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6300000011

第11章 确实权 颁铁证(1)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

在都江堰市内、成青旅游快速通道旁边,挂着一个“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的标牌,这是柳街镇的鹤鸣村。历史总是会奇妙地发生一些重逢和巧遇,1981年,成都第一个实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地方也就是鹤鸣村,“那一次,上午开完会,下午四组的村民就把地分了。”鹤鸣村的村支书刘文祥说。

2007年6月,成都和重庆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2008年初,成都市便启动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为目标,核心是实现“还权赋能”,“权”是农民完整的财产权利,“能”则是让农民也能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能具有把握自身发展和命运的能力。

都江堰市成为试点区市县之一。都江堰市又选定“川西水乡、兰草之乡、诗歌之乡”的柳街镇成为试点镇,而柳街镇又把鹤鸣村作为试点村。这就是“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的由来。

成都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总结2003年以来的经验,成都在思考:如何让改革继续深入?

经过反复思考、反复研究,成都市领导们认为,中央已经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也提出了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中央的要求,近年来成都市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特别是在‘放活’上还远远不够”。

怎样放活呢?是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吗?要解决由来已久的“三农”问题,单单依靠政府投入,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用城乡一体化的市场机制,让资源配置市场化,以激发农村生产要素的活力,激发资本进入农村的动力,达到城乡资源互惠共享的目的。

于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本属农民的权利还给农民——就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被称作“深水区的改革”,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调整,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这一改革的顺利推进,成都市委、市政府专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了试点工作(联络)小组,各区(市)县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还先后制定了50多个有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文件。市委书记李春城要求:“确实权,领铁证。”市长葛红林要求:“要抓好理清家底,明晰产权,确权颁证三个循序而进的环节。”

柳街镇被确定为试点镇后,成都市委和都江堰市委主要领导都多次到农民群众中听取意见,进行调研,确定具体的方案。

2008年3月初,600多位村民被召集到村委会的院坝里开动员大会。最初,村民根本不明白啥叫“产权改革”、产权改革对农民又有啥好处,都江堰市委领导便向大家解释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农民自主,还权赋能’。通过产权改革我们要对农民的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和林权进行登记确认,让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享有物权,通过确权颁证,把这些权证都发到农民手里,可以进行流转,也可以用作担保到金融机构贷款,然后用贷来的钱去投资搞项目。双流的豌豆尖,卖到国外是100元一斤,而在本地才两三元钱一斤;双流的羊肚菌,卖到国外,一亩地一年的产值是1.5万美金……这些都是集中经营的效果,确权后大家都可以搞……”

鹤鸣村是个纯农业村,离城市较远,交通落后,没有企业在这里投资,年人均纯收入仅五六百元,老百姓迫切盼望通过改革过上幸福的生活。开了几次坝坝会,听了几次干部们的解释后,农民群众纷纷议论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温饱问题,没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

“全国8亿多农民的致富问题不能靠政府照顾和补助,土地是金山银山,咋样使用土地本是农民自己的权益,为啥城里的房屋可以出卖、可以进行交易,而农村不行?”

“土地承包只是‘半截粮票’,农村啥都是国家的,农民啥权利都没得,社会资金根本不敢也不愿意进入,农村咋能富裕?”

“农民名义上有土地资产,但实际上是‘光脚板’……”

“改革已经开花花了,但在我们这里还没有结果果。人均一亩三四分地,咋样把资源变成资本根本闹不清楚。”

总之,产权制度改革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有人甚至认为,这是继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第三次革命,连许多本来打算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干脆把车票退了,一些已经外出的村民也纷纷请假回家。

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首先就必须弄清家底,理清产权。农民主要的资产一个是房屋,一个是土地,但是由于几十年来在农村从来也没有进行过清产核资,责任制划分十分混乱,连权属的初始化登记都没有,多年来国家对农村资产的统计都是统计加估计,而农民自己对土地也是一本糊涂账。由于历史和现实形成的各种原因,农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内部循环”,没有外来资金介入。而由于缺乏法律的保护,土地随时可以被征用,于是按基层干部们的说法,土地对于农民已经成为“鸡肋”——由于缺乏社会保障,农民不敢轻易放弃土地;而同时农民们也清楚,单纯依靠土地,几乎户户亏本,因此种地的积极性不高,以致许多地方土地大量撂荒或仅由儿童、妇女、老人组成的“613899队伍”对付着勉强耕种。

