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41600000052

第52章

第二重颂中二。先叙意后正颂。初中承佛力显说所依。观十方明说分齐。谓十方同说故也。及一切众彰说所为。观法界显所说理。入深句义明教义玄。大悲普覆辩说心广。护持等明所传益。谓令此法流行即是佛种不断。入一切佛等显所入益。出生等明所出益。善能分别等彰应机以法。谓分别心是知欲也。过去善根是知根也。知时不失是机熟授法不失时也。具足等明所现说法之身。谓内具法身外现色身。此是有法门之身故也。下正偈颂中以四句为颂。有二十八偈分二。初五颂总叹殊胜。非颂前文。二十方一切下别颂前文。初中分二。初二颂明大心为物方入此藏。于中有六心。初二句明广心。二坚心。三常求等是胜心。四净心。五敬养心。六深心。解法是智。救生是悲。彼能善入等者结行入位。具此六种殊胜大心方能入此回向之藏。是故此藏为极殊胜。二有三颂明大力为益生方入此地。亦有六力。于中初一颂中三力救生。一猛勤力。二净智力。三坚忍力。常能下一句正结救生。二一颂中二力益生。初净信力。谓无等是佛。心安是信心安固也。喜净释显信相。二大忍力。谓受恼荷载故如大地。下句结为益生。三不以苦行下三句明大悲力救生。初二句举悲行。常能一句为结救生。上来总明大力救生能入之行。下彼人速入等结行入位。谓具彼大力方能速入如此回向大无碍地。是故此地为极殊胜。第二正颂前文中三。初有三偈。颂前所回行体。于中初一偈颂前四等行。谓普摄众生。心安住通具四心也。修回向者明行堪回向故也。后二偈颂六度行。二十方一切世界中下十偈颂前救护众生即是回向众生及菩提分七。初二偈颂前利乐众生回向。一颂安乐。二颂利益。二有一偈颂前代苦回向。三有一偈颂前回向意。谓不为五欲。但为生求佛。四有二偈颂悲智行回向。初是智及行。后是悲及行。谓游界安生是悲也。此犹是前调练行也。五除灭下二偈颂离染心回向。犹是前于恶众生不起嫌心等。六菩萨未曾下一颂明不着五蕴三界回向。七诸佛下有一颂。总结菩萨摄生行极。三菩萨一切心安住下十偈颂离众生相。即实际回向分二。初三颂前会相入实。初二明三业契真。后一明三业顺理故令佛喜也。后七偈颂前依实起用。于中有四。初一颂明身业胜行。二有四颂明意业胜行。于中。一止恶。二契真。三行坚。四行满。三有一颂明语业胜行。谓不着言不碍语故也。四末后一颂结行顺理令佛欢喜

第二不坏回向中二。先长行后偈颂。前中亦二。先位行后位果。前中三。谓标释结。释中三。先举所回行体。二菩萨如是等善根下正辨回向。三菩萨如是善根回向欲度一切下明回向益相。初中二。先明不坏信。二佛子菩萨安住下明依不坏信生长善根。前中十句分三。初三于三宝境得不坏信。先佛次僧后法。二有四句。于所修行得不坏信。于中。一信护持正法决定成行。二信回向众生决定令益。三信所修善根顺理白净。文有标释。四信所行回向之行直心等释成。三有三句。于难知境得不坏信。一信说法师如夜叉。说法亦起佛想。又纵见违行为重法故不坏自信。二信佛果作用。逆顺难知。如现为老比丘等。三信菩萨善巧。示现逆行秘密之事。如现淫女等。此并难知而能坚信故也。二生长善根中有三。初牒前信境明种生善根。于中初牒前不坏信。于诸佛下明对生善。于中声闻等亦是僧宝摄。众生是前爱眼所观所利之境。如是无量境通结前所信多境。由于彼境信不坏故种生得此无量善根。二分别下明依此善根复增大心以生善根。亦先牒善根。谓分别思惟前所生善根令心勇锐增其大心。复生善根。谓由分别前于三宝等所生善故令菩提心长养也。由分别前于众生境所生善故修习大慈也。由此二心增广故依此复更生诸善根故云所生善根也。三广修下明依此大心复增大行以生善根。于中二。初成阿含行。先依前慈心起大悲等观行。后学佛所学等依菩提心起佛所学行。依此悲智二行摄生一切净善根。二明证理行。先依智证理集功德。后依悲慧施修功德。又释。前阿含行是加行中摄善根入实。是正证中集功德行。大慧施等是后得内修功德。行体竟

