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22800000023

第23章

五如燄忍三。初徵起。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燄忍。

二釋義三。初指法同喻。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同於陽燄。

二別顯喻相二。初喻體空。

譬如陽燄無有方所(至)非種種色亦非無色。

若開義門。亦具五義。一空地。二陽氣。三氣與空地合而有燄。四燄似水即無水。五令渴鹿謂有。初喻如來藏。二喻無明習氣。三喻習氣熏動心海。起於緣生似有之法。四喻依他無生。五喻凡小執實。若十喻論。法喻各有多義。如彼廣說。其有無等義。如幻忍說。

二喻其相有。

但隨世間言說顯示。

三總以法令。

菩薩如是如實觀察了知諸法。

上明了法。下明成忍行。

現證一切令得圓滿。

三結名。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如燄忍。

六如夢忍三。初徵。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夢忍。

二釋三。初標法同喻。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如夢。

二正舉喻相。

譬如夢非世間非離世間(至)非染非淨而有示現。

然開此夢義。亦有五法。一所依。謂寤心以喻本識。二所因。謂睡蓋以喻無明習氣。三所現。謂夢相差別以喻緣所起法。四此夢事非有而有。但心變故非現前法。五令夢者取以為實。初明俱非。喻法非有。後云而示現有。喻法而有。雙辨為俱句。五奪為雙非。然此四句皆由以是夢故。謂一以是夢故有夢事。現於夢者為有。二既言是夢。其性必虗。於無實處。而見實故。然語有則全攝無而為有。言無則全攝有而為無。以非二相故。非但相有性無而已思之。三以是夢故。必具二義。全有之無。與全無之有。二門峙立不相是故。非是半有半無。四既言是夢必是雙非。形奪俱融。二相盡故。然此俱非不違雙。是以若不奪無令盡無以為無。若不奪有令盡無以為有。是故存亡不礙。俱泯自在。方為如夢自在法門。是故經云。世間恒如夢。智不得有無此之謂也。

三合喻十句。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知一切世間悉同於夢。

上句為總。下九句為別。別中初句近上總句。所以略無如夢二字。於九句中。前八辨夢。後一明覺。就前八中攝為四對。

無有變異故如夢自性故。

初二明常無常門。體虗無變。即是常義。自性無恒。是無常義。

如夢執著故如夢性離故。

此二辨真妄門。妄由著生。真由性離。

如夢本性故如夢所現故。

此二性相門。性本一如。相現多種。

如夢無差別故如夢想分別故。

後二明一異門。但是一心。一而無別。隨相分別。異異不同。又唯是一夢想現多種。上之四門。各雙存互奪。以為四句。思之可見。

如夢覺時故。

後一句明覺。即止觀門。謂要在覺時。方知是夢。正夢之時。不知是夢。純昏心故。設知是夢。亦未覺故。覺時了夢。知實無夢。然由於夢。方有覺故。所以須辨夢覺之時。若離於夢。夢覺斯絕。觀了上之多門。止不取於夢妄。如此方為了夢法門。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如夢忍。

第七如響忍三。初徵。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響忍。

二釋三。初忍行所因。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至)修學成就到於彼岸。

由聞起觀。能成忍故。

二成忍之相二。初法二。初指法同喻。略顯其相。

知一切音聲悉同於響。

通知一切音聲如響。

無來無去。

明其體空。

如是示現。

彰其相有。

二了知佛聲如響。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觀如來聲。

非獨。但喻世間聲故。

不從內出。

離機。無聲故非內。

不從外出。

離佛。無聲故非外。

亦不從於內外而出。

二法相依。故非內外。若言內外和合有者。便有二聲。內外相依。即顯無性。上明即有之無。下明即無之有。

雖了此聲非內非外(至)善巧名句成就演說。

牒非前三而能巧現。

二喻顯四。初喻。

譬如谷響從緣所起。

真舉從緣所起。明響無性。無性之相。已見法中。然有五法。一空谷。二有聲。此二是緣。三聲擊空谷。便有響應。此明所起。四有而非真。此彰無性。五愚小。謂有亦有。有無等義。如上準之。然此一喻。通喻三法。一喻上一切聲。則谷喻喉顙。聲喻風氣。二喻上如來聲。則谷喻如來。聲喻緣惑。三喻一切法。今經略無。晉本具有。大品十喻。亦響喻一切。則谷喻如來藏。聲喻無明習氣。

