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3500000009

第9章 每逢佳处辄参禅

即使你参悟到这言外之意,听出弦外之音,你也说不出什么。那说不出的,就是禅境,或者叫韵味。谁能告诉我,韵味是个什么滋味吗?

写的人是写心,读的人以心感悟,一切都只存在于心中。

苏轼《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诗中说“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苏东坡是个读书很勤奋的人,值夜班总是不忘带上一本书。

这里所谓“参禅”,即领悟或者说探究文字以外的意境。感受言外之意,聆听弦外之音。并非读到佳处就要打坐入定参禅。可见唐以后,甚至早在晋代,诗与禅关系之密切。苏轼说“每逢佳处辄参禅”,正是对禅与诗结合的高度概括。

孔夫子是很重视诗歌欣赏的。“诗教”就是他老人家开创的。

读《论语》时发现,他老人家也很强调探究诗的言外之意。不过,他的欣赏和审美方式,让人不容易接受。

《论语·八佾篇第三》第八节可当成孔子的诗歌理论来读。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这诗句出于《诗经·风·硕人》,《诗经》是孔子的教科书,“四书五经”之一。子夏问孔子,对这诗怎么理解?

子曰:“绘事后素。”孔子解释说,先有洁白的绢,然后才能绘画。

曰:“礼后乎?”子夏又问,根据这个道理,先有仁,然后才谈得上礼仪,对不对?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名商,孔子说,商真是启发了我呀。这样就可以和你探讨《诗经》了。

姑娘洁白的脸庞被理解为仁,美丽的微笑顾盼被理解为礼。孔子认为,只有如此理解,才可以谈论《诗经》。不管你说什么,都往他的仁义礼智上扯。就像不管买什么菜,都往自己篮子里放。明确无误,毫不含糊。生动活泼的生命被做成了僵化的标签。真可说是文以载道的极致了。

有人认为这也是讲究诗歌的言外之意,也是悟。如此说,大约是为了维护儒家的正统。说是悟,也没错。是儒家“文以载道”之“悟”,而不是艺术审美的妙悟。

审美是心灵感受,不是字面解读,更不是牵强附会。

禅与诗的结合,在艺术上把孔夫子的诗歌理论,至少是审美趋向给完全改变了。

禅与诗的结合不是偶然的。

唐最终结束南北朝和隋末分裂局面,统一中国后,唐太宗接受南北朝僧侣泛滥,文化素质低下,劳动力和兵源流失的教训,在开科取士的同时,对要求出家为僧者也实行考试。考试内容除佛学外,主要还是孔、孟、老、庄。那时的和尚们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唐代不少禅师,原本都是精通儒道的文人学士。

这就给禅僧和同样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大夫阶层、文人学士的交流结合,提供了同一层次的文化平台。禅宗的回归心灵本源,给时时被诸多烦恼困惑的文人学士,指出了随时随地可以进去的精神家园。这现实中没有,只存在于心灵的清净家园,大致就是禅境吧。

禅宗讲究一个“悟”字,禅师对学僧绝对是启发式教学。禅师解答,简洁、含蓄、空灵,让学僧自己去悟,悟出言外之意。

如唐代贯休禅师的开悟诗:

赤旃檀塔六七级,

白菡萏花三四枝。

禅客相逢唯弹指,

此心能有几人知。

通篇是禅,不见一字说禅。讲的是见色明心,观音入理,悟彻般若,却无法诉说,只是弹指示意,而心意又无几人能知道。只有开悟的禅客,弹指间已经知音。这就是空灵含蓄。禅师的诗词,大都如此。

这对诗歌创作,首先是对诗的欣赏,产生了巨大影响。孔子“绘事后素”的诗歌理论只能淡出。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禅话和禅诗的影响,只是表层的。深层次的还是禅宗“直指人心”的宗旨。一切源于心灵,回归心灵。

隔着宽阔的溪流,对岸是一带疏林,薄雾缭绕。雾和疏林谁都看得见。疏林里边是什么?那边是什么?那边的远方是什么?谁也看不见。凭借想象力,努力去想象那看不见的那边。这还是浅层次的形象化的联想,想到了什么,可以描述得一清二楚。

“每逢佳处辄参禅”,已不是形而下的联想,而是纯属形而上的感受或感悟。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无形象可以描述。只是意境,意境不可说。不是不说,是没法说。也就是禅宗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历代大禅师,都不为参学者说破。不是不说破,说破了,听者也还是感悟不到。因为能说出来的,不是实相。不仅不存在,反而把参悟者引入了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歧途。这就是苏东坡的“每逢佳处辄参禅”的内涵。

