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9800000057

第57章 研究生学位管理与建设(6)

三、对策与思考

(一)管理高层高度重视并加大对我校专业学位及相应导师队伍建设的投入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培养高校理应充分认识这种新的教育形态对自身战略发展的影响,逐渐肃清传统认识误区,在政策保障、制度措施、资源投入、奖励资助、人才培训等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厘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规律,以高度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性应用人才的持续输送,逐步形成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多渠道整合资源,促进我校专业学位导师队伍的实质性转型

1.增强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选聘的灵活性,充实专任导师队伍

对实践经验丰富但学术科研水平略微欠缺的人员,可根据该专业学位类型的实际情况,酌情破格或先确定为副导师(与学术能力较强的导师相互补充、配合);对年龄超限但该类型生师比过大,且个人仍有余力指导的导师可采取返聘等方式继续任用。在不影响导师遴选制度整体公正性的前提下,适当增强专业学位导师选聘的灵活性,弥补我校具有丰富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的专业学位专任教师不足的缺陷。

2.通过引进与特聘制度,优化专业学位导师队伍结构

通过人才引进,吸引外部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兼具的优秀行业人才,培养成为我校具有献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职导师;进一步通过资源互补、平台搭建等方式,充分吸纳相关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担任专业学位外聘导师或任课教师。与此同时,扩大社会各界高级专门人才兼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范围,为专业型研究生实践、实习创造良好条件。

3.建立并完善专业学位导师培训制度,促进专业学位导师指导能力的完善与提升

加强对我校现有校内导师的专业化培训,着重加强其实践技能、行业规范、专业知识的培训,制订类似带薪培训、对外访学的措施保障,定期抽调、选派实践经历相对薄弱的中青年导师到基层职业机构与部门进行实作性培训、增强其具体的职业指导能力。对校外导师可以利用讲座、座谈、访谈等灵活方式,加强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和规定的了解,提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的掌握。

(三)强化监督,依托制度管理明晰专业学位导师职责

1.试行定期汇报制度[2]

针对目前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集中授课时间零散、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建议试行定期汇报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专业学位研究生定期向导师汇报近期学习与科研情况,导师根据实时汇报掌握学生思想、学业的相关动态,给以点评、指导并制订下一步计划;其次,导师与导师组或学院以及研究生管理部门保持动态沟通,反映近期指导情况,包括指导次数、指导时间及发现的问题等。定期汇报制度,双管齐下,既确保导师随时了解情况、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同时加强了对导师指导情况的监督,为导师考评提供了依据。在实施中应力戒形式主义。

2.完善考核与竞争机制

为打破目前研究生导师聘任终身制的实际状况,应完善并强化对专业学位导师的考核。考核中应当注意考核指标与学术型导师的侧重点区分,着重关注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情况。同时,确保考核周期的合理性,避免周期过短(导师疲于应付,徒增工作量,无法安心科研、静心指导)与周期过长(导师责任意识淡漠、疏于指导、管理松懈)。再次,建议针对专业学位导师给予专项岗位津贴制度,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学生的违法违纪、学业不达标、严重学术不端、就业情况都应作为考评的参考,建立竞争机制,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四)切实推进与落实“双导师制”,搭建理论与实践贯通的平台

“双导师制”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在于校外导师的责任意识、参与力度与作用发挥。在今后的专业学位制度建设中,我校应通过制度建设与创新,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的责、权、利,激励其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对于专业素质、业务技能、指导水平突出的优秀校外导师,应采取长期聘任的方式,使其享有与校内导师同等权利。此外,依托校外导师,深化与企事业、基层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拓宽专业学位实践基地的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切实保障“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课题组.开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研究生专业学位总体设计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8,25,41.

[2]支戈壁,黄华.论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导师队伍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3]贺佐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差异[J].中国研究生,2007(1).

[4]姜澎.研究生培养启动结构调整,大学准备好了吗?[N].中国新闻网,2009唱10唱15.

[5]樊炳辉,爱琴,传江.科研究生导师工作几点思考[J].科学与管理.2010(2):17唱19.

(作者:杨蕾)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及防治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日益频发,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肩负着未来学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准与学术研究能力的高下,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乃至综合国力的提升。探讨与防治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问题的意义由此凸显。

一、概念界定与行为表现

学术不端行为,或称学术不当行为、学术不良行为。2007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的枟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枠中对其做了明确的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2009 年3月19 日,教育部发出枟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枠,列举了七种学术不端行为:“(一)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伪造注释;(五)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六)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七)其他学术不端行为。”[1]

结合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表现主要包括:论文抄袭、剽窃、伪造或篡改实验或调查数据、学术成果低水平重复、一稿多投或多发、论文买卖、引文不当或不加注释、杜撰参考文献、通过非正当渠道发表低水平文章、文章署名搭便车等。

