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2000000019

第19章 娱乐

村庄的文化娱乐更具有本土性和多样性。过去谁家有红白事,都要请鼓匠班子来吹打。唱戏是一种正经的高雅的艺术活动,必须郑重对待。“唾沫沾来棉花苫,忙的我老婆不做饭。”

这个村庄被称作文化村,所以,村庄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气息是较为浓烈和较有特点的。下面罗列的是一些流传已久较为盛行的传统文化性的项目,情趣各别。

一、听鼓匠

过去谁家有红白事,都要请鼓匠班子来吹打。这是一个传统项目。鼓匠班子一般由七八个人组成,少则五六个,多则十来个。主要乐器有锁呐、笙、长号、鼓、镲、锣、笛、胡琴等。主要是演奏歌曲,也吹折子戏、整本戏。戏分大戏和小戏。大戏主要是晋剧,当地称作山西梆子。小戏是流行范围更窄的地方戏,主要有耍孩儿、道情、二人台等等。婚事是在举行婚礼那天的前一天晚饭前开始吹打,这被称作“安鼓”,起头的意思。略事吹打后吃晚饭。晚饭以后吹大戏,要整整吹一晚上。东家在招待鼓匠班子的时候不敢怠慢,因为据传有在婚礼上吹出“六月雪”之类的先例。其实来讲,有无这样的先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事办好。鼓匠班子担负着渲染气氛的主要职责,理应受到重视。所以,鼓匠班子要安排专人伺候,烟要点得勤,茶要泡得浓,半夜时分要有夜宵。婚礼举行的当天是“正日子”。早饭过后,鼓匠班子要随迎亲的队伍去女方家迎亲,一路吹打。中午拜堂时,鼓匠先吃饭。喜宴开始后,鼓匠再吹打,直至席散。

丧事是在“叫夜”和“散灯”两个时段吹打。“叫夜”当天下午“安鼓”,晚上吹打一夜。“散灯”当天晚上也要吹打一夜。这两夜都是以互动的形式进行的,亲戚族人中有谁愿意向死者有所表示,就可以额外加钱让鼓匠吹打一阵,村人称此为“做道场”,类似于现在的点歌。有人应该表示而不表示,这就是小气,会让人瞧不起。也有人撺掇,村人称作“烧烫”,就是用言语刺激,迫使其掏钱。如果“烧烫”得在理,被“烧烫”的也就会奋起响应,不过是在争斗中活跃了气氛而已。一般来讲,除暴亡以外的“正边亡”,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亡人,村人都按“喜丧”来对待。既是“喜丧”,就用不着那么悲痛,也用不着那么赔小心。大家有事做事,没事就听鼓匠。烧烫人来做道场,也是为了听鼓匠。村里流传过一个有关“听鼓匠”的笑话:一家子坐在炕上闲拉呱,丈母娘先说:“家有淤泥膏地,不如一年死一个女婿。”盖因死女婿可以再聘,再收彩礼。女婿不服,回说:“家有万石粮,不如一年死一个外母娘,又能吃好的,又能听鼓匠。”旧时贫穷,文化娱乐活动也贫乏,“听鼓匠”也算享福。

“听鼓匠”是旧时的喜好,随着现代媒体的普及和发展,村人的欣赏口味也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快节奏的生活,也喜欢快节奏的艺术,一板三眼的传统唱腔用唢呐吹起来根本就吸引不了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传统鼓匠班子多由残疾人组成,最多的是盲人,欣赏艺术时难免有心理障碍,所以,传统的鼓匠班子逐步改进,应运而生的是一些新的比较适合大众口味特别是适合年轻人口味的综合性演艺班子。这样的演艺班子扩大了人员,增添了设备,表演也不拘泥于形式。有传统民歌、地方戏、通俗歌曲,说学逗唱演无所不包。现在,人们有事都是请这样的演艺班子来。一辆卡车连人带乐带服装道具一并拉来,车马槽就是戏台。喜事围上红绸子,丧事换成素色,谁家请来就在谁家门口演,只是看客不多,也缺少互动,缺少了摇头晃脑的欣赏和配合。

二、闹红火

按例,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有一个闹元宵的活动。这个活动在各村之间有一种比赛和竞争的意味。谁家弄出的响声大谁家就热闹,就旺盛,所以都重视,所以,各村从“破五”以后就开始准备排练了。传统的活动是“踢秧歌”、“蹬高跷”、“演小品”和“爬老杆”。一般的秧歌是扭,而当地的“秧歌”是“踢”。一男配一女,或是数男配数女,男的走马步,踢飞脚,亮相,称作“踢鼓子”;女的围绕男的,走碎步,“跌姿儿”,称作“拉花”。“踢秧歌”时,都要化妆,男的戴高筒的缨毡帽,挂长髯,腰有束带,表现出英武之气;女的戴凤冠,穿艳色的长袍,脸着重彩,手持折扇,星眸顾盼,表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秧歌”中的人物大都是历史英雄或传说中的英雄伟人,但是,不论排列多少英雄,末尾的两位一定腌臜,男的不是武大郎就是娄阿鼠,形象猥琐;女的不是卖腚的潘金莲就是“背斗子”的王大娘,衣着破旧,脸上抹灰。这一对男女各拿一把刚缚好的黍子头笤帚,见谁搧谁,笤帚上的毛草秕壳就落在被搧那人的脖颈里,大家都躲,也都乐。村人眼中的武大郎没出息,是个窝囊蛋;潘金莲不守妇道,不正经,是个烂女人;而“王大娘”大致是从长于撮合奸事的王婆演绎而来。从主观上来讲,无论装扮谁都绝少批判的本意,目的只是为了热闹而已,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是民间一种形象化的本土教育,通过扮演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无可置疑的大众信息:没有英雄气概的男人不好,不正经不干净的女人不好。

当地把“秧歌”说成“秧高”,也许与“秧歌”是两码事,因为,如果说“歌”,就应该有唱的形式。我以为,“秧高”其实是“佯搞”,就是模仿史事胡乱搞笑的意思,或者是“央搞”,大闹红火的意思,不一定准确。

“蹬高跷”与“踢秧歌”在扮相上和男女的配合上大同小异,只是“蹬高跷”是踩着高跷走,有了难度。当地高跷离地面二尺以上,奇高,未经认真训练的人不能参与。踩着高跷不可以迈大步,必是细步,走时一颤一颤的,有一种撩人的姿态美。由此,我们就可以想见旧时妇女为什么会缠脚,男人们愿意看到妇女以这样的姿势走路,妇女也愿意尽自己的所能取悦男人,当然是在妇女被认定是第二性不可以对男人指手画脚而又常被男人指手画脚的现实前提之下。

“踢秧歌”和“蹬高跷”是体力活,中间须有歇息,这时,就会有一些具有演艺才能的人装扮成各种可笑的角色上场来“演小品”。小品很简单,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对一个人比如洋烟鬼之类的行为和言语的动态描述,如果能达到既夸张又逼真的程度,常常会收到高潮迭起的效果,逗得观众一波一波地大笑。小品在艺术院校教学中被作为课程,甚至搬上荧屏舞台,曾经红极一时,其实都源于民间,至少在我们研究的这个村庄,“演小品”由来已久。

还有一种“爬老杆”的活动。当街立一根既粗又高的木柱,类似电线杆子,顶上拴一挂红灯笼,让人爬上去摸灯笼,摸得见的就会长命。这项活动会在年轻人中形成比赛,明看是一种习俗,有些迷信,实意在锻炼。一整月尽拣好的吃,而且不劳动,活动活动身体是必需的。许多农村习俗乍看起来云遮雾罩,不得要领,甚至拿鬼神来说事,其实都有实际的用意和功用在。

