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7600000025

第25章 跟逻辑高手学招——思维的演练,突破逻辑博弈的瓶颈(5)

尽管自杀会结束了自己的肉体生命,但却能保住家人的性命和世袭的淮阴侯爵位,此时刘邦就没有理由再穷追猛打,甚至会为了自己的名声对韩信的家属大加抚恤。不过,这种假设永远只能停在理论上,因为会将自杀作为一种主动选择的人实在不多见。

对于这种情况,一个国家只要不将权力过于集中于某个人身上,这种“鸟尽弓藏”的悲剧还是能避免的。其实,现代民主制度就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最大克星,只有现代民主制度才能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在现代民主制度下,一方面通过各种制度限制私人势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领导人的选举让民众可以合法竞选最高领导人,所以,兔死狗烹的故事不再上演。这一规则对企业的发展同样适用。

钱财如流水,关于财富的思考

一个人的财富有多少呢?按照定义,财富指他或她所拥有的一切,从一辆车到一所房子,从食品橱里的罐头到银行的账户,以及所有的股票和债券,最后再减去负债。而且,财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消长跟逻辑思维挂钩。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数量的财富,有的人的财富多一些,有的人的财富少一些。随着我们赚钱花钱,房价、股票上涨下跌,财富的数量也会出现上下浮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很难预测自己的财富是盈是亏。然而,从最容易想到的观点来看,我们也可以对财富的变动模式说两句。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财富变动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而且两者都是最基本的,下面我们就分别了解一下。

财富变动的第一种方式:就是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在美国,普通工人的平均年薪在3万美元左右。企业每年都会把这笔资金平均转移到每一个雇员身上。当然,资金还有其他来源,一般来说都来自于购买生活用品或服务的日常消费。每一次金钱易手,如拿支票到银行取现,或用信用卡买份礼物,一小部分财富就随着交易环节而慢慢流动,使一个人的财富变得少一些,另一个人的变得多一些。在我们日常的经济生活中,黄油和面包也就是这么来的。尽管有人获得财富,有人损失财富,但财富的总量一直会保持不变。

财富变动的第二种方式:就是投资,当社会财富发生变化时,个人的财富总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科技股,特别是网络公司的科技股猛涨了五至六倍,凭空为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而美国的房价,也在经过了十年大幅攀升后开始走下坡路。投资通常能创造财富,当然,也能使财富迅速蒸发。虽然有许多人对房价会一直飙升深信不疑,但是房价还是出现了几次下跌,也许明年开春就会再次下跌。投资是我们财富变动的第二种方式,但它对投机因素的依赖性特别大。

假如我们把财富视为一种物质,那么当这一物质在人与人之间流动时,或者到了一人手里经由他或她的投资后,财富的数量就会有所改变。所谓的“钱财如流水”,应该也是这个道理。把这个简单的财富形象跟对人类行为更深刻的见解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解释帕雷托的发现。

几年前,物理学家伯查德和马克·弥扎德开始着手研究在这些事实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虚拟世界的运作模式。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人们会通过跟他人进行交易来交换财富,并通过投资来获得财富或损失财富。为了让社会原子的行为符合现实,两位物理学家做出了进一步猜想——财富的价值是相对的。举例来讲,一个尽力工作,要把女儿抚养长大的单亲母亲,损失了100美元就濒临破产,而相比之下,一个富人就是输了几千美元也毫不痛痒。换句话说,财富价值的多少取决于已有的财富量。这就意味着,在投资的时候,富人投资的财富比例要比不够富裕的人多很多,比如很少有穷人拿出钱来买股票。伯查德和弥扎德利用计算机模拟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经济社会:组成这个经济社会的“人”有很多,所有人都根据这些规则来引导自己的经济生活,并跟人交易和进行投资。他们很快发现,好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活动传递了财富。假如某个人极其富裕,那么他或她就会去旅行,买房子,消费更多的社会产品,无论怎样,财富始终都会流入其他人手中。另一方面,穷人会减少消费,于是流向他人手里的财富要少很多。所以,从总体来看,人与人之间的资金流动有缩短贫富差距的趋势。然而,好像有一股力量在努力抵抗这一趋势。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虽然伯查德和弥扎德给予每个人完全均等的投资技能,但他们仍然发现,某些人单单靠运气就能比其他人积聚更多的财富。于是,这些人就比别人有更多的财富用于投资,获利的机会也更多一些。这一点也是我们为什么无法理解财富不均的根源所在,也就是,对自行增加的财富,壮大的速率究竟有多快,我们还不能正确的把握。举个例子,拿出一张超薄的纸,假设其厚度为0.1毫米,现在,你连续把它对折二十五次,每一次对折,纸片的厚度都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增加一倍,请问这张纸现在有多厚?遇见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个人估算的结果都严重偏低。其实,折叠后纸片的厚度超过了3万千米!如果不告诉你结果,你敢如此想吗?同样地,一系列积极投资之所以有很大的回报,是因为那些财富并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乘法。于是,在总人口中引起巨大的财富不均。这个模拟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的财富自动地流入少数人的荷包,不仅如此,财富在人和人之间的数学分配也跟现实世界的幂次法则完全相符。

