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800000021

第21章 :血脉难断——台湾沦陷三十八年大史纪 (1)

三十八年有多长?

三十八年,于历史而言,是匆匆一瞬,于人生而言,却已经沉沉半生。一代人从童年变中年,由青年入老年,于明末清初台湾人的历史而言,匆匆一瞬的过往,对于整整这一代台湾人,却是一个痛彻半生的伤:做亡国奴的伤。

虽然今天的我们,可以列举出无数的“GDP成就”,来列举荷兰殖民台湾时期的建设成就,比如台湾的人口比起荷兰人到来前,有了成倍的增加,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台湾本岛除了高山族外,汉族屯垦人口已经有两万多人。农田数量更比从前翻倍。特别是原来以渔猎为生的平埔族等高山族原住民,此时已经转入了农耕生活,并以水稻种植为业。台湾的学校更遍布各地。但这一切,对大部分台湾人来说其实是“无关”的。这就好比你本来在家好好的,却突然有一帮人冲进你家,占了你的房子,当了你家的主人,把你当奴才使唤,稍不如意就非打即骂。这样的日子,就是“GDP”高到家财万贯又有什么幸福?

这三十八年里,台湾人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海峡相隔,当牛做马,苦巴巴的熬。

而台湾的未来,也就这样熬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看看中国东南沿海的形势图就知道了:这些年有关走向“蓝色海洋”的话题格外热,“第一岛链”“第二岛链”这些名词时常提,而在中国东南海洋上,屏障沿海各省的台湾岛,其实就是中国海域蓝色海洋的分界线。进出走向世界的“岛链”,台湾就是一扇门。此时,这扇门已经落到了荷兰人手里。如果,这样的“既定事实”一直被荷兰人延续下去,经过数十年乃至百年,在经过几代奴化教育洗脑,外加荷兰人大量移民后。台湾,很可能真的会成为荷兰人在远东的“合法领土”,从此彻底脱离中国怀抱。

在明末最后的二十年,盘踞台湾的荷兰人,他们其实就在做这样的事情,那时候的他们是整个东亚海洋的海上最强者,想如后来英国人那样砸烂中国的大门,固然是不可能。但是在千里海岸线上,他们确实一度无人争锋。日落西山的明朝海军,此时已经冲不进深海。葡萄牙老老实实的缩在澳门做生意,西班牙窝在马尼拉鞭长莫及。东南沿海的海上“老大”,在这几年确实姓“荷”了。以荷兰最后一任总督揆一在其回忆录《被贻误的台湾》中所说:“本来,以我们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一代代的推行文明开化运动,我们原本可以继续巩固在那里的统治,将它变成我们永远的国土。”

本来可以做到的,结果却没有做到,说原因,现代人自然提及的,就是南明永历十六年郑成功那一场波澜壮阔的跨海东征。其实,如果历史是一场足球赛的话,那么郑成功确实是最后完成临门一脚破门的人。而之前的博弈,配合,突破,反攻。却是作为荷兰的对手们,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

看似没有对手的荷兰人,从他们占有台湾的第一天起,宿命的对手就已经出现了,是一群与他们你中有我,渊源密切的人——明末的中国海商们。

说只有明末中国海商,是这时候东亚海洋上荷兰人唯一的对手。原因也很简单:葡萄牙太弱,西班牙太忙,明王朝太衰,至于忙着入关的大清王朝,这时候还正晕船呢。只有那些啸傲海洋的中国海商们,多被正史称为“海盗”“海匪”的他们,有着争议命运的他们,才是不可一世的荷兰人最强大的敌人。因为,他们原本都是一类人,是为这个大航海时代而生的。

一:开台王颜思齐的争议人生

说明末的中国海商,现代比较众所周知的,是郑芝龙家族。然而说到晚明中国海商与荷兰人的争雄,却必须从另一个说起:颜思齐。

许多武侠片里常有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东亚的这片海洋,其实也是一个江湖,从明朝中后期倭寇之乱开始,这个江湖就很热闹了,日本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中国海商,能开得动船的,基本都露了一把脸。

但这个江湖比武侠里的更残酷,后浪拍前浪的规律同样适用,到了晚明的时候,倭寇基本已经给拍没了,老一代形形色色的海商们,有被拍散了架的,有拍没了影的。牛气哄哄的西班牙葡萄牙,也早给拍老实了。只剩下“后浪”荷兰,带着一帮小弟在东亚海面上兴风作浪,指东打西。

但老天是不会让荷兰人寂寞的,就在荷兰人风光无限的背影里,一个潜在的对手已经在悄悄崛起——那些给他当小弟的中国海商们。

说到这里,先要说说明朝万历年间后,东南沿海中国海商的变化情况。隆庆开关以后,明朝的海禁政策已经废除,沿海商人与政府的主要矛盾已不在,东南沿海算是消停了一段时间。老一代的海商们有散伙了的,也有给打没影了的。但海边消停了,海洋上却不消停,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外加新来的荷兰人,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找机会还是要抢你一把。做生意的没枪没炮,总归还是没安全保障。外加沿海贸易发展,东南地区豪商家族增多,既有钱又要安全,外加大海那头的花花世界商机无限,不动抢地盘的心思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短暂的平静后,新兴的武装团伙还是渐趋兴起了。

