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1700000018

第18章 马克思社会合作思想的精神基础及致思路径(2)

二、从实践的生产关系到共同体

(一)应然与实然相结合的实践精神

应然与实然是法律上的名词。应然是指在可能的条件下事物应该达到的状态,或者说基于事物自身的性质和规律所应达到的状态。实然就是事物存在的实际状况。一般来说,作为事物的现实表现样本之实然,总是与应然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节或背离;而作为事物客观存在本性及其理性要求的应然,也肯定是超越外在的实际状况。正是由于事物应然的存在,才能使得事物的实然状态的改善有其必要与可能。

每一种理论研究都必须以特定的客观环境作背景,以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为目的来展开。马克思提倡的合作精神,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现实中的道德状况的实证性描述,更是对一种道德理想(即解放全人类)的价值性建构。恩格斯指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相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符合‘人’这个字的含义的人”。按照德布拉·萨茨( Debra Satz)的理解,马克思对于历史为什么会产生共产主义所作的解释,需要假定某些价值包括自由价值作为解释性角色。但是,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类存在的理想状态,绝不是形式化的、虚伪的承诺或者先验主体关于道德原则的某种“想法”,也不是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希腊城邦公民的恰当实践,而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特定生存方式,即“自由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人的生命活动,认为人的生命本质具有历史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人类合作精神是实然性和应然性的统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马克思,1979:491 )人一方面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作为一种实然性而存在;另一方面人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总是不满足于既定的生存状态,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改变现有的生存状态,作为一种应然性而存在。

社会合作是人类社会应然状态的体现,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实践也应注重实然与应然的结合。对个人和社会而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已经规定或注定了的本质或命运,人可以在现实基础上通过生命实践来促进实然向应然的提升,达到对现存状态的超越。合作精神作为一种引导社会合作发展的推动力量,具有维系社会秩序、规范价值体系、调节社会行为的实践精神特征。合作精神既立足于现实,又指向理想,因此,它以制度和规范为基本形式,以道德价值为实践指向,为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调节和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引导。对于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和增强社会凝聚力,均具有重大价值。无论怎样平凡的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在日常生活中遵循道德要求,其生命才有价值。

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引导与社会生产发展息息相关。在人与人进行交往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所进行物质上、精神上的社会联系和相互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交往关系的基础。在实践活动中,人对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对象性改造,同样需要借助人与他人的社会关系才得以进行。反之,只有精神劳动从物质劳动中相对独立出来,才表明人类部分地摆脱繁重的物质劳动及其自然因果律的限制,自主自由地想象与创造,因而人类才会反思、批评既有的生活方式,才会有超出日常生活与当下实践的人类应然理想,才会有了专门的精神生产。培养合作精神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引导人正确认识实然(即当下的生命状态),启发人思考应然,激励人积极实现由实然性向应然性的转化与提升。

合作精神是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公共利益、公共事物、公共秩序等公共性的一种唤醒与关注,是现代公民处理个体与社会共同体关系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以当代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为诉求的一种深层次的社会意识。作为一种思想价值观念,合作精神往往会受到特定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合作精神虽然是一种思想预设,但归根结底要面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世界。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马克思,1995:291 )

(二)共同体

共同体?[1]是拥有共同价值、规范、目标的组织或实体。共同体的理论揭示了社会合作的形式与本质。一般来说,共同体生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基于差异分工而相互交往的生活,即人们基于各自的能力和需求实行差异分工,每个人通过贡献自己的能力和劳动来满足他人需要,并从他人和共同体那里获取报酬;二是基于共同需求而相互交往的生活,即组成共同体的人们存在许多共同需求,这种共同需求只能通过共同生活来满足,人们为此而团结合作、相互援助。

