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前后,一只又红又大的圆球向盐池县的一个村飘降,老区人民警惕性很高,他们拿起石头和猎枪严阵以待。气球上的人疾呼:“不要开枪,我们是中央电视台拍电视的!”不久之后,电视巨片《望长城》在国内公映,我们看到许多“长城在宁夏”的镜头。
我小时候很愚笨。听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信以为真地跑到中卫龙宫湖附近长城的残垣断壁边察看:这里是否是被她哭倒的?她的眼睛有多大?难道泪水如河渠?一哭就冲得倒长城?一位小伙伴告诉我:“你看那沙坡上的一层层沙浪,不就是孟姜女的眼泪冲成的吗?”我眨眨眼,相信了他的话。此后,每看到沙浪,便想起孟姜女,想到长城。成了我这个傻子的一个心结。
成年后,我曾一次次地带着童年的心结,去关注长城。我到过长城起点——嘉峪关,曾目视过甘肃长城,登上中卫胜金关亲近过宁夏长城,遥望过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长城,几次登上八达岭、慕田峪长城,又几度登上山海关,直至长城终点——丹东市鸭绿江边的虎头山长城。我与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雄伟的长城,盘桓在伟大祖国辽阔的北方国土上,它横越沙漠草原,崇山峻岭,跨过河流、沟壑、隘口险关,蜿蜒起伏,宛若游龙。它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代表,中国的地标。
古时候,我国北方居住着西戎、突厥、匈奴、羌、蒙古等少数民族,常因争夺牧场和良田而发生战争。为了巩固边防,制止侵扰。自春秋战国时起至明代止,前后有22个朝代和诸侯小国修筑过长城,因此形成了灿烂的长城文化。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连接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又连接了西起甘肃临洮,经陇西、北地、上郡抵阴山,东止辽宁的长城。据古籍记载,这条长城是沿黄河向东修筑的。许久以来,在宁夏中部却找不到这段长城的遗迹,而固原城北的秦长城多被人提及。前几年,有人发现一条鲜为人知的秦长城。它从甘肃省景泰县到中卫的黑山峡,沿黄河南岸,顺香山山势向南走。这段长城修得很智慧。面对敌方一侧,在悬崖陡壁上砌石,与深沟相连,形成一道天然防御屏障。对内一侧,则较平缓,以便用兵运输物品。高处筑有烽火台,低处还设有水洞和水沟,自成体系,十分牢固。由于时间太久,且又与山势融为一体,近几年才被长城考古的同志确认。
汉朝时期,又在秦长城的基础上,新修了由甘肃玉门至河北山海关,总长两万多里的汉长城。
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为防御突厥南下扰掠,曾使“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州筑长城”。这段长城西起黄河东岸的灵州境,经盐池县柳杨堡乡的红沟梁向东进入陕西省的定边县。隋长城墙身现已大部倾圮,但有的地方尚有遗迹可寻。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从洪武到万历二百多年间,先后18次修筑。它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的鸭绿江边,实际总长12700公里。途经银南地区的有两段。一段叫“城西南墙”,是明朝成化年间修筑的。它由甘肃静远县进入中卫县的双山,经上下河沿越过黄河,从沙坡头沿腾格里沙漠南缘到中宁北山。明代长城在原汉长城的废址上重修,延至青铜峡的广武乡,全长100多华里。除修有许多墩台外,还修筑了胜金关、广武营等关隘,以屯兵戍守。有诗写道:
贺兰山下羽书飞,
广武营中战马肥。
壮士争夸神臂弩,
打围先射白狼归。
另一段叫“西关门墙”,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修筑。它自青铜峡大坝乡东北至贺兰山中的三关口,全长80公里。其中北岔口一段最为壮观,有土石两道,虽不长,却因地势险要,山高壁陡,危城、壕堑、烽墩密集,故有“小八达岭”之称。
明代在银南东部和南部还修有几道长城。明朝成化十年(1474年),修筑了自灵武横城,沿宁夏、内蒙古的边界,经鄂尔多斯台地,穿毛乌素沙漠到盐池县的“河东墙”(俗称头道边),全长387里。有诗赞道:
危桓迢递枕雄边,
势压金城铁臂坚。
中国有凭堪保障,
外夷无计可逾穿。
后来部分长城毁坏,明朝嘉靖十年(1531年)由兵部尚书王琼统领,再次修筑了从灵州横城到盐池,全长380里的“外挑壕堑,内筑高墙”的“深沟高垒”(俗称二道边)。其中部修筑了一座方形的驻兵城堡——兴武营。明代官吏张珩的《防秋》诗写道:
兴武营西清水河,
牧童横笛夕阳过。
逢人报到今年好,
战马闲嘶绿草坡。“河东墙”和二道边,在兴武营西是一条边墙。过营东行,一条稍偏东北,一条稍偏东南,形成两条平行的长城爬行于盐池广袤的大地上。这在我国古长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观。王琼写诗道:
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屯兵细柳营。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唤烟横。
此外明朝从战略需要出发,于1502年至1537年,修筑了第二道边防线——固原内边。它东起陕西定边,经甘肃环县进入银南地区同心县的下马关,过海原进入甘肃的靖远县,全长318公里。还有一条从同心县的下马关北行,经红寺堡到中宁县的鸣沙镇。这些长城现在还存留部分遗迹。
银南境内的长城,绝大部分是用木板夯土筑成,外表没用砖包砌,不如山西省以东用砖包砌的长城牢固,但若从墙身高宽及全长2000里来计算,需用土约2000万立方米,其艰巨程度,可想而知。
由于筑起长城,并派兵戍守,曾一度出现过:“烟销胡敛迹”、“笑谈虏尘清”的安定局面,然而因筑长城也给人民带来了许多灾难,明朝灵州都御使冯清的《边人苦》一诗,可透一斑而窥全豹:
余夫输边粮,壮夫隶边伍,
边戍岁无休,边征身何怙?
边修妨耕锄,边巡历沙卤。
边儿解兵戍,边女废织组。
边妇叹室庐,边夫赋屺岵。
……
银南地处长城内外,土地肥沃,本是一片大好河山,因“刁斗鸣不息,羽书日夜传”的腥风血雨的战争频繁,“冤骸白露泥中雨,磷火青吹月下风”,回看史迹,令人浩叹。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在我老来之时,坐在盐池县的长城头上,还遐思翩翩。昔日那“百战沙场鸟不飞,朔云羌笛晚凄微”的衰败凄惨景象一去不复返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希望的大地。
1995年发表后又被选入《塞上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