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些照本宣科的理论却不能道出人事的精髓,通常情况下“说是人事,却不干人事”这句话表达了企业劳动者对于人事充当企业刽子手的鄙夷、愤恨,却也是人事工作者最大的悲哀。
说白了,再多的管理书籍、高大上的人力资源名头,其实都抵不过最终为了五斗米而折腰的结局,这点是挂着长公主头衔的唐采是无法尽数体会的,却是大多从事人事管理人员的最大心声,这样的日渐精湛付出了多少,可想而知。
在开标的会议室里,所有的投标单位人员已经被悉数请出,留下的只有五名杨晟代表和两名怡江代表组成的评标委员会,技术标评标正在紧张的进行中。
一般来说,这种公司内部的评标大多拆了经济标看了价钱就择最低价完事儿,有时连技术部被当废纸卖出去时还都是密封的,而这次在古厉的强势主导下,采用了国际惯例的评标方法,双信封无标底评标办法。
即投标人将投标报价和工程量清单单独密封在一个报价信封中,其他商务和技术文件密封在另一个信封中,两个信封同时提交,评标时分两次开标,第一次首先打开商务和技术文件信封,对其进行详细评审以确定通过和未通过评审的投标人名单,并通知所有投标单位这一结果后再打开所有通过第一次评审单位的第二个信封,如此两个标书的命运刚好扭转,除非出于好奇,否则那些为通过第一次评审的标价信封将一直密封。
这对于杨晟众人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首先从头到尾阅读完一份几百页的技术文件就是极大的考验,跟别说没人都有十三份需要阅读并详细评审。
第一次开标评审一直持续到晚饭过后,众人却对其中一份标书拿不定主意。
“辛总,这家提了两个方案可怎么评啊?”
说话的是工程部的邓宏,技术标里很多的施工和施工组织技术方案,没有人比他更有发言权,也就首次这种需要先评技术标的评标办法,才让他不觉得自己是评标委员会里的鸡肋,但也没想到遇到这种问题,让他问句问出口的同时,心里难免挫败。
“这一个是响应了我们的招标文件,还有一份是否定我们的招标文件,提出了更好的方案,我们以哪个为主?”
邓宏的提问似乎一下击中了许多在座评委的内心,对于这样的第一次还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有些人强撑着等待别人首先提出再伺机附和,比如此时立即接话的工程审计部盛德飞,这看报价和清单是他的特长,技术这类他也就只能看看热闹。
“以哪个方案不都是可以满足要求?先给通过。”
没等辛贤辉回答,武世成抢先开口,他这几个手下没人比他更了解,一个比一个能说,却没人会真的愿意出头做主,不给个准话这标不得评到下个月。
“可是他报价势必针对这两个方案有高低不同的报价,到时候我们又怎么办?”
盛德飞主管工程审计,明显对价格的灵敏度高于他人。
“请厉总过来看看吧?”
在争执开始之前,辛贤辉冷冷开口,他本来就是那样的人,阴森森的让人有距离感,如此一说,即便是武世成也不再有话。
“去请厉总。”
见众人不再有异议,辛贤德侧身嘱咐站在一旁听候吩咐的小文员。
评标的圆桌变得很静,原本各坐一方的评标委员们都起立并站在主坐年轻男人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