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54900000014

第14章 青山绿水更妩媚——综观泾源县生态建设

杨友桐

你要是曾经来过泾源,近几年来泾源大地上发生的深刻变化,一定会让你耳目一新,会让你心灵深处感到震憾的,因为今天的泾源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就连空气仿佛都是绿色的,新鲜、清冽、甘甜,还裹着一种甜丝丝凉津津的薄荷味儿,这一切会使你油然陶醉,会使你流连忘返,禁不住发出热烈地赞美的。

泾源县的山光水色像个俏丽的姑娘,越发得风姿绰约,妩媚可人了。

泾源县的生态建设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历届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生态立县”为根本,坚持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结果。

这些成绩的取得,实属来之不易。让我们还是把目光投向过去,投向远古,历史地看待这一成绩吧。

一、凝重的绿色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端,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民国《化平县志》对泾源县的地形作过这样的描述:“县城附近平坦,四面皆山。陇山(六盘山)峙其西南,崆峒镇其东北。群峰环翠,百泉汇流,径路崎岖,隘峡林立。”同时,泾源县又地处国家级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六盘山曾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西双版纳”、中国西北的“小九寨”,属低山丘陵区。以六盘山主峰美高山为脉络的大小山峰40余座,有小川、台塬、梁峁多种地形。以泾河为径纬的河流近20条,溪流360余条。构成了峰峦叠嶂、沟壑交错,川塬相间,河流密布的地貌特征。根据黄花乡沙塘村发现的各类鱼和树叶化石表明,一亿多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浩瀚的内陆湖泊,历史上被誉为“六盘湖”。湖的四周森林繁茂,碧叶葱茏,水中生存着大量鱼类。后来在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多次褶皱运动,形成了六盘山山脉。由于六盘山所起的巨大屏障作用,使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和东南海洋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在这里形成交汇点,因而形成小范围的降雨带。常常是六盘山外围的黄土高原赤日炎炎,一片荒山秃岭,而六盘山区不是云海茫茫,就是大雨滂沱。这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

1982年,在二龙河附近的小南川沟口出土了一根约7000年前的巨形云杉古木,长25米,胸径78厘米,树龄230年。此古木虽深埋在地下年代久远,但木质仍然坚硬无比,且纹理清晰,色泽泛红,敲之有声,在国内极为罕见。这根古木现在已截为三节,矗立凉殿峡植物园门口,像个千年老人一样在向人们昭示着这里的沧桑历史。六盘山区在遥远的史前期曾经是一片繁茂浩瀚的以针叶树种为优势的原始针阔叶混交林区,树木参天、遮天蔽日,到处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是一处各种动物栖息的巨大乐园。它在时时刻刻调解着周围的气候,抵挡着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涵养着泾河源头旺盛的水源。

古木留给人们的感觉是厚重的,想象是美好的,启示是残酷的,甚至是触目惊心的。它的消失至今还称得上是一个谜,给人们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空间。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许是因为火灾及无休止地屯垦,人为的砍伐,无疑是这片原始森林面积逐渐缩小,以致最后消失的根本原因。

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泾源属于乌氏国领地,在秦灭乌氏等少数游牧民族后,大量地移民修房、垦田地、屯边陲,伐木甚多。南北朝时,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64)太武帝为运军粮造船200余艘,耗费了六盘山大量的巨型木材。隋朝时,长安城修建庞大的楼阁宫殿,所用的木材大多采用大雪山的松杉之木。唐贞元三年(787)初,吐蕃多次侵犯陇地,为阻挡吐蕃,唐朝将领李晟令部下砍伐了大量的木材堵塞安化峡(今新民乡),后被吐蕃放火烧毁。

对六盘山的大雪一带的原始森林毁坏最严重的还是金国。

公元1127年,金兵大举南下,锐不可挡,迫使北宋王朝离开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南迁临安(今杭州)。金正隆年间(1156~1161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入居汴梁。为显“金人之威,炫耀其武功”,欲大兴土木,在汴梁修建新宫,遂遍访各地著名宫殿。后来,金人发现隋朝故都长安用陇山之木修筑的楼阁宫殿,历时550多年却坚固如新。经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陇山的森林松杉居多,因山高气爽,松杉生长缓慢,成材巨木多均在百年以上,株株松杉挺拔笔直,高耸入云,木质紧密,纤维性强,坚韧耐用,且含松脂丰富,具有防腐蚀、抗潮湿等特点,是搞大型建筑的最佳材料,因此,决定汴梁新宫所用木材也采用陇山之木。金主完颜亮令迁都总管张中彦,督军赴陇山采伐木材,备修汴梁新宫。

张中彦是固原张易人,北宋时任泾原路副将,知德顺军(今隆德)在金兵攻下渭州(今甘肃平凉)时降金,领金兵下洮州(今甘肃临洮)、阶州(今甘肃武都),为本路兵马统领和迁都总管。

