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0800000003

第3章

元、恺、四凶皆在《尚书》辨《左传》八恺:苍舒、ㄨο、祷ρ、大临、庞降、庭坚、仲容、叔达也;八元: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也。班书《古今人表》既列此十六人(十六人内无庭坚,有咎繇,伯俱作柏,季狸作季熊),而又别有Ι(即契)、垂、朱┥、(即殳┥)、柏誉(即伯与)、柏益(即伯益)及龙、夔。则《左传》之元、恺,非《尚书》所命之九官也。孔安国作《尚书传》,乃始以朱虎、熊罴及殳┥、伯与四人为在元、恺之中,以《尚书》朱虎、熊罴与《左传》伯虎、仲熊之名相合也。杜预注《左传》,则又以八恺为即垂、益、禹、皋陶之伦,盖以《左传》八恺主后土,而禹、益实平水土,且皆高阳氏之后,又皋陶字庭坚也。以八元为即稷、契、朱虎、熊罴之伦,亦以《左传》八元主敷教,而契实司之,契与稷又皆高辛氏之子,且虎、熊名与《左传》合故也。然终未确指元、恺内之某人。且《尚书》所命九官及所让之殳┥、伯与、朱虎、熊罴人数较少,不及十六人,故古来未有即以此作八元、八恺全数者。吴仁杰及分殳┥为二人,伯与一人,又分朱虎、熊罴为四人,合之禹、益、稷、契、皋陶、垂、伯夷、夔、龙九人,共成十六之数,似为巧合。且杜预注浑敦为欢兜,穷奇为共工,祷杌为鲧,饕餮为三苗,则《左传》四凶即《尚书》四罪,宜乎元、恺十六人即《尚书》分命之众官全在内矣。然孔传以殳┥为一人,汉表作殳┥,亦以为一人,未尝分殳┥为二人。孔传以朱虎为一人,熊罴为一人,亦未分朱虎、熊罴为四人也。吴氏一一析之,以合十六人之数,究属臆说。况孔颖达《正义》谓安国以伯虎、熊罴在元、恺内者,以虎、熊名字相合故耳。皋陶即庭坚,而益是皋陶之子,皆当在八凯内。垂则不可知。伯夷姜姓,必不在元恺之数等语,可知古人阙疑之慎。而吴氏必牵合以充其数,且以苍舒为禹字,伯奋为契字,未免必求其人以实之,则凿矣。(蔡九峰注《舜典》,亦以殳┥、伯与为三人,朱虎、熊罴为四人,似与吴说相合。然未确指为元、恺。)

陟方“陟方乃死”,孔安国以为巡狩而崩于苍梧也。韩昌黎则据《竹书纪年》凡帝王之没皆曰陟,因谓陟者升天也,犹言礼陟配天也;下文言“方乃死”者,所以释陟之义也。地势东南下,如言巡狩苍梧而死,应言下方,不得言陟方也。蔡传主其说,而以方字属上,谓陟方犹言升遐也。据此则陟方即是死矣,下文何必又云乃死乎,陟方究应从孔传巡守之说为是。舜葬苍枵,见《檀弓》、《山海经》、《史记》诸书,《孟子》亦云卒于鸣条,虽地名不同,要其为崩于巡狩,则有明据。况地势东南下者,乃江浙耳,若古之苍梧在零陵、九疑一带,正是湘水发源处,地极高,由吴地溯江而上,步步皆逆流。项羽阳尊怀王为义帝,曰:“古之王者,必都上流,”乃徙之长沙都郴。此正见楚南之在上流也,安得云地势下而不宜言陟乎?昌黎亦尝过岭,乃不知地形乎?《家语。五帝德》篇“舜陟方岳,死于苍梧之野。”陟方岳即《书》所谓陟方也,是《家语》亦指为巡狩,与孔传之说合。而必据《竹书》以陟为死之文以驳之,亦固矣。(按王鏊《震泽长语》云:《孟子》谓舜卒于鸣条,按汤与桀战于鸣条,则其去中国不远也。何孟春注《家语》云:陈留县平丘有鸣条亭,海州东海县有苍梧山,去鸣条不远。乃知所谓苍梧,非九疑之苍梧也。是又合卒于鸣条、崩于苍梧二说而牵连之,亦可备一说。)

