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1100000039

第39章 观天象袁克进言 陈治乱王义死节

诗曰:

纯忠一片心,大节三尺剑;

同是衣与冠,平时何以辨。

岁寒松柏知,盘错利器见;

不经板荡秋,谁知金百炼。

佞臣好口舌,谀臣好颜面;

求之肝胆中,反覆有如电。

问谁生不迁,问谁死不变;

所以义士心,古今人所羡。

话说炀帝半夜悲歌之后,情景十分萧条。坐便是痴痴,立便是呆呆;就是饮酒欢乐,毕竟不比往时兴豪。虽欲强打精神,当不得今日报盗贼夺了郡县,明日报守将失了城池,中原地土,尽属他人。炀帝料道争他不来,每日只是严旨催治丹阳宫,要徙都江东。旨意日下,并不见告成消息,炀帝等得不耐烦,遂坐便殿召一班臣子来问道:“往时造迷楼十六院,俱顷刻而成,丹阳宫殿,为何这等难造?”封德彝奏道:“往时天下太平,钱粮凑手,又有外国贡奇花异草,故盖造容易。今因东西两京,被盗贼割据,少了大半钱粮,外国进贡之物,毫厘全无,只靠得江都人民之力,故成功甚难。”炀帝大怒道:“两京盗贼割据,钱粮少些犹可,怎么外国进贡也都不来?”虞世基奏道:“此皆前日征讨高丽,不曾得胜,故皆效尤,因循不贡。今欲其重驿来朝,必须大发天下之兵,各路征讨,彼畏威怀德,自然进贡。”给事郎许善心奏道:“富强之日,屡岁征辽,尚不能平,此时天下,安得尽平各国?”虞世基道:“外国纵不能平,亦可震压海内盗贼,见得夷狄遐荒,尚彰天讨,况近在畿辅之内者乎?此亦御外宁内之一术也。”许善心道:“该征不该征,且不必论,但盗贼充满天下,郡县残破,将士丧亡,兵将从何处去调?”虞世基道:“兵与将原在天下,或势败因而从贼者有之,今若有旨调其征讨胡夷,彼得自新之路,自然来归,何患其无也?”炀帝大喜道:“若得如此,则天下盗贼不战而自孤矣!卿言大是。”遂传旨诏天下,十三道俱要进兵,征剿各胡不朝者。又差封德彝连夜催督丹阳治宫殿,并开河至永嘉,限一月毕工,如再迟缓,定行处斩。各官不敢再奏,俱领旨而出。到了朝门外,都纷纷拦住虞世基问道:“当今天下,四分五裂,诏书行到何处去?叫谁人领兵?从那一路出师?调何项钱粮?敢乞老先生指教。”虞世基笑道:“列位先生,好不通变,皇上圣意不安,下官聊以此安之,何必见之实事,只葫芦提应允便了!”众官闻言,俱各默默而退,也不发诏,也不兴师。只有封德彝领了催督之旨,因有钦限,不敢迟缓。连夜过江东,依旧拿出造离宫的旧手段,百般催逼。当日造离宫时,天下犹富庶太平,民虽辛苦,还支撑得来;今民穷财尽,又且兵戈扰攘,再兴开河造殿之役,可怜众百姓苦不能言,十分之中逃窜二三分,死亡二三分,剩不上二三分百姓,终日搬泥运土,磨得项肿都消,筋骨俱碎。封德彝不顾死活,拿出一片狼心,迟了就打,慢了就杀,生辣辣又造起丹阳一所宫殿。又自丹阳以至余杭,开挖成八百里河道。这一场工役,又不知坑害了多少性命。正是:

否泰有时转,荒淫无日终;

金瓯成瓦解,犹自造离宫。

安下封德彝造成宫殿不题。且说炀帝自知天下搅乱,社稷欲倾,终日闷闷不乐,萧后劝慰道:“国运有一时衰旺,天心未必遽转,陛下且图欢笑,何必十分愁烦。”炀帝忽想道:“御妻此言甚是,天心若在,任他鼠窃狗盗,有何伤哉?今晚登凌霄台一观天象,便可见矣!”原来这凌霄台在西苑中,高有数十丈,台上可望三百里,十分高爽旷阔。众内相听得炀帝要登台观象,慌忙收拾打扫,伺候圣驾。不多时,金乌西坠,碧汉中早换上一天星斗,禁苑中一派夜景,别是清幽。怎见得,但见:

禁柳烟光弄暝痕,龙楼凤阁乍黄昏;

一声宫漏珠帘下,院院烧灯待至尊。

炀帝见天色已晚,随带了几个内相宫人,竟上凌霄台来。到了台上,四围一望,只见星斗灿烂,银汉分明,夜气甚清。炀帝因得了袁紫烟传授,认得星辰方位,先抬头往紫微垣中一看,只见坦中晦昧不明,帝星昏暗之极。心下大惊道:“紫微帝主,这等晦昧,天下事大可忧矣!”再往太微垣中一看,只见帝主旁边现出一颗大星,色赤而芒,闪闪摇动,去帝座只有一尺。便着惊道:“此何星也?这等光芒可畏!”再细细审看,却认他不得。袁紫烟又留在东京不曾带来,欲召台官问,又是半夜,宫中不便。炀帝看了半晌,知道不是好光景,心下十分不快,手凭着栏杆,只是痴痴不语。忽朱贵儿与杳娘走来说道:“娘娘说台上风露冷,请万岁爷回宫罢。”炀帝方才移身下台,到得寝宫。萧后问道:“陛下观得天象如何?”炀帝道:“天象甚觉不妙,且太微垣中,忽见一怪星,又大又放光芒,逼近帝座,不知何名,甚非佳兆。

可惜不曾带袁紫烟来,看个明白,殊觉闷人。”萧后道:“天道甚微,一时难窥,此星或者是祥瑞也未可知,何必烦恼?明日召官一问便知端的,且共饮一杯,以消此良夜。”左右随进上酒来,二人相对而饮,饮至夜分方寝,正是:

人意不为善,天心便作灾;

若要挽天意,须从人心来。

人心不自转,天意何能回?

天意苟如此,江山已矣哉。

次日炀帝起来,即坐便殿,召台官来问。原来耿纯臣因年老留在东京,这台官姓袁名克,闻召慌忙趋入。朝拜过,炀帝即问道:“近日天象如何?”袁克见问,随俯伏在地,悲哭起来。炀帝道:“朕问你天象,为何悲泣?”袁克道:“星文太恶,臣不敢上奏,故不胜凄怆。”炀帝道:“成败祸福,俱有一定莫逃之数,卿不妨直奏。”袁克道:“臣连见贼星犯帝座甚急,又见日光四散如流血,恐旦夕有不测之祸,愿陛下遽修明德以灭之。”炀帝道:“何以知为贼星?”袁克道:“出入无常,或潜或见者,贼星也!”炀帝道:“为祸大小何如?”

袁克道:“星大者祸大,星小者祸小。今大而有芒,愿陛下以非常备之。”炀帝道:“想是有关国运。”袁克又泣下道:“迫近帝座,又日光流血,恐为祸犹不独国运也。”炀帝闻奏,默然良久,心下十分不悦,随发出袁克,闷闷独坐,也不退回后宫。坐下半晌,忽见王义立在旁边,因问道:“王义,汝知天下将乱乎?”王义见问,不觉扑簌簌堕下泪来,答道:

“天下已乱,臣知之久矣!”炀帝道:“汝既知天下已乱,何故省言而不告我?”王义泣涕而对道:“臣乃远方废民,得蒙上贡以膺圣泽,又因自宫以近龙颜,天下大乱,固非今日之事,履霜坚冰,其来旧矣!臣料大祸,必不能救,非臣不早言,臣若早言,臣死已久,安得随万岁至今日乎?”说罢涕流如雨,炀帝亦怆然泣下,说道:“朕自幼无书不读,长於用兵,明於治国,自惴平生无大过失,不知何故,忽酿而成祸?汝可为朕细陈成败之理,纵然无益,亦可自知得失也。”王义道:“臣口拙不能细奏,原假笔舌上呈御览。”炀帝道:“有则直言,不必隐讳。”王义惨然领旨而出,炀帝方退入后宫。次日,王义尽将炀帝半生过失,录成一疏,奏与炀帝。炀帝展开细看,只见上写道:

备役驱使臣王义稽首顿首,奉表於皇帝万岁:

臣本南楚侏儒,幸逢圣明为治之时,故不爱此身,愿从入贡。幸因自宫得出入左右,积有岁时。浓被恩私,侍从乘舆,周旋台阁,皆逾素望。臣虽至鄙至陋,然素性酷好穷经,颇知善恶之源,略识兴亡之故。又且往还民间,周知利害。深蒙顾问,故敢舒诚沥血,次第敷陈。

自万岁嗣守元符,休临大器,圣神独断,规谏弗从,自发睿谋,不容人献。大兴西苑,两至辽东,开无益之市,伤有用之财。龙舟逾於千艘,宫阙遍於天下;兵甲常役百万,士民穷乎山谷;征辽者百不存十,死葬者十无一人;帑藏全虚,谷粟踊贵;乘舆四出,行幸无时;兵人侍从,常役数十万。遂令四方失望,天下为墟。方今有家之村,寥寥可数;有人之家,寂寂无多。子弟死於兵役,老弱困於土泥;死尸如岳,饿莩盈郊;狗彘咽人之肉,鸟鸢食人之余;臭闻千里,骨积高原;血膏草野,狐兔尽肥。阴风吹无人之墟,野鬼哭寒草之下。目断平野,千里无烟。万民剥落,莫保朝昏。父遣幼子,妻保故夫;孤苦何多,饿荒尤甚。乱离方始,生死孰知;仁主爱人,一何至此。陛下恒性刚毅,谁敢上谏?或有鲠臣,又令赐死。

臣下相顾箝结,以自保全,虽龙逢复生,比干再世,安敢议奏!左右近侍,凡阿谀顺旨,迎合帝意者,皆逢富贵;万岁过恶,从何得闻?方今盗贼如麻,兵戈搅攘,社稷危於春雪,江山险於夏冰;生民已入涂炭,官吏尽怀异心。万岁试思,世事至此,若何为计?虽有子房妙算,诸葛奇谋,亦难救金瓯於已破也!

近闻欲幸永嘉,不过少延岁月,非有恢复大计。当时南巡北狩之神武威严,一何销炼至此!

又闻诏征不朝,虽天子威灵,然时事已非,谁为用命?不过涂饰眼前耳目,究竟与天下无补。两京将失,欲行师则兵吏不顺,欲行幸则侍卫莫从。当此之时,何以自处?万岁虽欲发愤修德,加意爱民,然大势已去,时不再来,天下已难复得。所谓巨厦之倾,一木不能支;洪河已决,掬壤不能救。臣本远人,不知忌讳,事已至此,安敢不言!臣今不死,后必死兵,敢献此书,延颈待尽。伏乞圣明采择,臣不胜死生荣幸之至!

炀帝细细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说道:“汝言虽则有理,然自古安有不亡之国,不死之主乎?”王义大哭奏道:“万岁今日至此,犹蔽饰已过。万岁常言:‘吾当夸三皇,超五帝,下视商周,使万世不可及。’今日请看时势,车辇尚不能回,能夸三皇乎?能超五帝乎?能下视商周乎?能使万世不可及乎?”炀帝听了,不觉泣下数行,说道:“汝真忠臣也!言何剀切若此,朕悔之迟矣!”王义道:“臣昔不言,诚爱生也。今既奏明,死复何憾!愿以此身,报万岁数年知遇之恩。天下方乱,愿万岁努力自爱。”遂磕一个头,涕泣辞出。炀帝只道是悲伤感悟之意,也不在心。不料去不多时,忽有几个内相来报道:“王义退出,大哭一场,自刎死矣!”炀帝听了大惊道:“有这等事!是朕负王义也!王义真忠臣也!”不觉潸潸泪下不能止。萧后劝道:“王义既死,悲伤无益。”炀帝道:“朕看满廷臣子,皆高爵重禄,曾无一人能如王义,真可痛惜!真可痛惜!”随命有司具礼厚葬。正是:

忠孝本性成,爵禄不能得;

嗟彼满廷臣,几人能死国?