为了切实弄清家底,工作组便开始对全村的570多户一一进行清资核产,对每户农民的土地、房产、林地等进行测绘和标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牵涉到每家每户的切身利益,直接触及农村土地长久以来因产权不明晰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大量问题开始暴露了。

过去测量土地靠的是“扔杆杆”或者根据产量来确定,从来没有真正实测过,现在要一家一户地实测,要仔细地计算面积,不但有巨大的工作量,而且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和“分配规则”;多年来,由于缺乏产权的概念,“田间地头难分割,房前屋后界不清”,村民与村民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土地边界谁也弄不清楚;几十年来还有大量的人员变动,有的死亡,有的新生,有的女儿结婚后人走了户口没走,父母亲就占有着女儿的土地不愿意还给她;有的过去嫌“三提五统”各种税费太高,不愿种地了,或外出打工或搞起了养殖业。生产队只得把撂荒的土地交给其他人耕种。一听说要确权颁证,土地能变钱了,不要土地的人纷纷跑回来要土地,还大闹村委会……

2001年,村民刘怀俊出门打工去了,把他的1.8亩地交给了王明祥耕种,听说要确权颁证,以后还可以进行流转收租金,刘怀俊便提出:“老王,马上要确权颂证了,你把这1亩8分地还给我。”但王明祥回答:“我种这片地快10年了,贴化肥、贴农药,还交了农业税,会计账上地也划给了我,现在凭啥想要就要回去,就把证颁给你?”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怎么办?改革能不能顺利推进?成都市委领导经过调研后认为,既然村干部和工作组说话都不起作用,那就还权于民,让老百姓自己做主。于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每个村民小组都召开了坝坝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推举出德高望重、办事公平、敢于主持公道的人作为代表,共同组成了村议事会,村民们称这些议事会成员为“议员”。“议员”们宣传政策,进行协调,解决各种矛盾,力争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村议事会当时实际上是清产核资的领导小组,这种村民自治的领导小组以后便成为村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拥有全村的最高决策权,而村两委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了。为了协调和处理全村一些日常纠纷和事务,又组织了村民调解委员会;为了对“议员”们进行监督,村民选出了由五人组成的监事会。村两委会的成员可以参加议事会,但不得参加监事会。

村民选出的代表都是义务劳动,没有一分钱报酬。

实践证明,村民代表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老百姓信任自己选出的代表,而这些代表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对当地的许多问题比工作组更清楚,再加上他们办事公道,因此“说一句话比村干部说十句话更管用”。而村民代表们对自己肩负的责任也很重视,在测绘、丈量、标注产权的过程中,他们总是全过程都亲自参与,遇到最难解决的纠纷时,往往依靠他们“一锤定音”。

刘怀俊和王明祥的纠纷便是村民代表和调解委员会帮助解决的,经过反复做工作、反复调解,1.8亩地正式确权时,两家一人一半,分别写在了两家的产权证上。

在产权改革中,还有一个极难解决的操作问题——确权涉及的数据共有90多类,每户平均涉及的项目共有两百多个,按传统的操作方法,全村500多户要认真、仔细地填完各种表格,需要几十个人连续工作半年甚至一年!怎样解决具体的操作问题呢?

柳街镇党委书记、硕士生苟绍波下村进行调查时,曾亲自搞了个调研,整整搞了一天,连三户的表格都没有填写完成。原因是,张三说李四的一块地是自己的,李四又说张三占了自己的土地……在村民们的争吵中,苟绍波陡地有了灵感——能不能编制出一张图,在图上把每户的土地挨次排列在一起,在户调时带上图在现场上进行测量校对,核实土地情况,然后在图上直接标明面积、类型、所有人、四至(土地四周的边界)等基本情况,然后在每块地上按上农民的手印,出现矛盾时由议事会协调解决?

