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87000000016

第16章 深挖内幕(4)

但是,绍英毕竟是饱经风霜,他假装镇定自若的样子,彬彬有礼又绵里藏针地质问李石曾:“李将军,您不就是我大清重臣李鸿藻的公子吗?你们李家,深受我大清恩德,今日何以忍心,要如此相逼?”李石曾冷笑着答道:“对,我是李鸿藻的儿子,我从小是吃清朝的饭长大的,如果不是因为有着这一层关系,我早就放炮赶人了,哪里还会对你们这么客客气气地说话?”绍英见李石曾的口气毫不通融,遂快步往回跑向溥仪汇报:“不好啦!鹿钟麟带兵来,要赶万岁爷出宫啦!”溥仪大惊失色。这件事情,也来得太突然了!溥仪一家人,顿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事到如今,溥仪还是希望能有个商量。于是,他命令绍英继续往返斡旋,幻想能有所转机。绍英频繁出入,汗流浃背地跑了好几趟。宫里的后妃、太监、宫女们乱成一团,真如世界末日一般。很快,鹿钟麟就失去耐心了,他决定吓唬人。于是,鹿钟麟当着绍英的面故意转了个身,对手下的兵说:“你叫外边,先别开炮,再等二十分钟!”绍英一听这个,面色立即发黑,他立即扭头,往回就跑,火速告诉溥仪:“万岁爷,万岁爷,要开炮啦,要……要……要开炮啦!”溥仪一听大炮都架好了!顿时吓得两腿发软,立即答应鹿钟麟同意搬走。于是,溥仪一家子的全体人员,用了最快的速度,收拾行李,准备逃命。大清最后一位皇帝十分狼狈,颜面荡然无存。

这就是在近代史上有名的“驱赶溥仪出宫事件”。鹿钟麟是冯玉祥的部属。因此,对于这个事件,历史爱好者们一般都认为:这是冯玉祥干的事情。

对此,有人赞扬,也有人批判。可是,无论赞扬还是批判,人们似乎都忽略了站在冯玉祥身后的更高一层的决策者,其实是一股更大的政治势力。那么,站在冯玉祥的身后,支持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的这股政治力量,他们又是谁呢?原来,站在冯玉祥的身后拍板批准了驱赶溥仪出宫行动的政治势力,不是别人——正是一群国民党人。对此,史料给我们留下了相当多的证据。例如,冯玉祥事后,在其自传《我的生活》里面透露:他是向当时由国民党人士所掌控的“摄政内阁”提出“驱逐溥仪出宫”的建议,并由“摄政内阁”

讨论通过后才付诸实施的。也就是说,是国民党势力批准冯玉祥将溥仪逐出紫禁城的。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冯玉祥在其自传《我的生活》里面,对于这件事的原话,是怎么说的:

“我率领国民军发动北京政变,在北京站稳脚跟之后,我开始想:在中华民国的首都之内,竟然还有一个前清的小朝廷,这真是民国的耻辱,留着这个小皇帝,等于给中外野心家留了一个可供利用的把柄,实在不妙。于是,我在征得摄政内阁的同意之后,下令鹿钟麟去执行了把溥仪驱逐出宫的任务。”

可见,冯玉祥在原话中说得很明白:他在派兵驱逐溥仪出宫之前,征得了“摄政内阁”的首肯——是“摄政内阁”批准他驱逐溥仪出宫的。那么,我们凭什么说“摄政内阁”是一股“国民党势力”呢?这就要求我们弄清楚这个“摄政内阁”的来历了。原来,在此前不久,刚刚打完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在这次内战中,国民党、奉系军阀张作霖和北洋军阀段祺瑞三方结成“三角同盟”,共同对抗直系军阀曹锟和吴佩孚。在这场战争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吴佩孚的部下冯玉祥,在国民党、奉系等势力的策反之下,突然倒戈,投向“三角同盟”阵营,并直接导致了曹锟、吴佩孚的战败。一不做二不休。冯玉祥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对国民党的“效忠”,悍然将自己原本属于直系的部队,改名为“国民军”,即国民党部队的意思。杀入北京之后,冯玉祥立即拥护了一群国民党人士,成立了一个临时中央政府,这个临时中央政府,当时称作“摄政内阁”。这就是所谓“摄政内阁”的由来。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当年这个所谓“摄政内阁”的组成人员,都有些什么人:

国务总理:黄郛(国民党的人)外交总长:王正廷(国民党的人)财政总长:王正廷(国民党的人)交通总长:黄郛(国民党的人)内务总长:王永江(和国民党渊源较浅)海军总长:杜锡珪(和国民党渊源较深)陆军总长:李书城(国民党的人)司法总长:张耀曾(国民党的人)农商总长:王迺斌(和国民党渊源较浅)教育总长:易培基(和国民党渊源较浅)参谋总长:李烈钧(国民党的人)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摄政内阁”里面,十个人之中,有六个是国民党势力的人,而其中最重要的职位国务总理黄郛就是国民党的人,而黄郛也是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很明显,所谓“摄政内阁”,实际上就是一个由国民党势力把持和操控的临时中央政府。如前述,冯玉祥在《我的生活》的自白中,也写得很明白,他提出驱逐溥仪出宫的建议之后,征求了摄政内阁的同意,才派人去执行驱逐。

换言之,驱逐溥仪一案真正拍板的决策人,并不是冯玉祥自己,而是站在冯玉祥背后,以黄郛、王正廷、李烈钧等人为首的这一群国民党势力分子。

“摄政内阁”作出驱逐溥仪的决策之后,向溥仪签发了一份《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这份《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的签署人,一共有四名:黄郛、王正廷、李书城、张耀曾,这四个人,全部是国民党的人。

换言之,无论是从冯玉祥的证言来看,还是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这份历史文件来看,驱逐溥仪的,都是把持了“摄政内阁”的一群国民党势力的人士,而冯玉祥,则仅仅是一个建议者和执行者的角色。

行文至此,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这份《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它的全文是什么样的:

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六日政府公报

《修正清室优待条件》

兹与前清皇室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特公布之此令今因大清皇帝欲贯彻五族共和之精神,不愿违反民国之各种制度仍存于今日,特将清室优待条件修正如左:第一条 大清宣统帝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权利;第二条 自本条件修正后,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五十万元,并特支出二百万元开办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第三条 清室应按照原优待条件第三条,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住居,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第四条 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第五条 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为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落款:国务总理:黄郛(国民党的人)外交总长:王正廷(国民党的人)陆军总长:李书城(国民党的人)司法总长:张耀曾(国民党的人)什么叫作《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所谓《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就是一份由“摄政内阁”单方面强行废除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的“毁约书”。说到这里,请容我在此给各位作一个梳理和总结,各位看了下面这个梳理和总结之后,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更是一目了然了。

1.1924年秋,爆发了第二次直(曹锟、吴佩孚)奉(张作霖)战争,冯玉祥属于直系。

2.孙中山、张作霖、段祺瑞结成三角同盟,策反了冯玉祥,冯玉祥于是倒戈,直接导致直系战败。

3.冯玉祥将自己的军队改名为“国民军”,寓意“拥护国民党的军队”,挥师杀入北京将总统曹锟赶下了台。

4.接着,冯玉祥拥戴一群国民党势力的人士,组建了一个“摄政内阁”,把持了中央政权。同时,冯玉祥电请孙中山北上来京主持国事。换言之,冯玉祥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国民党的人了。

5.随后,冯玉祥冒出一个想法——驱逐溥仪,但由于他深知事关重大,而他自己只是一个军人,不敢擅自决定,于是,他将这个提案,提交给由国民党势力所把持的“摄政内阁”来讨论。

6.由国民党势力掌控的“摄政内阁”经过讨论之后,拍板、决策了驱逐溥仪的议案。

7.冯玉祥得到“摄政内阁”的批准之后,立即派出鹿钟麟、李石曾带兵将溥仪驱逐出了紫禁城。

可见,在驱逐溥仪事件的前前后后,冯玉祥所扮演的,其实是一个“建议者”和“执行者”的角色,而站在他的背后真正拍板、决策的,是垄断了“摄政内阁”的一股国民党势力。

可是,当时的废帝溥仪及其幕僚,并不知道此中的内幕,以为驱赶自己出宫的,仅仅是这位“莽夫”冯玉祥的作为。

依据《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九辑的记载,短短两个月之后,这群清廷贵族,写了一封信给孙中山,指责冯玉祥践踏《清室优待条件》,并向孙中山诉苦,进而请求孙中山为他们“伸张正义”,不料,孙中山却复函,对这群清廷皇室进行了坚决地拒绝和驳斥。

孙中山在当时,是这样驳斥清廷皇室的:

“你们清廷皇室,在1917年的时候搞(张勋)复辟,就已经是违反《清室优待条件》在先了,你们现在有什么资格指责冯玉祥撕毁《清室优待条件》?”