正月间闹红火需要大家来凑份子,凑的过程也是一个娱乐过程。一般是这样:担当凑钱职责的两个人装扮成奇丑无比、邋遢无比的夫妻俩,手拿鸡毛掸子或刚刚勒好的扫炕笤帚,在锣鼓队伍的陪同下,挨门逐户地要钱,并且不停地在户主的身上脸上乱掸乱扫。给多少才够?不强求,随心布施。但对某些经济能力明显好而又不舍得多出的主儿,他们就会死缠烂打,不多出血不罢休。有些户主故意不出,那是为了让丑角多表演,因为在农民的心目中,这种活动是吉祥的。唯因大家出钱并被大家看重,所以,组织演出时必须慎重,要考虑每家每户每一群体的感受。演出场地不能固定在一个地方,必须走街串巷,把每一个较大的场院都照顾到。也必须把各个姓氏和各类人群照顾到,把节目编排好,把轻重平衡好,否则会引发宗族矛盾。如果在吴姓聚居地活动时间多,腕儿也多,而在马姓聚居地敷衍了事,那么,马姓族人就有可能当场发难,并且有可能形成械斗。

这些活动还给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提供方便。特别是在旧社会,平时对男女交往有很多限制,而在这些时候往往是放任的,所以,这样的活动往往会促成许多浪漫故事发生。

三、唱大戏

村里演大戏一般是在正月二月间。闹红火以后唱大戏,唱完大戏就应该操心农事了。在村人的心目中,唱戏是一种正经的高雅的艺术活动,必得郑重对待。有唱戏的想法以后,先要派一个头面人物出去联系,然后签约。约定的内容包括哪里的剧团,演什么剧目,主角是谁,还有演出时间,报酬多少等等。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作“写戏”。其实并不真写,只是口头约定而已。村里人谁都把自己的信誉看得很重,“说话就如板上钉钉”,“说话就如写约哩”,不说则已,说了就办,绝不改悔。所以,他们把“说戏”说成是“写戏”。

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那一段时间,村里唱戏在村东的庙院,唱戏、社火、过庙会都在庙院。有一个名叫王海棠的人就住在庙里,专门负责此类事宜。其后,庙院被拆毁,王社还俗,村里唱戏就由村干部指定头面人物操持,就必须搭临时戏台。那时,集体也穷,搭戏台全靠社员各家凑,打墙的夹板、门板、棺板,谁家要盖房准备的椽檩等都会被借来。不仅出物,也要出人,全村人没事的都来,青壮年干实活,年长的含一个旱烟锅,或站或蹲,对干活的人指手画脚,扣儿没挽对,垫得不牢靠诸如此类。有时指导的不对,年轻人就烦,就不待听,就反驳,吵闹,周围的人助阵。这人说:“你麻绳和草绳,才活了几早晨?”那人反驳说:“你五更生下,天明就死,连红日还没见着哩。”这就是抬杠,抬杠的过程也是个娱乐的过程。

剧团的人要吃派饭,各家都抢。能抢到的都是村里的头面人物和殷实人家。村人把唱戏的人称作“戏子”,“戏子”属于“下三烂”,平时不被瞧得起,盖因唱戏的人不受礼教束缚,作风不“好”。“戏子”与下乡干部比起来,就受尊敬的程度而言,一在天上,一在地下。但下乡干部吃派饭都要按规定交钱交粮票,戏子白吃;下乡干部派饭有时派不出,而“戏子”派饭易如反掌,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村人内心深处也是爱美的。戏是艺术,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美。唱戏的人也美,长相好,身段好,经见得世面多,知识丰富,礼节周到,与村人比起来,“戏子”们的人生完全是另一种模样,不由人不羡慕,不由人不接近。“戏子”们化妆也是在吃派饭的人家,吃罢饭就化妆,化妆以后,头上搭一件便衣,遮遮掩掩就走到戏台了。这对家中的少男少女们有吸引力。往往有这种现象,剧团散场要走时,村里的年轻人恋恋不舍,有的就跟着剧团走掉了。

一个村庄唱戏,外村的许多人都会来看。特别是外村的亲戚们都会被请来看戏。你村唱戏,你不去接亲戚,你就会被耻笑,亲戚们知道以后也会埋怨。光是请还不对,请是通知,告诉亲戚,佤村唱戏哩,来看哇,来不来不管了,这不对。不能光请就完事,必须去迎接,村人称作“搬”。骑毛驴,骑自行车,骑摩托,或者赶一辆毛驴车,上门去搬,不来也得来。特别是新娶了媳妇的人家,新女婿一定要亲自去,把外夫外母娘小舅子小姨子接来。你要不接,连新媳妇也走掉了,这就惹下麻烦了。村里唱戏的日子,各家各户宾客盈门,喜气横生。有的人家房屋少,住得逼仄,到晚上免不了要去别人家寻睡处,别人家不会不乐意,都把炕头让出来,再从大红柜里取出新被褥,热情接待。当地把客人称作“铁人”,或是“贴人”,音调读作“掐人”或“恰人”。当地寒冷,炕头最热,所以,让“恰人”睡炕头就成为一种成例。

村人看戏看得很认真,听得也很认真。别以为他们不懂戏文,懂得。古装戏都有固定的程式、固定的套路和唱腔,看过几遍就烂熟于心了。按照村人的审美标准来讲,演古戏只求与前人一致,不能创新。设若哪一环节与以前听到看到的不一样,他们就说你演错了、唱错了。村人评价一台戏的好坏有三个标准,一是与他们听过的最好的戏文有没有出入,有出入的不是好戏;二是看演员肯不肯卖力,只要肯下力气,即使技术上有差池,他们也会认为这是个好演员;三是看出错以后的反应和补救。演员都有出错的时候,出错可以原谅,出错以后反应迟钝、补救不及时,这就不能原谅了。反之,如果有谁能在出错以后补救得好,补救得顺理成章,还能受到褒奖和流传。有个演员演“韩信拜将”,上将台时一脚踩空,摔了个马趴。这人不慌不忙地爬起来,拍了拍戏装,捋了捋胡须,然后道白:年老色气衰,上了将台跌下来,二次再把这将台上呀,哎嗨!这就叫起板来了。这故事出在老早,现在还流传。

四、看电影

这村人看电影最早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为这村通电是1964年。通电前偶尔也演,但次数很少。通电以前用的是人工发电机。发电机要由一个人不断地踩,就像踩自行车那样,而发电机的噪音又很大,要离现场远些,所以,每当这种时候,就会有一个人被迫割爱。别人嗑着瓜子或吃着炒豆子看电影,他则只能加班劳动,队长给他记一个出勤。

演电影都在露天场地,有时风大,刮得银幕不断地飘,于是必得再派两人蹲在两个角落里拽绳子。拽绳子也是体力活,也影响看电影,所以,也可以记出勤。有时刮风一阵子,过后风平浪静,这两人就会为多赚了工分而高兴。如同唱大戏,演电影时也是周围村人都来看,人多时,站在前边看不全,有人就到银幕的背面去看。背面的影像都是反着的,声音听起来也有些模糊。有一次,演《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两个小八路逮着一个强奸民女的日本兵。日本兵要吃的,说“咪西咪西”,背面看电影的两个老太太就议论:“哎呀,不要脸,被人家逮住了,还想给人家当女婿。”

那时演电影如同过节,村里来了放映队,这天要早收工,为的是早点通知别村亲戚,早点做饭吃饭占座儿。占座儿不用板凳,用半头砖,用石头,还有用树枝在地上写名字的,大家都认可。外村演电影也要早收工,怕吃饭迟了耽误。有时信息不准确,说是某村演电影,去了以后黑灯瞎火,只得浩浩荡荡地返回来。有时误传了村名,也会由这村又去那村。有时确实,有时不确实,有时连走了好几个村庄都落空,这就让人很失望。有一阵子不演故事片,光演样板戏,演舞剧,演钢琴协奏剧,大家都不爱看。不爱看也要去,怕万一误了好片子。那时演电影,正片之前都有“加演片”,多是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出的新闻片。有一次,毛主席和王洪文一起会见某国元首,王洪文刚出道,有些拘束,没有及时就坐,毛主席用眼色示意他,他才坐下。村人当即就议论说“还是毛主席伟大”,说“王洪文是个刍虎子,没见过大世面”。还有的悄悄说:“狗肉上不了台盘秤。”连王洪文有些拘束都能看出来,这村人聪明绝顶。

