了职、受到上司的肯定或单位的奖赏、获得某种荣誉,那么你就有可能被同事中的某些人忌妒。女人的忌妒会表现在行为上,说些“哼,有什么了不起”或是“还不是靠拍马屁爬上去的”之类的话。但男人的忌妒有的会藏在心里,有的却会明里暗里跟你作对,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就在曾国藩学业有成、进入翰林的时候,一个后来流传甚广的故事浮出了水面: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在家读书,把一篇文章重复读了不知多少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孰料,这时候一个贼来到了他家,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这个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仍在那里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这个贼非常恼火,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了一遍,扬长而去!

其实,这个故事纯属子虚,少年老成的曾国藩经过分析,认为传播这则故事的人不外乎两种心态:一是说明勤奋比天赋更重要,以他为例激励子嗣;二是怀有忌妒心理,对于他的成功非常不满。如果是前者,自然是好事;如果是后者,则实在可悲。但是曾国藩并没有追究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也没有对他们怀恨在心,以期有朝一日报复。曾国藩只是虚怀若谷地一笑了之,从而低调地化解了那些别有用心者的忌妒心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事实上,一个具有高深德行而又能淡泊名利的人,一定会被那些热衷名利的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常常会遭到那些邪恶放纵、肆无忌惮的人的忌妒。所以,当不幸处在这种既被猜疑而又遭嫉恨的恶劣环境中时,最好不要哗众取宠、高调解决弄得满城风雨,而应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节操奠定立世的根基。

此外,面对别人的忌妒,尽量不要凸显自己的得意,以免刺激他人,徒增他人的忌妒情绪,或是激起更多人的忌妒,成为众矢之的。要学会把姿态放低,对人更加有礼、更加客气,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别人对你的忌妒,因为你的低姿态使某些人在自尊方面获得了满足。

总之,遭人忌妒绝对不是好事,因此必须以低姿态来化解,这种低姿态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处世技巧。

二、要想高成,不妨低就

功成名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大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要想高成,就必须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而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今天的低处修心,是为了明天的高处成事。一个有抱负的人,应该懂得时时刻刻不断完善自我,未雨绸缪,为将来做好充分准备。当你具备了这样的远见卓识和坚持不懈的恒心,一旦时机成熟,成功便水到渠成。

1.低处修心,高处成事

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第一步。没有良好的修养,就难以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进而提高自己的品德与精神境界,就很难使自己的人生有所作为,最后会流于平庸。所以,儒家说要正心、修身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早期的个人修养也并不像后来那样宠辱不惊。相反,他年轻气盛时脾气性格也很不稳定,也有一遇不顺就勃然大怒的时候。在他早年的《日记》中,这方面的事例颇多。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初三,曾国藩的两位朋友来家里拜访。饭后,曾国藩看到下人有做得不到位的事,就大发脾气,怒不可遏,歇斯底里,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虽经友人劝阻,他仍然肆口漫骂,肆无忌惮。事后曾国藩检讨自己,又很后悔。他在《日记》里写道:“我自蓄此忿,仅自反数次,余则但知尤人。本年立志重新换一个人。才过两天,便决裂至此。虽痛哭而悔,岂有及乎!真所谓与禽兽奚择者矣。”

曾国藩知道要想将来有所成就,现在低调修心是必须的。于是,他坚持修心,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曾国藩一共探索出了3种低处修心的方式。一是内省。他认为,善念也罢,恶念也罢,首先要能够省察清楚,然后才谈得上第二步的功夫“为善去恶”,而要清楚地察知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心静”又是前提。一个人若是天性恬静,也就没有话说;但如果在这一方面的禀赋实在有所不足,也就只好借助于静坐等手段,以牢锁心猿、紧拴意马。所以,静坐也是低处修心的第二种方式。后来,曾国藩进一步总结了静坐的体会。他说:“只有心静到极点时,身体才能寂然不动,所谓没有丝毫杂念。但这毕竟未体验出真正的‘静’境来。真正的‘静’境是在封闭潜伏到极点时,逗引出一点生动的意念来,就像冬至那一天,阴气殆尽,阳气初动,此时根正本固,这才可以作为一切的开始。”此外,曾国藩还认为,坚持写作《治心经》也是修心的不错方式。

那么低处修心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曾国藩的亲身经历给我们做了解答。

等到了战火纷飞的忧患时世,曾国藩的修心功夫统统派上了用场。同治三年(1864年)五六月间,曾国荃率领吉字营5万人马,在围攻江宁两年后,已到了最后见分晓的关键时刻。双方都豁出去了,战争打得十分残酷,吉字营能否取胜,并无胜算。加上当时各方矛盾重重,并波及曾氏家族,所以此事不仅仅是“公事”,更与他的家族息息相关。曾国藩的一颗心被江宁战事悬系着,烦躁不安,无法宁静。这时他想起了早期京师的“静坐”功课,于是在安庆江督衙门的三楼上,特辟了一个静室。每天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他就独自一人,在静室里坐1小时:摒去一切杂念、凝神静坐。这招果然起作用:上楼时心乱如麻,下楼时气定神闲。就这样连续静坐1个多月,直到老九的捷报传来。