晚明东南海商的实力,和明朝海军的实力,其实是成反比的。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时期至万历三十年之前,是中国东南沿海比较消停的时候,那时候经历过剿倭战争和抗倭援朝战争的明朝海军实力强劲,敢来惹事的也少。但万历中后期后,随着北方边患日重,海防也日渐废弛,精兵猛将更一拨拨往辽东调,不甘寂寞的海商们,也就变得更精神了。隆庆开关后的海商势力,主要以福建海商为主。早期尤以漳州海商最强。明朝解除海禁初期,规定漳州月港为主要通商口岸,沿海商人出海做生意,归港复命,都要在这里办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漳州商人,也就迅速发展起来了。

在明朝解禁海禁初期的万历二年,月港每年上交的税银,还只有区区五千两。而十九年后的万历二十一年,就上涨到了五万两。号称“天子东南银库”。发展如此迅猛,一是大明朝的生产力太强,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还是全球欢迎的“高利润产品”。而中国海商的扩张速度也更强,以日本广岛长崎为例,万历年间朱国帧的《涌曈小品》里记载,万历三十年,在长崎岛做生意的华商,还不到十个人,十年以后,居然就激增到了上千人。事实上当时中国海商的足迹,已经遍布到了从日本至东南亚的整个航线,比如在菲律宾,华人的人口就增长到了上万人。东南外贸,一派欣欣向荣之相。

这段历史,也素来被看做明王朝“对外开放”的时期,但就明朝政府而言,这样的“开放”其实是很有限的。比如明朝虽然允许私人海商“许贩东西二洋。”但政府对此控制极严,出海的商人,必须要去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勘合”,即出海许可证,在许可证上要写明出海的日期,归来的日期。一旦超期,就要遭到严惩。严重的甚至会被没收货物。可是茫茫大海,情况瞬息万变,哪有这么容易能准时回来的?而一旦海商们在航海中遭遇到打劫,指望政府做主,更是不可能的。比如万历年间朱运昌担任福建巡抚时,当时福建沿海商人就曾上书,请求政府出兵剿灭劫掠海商的外国海盗,却被朱运昌以“保境安民”为由拒绝。即使在与外国商人的贸易中,明王朝也格外小心,虽然允许通商,但也只能在如月港等指定的地区,允许沿海商人和外国商船贸易,未经政府许可而与外国商人接触,依然要判重罪。另外明朝商人出海贸易,在船只的大小,携带的货物,往来的日程上都有严格的限制,官府会严格盘查,较真到细节。尤其是“违禁货物”这条,内容几乎每年都变,基本上是什么货物赚钱,什么就是违禁。

管的多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朝令夕改。明朝有关开放海禁,允许贸易等法令,基本都属于地方政策,也就是古人所谓的“令”,而限制海外贸易,尤其是限制私商贸易规模,贸易内容,对外交往等方面的法令,大多是属于《大明律》《大明会典》等“祖制”的内容。相比一下,“令”自然大不过“律”。而且“令”大多属于临时性政策,变动非常大,就以收税来说,在“隆庆开关”后的重点贸易地区福建月港,商业税的征收就几经变化,税收名目多如牛毛,比如有出海的手续费,交易的关税,货物税等等,而且名目经常变化,到了万历后期,万历帝向全国各地派太监强征税赋,沿海地区也未能幸免,当时太监高采在福建横征暴敛,几乎引起民变。而从根本上说,晚明虽然也有保护对外贸易和商人利益的法令,但这些法令,一是权威性不强,多是临时性地方政策,二是地位不高,大多都是各类法律中的细枝末节。已经走向“对外开放”的中国,对于海外贸易的管理依然是粗线条的,更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稳定的,适合海外贸易发展大势的法律,封建末期的明王朝,与这个大航海时代其实已日益脱节。

在这个“脱节”的时代里,身为一个生意人,如果要做个老实人,其实是既吃亏又倒霉的。赚钱的货物,政府基本不让你卖,能买你货物的大客户,政府往往百般阻拦,限制你和他们接触。挨了欺负,尤其是出门做生意被欺负了,政府也通常不管,政府管你管的最多的,就是在你交税的时候,还经常说话不算话,本来说好了可以不交的税,说变卦就变卦,辛苦挣的一点钱,有时候全搭进去都不够。这样吃亏又倒霉的老实人,稍微有点理想的海商是不会做的,日久天长,不老实的就越来越多了。“不老实”的主要办法,就是走私,越是不让卖的货,我偏要卖,越是不让打交道的客户,我偏要打成一片,越是不让去的国家,我偏要去。这种行为明王朝当然要严打,但枪炮打不死经济规律,一来二去,从万历中后期开始,一度消停的中国东南沿海走私团伙死灰复燃,各个有兵有枪,往来于千里海岸线上,生意也越干越大,一开始,不过是贩卖点违禁物品,后来就开始勾搭连环,在沿海上兴风作浪,比较可恶的,还打劫往来商旅,甚至上岸打家劫舍,渐成明王朝海防大患。

