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06900000009

第9章

第五回向悔过除罪章

悔过者善悔也。伤在生死迷沦久远三世过罪违理之甚。若勘经论。大分有二。一违理成过。二违教成罪。如佛法外人。无法呴制。信缘造罪。是违理罪。若佛法四众。受佛教制。顺其修法。违教成过。名违教罪。二罪挍量。违教罪重。违理罪轻。何以故。由教境恩德大故。又以罪数不同。若违理造罪。但有一罪。违教造罪。即具二罪。违理及违教。若忏除灭义亦不同。若违理罪灭即不定。或方等行道诵咒为福。或作理事二观。并得通除。若违教罪。据其现身取净。还须依教。不得通灭。若据未来身净。亦得通灭。今依此经四义悔法。忏三世罪。得三世净。何以故。由此悔门顺广大故。与普贤门合。所以知之。此忏三世罪等。其心无限发福处。大小乘及初教则无此事。悔法有四。一忏三世罪。二劝请。三随喜。四回向。此四互相成。互作主伴。问依此忏法。无理观忏。何得是宽。答并得通成。所以知之。如随喜劝请门中即具一切。又依三乘忏法有其二门。一还净二出离。初还净者。由善心不由治罚。善心者。如本受持对治。二出离者有七事。一各各发露遮相续。二受与学罚。三先制后开。先已制戒。后由别意故开。四更舍。若大众聚集同意如本。更舍先犯罪人是时还净。五转依比丘比丘尼。转男女二根。若不共罪。六如实观。由四种法。郁陀那观察诸法。又如对治法相。恒观察自罪。七法尔得。若见四谛。小随小罪不更故犯。由法尔所得。余可准之。广如别章

第六回向四轮除八难章

四轮者。一住善处轮。亦云净国轮。二依善人轮。三自发愿轮。四宿殖善根轮。住善处者。谓住中国离于五难。三涂为三。长寿天郁单越为五。依善人者。生在佛世。离佛前佛后一难。自发正愿者。即离世智辨聪一难。宿殖善根者。离生盲生聋等一难。谓天人等。依其人法四义。得增善法。离恶成善。具德名轮。即是入道远方便之要路也。此义通三乘及小乘。一乘方究竟。若小乘成人空无漏缘。若人天成正善缘。若菩萨成菩提缘。若一乘教成普贤解行缘。若依别教正国土即国土海正士即十佛等平等愿即普贤愿本功德即性起功德难障唯离之。余义如别章

九十六种外道章

外道者。在佛法外故云外道。就九十六中。前四别件为一门。何以故。以此四道两共相知。于诸世间作非法事。后有九十二。各别自领徒众眷属。若鬼若神。众数不同。其数非一。各起异见错乱佛法。广如九十六种外道经说。此九十六种外道皆言。是道九十五种是邪佛一种是真佛。邪佛惑人。似而不真。真佛无伪。正而不邪。如地持论说。那大迦栴延。共一客比丘同房宿。迦栴延为看客故。入三昧时。客比丘复入三昧。客比丘依三昧定力。看迦栴延心。不知依何禅。后出定问曰。大德依何禅。曰我依空三昧。今此九十六种异道。皆有神鬼映附者。由在小乘。三乘初方便中。应言教忆想之处。还有如此相似。映附小乘。若克契谛理心及三乘正无想。即无如上神鬼映附。若一乘义。为见闻中有普真普正。诸神鬼等。亦不得便。今言九十五是邪一种是正者。非谓独一是正。皆绮互相望。一种当其佛法初入方便故言一也

七士夫趣章

七士夫者。亦名七大夫。亦名七圣人。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脱。四见到。五身证。六慧解脱。七俱解脱。信他得度名为信行。不从他信名为法行。钝根三果。是随信行所得信果。离缚名信解脱。利根三果。是随法行所至故名见到。灭尽正受法。似涅槃与身合故。名为身证障有二种。一烦恼障二解脱障。但离烦恼障名慧解脱。二障并除名俱解脱。此义即与大乘三乘七地义相同。七地者。如地持论说。一者种性地。即十解已前。二者解行地。即十行十回向。三者净心地。即初地。四者行迹地。即二地至七地。五者决定地。即八地。六者决定行地。即九地。七者毕竟地。即十地。如来地。以因果俱究竟。合名毕竟地。所依坚故名地。所归故名趣。趣者所向也。士夫与地相望是同。余义如别章