苍苍莽莽的大雪山,位于泾源县城南30公里处,西南与甘肃省庄浪、华亭县接壤,海拔2857米,南北走向,平均坡度35度。大雪山,民国《化平县志》又称湫头山。这是因为每年三四月间,六盘山区已风和日丽,草木吐绿,百花争艳,蜂飞蝶舞,而唯独大雪山顶峰仍被皑皑白雪覆盖,远远望去如当地回族妇女头上戴的白盖头一样素洁美丽,因而人们称之为大雪山。大雪山之所以称为“湫头山”,这“湫”是水潭之意,这是因为在海拔2000多米山巅的低洼处,有两个湖泊,常年有活水流淌,碧波粼粼,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周围水草茂盛,百鸟栖息,为一大奇观,人们称之为大雪山“天池”。这里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整个山势高峻挺拔,气势磅礴,涧谷幽深,溪流密布,山山岭岭森林茂盛,苍翠如海,是黄土高原上唯一的一处原始森林。这里的森林不只是茂密,而且树木高大,一般树身人们用两臂合拢都抱不住,有的两人手拉手也抱不住,这在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

1157年,张中彦率大队人马深入大雪山安营扎寨,部署伐木事宜。但此地山势陡峭,巨谷幽深,山间沟壑纵横,伐木不易,运输更难。张中彦率军来到这里,首先修筑道路,伐木辟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然后将木桥与栈道相互连通,排排浑圆粗壮的木头,一根接一根,一根挨一根,密密匝匝,整整齐齐,道尾相系,形成了一条浑然一体的木制大道,固若盘石,坦荡如砥,形同平地。宽阔平坦的木制大道穿密林,跨河谷,越峭壁,逶逶迤迤长达百余里,一直通到水洛(甘肃庄浪)路。

大道修通后,便开始大规模地采伐木头。于是满山兵卒挥舞利斧,叮叮当当的砍伐声响彻云霄。漫山遍野火光冲天,随着一株株巨木应声倒下,大雪山像人被剃掉头发一样出现了一座座光葫芦山。一根根松杉由老牛车源源不断地运出,大量巨木延渭河而下,进入波涛汹涌的黄河,水路、陆路日夜并进,浩浩荡荡直抵汴梁开封。

金人这次为了万世业绩,大修宫殿,砍伐了大雪山的无数原始森林,迁都总管张中彦在这次砍伐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无疑会受到朝廷重赏的,他也因此会官运亨通,大富大贵的,但金人和张中彦使六盘山的原始森林遭到了空前的毁灭,造成的后果想要在短期内得到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为历史永远欠下了一笔偿还不清的债务。

1227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及世祖忽必烈于凉殿峡避暑屯军,也使大片原始森林遭到浩劫。明清时期,由于大量移民,继续屯边垦荒,森林依然遭到乱滥砍滥伐,森林面积一天天在减少。民国时期,当地农民迫于生活困难,沿袭历代烧木炭的习惯,每到冬闲时,沿山一带烧木炭者不计其数,伐木声声,喧嚣入云,正如人们所描述的“白昼间处处冒青烟,到晚来山山火冲天”。

一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史,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视为是六盘山原始森林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历史。被持续破坏掉的原始森林虽然很难恢复树木参天的原貌,但随后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天然次森林,对涵养水源,调解气候,保护人类,为鸟类和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一个广阔美好家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弥足珍贵的。泾源的山仍是宝山,水依然是秀水,植被覆盖率为80%,在这方山峦环翠的地方,除了少量的原始森林之外,天然次森林资源依然雄厚,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苍翠的森林中,有杨、柳、桦、松、榆、辽东栎等200多种。林中伴生箭竹5万多亩,有药材530多种,药用价值较高的有刺五加、大黄、党参、川芎、半夏、赤白芍、柴胡、贝母等337种,其中桃儿七、窝儿七、黄芪、暴马丁香、冬虫夏草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贵药材。除此之外,还有麝香、牛黄、鹿茸等贵重药材,被人们称之为六盘山“天然药库”。

天然次森林中栖息着野生动物200多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二级保护动物有林麝、金雕、红腹锦鸡、苦恶鸟。还有狼、豺、狐狸、豹猫、獾、野猪等,并有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10多种,有昆虫905种,由此形成了一处宝贵的“天然动物园”。有草场面积30多万亩,优良牧草30多种。

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生态状况还是相当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人曾作过这样一首打油诗描述当时的情景:

山大沟深夜先来,借火点灯一根柴。

太阳没落狼已进,听听鸱鸺声声衷。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泾源原始、古朴、荒凉,到处都是苍苍茫茫的绿色,这绿色很广袤,虽然是劫后余生的绿色,显得很沧桑,很厚重,但也格外地凝重。

二、绿色的减少

应该说,泾源县从历史上就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从上到下一直提倡“人多力量大”、“人定胜天”的思想,似乎有人就有了一切,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口在急剧增长。到了六七十年代,吃饭问题成了中国最大的问题,“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显得更实际,更迫切,更尖锐,完全成为了绝对真理。