二、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导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价值观念发生嬗变,实利主义渐成主导。学术研究逐渐异化为谋取资金、声名、职务、地位的筹码。从北大学术带头人王铭铭剽窃案到上海大学博导陈湛匀论文抄袭事件,失信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权力、金钱与学历、学术之间的寻租腐败滋生;部分学术刊物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失去其学术交流平台的载体功能,沦为赚取版面费的工具。只要缴纳数量不等的版面费,就可以直接发表论文。浮躁、急功近利的风气,对身处其中的研究生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2.培养机制与学术评价体系的单一与发展滞后

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就课程与教学的角度而言,课程设置本科化,且仍然沿用知识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意识与思辨能力的培养;从学制来看,硕士研究生通常2~3年,除去公共课、学位课、专业课的课程学习时间,就业找工作占据的时间,真正用于文献查找、论文写作的时间所剩无几。加之,目前多数高校对研究生都有公开刊物论文发表的刚性任务,压力之下,出现以学术不端方式走捷径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从研究生培养类型上来看,随着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一个重要趋势。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用型研究生,其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与学术型研究生存在明显区别。但是部分高校的培养机制,依然采用原有的模式,摆脱不了以学术性为导向的“窠臼”,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不尽合理,针对诸如翻译硕士、软件硕士等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的研究生类型,仍然以公开刊物发表学术文章为毕业授位的刚性指标,以学位论文作为专业学位申请的唯一成果形式,导致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主体中专业型研究生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当前研究生的学术评价体系存在过分偏重量化考核的特点,重“量”,不注“质”,关注的重点在于发表了多少篇什么级别的文章。并且研究生的奖助学金、评优工作都直接与发表成果的数量与等级挂钩,强化了研究生片面追求学术成果数量的冲动,在学术规范与诚信意识淡漠的情况下,选择了学术不端行为。

3.学术规范制度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目前许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过程中,未能明确制订相关的学术规范制度,对学术规范的基本教育和养成性训练缺位,许多研究生不知学术规范为何物,引文意识、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伪引、虚引、抄袭、拼凑等现象比比皆是,客观上助长了学术不诚信氛围。

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各高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面临空前的压力。仅依托研究生部(院)有限人力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明显力不从心。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又进一步掣肘了惩罚机制的健全与力度。囿于高校内部关系制约以及“家丑不宜外扬”的指导思想,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基本采取“软性处理”,大事化小。当预期收益大于行为成本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时,铤而走险就会变成更为理性的选择。而一个学术不端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治,就容易滋生侥幸或群起效仿的心理,逐渐导致整体诚信环境的缺失。

4.导师有效指导与示范效应的欠缺

导师及其导师组是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导师不仅承担着“授业、解惑”之职,更肩负着“传道、育人”之责。导师的学术修养、学术态度、学术作风显著影响研究生的学术忠诚度。近年来,由于扩招数目激增,导师与其指导的研究生之间的生师比严重失调,导师超量指导各类型研究生的客观情况并不少见。而部分导师或因自身学术素质与学术水平较低,成为学术失范的“反面教材”;或因忙于个人事务抑或责任意识薄弱而忽视对研究生的指导,弱化了对研究生学术诚信以及学术能力的培养与引导,导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防治的第一道防线的缺失。

5.技术进步降低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行为成本

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使得手工抄写成为历史,从客观上为文字的剪切、编辑乃至抄袭提供了便捷。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更为信息与学术成果的共享提供了载体。“重金求购XX类课程论文一篇,要求举出实例”“十万火急求购毕业设计,要求本月上旬提交提纲,重酬重谢,具体事宜可联系QQ”。类似的网页与留言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更有不良网站专司此职,为论文买卖、代笔捉刀提供专门的中介平台,并名曰“论文工厂”。相比于潜心钻研、学术原创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查找复制、找人代笔更为方便、轻松,而网络的无形与隐蔽又为不端行为提供了庇护。

(二)内部因素

1.学术动机异化

在功利性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多研究生仅将读研视为缓解就业压力、谋取优厚薪酬的跳板。入学伊始,考虑的便是怎样省时省力地应付学校规定的研究任务,以便获得求职的更多时间。即便从事学术活动,也是将论文写作、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暂时工作,缺乏长远的学术事业意识,急于积累学术资本。然而学术的积淀绝非一蹴而就的“急就章”,非经艰辛的研究过程,无以获得真正的学问。

2.学术道德素质偏低

我国学术传统中知识产权意识与研究生学术诚信、学术规范教育的缺位,使得研究生的道德素质与诚信意识普遍较低。具体到学术活动中,即体现为“拿来主义”盛行,不问出处,不加引注,据为己有。技术性过失有之,但更多的则是明知失范,仍故意为之。同时在利益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同辈中的越轨举动取得的好处激起了群体的效仿,集体无意识渐成风气,导致学术不端行为日趋普遍。

3.学术研究能力匮乏

伴随研究生的扩招,素质参差不齐的学子不断涌入研究生的行列。先天的不足、学风的散漫,加之研究生培养体制及导师指导等外因的不力,导致许多研究生在文献查找、调查研究(诸如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分析)、数据处理、实证分析等重要的学术研究能力方面,欠缺系统训练,也就缺乏发现、研讨并解决问题的学术能力。