对于实现社会合作的共同体,西方传统思想家都有基于政治哲学分析的论述。无论是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哲学王”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的至善城邦”思想,还是卢梭的“公意”思想,这一思想传统均有“理想乌托邦”的构想。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曾详细描述人类早期为了生存需要形成的相互依存与互助、工业社会分工体系基础上的工具性协作,前者出于应对自然环境的险恶,后者是在权力或组织结构的安排下而进行协作性的活动,二者都不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马克思反对强迫的社会分工,强调人的自由,否定国家形式,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完成了对前人的超越。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合作时,注重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他批判了以前的个体本位社会概念,主张从社会本位的角度理解社会,强调许多个人的合作即为社会关系。在《雇佣劳动和资本》中,马克思更加明确地把社会关系解释为生产关系的总和。他说:“私人的个人关系,他们作为个人的相互关系,创立了———并且每天都在重新创立着———现存的关系。”(马克思,1960:515 )同时,他又指出,个人“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处于这种社会关系中的”(马克思,1960:84 )。如此,社会合作便不仅仅受个人之间关系的影响,还要受制于所处的社会阶级。因为个人关系是个别的、偶然的关系,而社会关系则反映的是人们之间整体的、实质的和必然的联系。他把社会合作的产生归因于社会分工之后人的需要,利益“把市民社会的成员彼此连接起来”(马克思,1957:154 ) ,并“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马克思,1960:37 )。社会关系总是处于历史的发展变化之中。从起源上看,人们之间最初的社会关系首先是在人类自身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在过程当中,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关系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必然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社会关系之所以会发生变化,其内在机理就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注重社会关系和现实生活实践性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共同体的目标。恩格斯也曾经认为:“一到有可能谈自由的时候,国家本身就不存在了。因此我们建议把‘国家’一词全部改成‘共同体( Gemeinwesen ) ’……相当于法文的‘公社’。”(恩格斯, 1995:324-325 )

马克思视域下的共同体有不同的种类,他把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农业共同体划分为三种:亚细亚式共同体、古典古代式共同体、日耳曼式共同体,此外还有资本主义时代的阶级共同体(资产阶级共同体和无产阶级共同体)。根据对共同体本质的认识,马克思还将共同体划分为“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就大体而言,资本主义私有制下靠强制分工来束缚人发展的共同体属于虚假共同体,而能够消除强制分工使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才是真正的共同体。

马克思的共同体观经历了两个阶段,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分水岭。第一阶段,马克思主要关注自由意志以及共同体与个体的分裂问题。第二阶段,唯物主义历史观全面创立,把马克思的思想进一步深化到了社会的实质,力求揭示出人与社会之间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新型联合体,即恩格斯概括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讨论了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论理论,这个理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偏离直线’就是‘自由意志’”(马克思, 1982:121 )。将这一观点推及到个人,“偏离直线”也就意味着必然命运的破除。与原子一样,人只有“偏离直线”,才能突破自然的局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打破自身相对定在,成为自身“唯一现实的客体”(马克思, 1995:37 )。遵循这一逻辑,“偏离直线”的原子“在政治领域里,那就是契约,在社会领域里,那就是友谊”(马克思,1995:38 )。因此,马克思指出:“排斥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马克思,1995:37 )依照自然法则推导出来的结论,孤立个体的内心自由并非定在的自由,人和人只有在某种共同性的基础上,通过交往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这也是社会合作的基础。

但是,作为合作基础的共同性在神权社会瓦解后遇到了危机,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导致个体与共同体出现了分离的趋势。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描述这种现象:“各种共同体进入了政治领域,即进入最高的具体的普遍性领域时候,竟有人想把这些共同体分解为个人组成的群体。因而这种想法就把市民生活和政治生活彼此分割开来。”(黑格尔,1961:23 )马克思十分认同这一看法,认为黑格尔的理想就在于实现市民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统一。(马克思,2002:93 )

黑格尔的学说影响了青年马克思对社会的理解,库诺( Heinrich Cuno)认为:“卡尔·马克思在社会观方面紧步黑格尔后尘。他不仅往往全盘接受黑格尔区分的概念,而且也常常接受了他的论据和例证。他对不完善的和完善的国家,通过合作的相互关系而与他人联系的自私的个体和作为一个国家共同体公众的人所进行的区分,这一切都来自黑格尔。”(亨利希·库诺,2006:240 )马克思虽然认同黑格尔深刻的地方在于发现了现实矛盾,但并不认同黑格尔以伦理共同体解决问题的路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将国家视作人民自己的产物,由此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中忽视人民的保守思想。