二合。

而與法性無有相違令諸眾生隨類各解。

但合佛聲。以從近故。然初至令諸眾生。隨類各解。言含法喻。謂約法則如來之聲。不違法性而能隨類。合於上文能巧示現。約喻則不違本聲事法之性。隨其呼人類別各解。

而得修學。

三轉以喻顯。

如帝釋夫人阿脩羅女(至)亦不心念令如是出。

此有二意。一則喻上佛聲一音隨類。二則喻下菩薩無心方能普演。

四重合。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至)於無邊世界中恒轉法輪。

三忍成之益二。初隨機徧說。

此菩薩善能觀察一切眾生(至)令隨所宜聞法各異。

二權實雙行。

雖知聲無起而普現音聲(至)悉以智慧而能了達。

以同於響性相無礙故。是則由聞如響之教。了如響之聲。發如響之音。演如響之法也。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如響忍。

八如影忍。文有。

四別。初標。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影忍。

二釋三。初法有十一對分三。初七對雙遮顯性。以成止行。如影無實故。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至)非是世間非出世間。

二二對雙照性相。以成觀行。如影雖虗。而能現故。

非修菩薩行。

性則非修。

非捨於大願。

相乃不捨。

非實。

真即俗故。非實。

非不實。

俗即真故。非不實。

三二對遮照無礙。成雙運自在行。

雖常行一切佛法而能辦一切世間事。

雙照真俗。即權實雙行。

不隨世間流亦不住法流。

雙遮真俗。即權實雙寂。遮照一時為雙運。互奪無礙為自在。以此結上二段。同斯無礙。為忍相之深玄。

二喻文具五法。初為所依本質。

譬如日月男子女人舍宅山林河泉等物。

若約影喻別喻。菩薩現身則日等。喻悲智願等。若約影喻通喻。一切法則日等喻因。其河泉二種雖通能現。且為所現。長河飛泉入鏡中故。

二明能現之處。

於油於水於身於寶於明鏡等清淨物中。

亦有通別。別喻機惑。及應現處。通喻於緣。謂無明等。然此文具攝論三喻。一以油水對上日月。為水月喻。喻於定地所引境界。以水有潤。滑澄清性故。鏡等影像。闕此潤等。喻非定地。二以於身對上日月。為光影喻。身映日等而有影故。弄影多端故。喻於諸識。三以寶鏡等對上男子等。為影像喻。喻定地果報。以鏡中影像。離於本質。別現鏡等之中故。喻於果與因處別。前映質之影。雖因日等。影乃隨身。不於日內而現。故喻諸識雖託境生。異自在我。非在於境上。所依能現二段是緣。