莱夷作牧“莱夷作牧”,孔安国云:莱夷之地,可以牧放。蔡传因其说,谓夷人以畜牧为生也。然游牧乃沙漠之地,不生五谷,故但逐水草耳。莱在齐西境,则固耕耨之乡,岂必以其莱夷而悬断为畜牧乎?况畜牧何必云作牧乎?盖“莱夷作牧”者,谓即用莱夷之长,使之官其地,统其众,如后世之土司耳。牧即伯之牧,《汉官旧仪》云:东莱,周时曰莱子国。尤见即以莱人为君长之明证,而必以牧放释之,亦固矣。

三正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此三正也。然《夏书。甘誓》云“有扈氏怠弃三正”,则夏之前已有三正矣。孔安国因商、周在夏之后,故不敢以子、丑、寅释之,而但谓天、地、人之正道。王肃亦云:惟殷、周改正,自夏以上,皆以建寅为正。《尚书大传》云:王者存二代之后,以备三正。马融注《甘誓》亦云:子、丑、寅也。郑康成注《尧典》“正月上日”云:帝王易代,莫不改正建朔,尧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时未改尧正,故云正月上日,即位乃改尧正,故云月正元日。则三正迭建,固不始于三代矣。蔡传亦云:唐、虞以前当已有之。(按《魏书》李业兴使梁,梁武帝问:“《尚书》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此是何正?”业兴曰:“夏正。”梁武曰:“寅宾出日,即是正月。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即是二月。是《尧典》亦夏正也。”此据《尧典》证尧之以寅为正月,最为明确。郑康成谓尧正建丑,舜正建子者非。)

《泰誓》真伪汉时别有《泰誓》一篇,其中载白鱼入舟,火流王屋化为赤乌等事,而于《左传》、《国语》、《孟子》诸书所引《泰誓》之文无一语相合。故马融疑之,谓:其文义浅露,吾见书传多矣,所引《泰誓》俱不在今《泰誓》之内也。然汉以来此《泰誓》盛行,诸儒所见《泰誓》皆是此篇。(董仲舒《天人策》、司马相如《封禅书》、司马迁《周本纪》皆引用白鱼、赤乌之事,王充《论衡》引此事,并明言《泰誓》之文。马融谓《春秋传》所引《泰誓》“民之所欲”二句,《国语》引《泰誓》“朕梦协朕卜”三句,《孟子》引《泰誓》“我武维扬”五句,孙卿引《泰誓》“独夫受”一句,《礼记》引《泰誓》“予克受非予武”六句,俱不在今《泰誓》之内。杜预注《左传》所引《泰誓》“民之所欲”二句,谓今《泰誓》无此文。故诸儒疑之。韦昭注《国语》,引“民之所欲”二句,亦云今考《泰誓》无此文。可见诸儒所见《泰誓》皆武帝时所出之本,故反疑《左传》等书所引为脱简。)至周、隋间,孔安国《古文尚书》出,有《泰誓》三篇,与此迥别,且与诸书所引《泰誓》之文多合。于是孔颖达直斥此篇为伪,而以孔传所出为真,此一重公案久定矣。近日王西庄则又以颖达所谓真者为伪,伪者为真。其强词博辨,大概以《史记》及《尚书大传》为据,谓《汉书。儒林传》称司马迁作《史记》多从孔安国问故,而《史记。周本纪》已有白鱼赤乌二事,是必从安国古文《泰誓》中来,则白鱼赤乌之为真《泰誓》无疑也。又《尚书大传》出自伏生,而其中《泰誓》传云:太子发升于舟,白鱼入于舟中,有火流于王屋,化为赤乌三足。是又与当时所传《泰誓》中语相合,益可见白鱼赤乌之为真《泰誓》也。其证佐可谓确矣。然此《泰誓》一篇本系别出,刘向谓武帝时民间得之于壁间,王充《论衡》谓宣帝本始元年河内女子坏老屋得之。虽所传时代不同,要其为单行独出,非伏生今文中所有,亦非安国古文中所有,则凿凿不爽。况伏生书本二十八篇,而史迁云二十九篇,孔颖达谓当时此《泰誓》一篇已盛行,迁遂并入伏生书内,而总为二十九篇耳。是迁方以此为伏生今文,而西庄反以为史迁引用安国之古文,其是非更不待辨。至以《尚书大传》与此《泰誓》相合为证,按伏生传《书》在景帝时,而此《泰誓》出在武帝时,则《大传》在先,此《泰誓》在后,明系汉儒因武帝购遗书,遂依仿《大传》造此《泰誓》一篇,托为得自坏屋者而献之。或谓《泰誓》原文若本无此鱼鸟等事,则伏生之徒何由凭空撰传?此更不然也,《大传》所记多有与《尚书》本文不相涉者,不过因某朝有某事,即附叙某朝书篇之下(说见“尚书大传”条内),不得谓此传必从《泰誓》真本而出也。然则此《泰誓》一篇,昔人久斥为伪,不必再翻公案,反以为真,而以今《泰誓》三篇为伪也。至邢凯《坦斋通编》以《左传》“纣有亿兆夷人”数句,杜预注谓今《泰誓》无此文,凯乃驳之,以为现在《泰誓》篇中而预以为无此文,岂偶忘之耶?此又不知杜预时但有白鱼赤乌之《泰誓》,而今《泰誓》三篇尚未出也,而遂据今《泰誓》以折之,此又宋人之陋也。