马克思的批判与卢梭的看法颇为一致。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在契约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人民共同体的主权者。同时,卢梭的“契约共同体”与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也有相似之处。意大利学者沃尔佩( Galvano DellaVolpe )甚至指出,如果卢梭从政治公式中“清除了那些关于它的仍然非常值得怀疑的和模糊不清的因素”,那么就能在方法本身上产生质的飞跃,即从卢梭的道德和博爱主义到马克思阶级斗争方针的飞跃。(德拉·沃尔佩,1996:92 )正是如此,沃尔佩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称作“一部自始至终渗透着典型的卢梭主权思想的著作”(德拉·沃尔佩,1996:136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在卢梭那里不仅已经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辩证的说法:按本性来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每个极端向它的反面的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恩格斯,2002:180 )诚然,黑格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卢梭的平等说没有黑格尔的否定的否定来执行助产婆的职务,也不能建立起来”(马克思,2002:179 )。卢梭关于社会不平等发展阶段的辩证思想、黑格尔的系统辩证法体系,都成为马克思共同体辩证思想的重要来源。

在讨论如何解决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分裂时,黑格尔通过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伦理实体发展的三个阶段来表述个体与共同体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的过程。马克思借鉴了黑格尔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阶段(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自由个性)。但他扬弃了辩证方法的观念性和先验性,遵循的是实践唯物主义。贺来评论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与其市民社会批判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市民社会批判,揭示‘个人主体性’与‘社会共同体’分裂的现实的社会政治根源,改变这种分裂得以产生的世俗的社会政治基础,并寻求一种能够和解和统一这种矛盾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理想图景,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旨趣。”(贺来,2007 )由此,马克思将个体与共同体的最终和解建立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之上。

同类推荐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墨家的智慧

    墨家的智慧

    本书以墨家思想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热门推荐
  • 芳兰轩集

    芳兰轩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公务礼仪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既可作为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培训教材使用,又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阅读需求。
  • 重活人生梦

    重活人生梦

    生命中的每一秒都是珍贵的,过去的每一秒都是不可复制,不能重来的。陈立东得到十年的过去人生,面对茫然大世他该如何走出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拾起人生梦想。
  • 帝女三嫁

    帝女三嫁

    一朝穿越,姐也玩玩女扮男装!战场上,她英姿飒爽,震慑敌军三十里!朝堂上,她铁齿铜牙,舌战群儒莫能辩!于是,那个至高无上的男人坐不住了!“喂,我是男人,离我远点!”她怒目而视!而他温柔一笑,“男人?朕照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灭世魔导师

    灭世魔导师

    万年绝域战场,传说中诸神陨落之地!一片焦黑的泥土中,伸出了一只细嫩的手。随后,泥土翻动,一个少年从泥土中钻了出来。
  • 这个王妃太霸道

    这个王妃太霸道

    21世纪的刁蛮总裁大小姐夜里买醉被一道雷劈了之后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异世大陆,变成了将军府上的大小姐,本想安安静静当一只小米虫,却不想被赐婚,嫁给了一位妖孽王爷,从此开始了一段异世纵横之旅,斗王爷,斗侍妾,斗贱人;勾引美男,调戏美女;胡作非为,惊世骇俗;搞得赵国动荡不安,王府鸡犬不宁;却偏偏长着绝色之容,倾国倾城,让人又恼又疼;这是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故事;红颜祸水,江山常在,美人难得,可叹可恨。
  • 九域飞仙记

    九域飞仙记

    初识,感知,不惑,洞悉,知命--修行者五大境界!大隋王朝边陲少年郎颜欢原本是一个连修行者最基本的门槛初识都迈不进去的常人,直到有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加入了大陆臭名昭著的修行者组织,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就为他打开了……
  • 龙虎大陆

    龙虎大陆

    龙虎大陆,强者为尊!这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充斥着无限与可能!李震步步生莲,踏入这个宗门林立、天才如云、远古望族、神话争锋、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 修真高手在都市

    修真高手在都市

    修真者被家族当成神棍,遭自己的亲弟弟的白眼,家族大长老的鄙夷,最后惨遭抛弃。原本的未婚妻还将他挡箭牌使用。龙在池中,终是龙,且看修真高手如何玩转都市。
  • 工作分析与应用

    工作分析与应用

    本书结合大量的分析案例介绍了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实施;工作分析结果的实践功能;工作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