“看电影”存续的时间并不长,总共不到二十年,其后就被电视取代了。但它是那一时代村人的精神大餐。

五、逛庙会

传统庙会也会有文艺娱乐活动,而且比年节时各村自己组织的节目更全乎,耍猴的、踢拳卖艺的、唱大戏和地方戏的,近年来有各种综合性演艺班子,上演现代节目,还有脱衣舞之类,表明传统的娱乐活动正在受到当代潮流的侵蚀和浸淫。

六、捣古记

村人把说故事称作捣古记,也就是说古话。古话有分类,第一类是荤笑话,即今所称之“荤段子”。村人说荤段子连比带划,附带表演,而且用词实在,不讲避讳,所以只能听,只能意会,不好记录。但也不能把那全当糟粕看,其积极意义有二,一是可使身处穷乡僻壤困窘困顿中的农民有很好的身心娱乐,二是对后代有暗示性极强的性知识教育。第二类是当地掌故,一般都是演绎过的真人真事,都有或批评或表扬或推崇或针砭的警示作用。这类掌故种类繁多内容庞杂,版本也不一,但主要内容和意思差不多。人们在说这些掌故时都是有名有姓的,有时哪里没说对,上年岁的人还给予纠正和补充。上年岁的人其实也是道听途说,有时越纠越不正,越补充漏洞越多,大家就会争辩,甚而吵闹,甚而抬死杠,抬着抬着就把话题抬到别处了,一个高潮也就过去了。掌故是村史的一部分,它既反映本村的人情世故,也对后来人有很深刻的启示和教育,当它作为“古话”在人群里传说或因看法不同而抬杠时,则又起到了很强的即时娱乐的作用。

村人把“捣古记”和“说书”是混为一谈的,反正都是说古事,但是我们知道,二者其实是有区别的,“古记”是民间流传的“小故事”,而“书”是文人创作或记录的大故事。村人中真正能把大量的大部头的古典名著读过或者能把其中一部或数部烂熟于心的其实很少,但能一板三眼地给人说书的并不少。说到底,村庄内说书的场所没有多么正规,光棍房里,树荫凉下,田间地头,只要有人想听,随时都可以。这样的场合都很短暂,讲不下去时,就可以“且听下回分解”,散场了。有两个说书人备受村人推崇,一个是马保国,懂堪舆,闲来无事也给人说书。马老先生有文化,家里有藏书,想是精研细读过,所以,他说书时颇讲排场,也有一定的套路,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一般来讲,说书实际是评书,是要附带评论和表演的,就像评书艺人刘兰芳、单田芳那样。而马老先生不那样,他的特点是沉稳,不张扬,就那么心平气和、细声慢语地讲。越是这样,就越能形成强大的气场,把所有的人都弄得屏声静气,他应该属于学院派。另一说书的老者叫马乐远,属大西场教育世家那一支。但他本人没有多少文化,只是给队里看场。他是个老光棍,一人住在远离村庄的场房里,场房里的老鼠差不多和猫一样大,算上尾巴比猫都长,最终,他还是被老鼠咬掉了耳朵,那时,他已经九十开外,长年卧床,不久于人世了。他文化程度不高,不可能看许多书,但他记忆力和表现力特别好,只要听别人说一遍,他就记下了,就能现蒸现卖了。他与马保国不同,马保国以沉稳见长,而他则以表演为特色,连说带比划,外加学说逗唱,把场面烘托得很热烈。有时也有张冠李戴,但听书的人听不出,听得出也不计较,大家都是在饥饿和劳累的空隙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谁都无心考证真伪。即使是两个朝代或隔了几个朝代的人打仗,大家照样能听得三魂出窍,五佛升天。

除此二位明星外,还有许多人愿意经营这样的场面,但因功夫有限,成就不大,反倒是因为说书留下了许多笑料和话柄。有个人珍藏着一本前后都缺只剩书瓤子而且边边角角都卷在一起的《七侠五义》,闲下就看,看完就把书包起,掖在房梁上,然后就去街上说,说不了几句,忘了,回去翻书,翻半天记住了,出去说时又忘了,又回去翻书。他有兴趣一趟一趟地跑,别人却没心思翻来覆去地等,有时他翻书出来要说时,街上连个人影儿也没有了。他这说书等于是腌臜人,所以别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哪吒。当地方言中“腌臜”与“哪吒”同音。

还有一个人也爱说书,但他既没读过书,记性也不好,主要是记不住人名,所以,他老是把听书人的名字拉来充当古人。比如,他说:“有个将领,名叫…,叫啥来着?就比如叫三脓带吧。”三脓带就在跟前。“三脓带身高八尺,领着许多娄罗去打…,打谁来着?就叫他二斜眼吧。”二斜眼也在跟前。“三脓带领着众娄罗去打二斜眼,双方大战好几回合不分上下。鏖战正酣,忽听不远处一声断喝,如雷贯耳,‘二位好汉且慢,我来也。’双方罢手,细看来人,原是…。是谁呢?记不起了,就假定他是没油花子吧……”整篇书说下来,全拿听书的人名来糊弄。糊弄的久了,人们也就拿他来说笑了:“话说牛豆虎身高不过三尺,脸宽却有两匝,目有眼屎,口含顽痰,肩上扛一把猪八戒用过的九齿铁耙,手里拿一个玉米面窝窝正大摇大摆地向我等走来……”牛豆虎是一种窝头的名称,是用黑豆、小豆、大红豆等几种豆类合在一起磨面蒸成的窝头,颜色乌黑,咬一小口在嘴里嚼,越嚼越多,半天咽不下。这里,牛豆虎是说书那人绰号。

许多人爱说书,许多人也爱听书。有个人病了,吃多少药都不抵事,就在家里软绵绵躺着。有一日,他想喝拌汤,老婆就去给他拌拌汤。正拌着,有人说村口说书哩,这病人就去听书,听到中午不回家,老婆就去找,说:“想喝拌汤哩,早就拌好了。”病人回说:“不喝了。”问为啥不喝了,这人气刹刹说:“登州城困住杨文广,哪有心肠喝拌汤!”

七、编排人

以上说的是演出,这里讲的是创作。有个叫樊生茂的著作颇丰。随便一件什么事,到他那里都是创作的素材,都能以“快板”或“数来宝”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他老婆孵小鸡,很用心,也很辛苦。孵时为保温,在母鸡的周围围一些棉花,小鸡孵出后还要把小鸡的小嘴塞进自己嘴里把唾沫当水喂。樊生茂不帮忙,却在旁边构思快板:“……唾沫抿来棉花苫,忙得我老婆不做饭。”有老哥俩合伙拉了一车炭,约定和老妈三家分,怎么分?樊就编排:“寒冬腊月冷的太,兄弟两个把车配。你的里,我的外,留下车厢疤奶奶。”老夫人脸上有疤,这就等于骂娘了,为此,老夫人的两个孙子找见樊要揍,樊就赶紧道歉,道歉完后还编。那时,农村已取消自留地,但各家院内尚可开出一小块地来种菜,可以到集市上偷偷地卖,换些小钱买盐买布。一般都种水萝卜。有一日,香叶艾艾两姑娘想拔水萝卜做菜吃,请示家长,家长不许,要卖钱。就这事,樊就在地里编排:“香叶艾艾开个会,谁也不能拔我的水萝贝。谁要拔,往她井里拉;谁要在跟前站,停她中午饭。”香叶艾艾和他同在一搭锄地,他编排时,两姑娘不停地冲他吐唾沫,他又道歉:“耍笑哩,耍笑哩。”讪讪地,像做了错事的孩子。当地请人时有一个硬菜,即本书前边介绍过的,一盘露粉,上边披些猪肉片,这样的肉片称作肉披。这个菜实际就如东北地方的猪肉炖粉条,但做法不同,后者是炖在一起的,而前者是把肉片披在上边,好看。有一家娶媳妇请人,盘子大,露粉少,肉披也薄,樊生茂边吃边就编排:“一根粉,蛇盘兔,肉披就如球皮厚。”另一家有人来相亲,午饭以“抉圪塔”相待。“抉圪塔”就是揪面片,配上油炝豆酱,也算一种美食,类似北京的“炸酱面”。这样的款待居然没有留得住客人,亲事没成。他也编排:“白面圪塔油炝酱,吃的吃的就出了相……”樊生茂是民间作家的代表,算是一流作家,要说二三流的那就很多了。有人不爱顺口溜而只爱编歇后语,走着坐着都想。前面那个绰号为牛豆虎的,说书不成后就改为创作歇后语。但他的歇后语多拿性器来说事,不好形诸笔墨。有两句至今被村人引用,一句是“球上扎针,害人哩”。另一句是:“坐上飞机砍椽哩,丢人没深浅。”单从文法上讲,应该属上品。