第二正回向中二。初回向菩提及众生。二观无生性下明实际回向。前中亦二。初正以前善根回向。二菩萨善根回向已下明以回向所生胜报复将回向。前中亦二。初正回向。后菩萨如是精勤下结成。前中十句。初回向一切智总标所求菩提。常见佛下九句回向成因行。于中初五句成行所依。一常见佛。二近善友。三菩萨同会。此三成行缘。次一句成行因。谓念萨婆若。是上所向一切智也。次一句摄行法。谓于佛兴处受佛教法。于佛灭后护佛遗法。自下四句所成行。初一成利他行。谓愿能处有益生而常不离出世之向。次三成自利行。一供师行。二照理行。三满愿行。二结成中三。初结上所回善根。谓无量善是前依信所生善根。积集长养等是前依菩提心等所生善根。二正念等下结能回之智。谓筹虑观照回向道理义真实故。是故回向。三恭敬下正摄威仪以成回向。二依前回向所得胜报复更回向。于中初牒前起行总举所回。令我下正回所向。于中初供养佛。二明供养所为。三结供分齐。四辨能供之心。初中二。先供现佛。后供舍利。初中先举所供佛。于诸如来下正明兴供。于中三。先总。谓如佛所应者明称佛境界所应之供而以供养。谓遍法界等不可知故但云如佛所应。二以阿僧祇下别显供有六十七句阿僧祇供具。三以如是等上妙下总结常供。二此诸最胜下明供舍利。二欲令下明供所为有三。一为益众生是故供佛于中三句。一令众生见此殊胜供养欢喜爱乐生长善根故云摄取。非是菩萨摄众生善。二令依善离苦发菩提心。三依菩提心起行自严超出世表。二示现下有二句。为重佛德是故兴供。一为佛希遇。二为满佛供力。谓于佛兴此大胜供养为显如来威力圆满。三清净下二句为自心于佛信乐至重是故兴供。一为信重佛德。二为爱护佛法。谓兴此胜供令人敬重于佛故也。三如是下结供分齐。谓不穷尽也。四诸佛成就下辨能供行心。于中十句。一初即不退。二中即无休。三终未曾懈。四三时喜悦无间名不坏忧恼。五情无异求名利等故云无著。六亦无彼念故云无心想。七都无现求故云无染无依。八于所生善根亦不生着故云不味等。九既不求现名利复不味善根如何成行。谓佛真实法印印彼所作之业。十心净平等称佛境界故云住佛所住

