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1000000034

第34章 输赢:咸丰老板与曾员工的博弈(5)

曾国藩一直以来整天担心的事情,终于在这道上谕中全部出现了:朝廷追要幼天王等逃失人犯、指责谎报军情、追要天京“如海”的金银、惩处防守不严之人、指责曾国荃“骤胜而骄”。做不到这一切就难以“永保勋名”,也就不能“长承恩眷”。

曾国藩被这一纸上谕惊得冷汗直流。看来,再不“自惕自概”,自己就将会被太后“概之”、被皇帝“概之”了。

听完上谕,粗野骄横的曾国荃连惊带气,病倒在了军营里。

3.曾国藩没有“黄袍加身”,是经过他通盘考虑的

听说弟弟病倒了,曾国藩赶忙前去看望。老九见到哥哥,便一把拉住了他,委屈、愤恨得欲哭无泪。曾国藩看到他并没有多大的病,便乘机狠劝了弟弟一通。曾国荃不知深浅,只怪清政府奖赏不公,认为自己率领湘军围攻天京几年,遭受了说不尽的苦处,同“长毛”打过无数次血仗,死了千百名兄弟,最后不仅封赐不厚,反而弄了一身的不是。最让他不解的是,天京城破,只逃走了千余名太平军就要严加惩办,而杭州城破时,陈炳文率数万太平军逃出城去,左宗棠为何未受指责?

一提到左宗棠,顿时触动了曾国藩的痛处。他根据曾国荃的报告,上奏说幼天王“积薪自焚”,而皇帝的“上谕”中却说,根据浙江方面的奏报,幼天王由天京逃出。浙江方面的奏报肯定是左宗棠上的了。自己对左氏不薄,为什么他会在这个时候告自己的黑状呢?

曾国藩的猜测是对的,没过几天左宗棠就写信告诉他,从难民口中得知,洪天贵福由李秀成等保护,已经逃出城去了。然而,左宗棠为何要上报皇帝呢?这位与自己相交了30年的老朋友,为什么会在这么大的事情上不仅对自己毫不留情面,反在背后捅了自己一刀呢?

最让曾氏兄弟难办的是,皇帝勒令他们查清南京城里的金银,逼着他们“报部”、“拨用”。曾国荃如实告诉哥哥:金银确实是不少,但城破以来,早被湘军数万官兵抢走,分散在各自的腰包里,并且大多数早已运回老家了,如何还能“查清”,又如何“报部”?

“况且,还要我们把李秀成、洪仁达押送京师。这两个人已被杀死了,如何送得去!”曾国荃越说越气,下得床来,摩拳擦掌。据传闻,就在这次谈话中,曾国荃要让哥哥学赵匡胤,搞“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他说:“皇帝逼得这么紧,湘军上下怨声载道。我的吉字营5万,彭玉麟、杨载福水师2万,鲍超、张运兰、萧启江共5万。这十余万人马,八旗、绿营都不是我们的敌手!”

不过,曾国藩还没等弟弟说完,就坚决地不再让曾国荃讲下去了。他知道,曾国荃的话若被人听到后去告发,就会立即招来灭族之祸。曾国藩以他对清朝200多年历史的了解,以他个人数十年的经历,深知清政府虽然对洋人的欺凌、对吏治败坏、对民生凋敝,都软弱无能,束手无策,但对汉官的防范制裁,却是老谋深算,有的是办法。眼下,虽然湘军兵力在江南数省占据着优势,但官文据守长江上游,富明阿、冯子材分守扬州、镇江,僧格林沁屯兵鄂皖之间,分明是清政府对湘军早有防范。浙江的左宗棠、江西的沈葆桢,早就被清政府拉了过去,成为湘军背后的两根利芒。湘军号称30万,实际上他能调动的就只有10余万人。在这10余万人中,曾国荃、彭玉麟、鲍超等部是忠于他的。李鸿章与他的关系也很不错,但真正到了生死关头,李鸿章不一定会像彭玉麟那样对自己死心塌地地追随,他很有可能会像左宗棠那样站到清政府那边去。

即使黄袍加身了,恐怕也会重演赵匡胤与赵光义的故事。曾老九心高气傲、倔强狠毒,要胜过当年的赵光义多少倍啊。他能把黄袍加在自己身上,也就会随时夺走。

他转念再想,天京被湘军攻下来了,“长毛”闹得清政府束手无策,也是被湘军打败的。天京刚破,清政府就要给曾氏颜色看,其实这并不奇怪,清廷建制200多年,有几个像曾氏这般手握重兵的汉人?这样炙手可热、功高震主的人,又怎么能令皇帝放心呢!曾老九要自己学赵匡胤,正说明了清政府的防范是有原因的。假若自己同意了老九的计划,这不正好说明了太后与皇上的料事之准了嘛。可是,曾国藩不会违背“忠君敬上”的儒家信条的,如今虽然受了一点窝囊气,但那毕竟是清廷的警告。只要依着朝廷的旨意行事,自己是不会失去“功臣”之名、侯爵之位的。

