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42100000029

第29章

释曰。摄善法戒先摄闻思修三慧。一切佛法皆从此生起。何以故。以一切佛法皆不舍智慧故。摄众生戒所谓四摄。初摄令成自眷属背恶向善。第二摄未发心令发心。第三摄已发心令成熟。第四摄已成熟令解脱。此三种戒以何法为因。三根为别因。二根为通因。三根为别因者。精进根为第一戒因。智根为第二戒因。定根为第三戒因。二根为通因者。信念二根通为三戒因。复次六法为因。一依善知识。二依正闻。三依正思。四依信根。五依厌恶生死。六依慈心。复次有四种因。一从他正受得。二从清净意得。三从厌怖对治得。四从不犯戒起。恭敬忆念得。复次有四种因。能令菩萨戒清净。一能离犯戒因。二依止破戒对治。谓念处等。三依止寂静。谓不依止胜生处。回向为一切众生得涅槃故。四由具根本十善。所成方便所随非觉观所损。忆念所摄回向佛果故。此三种戒以何法为体。不起恼害他意。生善身口意业为体。离取为类。此三种戒以何法为用。正护戒能令心安住。摄善法戒能成熟佛法。摄众生戒能成熟众生。一切菩萨正事不出此三用。由心得安住无有疲悔故。能成熟佛法。由成熟佛法故能成熟众生

论曰。共学处戒者。是菩萨远离性罪戒

释曰。杀生等名性罪。性罪必由烦恼起。染污心地后则作杀等业。又有制无制。若作此业皆悉成罪故。名性罪。又如来未出世。及出世后未制戒。若人犯此罪。于世间中王等如理治罚。外道等为离此罪。立出家法故名性罪。于性罪中。菩萨与二乘同离故名共学处

论曰。不共学处戒者。是菩萨远离制罪所立戒

释曰。谓立掘地拔草等制。菩萨远离与二乘不同。何以故

论曰。此戒中或声闻是处有罪。菩萨于中无罪。或菩萨是处有罪。声闻于中无罪

释曰。如来制戒有二种意。一为声闻自度故制戒。二为菩萨自度度他故制戒。声闻菩萨立意受戒亦复如是。故此二人持犯有异。如声闻若安居中行则犯戒。不行则不犯。菩萨见游行于众生有利益。不行则犯戒。行则不犯

论曰。菩萨有治身口意三品为戒。声闻但有治身口为戒

释曰。戒类不同。菩萨戒以三业善行为体。声闻戒以身口善行为体

论曰。是故菩萨有心地犯罪。声闻则无此事

释曰。菩萨若有七种觉观等。起菩萨心地罪。犯菩萨戒。声闻则不如此。菩萨戒通相云何

论曰。若略说所有身口意业事能生众生利益。无有过失。此业菩萨皆应受学修行

释曰。若有利益有过失不应行。譬如女人语菩萨言。汝取我。若汝不取我有是处。我应死。若我不死必当杀汝。菩萨若随其语彼则不死。又不起恶事。则有利益。但取女人则成过失故不应行。若无利益无过失亦不应行。如二乘不能利他亦无过失。有利益无过失。即是菩萨戒。应生闻慧为受。应生思慧为学。应生修慧为修行

论曰。如此应知共不共戒差别

释曰。如此菩萨与二乘于性戒中亦有差别。即心所持及非心所持。于制戒中。亦有差别。谓利他不利他故。菩萨与二乘戒有差别。菩萨与二乘戒复有差别。谓广大差别。此广大有何义复有几种

论曰。广大差别者。应知有四种。由四种广大故

释曰。广大有四义。一以最胜义。专为他不求报恩及生死果。又利益无穷。由此二义故名为胜。二长远义。三大劫阿僧祇修行故。三以圆满义。依真俗及利益他事三境。生福德智慧具足故。四以自在义。依大乘光等四种三摩提。为利益他能行种种方便故

论曰。一种种无量学处广大

释曰。菩萨学处有二义。一种种二无量。种种显多。无量显大。一切恶无不离。一切善无不修。一切众生无不度故。名种种。持此三戒。时节无际功用无余。故称无量

论曰。二能摄无量福德广大

释曰。六度四摄因果各有九品。是名无量福德。如地持论说。如此无量福德聚。悉是菩萨戒摄

论曰。三摄一切众生利益安乐意广大

释曰。善教众生令离恶处安立善处。是名利益意。此功德于未来所得果报。愿一切众生如意受用。是名安乐意。又大悲拔苦名利益意。大慈与乐名安乐意。又令得一切出世事名利益意。令得世间胜事名安乐意。又此广大以四摄为体。前二摄名安乐意。后二摄名利益意

