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大半辈子茶,真正感悟“茶不醉人人自醉”,却是武夷山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武夷山的山体,是由沙砾岩层叠形成的丹霞地貌。一座座灿若朝霞的美丽峰岩,显而不裸,具有岩骨神塑的奇形。宛如一个个精心培育的盆景,盆景里花木茂而不繁,颇藏红装绿裹的灵秀。9曲溪水碧流清,它汲蓄了4溪、9滩、5潭、11涧、12泉的灵气。
竹排漂流之处,红山绿水,云落山头,溪映群峰,峰随溪转,美不胜收。武夷山的云,若海、似瀑、宛龙、如羊群。苍苍茫茫,飘忽不定。加之属楼、佛光、虹桥等奇景,变幻莫测,蔚为壮观,使武夷山成了“碧水丹山游云”的天然画廊。加之此地是神秘道教的发源地,誉称“地仙之宅”。又是理学的发祥地,所谓“道南理窟”,有诗曰:
东周出孔丘,
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
泰山与武夷。
可见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广。
好山好水出好茶。在这自然美景和深邃的文化孕育中,武夷山的茶叶在色、香、味等方面韵味独特,被誉为“中国茶王”的大红袍更是一绝。
我们来到九龙窠,这是一个幽深而湿润的峡谷。两边9座高耸入云的青峰,犹如9条嶙峋的巨龙跃跃欲飞。峡谷弯曲,巨石错落,一条细流潺潺流淌。在长不足千米,宽5~20米的谷底,布满了丛丛簇簇的小茶树。在第九窠的岩脚旁,离地面约4米高的悬崖上,突出了一块约2立方米的岩石,石面上长着4株约1米多高的茶树,此茶树并不起眼,却在旁边的崖壁上刻着三个大红字“大红袍”。导游告诉我们,武夷山岩茶,因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加上茶农细心管理、精工制作,使之具有提神化食、生津止渴、降压、减肥、益寿等独特品质和卓著药效,大红袍尤其耐冲泡。经茶师多次评定,其他名茶冲至7次,味就很淡了,而大红袍冲至9次,尚不脱桂花香真味。
我内心存疑:此茶树并不高大,枝叶也非繁茂,赖以生存的土层不深厚,根系活动的岩面不宽广,怎么能生长出称王的茶叶呢?为洞穿其奥秘,我细察环境,发现其旺盛的生命力源于:它感受了飞龙的灵韵,经历了雨雾的洗礼,吸纳了岩缝的精髓,抗争了悬崖的挤压,而郁郁葱葱地挺立于崖畔,体现了王者精神风貌,故而产出了特殊的茶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默默地注视良久。
据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去苏联访问,送给斯大林一盒大红袍茶叶。斯大林不屑一顾,认为中国是世界茶叶王国,怎么才送这点东西?周总理知道后解释说,这盒茶叶是中国的“茶中之王”,全国只有4棵树产茶,大年产7~8两,小年产3~4两。毛主席送给你中国的半壁江山了!
导游告诉我们,前年拍卖大红袍,一季茶叶卖了5万美金,折合人民币达40多万元,可见茶王异常珍贵。
来到一间古色古香的茶室,墙上挂着对联和山水画。地中间放置着根雕的茶桌茶凳。一位娇小漂亮的小姐,一袭古代淑女装束为我们做茶艺表演。她先用开水烫热紫砂壶和茶杯内外,抄一撮茶叶放壶内,冲入开水,刮去泡沫,盖上壶盖,约两分钟后倒入小杯,请我们品尝。
待到第2泡时,渐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像是走进了一个百花盛开园林。端起茶杯,但见茶色金黄,仿佛丰收稻谷的金黄彩色被聚进了杯中;品咂滋味,淡香甘甜,宛若悠丝绕舌,柔绵不断;咽下茶水,立觉齿舌留芳,喉下润滑,直至心田,似乎胸腹中平畴千顷,异常开阔……整个茶室充满了一种温馨醉人的茶文化意蕴。
“茶博士”笑着考我们:“请问你们品的是什么茶?”大家无言以对。我知道物以稀为贵,大红袍是国宝,普通百姓是望尘莫及的,更何况寡闻的我,平生还是第一次享受这茶道,当然说不出什么品牌了。
“茶博士”告诉我们:这是铁观音,仅次于大红袍和肉桂茶,也是国内名茶。在武夷山浓浓茶文化的熏陶中,使我对茶的神韵感悟提升了一步:好水沏好茶,讲文化,才能相得益彰,品出真正的好茶。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据史书记载,神农氏当年深山采药为百姓治病,“日采百草,中毒七十”,就是用茶水解毒的。算来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武夷山茶的历史也很悠久,宋朝的范仲淹曾写诗赞道:“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武夷山岩茶已陶醉了欧美及东南亚各国人民,他们还赠名曰“中国茶”。
武夷山不但以“奇秀甲于东南”享誉中国,而且还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武夷山茶也就香飘整个地球了。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