泾源县也不例外,“人穷山富,靠山吃山”,这几乎成了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成了人们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真理。人们常常把吃饭的希望寄托于足下的土地,把花钱的希望寄托于周围高大的青山,只要人勤快,那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想什么时候取就什么时候取,想取多少就取多少,分明那是上苍恩赐予人类的,那是公的,谁也管不了。尽管从1955年泾源县就设立了关山森林管理所,1963年成立了六盘山林管局,机构扩大了,人员增多了,但人为的对植被、对森林的破坏却有增无减,而且越来越升温,越来加剧。

如果说群众对生态的毁坏只是为了简单的生存需求,如开荒地、砍烧柴、修房子、割扫帚、挖药材、放牧等,这充其量可以称作是“蚕食”,而大规模的国家和政府行为对森林和生态就纯粹是毁灭性的。1958年,泾源县为“大炼钢铁”,到处寻矿源、建高炉,使大量的森林和人工林被毁。1962年固原行署作出决定,为了把六盘山的森林资源变为经济收入,建设社会主义,组织了固原、泾源、隆德、西吉、海原5县民工460余人,在大雪山砍伐木材长达半年之久,伐木5600立方米,但因道路始终未能修通,运输困难,不仅使大量木材积压腐朽,而且致使大雪山仅有的这片原始森林从此绝迹,给六盘山留下了历史性的空白和遗憾。

同时,大量的人工林也未能幸免,大一点的全被砍倒,改成木板,一个个运走。其中黄花乡店堡大队一二队的端沟有一棵百年古杨树,究竟有几百年的历史,谁也说不准,但这棵树的树冠占地约四五亩,树的根部八个人手拉手才能抱得住。一到春天树叶发芽,整个端沟的壑岘被堵得严严实实,真正称得上是“巨木参天,遮天蔽日”了,因此,人老祖辈都传说它是一棵“神树”,在无时无刻地相助和呵护村里的人们,确保这一方生灵的平安。店堡村的村民同样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着这棵古树。这样一棵古杨树,还是被固原行署派民工砍伐了,十几个人整整砍了四五天。看着树木一斧斧被砍,当时好些上年纪的人都心疼得哭了。

这棵树被砍倒后,锯成数十段还是无法运走,只好就地改成木板,被十几只大骆驼驮了一个多月才运完。留下的树根一直在汩汩地淌水,漫山遍野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树腥味儿,小溪一样流了半年多才渐渐干涸。人们说那是树在流血,树身被砍断了,树根还依旧活着,疼痛不已,所以血流个不停。

泾源属于湿润和半湿润气候,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湿岛”,有春寒无夏,秋短冬长的特点。这样的环境和气候最适宜生长箭竹。箭竹一般生长在阴山,和乔木丛生在一起,最粗的跟指头一样,最细的像筷子似的。从远处望去,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无边无际,犹如丛林里飘荡着一片片绿色的云彩。到近处看,密密麻麻,修直挺拔,亭亭玉立,如麻秆一般整整齐齐,一眼望不到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割竹子编织山货成为人们挣钱谋生的唯一办法。每到冬闲,毛竹由青变黄,失去水分时,生产队将所有年富力强的男劳力像赶鸭子赶上山去割竹子,他们常常起鸡叫,睡半夜,赶着毛驴成群结队的顶着刺骨的寒风,踩着厚厚的积雪,去上山。人们将割来的竹子捆成牛腰壮的捆子,人背驴驮,从山山岭岭、沟沟岔岔汇集到回家的路上,形成一支熙熙攘攘蚂蚁过套一样蔚为壮观的运输线。从几十里远的大山,一直延伸到各个村庄。这样天天如此,年年如此。粗点的被截成竹棍子,再劈成篾子,编成竹席、筛子、笸篮、竹篮、竹囤、背斗、驮筐等;细些的扎成扫帚,除了自用之外,大部分交给公家,一车车销往区内各地及内蒙、甘肃、陕西等地。以大量的森林资源,换取低廉的经济收入。为了鼓励创收,各大队还成立了编织队,层层选拔,在全县进行表彰奖励,其中泾河源的河北村的编织队最有名气,多次受到区、地、县的表彰。那时候人们都认为,这竹子分明就像韭菜,会割上一茬又一茬,只要有深埋在地下的根系,真是“镰刀割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大地复苏,露出无限生机,大山里面仍然是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

其实不然,经过多年无节制的掠夺性开采,到八九十年代,泾源山上的箭竹已经濒临灭绝,原来密密麻麻、亭亭玉立绿色云彩一样的竹子,已退化成马毛一样乱蓬蓬的蒿草了,踏遍泾源的山山水水,再也找不到一把能做扫帚的竹子。为了找回昔日箭竹留给人的美好感觉,人们只能在山上挖上几株,栽在花盆里,精心培养,以示怀念。