比如李清照“雁字归时,月满西楼”,柳宗元“欸乃一声山水绿”之类的名句,别说读者从中感受到什么无法表述,就是明明白白写在你眼前的,这短短的字句,你连解释都无法解释。若要硬解,肯定是把“活句”解成了“死句”。而参“死句”,正是禅僧“参话头”的大忌。读诗读“死句”,也可说是审美大忌。而“每逢佳处辄参禅”,就把这大忌讳给化解了。

此刻再回头看看“绘事后素”式的审美取向,细细品位一下,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不明确,不确定,多解,或于可解不可解之间。禅宗给我们开示了一个全新的审美境界。中国诗歌的走向从此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大进步,禅宗功不可没。

有人说,“好诗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意思已经差不多了,比只读死句已高出许多,只是对禅不了解,所以到不了更高的审美境界。

“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就是“解又解不开,透又透不出”的关口。这关口就是禅宗所说的“禅机”或“禅关”。所谓参禅,就是打破这个机关。

比如有僧人问大师:“何处可见十二面观音?”

大师不答,丢给他一面镜子。

根器钝的僧人把镜子翻来覆去,茫然不知所以。而利根器的僧人对镜一照,就会恍然大悟。十二面观音在何处?镜子里的你自己就是。

由此参入,便是佳处。一旦悟出,就是“打破禅关”。然而,当你想对人说那“佳处”时,却又发现参透了等于没参,不可解依然是不可解,只有张口结舌,会心一笑。不过,这时候的会心一笑,已是尽得风流的一笑。虽说依然是“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其实早已飘逸通透了。

不读点禅,仅仅在字句上绕圈子,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些诗,字面意思原本就一目了然,根本无需思索。

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又如仲殊禅师的《北固楼前一笛风》:

北固楼前一笛风,

断云飞出建昌宫。

江南三月多春草,

春在蒙蒙细雨中。

不用思考,一看就明白。若作字面解说,也很简单。可如果解说的只是重复诗中罗列的几个现象,不说也罢。禅门以为,只在文字上理会,最多只做得“知解禅客”。所谓禅客,只是禅门客人,还不是禅门中人。读诗“依文生义”便是作茧自缚,缠绕在文字相上,同样算不得懂诗的人。

对禅稍知些许,就会悟出《春晓》字在风雨声、鸟鸣声和窗外落花。意在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静。《北固楼前一笛风》,写的只是春雨春草,说的是无法捉摸的般若实相。而即使你参悟到这言外之意,听出弦外之音,你也说不出什么。那说不出的,就是禅意,或者叫韵味。谁能告诉我,韵味是个什么滋味吗?体验这不可言传的韵味,就是审美愉悦。

既然不可解而硬解,不如不解,让人自己去感受,那感受比所有的解说都美的多。所谓审美,就是感受。感受到一点一滴,也是享受。

诗歌从“载道”走向心灵,可以说是艺术向本体的回归。

说“每逢佳处辄参禅”,并非说诗与禅应该合一。诗是诗,禅是禅,只是在悟上有相通处,借禅说诗或借诗说禅,皆属方便说法,别错会了意。

宋代诗人吴可有《学诗诗》说:

学诗浑似学参禅,

头上安头不可传。

跳出少陵窠臼外,

丈夫志气本冲天。

他说学诗和参禅差不多,写诗应是活句,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的诗,才是好诗。读诗者不得不好好参悟一番的诗,才是好诗。

“头上安头”出自唐元安禅师的一则禅话。元安禅师对弟子们说:“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是,即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求活。”这问题无法回答,要回答,只能沉默不语来回答。因为“是”与“不是”是两边,而“不二法门”不得住于一边,也不得住于两边,无法回答。《维摩诘经》中,文殊问维摩诘什么是不二法门,维摩诘沉默不语。文殊菩萨赞叹说“是真得不二法门”。

回答“是”,头上又长了个脑袋,成了怪物。回答“不是”,就要斩头求活,而斩了头就只有死。这“是”与“不是”,把弟子们逼到了两难的境地。两难之境,正是参禅的时候。

学诗也是一样,读到可解不可解处,就要参悟。而那些只有死句,写诗必此诗的作品,或是不知参悟的读者,都是不可取的。

所谓跳出“少陵窠臼”,也就是不依陈法,援禅入诗的意思。

此是吴可雄心壮志,不做评论。

唐代诗人以禅入诗,多出于天然本分。到宋代,诗中含禅,已成了一种时尚。所以宋代的严羽以禅论诗,有了《沧浪诗话》。一个时代文风的形成,自有他的道理,让有识者去评论吧。只是由此可见,自唐至宋这数百年,禅对诗的影响之深之大。

不过,就我们这些读读写写的人来说,写应有感而发,切莫直奔主题,学点儿含蓄。读好作品时,应有所感悟,参透个中三昧。如此读写,才是真正读读写写。至于参不参禅,大可不必在意。