(按:颖达所斥《伪泰誓》今虽不传,然尚有散见于他书者。董仲舒《天人策》引《泰誓》云:“白鱼入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赤乌,周公曰,复哉复哉。”司马迁引《泰誓》云:“师尚父左杖黄钺,秉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马融述《泰誓》云:“八百诸候,不召自来,不期同时,不谋同辞,火复于上,至于王屋,流为雕五,以谷俱来举火。”《汉书。郊祀志》引《泰誓》云“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平当传》引《泰誓》云:“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传于无穷。”《白虎通》引《泰誓》云:“太子发升于舟。”刘歆《三统历》引《泰誓》云:“丙午逮师。”又《汉书。谷永传》引《书》曰“自绝于天,”又引《书》曰“乃用妇人之言,”颜注皆曰今文《泰誓》。以上各条,皆汉武时所出《泰誓》之文也。)

帝乙即成汤《周易乾凿度》谓《易》“帝乙归妹”,所以彰汤之美,能顺天地之道,立嫁娶之义也。因引孔子之说,谓《尚书》自成汤至于帝乙,此汤之元孙之孙也,而“归妹”之帝乙即汤也。殷尚质,故以生日名元孙之孙,亲尽矣,故不嫌同名,而亦曰帝乙。《易》之帝乙为成汤,书之帝乙则汤六世孙也。按《世本》及《史记》汤本名天乙,惟孔安国注《论语》“予小子履”,谓履乃汤名。而孔颖达《正义》谓安国之意以汤本名天乙,至将受命乃改名履,故有二名。皇甫谧巧欲附会,乃谓汤名履,字天乙,误矣。据此数说,则汤之名天乙无疑,后人以其有天下而称之曰帝乙,则《乾凿度》所云帝乙即成汤者非妄也。《尚书》所云帝乙本亦名祖乙,因嗣帝位,故亦称帝乙。然则因其有天下而以帝冠于名,故汤亦称帝乙,祖乙亦称帝乙也。

《康诰》文与《左传》不合《左传》臼季引《康诰》曰:“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不相及也。”又齐侯使公孙青聘卫篇,亦引《康诰》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两处所引大意相同,则其为《康诰》原文可知。而今《康诰》无此语,但云“子弗祗服厥父事”,“父不能字厥子”,“弟弗克恭厥兄”,“兄亦大不友于弟”,其下即曰“刑兹无赦”,无所谓“罪不相及”者。将谓误在《左氏》,则不应两处俱误;将谓误在今所传《尚书》,则不应今、古文又相同也。岂其由伏生遗脱,而孔安国以隶书译写古文时,凡伏生今文所有者,不复细加翻译,悉仍其旧,因与《左传》所引原文稍不合耶?