论曰。四无上菩提依止广大

释曰。由菩萨戒有三品及九品。戒能摄如来三种胜德及九种胜德故。正护戒为如来断德因。摄善法戒为如来智德因。摄众生戒为如来恩德因。九品戒为如来九德因。此如前说。由果广大故因广大。果广大有三义。一从广大因生。谓三十三大劫阿僧祇。修行十度十地等为因。二所得广大。谓一切智一切种智所摄。如来恒伽沙数功德。三利益广大。谓利益凡夫及三乘。乃至穷生死后际。此四种广大戒。并是无上菩提依止。但菩萨能修。二乘悉无此事。故称差别

论曰。甚深差别者。若菩萨由如此方便胜智。行杀生等十事。无染浊过失生无量福德。速得无上菩提胜果

释曰。如菩萨能行如所堪行方便胜智。今显此二义。若菩萨能知如此事。有人必应作无间等恶业。菩萨了知其心。无别方便可令离此恶行。唯有断命为方便。能使不作此恶。又知此人舍命必生善道。若不舍命决行此业。堕剧难处长时受苦。菩萨知此事已作如是念。若我行此杀业必堕地狱。愿我为彼受此苦报。当令彼人于现在世受少轻苦。于未来世久受大乐。譬如良医治有病者。先加轻苦后除重疾。菩萨所行亦复如是。于菩萨道无非福德故。离染浊过失。因此生长无量福德故。能疾证无上菩提。如此方便最为甚深。行益等行亦复如是

论曰。复次有变化所作身口业。应知是菩萨甚深戒

释曰。前明实事非显通慧。此下明通慧不论实事。菩萨戒有三品。即身口意业。除意业以无变化故。身口二业有时变化所作。亦是菩萨戒。此身口戒或现为善。或现为恶。或生怖畏。或生欢喜。皆令众生远离恶处安立善处。此戒难思量故言甚深。非本身口所作云何成戒。以能成就戒事。令众生离恶生善故。又此变化从菩萨意业生。菩萨以意业为戒故

论曰。由此戒有时菩萨正居大王位。或现种种逼恼众生。为安立众生于戒律中

释曰。众生有二种。或宜欢喜教化。譬如拘物头花因凉月开敷。或宜逼恼教化。譬如莲花因烈日开敷。菩萨亦尔。如那罗王及善财童子。或现可爱事。或现可畏事。安立众生于善处

论曰。或现种种本生。由逼恼他及逼恼怨对。令他相爱利益安心

释曰。为化邪见众生不信因果。令得正信离恶修善故。化现种种本生。如毗荀陀王舍儿与婆罗门。是逼恼他。此儿是化作。何以故。菩萨无逼恼此人。生彼人安乐故。又如药藏菩萨。令眉絺罗王与毗提诃王。互相逼恼。此亦是化作。后悉令相爱利益安心。菩萨行如此事有何利益

论曰。生他信心为先。后于三乘圣道中。令彼善根成熟

释曰。先令于菩萨生信。后则能如菩萨教修行故。三乘善根皆得成熟

论曰。是名菩萨甚深戒差别

释曰。此实行及化身所行戒。非下地所能行。非二乘所能通达故。名甚深差别

论曰。由此四种差别。应知是略说菩萨受持戒差别

释曰。从他得名受自清净意得名持。又初得名受。受后乃至成佛名持。又修行戒法名受。忆念文句名持

论曰。复次由此四种差别。更有差别不可数量。菩萨戒差别。如毗那耶瞿沙毗佛略经中说

释曰。从此四种差别。更有差别不可数量。何以故。但于品类差别中。取正护一戒。依二乘教分别。则成四万二千。若以此戒及余二戒。依菩萨教分别不可数量。毗那耶瞿沙毗佛略经中广说菩萨戒有十万种差别