同类推荐
  • 运城名人(大运之城精品丛书)

    运城名人(大运之城精品丛书)

    运城位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金三角古河东地域,这里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养育了无数的华夏才俊豪杰。早在开辟鸿蒙、刀耕火种的远古时期,就演绎了女娲抟土造人的优美传说和黄帝与蚩尤征战盐池的喧嚣;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后稷嫁穑,禹凿龙门,嫘祖养蚕,也都发生在这里,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走来。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秘境追踪

    秘境追踪

    本书内容包括:历代帝王之谜;影响后世的历史谜团;生命之谜;人类生命之谜;地球之谜;历史悬案;历史文化之谜等。
  •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热门推荐
  • 狂野新手特工逃妻

    狂野新手特工逃妻

    军情一处的新手特工简凡,因着黑道大佬凌宸喜欢雏儿而被送给了他。她演的卖力,他配合的默契,当她将坚硬如铁的食指顶在他脆弱的太阳穴上,凝聚全力给他致命一击时,比她手指更坚硬的却是抵在她脑后的枪。力量的角逐里,究竟他是胜者为王,还是在爱情的棋盘里,他是败者为寇?”我是你未婚妻?你会娶我吗?“你爱上我了吗?哪怕一点点。”一场爱情赌约,谁先失了心?
  • 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

    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

    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择要阐述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理论体系,重点介绍了在公司企业中可以应用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具体应用理论解释;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马斯洛理论在管理理论中的具体应用。
  • 刀塔界的奇幻旅行

    刀塔界的奇幻旅行

    是DOTA老了,还是我们都已经长大……身边的朋友渐渐离去,只留下太多的回忆!记得成熟之前的那些年,打DOTA的我们永远都是肩并着肩,忘不了对你千里TP送一血时的无奈,也忘不了你逆风暴走时的激情!白虎一只穿云箭的惊喜,屠夫一钩定江山的霸气;风暴之灵七进七出的传奇,六十分钟美杜莎背靠世界树的守望;地卜师五狗齐飞的飘逸,以及卡尔二十连COMBO的史诗盛况!别忘了,有一种疯狂叫做疯脸,有一种夸张叫做IMBA,有一种无敌叫做BKB,有一种激情叫做蓝杖刷新大!我们或许已经长大,但DOTA带给我们的传奇永不停止,我们的记忆永不磨灭!带着卡尔的技能穿越空间,只为来到你的身边,这就是我的冒险,也算是我的一种另类的“真实经历”,一次奇幻的旅行,刀塔界的奇幻旅行!
  • 王俊凯你是我遥不可及梦

    王俊凯你是我遥不可及梦

    梦中的王子只和自己有一步之遥,却无法触及·······
  • 地软

    地软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大江向东流

    大江向东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江东……
  • 那年青春那么痛

    那年青春那么痛

    她的存在到底有没有意义?她只有悲伤地回忆,找不到一丁点的快乐瞬间,或许就像大家说的她不该存在。那年的青春,只有悲剧么?李洛死了,那个只是生过她的女人进了精神病院,那个嗜酒如命的继父只会对她使用暴力,就算是对她最好的朋友也在背后对她冷言冷语。她像是被上帝抛弃的孩子,这个世界都没有她的容身之处。
  • 追棺

    追棺

    一个古老的村落,牵扯出离奇的事件刘忆被东蓿道长认定做为新任掌门人他到底能否胜任,把道门发扬光大红棺女鬼,诡异木棺,夺命金棺...看一个青年是如何扬刀追棺,叱咤风云
  • 错爱成对:误惹霸道继承者

    错爱成对:误惹霸道继承者

    曾经我以为,爱情,就是最美好的年龄,遇见你,然后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直到俗不可耐的小三情节上演,打破了我编织的美梦,原来爱情,不过就是一场游戏,谁认真,谁就输了。既然人生如戏,为何我不能戏演人生?所以我沉沦,我游走在各种男人之间,直到有一天,你告诉我,人生只要有希望,每一天都是精彩!在我相信爱情的时候,你却冷冷地将我扔到一边。原来,爱情对你而言,更如儿戏。不遇几个人渣,怎能安心出嫁?
  • 网王之恋爱百分百

    网王之恋爱百分百

    亲们。我写的文是书的封面是谁,这篇文讲的就是谁。这样你们就可以一眼知道这篇文谁是主角了。她,从懂事开始就被培养成商业间谍杀手,二十岁那年,在执行任务中丧失了生命,临死前她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有一段美好的童年,她想弥补自己的童年…再次醒来,她灵魂穿越了,成了安渡财阀的千金小姐安渡剑心,年仅13岁,而她所在的世界也是她陌生的〈网球王子〉,她要怎样寻找她的童年,百分百的恋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