延洪裴晋公诗:“愿续延洪寿,千春奉圣躬。”毛奇龄引以证《尚书。大诰》“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冲人”,谓孔传以“不少”句,“延洪”又句,“惟我幼冲人”又句。自蔡沉注《尚书》以“不少延”句,“洪惟”连续,遂致天壤之间无此二字。《汉书。翟方进传》翟义举兵讨王莽,莽依《周书》作《大诰》,其起语曰:“不吊天降丧于赵、傅、丁、董,洪惟我幼冲孺子。”是知“洪惟”连续,在汉已然,毛氏谓创自九峰者,亦非也。

《尚书大传》《尚书大传》,汉《艺文志》谓伏生所传经二十九篇,传四十一篇;郑康成序谓伏生没后,弟子张生、欧阳生等,各论所闻,以己意弥缝其阙,别作章句,又特撰大义,句之曰传,刘子政得而上之,凡四十一篇,至康成又诠次为八十三篇。是《大传》乃伏生弟子所传也。然亦有可疑者。伏生所传《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则弟子所撰大义应只在二十八篇之内。古文则孔壁所出,在后,伏生未尝见也。乃《说命》、《泰誓》、《武成》、《旅獒》皆今文所无,而大传反有之。《九共》、《帝告》、《高宗之训》、《归禾》、《成王政》等篇,不惟今文所无,即古文亦逸,安国所谓错乱磨灭,弗可复知者,而《大传》亦载其篇目。当是伏生少时,本习《尚书》百篇全文,遭秦禁亡失,汉兴,寻旧本仅得二十八篇,而他篇散佚不存,尚能粗记篇目及大意,故议论在仿佛之间,而弟子遂笔之于书耳。即如桑谷生庭一事,古文《书序》谓伊陟因此ビ异赞于巫咸,作《咸》四篇,而《大传》则系之《高宗之训》,以为祖已因此以警高宗者。《肜日》“ず雉”,孔传以为耳不聪之应;刘歆以为鼎三公象也,而野鸟来居,是小人将居公位;郑康成亦以为视不明之象。乃《大传》则曰:高宗祭汤庙,有雉升鼎耳而鸣。祖已谓高宗曰:“远方君子将至,否则有远方来朝者。”未几果有六国重译来朝。孔子曰:吾于《高宗肜日》见德之有报之疾也。(王充亦引之,以祖已为祖乙。)按篇中祖已多警戒之词,不知《大传》何所据而云然。又如《金滕》一篇,明言武王有疾,周公祷以身代,其后武王崩,管、蔡流言,周公居东,成王遭风雷之变,乃得金滕而反公。此事之真伪不可知,而叙事自极明白。乃汉儒说此篇,惟孔安国传与本文相合。《史记。蒙恬传》则云:成王有疾,公自扌前其爪沉于河,愿以身代;则以为周公因成王疾而祷矣。《白虎通》云:周公薨,天示之变,成王乃以天子之礼葬公。王充《论衡》引张霸《百两篇》亦云:天以雷雨悟成王,王乃开金滕,知公之功,决以天子礼葬公。是又以风雷之变为葬周公不备礼而设矣。及考《尚书大传》,乃知此语亦自《大传》出也。《大传》于此篇云:周公薨,成王不葬之于周,而葬之于毕,毕者,文王墓地,葬之于此,示不敢臣周公也。是虽未言天意欲以天子礼葬公,示以风雷之异,而后人以风雷属之于周公之葬事,则实由于此。按《肜日》等皆伏生今文所有,《大传》又本之伏生,何其与书意全不相合?可知《大传》原非诠释经文,但某朝事即附于某朝某篇之下,所谓别撰大义也。

同类推荐
  • 独醒杂志

    独醒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韵语阳秋

    韵语阳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两片叶子不孤单

    两片叶子不孤单

    《两片叶子不孤单》文采斐然的童话盛宴,简洁流畅的文字辅以形象可爱、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为孩子们打造出一个鲜活灵动的童话世界,这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下,流淌的是真爱纯美的情愫情感,蕴含的是积极探索的童真童趣,能有效帮助孩子培养好品质、好习惯。
  • 红霓裳