三明緣之所起。

而現其影。

亦有通別二果。可知。

四明有之非有。

影與油等非一非異非離非合。

攝義多門。於中一異合離。通顯影義。初一異約此影彼影。合離約影對於水等。次別顯影義。

於川流中亦不漂度於池井內亦不沉沒。

不通二影。如月映淮流。流水不將月去。光臨潭上。萬仞不見光沉。喻菩薩同世遷流。不漂生死。證真寂滅。不沉涅槃。後雙結有無。

雖現其中無所染著。

喻性相交徹。兼於鏡像。

五愚小取為有。

然諸眾生知於此處有是影現亦知彼處無如是影。

由以有無定為有無。不知即影。了不可取。故成執著。上明取有無。故為執著。

遠物近物雖皆影現影不隨物而有近遠。

舉影正義。顯上為執。不知此影。無遠近故。

二合二。初正合前文。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至)不作二解謂自他別。

舉智境。合前本質。

而於自國土於他國土。

合前油等。

各各差別一時普現。

合前現影。

二轉以喻合非有之有。

如種子中無有根芽莖節枝葉而能生起如是等事。

上喻下合。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至)善巧方便通達無礙。

有無無礙。名為方便等。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如影忍。

四果三。初約法性身。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至)同於世間堅實之相。

得稱性之身。如影不往而至。不分而徧故。

二結成無礙。

然此差別即非差別別與不別無所障礙。

以無差是差之無差故。雖不往而徧。令物見殊差。是無差之差。故雖徧而不在彼此。

三顯此身因。

此菩薩從於如來種性(至)無邊色相清淨之身。

其無邊身。近局果中。亦通前法。

九如化忍四。初標。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化忍。

化者無而忽有故。

二釋三。初法二。初總標。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世間皆悉如化。

標法同喻。具能所知。既知一切世間。不但局於所化情類。略標世間應具出世。

二別顯二。初顯所知十句。初五染化。

所謂。

此五不出惑業苦三。前四是苦。即五蘊相。

一切眾生意業化覺想所起故。

一識。由想起。

一切世間諸行化分別所起故。

二行。因識生分別。是識故。

一切苦樂顛倒化妄取所起故。

三受。因想起想。取愛憎相故。

一切世間不實法化言說所現故。

四色亦行。生無記報色。如沫不實。名言熏習即是行故。

一切煩惱分別化想念所起故。

五即是惑。惑由想行。念即行故。業通二處。初句意業。此句分別。皆是業故。此中意等從緣無性。如化不實。本無今有。如化相現。故仁王經云。法本自無。因緣生諸。淨化二義倣此可悉。

二五淨化。

復有清淨調伏化無分別所現故。

一方便調生。依真智故。

於三世不轉化無生平等故。

二湛然真智。由理成故。故上文云。智入三世。了法平等。

菩薩願力化廣大修行故。

三願。由行滿。

如來大悲化方便示現故。

四慈悲。復依方便立故。

轉法輪方便化智慧無畏辯才所說故。

五具無畏辯。能轉法故。

二別顯能知。

菩薩如是了知世間出世間化。

結前生後。世間結前染。出世結前淨。亦結餘所不盡。謂乃至一法過於涅槃。亦如化故。或說涅槃不如化者。大品云。為新發意菩薩。恐其驚怖。分別生滅。方如化故。了知之言。即是生後。

次正顯能知。上言了知。知有六義。

現證知。

若事若理。非比度故。

廣大知。

旁無遺故。

無邊知。

契中道故。

如事知。

稱俗境故。

自在知。

真俗無礙故。

真實知。

歸一實諦故。

非虗妄見所能傾動隨世所行亦不失壞。

結上六知。處真道而不傾。行非道而不壞。

二喻。

譬如化。

應開四義。一能化者。以喻因緣。二化現事。喻所起果。三現用而無實。四愚小。謂真故。十喻傳云。猶如化事。雖空無實。能令眾生憂苦瞋恚喜樂。癡惑諸法亦爾。云何無實。如彼化人無生老死苦樂。異餘人故。有四十句。初句標。次三十七句一向雙非。以顯無實。

不從心起不從心法起(至)非生死非涅槃。

後二句義通二種。

非有非無有。

一亦是雙非。謂無有亦無故。二雙融性相。化不實故非有。現化事故非無。有對成四句。及一異等。準前思之。

二合二。初化行四。初起化用。

菩薩如是善巧方便(至)了知世法分身化往。

以同化相有故。然但云菩薩如是者。以上諸非。一一通法。故指上如是為善巧方便。

二明化智。

不著世間不取自身(至)不住於法不離於法。

以了化不實故。

三雙非顯中。

以本願故不棄捨一眾生(至)雖無所有而滿足佛法。

四結示化旨。

了法如化非有非無。

二化益。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安住(至)菩提之道利益眾生。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如化忍。