一种植物的退化或消失,在人们心目中并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响,仅仅是少了一种植物而已,人们的生活还是照样过。

当然,对生态的浩劫不只是箭竹一种,而且多方面、全方位的。而破坏最严重的还要算是大量的开荒种地。在提倡“以粮为纲”的年代里,种地成了农民谋生的唯一办法。为了吃饱肚子,无论是生产队还是每一户人家,都把种地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能多种一分地就有一分收成,各级政府都在层层抓落实,因此,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各生产队、各公社都在开展开荒竞赛,今天你开垦了这片沟洼,明天我开垦了那座山头,天长日久,多年下来,荒地、荒洼、荒山,凡是能开垦、能耕种的整块荒地几乎所剩无几。如此美丽的家园,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到处都是裸露的荒山,到处都是贫瘠的耕地,原来山青水碧的泾源大地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快要成为荒山秃岭了。泾源的生态状况已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不能不令人触目惊心!

尤其是包产到户以来,人为的破坏与日俱增,无节制的乱砍滥伐,大面积毁林开荒,牛羊成倍增长,过度放牧,致使天然林日益减少。更为重要的是,树木承包到户以后,家家户户大兴盖房之风,一般可做檩条、大梁、椽子的树木几乎被砍完。加上由于树种严重退化,牵牛虫恣意肆虐,树种过于单一,植树的人少,砍伐的人多,房前屋后,道路河沟的“四旁”已出现光秃秃的情景。当你走进泾源县的各个村庄,再也看不到绿树掩映的山村了,那绿树环抱、鸟鸣枝头桃花盛开的美丽家园,已成为一个遥远的童话,而你所看到的只是孤零零村庄处在无边的荒凉和萧瑟之中。

但也不是人们将所有的树木都砍伐殆尽,泾源县的大地上还有为数不多的几棵古老的大树存活着,当地人像爱护珍贵的标本一样爱护着这些树。它们是:

兰大庄古杨:位于泾河源镇兰大庄东侧,树龄340余年,高13米,树干健壮,生长茂盛。

东峡古杨:位于泾河源镇东峡村,树龄在320余年,高12米,树干7人手拉手才能抱住,现树心已空,树根裸露,枝繁叶茂。

石嘴古柏:位于新民乡石嘴村清真寺院内,树龄迄今为止有520余年,高13米,枝叶茂盛。

上秦古柳:位于泾河源镇上秦村,树龄有360余年,高20余米,树干粗壮,树冠庞大,非常年青。

华兴古柳:位于黄花乡华兴村,2棵一南一北相依而生,高12米左右。据民国《化平县志》记载:这两棵古柳“根盘结错,形如龙爪,呼为龙爪柳,识者咸谓千年以上古物”。占地2亩有余,现在南边的一棵遭雷击死亡,北边的一棵仍枝叶茂盛,郁郁葱葱。

毋庸置疑,人们千百年来对这些树的备加珍惜和爱护,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这树的本身,它成为人类与树相互依存的一种纽带,一种象征,一种纯精神意义的东西。这也许是当地人对昔日秀丽村庄的一种深深的怀念,一种对绿色的守望,还是对未来美好山川的一种希冀呢?抑或兼而有之吧!

1996年5月,在泾源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十分罕见的事:泾源山上的箭竹普遍开花了,这花为黄绿色,形状呈麦穗状。开花之后竹子全部死亡,根系腐烂。据史料记载,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雨水减少气温升高所致。泾源的山都曾经是富山,一个以漫山遍野的箭竹赚钱的地方,如今就连扫院的扫帚都要从外地往进购买,但人们并没有觉得生活中少了什么。

这是一个不好的预兆。

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泾源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一时出树种退化死亡,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山里的狼和狐狸等野生动物完全绝迹,麻雀、啄木鸟、骚鸭之类也不见了踪影,植被大面积干枯死亡,山体一座座渐渐开始裸露。森林病虫害开始大面积蔓延。

到了九十年代末,沙尘暴开始频频肆虐泾源山川,泾源的冬天没了皑皑白雪的覆盖,全年的降雨量减少了一半以上,大多数河流、水泉和水井出现了干涸,人畜饮水出现了危机,这在泾源的历史上是百年不遇的事。

从此,泾源的山不青了,水不碧了,天不蓝了,和黄土高原上任何一处地方一样,一年几乎有多一半时间天空都灰蒙蒙的。

对此,人们渐渐有所察觉,或者说有所省悟,泾源这个十年九涝的地方怎么还会缺少雨水,出现特大旱灾?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人们不禁要问: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战争和建设宫殿的需要,在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国民党时期同样在大肆砍伐森林;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人也在不断地砍伐森林,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一是为了国家搞建设,二是为了老百姓生存需要,不破坏资源,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吗?从另一个方面说,从古到今,无论当权者也好,老百姓也罢,都认为树木是再生植物,是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砍不完的。缺乏一种自觉地环境保护意识。这就陷入了一种误区,违背了自然法则:任何资源只要你过度地开采,就会造成破坏,最后自然就被毁灭了。毁灭资源,毁灭自然,就是人类在不知不觉地毁灭自己。最后必然要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和惩罚。