尽管伯查德和弥扎德在这一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些简单,但所得出的结果跟实际数据完全吻合,因此这项研究的结论是不可争辩的。看来,财富不均现象跟政治左派或右派人士所给出的答案毫不相干。就像这个财富模型所阐释的,推动大部分财富流入少数人手里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现象,其中并没有任何权势的阴谋诡计,此外还表示,无论人与人之间才智是否存在差异,始终会出现严重的财富不均现象,即便每个人的赚钱本领都是一样的。因此,富人之所以有钱,并不是因为他们才智过人,也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这种见解与许多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人与人之间成就的巨大差异通常都取决于简单的逻辑过程,而不是参差不齐的遗传因素。举例来说,加州大学的米凯尔·辛姆金和弗瓦尼·罗伊乔赫瑞最近对“一战”时期一位外号“红男爵”的王牌飞行员曼弗瑞德·瑞奇瑟芬的飞行记录进行了研究。瑞奇瑟芬连续八十次取得空战胜利,这个辉煌的纪录似乎说明红男爵拥有不寻常的飞行本领,总不能把八十连胜的骄人战绩解释成纯粹的运气吧?但其实不然。辛姆金和罗伊乔赫瑞分析了“一战”时期德国所有战机飞行员的战绩,发现胜利的共有6745次,失利的仅有1000次,其中还包括了飞行员伤亡的战役。他们认为,胜负战绩的失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机飞行员主要针对装备不善或操控不佳的飞机来攻击,所以能轻易获胜,使得德国空战的胜率高达80%。这一点意义非凡,因为从数据统计来看,当时很有可能在将近3000名投入战斗的德国飞行员中,至少有一名飞行员能凭借纯粹的运气取得八十连胜的战绩。这一分析还表明,尽管瑞奇瑟芬和其他王牌飞行员的飞行本领处于前30%的水平,但是除了这一点之外,他们很有可能并无其他特别之处。两位科学家对此项研究的结论是:“王牌飞行员能获胜,大部分是靠运气。”

财富模型并不包括一个国家或其人民的所有因素,也不是为美国、德国、英国、哥伦比亚或其他任一国家专门设计的模型。但重点在于,这个模型所描述的财富变动过程就如同谢林的种族分离模型一样,远远超脱了那些细枝末节,因此必然在很大程度上能适用于所有国家。而这种根本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跳出政治观点,让我们认识到,简单的幕后力量也能导致具有法则般数学形式的社会结果。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现代科学的背景下,这一切都并不奇怪,因为财富不均的普遍法则只是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数学法则跟自然界数学法则是彼此呼应的。

分遗产的故事,让大家都满意

对很多继承人来说,分遗产是否公平会直接影响以后的亲属关系。因此,为了不影响亲属关系,大家都希望能公平公正地继承亲人留下的遗产。然而,这对继承人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他们大部分都不懂逻辑博弈。

有一对兄妹,父母过世后留下了一些财物,一共6件:冰箱、笔记本电脑、洗衣机、数码相机、自行车、洗碗机。

他们约定,由妹妹先挑选,但只能拿一样,然后哥哥再拿,也只能拿一样;如此循环。

实际上,兄妹俩对于这六样东西的偏好程度有不同的排序:

妹妹的排序是1—冰箱,2—笔记本电脑,3—自行车,4—洗碗机,5—洗衣机,6—数码相机;

哥哥的排序是1—笔记本电脑,2—数码相机,3—洗碗机,4—自行车,5—冰箱,6—洗衣机。

如果俩人诚实地选择,结果会怎样呢?所谓诚实的选择,就是指每个人选择时都是从剩下的物品中选择自己认为价值最高的那一件。

假如妹妹做出策略性选择,那结果又会如何呢?所谓策略性选择,即选择那些对方认为价值最高的物品,而同时哥哥又不会拿走自己认为价值最高的物品。

我们先考虑一种简单的情况,假如妹妹和哥哥的偏好排序如下的时候:

妹妹的排序是1—冰箱,2—洗衣机,3—自行车,4—洗碗机,5—笔记本电脑,6—数码相机;

哥哥的排序是1—笔记本电脑,2—数码相机,3—洗碗机,4—自行车,5—冰箱,6—洗衣机。

假如诚实地选择,结果会是:妹妹选了冰箱、洗衣机和自行车,而哥哥选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洗碗机。

妹妹得到了6件物品中她认为价值最高的3件物品,哥哥同样得到了他希望得到的价值在前3位的物品。两人对分配都很满意,这是一个双赢分配。

这里之所以能实现的“双赢”分配,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前提:我们假定了兄妹对不同的物品的估价“差别较大”,或者说不同物品对兄妹俩人来说其“效用”是不同的。为了分析这里的分配是双赢的结果,我们设定他们对每件物品有一个评分,满分为100分,妹妹和哥哥分别将这100分分配给不同的物品:

妹妹的打分是1—冰箱28分,2—洗衣机22分,3—自行车20分,4—洗碗机15分,5—笔记本电脑10分,6—数码相机5分;

哥哥的打分是1—笔记本电脑30分,2—数码相机25分,3—洗碗机20分,4—自行车15分,5—冰箱5分,6—洗衣机5分。

经过计算,妹妹总共得到了70分,而哥哥得到了75分。两人分配得到的结果都远远超过了50分。勃拉姆兹教授在《双赢解》一书中还提出了分配的“无嫉妒原则”。也就是说,妹妹的所得为70分,哥哥的所得为75分,妹妹也不会嫉妒哥哥。如此看来,这样的分配确实是双赢的。

在上述的分配中,我们假定了妹妹和哥哥对不同物品的估价或者排序是不同的。假如他们的估价差不多,情形又会怎样呢?

假定妹妹和哥哥对不同物品估价后进行的排序如下:

妹妹的排序是1—冰箱,2—笔记本电脑,3—自行车,4—洗碗机,5—洗衣机,6—数码相机;

哥哥的排序是1—笔记本电脑,2—数码相机,3—洗碗机,4—自行车,5—冰箱,6—洗衣机。

同样,由妹妹先选。

在这样的选择中,假如每个人进行的选择是诚实的,即兄妹两人进行选择时,都是从剩下的物品中选择自己认为价值最高的物品,那么结果是:

妹妹选择了冰箱、自行车和洗衣机;

哥哥选择了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洗碗机。

在这个分配中,妹妹获得了她认为的价值“第一”,“第三”和“第四”的物品,而哥哥获得了他认为价值“第一”、“第二”和“第六”的物品。

对双方来说,这样的分配也许不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双方应该对这个分配结果感到满意。

读这个例子的过程中,思维活跃的读者会想到:假如妹妹第一次不选择冰箱,而先选择笔记本电脑,情形会如何呢?也就是说:妹妹的选择是策略性的,而不是诚实的。因为,妹妹知道在哥哥那里笔记本电脑排第一,而冰箱排倒数第二。妹妹第一次选择了笔记本电脑,轮到哥哥选择时,哥哥也不会选择冰箱,而会选择数码相机。那样结果就会如下:

妹妹选择了冰箱、笔记本电脑和自行车;

哥哥选择了数码相机、洗碗机和洗衣机。

这样妹妹得到了她认为的最有价值的前三位东西。而哥哥得到了他认为的第二、第三及第六位价值的东西。

当然,假如哥哥对自己的分配所得的结果不满意,他同样可以采取策略行为。当他看到妹妹采取策略性行为而选择了笔记本电脑时,轮到他选择时,他可以先选择冰箱!虽然冰箱对他来说价值最低,但他知道冰箱在妹妹那里价值最高,等分配结束后,他可以用它跟妹妹交换笔记本电脑。如此一来,情形就比较复杂了,大家不妨认真分析一下。

运用逻辑思维来进行投资

“证据”是任何能指出真理的指标,人们使用的广泛传播的定义是常见的证据形式,它反映出个人对问题的思考,然而,当定义积非成是,人们就会不自觉地远离真理而走向错误。于是,很多投资者被由假象得出的定义给蒙骗了。

同类推荐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而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却凭着他们那一点点素心慧眼,做了一世高人。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
  • 创造的进化论