曾国藩的经历启示我们,今天的低处修心,是为了明天的高处成事。一个有抱负的人,应该懂得时时刻刻不断完善自我,未雨绸缪,为将来做好充分准备。当你具备了这样的远见卓识和坚持不懈的恒心,一旦时机成熟,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所以,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大可不必张扬,大可不必处处高调,大可不必目空一切,大可不必自以为是。潜心修炼、低调修心,让自己变得更强,才是上策,才是根本。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李远哲(Yuan TsehLee),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Dudley R. Hechbach)及约翰·波兰伊(John C.Polanyi)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目前为“中央研究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之院士。于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李远哲》由朱丹、孟繁玲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远哲》记述了李远哲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莫扎特 里姆斯基

    莫扎特 里姆斯基

    王建勋、郑毅编著的《莫扎特 里姆斯基》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莫扎特里姆斯基》对莫扎特、里姆斯基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介绍张伯伦将军。张伯伦将军的勇敢精神,尤其是他的宽容精神,无论是对美国内战,还是当今中国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热门推荐
  • 王俊凯因你而爱

    王俊凯因你而爱

    初忆允从小缺少母爱,在23岁前,就像一座冰山。她从法国来到中国,遇到小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敬请期待
  • 正能量的力量:拥有正能量 人生无限量

    正能量的力量:拥有正能量 人生无限量

    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是超乎你的想象的,它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让事情出现奇迹,只要你随时保持积极正面的思维,就能让自己活在正能量的气场中,你将发现,生活处处都会发生惊奇的改变。
  • 七霸纲

    七霸纲

    箫尘悲惨的穿越了,来到了与古代风格相仿的异世大陆。然而他刚出生便陷入了一个完美的诡计中,眼睁睁看着属于自己身份地位一一被夺走。不甘屈辱的他偶得霸世功法,与舍友一起修霸功,建帮会,做老大,且看他如何一步步成长,一一夺回属于他的一切。
  • 爱源不解释

    爱源不解释

    tfboys在演唱会上遇见一个女孩,tfboys对她一见钟情,她到底会选者谁呢?
  • 小说选刊(2012年第10期)

    小说选刊(2012年第10期)

    本期收录了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如裘山山的《意外伤害》,汪若的《无可无不可的王国》和滕肖澜的《规则人生》等,以飨读者。
  • 超能大侦探

    超能大侦探

    这是一个老旧得笔记本,这是某个家族的族长遗留下拉的遗物,但是这个本子上写的并不是日记,而是画着许多奇怪的符号,这个本子因为族长的离奇死亡而到了他的手上,家族中的人都以为这个本子上写着族长对家族家产的分配,以及下一任族长的任命,所以主角一下成为了众人群起而攻之的对象,各种阴谋各种陷害,家族中频频有人死去!神秘的笔记倒底记写着什么?暗黑曼陀罗组织又为什么每每参与各个案件?离奇死亡的族长,究竟为什么而死?一个个离奇的死亡故事从这里开始,一个巨大的阴谋在这里暗藏!转生笔记引发的风云,屏住你的呼吸,跟我来!
  • 沟通能力训练教程

    沟通能力训练教程

    本书介绍了沟通能力结构与内涵、沟通主体意识、沟通思维方式、情绪的控制和调节、表达,以口头、书面、肢体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等。
  • 月言无泪

    月言无泪

    一道圣旨,她无奈踏上和亲之路;一面悬崖,斩断她所有的过去。为了爱情,她含泪背离家国,情根深种,换来的却是国破家仇之恨。爱她之人,皆不得好死;她爱之人,竟是幕后黑手。一场战争,他败北回国;一场和亲,心之所想。嗜血阴狠冷漠无情是他的标志,步步为营得到了天下,最后却丢失了心。
  • 何处梦归途

    何处梦归途

    谁说医学生就只会死读书?谁说长得帅,笑容无公害的,就一定是温顺的白马王子?当腹黑学长遇上逗比女主,医学生与文艺青年之间碰击出怎样的火花?医学生之间,那些有关生命,有关青春,有关梦想的故事。那些跌过,痛过,笑过,哭过,然后醒悟,然后坚强,然后勇敢茁壮成长的你我他,最后都还好吗?在有限的人生里,她是否能等到他的那句,晚安?这座城市那么大,何处才是我梦的归途?
  • 武祖

    武祖

    这是一个“文字”纵横的世界。在这里淹没一个国家,只需要一个“水”。烧灼一块大陆,只需要一个“火”。叶毅,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考古毕业生,带着半吊子国术穿越到这个文字的世界。面对这神秘而又强大的文字世界,且看叶毅如何完善武道,千里直驱,独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