四果二。初得利他業用之果。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至)明照法性平等圓滿。

二得依自利。立勝名果。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至)不能為障名無礙者。

十如空忍四。初標。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如空忍。

標云如空。如空所喻。通一切法。佛地論喻清淨法界。以雜差別相故。及中邊等論喻圓成實。但是此中一義。然其喻相。小異諸喻。諸喻開義。多分有五。雖然正取所成幻等以喻於法。而亦取緣等以顯無性。此中喻相。不間別法。直指於空。具含多義。以喻於法。又此諸喻若約能喻。五多喻中。多取似有。以破實有。化喻以不有之有破於似有。此喻以性相俱絕破於一切。又前六遣有會空。多依空立有少。此一遣有入空少。依空立有多。又上所喻。則通一切。此中能喻則具多義。所喻各隨別義。喻一類法。龍樹十喻。以四復次。釋如空義。一近無遠有。謂如虗空非可見法。以遠視故。眼光迴轉。則見縹色。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空無所有。以凡夫人遠無漏慧棄捨實相。則見彼我男女等物而實。此物竟無所有。二約性淨不染。三約無初中後。四約體實無物。及佛地論有十復次。上八地中。空有十義。皆是略明。然約別義。有此不同。若約同義。諸喻無別。故叡公云。十喻以喻空。空必待此喻。借言以會意。意盡無會處。若得出長羅。住此無所住。若能映斯照。萬象無來去。餘有無無礙等義。如前後說。

二釋二。初忍解之相二。初別明。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

以空九義。喻九種法。隨義雖別。然其總意亦以緣成。無性故空然。九句各初標法同喻。後出所以。

了一切法界猶如虗空以無相故。

一標事法界如空。下出所以者。以無相故。謂從約無性。其相自虗。即事當體。是理法界故。此句為總。

一切世界猶如虗空以無起故。

二世界共業所起故。

一切法猶如虗空以無二故。

三軌儀教法。一味法界之所流故。及餘六句。並準初句。

一切眾生行猶如虗空(至)猶如虗空無著無礙故。

三總結。

菩薩如是以如虗空方便了一切法皆無所有。

二忍行成益三。初總明得如空三業業具。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如虗空忍智(至)如虗空意意業。

二別顯德齊虗空。

譬如虗空一切法依(至)智慧諸力不可破壞。

上二句一向喻實無依為依。

譬如虗空一切世間(至)而菩薩心無有邊際。

餘九句皆顯性相無礙。從緣有故。無性空故。又此二相即故。便成四句。一緣生故空。緣生故有。二無性故空。無性故有。三緣生故有。無性故空。四即反此餘一異等。並例此知。無法出空故。皆現其前。空不可見。是故不現諸法之前。餘文並顯。

三徵釋得益之由二。初徵。

何以故。

徵意云。所以得者。

二釋意云。空觀成故。於中有二。初智證齊空。

菩薩所作如虗空故(至)皆悉平等一體一味。

一體者。真如平等故。一味者。解脫不殊故。

一種分量。

大小皆稱性故。

如虗空清淨徧一切處(至)於一切法無有分別。

二德用滿空。

嚴淨一切諸佛國土(至)轉於法輪未曾失時。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如空忍。

四果。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至)身智慧力如虗空故。

得二十種身。前十與十行及離世間大分相似。然通相多從德用。以立其名。可以意得。

四總結十忍。

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種忍。

二偈頌。一百七頌大分為二。初百頌頌前。但頌廣釋即為十段。段各十偈。初有十頌。頌音聲忍。於中二初。二偈頌所聞佛說。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譬如世有人聞有寶藏處(至)甚深寂滅相。