第二实际回向中二。初始修。二菩萨如是舍离下明终成。前中二。初明称实回向。二以此善下明回向益相。前中七句回向。初一句明加行智观。谓观无生境印能起心明能所寂灭受持等明顺佛圣说。二观平等法性一句明正体智证入实际。三入无行下四句明后智修行观。于中。一明趣证起行。二巧随有行。三处有离染行。四二行无碍行。后一句总结悉回。二以此善根下明益相。于中八句四对。初句厌有心坚故不可坏。二求果心彻故云不退。三自行不乱。四化他不着。五自行广大。六化行坚固。七因行圆净。八果德穷满故云究竟等也。自下第二终成行中。初牒前起后。观察平等下正显入法之行。于中二。先明无碍行。后如是菩萨下明摄行回向。前中二。初十句明解法至深。二分别菩萨下明起无碍行。前中初句总观诸法理事无碍故云平等。谓等理之事穷彻圣源故云深入。等事之理尽兹事际故亦云深。双融无际智解穷底故云深入。下九句别显。一明业无体。二报暂酬因。三诸行无主。四缘生无属。五正行似有。六无著法眼生者释菩萨行如影所由。谓如世眼瞳所现影像今此亦尔。依法眼现也。七既由无作法眼之所作故。其性恒寂也。八会有为同无为故云入也。九双融无二故云解如实性。涅槃云。明与无明愚者谓二智者了达其性不二。不二之性即是实性。此之谓也。下明起无碍行。于中四句。初明理事无碍行。谓由解前不二法故分别行相而不着相也。二二利无碍行。谓同事利他不舍白净为自利也。三障碍斯离故结无碍着。四由解行深故诸佛护念外缘胜也。远愚痴内行增也。自下第二摄行成回有三。初则不坏事而明见理以事即理不待坏故。二善解下明不碍理而巧现事以不待坏之事不碍存故。如是无碍方于法性而到彼岸。三了法回向。谓如理之回以向佛地大智令诸余善根皆称理成故云心净也。是故此回终日回而无回故云行无所行也

自下第三大段明回向益相有四。先为度生益。于中。初令增佛种灭诸业苦。后一切众生得下令成果智灭诸烦恼。二究竟下明成菩提益。三得平等下结实际益。四摩诃萨下总结回向成趣果之益。上来别释竟。佛子下第三结名。上来位行讫

摩诃萨下第二明位果。于中。初十句别显。后一句总结。前中。初一见佛益。二得法益。下八成行益。三普于众生下利物心成。四舍痴入法自利解成。上来自分行成。下明胜进。五得诸如来等明破邪行立。六具足生贵等明具正行本。谓出世间心为生贵也。又从佛正法生故也。七得无碍智等明大智内发。八于一切法等智起照实。上来成智正觉世间智。九于一切刹下成器世间智。十智慧具足下成众生世间智。下一句总结可知

第二偈颂总有二十五颂分四。初二颂前所回行体。二一切上妙下九颂半颂前回向众生及菩提。于中分四。初四颂前因回向得胜报供养诸佛。二善分别下二颂前供佛所为为益众生。三一切诸佛下二颂半颂前供佛舍利。四菩萨善知下一颂颂前供佛回向行。三胜妙智下七颂半颂前实际回向。于中分四。初三颂明观理随缘行。一半自利一半利他。二观众生心下二颂明推缘入实行。三分别所有下一颂半明双融无碍行。四方便回向下一颂明结行成相。四菩萨一心下六颂前结回向益相。于中初一上念诸佛。十地论云如佛所得我亦当得名为念佛。二下救众生。三守护正法。四处有离着。五摄法离生。六德圆离相。各一颂显可知

同类推荐
  • 道德真经取善集

    道德真经取善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新论

    新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雨华盦词话

    雨华盦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定命录

    定命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杨忠介集

    杨忠介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误惹邪少:先生,我碰瓷

    误惹邪少:先生,我碰瓷

    一个风流倜傥的钻石总裁,一个外表美丽柔弱但是内心强大的平凡女子,当他们相遇,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她自幼母亲去世,和父亲后母生活在一起,时常受到后母的刁难。后来父亲车祸去世,更是差点被后母嫁给了一个陌生而又猥琐的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仙

    逆仙

    一条充满荆棘的血腥复仇之路!!!仙之八门、九宫,新颖设定,新的征途,从这里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衣无缝的说话办事

    天衣无缝的说话办事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倾仙·素绾棠惆

    倾仙·素绾棠惆

    简介陌生的王朝,将军之女与倾世仙人的爱恨纠葛,你笑我皆啼,你悲我俱损。回首相望,海棠花下,是否还能一见相顾,难相负……犹记华灯初上的尚元节,棠宝小筑某仙深情表白:“棠……棠惆,你·你死后愿意葬在我们家祖坟么?”“去死吧,木头人,你全家是谁都不知道你个孤儿哪来的祖坟!我为你奋不顾身,舍了荣华,抛了自由,与天下人为敌。你就是这么跟我表白的么!你要老娘死后再跟你恋爱嘛!啊?”扑通一声,某仙就被某小姐一脚踹下湖。随即石子,簪子,茶杯纷纷落水砸向某仙……“你听我解释,不是这样。其实我……”
  • 无聊的作品