可见,身为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孙中山,对冯玉祥驱赶溥仪出宫的这个举动也是大力支持的。这也能很好地解释黄郛、王正廷、张耀曾、李烈钧这一群国民党人,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底气,做出了“驱赶溥仪出宫”这个在当时震惊中外的决定。

孙中山为什么不准孙眉从政

我们的历史爱好者们似乎都知道,孙中山大公无私,不准其哥哥孙眉从政。

可是,孙中山为什么不准他的哥哥孙眉从政?是只有大公无私这个原因吗?还是除此之外,同时也有别的隐情?通过史料,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所看到的历史现象,其实,仅仅是冰山一角……人世间的事情,就怕“认真”二字。我们探讨历史,尤其需要认真。解读一个历史事件,不能光看它的表面现象,而更应该探寻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

人们似乎都知道,1912年,在辛亥革命“胜利”的热潮中,孙眉从广州北上南京,找到自己的弟弟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向弟弟索要官职。众所周知的是,孙中山对自己亲哥哥的这个要求,坚决予以了拒绝。

历史爱好者读到这一层,显然可以得出孙中山“大公无私”的结论。

应该讲这个结论,大体上是没有错的,毕竟,孙中山是拒绝了其兄长的非分之请。要知道,孙眉对孙中山,不但有着兄弟之情,而且还有着养育之恩。这个事情,如果换了你、我来做,还真未必能做得更好。

但是,孙眉当时毕竟只是一个商人,平生经营生意,对政治一无所知,所以,孙中山不给孙眉封官,显然是正确的,只是,这件事除了“大公无私”这个因素以外,恐怕同时也还有着更深一层的隐情。

那么,孙中山到底为什么不准他的哥哥孙眉担任政治职位呢?

当年的同盟会成员也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胡汉民以及革命同志冯自由,对于此事,在他们的回忆录中,透露了更深一层的隐情。

原来,在辛亥革命当中,由于清帝宣告退位了,南北达成了和平,那么,顺理成章,革命军就必然要裁军、解散。毋庸讳言,裁军往往意味着断饷,或者说得更明白一些:裁军了,就有许多革命军人失业。

当时身为革命军一分子的某些广东民军,为了逃脱“被裁撤”的命运,他们利用个人关系,说服了孙眉,要求孙眉担任广东都督,并借以照顾广东民军,而使广东民军得以继续存在下去,并借机发展壮大。

也就是说,孙眉不懂得政治的厚黑,甘受广东民军的怂恿,他要当民军的傀儡,把持广东的政权。这直接与孙中山的广东裁军政策,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当然是孙中山所不能容忍的。

这应该是孙眉讨不到官职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请诸位跟我来,读一读胡汉民、冯自由这两个同盟会成员的证言——我们首先来听听胡汉民的证言。

胡汉民在《胡汉民自传》里面,对于此事,是这样回忆的:

“余离粤后,民军石锦泉等愈跋扈,陈竞存使魏邦平执石杀之,王和顺、关仁甫、杨万夫等益自危,其党羽四出谋去陈,先生之兄孙眉为所动,则携黄仕龙等至南京,余察其言,不外为反动派游说,而先生亦前知王和顺等之为人,戒兄眉勿受其欺,已而民军拥戴孙眉之电报纷至,先生则自为电斥之,谓:素知兄不能当此军民大任,勿误粤局。眉怏怏而去。而王和顺、关仁甫遂反竞存,以兵击之。”

胡汉民的这段证言,如果翻译成现代中文,是以下的意思:

“我离开广东之后,民军石锦泉等人越来越不听指挥,陈炯明派魏邦平去把他给杀了,这样一来,王和顺、关仁甫、杨万夫等民军人士唇亡齿寒,感到害怕,他们于是说服了孙眉,孙眉于是带上黄仕龙等一帮人来了南京,我看他说话的语气,无非就是为那些不听指挥的民军人士(如王和顺等)说话,孙中山先生一向知道王和顺这些人的为人,于是他当场对他的兄长孙眉说:不要被王和顺这种人利用。当时民军拥戴孙眉的电报纷纷发到南京,孙中山先生回复各界:我的哥哥不能担当广东都督的大任,不要让他误了广东的大局。孙眉怏怏不乐地走了。果然,事后,王和顺、关仁甫就和陈炯明打了起来。”

