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3500000038

第38章 桃花依旧笑春风

花开花落,莺飞莺啼,寒暑交替,飘忽不定,谁也无法永远留住大自然美好的瞬间。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着氤氲不去的美好。

明心见性并不只是禅门功德。没有真性情,又怎么可能说真话,写真言呢?

每年春天都要到山里去,那九曲十八弯的山径已经很熟悉了。崖畔那株桃树,又如往年一树绚丽。山林中莺啼千转,也如往年。忽然间就想到唐代禅师怀浚的两首诗。

其一:

家在闽山东复东,

其中岁岁有花红。

而今再到花红处,

花在旧时红处红。

其二:

家在闽山西复西,

山中日日有莺啼。

而今不在莺啼处,

莺在旧时啼处啼。

看似平淡的诗句里,有着咀嚼不尽的绵长淳厚。

怀浚和尚是在说缘起性空。有了春风、春雨、温度和花蕾,花开了。阳光明媚、草长花开,正是此时,你到这里,在这树下,听见了莺啼。因缘和合,才有了此刻的所见所闻。当这些条件消失,花谢莺飞,归于寂灭,无所见无所闻。有彼才有此,无此也无彼。这相互依存的关系,就是“缘起”。这是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基本区别。世间一切,依缘起缘散而生生灭灭,没有永恒的存在。这叫缘起性空,也就是佛门所谓的“色空”。

还有一首无名禅僧的诗,一并抄录,读之或有助于对怀浚诗的理解。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

这不可见闻的“实相”,道家称之为“道”,归宗于自然。佛门称之为“心”,能感知一切,蕴涵十方世界。换言之,永恒只存在于心。禅诗禅画,当然离不开禅关佛理,但字面画面上却无一字一笔,那理义在诗画之外。虽不露痕迹,但真实地存在着。实相无相,全凭感觉,其实也正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最高标准。

怀浚和尚这两首诗,可以说深得实相无相的妙旨。完全不当他禅诗,也是佳作。

花开了,一片绯云。花谢了,云彩散去。但即便是在冬季,路过春日艳红处,那片红云肯定还会从你心底泛起。今年春天,莺声虽然已不在眼前这棵树上,看着那一树新绿,莺声分明依然就在那鹅黄嫩绿中。花开花落,莺飞莺啼,寒暑交替,飘忽不定,谁也无法永远留住大自然美好的瞬间。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有着氤氲不去的美好。不仅仅是因为外界的美,世界才美好,更多的是因为与生俱有的内心世界的美。否则,明知是好事,也不会去做。

《指月录》载,东晋时,有个名叫耆域的禅师。有一天,一个名叫竺法的僧人请他为大众说法。求法的听众来了许多,他登座后只颂一偈:

守口摄身意,慎勿犯诸恶。

修行一切善,如是得度世。

法行情他再多说一点,并说:“如斯偈义,八岁童子亦已谙诵。”你说的那几句,八岁的孩子都能说得滚瓜烂熟。

耆域说:“八岁虽诵,百岁不行,诵之何益?”

在同一篇里,还记载着唐代白居易在杭州做太守时,和鸟巢禅师的对话。

白居易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说:“三岁孩童也道得。”

禅师答:“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要认识和拥有那干干净净的美好,禅门称之为明心见性。也就是回归与生俱有的赤子之心,这回归的路程漫长而艰难。

唐初有个叫无尽藏的尼姑,在山里念经礼佛,苦修多年,总还是感觉心里漆黑一团,于是便在一个春末出门云游参学。她走过了不少名山大川,到许多佛寺向大德高僧请教。结果还是不明白,只好在又一个春天到来时,踏上了归途。

她快步登上山崖,推开院门,院内一树梅花正开得灿烂亮丽。梅花年年开,可就在那一瞬间,无边无际的光明注入了她的内心世界。

最美好的一切不就在自己家里,在自己的心里吗?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呵护这与生命同在的美好。行走千万里的寻找,找来找去,只是为了寻找那个心。最美好的,最值得珍惜的,只是自己那被尘埃复盖的心。

这就是“悟”。那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从她当时写下的诗句,或许能有些感受。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读这诗时,想到了崔护和他那传诵千古的佳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说这是爱情诗,那是好事者的杜撰。人事变迁,岁月流逝,不变的是纯净美好的心灵。去年春天,姑娘在桃花树前,给了他一瓢清泉解渴。如今人事已非往昔,但那美好的情景,依然存留心田。正是“而今再到花红处,花在去年红处红”的意境。

不管再过多少年,人类的良知不会泯灭,后人或许看不清古今多少事,但总能清晰地看见“桃花依旧笑春风”。

天地悠悠,缘起缘灭。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如鸟飞无踪。如如不动的,只有美好的心灵世界。维系古今,蕴涵天地。

禅门所谓自性真心,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真性情,性情中人。当文学刊物的编辑,读过许多文稿。常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有的作品,虽然从结构到叙述都不成熟。但一读之下,就有感觉。而有的作品,从结构到叙述都无可挑剔,但读后毫无感觉。原因和很简单,前者是真性情的流淌,后者是在“做”文章。

前者只要在技巧上略加修正,就是好作品。后者无可救药,怎么修改也无济于事。

真正的作家都是性情中人。反之全是文坛混混而已。明心见性并不只是禅门功德。没有真性情,又怎么可能说真话,写真言呢?