苟绍波的想法得到了村民们的赞同,大家还进行了许多补充,以后便落实到了工作人员的行动上。后来查阅历史资料,大家才知道这个方法600多年前、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皇帝朱元璋曾经在土地管理中运用过,当朱元璋发现土地隐瞒给国家的税收造成严重流失后,便派人进行调查并编制了图册。图册中把田地山塘依次排列,所有土地都依次标明了所有人及四至,由于形状酷似鱼鳞,便被称作“鱼鳞图册”。

后来柳街镇又委托西南交大将“鱼鳞图册”开发成了电子版本。打开电脑,滑动鼠标,随意点出一块土地,便可以知道它属于哪些农户、面积多大以及流转时需要补偿的金额。如果点到某个村组某一户,就可以看到该户拥有的各地块位置、类型、面积以及确权工作的进度。

一目了然、清晰准确的“鱼鳞图册”,减少了工作量,也妥善地解决了长期积累的许多矛盾,成功地解决了具体操作问题。随后,专业的测绘队伍带着精确的测量仪器进了村,一按电钮、红光一扫,对一块块田地、一户户宅基地进行测量。鹤鸣村仅仅用了40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确权工作。

村民议事会和“鱼鳞图册”这两项创造,生动地显示出蕴藏在“草根”中的智慧,以及农民们对落实自身权利的热切期盼。不管多复杂的问题,只要农民有积极性都能够妥善地解决。民间自有“高人”,村民议事会机制很快在成都全市推广,成为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街镇的第一张“鱼鳞图册”,如今已经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见证历史进程的纪念。

2008年3月30日,鹤鸣村7组的土地权证下发,鹤鸣村村委会主任余跃全领到了编号为510111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是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发出的全国第一张权证。同时下发的还有《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

从此,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成都全面推开,206个乡镇启动。发到农民手中的,除上面说到的三种权证外,还有《林权证》、耕地保护基金银行卡,以及土地承包经营合同、耕地保护合同。

在建立村级治理组织的同时,鹤鸣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并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村民可以用自己所有权的收益入股。现在柳街镇已经成立了15个合作联社和两百多个合作社。

产权证的颁发,让农民吃了“定心汤圆儿”,心里踏实了,他们不再是“光脚板”了。确权以后,鹤鸣村共整理出1200多亩可供流转的土地,一家农业生态有限公司闻讯前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约1000亩地的经营权,用于种植蔬菜、花卉,租金为每年每亩地425公斤大米。

在“五?一二”大地震中,柳街镇不属于重灾区。地震后,柳街镇建立了土地流转中心,鹤鸣村启动了拆院并院工作,通过土地整理,把多余的宅基地腾出,作为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换取发展的资本。除此之外,还对农业用地也进行了整理,把小块土地并成大块,实现条田化,发展特色农业,来自浙江的一家企业已经进入,准备在这里建立培育高档花卉的基地。

在农房灾后重建中,鹤鸣—双凤安置点引进了四川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建设了“豪爵国际社区”,并建设了一个占地50多亩的安置点,新建了160余套房屋,解决了鹤鸣村和双凤村重灾户的农房重建,让受灾群众不花一分钱就住上了新房;除此之外,还引进成都一家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建设了“青城湖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并在同乐村建设了一个占地25亩的安置点,供同乐村100多户重灾户入住。

一家公司在这里流转了1100亩土地种植蔬菜花卉,村民岳艳群把自家的6亩土地流转给了企业,在当地搞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除每年每亩地可以得到相当于400多公斤大米(约合1200元)的收益外,她还在基地当上了农业工人。“在这里工作离家近,我还学到了不少先进的种植技术,每月又有几百元的工资……”说起目前的生活,岳艳群满面笑容。

◆是“30年”还是“长久不变”?

在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双流县处于丘陵地区的兴隆镇瓦窑村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地方。原因是,全体村民在党支部书记唐朝阳的带领下,大胆探索,把土地承包期限从30年改为“长久不变”。这个改变震动了中国,被媒体认为是继小岗村之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个典范。而40来岁、面孔黝黑、憨厚敦实的唐朝阳认为:“小岗村是在旧的生产关系下冲破束缚,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而瓦窑村是在统筹城乡的思路指引下,为解决‘三农’问题产生的一个突破。”

在一张薄薄的、极普通的“瓦窑村信笺”上,写有这样一行字:“2009年5月25日下午,瓦窑村原1社在卢万登店中召开户主大会……会议讨论土地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有关问题,会议同意社议事会关于《农村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问题的决议》……”正文的后面是62个鲜红的手印。