二有八偈頌。能入佛法。

聞此深法時其心得安隱(至)供佛令歡喜。

於中一偈頌不驚怖畏。一偈深信。一偈悟解。二偈愛樂。一偈修習安住。後二偈頌趣向而專心憶念。

二頌順忍。

如有大福人獲得真金藏(至)亦不分別法。

初一偈三句頌思惟。次二偈一句頌隨順了知。令心清淨。次一却頌觀察平等無違。餘頌正住修習。

三頌無生忍。於中三。初三頌標。

三十三天中所有諸天子(至)無生故無滅。

以前三忍皆是法說故。偈初各加其喻。

二有四偈頌釋。

無滅故無盡無盡故無染(至)方便善說法。

後三結難。

此忍最為上了法無有盡(至)置於善道中。

四頌如幻忍二。初六偈頌前略說。於中有二。初四頌指法同喻及顯緣相。

世間種種法一切皆如幻(至)示現有種種。

二有二偈頌。成就忍行。

度脫諸眾生令知法如幻(至)一切皆如幻。

二有四頌。頌廣說三。初二頌喻。

幻作男女形及象馬牛羊(至)但隨分別現。

次一頌合。

菩薩能如是普見諸世間有無一切法了達悉如幻。

三忍行成。

眾生及國土種種業所造入於如幻際於彼無依著。

五如燄忍。初一躡前生後。以明觀意。

如是得善巧寂滅無戲論住於無礙地普現大威力。

二有五偈指法同喻。

勇猛諸佛子隨順入妙法(至)遠離三顛倒。

三頌喻。

譬如熱時燄世見謂為水(至)智者不應求。

四頌合。

眾生亦復然世趣皆無有(至)是菩薩方便。

六頌如夢忍。正頌前合。兼頌標喻。

菩薩了世法一切皆如夢(至)廣度諸羣生。

十頌頌前九句。一頌無變異。次一頌頌自性。上二兼頌標法。三頌執著。翻則解脫。兼頌前喻。四頌性離。五超頌所現。六却頌本性。七八二頌頌無差別。九頌想分別。十頌覺時。

七頌如響忍四。初一偈頌忍行所因。

修行如是行出生廣大解巧知諸法性於法心無著。

文云。修行如是行。似結前喻。既言知諸法性。義同忍行。

二二偈頌聞一切聲如響。

一切諸世間種種諸音聲(至)其心亦如是。

三有二偈。頌知如來聲如響。

瞻仰諸如來及聽說法音(至)與法無乖謬。

四餘頌忍成之益。其喻徧諸偈中。

善了諸音聲於聲不分別(至)於世無所著。

八頌如影忍頌法說。十對喻合含在。其中十頌分九。初二偈頌非世生沒。

為欲利世間專意求菩提(至)修行意不動。

謂了寂故。不生。饒益故不沒。

二有一偈。頌不在內外。

不住於世間不離於世間於世無所依依處不可得。

不住故不內。不離故不外。

三有一偈。頌非行不行。

了知世間性於性無染著雖不依世間化世令超度。

了無染故非行。化世故非不行。

四有一偈。頌非同非異。

世間所有法悉知其自性了法無有二無二亦無著。

知自性故非同。了無二故非異。

五有一偈。頌非往非不往。

心不離世間亦不住世間非於世間外修行一切智。

第二句不往而行。餘三句非不往。

六有一偈半。頌非住非不住。

譬如水中影非內亦非外(至)以世不可說。

初半偈兼別頌喻。故云非內外。

七有二句。頌非是出間非出出間。

亦不在內外如影現世間。

八頌非修菩薩行。非捨於大願。

入此甚深義離垢志明徹不捨本誓心普照智慧燈。

九頌雖常行一切法。而能辨一切世間事。

世間無邊際智入悉齊等普化諸羣生令其捨眾著。

其實不實。及不住世。流法流義。通結上故。略不頌。

九有十頌。頌如化忍四。初三偈頌總知一切世間如化。

觀察甚深法利益群生眾(至)菩薩行亦然。

二染法化。

一切諸世間及以無量業平等悉如化畢竟住寂滅。

三淨法化。

三世所有佛一切亦如化(至)化力為說法。

言度脫亦如化者。為釋疑故。謂觀察眾生如化。何用化之。故此答云。化若有實。可招來難。度既如化。化之何妨。

四有四偈頌合。

知世皆如化不分別世間(至)智慧亦如是。

十如空忍二。初一頌忍解之相。

第十忍明觀眾生及諸法體性皆寂滅如空無處所。

二忍行成益三。初頌別顯德齊虗空。

獲此如空智永離諸取著(至)菩薩之所得。

二有三偈。頌徵釋得忍之由。

自住如空法復為眾生說(至)悉等虗空性。

三有一偈。却頌上總明得如空三業。

智慧與音聲及以菩薩身其性如虗空一切皆寂滅。

二頌結歎二。初三偈二利行圓。

如是十種忍佛子所修行(至)轉於無上輪。

言超過一切眾者。正顯十頂之義。

二有四偈顯深難測上智所知。

所修廣大行其量不可得(至)眾生莫能測。

同类推荐
  • The Moscow Census

    The Moscow Cens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朝野类要

    朝野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豹隐纪谈

    豹隐纪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释肇序