编排人有可能惹人或因此失了和气,那就总结。村人中流传着许多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几大硬”、“几大软”、“几大好活”、“几大熬煎”之类,听起来也都有十分情趣。例如四大舒服:“穿大鞋,放大屁,野地里屙,树荫凉睡。”四大熬煎:“塌场胡麻火烧穰,媳妇难产狼上房”。胡麻是一种油料,碾胡麻时遇雨会粘在一起,不好再碾了。碾场时遇雨而停歇,称作“塌场”。“穰”是糜黍秸秆,遇火即燃,不好扑灭。旧时狼多,当地房屋圈舍都矮,有时狼就窜上房顶,但又不好跳下,这也难办。四大费劲:“走路抽烟爬坡唱,站着日×涩地里杠。”在刚翻过的地里快步急走,比在淤泥里行走都费力。“杠”是快走的意思。四大熬煎:“房漏灶火烟,门口有人要粮钱,炕上躺着病圪梿。”房子漏雨,灶火倒烟,家人病着,躺在炕上,尚有人站在门口讨债,谁不熬煎!类似的总结还有很多,因村人总爱夹带荤话,每每涉及,故不赘述。

还有一些更为精湛的短语、歇后语之类,也是村人智慧的结晶,虽然此类语言的总结不是一村人所为,也无法考证其作者和出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就是当地语言的一部分,它们反映当地现实,也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一定的教育启蒙或启示作用,它们的生命力很顽强,口口相传,历久不衰。抄录如下:

背上媳妇游五台哩,临完赚个烧扒头。公媳之间应有距离,太亲近容易遭致诽议。引申意义为,别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

寇五子背鼓,空的。寇五子是当地旧时一个破落子弟,以好吃懒做出名。穷困潦倒时,村里闹红火,他给人背鼓,这在当地人看来是个下贱活儿。他姑姑看着伤心,他安慰姑姑:“鼓是空的,不沉。”

骆驼撒欢,四大没样。

风箱板子做锅盖,受了冷气受热气。

大姑娘纳屎裥,闲时做上忙时用。屎裥就是小孩用的尿裥子。

戏子的胡子,假的。

戴上草帽亲嘴,差远啦。

耗子尾巴害疮,脓水不多。

瞎子戴眼镜,多加一层灰皮。

死了老婆哭娘,乱抓。

麻秆打狼,两头都怕。狼腿是狼身上最脆弱的部位,人怕狼,而狼怕打断腿,所以也怕。

耗子舔猫,没事寻事。

当院立杆杖,四面没靠。

土默川的狼,善眉善眼吃人哩。土默川地带的狼长相较绵善。

大青山望见玉井泉的水,远水解不了近渴。大青山在宁夏内蒙交界处,玉井在本县西山。

吹塌苫面纸,露出鬼相来。人刚死,要拿一张麻纸盖脸,称作苫面纸。

吊死鬼卖独子,死不要脸。

哑巴梦见他妈,干着急说不出来。

瞎子捉奸,喊得玄。

讨吃子当兵,喊得凶。讨吃的平时喊狗,打仗时也只是空喊。

一斤面使了二斤碱,拿死啦。碱面放多了,面就不容易发酵。

蒸包子揭出馅饼了,扑板了。板是扁的意思,扑板了,就是彻底坏事了。

馅饼抹油,白捎。

十字街上跌马爬,四处扒拉。

六指挠痒痒,多你这一道道。说你是多余的,不应该由你出头。

雀儿飞进大豆地,白亮了一翅。雀儿嘴小,吃不了豆子,白忙乎。

喝上稀粥屙山药,净拉圪蛋哩。净惹麻烦哩。

门神丢盹哩,放进鬼来了。

油匠丢了栓(刷),没刷(说)的啦。

二不愣挨刀,骨摞时辰。有个叫二不愣的人犯了该挨刀的死罪,刑时,他总是找理由,想拖延时间。

戗风吃炒面,怎张开嘴来?

童男女掉到河里,脸面没了,衣服湿了,架子还不倒哩。拿穷架子。

钉掌敲屁股,离题(蹄)太远。

木匠的斧子,一面砍。

带上手铐搽粉,死要面子活受罪。

抱住香炉打喷嚏,扑了一脸灰。

豆腐掉在灰堆里,吹不能吹,打不能打。

草筛饮驴,心尽了。

窝窝头泡在醋里头,又酸又虚。形容人拿架子,不实诚。

瓜地里挑瓜,挑得眼花。

白萝卜扎刀子,不是出血的鬼。

死鸡熬白菜,寡汤淡水。

讨吃子丢了棍,尽受狗的气。

裹脚布做孝帽子,一下子登高了。

吃上砒霜上吊哩,该死又该死。

蒸包子的嫁了个钉鞋匠,扭得严扎得烂。

哈巴狗斗狼,你是凭跑哩还是凭咬哩?