真理来自于实践。

我国在总结了五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利弊得失之后,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生态建设提高到利国利民的高度,还是九十年代末期的事。

从此,泾源县的生态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重建绿色

自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泾源县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指示精神,泾源县从县情出发,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提出“生态立县”战略。通盘考虑,科学规划,一开始就按照“景观生态林”的构想定位,使泾源县的生态建设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发展目标。应该说这是一个高起点、大手笔绘制的美好蓝图。

县委书记王珍在退耕还林动员大会上曾经激情洋溢地说:“我们有些人说,泾源的生态建设最容易搞上去,因为雨水多,只要把退下来的陡坡地种上点草,裁上些树,再不要让牛羊贱踏,过几年山自然会绿起来的,水自然会渗出来的,这话乍听起来也对,但仔细一想,就觉得大错而特错!请问,我们把大量的种粮食的地退下来,就象征性的种一些草,栽上几棵树点缀一下,就算应付了上级的检查,完成了退耕任务?这也许只有懒汉“二流子”才会这样做,或者至少是得过且过,不负责任的人的想法。这种思想是坚决要不得的!我们搞绿化,搞生态建设,就要像农民务庄稼那样,做到心到手到,踏踏实实,精耕细作,才能豇豆一行茄子一行,干个样样行行出来;要像巧媳妇绣花那样,一定要绣出好花来。现在,我们把泾源的一部分山地腾出来了,要干就要在这大地上干个样样行行;要绣就要在这大地上绣出人间最美丽的花朵来,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王珍书记的讲话很鼓舞人心,激起了大家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邓向贵县长接着说:“有句老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就是说我们现在退耕还林,受益的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这话好像远了点,应该说,我们现在栽树,三五年就要见效,就要乘凉。这是很现实的事。前几年,记得有一道高考作文题目是:‘树木、森林、气候’,据说把许多考生给难住了,其实这是一个富有哲学意义的命题,反映的是量变质变规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栽一棵树,都有它的好处,多栽一棵树,就有一棵树的价值,你栽一棵,我栽一棵,大家合起来栽得树多了,自然就会形成森林,到一定程度就会改变气候的,这个道理很浅显,并不深奥。所以,这次退耕还林工程,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带子田要修得规范,鱼鳞坑要挖得匀称。沟沟坎坎、梁梁峁峁,都要规划上,都要栽上树,种上草,不能留一块死角,闲置一分土地,要让每一分土地都长出绿色,发挥应有的效益。我想,这一点做到了,退耕的作用就算发挥出来了。这样,我们大家齐心协力苦干上三年五载,泾源的山一定会重新披上绿装,水一定会甘甜、清澈的!”

领导的认识到位,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关键。他们不仅仅是把话说在嘴上,而且更重要的是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行动上。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泾源县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例如,始终坚持“三制”管理制度,这三制是: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泾源县专门成立了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办公室。乡、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的实施。各工程点都确定了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专门跟踪监督检查工程实施情况。二是建立完整的协调机制。各职能部门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齐心协力抓组织落实。如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林业部门负责规划设计、种苗供应、技术指导等工作,财政、粮食部门负责安排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和粮食的发放,各乡(镇)负责面积落实、合同签订、组织发动等工作的实施。三是建立明确的政策机制。为此,泾源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泾源县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暂行办法》、《泾源县退耕还林(草)工程粮食款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明确了严格的程序要求和奖罚措施,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政策保障。

在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中,泾源县委、政府提出以“综合治理,科学规划”为前提,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梁、峁、沟、坡、滩综合治理,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使整座山、整条沟、整个流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一次性到位。在退耕还林中,一是严格“四退”标准,即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面退耕、林区边缘的插花地无条件退耕、主要河流沿线的耕地及林区耕地实行全面退耕。二是坚持“四个结合”,即把退耕还林工程同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同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同生态移民相结合;对生存环境较差的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整体退耕;同培育后续产业相结合,在退耕区域内安排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科技致富项目,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三是总结推广在过去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业已成熟的经验,采取林草、林药、林果等配置模式、乔灌草合理搭配、针阔混交等抗旱造林技术,使造林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由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使五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在三年之内高质量的完成。

退耕还林使泾源县的生态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植树造林是国策,是一年一度的硬任务。

每到春秋之季,泾源县委、政府都要把植树造林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每年春秋两季,县上都要召开一次植树造林动员大会,林业部门要召开专门的座谈会、培训会,学习传达林业建设各项政策精神和措施要求,在各级干部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同时,县乡两级组成联合工作组,利用广播电视、印发宣传手册,出动宣传车辆,在交通要道、路口、林区入口处设置固定标语、宣传牌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林业工作的大政方针,提高对林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另外,还充分利用每年一次的百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和林业技术干部包村之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林业政策和知识等方面的咨询问答,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群众积极造林的意识和自觉性。