可见,孙眉是被广东民军利用了——广东民军不想被裁撤,于是他们想利用自己和孙眉的个人私交,在广东得以苟延残喘。

再说得更明白一些:孙中山要裁军,而孙眉反对裁军。兄弟二人在这一点政见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同盟会元老冯自由的证言。

同类推荐
  • 那时汉朝(肆)

    那时汉朝(肆)

    本书讲述从汉武大帝北上,对西域发动汗血马战争写起,到张敞和黄霸较量为止。外戚李广利率军出征,惨胜而归,总算打通西边门户。可当刘彻再度对匈奴用兵,却遭遇一连串的滑铁卢:汉朝将领李陵和李广利先后投降,汉使苏武被囚北海十九年。前线失利,后院又起火。赵人江充,利用巫蛊,逼反太子刘据,制造臭名昭著的巫蛊惨案。这时,刘彻噩梦醒来,托孤霍光,暮气沉沉的汉朝,重获新生……
  • 戏宋

    戏宋

    艺校毕业的贺飞一直没有获得什么机会,在影视城混日子。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自己在一出戏里穿越到了北宋靖康元年的东平府。身为一个汉人,这是一个让自己感到耻辱的年代。堂堂大宋,亿万人口,竟然败给了只有百万人口的女真人。然而作为一个后世人,自己又有很大的优势,能够让自己成为这个时代和世界的主角。他没有忠君的负担,也没有卫道的理想。他有的是后世从书本影视等资料里面学习的关于历史模糊的记忆,有的是出身莫测的演技,还有一颗永远无法满足的野心。我来了,这个世界便是我的!
  • 农业学大寨始末

    农业学大寨始末

    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的虎头山下。在互助合作运动中,贾进财和陈永贵,积极带领农民组织起来,走上集体化道路。1947年冬,陈永贵被吸收入党,迈出了他政治旅途的第一步。贾进财是大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主动“让贤”,成为颇受后人赞誉的一段佳话。大寨村的成绩和陈永贵的才干不仅受到昔阳县委的表扬,也开始引起晋中地委的重视。本书将向您介绍大寨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 养子为王

    养子为王

    前世销售天才吴子琊意外身死得到”天道系统”来到古代平行世界成为世家养子。看尽浮华,今生只想过点平静日子的吴子琊却因为养子身份陷入一个又一个权与利相争的危机。自此,从霸州吴家开始,到楚王朝宫廷,再进入更广阔的天地。心中平静的日子被手中的权力、身旁的红颜知己、背后的势力所羁绊。想要实现自己的梦,只有——统一三千部族王朝,开万世之太平!
  • 大柱国

    大柱国

    大明嘉靖三十年。风云激荡的嘉隆万三朝大幕赫然展开,名臣如云,将星群起。这是一个繁盛的时代,城市生活日益丰富,奢靡之风渐渐兴起。这是一个太平的时代,戚继光展露锋芒,李成梁开创二百年未有之功。这是一个文官权力将要走向巅峰的时代,朝争阴谋诡谲,忠奸尚未盖棺论定。这是一个群雄崛起的时代,俺答汗控马北疆,女真诸部落争雄东北,日本战国诸侯纷乱。北疆重镇大同城,一名刚满十三岁,准备继承百户的应袭舍人,正朝着谁也没拿到的顶品勋阶奋斗。注:明代文官正式勋阶十级,武官十二级,顶级都是左、右柱国。上柱国,只有嘉靖朝首辅夏言获得,后夏言弃市而死。嘉靖皇帝还欲赐予权臣严嵩,严嵩不敢接受。
热门推荐
  • 公共经济与管理评论