同类推荐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国学其实很有趣儿

    国学其实很有趣儿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本书就是按照这个分法;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本书是一本纯粹的国学书,让你读后回味无穷;是一本有趣儿的书,让你读后轻松愉悦;是一本有内涵的书,让你通过浅显的语言,领悟厚重的知识。这是一本有品味的书,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国学达人。
  •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本书先述孟子传略,然后分别讨论《孟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成书经过、《孟子》的主要内容、《孟子》经学地位、《孟子》的哲学思想等。其中对孟子的性善论、仁政论、修养论、天命论、处世论以及许行、杨墨批判论,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外,关于《孟子》的文学成就、《孟子》研究历史及《孟子》的研究方法亦逐次叙及,旨在引导读者从新的角度梳理并探索《孟子》的精深思想。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热门推荐
  • 中国爷们儿

    中国爷们儿

    民国26年初冬,青岛地界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儿。城里的几家日本纱厂接二连三地遭了雷劈,浓烟与云彩连接在一起,天空跟罩了棉被似的黑。一时间,人心惶惶,以为来了灾年。那些日子,城里涌出来的人蚂蚁一样多,一群一群拖家带口,沿着黑黢黢的地平线,风卷残云一般,一路向北。沧口以北空旷的原野上,北风呼啸,枯枝摇曳,黑色的天幕更显得萧瑟与沉寂。(本故事纯属虚构。)
  • 血缭眼

    血缭眼

    一百多年前,铸剑山庄锻造出一把绝世魔兵,世人格外红眼,称,“得魔剑者得天下......”
  • 圣者传说

    圣者传说

    远古的神音模糊,贪婪的城市,冰冻的国土。宫殿布满荆棘,城墙沦落蒺藜和刺草,倾颓的王座,坍塌的权柄,只有王冠的鲜血猩红依旧。坠落星辰的圣者传说,是拯救承载苦难的大地,还是抵达永坠的深渊。
  • 妖娆召唤师:嗜血邪凤

    妖娆召唤师:嗜血邪凤

    月影,绰号影魔。她要避,无影无痕,她要杀,如影噬骨。一场意外她魂穿异世,化身落魄娇小姐。影魔岂是盘中菜,任人鱼肉?六系妖孽召唤师横空出世,以杀止杀,掀起热血沸腾的废材铁血传奇。弱肉强食,任我纵横,亦正亦邪,黑白本无常。召唤世界,月影独尊!【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老残遗恨

    老残遗恨

    清朝咸丰年间,江苏吴江县同里镇上住着一个曰后与《老残游记》作者大有关系的重要人物。若不是他的提携,刘鹗生长南方,怎能在小说中把山东的风土人情、昏官酷吏写得那么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
  • 最后一个修真者

    最后一个修真者

    哪怕你权倾天下,亿万身家,最终逃不过死。而我,却是修真者,注定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寿,万寿无疆!在我得到传承之后,注定将要在都市之中留下一段佳话。第一个目标,要把整个学校的班花都掌握在手中……
  • 怡乐天空

    怡乐天空

    小说具有批判实现的意味和理想主义的追求,主要描写改革开放以来大都市边缘的农村逐渐城市化的过程,对其间的社会现实作了反思,对过分商业化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的隐忧,“怡乐天空”是城市边缘一个商业化的娱乐场所,同时也是作者的一个暗喻,指迷失于商业社会的人找到真正的灵魂憩所。
  • 那年雨中的花

    那年雨中的花

    在6岁的那年春天,莫琉素在自家的花园里面见到了一个素未谋面的男孩。身为千金的莫琉素对男孩充满了好奇心,似乎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他。男孩摘下一朵院里的蔷薇,递给莫琉素,冲她温柔地笑了笑,就马上走了。从那以后,莫琉素的脑子里不断地是他的身影。十年过后.....
  • 百里花闻录

    百里花闻录

    当我们回忆往事,心中的苦涩,心中的甜蜜,心中的不舍,悲伤,后悔……如今回想起来,是否会甜甜一笑呢?那时的我们,那时的你,还好吗?
  • 这朵花妖有点萌

    这朵花妖有点萌

    安蔷薇面临最大的人生危机!为什么她养的花竟然变成了人,而且还叫她“主人”?就好像,她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一样。呜呜呜,老天爷,看到他专注的目光,为什么她会忍不住心跳加快?她可不想跟一株植物谈恋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