4.想让朝廷放心,只能裁撤湘军

经过再三思考,曾国藩认为当下最要紧的是要让朝廷对自己放心,而朝廷对自己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手里握着十几万军队。当时有人说:“三千里长江,无一船不挂曾字旗!”一个汉官有着如此大的兵权,试问又怎么能令太后、皇上睡得着呢?湘军原来就不是国家的经制之军,不过是“长毛”起事而临时招募的应急之师,现在“长毛”已平,理应裁撤。

这些天来,他耳闻目睹了湘军从营官到士兵的种种表现,知道这支军队也真的该解散了。“嗯,裁去一大半,一是让朝廷对自己放心;二是自己也能甩去一个沉重的负担!”这是曾国藩与他的九弟谈话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

他迅速向清廷奏请裁撤湘军。果然,清政府很快就批准了,但是,朝廷提出不可裁撤太骤,以免被遣散的兵勇聚众闹事,因此让曾国藩将精壮之兵留下来补充绿营。但是曾国藩未予理睬,而是马上下令裁撤江宁吉字营湘军2.5万人。

不过,裁军进展得并不顺利,将领们皆依军队自重,所以,曾国藩未采纳清廷“留精壮”“补绿营”的意见,但采纳了不可“骤裁”的意见,陆续地将湘军裁撤。

当时曾国藩的湘军嫡系有7万余人,鲍超、周宽世2万余人已赴援江西,由沈葆桢指挥,他手中仅剩下曾国荃统领的5万余人,这正是清政府最不放心的军队。七月二十日曾国藩先裁2.5万人,留1万人守江宁,1.5万人为城外游击之师。到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守城部队仅余2000人,城外的游击之师也所余无几。再到清政府命曾国藩北上镇压捻军时,曾国藩手中除了刘松山统领的“老湘营”少量湘军,基本再无军队。

湘军裁撤,军饷也就不需再留,曾国藩在清政府逼令他交出南京金银之时,一面上奏南京城确无金银可以“报部”“拨用”;一面上奏停解湘军军饷,用以作为交换条件。清政府接到他的奏折后,立即批准。

由于曾国藩主动申请停解军饷供应,这多少平息了舆论对湘军和曾氏的攻击,清政府也不再追问南京的金银了。

在奏撤湘军、停解军饷的同时,曾国藩又于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二十七日上奏其弟曾国荃开缺回籍。这份奏疏是曾国藩在南京月余后再回安庆时上奏的。原来此时朝野上下舆论沸腾,皆言曾国荃为“老饕”。御史朱镇、廖世民、蔡寿祺三人上奏折弹劾曾国荃、曾国藩及湘军将领们占据军政高位,乘时而起,实非国家之福,而将为国家之患。他们还一一罗列了曾国荃及湘军将领抢掠南京、湘军士兵虐害地方的种种罪行,要求朝廷对曾氏兄弟及湘军将领进行调查、惩处。

曾国藩阅罢三位御史的弹劾奏章,立即派人给曾国荃送信,要他做好准备,辞官开缺回籍。同时上奏朝廷,代曾国荃申请开缺。曾国藩上奏的第八天,即九月五日,清廷便批复了准曾国荃开缺的上谕,可见当时清政府对曾国荃的恶感和不放心。

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八日,曾国藩由安庆回到南京,正式将两江总督衙门设于原太平天国王府。满堂宾客,共庆典礼。盛会之上,曾国荃以大功不赏,反被逼令开缺回籍,三杯酒下肚后又哭又闹,搅得盛典难成,曾国藩也狼狈万状。为了安慰弟弟,在曾国藩41岁生日那天,曾国藩派赵烈文登门劝慰,并写了十几首诗为之庆寿。诗篇记述了曾氏兄弟创办湘军,为清廷征战10余载,讨平了太平天国运动,创立了丰功伟绩,但却遭到嫉谤的事,所谓“十载艰难下百城,漫天箕口复纵横”。他劝曾国荃暂且回籍休养,不必把开缺一事看得过重。但写诗的曾国藩毕竟也是心有不平的,万般委屈虽能安慰弟弟,但诗篇里却饱含了无限的怨愤和伤感。