    创造的进化论

    本书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作了批判。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成熟。
  • 老子与当代社会

    老子与当代社会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著作———《道德经》,由此开创了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学说及其衍生出的道家、道教等流派对2000 多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老子文化及其哲学智慧也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人类的宝贵财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老子思想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由胡明媛编译,书中的故事都是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之作。在这里,完美的逻辑推理、精致的全面构思,以及引人人胜的紧张情节,让人紧张、兴奋、恐惧,又按捺不住想要继续读下去。在这里,不只有悬疑和惊悚,更有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人性的刻画。尽管每个故事的场景设置和逻辑安排常令人不寒而栗,但是隐藏在其中的诙谐幽默和喜剧色彩让狄式惊悚悬疑小说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心脏骤然紧绷,更有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在一个个看似怪异荒诞的故事背后,深藏着社会中的荒谬和冷漠,也隐含了人性中的贪婪与险恶,当然也有真挚、善良和温情。这本《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适合离奇小说爱好者阅读。
  •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这位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以其传奇的人生和情感经历,始终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他声名显赫.却向往平静恬淡的生活;他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他追求永恒真挚的情感,却屡屡受到命运的打击……纳兰词哀感顽艳、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它传达了纳兰容若至真至哀的心声,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最真实悲恸的情愫,又有几人深知?本书以传奇笔法,描述了纳兰容若短暂而灿烂的一生。以纳兰词中最动人的词句,串连起他真挚哀婉的爱情篇章,揭示了他凄美悲情的内心世界。
  • 问天独尊

    问天独尊

    少年虽只剩下三年命,仍誓与天比高。雕虫小技也能玩的风生水起、威震八方。丹药一途,更是独领风骚。修仙路上,缘劫一线,看我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Hesiod, The Homeric Hymns, and Homerica

    Hesiod, The Homeric Hymns, and Homeric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有龙夫

    家有龙夫

    一句好丑,跟到她家里来一夜混战后,发现那个东东居然是条传说中的龙。这条龙的身世还那么可怜,而且他不吃虾鱼蟹蛇,害得我也没得吃。这条上古的龙天天跟在我身后姐姐姐姐的叫,对别人理都不理,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但是为什么,相处久了,我也会有若得若失的感觉?这条上古的龙有一天会飞天而去吗?好像某些东西在悄悄地改变,在身体的某个角落漫延。龙的世界是怎么样呢?命运又如何走向?
  • 越世纪

    越世纪

    来自未来世界的凯嘉为了阻止敌人穿越时空改变历史亲自来到了过去的世界,在过去的世界凯嘉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乔布斯的24个工作哲学

    乔布斯的24个工作哲学

    把乔布斯的工作哲学总结出来,是期望职场人士从乔布斯的哲学中汲取营养,成就自己卓越的职业生涯。同时,我们也希望读者能够像乔布斯一样具备非凡的想象力与超越精神,不仅在职场中学习乔布斯的优秀哲学思想,同样也能把它们拓展到自己人生的方方面面。希望读者朋友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而且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仅把书中的内容当做一种行动的指导,也能把它们当做一种精神的升华。因为乔布斯带给我们最有价值的东西,恰恰就是其精神品质,这是塑造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亲爱的读者们,希望读完本书的最后一页时,您也能像乔布斯一样——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 王妃的穿越生活

    王妃的穿越生活

    一个古代的王妃穿越到现代,成为一个陌生男人的老婆,苦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王妃,跟思想超前开放的21世纪男人,一场爱恨纠缠就此开始,这,将会让他们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精彩尽在《王妃的穿越生活:调教老婆爱上我》
  • 加速世界真正的加速

    加速世界真正的加速

    WhyfeelfearWhyfeellonelyWhyfeelsadWhynoonefeelswhyalways......加速たい速くの世界に行くか少女注目されるだろう
  • 潘石屹的坎

    潘石屹的坎

    他,地产大亨,身价不菲,拥有“华尔街夫人”,微博粉丝上千万,在这个房价高昂的时代,秒杀众多人的梦想。然而,市场坎、管理坎、媒体坎、家庭坎……样样他也曾遭遇过。浮华的光环背后,谁能想到他也经历了一路坎途?本书用大量真实的资料,详细记述了潘石屹由暴穷到暴富、引领建筑潮流的传奇经历,再现了他屡陷困局的艰辛创业路,揭示了他不做大多数、乐观自信、敢于正视危机的独特个性和智慧,对于在路上的年轻人来说颇有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