    释肇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门慧开禅师语录

    无门慧开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师兄下山

    师兄下山

    避世千年的斗神宫最后一位子弟入世修行。带着师傅破碎虚空前留给他的寻凰玉,寻找天命注定的两个师妹。继而引出一连串啼笑皆非却感人至深的故事……
  • 唐朝制造

    唐朝制造

    蓝弃在唐朝很牛,发展工业,连锁酒店无所不能蓝弃在唐朝很牛,享受生活唐朝制造无所不能
  • 星球末日重生

    星球末日重生

    一次旅行改变了人身面貌,由普通人类进化成新生人类。他她超越了人的生命和智慧。长生不老,史前恐龙,外星生物,宇宙飞船,超级进化,人类起源……一场场翻天覆地的毁世大灾难,完全改变了地球真面貌,使之死后重生。大难不死必有来生,人人已经今时不往日,伟大的使命即将来临。爱护环境珍惜生命,爱护地球珍惜人生。
  • 谍殇之山河破碎

    谍殇之山河破碎

    民国28年全民抗日烽火连天,军统秘书刘泽之阴差阳错下,救了汪伪汉奸集团特务头目,于是,顺水推舟卧底汪伪政权。逐日计划、刺杀日本高官、营救战友、黄金大劫案,国军特工与日本间谍、汉奸之间展开了生死搏杀!
  • 雷火邪神

    雷火邪神

    这是一部比较白,比较纯的小说。。大千世界,上有天域,下有幽冥,六合八荒惟我独尊!天赋异禀的雷辰却不能修炼,从小遭人讽刺数落,谁可想到,今日你看不起他,来日你却高攀不起。…………作者:这是本人呕心作,希大家喜欢。随心而笔,我的世界我做主~
  • 黑道王子霸爱黑道冷公主

    黑道王子霸爱黑道冷公主

    她,一个从小就没有妈妈又从小被自己的爸爸抛弃的孤儿被仇意所包含,去了无空岛训练,遇到了南宫灵萱和慕容紫沫,并且成了血魅帮的二帮主和三帮主,右樱洛贵族学院里遇见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又怎样才能对抗她们的敌人呢?而我们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敬请期待。。。。。。。。。。!
  • 凰女仙行

    凰女仙行

    她是翊朝长公主,是上仙林西顾的首徒。她是六岁就被送出宫的灾星,是被师父视若无物的草芥。她出身皇家又拜得高人为师,却既无富贵也无尊荣。最后却落得个孤身一人坐在沦落街头酩酊大醉,坐在不知谁家的屋顶上,“顾清淮啊顾清淮,你说你这忘忧一口便醉,可为何我人是醉了,这心里还是没完地想着他?”“父亲啊父亲,我人也废了心也伤了,这要了命的情劫也该到头了罢?”却不见某只躲在暗处,双目瞬也不瞬地盯着她,撇嘴一笑:“到头?你可知你的情劫还尚未开始……”【新坑不易。喜欢的同学们求推求收来者不拒。喜欢什么剧情尽管说。我会尽我所有洪荒之力满足大家喜好嘤嘤嘤。】
  • 了了和她的男票们

    了了和她的男票们

    型男正太萌大叔,了了和她的男票们的故事开始了
  •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在本书中,我们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说理,采用故事与互动结合的方式,帮助你循序渐进地养成做事的好习惯。当你认同我们的观点时,你心里可能就会想要有一些改变,但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按照书中说的方式做,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 月光下的灯影

    月光下的灯影

    梁思成的才华不在徐志摩之下。他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先驱,直到今天,他40年前的作品,仍被世界建筑界认为是经典之作。走遍中国山川,又曾到西方游学的梁思成,毕竟有不同的心胸。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梁思成特地赶去现场,捡回一块飞机残片,交给自己的妻子。据说林徽音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终其一生。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心灵世界,在那心灵的深处,不见得是婚姻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