当曾国荃读到“河山策命冠时髦,鲁卫同封异数叨。刮骨箭瘢天鉴否?可怜叔子独贤劳”几句时,他想到自己征战多年,身上满带刀箭之伤,兄长知道,自己知道,然而苍天是否知道?而嫉恨者不知自己和湘军兄弟征战之苦,却诋毁咒骂,使自己得到了如此结果,满腹的委屈和痛苦,使得他忍不住放声大哭。

很快,曾国荃愤愤不平而又无可奈何地返回了湖南老家。回籍后,他“杜门谢客,以书帖自娱”。

当时,太平军虽然大致已被镇压,但捻军复起,西北回民起义复起,天下并未太平,清政府在曾国荃回籍数月后,又下旨令其“入京陛见”,第二年又授予他为山西巡抚,但他都托病坚辞,不肯从命。后来,他实在没办法推辞了,就勉强地接受了湖北巡抚一职。但很快他又借故辞官,回归老家,再也不像围攻天京时那般替清政府卖命了。

“蜚(飞)鸟尽,良弓藏”。如果不想被“烹”,最明智的做法,就只有急流勇退了。退,是闯过“狡兔死,走狗烹”这一关的最好办法。

同类推荐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本书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为政干事做人:向杨善洲学什么

    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之后,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了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思想热潮。本书立足于把学习杨善洲同志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分为政、干事、做人三个篇章,围绕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从理论到到实践、从党性修养到个人品行,用生动可信的文字语言阐述了杨善洲精神作为我党宝贵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对于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干部示范引领作表率,用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多彩的人生

    多彩的人生

    本书展示了曹春晓院士成长、成熟、成功、成名的绚丽多彩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开创和谱写航空钛合金的历史。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近代天津十二大名医

    近代天津十二大名医

    本书收录中国现代肿瘤医学创始人金显宅;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岁大夫孙璧儒等十二名西医,都是在天津行医数十年,并在各医科上有所建树的已故先辈名医。
  •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

    爱因斯坦(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爱因斯坦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生命轨迹,他的勤奋与天分、他的执着与奋斗,他的永不满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在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热门推荐
  • 东吴帝国

    东吴帝国

    《东吴帝国》这是一个属于孙权的帝国,也是一段属于东吴英雄的历史,这段历史,看似熟悉,其实十分陌生。
  • 总裁的天价遗妻

    总裁的天价遗妻

    他是A国的龙氏集团的总裁,她却只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一个晚上她莫名的被她的养父给使用了迷药,五年后,她回来了,“妈咪,我们现在要去哪里呢?”“带你们两个回到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生活”“总统,五年前,那夜的女生已经回到了A国,还带了两个小孩,现在怎么做”“当然是把她给接回来”
  • 幔亭集

    幔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假面爱情

    假面爱情

    是的,彼岸的面具,她也需要一个面具,一个能够让她在这个城市里面从头开始的面具。她知道井世冉换了脸,只是永远都不会知道,井世冉变成了什么样子……
  • Murad the Unlucky and Other Tales

    Murad the Unlucky and Other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战仙灵岛

    战仙灵岛

    在这个宇宙里有生命的行星当然不止地球一个,在璀璨的银河中重重包围着一颗耀眼的行星?,它叫“元”,称它为元世界,在元世界的这颗星球里最大的海上有座小岛叫仙灵岛。梦菡雅女神赐予岛上人民安康和平,还给了他们神奇的力量——战灵。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美满,但同时也会使黑暗之源虎视眈眈……
  • 惟真本记

    惟真本记

    凡人少年江承遭遇丧家失亲惨祸,机缘巧合之下踏入仙途,从此看世事变迁如黄梁一梦,春秋轮转如云烟过眼。观照本心、以见真我,步步高举、节节攀登,生而有尽,然,道意无涯……
  • 心的每一天

    心的每一天

    一行行饱含深情的文字,一个个温馨鲜活的故事,一幅幅寓意深刻的画面,简洁、凝练地勾勒出了一个“特殊群体”心灵悸动的每一天,也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项“拯救灵魂”宏伟工程的艰难而神圣。
  •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天文故事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天文故事

    由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创造的圭表、浑仪和浑象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仪器。圭表是我国发明最早、最简单的一种天文仪器。它的主要用途是通过测量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决定当时的节气,以指导农牧业生产。浑仪是用来测量天体的位置和两个天体之间的角度的天文仪器。它制造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浑仪最早是明代天文学家制造的。包括照准器、转动装置、读数装置三部分。
  • 家庭用药必读

    家庭用药必读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药物不良反应、禁忌证、假劣药品的简易鉴别、处方药、非处方药、药源性疾病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障用药目录、特殊药品的概念、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政策规定,还就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和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的单方、验方和偏方做了特别说明。本书通俗易懂,内容实用,可供所有关注自身及家人用药安全的读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