摄大乘论释释依心学处胜相第七

论曰。如此已说依戒学差别。云何应知依心学差别

释曰。菩萨戒与二乘戒既有差别。戒为定依止。定依戒得成。菩萨定与二乘定亦应有差别。云何可知

论曰。略说由六种差别应知

释曰。若广说如大乘藏所立三摩跋提。体类差别有五百种。小乘清净道论所立三摩跋提。体类差别有六十七种。今略说止明六种差别。应知此义

论曰。何者为六。一境差别。二众类差别。三对治差别。四随用差别。五随引差别。六由事差别境差别者。由缘大乘法为境起故

释曰。所缘有三境。一缘一切真如境。二缘一切文言境。三缘一切众生利益事境。此三境名大乘法。但是菩萨定所缘。非二乘定境故言差别。复有十二种境如中边论说。一所成立境。谓十波罗蜜是真如十种功德所成立故。二能成立境。谓法界十种功德。能成立十波罗蜜故。三持境。谓闻慧所缘法门。闻慧能得阿含体。即说闻慧为持。四决定持境。谓思慧所缘如理如量境。思慧能简择阿含及道理。是熟慧故名决定持。五证持境。谓修慧所缘。修慧与道理一体故名证。能摄文及义故名为持。六通达境。谓初地所见真如。七相续境。谓二地以去所缘真如。已通达真如传流名相续。此相续所缘名相续境。八胜行境。谓无相无功用心所缘。即八地境。九生智境。谓九地所缘智自在依止真如。得四无碍解能生他智。又缘如来法藏能自生世出世智。十胜境。谓上上品智所缘。此智无复有上即十地境。此智以十力为体。无边智能名力。此智约十境说名十力。此十力能成就菩萨十地及如来九种正事。乃至无边化身。十一十二境。谓一切智一切种智所缘境。即如理如量境。此十二境通为奢摩他毗钵舍那所缘。一切定慧所缘不出此十二境

论曰。众类差别者

释曰。有四三摩提。是五百定品类故名众类。于小乘中乃至不闻其名。何况能修习。故言差别。此四种三摩提能破四德障。即四种生死。能得四德果。即净我乐常故。立此四定为四德道

论曰。大乘光三摩提

释曰。大乘有三义。一性二随三得。性即三无性。随即福德智慧行所摄。十地十波罗蜜随顺无性。得即所得四德果。此定缘此三为境。故名大乘。依止此定得无分别智。由无分别智照真如。及佛不异故名光。又有十五种光。功德胜于外光故名光。又此定能破一阐提习气无明闇。是闇对治故名光。此定缘真如实有易得。有无量功德故能破一阐提习气。即是方便生死障。于大净由破此障故得大净果

论曰。集福德王三摩提

释曰。一切善法唯除般若。所余悉名福德。此福德有四品。谓凡夫二乘菩萨。菩萨由此定故于四福德。未生能生未长能长。未圆能圆故名集。于生长圆三处自在故名王。由自在故能行施等十度。圆满菩提资粮福德行故。能破外道我见习气。即是因缘生死障于大我。由破此障故得大我果。复次一切善法依止真如。真如能集一切善法。名真如为集福德。此定于真如中得自在故名为王

论曰。贤护三摩提

释曰。贤有二义。一能现前安乐住。二能引摄诸功德。现前安乐住者。此定能令菩萨身不舍虚空性。免离三际故得安乐住。引摄诸功德者。能引摄不可数量诸定。非二乘所闻知。因此一一定起无量通慧。由此二义。是故菩萨能离声闻怖畏习气。即是有有生死障于大乐。由破此障故得大乐果。此定缘真如为菩萨体故。不离智能引诸定及通慧故。以定为体

论曰。首楞伽摩三摩提等

释曰。此定是十地菩萨及佛所行故得此名。何以故。十地菩萨及佛有四种胜德。故名首楞。一无怖畏。由得一切智故。二无疑。于清净众生见自身无等故。三坚实功德。恒在观无散乱故。四有胜能。能破难破无明住地障故。具四德人于此定能得能行。故称伽摩。此定多行他利益事。能破独觉自爱习气。即是无有生死障于大常。由破此障故得大常果。等言通举诸定

论曰。摄种种三摩提品类故

释曰。五百定名种种。皆是四定品类。悉为四定所摄

论曰。对治差别者。由缘一切法为通境智慧

释曰。无分别智缘一切有为无为等诸法真如。通为一境。此智与境无复分别

论曰。如以楔出楔方便故

释曰。如世间欲破木。先用细楔。后用粗楔。观行人破烦恼亦尔。先用劣道。次用中道。后用胜道

论曰。于本识中。拔出一切粗重障故

释曰。本识相续中。有烦恼业报三品染浊种子。说名习气能障四德。由此定故未灭令灭。已灭令不生。能对治所对治。及对治所得。与二乘悉不同。故言差别

论曰。随用差别者。于现世久安住三摩提乐中。如意能于胜处受生

同类推荐
  • 西夏事略

    西夏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寄续尊师

    寄续尊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辽纪

    辽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佛说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咦,你好像喜欢我