炀帝既葬了王义,悲伤不已。萧后劝解道:“此乾坤何等时,为欢尚恐不足,况乃戚戚忧乎?”炀帝忽醒悟道:“御妻之言有理,时势既不能挽,忧之徒乱人心,不如急急寻欢,受用一日,便宜一日。”遂传旨一切国事,俱不许渎奏,如有报两京消息者斩。一面大排筵宴,召十六院夫人共饮,又叫众美人一齐奏乐,要作胜游。须臾,众夫人齐集,左右献上酒来,殿上八音并举。炀帝与萧后放量痛饮,真个是:

苦中作乐终非乐,悲里寻欢未必欢;

好似处堂群燕雀,嘻嘻只愿一时安。

大家饮了半日,忽秦夫人说道:“院中今春桃花开得灿烂,陛下有兴去一看否?”炀帝道:“怎么没兴?”随叫移宴院中,亲同萧后众夫人往看。到了花下,只见高一树、低一树,或临水、或沿溪、或倚石、或背檐,无数桃花开成一片红锦。炀帝看了,不觉想起往事说道:

“桃花茂盛,不减东京清修院矣!”秦夫人道:“清修院不知何日重游?”炀帝叹口气说道:

“重游想无日矣!”萧后道:“世事固不可知,勤王之师一集,自然扫清群贼,迎请圣驾北归也。”炀帝道:“普天下虽皆臣子,义士能有几人?朕也不望勤王,为一日天子,且畅饮一日美酒。北归也可,不北归也可,一听之天矣!”说罢声容俱惨,连连索酒而饮,饮了数杯,不觉酣然。大叫:“拿纸笔来,待朕题诗。”左右慌忙奉上。炀帝信手写词一首道:

琼瑶宫室,金玉人家,珠帘开处碧钩挂。叹人生一场梦话,休错了岁岁桃花。奈中原离黍,霸业堪嗟。

干戈满目,阻断荒遐,黎园檀板动新雅。深痛恨,无勤王远将銮舆迓;须拚饮,顾不得繁华天下。

炀帝题完,叫众美人宫女,歌唱起来。萧后与众夫人听了,都不觉凄然下泪,说道:“本欲为欢,陛下何吐辞之悲也!”炀帝亦堕泪道:“朕亦不知其然而然,殆天意乎!”遂罢宴不饮。忽近侍报封德彝治丹阳宫成,缴旨,现在午门外候驾。炀帝大喜,随驾临便殿召见。封德彝奏道:“臣奉圣旨严行催督,今幸宫殿俱已造完。新河由丹阳至余杭,计八百里,亦俱开成,惟候圣驾择日幸临。”炀帝大喜道:“卿有干才,能如朕意,其功不小也!”遂传旨各有司并侍卫衙门,俱要整顿车驾军马,限一月择日迁都丹阳宫,并游幸永嘉,有迟延不备者斩。又命近侍取许多金帛表礼,赏赐封德彝。封德彝谢恩辞出,炀帝退入后宫不题。

且说旨意一下,各有司俱纷纷打点,内中有几个郎将,一人覆姓司马名德勘,一人姓元名礼,一人姓裴名虔通,皆关中人氏,因思乡欲归,见炀帝有旨又要渡江游幸永嘉,心下十分不愿。大家聚集在禁营中商议,司马德勘说道:“我等离家数载,日夜思乡,近闻刘武周雄据汾阳宫,又闻李渊打破关中,不知家中父母如何?妻子如何?寸心中苦不可言!今有诏又幸永嘉,这一去同北阻隔,是再无还乡之期也,为之奈何?”元礼道:“永嘉必不可去,莫若会齐禁兵,将此苦情奏知主上,未免渡江之役。”斐虔通道:“此非算也,主上荒淫无道,只图酒杯妇人快乐,江山社稷,尚且不顾,岂有管我等苦情?以我愚见,不如瞒了主上,私自逃回西京,与父母妻子相见,岂不干净?”司马德勘与元礼齐应道:“此言甚善!”遂要打点作逃归之计,不想路上说话,草里有人,早被一个宫人听见,忙报知炀帝道:“郎将司马德勘、元礼与直阁斐虔通,三人在禁营说西京盗贼强横,思念家乡,都打点要逃遁还乡,奴婢偶然听见,敢奏知万岁。”炀帝听了大怒道:“朕有旨不许人言国事与两京消息,你为何敢来渎奏?况郎将直阁,皆朕亲信侍卫之人,安有逃遁之理?不杀汝何以绝此妄言!”遂叫左右牵出打杀。可怜宫人一片好心,无由分说白白打死。正是:

国家气运衰,忠言自不听;

若肯听忠言,何以陨其命。

炀帝既打杀宫人,众内相虽再听见,也不敢管闲事。内中又一郎将姓赵名行枢,闻知此事,心甚不安,遂私自来拜一人商议。那人覆姓宇文智及,现任少监,执掌禁兵。见赵行枢来拜,慌忙迎入。赵行枢说道:“将军知众军士近日之意乎?”智及说道:“不知也!”赵行枢道:“众军士不肯随驾渡江,纷纷商议,俱欲逃归。吾亦欲如此,特来请教。”宇文智及道:

“若依此计,性命俱不保矣!”赵行枢惊问道:“为何性命不保?”宇文智及道:“主上虽然无道,威令尚行,若私自逃奔不过只身,又无军士,朝廷得知,遣将追捕,却何以应之?岂不弃此性命?”赵行枢道:“若如此,却将奈何?”宇文智及道:“今隋纲不振,天下英雄并起,四海盗贼蜂生,我与汝所掌禁兵,已有数万。依吾之见,莫若因众人有思归之心,就中图事。或挟天子而令诸侯,或诛无道而就有道,皆可成万世业也!安肯为亡命徒耳?”行枢大喜道:“闻公言诚所谓拨云雾而见青天,令人爽然悟矣!敢不拜教!”宇文智及道:“虽如此说,但恐人力不齐,尚须得二三同心,共匡大事,方可万全。”赵行枢道:“司马德勘与元礼、斐虔通,既欲逃归,定有异志,何不邀来共谋?倘肯顶力,人力便齐矣!”宇文智及欢喜道:“公言是也!”随差人去请。不多时,三人请到,相见礼毕,赵行枢先开口说道:“主上不日游幸永嘉,诸公行李打点的如何?”司马德勘道:“逃归之议,人人皆知,公犹问幸永嘉行李,何相欺也!”赵行枢道:“非欺公也!聊相戏耳。”斐虔通道:“既称同官知己,何必戏言?主上钦限严紧,若要逃归,须急急收拾行李,倘迟延落后,恐生他变。”宇文智及说道:“逃归虽好,但路途遥远,非一鞠可到。主上遣兵追捕,却往何处躲避?”司马德勘三人闻言,皆相顾错愕道:“我等实不曾思量及此,却将奈何?”赵行枢道:“诸公勿忧,宇文将军已有妙计在此,但恐诸公心不齐,不肯从耳!”斐虔通三人齐说道:“我等皆关中人,日夜思归,寸心俱断,既有妙计,安敢不从!如有异心,不得其死。”赵行枢大喜道:

“得诸公如此,复何忧也!”遂将宇文智及之言,细细对三人说了。三人俱大喜道:“将军等既图大事,吾三人愿效一臂之力。”宇文智及道:“列位将军,若肯同心戮力,不患大事不成矣!”司马德勘道:“校尉令狐行达,马文举,皆吾心腹之人,邀来皆可助用。”赵行枢道:“既是心腹,多一人得一人之力,便可请来。”司马德勘随差人去请。不多时,二人齐至。司马德勘将前议实说了一遍,二人俱道:“列位将军之命,敢不听从!”宇文智及大喜道:“众人志向既同,吾事济矣!但禁军数万,非可轻举妄动,必须立一人为盟主,大家听其约束,方有规模不乱。”司马德勘道:“吾举一人可定为盟主。”赵行枢忙问道:“此人是谁?”只因说出这人,有分教兵临寝殿,血溅宫庭。正是:

肘腋非无祸,萧墙亦有仇;

君主须慎德,敌国在同舟。

不知二人举谁为盟主,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梵网经古迹记

    梵网经古迹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淮城纪事

    淮城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佛十力经

    佛说佛十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泊宅编

    泊宅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吾吾类稿

    吾吾类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在苏城

    在苏城

    她记得他说过他要她,不要江山。可是却亲手违背了这个诺言。一瞬间,她国破家亡,她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液。她没死,因为《在苏城》,还有她未完成的夙愿!因为容颜,她一步登天,成为最受宠的嫔妃。因为嫉妒,她身陷后宫,沦为最卑贱的宫女。她以为命运到此该划上句号,在冷宫里面陪着她的母后度过余生......然而守护她的人,她爱的人,爱她的人,在这座城里面,三个男人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爱恨情愁。纠纠缠缠,她想要的很简单,可是却怎么也得不到。她不想要的很痛苦,可是却不得不去步步为营。
  • 暴走中的亡灵法师