松木檩子做擀杖,大材小用。

家巴雀陪着夜蝙蝠飞,白熬眼。

赤屁股雀儿跳高高,抖翎哩还是抖毛哩。

赤脚板段(追)朝廷,忠心保国。

闪电婆丢了鞋,不知道在云里还是雾里。

雷公爷爷打豆腐,专捡软的欺。

骑上扫帚逛大街,圪炸得厉害哩。

猪毛搓绳绳,不隔股。

脓带打人,软糟蹋。

大黄风刮跑孝帽子,扔了喜欢,拾上烦恼。

叉叉裤踢飞脚,显出你了。

屎巴牛划拳哩,尽露你的黑爪爪。

瓦磁磁包糕,净隔(割)嘴。

鹞子叫雀,越叫越远。

疥蛤蟆跳楼,尽显你的花点点。

毛鬼神坐轿,起轻不压重。

炕沿上打滚,直往里翻,不往外翻。

屎巴牛哭他妈,两眼墨黑。

判官吃黑豆,鬼嚼牙叉骨。

石鸡子爬坡,咯咕咯(各顾各)。

讨吃子喝醋,穷酸。

豆腐渣擦屁股,没完没了。

坟园里扔石头,溜鬼哩。

拨拉过料炭,寻灰哩。

炕洞里耍鞭子,赶灰哩。

疥蛤蟆跳门槛,又蹲底子又伤脸。

公鸡咬嚼子,抖起冠冠了。骡马在被役用时,要在嘴里勒一条铁链,容易制服,称作“嚼子”。

脚板划拳,来五去五。

盲人骑瞎马,乱闯。

死人嘴上贴封条,无话可说。

石匠打铁,不会看火色。

下岱岳绕甘庄,舍近求远。岱岳在本村正南方六公里,而甘庄在本村正西五公里,绕远了。

王阁爷送闺女,就这一遭。王阁爷,又称王阁老,山阴人,本名王家屏,明代宰相,也作过皇帝的老师。阁老的女儿出聘,要求阁老去送,阁老说:“就这一遭。”下不为例的意思。

驮棺材压死驴,双败兴。

二股叉打老婆,一下顶两下。

新媳妇放屁,零蹦。

二圪蛋压骡子,颤也不带颤。一点也不怕他。

粉房豆腐房,各管另一行。

锅盖没梁,拍子(谝子)。

桑干河下豆面,汤宽哩。

羊群的狗,混着吃干粮。

抱上元宝跳井哩,舍命不舍财。

货郎鼓掖在腰节骨里啦,货净了。

鼻梁凹栽海纳,眼前花。

草帽赶驴,夹煽带拍。

城墙上扎刀子,谁心疼半头砖。

地皮菜得了濛生生雨,舒展了。

肚皮上捏碱面,启心泛事。

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头。

圪柳棍打平地,着一下,不着一下。

耗子拉秤砣,堵了自家窝。

黑地里掐谷穗,有两岁(穗)了。

揭墓贼看见引魂幡,见财(材)起意。

贾家窑过年,且不明盼不黑。

腊月卖镰把,知秋不知夏。

狼吃玉蔓菁,寡出水来了。

民国秤砣,掺铜的哩。

皮条(蛇)打能能(立起来),腰眼没力。

七胡子聘女,干忙没做的。

荞麦皮打浆糊,不沾。

切草刀割莜麦,揽得宽。

涩地撵旋风,灰哩。

掏雀儿掏出猫杏虎,不像。

秃斯怪吃它妈,恶名在外。

秀才偷蔓菁,尽是理(礼)。

鞋帮子做了帽檐,虽然高升了,总有点邪气。

一天三刮连鬓胡,你不叫我露脸,我不让你出头。

电线杆上挂暖壶,高水平。

割上鸡巴敬神哩,你倒疼得不行了,他还嫌你不恭哩。

下巴底下响炮,嘴当紧。

山阴庄的牛,认不的麻糁。

屁股圪夹个死耗子,假装打牲的。

吃西瓜调辣椒,各随脾胃哩。

拿糕擦屁股,没完。

背上鼓寻槌,找打。

赤脚板碰铡刀,踢红啦。

吊死鬼吃凉粉,谋住那一条了。

种上荞麦上来豌豆了,灰得连棱角也没了。

秃子头上的毛,它也不长,咱也不想。

屎巴牛踢飞脚,露你那黑爪爪。

没眼的狼,瞎嚎。

吃上刀子屙斧子,各有各的灰肚子。

吃上棉花屙线哩,灰得细法。

八、吹牛抬死杠

村人中古来不乏吹牛匠。但村人吹牛与我们一般理解的吹牛不同。一般人吹牛是为了抬高自己,以便达到某种目的,而村人吹牛就只是为了吹牛而已,吹了就达到目的了,实际不过是村人的一种娱乐方式而已。有个姓贺的老会计,吹牛吹得很有水平。其中有两“牛”已经吹成了经典。一个是说他年轻时走口外,在一个工场开卡车。有一次,他和领导一起去包头拉货,中午吃饭时,他要把车停在路上,偶一抬头,看见前边不远处有个漂亮姑娘,这姑娘穿一身白底花点点的连衣裙,身材非常好,他就有了一个坏主意,乘姑娘不备时,他猛地一踩油门,又猛地一踩刹车,前边的一个轮子正好压住了姑娘的白凉鞋后跟,走不了啦。姑娘看他他不理,求他他不听,径自领着领导进饭店吃饭了。饭罢出来,姑娘仍站在那里,眼巴巴地看他。他说就是姑娘这一眼看得他心软了,立马倒车,放了姑娘一马。姑娘临走,还回头朝他笑。有吹牛的,就有反驳的,别人就问他:“车轮子和脚后跟都是弯的,都有弧度,你怎能压住?”他说:“脚后跟是弯的,车轮子是鼓的,正好合套。我是技术标兵,压个脚后跟还不是小菜一碟!”别人又问:“你压了别人,别人应该闹你才对,怎么还求你?”他说:“我跟着领导哩嘛,谁敢跟领导闹?”别人说:“就算你都说得对,那也不应该压人家一晌午,完了还跟你笑,你是貌美的潘安?”他说:“我不是潘安,我长着连鬓胡子哩嘛,女人们谁不喜爱连鬓胡子?我跟你说,就我这连鬓胡子,有好些故事哩。我这连鬓胡子与别人的不一般。有一回我去理发,刮胡子时,三把剃刀都卷刃了,刮的时候,火星子冒得劈里啪啦,就是刮不下。理发员求我放过他,到别的理发馆,我就不去。理发员说,‘给你理一个头收一角五,三把剃刀卷刃了,赔得多了。’我就是不到别的地方。到最后,理发员请了我一顿烧酒,我才跟他完事。”这就吹起下一张牛皮了。还有一张常吹的牛皮,说是他在朝鲜打仗时,立过一次特等功。怎立的?他说:“我在战壕里躺着哩,突然,头顶上嗡嗡地飞过来一架飞机,是美国佬的。我连枪都不待拿,脱下一只鞋巴子就扔上去,不偏不斜,正好打穿了油箱,飞机‘窝儿窝儿’叫着就跌下来了,屁股后头冒了一大股黑烟。”人问:“一只鞋巴子就能打穿油箱?尽瞎编。”他说:“你这娃啥事不懂,我鞋上还钉着个铁鱼鱼哩嘛。”人们假装相信了。他又说:“精彩的还在后头哩,飞机掉地上,跑出一个人,你想想是谁?”众人想不出是谁,他说:“美国总统杜鲁门!那狗日的,一见我就给我扔来几个牛肉罐头,还有压缩饼干。咱当时也是饿得太厉害,光顾吃,没顾上别的,让狗日的跑掉了。”听的人当然知道他是在吹牛,仍然反驳:“鞋巴子能扔多高?怎么能打得着飞机?”他说:“一沾两就的事,咱扔得高,他也飞得低。美国的飞机质量不好,都是贴地皮飞哩。”

有人爱吹牛,有人爱抬杠。大会战集体吃饭,有人说:“今儿这糕硬。”另一人就起来顶牛:“硬怕啥?跟女人们做那哇,不硬还不行哩。”地里苗不全,这边人怪怨播种时摇耧摇得慢,那边人就反驳:“慢了有啥不好?逛窑子哇,越慢越好,快了赔钱哩。”这边人说:“苗稀,打不了粮食嘛。”那边人反驳:“稀了有啥不好?清官还不顶重发哩。”有人打板墙,沙土发酥,不结实。另有人就反驳:“酥也不一定不好,打月饼哇,还就是为酥哩。”有人谈论种地,说“粪大水勤,不用问人”。另有人反驳:“牛尾巴就长在粪门上,一直没见长多粗多长!”很明显,这样的话都是在打趣,是娱乐,但有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会采取这种偏执的手段。本村有个姑娘出嫁后常闹架,男方家长说要休掉她,理由是这姑娘傻,不会和面。村里人就领着姑娘到婆家,证明姑娘会和面。村人让婆家人准备好水和面,倒在盆里,让姑娘和,和得稀了,村人说:“抓面。”婆家人抓一把面,又硬了。村人说:“舀水。”反复多遍后,婆家人告饶,说没面了,村人就驳斥:“是你家面不多还是我人不会和?”