同类推荐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上司骂你,同事损你?老婆气你?……不要气急上火、出口成“脏”。人吵我辩,人骂我驳,人欺我反。只要辩得“巧”,驳得“绝”。不但可以四两拨千斤,让片言解万纷,还可以凭着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本事,辩驳得对方心服口服,使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现在,赶快翻阅本书,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骂人”高手吧!
  • 常用熟语由来

    常用熟语由来

    本书收集了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习惯语和歇后语等形式的熟悉词语近300条,以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等为依据,介绍其出处、原意、变化等来龙去脉,还有相应的典故、趣闻、故事、传说等。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战略传媒:分析框架与经典案例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学界以及传媒实践者们看待媒体运营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传媒管理政策、信息及数字技术,以及中国媒体市场增长所导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结果。在此背景下,市场定位、跨媒体经营、拓宽融资渠道、构筑核心竞争力等已成为传媒业界耳熟能详的词汇。然而,上述方式不过是帮助媒体单位实现目标的手段,对媒体单位为何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却未做出解答。
热门推荐
  • 末日余尘

    末日余尘

    双十一这天五名青少年相约聚集在某废旧商场里密谋着什么。随后在众目睽睽之下街边一男女发生家暴事件,似乎早有预料的刘宇飞带领着四人踏上了在末日里安身立命之路。可是莫名变身,加入了神秘组织后无端获得了大批援助真的就这么简单吗?一步一步的蜕变,最后破茧而出的是什么?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红楼之掌心里的宝

    红楼之掌心里的宝

    当穿越的宝钗遇到了重生的八阿哥,二人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黑贾母,黑王夫人,黑贾宝玉,绝对不黑林妹妹!
  • 香莲品藻

    香莲品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他是享誉海内外的漫画泰斗,也是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已成为漫画史上的里程碑。他潜心钻研幽默三十年,成为中国系统研究幽默的第一人,其研究幽默的深度与广度,全世界至今无人企及。 他一生经历丰富,历经苦难,但他却把坎坷的一生变成了幽默的、艺术的一生。他就是幽默大师方成。本书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方成,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漫画家之一,与漫画家华君武、丁聪被并称为中国“漫画界三老”。这位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新闻漫画的泰斗,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漫画作品,于1980年在北京美术馆举办漫画展,成为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第一人。他在水墨漫画的创作上做出了有力的探索,他的作品如一面时代的镜子,亦如一把社会的解剖刀,直指社会弊端。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位老人的一生,活得很精彩,诚如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采访方成时的开场解说词所言:“一位九旬老人,用画笔影射世间百态,用幽默抚慰春夏秋冬,而他曲折的一生更是20世纪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一面时代的多棱镜,一把社会的解剖刀,见证、欢笑与淡定。”《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
  • 王妃难追

    王妃难追

    当我爱你的时候,你不够勇敢。现在想让我回到你身边,抱歉~哪那么容易!王爷同志,加油哦~!~
  • 超能高手在校园

    超能高手在校园

    一个学生的不一样的生活!所谓走一步,看三步,而他却是走一步,看全局,到最后不知不觉中连自己陷了进去都没有发现,这就是当局者迷!学习,篮球,爱情,家庭...不是不想快乐,而是根本就快乐不起来,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命运,人们所谓的狗娘养的命运。——所谓浅唱,就是爱一个人爱的欲生欲死,到头来却发现这只不过是命运给自己开的一个玩笑,而自己想笑却笑不出来,只能自己一个人哼着自己写的歌曲在人生路上醉生梦死,这就是浅唱。PS1:巴尔扎克再他的手杖上刻下了“我将粉碎一切”的豪言,而上帝却从他的嘴里吐出了这么一句话:“我将粉碎你们的爱情。”PS2:许一个你此生最想实现的愿望,然后把它放进时间的框架里,抓把理想的土,将它存放多年后,它将教你学会什么是绝望……
  • 中年养生之道

    中年养生之道

    全书从中年的心理、生理、饮食、药物、性生活等方面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年防病保健的理论和方法。
  • 豪宅魅影

    豪宅魅影

    故事的主角是位年过中旬的老处女,她放下城市里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来到一个小镇避暑度假。其间,她住进了一处装修豪华的别墅,谁知却被卷进一场神秘的刑事案件里。这桩案子令新闻界和警察局震惊不已,他们的事业也完全可以因此平步青云。
  • 帝道霸途

    帝道霸途

    无尽的星空究竟有没有主人,神圣者真的是修炼最高的存在?这个百族林立,五陆出皇的时代,这真是一个大时代。冥王之体,不死战体,冰晶玉体,玄黄圣体,,五行灵体,不灭剑体等……,当这些传说中的体质同时出现时,会发生什么?天通眼,七窍玲珑心,麒麟腿,牛魔臂,至尊骨,顺风耳,第三神目……等特异天赋再次同一时代出现,世间会发生什么?人族,神族,魔族,天使族,修罗族,再一次百族排名,再一次的主星之战,再一次的消亡换来新生,新的血液注入领取新的争斗。传说中的东西再次出现,星空的大时代,世间再次风起云涌,究竟是主天下?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