秘密翻依行檀起行作业同异章

此翻依义名秘密教。何以故。拟伏异学生信证道故兴斯教。翻依者。依别文义。显异文义名曰翻依。即用智为体。翻依之义。正在三乘。与论道同。其论义法。大分有七。谓义决择。释决择。分别显示决择。等论决择。摄决择。论轨决择。秘密决择。论虽有此七门。若对圣教约初分有二。一对三乘二乘。三乘即为显示。不成秘密。小乘对大乘。则名秘密。何以故。因缘方便覆相。不显真实理故。由声闻机浅。方便成信。渐入佛法故不顿说。为小机不胜名秘密教。二为伏异学令成正信。佛举论道翻依等义当大乘宗。伏彼外人。令信入佛法故兴此教。问兴其论道理应定一。何故小因明等立其论道。但立宗因喻等不用结论。何故不同。答凡兴其论。正欲显义。若未结时得了义者。则不须结。若须至结方了义者。即须安结。有此二义故不同也。又兴论道有始终别。若初教中。则有论与不论。俱名为论。何以故。二义取要显佛法故。若至终教。即不论为论。何以故。息相归真成证显义。余不顺理故。以不论为论。若小乘中。但有诤论为小乘宗。不得法空故。不尽法原故。教不满故。若至初教。即须言论为正。初教中不尽法理。以言克申故。若至终教。不论为正。由穷法理。不假言申故。论其分齐。于大小乘。唯论道方便即其分齐。其文不可具述。如对法论后论道决择处说。亦如摄论定学后分中说。梁本论云。论曰如经言。云何菩萨不损一物不施一人。若菩萨善能行施无量无数。于十方世界修布施行。相续生起。释曰。菩萨舍自爱。摄一切众生为自体。一切行道一切财物。悉属众生故。财非己有。用者非他。彼物彼用。岂关于我。若能如此运心。则是善能行施。复次菩萨舍自爱。摄一切众生为自体。一切众生行施。即菩萨行施故。菩萨起随喜心。得无量施福。亦是不损一物。不施一人。名善能行施。论曰。云何菩萨乐行布施。若菩萨不乐行一切施。释曰。若菩萨不乐行。随至等八施义至。但乐行菩萨净心施。复次若菩萨不乐。世间着三轮施。乐行不着三轮施。复次著名为乐。若菩萨着施因。或着施果。名乐行施。若菩萨不着行施。名不乐行施。论曰。云何菩萨行信施心。若菩萨不行诸佛如来信心。释曰。由菩萨自证施故行施。不由信他故行施。前信有根故成信。后信无根故不成信。论曰。云何菩萨发行布施。若菩萨于布施中不策自身。释曰。菩萨自性能行施。无有贪吝嫉妒等障。非策自身方能行施。论曰。云何菩萨恒游戏布施。若菩萨无布施时。释曰。菩萨非时时施不随一物施。论曰。云何菩萨大能行施。若菩萨于施离娑罗想。释曰。娑罗名目二义。一目贞实。二目散乱。贞实是直语。散乱是密语。若取直语离贞实。则与大施相违。若取密语离散乱。则与大施相符。若离欲三界后行施时。名为大施。何以故。离欲菩萨行施。具缚凡夫行施。百千万倍所不能及。若施定互相妨。不名大施。由不相妨故得大名。论曰。云何菩萨于施清净。若菩萨郁波提贪吝。释曰。郁波提名目二义。一目生起。二目拔根弃背。生起是直语。拔根弃背是密语。若取直语生起贪吝。则与清净施相违。若取密语拔根弃贪背吝。则与清净施相符。拔根是除身见。身见是贪吝。根本弃背。是除贪吝体。由菩萨能断身见灭贪吝故。于施清净。论曰。云何菩萨能住于施。若菩萨不住究竟后际。释曰。究竟后际有二义。一施有初中后。以最后为究竟后际。若依此义不住施。最后分岂得言能住于施。此则相违。二若有余涅槃名究竟。无余涅槃名究竟后际。若声闻住无余涅槃。不更起心。无利益众生事。则不能住施。菩萨依大悲。不同声闻住无余涅槃故。恒起六度无有穷尽。若依此义。则与能住施相符。论曰。云何菩萨于施自在。若菩萨于施不得自在。释曰。若菩萨不得施障自在。菩萨于施则得自在。昔在凡夫地中见修二惑。无道对治。欲起便起故得自在。今入圣位。为道对治故。菩萨于惑不得自在。于施能得自在。论曰。云何菩萨于施无尽。若菩萨不住无尽中。释曰。无余涅槃。名为无尽。菩萨不同声闻入无尽中无利益他事。是故菩萨。于施无尽。论曰。如施经。于戒乃至般若。如理应知。释曰。如施经说。施有不了义语说余度。亦有不了义语。皆须如理分判。又依净土盆经。一僧得施。二现前施。三戒德施。四安居施。五齐限施。六指示施。七给得施。八三世常住僧施。此是三乘正施。又依毗昙八非法施。一悕望施。二怖畏施。三反报施。四期报施。五家法施。六生天施。七求名施。八不求生死乐施。又有一乘十种施。如十无尽藏品广说。余义如别章