    咦,你好像喜欢我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分为六幕三十二篇:邂逅、钟情、陪伴、危机、改变和后记。或荒诞、或逗比、或感动、或悲情的爱情故事,就是32段青春往事。而其中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部精彩的微电影。本书讲述的故事都是以当下年轻人已经、正在、或者即将经历的故事为蓝本,轻小说的叙事风格足以引起读者关于“成长”“爱情”的共鸣与反思。但小说又不拘泥于平淡叙述,总有你意想不到的情节和结局……
  • 光明与黑暗与鲜血

    光明与黑暗与鲜血

    查尔·乔克福在一次冒险中不幸遇难,就在他奄奄一息之时,一位吸血鬼救了他并且把查尔转化成了吸血鬼。新“身份”的他与小镇上的朋友们将会经历一些常人无法触及的命运。友情的破碎、亲情的离别和爱情上的纠纷……感受光明、体验黑暗,还有别忘记品尝鲜血的滋味………
  • 爆笑穿越:邪王的顽劣萌妃

    爆笑穿越:邪王的顽劣萌妃

    一朝穿越,二十一世纪不学无术的女痞子杠上腹黑闷骚王爷。“帅哥,我能借你裤下躲躲吗?”“青天白日的不合适吧,天黑了来找本王如何?”??靠之,谁说这个色胚不近女色的??她只想快快活活的在古代混个够本,无奈王爷阴魂不散。“王爷,凤小姐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已然激起民愤,请问当如何处置?”他淡然一笑,不加理会。“凤小姐还一天内抢了三个美男,欺男霸女!”手心笔杆碎成粉,他起身就朝外走,“本王这就去为民除害。”
  • 乱世猎人第五卷

    乱世猎人第五卷

    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其武功与智慧突起江湖,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而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凭其机缘运数,突破武学与智慧的极限,终成乱世之中真正的猎人,而使整个武林以至天下的局势运于掌中……
  • 破冰2:风云再起

    破冰2:风云再起

    《破冰(第2季):风云再起》是“破冰系列”的第二部。一个天价订单横空出世,是馅饼,还是陷阱?各路豪强摩拳擦掌纷纷加入战团,围绕天价大单合纵连横。荣尊是否依然能如从前那样无往不胜?它的宿敌连胜为挽回曾经的败局,这一次又将如何出招?小文回归荣尊,拉开了公司人事大洗牌的帷幕,他与号称“打单王”的朱源明还能如昔日那般心心相印、在激烈的抢单大战中双剑合璧吗?作为总裁的陶瑞峰,与居功自傲的李海山,表面的信任与服从,却掩饰不住拥抱身影背后涌动的暗流,谁将是那最后的王者?这个故事,用利益、冷酷、背叛……演绎着现代商战中的人性。
  • 重生咏叹调

    重生咏叹调

    伍莫远以前的梦想很简单,就是靠着会赚钱的老爸过日子,然后早点生个儿子,并让他学会怎么赚大钱,这样就能靠着儿子过日子了。不过现在发生的一切却让伍莫远的计划完全破灭——他被人害死了。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心怀不甘的伍莫远却突然发现自己重生到了两年前。应该复仇,还是夹着尾巴逃跑?对伍莫远来说,选择只有第一项。面对势力强大的仇家,依靠着财侣法地四宝,来谱写一曲重生且复仇的咏叹调。伍子胥有言: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书友群:26657111【已满】155076438【新】
  • 穿越一生只为君

    穿越一生只为君

    她,郎中之女他,人中之王他们的从意外到相知到相爱。相信是他们彼此沟通的桥梁。忠诚,是他对她的承诺笑容,是她给他的礼物
  • 泡妞宝鼎

    泡妞宝鼎

    宋金刚六百六淘了一个小小丹鼎,从此开始六六大顺。因意外,地球所有核能失效。重回能源匮乏时代。且看宋金刚手握小小宝鼎,如何解救国家能源危机。炼丹,炼体,先天境界算什么?俺一炉子能造就千万!妞算什么?美女倒贴无数。还有千年老妞对俺巧笑嫣然!
  • 武猎巅峰

    武猎巅峰

    太古生武,道衍无数,可自那少年走出大山,只剩得寥寥几字——猎杀与被猎杀!(这是一个山村少年和他的女妖精一步一步猎杀武道宗门的故事。很简单,但很感人!)PS(始终坚信这是一本好书……………………………………………………)
  • 爹地坏坏:别宠我妈咪

    爹地坏坏:别宠我妈咪

    有个天才萌宝是什么体验?就是再也不怕老公啦……,大总裁也要为我折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