九、唱歌

村人唱歌表演的成分较少,多数时候是一种自得自乐或自我发泄。人多的时候很少唱,一个人时就放开喉咙干吼或者哼哼。典型形象来自于马车夫。旷野中,赶马车的师傅跨坐在车辕处,伴着歌声渐行渐远或渐行渐近。马车师傅唱歌是与他们的姿势配合在一起的,当他们扬起红缨大鞭不时地吆叫牲口时,他们的歌声多为激越嘹亮,而当他们怀抱大鞭坐在辕口头颅低垂至胸前时,他们的歌声则悠扬也颇多忧伤。这与歌曲本身无关而与他们的心境有关。有的人是愿意在大家面前演唱的,但讲究场合和气氛。在光棍房里、饲养场里或在集体劳动的间隙里,常有人被大家哄起来唱歌。较为流行的是以下几首:

1.卖扁食。清早起来梳洗洗,梳洗打扮为整齐,有一点小生意……

2.打连成。过罢大年头一天,我跟上我那连成哥哥去拜年,左手拉,右手牵,那是一哟咳,我跟上我那连成哥哥去拜年……

3.五哥放羊。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红灯挂在大门外,单等我五哥上工来……

4.送情郎。送情郎直送在大门依哟东,不睁眼的那老天爷刮了一股大黄风,刮风不如下雨好哇,下点雨能与我郎多呆上几分钟……

5.跳粉墙。一嘛更里,跳过个粉白墙,手拉着我那情郎哥呀细细地端详……

6.刮野鬼。大青山上的鹭鹭,满坡坡那个飞,我跟上我那哥哥刮野鬼,人人你那个都说刮野鬼好,刮野鬼那个受罪谁知道……

7.光棍哭妻。……自从娶过个你,老子逼了个低……

8.小寡妇上坟。晴天蓝天湛蓝蓝的天,老天爷杀人没深浅,……十七十八到你家,二十上下就守了寡……

9.小姑听房。……骂一声二老爹娘你气死个人,莫非你要听女坟……

抗日时期,当地属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有许多人参加了八路军和武工队,还有的当民兵,一些带有当时色彩的歌曲至今都有流传,典型的有以下几首。第一首据说是三五八旅的军歌:……单等革命成了功,依儿呀,一人给你个女学生。第二首是一个女子想她的兵哥哥的:你给我那个三五八旅晋北六团八班下士捎上一句话,就说我在那山西山阴吴家马营上下深井东西短川三天三夜没吃没喝披头散发,想也想不过个你呀,我的灰人呀!第三首是歌唱儿童团查路条的:同志我问你,你到哪里去,通行证路条儿你可都带齐?同志我问你,你是哪里人,从哪来到哪去,干些甚事情?有一阵子,全村的歌唱事业如火如荼,特别是一帮青年人,整天围绕在几个“歌唱家”周围学唱民歌。歌唱家拿架子,要出场费,大家就凑钱,没钱偷拿家里的鸡蛋,到代销店里换烟来贿赂。有个歌唱家不抽烟,就爱吃糖,他们就把烟退回去换了糖果。这人嘴里含了糖,就那么叽里咕噜地唱,反而情趣大增。

十、文艺宣传队

“文革”时,村里成立了宣传队,规范的名称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大幕拉开后,报幕员一身戎装,用洋桃红抹着红嘴唇儿、红脸蛋儿,气宇轩昂地报幕:山西省山阴县北周庄公社安岸庄生产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文艺演出现在开始!第一个节目,男女声对唱:哎你说。然后就有一男一女两排人分头站在台两侧,这一排起唱:“哎你说,什么人他最亲?”另一排和唱:“自古俗话说得好,生身的爹娘他最亲。”另一排反对:“啊呀呀你说得不对了。”“为什么?”“生身的爹娘怎能比得上毛主席对咱亲……”文艺演出要求用普通话,演员们都是村里人,最远可能走过县城,他们接触普通话只有唯一的一个渠道:话匣子里的广播,其后不久发展为大喇叭。这样,在演出的时候“出洋相”就在所难免。其实也不是“洋相”,不过是一些趣闻而已。比如,当地方言中没有零声母,说“安”时都发“难”音。演员们刻意纠正时往往越搞越乱,有时说的是难岸庄,有时也说南难庄。光是村名,说多遍后就会了,别的时候还是容易搞混,唱“下定决心”和“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就经常有人唱为“排除万安”或把“困难”唱成“困岸”。后来发展到唱大戏,对白中也常有类似的笑料:演《红灯记》时,李奶奶一直用普通话说话,说着说着就别住劲儿,说不出了,一紧张就用纯粹的方言说:“铁梅,给你爹拿酒乞。”方言中“铁”念“掐”音,“乞”是“去”的意思,笑场就难免了。这样的例子很多,也不止于普通话,别处出错的也有,比如在剧情发展中忘了台词,有的人就急中生智往下顺,有的顺过去了,有的就留下了笑柄。有一次演《红灯记》,扮演伍长的演员把“带李老太太”喊成了“带李玉和”,这时的李玉和已经被“枪毙”了。台下提词的人提醒他:“不是李玉和,是李奶奶。”“伍长”于是拉长声调又喊“……他娘!”还有一次演《沙家浜》,一位在《红灯记》中扮演鸠山的演员这次扮演了胡传魁,演到《智斗》一场时,演员串词了,他对阿庆嫂说:“阿庆嫂,我向您打听一件事,这密电码……”阿庆嫂知道他把两台戏串混了,但还是学着李铁梅的腔调和身段说道:“不——知——道!”幸亏“阿庆嫂”在《红灯记》中也扮演铁梅,两人就把两台戏合二为一了,这都算是有才气的演员。总体来讲很不错,这村的宣传队当时在全县都有名,参加过多次调演,还到周边县份演出过。

人们一直惊叹于这个不到千人的村庄居然有那么多的文艺人才。乐队方面,拉二胡的、拉板胡的、吹唢呐的、捧笙的、打板的,全都有模有样。演员中名角也不少。男演员中马计云演正面形象,樊占增演反面形象,演得都好,有模有样。女演员中一个叫马翠娥,开头演古装戏时扮小姐,气质高贵,陈玉英演丫鬟,拿捏的也都非常好。后来不演古装戏,演现代戏,她俩还是主角儿。还有一位男演员就会扮演老太太,无论身段、扮相还有腔调都像。这人叫马生祥,平日里说话就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还喜欢拍大腿,喜欢用眼色,喜欢细陈慢述。他演李奶奶、沙奶奶,不认识的人没人会想到他是反串。宣传队演过的节目非常多,也非常庞杂,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说是紧跟全国演艺界。大戏方面,开始时演了几场古装戏,后来就只演现代戏。现代戏中除了样板戏外,尚有一部名为《一颗红心》的,成为保留剧目。剧情很简单,两个饲养员,一个想偷料,另一个有一颗红心的不让偷,这就演成一场戏,看的人还很受感动,好人坏人分得很清。大戏以外,尚有许多地方戏,耍孩儿、道情、北路梆子,都有演出,不过都是一段一段的唱腔,没有完整的剧情剧目。其他有剧情剧目的小戏大概应归拢到曲艺类,有一首歌叫《林彪紧跟毛主席》,从头至尾只一句:“他紧跟毛主席呀嗨,他紧跟毛主席呀嗨,林彪紧跟毛主席,林彪紧跟毛主席。”但是曲调很婉转,几个人边舞边唱,好像是演绎一段历史,弄不清这叫什么曲目。再比如《老两口学毛选》:“收了工,吃罢了饭,老两口坐在了窗前哪,咱们两个学毛选……”“老两口学毛选,学了一篇又一篇,一字字一行行,句句话儿记心上。老头我来挑战,老婆子我来应战,建设咱新农村,看谁最领先!”看起来只是唱,但实际有剧情,也有化妆,有表演,不知称为小戏好,还是称为说唱好。有一次,邻村新岱岳的宣传队来这村汇演,实际也有比赛的性质,比着比着,有人提议两村各出一个演员,合演一出《学毛选》,新岱岳出的是男演员,这村出的是女演员,演着演着,男演员就借剧情对女演员动起手脚来,也就是有些亲昵的举动,这下子不得了,这村人立马就吼起来,有的还要跑上去揍人,戏演到半拉不得不停止,邻村那个男演员在本村人的护送下,狼狈逃窜了。

十一、玩游戏

除了上述有组织的活动以外,村民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其实也是十分丰富的,都是就地取材。我在我的《细说三农》里对此曾有详细描述,且有图例,现将文字部分抄录如下,聊作备份。

1.踢毽子

俗称踢毛儿。将一枚古钱币用两片羊皮包起来缝好,再在中间的线眼儿上缀一个中空的羊皮卷儿,插几根鸡毛就可以踢。可以玩出许多种花样。用膝盖以上部分踢的叫膝;用右脚内侧踢的叫踢;用两脚内侧轮流踢的叫盘;用脚尖踢的叫锛;用脚的外侧踢的叫拐;用一只脚踢起毽子,然后跳起来再用另一只脚从身体的后侧把即将落下的毽子踢起来的叫跺;用脚踢起来,然后这只腿弯在另一条腿的腿弯处跳着踢叫跪;用一只脚踢起来,人再跳起来,使毽子从裆部落下,再用另一只脚踢起来叫翩。还有落脚面、落一股二股的,就是把踢起的毽子落在脚面上或者落在伸直的一根或二根手指上,花样繁多,比赛起来,赏心悦目。