近六年来,全县每年春秋两季发动干部职工和农村群众义务植树都在一周到两周时间。建成了大湾乡青龙山流域、六盘山镇双益流域、新民乡大雪山流域、黄花乡烟筒罐流域、胭脂峡景区等7个4万亩造林科技示范区,总造林面积30多万亩,流域内生态植被得到全面恢复,不少地方已长成森林。在大湾乡、新民乡、泾河源镇9个行政村营造薪碳林1.5万亩,解决了大部分群众烧柴困难的问题。在胭脂岭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县城南北绿化工程的建设中,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生态效益明显。在胭脂岭流域栽植云杉、油松等绿化大苗31.8万株,投入资金300万元。县城南北山完成绿化8000多亩,栽植各类绿化大苗200多万株,达到了一次栽植,一次成林的生态治理效果。

为了确保林业建设快速发展,泾源县还充分利用政策扶持的优势,全面提升林业建设的发展速度。在工作中始终注重以资金引导、项目扶持、政策驱动、示范带动的办法,用资金投入推动发展,依靠政策驱动加快发展。在资金投入上,除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外,还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林农贷款,支持发展造林工作,解决了个体联户造林者在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在政策调控上,鼓励支持和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实行“树随地走,谁栽谁有,允许继承,长期不变”的政策,放活经营权、稳定所有权。在具体工作中,给个体联户造林统一供苗,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及时确定林权,发放林权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促进了个体承包荒山造林的大力发展,全县个体、联户造林户达128户,造林9.3万亩,进一步加快了“生态县”的建设步伐。

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2000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资源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泾源县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保护区森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得到迅速提升。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泾源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全面停止林木的商品性采伐;二是划定保护范围,采取设置铁丝围栏、自然沟壑等措施封禁,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三是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增设护林点,检查站等措施从严保护;四是加强依法管理,严厉打击乱捕滥伐野生动物和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五是划定公益林和商品林,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对公益林进行补偿;六是封建结合,把阴湿半阴湿土石质山区和生态脆弱区纳入到退耕还林项目,积极营建以云杉、落叶松、油松为主的混交林;七是充分利用“生态移民”的大好机遇,减少对天然林的人为破坏。泾源县是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自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保护区面积不断扩大,年降雨量提高了约50毫米,80多处枯竭的泉眼和30条断流的小溪有了绿水长流,野生动物种群大量繁衍。

绿色通道建设使泾源县变得分外迷人。2003年,按照自治区“千里文明长廊”建设和固原会议精神,泾源县把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作为创新旅游环境、构建大六盘生态圈骨架的重点工程。为此,泾源县专门召开建设“绿色通道”动员会议,县长马崇林作了极富感染力的动员讲话:“泾源县在驰名中外的六盘下、泾河源头,建设好这里的国道和省道的绿色文明长廊,这是上级组织交给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应尽的光荣义务和神圣职责,我们要做到守土有责,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好这一件事情,这是美化泾源、体现“生态立县”、提高县域知名度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建设好“绿色文明长廊”,让每一位来泾源旅游观光的人一踏进泾源,就能直观而真切地感受到绿色泾源、诗意泾源和魅力泾源的韵致所在!”

马崇林县长的讲话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经过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动员全县广大干部和农村群众,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困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

三月的六盘山区,春风和煦,阳光灿烂。沿泾源段的312国道,101省道泾源段及泾什(泾源~什字)泾平(泾源~平凉)泾华(泾源~华亭)5条公路干线上,都展开了绿色通道建设,到处彩旗飘扬,栽树的人们络绎不绝,干劲冲天,时时充满了欢声笑语。伴随着《西部放歌》的优美旋律,县委书记王珍、县长马崇林沿路一段一段地进行检查指导。人们的干劲是那样的有力,心情是那样的欢乐,歌声是那样的悠扬豪迈:

哗啦啦的黄河水哎日夜向东流,

黄土地的儿女哟跟着那太阳走。

冰河化春水啊,

荒漠变绿洲,

一场场及时雨好像一杯杯醉人的酒。

八方来支援哟,

兄弟手挽手,

甩开臂膀创大业,

咱奋发争上游。

赛江南的美景在新世纪造就,

古老的山川明天到处披锦绣,

……

经过全县干部和群众近半个月时间紧张努力,出色地完成了5条绿色通道,绿化总里程达146公里,在公路两侧每侧栽树4至8行,绿化带宽10至25米,栽有云杉、油松、垂柳、小叶槐、野刺玫等。树种高大,均当年栽树、当年成活、当年成林,成为泾源大地上一道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以种苗生产为主的林业产业向规模化发展。一是建成了沙塘林场、针金山林场等国营林场为主的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平整改良苗圃地500亩。每年可培育各类造林和绿化苗木1800万株,可采集落叶松、山桃、沙棘等林木种子35吨。既满足了本县造林种苗的需要,又可向外地大量销售,极大地增强了国营林场的生产自给能力。目前,泾源县沙塘林场被区林业厅评为“全区质量信得过种苗生产基地”。二是以个体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者为主的种苗产业势头很好。全县已批准登记的个体种苗经营达50户,经营种苗1300亩。这些种苗以其价格低、质量好的优势被大量销往周边市、县,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三是建成了全县首家种苗花卉公司,填补了泾源县没有专业花卉市场的空白,并为培育林业后继产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四是实行全面封山禁牧后,县内生态植被有了明显提高,全县人工林成椽材以上面积达5.5万亩,产值3.2亿元。同时,以山桃、山杏、沙棘、野李子等为主的林产品以蕨菜、野生药材为主的林产品得到有效保护,依靠采摘林产品成为群众增收的来源之一。

六年来,泾源县共完成人工造林68.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1.3万亩;荒山沟道及地埂防护林36.9万亩;完成道路绿化156公里。县内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44.5%,提高到现在的48.9%,提高了4.4个百分点,居全区绿化之首。

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提升了种植业的水平。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在保证种植粮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积极发展林草间作、林药间作及经果林、种桑养蚕等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共在退耕还林地间作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24亩,种植桑树15000亩,发展养蚕户2512户,养蚕5000张,年收入143万元;间作柴胡、黄芪等中药材7000多亩,年收入1288万元;全县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二是壮大了草畜产业的发展规模。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全县饲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充足的饲草资源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形成了“以退促草,以草促畜、以畜稳退”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在退耕地间作饲草,发展舍饲养殖的退耕户达13450户,全县牛存栏和羊存栏也分别达到4.5万头和5.6万只,比5年前分别翻了一翻。三是振兴了劳务经济的发展速度。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泾源县的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从传统的土地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外出打工,全县每年输出劳动力近2.3万人,创收6200万元,比五年前分别提高了42.3%和56.4%。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还开阔了眼界,带回了信息和技术。四是带动了生态旅游业的提质增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泾源县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思路,把通向景区两侧的荒山和耕地作为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完成了各景区的绿化、美化工程,为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明显增强了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2006年,泾源县的老龙潭、胭脂峡、荷花苑、卧龙山等景点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完成社会收入5500万元,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分别是2001年的2.8倍和6.6倍。

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给泾源带来了极其明显的变化。

如今,人们在不知不觉地发现泾源县近几年来雪明显多了,雨水也多了,气候变得异常湿润了,山上四季云雾缭绕,山下长年流水潺潺。绝迹多年的麻雀、燕子、啄木鸟逐渐多了起来,成群结队地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了。退化、枯萎、被病虫害侵袭的树种越来越多的恢复了生机,单调的大自然不再孤独和寂寞,而是更为丰富多彩,愈加地生机勃勃,秀色可餐了。

笔者在采访县委书记李学明同志时,他对泾源县未来的生态建设作了这样的描绘:“我们对泾源县的生态建设,始终是按照旅游县的发展前景定位的。首先是要搞好景观生态的建设,坚持走生态与生产合二为一的产业发展路子,以构建片、带、网、点相结合,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的自然生态景观为目标,以退耕还林区的补植,八大河流绿化、农田地埂防护林、‘四旁’绿化为重点,完成荒山造林10万亩,河滩沟道造林5万亩,‘四旁’植树68万株。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种苗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苗木产业化优惠政策。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协会组织、示范户带动、群众自发栽植’的运作机制,在全县40个行政村建设大育苗片区,发展川台苗圃5万亩,地埂大苗8.7万亩,使全县苗木基地面积达到13.7万亩,实现人均1亩苗目标,新增产值21.3亿元,年均产值达到2.13亿元,把我县建成宁夏特色种苗繁育基地县。三是景观水利建设。以泾什、泾华、泾隆等4条公路沿线的河道治理为重点,把每条沟道建成水面相接、瀑布相连的景观单元。”

李书记对泾源县生态建设的构想,使人们对泾源县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极大的信心,生发出了无限的神往之情。

马凯县长对建设“生态旅游县城”的定位,作了这样的畅想和打算:“泾源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我们不但要做足生态文章,还要作活水的文章,加快县城的三条景观带,‘三湖’建设和‘三山’绿化,努力打造一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生态旅游县城。‘三条’景观带是,完善龙潭路景观带,加快实施北环路及干沟河、香水河景观带建设工程。‘三湖’建设是,卧龙山水库建设,西峡水库改造,争取卧龙山人工湖立项建设,使其形成以香水河为纽带的三个湖面。‘三山’绿化是,按照城市园林绿化要求,合理配置六盘山区乡土树种,完成卧龙山、龙脊山、龙腹山绿化。”

马县长的精彩构思,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泾源县城,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泾源一定会更妩媚,更美好!