    暴走中的亡灵法师

    夏尔仰起头,悲情地望向夜空,良久,他的嘴中,才慢慢挤出这样几个字来:“我只听说雷能把人劈死,没听过会把人劈成怪物的啊!”天空依旧很蓝,而且很安静。又过了许久,他慢慢收回呆滞的目光:“算了,都说没被雷劈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我认了!”一位被雷劈过的主人公,一位缺少魔力的亡灵法师,一把贯彻了自我信念的长剑,一本用心铸成的好书。####终于不用再忍受满地的剑圣了,终于弓箭手射程在魔法师之外了,终于不再是满天下的金手指了,终于不是所有骑士都是背后捅刀子了……这一刻,我泪流满面,嘶声力竭喊道:这真是值得追看的好书啊!……顺便请求,尽快赐予主角一个公主或者女伯爵罢!拜托啦!本书书群(224554766)欢迎各位捧场!(以上纯属疯言疯语,详情内容请请游览本书的第一章!)
  • 冥王佣兵

    冥王佣兵

    ※※※※※※※※※※※※※在剑与魔法的世界中平凡的少年在旅程中成长在逆境中磨练书写一位王者的传奇一生※※※※※※※※※※※※※
  • 小胖修仙传

    小胖修仙传

    那个世界,虽不能之,心向往之。一切都从仙剑开始,我的冒险,你准备好了吗?
  • 本非善茬

    本非善茬

    十年前江卓走了,留下她一个人,声名狼藉。十年后他乡再遇,鹿死谁手,谁也说不定。
  • 幻剑录

    幻剑录

    这是一群英雄的赞歌这是一个梦想的旅程这是一段热血的故事这是一部华丽的史诗一切尽在幻剑录
  • 篡改大明

    篡改大明

    一次执行任务时的意外让徐伟回到正德末年,成为饱受族叔排挤的落魄少爷。此时俺答强势崛起,宁王蓄谋造反,白莲教也在蠢蠢欲动,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德皇帝却又无嗣而亡。江山飘摇,乱象环生,本来只想做个安稳富家翁过过消停日子,但没想到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为了俏皮懂事的小妹妹,为了忠心追随的小丫鬟,为了家族和兄弟,却不得不奋起!征蒙古,驯女真,开海禁,拓疆土,调教萝莉,养成武将;斗权臣,议大礼,灭倭寇,平叛乱,随王伴驾,出将入相。一个被排挤的的落魄少爷,一步步走到朝堂之上,在渐入衰亡的明末翻云覆雨这一次,他能否改写历史,又会将大明带向何方?
  • 蛇蝎魔妃:扑倒妖孽圣君

    蛇蝎魔妃:扑倒妖孽圣君

    九州之界,神坻消失。魔族一夕全灭,九州消逝于三界。千年之后,一名以蛇蝎著称的凡人少女误入神秘之地无意唤醒了被封印的男子,从此三界再起一场浩劫。九州横空出世,妖魔重现人间。某女一脸猥琐:你看,你美的惨绝人寰,我丑起来,人神共愤,咱,咱一看就不合适。某男一身淡然:既然不合适,那就这样好了。素手一挥,刹那生灵灰飞烟灭。某女欲哭无泪,妈蛋,还能不能愉快的谈话了。(本文强强+慢热+宠文+搞笑,有欢笑有泪水)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仙魔变

    仙魔变

    六十年前,一个中年大叔带着一条长得像癞皮狗一样的麒麟和一头长得像鸭子一样的鸳鸯第一次走入了中州皇城。那一年,这个中年大叔穿过了山海主脉,穿过了四季平原,走进了青鸾学院。六十年后,林夕坐着一辆破旧的马车,从鹿林镇穿过半个云秦帝国,一路向北,行向青鸾学院…这是一个有关帝国和荣耀,有关忠贞和背叛,有关青春和热血,有关一个怀着与众不同目光的少年,有关一个强大的修行学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