同类推荐
  • 嘉靖梦天下

    嘉靖梦天下

    嘉靖,懒;他,也懒。嘉靖,炼丹;他,贪玩。嘉靖,坐在背后看着群臣斗;他,和大臣做朋友。到底是嘉靖对,还是他对?后人评说吧。第一本书,希望大家批评,希望大家能喜欢。
  • 曙光初现(1940-1949)

    曙光初现(1940-194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从国共共同抗日为起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蒋介石父子最后逃离大陆。
  • 上海滩·1843

    上海滩·1843

    上海,在1843年之前,只是中国众多小县城中默默无名的一个。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人用船坚炮利将它轰成了一座贯通东西的新兴之城。从此,上海成了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古老中华民族面向世界的窗口。1843年,传教士麦都思创立墨海书馆,现代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上海成为近代西学东渐的根据地;1845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租界——英租界出现在上海滩; 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上海租界,上海逐步成为亚洲金融中心;1843年,上海开埠,曾经的滩头成了中国最洋气的摩登之都,东西文明在此交汇、激荡,改变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史,更影响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历史进程。它,是一座见证了近代中国跌荡沉浮的城市!
  • 叱咤神州

    叱咤神州

    宋朝,一个最好的时代,儒学复兴,经济繁荣,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宋朝,一个最糟糕的年代,每年输金纳绢数十万计,以求与辽、金“结为兄弟之国”乞求不再南侵,以维护自己腐败的统治……如今,这一切都因一名解放军退役小军官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变。且看他如何汇集民众,创建一支威武之师,金戈铁马、南征北战,枪指广袤大地,叱咤神州风云,复中华浩气,红旗所指所向披靡,用血与火铸就了中华民族奋勇崛起的民族之魂!
  • 隋烽荡

    隋烽荡

    大丈夫在世,当立不世功名,上则致君,下则卫民,若有利国家,虽百死而不旋踵。
热门推荐
  • 傲天笑苍穹

    傲天笑苍穹

    封仙大陆,万千种族林立,风云急转变幻,凶兽四起。无数人努力修行,前仆后继,只为成为一名小小的封者改变命运。……少年走上修行路,与天搏,与地争,与凶斗,数道避退,万象争锋。
  • 天才医女

    天才医女

    她,对所有医术过目不忘,成为世人口中的天才医女。她可以牺牲自己来救任何人,可是造化弄人,让她与自己深爱之人错过。赐婚?两个都是不想嫁的人,随便哪个?好吧!
  •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情诗(词、曲)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从中国古代的名家情诗中,精选五百余首,对于各位作者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于诗歌也进行了解析,帮助读者对历代名家情诗进行鉴赏。
  • 福尔摩斯探案集1:杀人的橘子核

    福尔摩斯探案集1:杀人的橘子核

    本书收录了《杀人的橘子核》《波西米亚丑闻》、《红发会》、《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等12篇知名的福尔摩斯探案故事。书中故事惊险刺激,情节引人入胜。12篇故事各有风格,或神秘诡异,或恐怖蹊跷。在充满异域风情的伦敦,由福尔摩斯带领读者拨开迷雾,直击真相。可以说,这是一本推理小说迷不可不读的佳作。
  • 待良辰美景时:请妻入局

    待良辰美景时:请妻入局

    易良辰似乎总是和三有缘,在家排行是三,按照年龄从高排下的人头数,排行十三。对于易良辰结婚的这件事,按照易老太太的说法是:“我家易老三要是不把锦袖给我娶回来,我就让易良辰一辈子做十三姨!!!”结婚之前易良辰觉得只要带着戒指和人到场就好,可是却忽略了婚姻的神圣性,结果良辰说不愿意,一场婚礼被玩坏了!终于有天十三姨说:待到良辰美景时,我定江山为聘,请你洞房好不好?
  • 清穿之重生九爷侧福晋

    清穿之重生九爷侧福晋

    死了一回的于洋洋,穿越重生了!阿玛、额娘对她爱若珍宝……众哥哥们把她放在掌心……唯一的庶妹,很不省心……可最重要的是,自己被指婚的这个人,为什么会这么像上辈子的那个负心汉……且看我们的九爷侧福晋是如何把渣男漂白的……
  • 御极师

    御极师

    想扮猪吃虎却被人看穿实力?想逃脱追杀却被高手察觉?想干掉仇人却差一丝功力打不过?……不要急,这些我都可以替你解决!——————御极师江小宝
  • 占星术之亚特兰蒂斯的星空

    占星术之亚特兰蒂斯的星空

    穿越小说?不是网游?不是本文是我一些生活中想象的小故事结合而成的(我有很多时间是发呆的)第一次写文请亲们多多指教小说内容?提示:亚特兰蒂斯沉睡的原因及主人公的成长故事
  • 千金食治

    千金食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炒店

    小炒店

    天天看豪门公子,旧时王爷,不烦吗?哪有那么多公子王爷?不如我带你看看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没什么传奇,尽量真实好玩。你得鼓励鼓励我,收藏一下,推荐一下,要不我就没动力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