    公共经济与管理评论

    本书共10篇文章,其中,《民主与自治相分离》、《民主听证的过程与逻辑》、《构建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和谐关系的思考》三篇文章主要聚焦基层组织的民主治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国内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效应研究:综述与展望》、《地方政府施行“科技创新券”政策大有可为》四篇文章主要关注的是公共产品、地方政府采购、公债及债务管理问题;《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中国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1998—2011》、《国内外关于农村低保对象认定的经验与启示》三篇文章着重探讨了农村社会保障与卫生状况。
  • 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大自然美丽而神奇,无论是广阔的天空,还是浩瀚的海洋,无论是遥远的地球两极,还足近在身边熟悉的土地,总有那么一些现代科学努力探索却又无法清楚解释的未知事物和神秘现象。这些扑朔迷离的谜团既令人惊奇,又引人深思,勾起人们探索的兴致。当我们人类自豪地以为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时,突然发现大自然有那么多我们无法解释的事物。为什么动物之问会感应到它们相互的信息?它们除了是一种生命以外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思想?如果我们认为统治着这个世界,它们是不是也认为它们也有着这个能力呢?因为我们现在清醒地知道,我们根本没能力真正控制这个世界,也许我们在它们的眼里同样的可笑。
  • 倾世绝恋:迷糊妻子是二嫁

    倾世绝恋:迷糊妻子是二嫁

    一次偶然的相遇,夏天遇到了一位视她如命,宠她入骨的男人。某天夏天问某人说:“阿宸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某人云淡风轻地回答:“因为爱你。”夏天又问:“那你爱我什么?”某人痞痞地勾起嘴角:“爱你傻,爱你蠢,爱你~~”某人一把搂过她一亲芳泽之后“还有爱亲你。”
  • 将心奉上

    将心奉上

    六年前失手睡了个俊俏的男人,潇洒的丢下20块小费扬长而去,未曾想过六年后的凌软软再一次栽在了同一个男人的手上。盘腿坐在床上,凌软软苦思冥想,最终拿出一把刀来架在脖子上威胁:“你别过来,过来我就死给你看。”男人步伐不变,唇角挂着淡淡的笑意,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心里发毛,一直把凌软软逼到了墙角,“不知道会不会好看,你是想怎么死?一刀毙命,还是慢慢折磨?”“……”凌软软深吸一口气,牙齿打颤:“大侠,之前的全部都是误会啊!”“误会?”腹黑的某男眸子一抬,挑起她的下巴:“你睡了我,总该让我睡回来吧?”不曾想,这男人睡了一次还要睡第二次,睡了第二次,还要有第三次……第三次都有了,和第一百次有什么区别啊?
  • 九极神战

    九极神战

    命者生也,生者命雏形矣!命运是相对生灵而衍化,而当你出生时命运就已经生成雏形!有些人命运多舛,有些人洪福齐天,后者自不多说,前者要想生存须得自谋改命!在强者为尊的天阳大陆,乡村废材少年肖航,处处遭辱,事事被欺,一朝血性雄起,欺我者,唯战耳!我不自废,孰能冠我于废?然而面对残酷的世界,武道之艰,他又如何挣扎…………
  • 至道

    至道

    修武,锤炼本身,提升本身力量,炼体。修魂,锤炼灵魂,提升本源力量,炼神。修道,感悟天道,汲取天地力量,炼气。
  • 明伦汇编人事典忧乐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忧乐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狂傲王爷:独爱妖妾

    狂傲王爷:独爱妖妾

    宁春草作为媵妾,却胆大妄为,害死嫡姐和嫡姐腹中未出世的孩子。后又跳下归雁楼,畏罪自杀。大概是老天也看不过她恶贯满盈,竟叫她再世为人,重生在临出嫁的头一天。宁春草立誓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个好人!不想竟遇上比她还坏的人——让皇帝提起都头疼的混世魔王睿亲王世子。世子曰:你是草包么?人泼你冷水,你就烧开了泼回去!草包女:我要广结善缘,才能福寿绵延。世子曰:狗屁!我不杀人,人必诛我!……直到有一天,她握着利刃,站在他面前。他才无奈轻笑:春草,别人杀人要命,你杀人,诛心。
  • 间惑

    间惑

    青春,是一个人一生中值得回忆和拼搏的时代,在此阶段我们有的是诱惑,迷茫和激情,然而如何能够把握青春的激情和动力,去抉择青春岁月的路径。本书主要讲一个新生的大学里几个年轻的学生在新生的城市如何辗转发展,去克服青春的迷惑,正确把握青春年华。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部解决青春期的心理咨询讲座。
  • 狼族巨灵

    狼族巨灵

    巨灵神转世异界狼族败落的狼族崛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