2.跳绳

这和踢毽子一样仍在流传并被普及,不必细说。从现在的流行情况看,城市反盛于农村。

3.砸元宝,砸三角、四角

用硬纸叠成三角、四角或元宝形状的物件放在地上,相互轮流甩轮流砸,将别人的砸翻身调过个儿就能赢走。这之中有技巧,一是要尽量用硬纸,硬纸叠成的重量大、质量好,不容易被掀翻;二是要尽量放在平地上,以便缩小与地面的缝隙,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三是砸时要瞅准角度,从与地面有较宽缝隙处往里插。

4.打冈

在地上立一块板砖,大约是一块整砖的2/3,人在两三米开外的一条线上用另一块一般大少的板砖打,以打倒为准。打时有一套先易后难的程序,并且每一节都有一个生活名称:第一是手持板砖打,名称佚失;第二是用肩膀溜着打,称作担水;第三是两手抱砖抱膝,由另一腿跳着打,称作绻柴,就是生火时把柴弄断的意思;第四是用肚子撞着打,称作闹,就是性交的意思。第五是夹在两腿间走过去甩着打,称作生娃娃。谁先打完一套程序谁赢。中间画一条线,从第二下用肚子撞着打开始,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把砖按要求运送到中间线,第二步用脚刮踢着打。

5.转陀螺

也称抽毛猴儿。将一截木棒儿旋成圆锥体,锥头上嵌一颗钢珠,谓之毛猴儿。两手捏着毛猴儿向侧方向用力甩出去,使其在地上旋转,然后用一根布条或麻绳做的鞭子抽,会使其不停地旋转。“文革”时因与领袖姓氏有谐音曾被禁止。

6.推连环

在一个箍桶的铁圈儿上套几个铁丝圈,然后用一个粗铁丝做成的U形工具赶着铁圈在地上滚,可以直行,也可以转圈。转时会有清脆的响声发出。

7.跳方

在地上划一个田字形的图案,然后将一块形状较好的瓦片先置于第一格中,腿弯起,用另一条腿跳着踢着瓦片走,不能踢过界,四格踢完算一个程序,先跳完者算赢。后用沙包代替瓦片,也是一个生活向好的表现。跳方和跳皮筋是女孩子玩的游戏,男孩不屑。

8.打蛋儿

一方脚下搓着一颗玻璃球或者钢蛋儿,向放在不远处的另一方撞击,撞准算赢。这是一种小型赌博,赢火柴棍儿、杏核或一分两分钱。

9.摸瞎瞎

一人被蒙住双眼,摸别人,摸准为赢。

10.溜冰打擦滑和堆雪人打雪仗

冬天有冰时,用木棒做一辆简易冰车溜冰玩,没有冰车的可以打擦滑,感受那种飘逸的感觉。堆雪人、打雪仗是所有儿童都喜欢的游戏,但是后来雪少,也没有以往那么厚实,玩时常不尽兴。

11.藏猫猫打仗

这是模仿电影中情节的。大家都不愿意扮演地主恶霸或日本鬼子国民党,是由领头人硬派的。领头人当然是正方首领,所以每战必胜。

以上多为儿童游戏,成年人常玩一些智力游戏,多为棋类。也是就地取材,随手划出一个图形,双方捡几颗石子或土坷垃就可以一决雌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成三

两人对阵。三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均匀地套在一起,中间和各个角都划线连接,这样,每条线上只能摆放三个子儿,只要一条线上摆满自家的三颗子儿,就可以将对方任意一子儿固定,称为“炙”。全盘摆满以后,将双方被“炙”的子儿提出扔掉。然后再走,将自家的三颗子儿走成一线,就可以再扔掉对方的一颗子儿,扔完为赢。这与围棋下法相类似。

(2)割韭菜

一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去掉下面一条边,画一圆圈。两人玩,每人两子,竖向置放。两人轮流走,每次走一步,以把对方两子逼入下边的圆圈为赢。但不能开头第一步就将对方置于死地。

(3)狼吃羊

一个正方形,中间一个十字线,两条对角线,横竖三条等份线,然后在中间一条横线外缘各画一个菱形,菱形画一对角的十字。两个突出于外的菱形图形是狼窝,窝门口各置一狼。狼窝两侧各有10只羊,排成4行。狼是在一条线上跳着吃羊的。假如有一只羊挨着狼,这只羊的后边是空位,那么狼就会跳过羊占据空位,同时,被跳过的羊就会被吃掉。羊被吃到其数量不足以把狼逼死时,羊方为输。反之,羊把狼逼到一个死角不能动弹时,狼方为输。

(4)打墙

去掉外缘的“狼窝”。双方对坐,各有十子,在面前排成两行,以上边所讲“狼吃羊”的方式互吃,被吃完的一方为输。

(5)跌枯井

一个三角形,一条顶角线,顶角线的底端外缘画一圆圈,是为枯井。两人玩,一人两子,另一人一子,随意摆放,两子把一子逼入枯井为赢,反之为输。

(6)钻牛角

一个牛角形,其内几条连接在一起的斜线,一个线段走一步。一人在底部的两角各置一子,另一人在其上随意置一子,如能把这一子逼在顶端就算赢,逼不死算输。这个图案看起来简单,想逼死对方也是需要算计的。

(7)登宝塔

一个三角形,一条顶角线,若干条横线将顶角线等份分割,并与三角形的两边相连。三人玩儿。三人各占一条竖线(或斜线),每条线相应三个数字。第一条为1、4、7,第二条为2、5、8,第三条3、6、9,三人手里各攥石子若干,同时出手,然后相加,是谁的数字,谁就上行一格,谁先登顶谁赢。

(8)押宝

两条十字斜线交叉画出后,有四个相等的区域,分别写上一二三四。一人坐庄,手攥硬币或杏核或其他值得一赢的东西,其他人押数并下注。单押一二三四的,叫“押独红”,押准一赔三,押不准就被庄家收回。押线的称“杠”,押准一赔一,押不准被庄家收回。还可以“傍吃”,比如“傍”二“吃三”,“傍”中互不相赢,“吃”准的吃一赔二。押宝是一种赌博形式,但在街头地头玩时,即使赢钱,也是分分角角,都属娱乐。

成年人也常进行一些体育竞赛,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把公道

两人盘腿膝对膝坐在一起,两手交叉互握,一人扣住另一人翻,翻起为赢,否则为输。

(2)垒沟儿

与“把公道”规则相同,只是握住的不是双手,而只是中指。这种玩法有脱臼的危险。

(3)摔跤

两人互抱,一人把另一人摔倒为止。

(4)掰手腕儿

两手互握,立于胸前,掰倒对立为赢。

(5)搬石头

这是一种比力气的游戏。

除此以外尚有许多,不再细述。实际在现时农村这些游戏已经失传,没有人来玩了。吾人不厌其烦地介绍在这里,权为留存,权为纪念,权为我们的先人们的生活状况作一注脚。我们从以上的游戏中可以看到,所有游戏的核心,不是把对方逼死,就是把对方吃掉,最仁慈的还算赌博,只是把对方的财物赢掉。总而言之,是一种竞争。人类是大自然食物链中的一链,同时,其自身也是一个食物链,这就是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竞争的最终原因。农民的游戏就是竞争的图解,是打在人类心灵上一个深深的烙印。

十二、晒暖暖

晒暖暖,歇荫凉,凑在一起谈论家长里短,这是村民休闲的一种常态。有人以为这是一种格调低下的表现,这些人其实是很不了解农村和农民的。“晒暖暖”、“歇荫凉”,其实就是农民最喜闻乐见也最适合农村特点的文化生活方式,探讨一下,我们会发现许多重要意义蕴含其中。