    无聊的作品

    杀手界的等级分布(杀士、杀王、杀皇、杀圣、杀帝)赵轩10岁加进杀手界中,经过12年的磨砺成为杀皇,不过在一次任务中,为了救人,暴露了他那提升战斗力的能力......接着他不愿交出能力,开始被追杀。。。在这里面有一片文言文改编的文章,你们能找到并说出它的名字吗我是狮子华,这是第一本小说,会有非常多的地方不足,望打家体谅。
  • 九州逸闻录

    九州逸闻录

    在汉朝最为鼎盛的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以卫青、霍去病为将,领汉军铁骑,马踏匈奴,横扫大漠。而武帝在晚年,醉心长生之道,于方士处得到羊皮古卷“长生诀”,其上玄文无数,如同天书一般,武帝遍求四海方士而不得破解。在一次攻打塞外古国楼兰之时,霍去病从好友洛无情处意外得知了“长生诀”的勘破之法,可其后不到两年时间,霍去病便暴毙而亡,武帝伤痛之余,为其修建了祁连山一般的坟墓以彰其功,而那“长生之法”则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不见踪迹,,,数百年后,中原大乱,胡人趁机南下,掳走二圣,汉家朝廷避走江左,偏居一隅,长江以北的万里河山尽在胡人铁蹄之下破碎,皇室遗孤乐正天,于兵荒马乱之中流落江南......
  • 鬼谷奇侠传

    鬼谷奇侠传

    秦汉时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经历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涌现了太多的英雄人物,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始皇帝、祸国殃民的秦二世、单手举鼎的楚霸王、机敏果断的汉高祖等等。本书借这段历史时期为大背景,塑造了一个南方小子楚勋策如何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成长为一代豪侠,在国家危难时期挺身而出,挽狂澜于即倒,拯救国家百姓的英雄事迹。小说更新周期为每周3次,定为每周二,周四,周六更新(多数时间为前一天晚上10点左右),小说同步更新在三大小说网站上。注:持续的连载更新过程中,容易出现错别字等小问题,这些问题将在完本后,进行统一的校正!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桥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桥

    本书带我们走进桥的世界,从桥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构造、形式和桥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世界各地著名的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述。
  • 网游之雷龙傲天

    网游之雷龙傲天

    雷俊杰,帝都雷家的大少爷,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愤然进入了万千御兽中,为求打下一片天下,他想要查明真相,却无奈的发现留下的线索只有一个字,他迫不得已,不断的在万千御兽中进行突破,而在复仇的路上,愈来愈多来自“真实世界”的武者浮现出来……这,究竟是谁摆下的巨大棋盘,是做为棋子,还是——突破棋局!“我从不相信命运。”雷俊杰眼中寒芒一闪而过,当他突破命运的枷锁,是否,还有能挡下他的事物!
  • 云山暝

    云山暝

    "在这青冥山上,结庐守墓,已有了十年吧?在刀光剑影中的人,也苍老了十年吧?她倦倦地望着掌心的绝世利刃,刀光如水,映着她容颜苍白,眉目如画,永远停留在青葱岁月,身后,那青衣飘飞的萧瑟身影,然而,当她奋力睁眼想要看清那人的模样,烟云翻卷,转瞬间那道青影便湮灭无痕,只有身后那一线险峰,笔直如剑,直插云霄。“云,永远只栖息在千仞险峰,云栖,就是一座世人无法企及,只可仰望的高峰。”——然而,云栖,青冥山上的茫茫云雾,又有哪一片是你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