第八回向真如章

真如有二门。一者一乘真如。二者三乘真如。一乘真如者。有二种门。一别教门。二同教门。别教门者。谓圆通理事统含无尽因陀罗及微细等。广如下经第八回向百句如中说。同教门者。即与三乘义同。但由智回向故。入一乘摄。二者三乘真如。复有二门。一顿教门。二渐教门。顿教门者。如维摩经不二法门品。维摩直默以显玄意者是。此如绝于教义相想不及。广如大般若经那伽室利分说。渐教门者。略有三门。一终教门。二始教门。三世间所知门。终教门者。复有二种。一始二终。言始门者。即维摩经中不二法门品。三十二菩萨显不二法门者是。言终门者。即不二法门品。文殊所显不二者是。其终始两门。并具无分别教义空有二门。始教门者。复有二种。一始二终。言始门者。如百法明门论六种无为属一切法摄。人法二空。方入空摄得知。真如不及二空。二空为上。此门亦通分别无分别教义。言终门者。如维摩经弟子品内。为迦栴延说不生不灭是无常义等。又金刚般若经。微尘即非微尘等。又依对法论。开六无为成八无为。三种真如。即属无为摄得知。真如成无为。上此初教始终。并通分别无分别教义。无分别义者。谓证真如。无分别教者。谓比观意言无分别境。悟大乘言教故。分别教义者。谓教义即空故。今初教门中真如。但是空义。不同终教。言世间所知门者。复有二种。一始二终。言始门者。即人天正善根。及愚法声闻缘觉等。入真实性摄。故中边分别论云。世间所知真实。入真实性摄。准此论文。世间唯除虚诳妄语等。余并入真实。由许是菩提远方便故。言终门者。故论释云。谓一切法但有名。谓分别名思惟名。得知不同远方便法。此义唯局二种十名中。为是大乘近方便故。言真如者。自体坚固。不可破坏。触物皆顺不相违故。亦无相可取。由真如故。乃至流在十名理不可坏故。同是真如。余义准可知

第九回向初普别始终差别理事诸观义章

所以于此释诸观门。为第九回向。初作始终义。说普贤法故。于此明但初发心入道之法。随根差别。设观不同。所谓真如观。通观。唯识观空观。无相观。佛性观。如来藏观。壁观。盲观。苦无常观。无我观。数息观。不净观。骨观。一切处观。八胜处观。八解脱观。一切入观等。并于修道初门。随病施设。据病而言。不得一定。何以故。为病不定故。此等观法。在于三乘小乘。分有一乘见闻。略说分齐。余可准知

第九回向未明住地始终宽狭相摄分齐微细差别义章

住及地义。或同或别。同者同是一住。谓佛因位。别者将住寄初位。谓十解位。将地寄终位。谓证位。若据宽狭。十地即宽。十住即狭。何以故。十地寄法多。若据相摄。十地摄十住。何以故。是证体故。若据微细。十地成微细。十住非微细。问义若如此。微细依普贤法。信位终心即克。何以故。十解犹不成微细。答若据总别义。信位终心。即克普贤法。若据始终。证位方得故。有如此差别。不同因陀罗等。准此可知

一乘法海章

经曰。悉得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法海(释曰。法者可轨也。此通教主义也)。于一一生法(释曰。谓出生立义宗法也)。一一方便法(释曰。谓引证喻合法等方便也)。一一语言法(释曰。谓随方言音教法也)。一一施设法(释曰。谓施名于义法也)。一一教法(释曰。谓成教则也)。一一说法(释曰。谓授与他人言说则也)。一一法门(释曰。谓诸宗法门也)。一一入法(释曰。谓诸解行能入智也)。一一决定法(释曰。谓教义相应。广释决择也)。一一住法(释曰。谓究竟义宗成说安立也)

又有十种佛法句。复有十种说法。复有十种说。三世复有十种说。普贤心复有十种说。普贤愿行法。并是别教。一乘门如离世间品广说。复有三乘名字法。如摄论说。法人及法义性略及广名不净净究竟十名差别境。释曰。名有十种是菩萨境界何等为十。一法名。谓色受等眼耳等。二人名。谓信行法行等。三法名。谓修多罗祇夜等。四义名。谓十二部经所显诸义名。五性名。谓无义文字。六略名。谓众生等通名。七广名。谓众生各有别名。八不净名。谓凡夫等。九净名。谓圣人等。十究竟名。谓通一切法真如实际等。论曰。十名差别境。释曰。此十种差别名。悉是菩萨境界。菩萨所住。唯在第十。通一切法名中。复次略说名有十种。是菩萨境界。法名谓眼等。人名谓我众生等。法名谓十二部正教。义名谓十二部正教义。性名谓阿阿为初。诃为最后。音字合三十七。略名谓有为无为。广名谓色受等及空等。不净名谓凡夫等。净名谓须陀洹等。究竟名谓缘极通境出世智。及出世后智所缘一切法真如境。复次名者谓至究竟名。通一切法。于一切法。无有差别。此名即是法界。此法界以通一切法。不分别一切义为相。或说名无分别境。菩萨唯于此法中住。余义如别章