    红霓裳

    关好门,拉严了窗帘,闭上眼睛,不要想它,安心睡觉!
  • 神医好妖孽

    神医好妖孽

    既生遥,何生菲?!公主,小姐,美女,杀手,少妇……她都不是;婴穿,魂穿……她到底却吃了个身穿的饭。身穿啊,蓝菲菲吞了口唾沫,还穿得那么悲催外加搞笑。这神仙就这么恨她么?就是要穿也穿别人身上丢别人的脸不是?偏偏还直接把她整个人原封送过来。还掉在别人的澡盆子里……妖孽神医碰上废材小护士会有何样火花?什么什么?!本姑娘如何废材?明明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
  • 九天宝鉴

    九天宝鉴

    沦落到捡破烂维生的世家子弟,意外获得九天宝鉴传承!究竟是大造化还是巨坑?一次次挣扎在生死边缘!拒绝被掌控的命运,修炼只为超脱九天,万古先贤!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守护!守护只为钟情!
  • 头牌千金

    头牌千金

    三月桃花,红得灼眼。出嫁时,付夭桃笑语盈盈,红缎那头是她想共度一生的男人。三年守孝,人心已变。归来时,付夭桃愣在轿中,王府门口是她的夫君和另一个女人。三天激战,泪已流干。结束时,付夭桃心如死灰,欲入佛门,终入青楼。
  • 武汉爱情故事

    武汉爱情故事

    即将大学毕业的诺成在和女朋友分手后进入一家地产公司,遇到了他的美女经理林溪,从此开始了一段有趣的爱情故事。
  • 天府传说

    天府传说

    万里江山如画屏,仙魔妖人代代生,小小少年如何挣脱命运的枷锁,走上长生不死之路?身入囹圄,遭遇元神高手擒拿献祭,如何逃脱这盖世凶魔之手?天道不公,命运多舛,但我相信我就是那天命之人,任你万千劫火加身,我自傲然挺立,终会百炼成钢!仙路坎坷……
  • 喜丧

    喜丧

    埋好的棺木被盗挖,这是现代版的盗墓笔记。喜丧变成了悲丧,这到底是谁的过错。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在常态之下也有不一样的心酸。这些谁能懂?一个伟大的乡村女人,她用博大的胸襟接纳了苦难中的弟兄。她是性感的,也是温暖的,三个男人的梦中情人,演绎乡村版的爱恨情仇。一辆幸福的自行车,重温感动的瞬间。
  • 少女攻略系统

    少女攻略系统

    此身除了灵魂外皆为幻想,是谁构建了我的一切?诸神胜利后的悲歌,迷雾笼罩的整片大陆。绯红之心的出现,命运早已改写。我只是在寻找存于现世的证据,手握胜利之剑,让我带着遥远的幻想乡,用这被神诅咒的左手掌握巅峰之力吧!通俗简介:其实就是一个有点腹黑的男人在得到某女神的馈赠后大杀四方建立水晶宫的带点温馨感动的故事。一个勇者的和谐有爱的故事……注意,前方出现蹭得累些许,女王一只,天然呆一只,也许还有不明吐槽体和不死马鹿星人,请注意查收。ps:新建交流群、223572005,加入注明是本书。
  • 穿越之狐妖的废材女友

    穿越之狐妖的废材女友

    他是冷酷却又迷人的白狐妖,她是穿越而来的女强人女杀手。她意外地穿越到废材身上。九元素?没问题!全部职业?没问题!做她的女儿?可以!看她满不满意!做他的女人?没问题!这个不用考虑。当然是没问题地不答应啦!什么?他要来捉她?拜托,他就在她的镯子里,他出都出不来,怎么捉她?等他为他自己塑造了肉体再出来?NO,NO,NO。她才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啧啧,等他出来了,她就要一统天下了!但是……你说什么?我是谁的女儿?呀!我怎么变成6岁了!我只不过睡了一觉而已呀!不管了!实力不变就已足以~~~~看她怎么凤凰崛起!藐视我的人!!臣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