(作者为宁夏作家协会会员)

同类推荐
  •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

    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

    《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科普知识大博览)》:植物大家族纷繁复杂,它们堪称是地球上最多姿多彩的生命。几千年来,人们发现了数十万种植物,其中既有单细胞的菌类植物和藻类植物,也有结构复杂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高不盈尺的小草懂得释放自身的魅力,茁壮挺拔的大树也活出自己的精彩。可以说,小到一片叶子、一朵花、一颗果实,大到整株植物,都在努力以多姿的形态和缤纷的色彩,将地球家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和生动。
  • 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奶牛高效养殖技术》以公害、环保新技术为基础,以实现奶牛高产、优质、生态为目标,介绍了奶牛的优良品种,奶牛饲料的节约化、生态化使用,奶牛的优质繁殖和高效培育,奶牛常见病防治等内容。
  • 苹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苹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作者长期在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有关果树病虫害方面的彩色照片和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介绍了各种果树常见重大病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重点介绍了田间症状及治理技术,使读者能够参照生动形象的病理图谱,对病虫害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提高病虫防治的技术水平,避免错、乱、盲目用药,生产优质水果。
  • 走出传统农业

    走出传统农业

    本书分传统农业的局限于变革、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出路、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四卷。
热门推荐
  • 逃跑的父亲

    逃跑的父亲

    干油漆匠的父亲,因为整天和油漆接触得了白血病,好不容易控制住以后,因为看病家里欠下一大笔钱,只好拼命干活去给别人做油漆。一次做工回来很晚,遇到强盗,抢了他可怜的工钱,于是他不想回家,开始逃跑。
  • 皇家小公举

    皇家小公举

    阿娥三岁前都是被皇帝捧在掌心宠着长大的,就连皇后嫡生的公主都及不上。三岁后,她才知道人家都是正经的龙子龙孙,只她一个出身不明。不过没事,某人表示他乐意替他父皇接着宠,最好能宠一辈子。世间有人笑我、骂我、骗我,如何治?只要宠她、宠她、宠她,再待几年,你且看她。她成了你家小公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阴谋2

    阴谋2

    常为民,江陵市著名散户。在股市摸爬滚打十多年,历经了各种股市跌宕,人生起伏。玩转股票十多年的他,却一朝成为被别人玩转的棋子。
  • 异世之亡灵召唤师

    异世之亡灵召唤师

    主人公以一个平常的方式,成功的穿越到了一个魔法和剑的世界。以一个亡灵魔法师的身份,在异世界追寻着力量。以一个亡灵魔法师的身份,来揭开异世界的传奇。
  • 嘻笑人生

    嘻笑人生

    最苦不过生活百态,各自冷暖各自清。最不济,只不过是生活苦困,又何以心情苦困。所谓的生活,就是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找点折磨,找点痛快。不过,即便万般苦困伴随你,但是请别皱眉,这样不美!
  • 魔真世界

    魔真世界

    在这个世界,修炼之法无外乎两种:修真与修魔。数千年来,两系争斗不断。自从千年以前,修真三大奇人之一李太白率领修真大派高手将修魔之人驱逐出中原五州,便有了千年的和平。然而,一场浩劫已经开始酝酿。魔域圣物将出,谁又能抵挡?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各种求啊!
  • 重生之昭雪郡主

    重生之昭雪郡主

    寻死未成,她拿着休书,身心疲惫的回到了冷家,却是换来庶母的一杯毒酒。老天怜她,让她得以重生,这一世,她卷土从来,步步为营,眼中闪着复仇的光芒,绝情的夫君,冷漠的父亲,狠心的庶母,另怀心思的庶哥,善妒的庶妹,欺主的丫环,她慕昭雪定不会饶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颠覆经典之昭君传奇

    颠覆经典之昭君传奇

    他是狼王,是草原的主人,也是匈奴的君主。只为一个情,他以人入狼,生生世世守着寂寞。她是秭归的一方美玉,清逸脱俗,美名远扬,却因美名所累,一道圣旨,被迫入宫,无心在后宫争宠,宁愿买通画师掩盖自己的风华。意外相遇,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影子。他是她一生的梦,即使他会成为一片过往的云,她的心中也只有他。她是他生生世世的心,即使最后为了她会成为沧海的浪花,他也无悔。只为灯火阑珊处,她那回头的一眸,早已经刻入他的心海。
  • 家常小炒精选128例

    家常小炒精选128例

    《美食天下(第2辑):家常小炒精选128例》老百姓最爱吃的经典小炒,最经典、最地道的做法,不可不学的大厨炒菜秘诀,让小炒色香味形全面升级。有最好吃、最过瘾的味道,好学易做的人气热门小炒,美味佳肴10分钟轻松上桌。
  • 《网游之秦魂天下》

    《网游之秦魂天下》

    一位刚失业在家的打工青年一款席卷全球的武侠网游几段可歌可泣的帝王争霸一身蓝衣,一个酒壶,一双手,在这个虚拟世界势要创出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