第十回向生成佛德差别义章

佛起布德垂化摄生。诸宗分齐不同。若依小乘。实佛报身。生在王宫。临菩提树成佛。摄生化用及德。皆在其中。若依三乘。法身无方充遍法性。报身成就在色究竟处。化身示现在菩提树。化用及德皆悉不离。此之三位。若一乘义。所有功德。皆不离二种十佛。一行境十佛。谓无著佛等。如离世间品说。二解境十佛。谓第八地三世间中佛身众生身等。具如彼说。仍现王宫生及菩提树其法。乃在十回向终心。问从因修道十地后证理。应在十地后际便示现菩提树佛。因何却在十回向中。答若三乘义容有此相。今一乘义顺彼六相。总别之法诸位即无前后。所以十回向现者。回向是善巧智明佛大善巧相故。偏在十回向现。所以知之。菩提树神在第十回向故。余义可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台湾杂咏合刻

    台湾杂咏合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前驱(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前驱(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本书描写了1926—192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一支武装队伍,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段斗争生活故事。书中通过对几次战役的描述,着重表现了几个共产党员士兵和连、营长的光辉形象,并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青年连长万先廷的成长过程。同时还揭露了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和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垂死挣扎。
  • 老公请投降

    老公请投降

    当雇佣兵美女遇到了羞涩兵哥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我的目标就是你,老公,投降吧——!
  • 巧手一招鲜

    巧手一招鲜

    本书中大师教您做菜的巧招。家常菜是指百姓人家日常制作和食用的菜肴,是选用普通的原料、根据家人的品味爱好制成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浓郁的乡土情愫,让人深深地喜爱和留恋,犹如乡音、母语一般深入骨髓和灵魂。中国烹饪大师史正良先生通过潜心总结研究、反复实践、制作、编写出这一套全新的家常菜谱,其中的菜肴用料普通、制法简便、调味适口,并且营养合理、易学易变,对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培养美食情趣有极大好处。
  • 汤煲菜谱

    汤煲菜谱

    我们根据中医的药膳理论,特别编辑了本套“美食与保健”丛书,包括《糖尿病食疗药膳》、《高血压食疗药膳》、《高血脂食疗药膳》、《冠心病食疗药膳》、《肥胖病食疗药膳》、《胃肠病食疗药膳》、《川菜美食菜谱》、《大众美食菜谱》、《家常美食菜谱》、《凉拌美食菜谱》、《素菜美食菜谱》、《汤煲美食菜谱》、《婴幼儿美食菜谱》、《孕产妇美食菜谱》、《中老年美食菜谱》、《美女靓汤菜谱》共16册。其中药膳食谱皆包括烹饪材料与调料、操作方法与步骤和保健功效等内容,非常全面、系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易懂、易学和易用,是广大读者用以指导健康膳食的良师益友。
  • 烟云楼阁

    烟云楼阁

    她是封家大小姐的贴身丫鬟,再一次随大夫人迎接在国外读书归来的大小姐的时候,以自己的身体为大夫人挡了致命的一枪,被大夫人收为了干女儿,为她招婿入赘。他兄弟姐妹五个,但家境贫寒,父母为了生活只有将他送到了封家入赘,从此他与她相依为命,受尽折辱。在封家这个充满欲望与阴谋的大院里,他从一开始的善良无知变得阴狠毒辣……
  • 闯荡江湖十年一

    闯荡江湖十年一

    这个作品是我上一个号的,我上一个号丢了,就在这个号重新写,啊不,是继续写。简介在《闯荡江湖十年》里看。
  • 人事工作的第一本心理书

    人事工作的第一本心理书

    管理员工,从“心”开始。本书从人才选拔、员工成长、企业用人、员工行为塑造、员工考核管理、点燃员工激情、员工赏罚管理、提升员工归属感等8个方面入手,采用“问题/现象 心理效应分析 解决措施”的结构模式,解析了员工行为背后的根源,并从管理学与心理学角度提供了解决之道,以供企业管理人员更完美地完成工作!
  • 花开浪漫的华年·夏

    花开浪漫的华年·夏

    作品以诗一样的笔触,记录、描写了中国目前最大的、自农村涌向城市的漂泊人群中,一个大学毕业的知识人员的生活中的所遇、所感,抒写着其身上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美丽诗性与浪漫情怀。
  • 傀儡妖鬼断残魂

    傀儡妖鬼断残魂

    亡灵奇遇,变身妖鬼,从返人间学校,身为傀儡的她又将经历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