首先,这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大会,大家都可以来,不管男女老少,迟来也可,早来也可。你尽可以先办自己的事,然后再来,或者不来,悉听尊便,此为开放。说是大会,不设议程,也没有主持,信马由缰,谁爱说话谁就说,谁爱接茬谁就接,不想说话的,听也可,睡也可,早退也可,此亦为开放。开放便是自由,最适合农民特点和要求。这里的议题不定,上至中央政策、海内外形势,中到当地名人、邻村逸事,小到本村家户生产生活,比如谁家地该锄了,谁家媳妇坐月子没奶可以用哪些办法催奶等等,都可以拿来议议。议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著作者曾经作过这样一个调查,问受访者某项中央政策出台后他们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的,其中有多数人就说是“从街上听来的”。实际上,这就是大家的一个信息交流平台。

这也是自娱自乐的综艺汇演。说过瘾了,有人会提议某人站起来吼几嗓子,或者干脆自己站起来吼上几嗓子。有传统戏曲中的经典唱腔,也会有流行歌曲中的某一段落。农村中的文艺能人其实是层出不穷的,他们在说笑话、讲故事、演小品、编串打油诗、顺口溜等等许多方面都有天赋,他们不过是限于条件或缺少机会,所以只能在这样的场合来表演和发挥。大家说笑一阵,该吃饭了,陆续回家,就等于有了一场文艺演出。

这也是法制和道德教育的课堂。哪里发生了刑事或民事案件,都会是这个大课堂的教材。特别是周围邻近村庄或者不幸本村就发生了这样的案件,是会受到大家虽不经意但却会是激烈的评判的。他们会从各个角度和各色人等来讨论其中的是是非非,这样的讨论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参与讨论的或者其他的听众看客都会受到启发,增加知识,完善自身。

对广泛存在于农村的自娱自乐记叙以后,我们会对农民的文化需求和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和需求,要廉价,不要让农民花钱,或者少让农民花钱。还要适合农民口味,让农民喜闻乐见。给农民建一个露天棋盘,放几个石墩子,也许会受到欢迎,但要花大钱给他们建一座健身房,买几台跑步机让他们去跑步,就可能被弃置。农村文化市场的发育和提高与农民收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农民欣赏品位的提高也与此相关。所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仍然应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

同类推荐
  • 重铸河山

    重铸河山

    可耻的“儿皇帝”石敬塘认贼作父,卖国求荣,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遗害四百年:北方战略门户洞开,中原无险可守,契丹、女真、蒙古这些异族以此为跳板,攻略中原腹地,杀戮无数,铁蹄所至积尸如山,流血漂橹,千古之祸未有如此之烈者!宋王朝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两次北伐,败军覆师,伤亡惨重,名将杨令公在“雍熙北伐”中壮烈殉国!雄材大略的周世宗于显德六年北伐,兵不血刃而收三关,契丹震恐,仓皇北遁,“幽云十六州”光复在望,然而周世宗却意外病逝,这段本该名垂青史的历史却半道而废,让无数后人无数次为之叹息!华夏又一次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关键时刻黄俊意外地来到这个动荡的时代。当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战乱不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在黄俊的推动下中国历史将走向何方?是继续周世宗未竟的北伐大业,奋击契丹夺回“幽云十六州”,还是一仍历史重演,由赵匡胤建立百年积弱的宋王朝?
  •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坐看高富帅们尔虞我诈,利用矮矬穷们出谋献计,哪怕你年岁不在,只要有才,照样功高盖主,定会有你一片天地。最终渔翁得利者,才是笑到最后的霸主!
  •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海盗之谜

    海盗之谜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海盗世家的先祖;盛世海盗的维京时代;加勒比海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海盗与殖民史;海盗世家的旁系子孙;海盗家族的历代根据地;海盗世家的名人等。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极为深厚。汉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一脉相承地记载下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起云涌,而成语则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精练、准确……
热门推荐
  • 冥王宠妻:纨绔杀手妃

    冥王宠妻:纨绔杀手妃

    她,白痴、废物,被自己的姐姐活活欺负致死。她,华夏的绝色神偷,死在自己的爱人之下,一朝穿越到琉璃大陆。傻子?看我练出极品丹药亮瞎你们的24k钛合金狗眼。废物?那我将要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才做叫真正的废物。元素?看我来个最逆天的无色天赋,直接全系过关。魔兽?看我身边个个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圣兽,就连超圣兽,麒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都是手到擒来。空间戒指?看我有一个逆天空间,稀有药材都是杂草一般,圣月星水都是我的洗澡水,黑耀晶石是用来建墙壁的,圣果就是一个开胃小菜,丹药就是糖豆。爱情?我和冥王有着三世情缘,哪一次的身份不是万人之上。且看她如何从废物变成天才,踏上这异世巅峰!
  • 天才契约师

    天才契约师

    一朝穿越,附身狼孩,弯月镰刀相伴生!魂戒在手,吃穿不愁!什么?无耻人类竟然背后阴狼,齐来围攻?兽吼出声,瞬间齐聚群狼,特么不知道姐才是森林之王么!“死丫头,你敢谋杀亲夫!”“哈,不好意思,都被我玩残了,只能拿你练练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感悟母爱

    感悟母爱

    本书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母爱的故事,包括《母亲的鞋架》、《生命的支点》、《与爱同在》、《承载生命之路》、《送盒饭的母亲》、《守候》等文。
  • 日光沉寂,豆蔻彼年

    日光沉寂,豆蔻彼年

    或许我可以再找一个同样用左手写字的人,那个叫顾岑光的男孩,相伴四年的顾岑光,身患绝症的顾岑光。七年的时间,我发现我竟然还在爱他。四年的时间,我发现我对他只有抱歉。本以为念念不忘的东西却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遗忘。
  • 18岁的亿万学生

    18岁的亿万学生

    高中毕业,刚成年不久的肖小风带着爸妈给的2000块钱来到宁城做暑期工,新生活很快让他厌倦,一直想创业的小风一次偶然的机会,拿着几个月的工资投资了一个陌生的男子......
  • 乱世仁义录

    乱世仁义录

    他的野心,将这片大地陷入战火之中。他们,在这片天空下斗智斗勇。且看中原君励精图治,征伐四方。南国君竹林访贤,变法图强。西谷君九岁登基,独霸一方。江东君坐断江南,远交近攻。北岭君韬光养晦,巍峨不动。江边垂钓的老叟,竹林品茶的隐士。善于经商的李富,鞠躬尽瘁的陈方。且看他们如何辅佐一代君王,逐鹿天下!
  • 纵横天元

    纵横天元

    少年许飞家住魔界,却出身人族。然出生不过数月,便因一场截杀而独自流落元之大陆。长大之后更因资质奇佳拜入修道门派,走上了修道之路。天元界为何破碎成七大位面?神王之境是武道高手的终点?坚不可摧的黑石到底隐瞒着什么秘密?且看许飞如何刀劈天下,塔主苍生!
  • 讲故事的青春

    讲故事的青春

    她给了他一个笑容,他却把那当成了永远。一个又一个的青春故事,动人心弦。
  • 倾世红颜之血洗江山

    倾世红颜之血洗江山

    因为集团破产,她看清了什么是人性。面对无法挽回的局势,她伤心欲绝。有个人却因此结束了她的生命,穿越时空,成为了倾府的嫡女,因为皇命,嫁入皇宫。他,当今圣上,杀人如麻,不曾对他人微笑,却唯独对她,动了情。可她不知道他爱她。有一天,一位王爷闯入了她和他的世界,王爷对她疼爱有加。他的嫉妒之火熊熊燃烧,可她却不知他的情,悲剧就这样开始了。她想要修仙,他暂时放弃皇位来陪她,感情却因此升华。经历了千辛万苦,她成为了一代掌门,而他却无法陪她,一场战争,他离开了她。仅仅半年的时间,她却去了另一位女子为皇后,丢弃了她。她伤心欲绝,决定血洗江山的道路。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tfboys之约定

    tfboys之约定

    意外偶遇,童年约定,他们能在一起吗?一场阴谋,他们能在一起吗?背叛,他们还能坚持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