在中国农村,按手印表示了人们对某件事的负责,也表示了坚决和郑重。

如今,这个按着鲜红手印的决议,以及土地实测记录表、土地实测计算器、皮尺……已经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历史进程的有力见证。

同类推荐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位于闽西北和闽中结合部,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远在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在此栖息。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三明市被辟为福建省工业基地。
  •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网游梦幻世界

    网游梦幻世界

    这是一个东方和西方混杂的网游世界,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 穷人该不该有梦想

    穷人该不该有梦想

    这是感天动地的壮举,还是不可理喻的蠢行?这是至真至诚的情种,还是游移不定的浪子?这是执着勤勉的写手,还是好逸恶劳的懒汉?贫穷让理想变得格外丑陋,挫败使追求显得面目可憎。这就是一个“文学烈士”的悲情人生!它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穷人到底该不该有梦想?一个还在打拼的奋斗者值不值得尊重?
  • 销售中的心理学策略

    销售中的心理学策略

    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在销售工作中,心理那点事儿还真是不得不琢磨,否则很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忤逆了客户的“心”。《销售中的心理学策略》并非学术著作,其内容旨在通过故事和案例来揭示现实销售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带读者轻松读懂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 光明法王

    光明法王

    本书需要大概,现暂停更新,希望大家见谅
  • 视觉盛宴(超级智商训练营)

    视觉盛宴(超级智商训练营)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人们靠视觉寻求快乐或意义,虽不能替代话语,却使感受直观、高效。视觉的深层体验是感知图像聚在一起的潜逻辑,这种体验丰富我们的视觉经验,指引注意力脱离表象,并上升到视觉的意义,灵魂因此升华,激动或者喜悦。这正视觉流行旅行的真正价值。
  • 宇宙启示录

    宇宙启示录

    磁场与灵气,异化基因与神通,金丹和上帝粒子,不可毁灭的元神和不可测的量子……它们之间究竟有何关系?神话传说中的神明、鬼怪究竟是否存在过,如今又去了何处?沉睡在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天坑中的华胥古国,月球背面的血色荒原,木星之中的十二楼五城……这浩瀚宇宙之中隐藏着太多的秘密,亦有无穷众生。当人类认识到自身不过是这宇宙中的一群蝼蚁时,新的征程便开始了。未来的一切似乎便要朝‘星辰大海’这个俗套的方向发展。然而人们却发现,这条道路上,已经遍布着前人留下的足迹。新的征程,似乎只是一条归途。一条通往死亡与毁灭的归途。
  • 复生

    复生

    1966年伦敦,阿宝,一名莫名成为僵尸的少女,遇上了漂泊异世的神秘男孩。开启了一段流转上下千年的瑰丽传奇——他本是上古龙神第七子,幼年时魂魄意外流落到千年后,遇上了她。自负跋扈的他从未想过,她竟然会是他无法规避的情劫……竟然是他,命中渡不过的魔障。
  • 霸恋皇家极品宠儿

    霸恋皇家极品宠儿

    传说,他每晚必须睡在冰床之上以保持寒凉的体温!他的唇从不和女人接吻,传说,他变态到只宠过一只猫儿…她和他,没有爱,唯有性,和蚀骨的九个契约——神秘契约、晚安契约、生子契约、情fù契约、血祭契约、血祭契约、影子契约、九日契约、北极契约。唇情题记——当爱已成往事,痛却那么清晰。
  • 无限霸王

    无限霸王

    新书《小明修仙传》已上传,求包养。
  • 斩破天际

    斩破天际

    兄弟,何为兄弟,可以相互依靠才叫做兄弟!剑士,为何拔剑,因为有拔剑的理由才会拔剑!天才少年剑士洛轻扬,因为一场意外,面对对手无法出手,手中长剑红莲天舞自此暗淡无光!“你是我兄弟,以前是你保护我,现在该是我这个当兄弟的来保护你了”李羽静静的擦拭着手中的死神之镰说道……“兄弟,这一年以来谢谢你了,这次,我来替你扛着”洛轻扬手中拿着那把红莲天舞,站在李羽的面前,双眼之中满是坚定!陨落的天才;终会觉醒,暗淡的红莲;将再次绽放光芒…………